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2016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第一,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 题的关键。 第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 坚持科学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 第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第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第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
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 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 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
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
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 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关系。 第二,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 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 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 展的重大问题。 第三,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 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二 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 遇期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 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和发展实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全面深化改革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1.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指出: “ ‘ 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劫, 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这以前, 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 ‘ 左 ’ 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 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 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 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 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但社会建设与社 会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八是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但面临着发达国家 在经济科技占优势的长期压力,全球化趋势 下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加大,内外 统筹要求更高。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 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第一讲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1.1.当代中国的改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 处于迎接世界挑战、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1.2.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个没有变摘要: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由于国情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要准确把握所有的国情因素,几乎是不可能。

但没有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就不会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论指导和成功的建设实践。

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要在“变”中把握“没有变”,并从三位一体的角度来诠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代中国,国情,三个没有变认清基本国情,需要有多维视角。

所谓多维视角,指不仅要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而且应在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状态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来考察。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作为中共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三个没有变”是基本国情论在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国际地位这三方面的展开,为认清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提供了多维视角。

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在“变”中把握“没有变”马克思认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正是从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恩格斯后来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恩格斯还直接谈及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发展是过程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变”是绝对的,“没有变”是相对的,不变寓于变中,但只有肯定相对的“没有变”,社会过程才可认知。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演示文稿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 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 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 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 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 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 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 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 方面的总和。

2Hale Waihona Puke 正确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认清革命总问题的基本依据”。 能否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关系到社会 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



第四,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个区别: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 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 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000年底,我国人均 GDP只有800多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 人均 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 水平。

第六,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 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2010年03 月01日 05:33深圳商报(记者 陈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28 日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我国整体上已 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第三章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还没有产生在社会主义内部划分阶段的思想。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虽然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可能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间还必须“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

开始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的思想。

但是,当时的俄国还只是处于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还不可能具体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划分问题,更不可能明确地加以表述并从理论上进行充分的论证。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始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由于当时历史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没有深入分析苏联的国情,简单地搬用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两阶段”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区别: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 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
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前途)
• 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之 所以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曲折和 失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对基本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 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
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对象
(2)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农民、小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反对 帝国 主义 反对 封建 主义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农民阶级两次登上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马 恩 对发 共展 产阶 主段 义的 划 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包括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两方面(一)基本国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三个没有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二)历史方位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3.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型•影响的全局性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本世纪头二十年•(1)前十年提出战略机遇期的依据:•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国内形势:后十年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依据: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5.82 42.79
五大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比重(%)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中国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美国
0.79 2.23 8.23 0.00 32.69
0.94 2.01 9.17 0.00 32.80
1.01 1.23 8.56 0.08 34.26
1.34 0.85 15.32 1.76 34.59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情的含义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土 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 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 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一个国家 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 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单位:%
1980-2000年变化量 4.034 1.167 1.692
美国
22.485
22.022
22.138
21.903
22.518
0.033
中、美、日、印、西欧占世界GDP总量比重(%)
年份 中国 日本 印度 西欧 美国
1820年 1913年 1950年 2001年 2030年
33 9 5 12 18.4
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论述 –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穷二白” – 邓小平(1979年):“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 – 十三大报告(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后位”。 – 江泽民(1995年):论十二大关系 – 十五大报告(199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 括 – “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考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考点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考点总结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1、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重要讲话科学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鲜明提出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4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4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2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注: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处于运动发展当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既有自己的时间方位,也有自己的空间方位,这种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的统一,就构成该社会的历史方位。

分析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也就是具体分析它的时间方位和空间方位以及二者的统一。

什么是社会的时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历史运动前后相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所占有的位置,具体地说它标示着这个社会在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占有的地位。

社会发展的时间方位是制约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可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忽视了这个因素就不可能科学地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就可能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我们党提出的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准确地揭示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时间方位,它对于我们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什么是社会的空间方位?所谓社会的空间方位,它指的是该社会在世界历史某一具体时期所特有的现实空间中所占有的位置,也就是说社会的空间方位具体地揭示出某一社会同与它并存的其他社会的横向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在空间方位上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它是和发达资本主义处于并存、竞争关系中的社会主义。

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在空间方位上的这一特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小康社会仍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中考思品基础知识135问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答:①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基本国情的特点、基本表现)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3、什么是初级阶段?答: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哪两层含义?答: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社会性质而言)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就发展程度而言)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的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1956—21世纪中叶)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答:“三个有利于”,即: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5、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 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 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城市化高歌猛进之时,已经出现大城市过度拥挤、乡村凋敝、 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这“三极困境”。 大城市“爆棚”。当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呈“爆棚”之势, 人口聚集度越来越高,城区向四周不断蔓延。在大城市“爆棚”的同时, 中国的许多农村则是一派相反的景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乡 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空心村、空壳村越来越多,乡村社会面临巨大 危机。工业地带的“半城市化”。在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大量各种 类型的工业地带。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后 ,认识和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和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处于不发达 阶段,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从现阶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 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 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最新预测我国 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10.3%
12.5%
16.6%
23.3%
26.5%
28.7%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1.7亿,而 中国就占1/4,那时,世界平均每7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而中国每 5 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可以想象,到下世纪初,白发苍苍的老人 将随处可见,我们将面对秋天夕阳下一片银色的世界。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 机遇。
互通有无、节约劳动、推动 国际合作。
美、英、法、德、日和中国6国先后 参加人类基因组对23对染色体DNA 大规模测序的国际合作,最终绘制了 一张类似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人类基因 组精确图谱。 中国的军事设施得益于其他国家的支 持。如以色列对中国无人驾驶机的技 术支持,避弹衣的技术援助。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 续迅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 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 动力。
新科技浪潮是以计算机和 互联网为依托的技术革命。 中国抓住新科技浪潮这一 机会可能实现赶超。
从国内看,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是:
其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 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 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多极化意味着没有一个国家 能够单独完全控制世界局势, 各股力量之间互相牵制。
美国要借助日本、韩国、印度 等国家才能遏制中国,同时依 靠中国才能有效解决朝核问题。 反恐也离不开其它国家的支持。
俄罗斯空袭行动增强了其在中东的反 恐地位,如果其扩大至伊拉克境内, 美国在中东的反恐地位将进一步受到 挑战,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盘算恐将进 一步受到牵制。
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 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 人心、公民文明素质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收入分配差 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森林覆 盖率提高、能耗降低。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因为: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 平衡;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 加大;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 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 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仍然较 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
•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 略机遇期 •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四、全面深化改革
案例:
《读者》2010年20期 《民众的钱袋何时鼓起来》 收入分配 城乡差别 行业差别 区域差别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要清醒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 和把握。
1、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 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 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 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 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 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 革命时期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以来
2011年
2013年
5432美元 89
6629美元 86
2014年
7485美元
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 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2011年,中央决定2300元作为新的 国家扶贫标准。
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 环境压力。 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
• 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是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 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深刻 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积极 应对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 到中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 重要战略机遇期 • 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中国走上 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 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现 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 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地强调中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是该 结束了? 其二,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的经济总量 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跻身于中等 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已经 不是发展中国家,而已经成为经济强国。
• ⑤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顺利推进,同 时民主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 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与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 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 ⑥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 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质疑“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第一,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全 球经济的发展,这次危机影响深远且至今没 有结束,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之害,未来发 展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数,如何走出危机还 是未知数。 第二,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 论”、“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此起彼伏, 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钓鱼 岛问题接踵而至,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 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扯了我们许多精力。
0.71% 24.53%
↑214.64%
97 57
↑40
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 在世界后列。
年份 世界人 均GDP 发达国家 发展中 中国人均 世界 人均 国家人 GDP 排名 GDP 均GDP 155美元
10671美元 38417美元 4810美元
1978年 2010年
175
4392美元 121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 梦的关键一步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 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 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 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同时强调: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 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 上有利于中国发展。 2)世界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为利用好重 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3)“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自顾不暇。
4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 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 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 障。 6)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软 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
第一,从国际形势看,作出这一论断的 主要依据是: 其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 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 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 其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 猛发展,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 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 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 要求新机遇,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 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 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 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 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 形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机遇期是指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 • 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 段及其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 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等特 点。
战略机遇期的提出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 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 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 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 十六大报告。
2011年
2014年
51.2界 平均水平。
年份 发展中国 世界三产 发达国家 中国三产 家三产占 占比 三产占比 占比 比
1978年 47.43%
54.78%
44.46%
23.94%
2010年 58.17%
70.32%
56.25%
43.14%
正是基于以上一些事实,2007年在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2009年在纪念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30周年时,胡锦涛同志强调 了“两个没有变”:“我们必须清醒
• ⑦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 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 ⑧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 发展,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 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 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基本国情: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 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
年份 世界平均 发达国家 高等教育 平均水平 入学率 中等收入 国家平均 水平 中国 世界 排名
1978年 2009年
增长
9.85% 39.27%
↑55.56%
20.19% 65.19%
↑28.3%
6.34% 29.25%
↑72.58%
第三,从2009年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速度加 快。此外,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 问题上摩擦不断。 第四,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 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进入到所 谓“中等发达陷阱”阶段,我们国内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扩大、 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 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 这一切给人们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 经走到头,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
2、当前中国发展的 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发展时期,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 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 同的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 要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在发 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 特征。
•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 阶段性特征。 •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居世界 第二位,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高 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 已难以为继,创新能力不足。 •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 尚未健全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的制度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生态等各方面制度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决的 难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结论二: “三个世所罕见”。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胡锦涛还强调: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 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 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 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 所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