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期与早期中世纪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空间,在中堂的两侧开辟侧堂,并以柱廊来划分;中堂两侧的上部开有高侧窗以供室内采光;屋顶覆盖着木结 构平顶。沿教堂中轴线向前至教堂的东端,有一个半圆形凹龛,称为半圆室,设有祭坛和主教席位,后来这一区域 扩大了,包含了唱诗堂。半圆室的左右两侧向南北伸出去,形同双耳,故称为耳堂。在早期的基督教教堂西入口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的基本形制
在君士坦丁之前的几百年,在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一个宣扬救世主将要降临的秘密宗教派别,基督教 就是这一教派的分支。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基督教的传教者,他们到处宣扬耶稣基督的神话。 那时基督教还处于地下状态,教徒们聚集在家里做礼拜。后来,随着教徒日益增多和礼拜仪式的日益复杂化,普通
续到 20 世纪。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蛮族”入侵只是罗马帝国覆灭的外部原因,而在帝国内部更有其深刻的政
治、经济原因。中世纪非但不是“黑暗时代”,相反,它正是近代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期。在东部地区,中世纪 出现了拜占庭和伊斯兰这两个新的文明,拜占庭帝国强大而稳定,一直延续到15世纪;而对伊斯兰文明而言,“中 世纪”非但不存在衰落,正相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君士坦丁时代至公元4世纪末
1、罗马(Rome) 君士坦丁是西方第一位基督教皇帝,他亲自在帝国各地发起 建造了一批大教堂,对后来的西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 先,在君士坦丁的倡议下,在罗马修建了拉特兰圣约翰教堂,坐 落于当时皇家卫戌部队兵营用地上,而这块地原先属于罗马著名 的拉特兰家族,该教堂由此而得名。拉特兰圣约翰教堂是罗马的 主教堂,一座五堂式巴西利卡。与后来教堂不同的是,它的入口 在东面,半圆室在西端。在西部左右侧堂之外,各有一室,这就 是后来耳堂的雏形。
壮观的凯旋门、纪念柱、巨型柱廊和通衢大道,其目的是要证明罗马帝国仍一如既往地繁荣强大,享有崇高的威
望。所以,在拜占庭文明的发端时期,建筑与艺术仍遵循着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这些建筑,落成于君士坦丁提乌斯 二世时期,但未能保存下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年代为 4世纪末,是一座献给两位圣徒的圣祠,只保留下底层部 分。 分。这是一座建有圆顶的圆形建筑,带有后堂和回廊。当时 所建的圣索菲亚教堂和圣使徒教堂后来完全被改建了。前者 是巴西利卡式建筑;后者是希腊十字形的集中式建筑。建有 圆顶。在巴勒斯坦,这一时期建于耶稣受难地各各他的圣墓 教堂,以及建于耶稣出生地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均是由君士 坦丁下令兴建的,前者是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将圣墓包容在 内,但它没有保存下来;后者是在圣母圣诞洞室之上建起的
地区,“宅邸教堂”一直建造到4世纪,与民居没有太大的区别。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基督 教才得以广泛传播,大量奴隶主、商人、皇室成员等社会上层人士介入了基督 教,并逐渐取得了教会的领导地位,从而使基督教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公元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仰自由,这使小规模
处,还建有前廊,室外有一个由柱廊环绕的庭院,称为中庭。这种由中堂和左右侧堂组成的教堂,我们称之为三堂
式巴西利卡,还有中堂左右各有两个侧堂的,则称为五堂式巴西利卡。后来在北非,甚至出现七堂与九堂的大型巴 西利卡。由于有了耳堂,使巴西利卡的平面呈现出十字形状。而这种十字形的纵臂比横臂长,所以巴西利卡式教堂 又被称为拉丁十字式教堂,它的平面象征着基督受难的十字架。
老圣彼得教堂平面图 意大利(罗马) 330年
老圣彼得教堂室内素描稿 藏于罗马梵蒂冈图书馆
耶稣去世后,他最得力的使徒圣保罗在尼禄宗 教迫害时期殉教于罗马城墙外,罗马人为了纪念 他,修建了城墙外的圣保罗教堂。该教堂建于一处 古代的地下墓室附近,相传圣保罗就葬在其中的一 个叫卢西纳的女教徒的墓中。该教堂始建于公元 385 年左右,它沿用了老圣彼得教堂的平面,是一 座带有耳堂的五堂巴西利卡,但不同的是划分中堂 与侧堂的是连拱廊,而不是横梁式的柱廊,并且采
现代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时期概念,即“古代晚期”或“罗马晚期”,这一时期时从君士坦丁
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 6 世纪末 7 世纪初,因为到那时罗马帝国才彻底失去对地中海地区的控 制,东西部地区最终分道扬镳了。这段时期,在艺术史上也称作“早期基督教时期”。从公元7世纪往后,东部为 “拜占庭帝国”,一直延续到1453年被奥斯曼突厥人所灭;而西方则进入了早期中世纪时期,由法兰克人建立的第
一个西欧帝国,开创了新的文化统一体的发展进程。
人们对“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中世纪”这个词是在 17 世纪出现的,带有贬 义,意指处于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黄金时代之间的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古典传统被抛弃,艺术技巧失 传,文化生活似乎倒退到了洪荒时代,而造成这一切恶果的便是北方“蛮族”对罗马的毁灭。这样一种观点一直延
圣康斯坦察陵庙内景 意大利(罗马)
约350年
2、意大利北部 在罗马帝国各地,基督教教堂都采用了巴西利卡式,但受到 各地建筑传统的影响而产生了无数变体。在意大利北部,米兰、 拉韦纳和阿奎莱亚是三个重要的建筑中心。从风格上来说,这些 地区的建筑与东罗马帝国各行省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在拉丁教父 之一、著名的米兰主教圣安布罗斯的时代,米兰建造了圣洛伦佐 教堂。这是一座布局紧凑的集中式教堂,平面为正方形,每条边 有一个半圆室,故它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四叶形图案,两层高的古 典式柱廊将中央的主空间与外圈的回廊分隔开来。 在北部地区,从多瑙河及莱茵河地区到高卢北部的基督教建 筑,结构简单,由尺度适中的长方形大厅构成,通常没有半圆形 后堂。在受到罗马文化强烈影响的地方,则出现了地中海沿岸的 各种建筑风格,例如特里尔的主教堂是由两座三堂式巴西利卡构 成的,建于公元4世纪。
礼拜堂向大型教堂的转变成为可能。自此往后,定期的基督教礼拜仪式便在一 种全新的建筑环境中进行了。
宅邸教堂 叙利亚(杜拉欧罗普斯) 3世纪20年代~40年代
早期基督教建筑有两种基本形制,即纵向式和集中式。这两种形制早在君士坦丁时代就同时被采用,它们具有 不同的外观形式和室内空间效果,决定了后来西方教堂的发展方向。
拉特兰圣约翰教堂等比例复原图 意大利(罗马) 约320年
君士坦丁修建的另一座雄心勃勃的建筑是圣彼得教堂,因后来重建过了,故 称最初的建筑为“老圣彼得教堂”。它也是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原先是建于圣彼 得坟墓之上的一座圣祠,后来扩建成用于礼拜仪式的大型教堂,它的巨大的室内 空间正是为适应大量教徒对圣徒的狂热崇拜而创造的。老圣彼得教堂的外观很朴 素,但室内装饰十分豪华,壁面以大理石、壁画、镶嵌画装饰,华丽的柱头取自 古罗马建筑。半圆室和耳堂的区域形成了教堂中最神圣的区域:圣所,而圣坛就 坐落于圣彼得墓之上,其上部树立着从希腊运来的六棵螺旋形大理石柱。
大圣玛利亚教堂内景 意大利(罗马)
432年~440年
圣萨比纳教堂内景 422年~432年
意大利(罗马)
两座著名的集中式建筑一是拉特兰圣约翰教 堂的洗礼堂,一是圣司提反圆形教堂。前者是对 原君士坦丁建造的拉特兰圣约翰教堂的重建,在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建筑
公元4~5世纪,随着基督教信仰的胜利,基督教建筑从最初的宅邸式礼拜场所走向了大型 基督教教堂,并以古罗马建筑传统为基础,形成了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这两种基本形制。这一
时期在罗马、米兰、拉韦纳和君士坦丁堡兴建的第一批基督教巴西利卡和圣祠,为后来西方教
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后来拜占庭建筑的总体特征。
洛伦佐教堂内景 意大利(米兰) 388年~391年
3、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将敌国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在迁都之初,君士坦丁及其继承者们雄心勃勃要在地中 海东部建起一个新罗马,以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他们根据罗马建筑的原型,建起了教堂和大型公共建筑群,以及
圣墓教堂平面图 以色列(耶路撒冷) 4世纪下半叶
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其端部为八角形结构,该教堂在查士丁 尼时代被改建。
三、公元5世纪及其后
1、西罗马帝国(West Rome Empire) 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战乱频仍,罗马城屡遭日耳曼人洗 劫,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建筑艺术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罗马有四 座建筑较为重要,两座巴西利卡式,两座集中式。圣萨比纳教堂和 大圣玛利亚教堂是巴西利卡式建筑,从划分中堂与侧堂的方式来 看,圣萨比纳教堂的圆柱上支撑着的仍是连续的拱券,形成了富有 韵律的节奏感;而大圣玛利亚教堂则采用古典式的爱奥尼亚式柱廊 及笔直的柱上楣,形成了强烈的透视纵深感。
住宅已不能再满足宗教活动的需要了,于是宅邸教堂发展起来,他们通常是由私人住宅改建的。我们对这种教堂知
之甚少,只能通过文献和极少数的遗址来了解。在叙利亚的杜拉欧罗普斯有一 处宅邸教堂的遗址,其建筑年代是公元3世纪20~40年代,这是一座普通的居 家式建筑,在一个不大的庭院周围的房间里,设有祈祷室和洗礼堂。在叙利亚
1、纵向式
在纵向式建筑中,巴西利卡是最流行的类型,它从古罗马巴西利卡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具有一条明确的纵向轴 线,室内具有较大的空间,所以主要用于基督教信徒的礼拜场所,后来成为欧洲各地基督教堂普遍采用的基本形 制。
基督教巴西利卡的平面为长方形,入口一般位于西面,室内的主空间称为中堂,是容纳大量信徒的地方:为了
2、集中式 除了供举行礼拜仪式的教堂之外,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纪念性教堂开始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们是建立在宗教 遗址之上的陵庙或为纪念殉教士而建的圣祠,多采用集中式形制。 集中式与巴西利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外观具有较为单纯的造型,室内空间集中而统一。其 建筑规模一般比巴西利卡式小得多,但具有一种纪念碑的性质。在罗马晚期,集中式建筑的平面多为圆形,中央空 间是巨型礼拜活动的场所,有一圈柱廊或拱廊将中央主空间与外圈的回廊分隔开来。君士坦丁时代的皇家陵庙也采 用这种形式建造。洗礼堂在早期基督教教堂中并非是独立的,后来分离出来,一般也是集中式建筑。洗礼盘设于室 内中央,也有置于半圆室中的。 在帝国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它的平面也是十字形,但这十字的四个臂一样 长,故称为希腊十字式。在中央十字交叉口的上方加盖圆顶的做法也是东部地区的创造,后来发展为希腊十字的每 条臂的上方都盖上圆顶,连同中央圆顶,形成了五个圆顶式的集中式建筑类型。还有一种集中式建筑,平面为八角 形,也源自君士坦丁堡,在室内的中央空间周围有一圈壁龛形式的基座墙,支承上部的圆顶或拱顶。这一形式在帝 国东西部各行省广泛传播。
外国建筑史
篇
之中世纪建筑
第八章 古代晚期与早期中世纪建筑
引言
中世纪起于何时?过去历史学家往往以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来断代,一般历史教科书上也是以公元476年“蛮 族”废黜了罗马最后一个皇帝作为西罗马帝国灭亡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但从现代文化史的观点看来,这种断代过 于简单化,忽略了罗马制度和文化在这一庞大文化圈中的长期影响。
来自百度文库用一个大凯旋门将中堂与耳堂分隔开来。这座教堂
在1823 年大火之后重建,被修补得面目全非,不过 可以通过乔瓦尼·保罗·潘尼尼的油画一睹其修复 前的室内景。
城墙外的圣彼得教堂油画 意大利(罗马) 385年
罗马最有代表性的集中式建筑是圣康斯坦察陵庙,是为君士坦丁 的女儿修建的一座皇家丧葬建筑。它的平面为圆形,室内一圈柱廊将 中央空间与外侧一圈回廊划分开,柱廊别具特色,由12 对组合式柱头 的双圆柱组成。外侧的回廊上部覆盖着筒形拱顶,贴有精美的马赛克 镶嵌画。在中央结构之上建有圆顶,环绕着圆顶鼓座开有一圈圆头 窗。这座建筑的结构可能受到了公元 4世纪初年在罗马所建的一座密涅 瓦神庙的启发,只是将神庙中的圆形壁龛改成了一道连续的柱廊。这 种圆形柱廊、圆形回廊再加上中央圆顶的结构,表明了异教建筑与早 期基督教建筑的融合。 君士坦丁在罗马还为他的母亲海伦娜建了一座纪念性建筑,叫做 圣海伦娜陵庙,也是一座圆形建筑,现已成废墟。相传虔诚的海伦娜 在圣地耶路撒冷兴建了一些教堂,并发现了基督的真十字架。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的基本形制
在君士坦丁之前的几百年,在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一个宣扬救世主将要降临的秘密宗教派别,基督教 就是这一教派的分支。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基督教的传教者,他们到处宣扬耶稣基督的神话。 那时基督教还处于地下状态,教徒们聚集在家里做礼拜。后来,随着教徒日益增多和礼拜仪式的日益复杂化,普通
续到 20 世纪。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蛮族”入侵只是罗马帝国覆灭的外部原因,而在帝国内部更有其深刻的政
治、经济原因。中世纪非但不是“黑暗时代”,相反,它正是近代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期。在东部地区,中世纪 出现了拜占庭和伊斯兰这两个新的文明,拜占庭帝国强大而稳定,一直延续到15世纪;而对伊斯兰文明而言,“中 世纪”非但不存在衰落,正相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君士坦丁时代至公元4世纪末
1、罗马(Rome) 君士坦丁是西方第一位基督教皇帝,他亲自在帝国各地发起 建造了一批大教堂,对后来的西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 先,在君士坦丁的倡议下,在罗马修建了拉特兰圣约翰教堂,坐 落于当时皇家卫戌部队兵营用地上,而这块地原先属于罗马著名 的拉特兰家族,该教堂由此而得名。拉特兰圣约翰教堂是罗马的 主教堂,一座五堂式巴西利卡。与后来教堂不同的是,它的入口 在东面,半圆室在西端。在西部左右侧堂之外,各有一室,这就 是后来耳堂的雏形。
壮观的凯旋门、纪念柱、巨型柱廊和通衢大道,其目的是要证明罗马帝国仍一如既往地繁荣强大,享有崇高的威
望。所以,在拜占庭文明的发端时期,建筑与艺术仍遵循着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这些建筑,落成于君士坦丁提乌斯 二世时期,但未能保存下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年代为 4世纪末,是一座献给两位圣徒的圣祠,只保留下底层部 分。 分。这是一座建有圆顶的圆形建筑,带有后堂和回廊。当时 所建的圣索菲亚教堂和圣使徒教堂后来完全被改建了。前者 是巴西利卡式建筑;后者是希腊十字形的集中式建筑。建有 圆顶。在巴勒斯坦,这一时期建于耶稣受难地各各他的圣墓 教堂,以及建于耶稣出生地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均是由君士 坦丁下令兴建的,前者是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将圣墓包容在 内,但它没有保存下来;后者是在圣母圣诞洞室之上建起的
地区,“宅邸教堂”一直建造到4世纪,与民居没有太大的区别。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基督 教才得以广泛传播,大量奴隶主、商人、皇室成员等社会上层人士介入了基督 教,并逐渐取得了教会的领导地位,从而使基督教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公元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仰自由,这使小规模
处,还建有前廊,室外有一个由柱廊环绕的庭院,称为中庭。这种由中堂和左右侧堂组成的教堂,我们称之为三堂
式巴西利卡,还有中堂左右各有两个侧堂的,则称为五堂式巴西利卡。后来在北非,甚至出现七堂与九堂的大型巴 西利卡。由于有了耳堂,使巴西利卡的平面呈现出十字形状。而这种十字形的纵臂比横臂长,所以巴西利卡式教堂 又被称为拉丁十字式教堂,它的平面象征着基督受难的十字架。
老圣彼得教堂平面图 意大利(罗马) 330年
老圣彼得教堂室内素描稿 藏于罗马梵蒂冈图书馆
耶稣去世后,他最得力的使徒圣保罗在尼禄宗 教迫害时期殉教于罗马城墙外,罗马人为了纪念 他,修建了城墙外的圣保罗教堂。该教堂建于一处 古代的地下墓室附近,相传圣保罗就葬在其中的一 个叫卢西纳的女教徒的墓中。该教堂始建于公元 385 年左右,它沿用了老圣彼得教堂的平面,是一 座带有耳堂的五堂巴西利卡,但不同的是划分中堂 与侧堂的是连拱廊,而不是横梁式的柱廊,并且采
现代历史学家和文化史家创造了一个新的时期概念,即“古代晚期”或“罗马晚期”,这一时期时从君士坦丁
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 6 世纪末 7 世纪初,因为到那时罗马帝国才彻底失去对地中海地区的控 制,东西部地区最终分道扬镳了。这段时期,在艺术史上也称作“早期基督教时期”。从公元7世纪往后,东部为 “拜占庭帝国”,一直延续到1453年被奥斯曼突厥人所灭;而西方则进入了早期中世纪时期,由法兰克人建立的第
一个西欧帝国,开创了新的文化统一体的发展进程。
人们对“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的认识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中世纪”这个词是在 17 世纪出现的,带有贬 义,意指处于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黄金时代之间的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古典传统被抛弃,艺术技巧失 传,文化生活似乎倒退到了洪荒时代,而造成这一切恶果的便是北方“蛮族”对罗马的毁灭。这样一种观点一直延
圣康斯坦察陵庙内景 意大利(罗马)
约350年
2、意大利北部 在罗马帝国各地,基督教教堂都采用了巴西利卡式,但受到 各地建筑传统的影响而产生了无数变体。在意大利北部,米兰、 拉韦纳和阿奎莱亚是三个重要的建筑中心。从风格上来说,这些 地区的建筑与东罗马帝国各行省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在拉丁教父 之一、著名的米兰主教圣安布罗斯的时代,米兰建造了圣洛伦佐 教堂。这是一座布局紧凑的集中式教堂,平面为正方形,每条边 有一个半圆室,故它的平面形成了一个四叶形图案,两层高的古 典式柱廊将中央的主空间与外圈的回廊分隔开来。 在北部地区,从多瑙河及莱茵河地区到高卢北部的基督教建 筑,结构简单,由尺度适中的长方形大厅构成,通常没有半圆形 后堂。在受到罗马文化强烈影响的地方,则出现了地中海沿岸的 各种建筑风格,例如特里尔的主教堂是由两座三堂式巴西利卡构 成的,建于公元4世纪。
礼拜堂向大型教堂的转变成为可能。自此往后,定期的基督教礼拜仪式便在一 种全新的建筑环境中进行了。
宅邸教堂 叙利亚(杜拉欧罗普斯) 3世纪20年代~40年代
早期基督教建筑有两种基本形制,即纵向式和集中式。这两种形制早在君士坦丁时代就同时被采用,它们具有 不同的外观形式和室内空间效果,决定了后来西方教堂的发展方向。
拉特兰圣约翰教堂等比例复原图 意大利(罗马) 约320年
君士坦丁修建的另一座雄心勃勃的建筑是圣彼得教堂,因后来重建过了,故 称最初的建筑为“老圣彼得教堂”。它也是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原先是建于圣彼 得坟墓之上的一座圣祠,后来扩建成用于礼拜仪式的大型教堂,它的巨大的室内 空间正是为适应大量教徒对圣徒的狂热崇拜而创造的。老圣彼得教堂的外观很朴 素,但室内装饰十分豪华,壁面以大理石、壁画、镶嵌画装饰,华丽的柱头取自 古罗马建筑。半圆室和耳堂的区域形成了教堂中最神圣的区域:圣所,而圣坛就 坐落于圣彼得墓之上,其上部树立着从希腊运来的六棵螺旋形大理石柱。
大圣玛利亚教堂内景 意大利(罗马)
432年~440年
圣萨比纳教堂内景 422年~432年
意大利(罗马)
两座著名的集中式建筑一是拉特兰圣约翰教 堂的洗礼堂,一是圣司提反圆形教堂。前者是对 原君士坦丁建造的拉特兰圣约翰教堂的重建,在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建筑
公元4~5世纪,随着基督教信仰的胜利,基督教建筑从最初的宅邸式礼拜场所走向了大型 基督教教堂,并以古罗马建筑传统为基础,形成了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这两种基本形制。这一
时期在罗马、米兰、拉韦纳和君士坦丁堡兴建的第一批基督教巴西利卡和圣祠,为后来西方教
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后来拜占庭建筑的总体特征。
洛伦佐教堂内景 意大利(米兰) 388年~391年
3、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皇帝将敌国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在迁都之初,君士坦丁及其继承者们雄心勃勃要在地中 海东部建起一个新罗马,以延续罗马帝国的传统。他们根据罗马建筑的原型,建起了教堂和大型公共建筑群,以及
圣墓教堂平面图 以色列(耶路撒冷) 4世纪下半叶
一座五堂巴西利卡,其端部为八角形结构,该教堂在查士丁 尼时代被改建。
三、公元5世纪及其后
1、西罗马帝国(West Rome Empire) 公元 5 世纪,西罗马帝国战乱频仍,罗马城屡遭日耳曼人洗 劫,但这似乎并没有妨碍建筑艺术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罗马有四 座建筑较为重要,两座巴西利卡式,两座集中式。圣萨比纳教堂和 大圣玛利亚教堂是巴西利卡式建筑,从划分中堂与侧堂的方式来 看,圣萨比纳教堂的圆柱上支撑着的仍是连续的拱券,形成了富有 韵律的节奏感;而大圣玛利亚教堂则采用古典式的爱奥尼亚式柱廊 及笔直的柱上楣,形成了强烈的透视纵深感。
住宅已不能再满足宗教活动的需要了,于是宅邸教堂发展起来,他们通常是由私人住宅改建的。我们对这种教堂知
之甚少,只能通过文献和极少数的遗址来了解。在叙利亚的杜拉欧罗普斯有一 处宅邸教堂的遗址,其建筑年代是公元3世纪20~40年代,这是一座普通的居 家式建筑,在一个不大的庭院周围的房间里,设有祈祷室和洗礼堂。在叙利亚
1、纵向式
在纵向式建筑中,巴西利卡是最流行的类型,它从古罗马巴西利卡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具有一条明确的纵向轴 线,室内具有较大的空间,所以主要用于基督教信徒的礼拜场所,后来成为欧洲各地基督教堂普遍采用的基本形 制。
基督教巴西利卡的平面为长方形,入口一般位于西面,室内的主空间称为中堂,是容纳大量信徒的地方:为了
2、集中式 除了供举行礼拜仪式的教堂之外,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纪念性教堂开始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们是建立在宗教 遗址之上的陵庙或为纪念殉教士而建的圣祠,多采用集中式形制。 集中式与巴西利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外观具有较为单纯的造型,室内空间集中而统一。其 建筑规模一般比巴西利卡式小得多,但具有一种纪念碑的性质。在罗马晚期,集中式建筑的平面多为圆形,中央空 间是巨型礼拜活动的场所,有一圈柱廊或拱廊将中央主空间与外圈的回廊分隔开来。君士坦丁时代的皇家陵庙也采 用这种形式建造。洗礼堂在早期基督教教堂中并非是独立的,后来分离出来,一般也是集中式建筑。洗礼盘设于室 内中央,也有置于半圆室中的。 在帝国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发展出一种新型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它的平面也是十字形,但这十字的四个臂一样 长,故称为希腊十字式。在中央十字交叉口的上方加盖圆顶的做法也是东部地区的创造,后来发展为希腊十字的每 条臂的上方都盖上圆顶,连同中央圆顶,形成了五个圆顶式的集中式建筑类型。还有一种集中式建筑,平面为八角 形,也源自君士坦丁堡,在室内的中央空间周围有一圈壁龛形式的基座墙,支承上部的圆顶或拱顶。这一形式在帝 国东西部各行省广泛传播。
外国建筑史
篇
之中世纪建筑
第八章 古代晚期与早期中世纪建筑
引言
中世纪起于何时?过去历史学家往往以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来断代,一般历史教科书上也是以公元476年“蛮 族”废黜了罗马最后一个皇帝作为西罗马帝国灭亡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但从现代文化史的观点看来,这种断代过 于简单化,忽略了罗马制度和文化在这一庞大文化圈中的长期影响。
来自百度文库用一个大凯旋门将中堂与耳堂分隔开来。这座教堂
在1823 年大火之后重建,被修补得面目全非,不过 可以通过乔瓦尼·保罗·潘尼尼的油画一睹其修复 前的室内景。
城墙外的圣彼得教堂油画 意大利(罗马) 385年
罗马最有代表性的集中式建筑是圣康斯坦察陵庙,是为君士坦丁 的女儿修建的一座皇家丧葬建筑。它的平面为圆形,室内一圈柱廊将 中央空间与外侧一圈回廊划分开,柱廊别具特色,由12 对组合式柱头 的双圆柱组成。外侧的回廊上部覆盖着筒形拱顶,贴有精美的马赛克 镶嵌画。在中央结构之上建有圆顶,环绕着圆顶鼓座开有一圈圆头 窗。这座建筑的结构可能受到了公元 4世纪初年在罗马所建的一座密涅 瓦神庙的启发,只是将神庙中的圆形壁龛改成了一道连续的柱廊。这 种圆形柱廊、圆形回廊再加上中央圆顶的结构,表明了异教建筑与早 期基督教建筑的融合。 君士坦丁在罗马还为他的母亲海伦娜建了一座纪念性建筑,叫做 圣海伦娜陵庙,也是一座圆形建筑,现已成废墟。相传虔诚的海伦娜 在圣地耶路撒冷兴建了一些教堂,并发现了基督的真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