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一、天体系统的层次(由高级到低级排列)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银河系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

注意:1、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2、天体的类型有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3、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4、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示意图(见右图) (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

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5、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6、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存在生命。

7、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表现在运动特征上与其他行星类似具有近圆形、共面性和同向性)又特

殊(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的行星。

【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太阳辐射。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 →1He +能量。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旺盛的中年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注意: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有:地热能,核能

潮汐能是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吸引而形成的能量。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外部..

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和日冕(太阳风)三层。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其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干扰大气中的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短暂的中断; ※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

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注意:

1、热带(0°--23°26')、温带(23°26'---66°34')、寒带(66°34'---90°)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交角使黄赤交角23°26'。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热带和寒带的面积变大而温带的面积变小,反之则反。

(二)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产生地方时:因为经度不同而不同。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注意区时的计算)

注意:北京时间----东八区 伦敦时间(或世界时)----中时区(0时区)

2、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3、使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南左北右赤道无)

4、地球椭球体形状的形成的影响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产生)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熟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和九幅光照图)

1、 二分日(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均为当地地方时6点日 日

出、18点日落。

2、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长、夜达一年中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南半球各地则达一年中最小值】 3、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达一年中最长、夜达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则昼达一年

中最短而夜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而南半球 各地则达一年中最小值】 4、 春分日后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反之);秋分日后到次年的春分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则昼短夜长。

5、 夏至日后到冬至日前:太阳一直向南移动;冬至日后到次年的夏至日前:太阳一直向北运动。

6、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 两地的纬度差(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同减异加”)

7、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