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分析综合题”主观简答题4大常考题型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 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 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 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 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 文共6段,按照论证的过程分为四层。文章第1段首先以孙悟空 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第2、3段阐述 “不自在”的原因,认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第4、5段通过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来揭示人的成长是一 个修行的过程;第6段总结全文,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 好约束和自由的关系。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 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 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 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 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 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 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常见设问方式]
(2015·浙江高考)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 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 内容说明理由。
(2015·江苏高考)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15·重庆高考)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 护”的途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除了生产性保护以外,还可 以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
(2014·福建高考)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2013·浙江高考)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章论述×××和×××,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2)×××与×××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
[例三] (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 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 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 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 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 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 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 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 真正性质和位置。
题型一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就是概括或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 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文章思 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或分析”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 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 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掌握文脉的发展方 向,破解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问题。
请简要概述本段的论述层次。
[解题指导] 第1、2句是第一层次,谈了雕刻发源于 人类的崇拜心理。第3、4、5句是第二层次,说了雕刻家 的创作要求。第6句是第三层次,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 描写是附带的配曲。
[参考答案] 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 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 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解题方略] “扣”“理”“抓”把握局部语段思路3字诀
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 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 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 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之相反,属于先 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 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 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常见设问方式]
(2016·江苏高考)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015·年福建高考)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2015·江苏高考)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结构思路。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结构层次。
局部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例一] (2015·江苏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 面的题目。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层次,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划 分,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 ——本论——结论”的结构;从文章的角度划分,一般有总分 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 (2)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 作用。 高考对此设题时可以针对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也可以是 对局部语段的层次思路。
学案(三) “分析综合题”(主观简答题)4大常考题型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信息要点筛选提炼”“观点态度 概括分析”“文本观点迁移运用”是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4大常考的题型,都属“分析综合”能力等级,并且这四大题 型在解答时也是相辅相成的,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为了观点态度 的需要,在行文的思路中也融进了信息要点,所以这两题型需 要以“结构思路的概括分析”为基础,同时,在筛选提炼信息 要点时也需要把握作者运用材料的目的意图,所以,本学案是 按“思路——要点——观点”的顺序编写的。
题型二 信息要点筛选提炼 对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是指文章的基 本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文中用作论据的叙述性 或说明性材料、对概念的阐述以及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 的语句等。 筛选信息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 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提炼信息,就是 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 工组合,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 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 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 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 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
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 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 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 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此外,还有表范围的词、表解释的词、过渡词等。
特别提示:结构思路题的4种答题模板 不论是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还是把握语段的结构
思路,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选用如下模式: 模板一:首先……,其次……,最后…… 模板二:从(由)……写出(引出)……然后……最后……从
而揭示(体现)…… 模板三: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模板四:以……为线索,选取了……(材料)来表现主旨。
特别提示:把握结构思路的3个意识 (1)具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2)养成切层分层意识。 把握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需注意: ①同一关系取其一; ②相属关系取其“属”; ③相并关系取其“和”; ④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3)具有要点意识。 答案要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序号列清思路要点。
2.理结构,弄清思路 语段的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 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 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 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 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 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 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 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 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这一方法很简单, 找到这些标志,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
1.选准划分层次的角度 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选文一般可 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 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 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开头领起句、过渡句、前后呼应 句、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把 握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清标志性词语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往往运用一些标志性词语来标明文章 的结构层次,因此只要找出这些标志性词语,便可理清文章思 路。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 (1)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 我们更快地理清结构和思路。
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 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 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 紧的,便是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wk.baidu.com最远,间隙最大,结 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另一个层次。[例一]结构内部 没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先概括各句意思,然后再 根据句子之间的疏密度,合并语句即可。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 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 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 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 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 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 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 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整篇文章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例二] (2016·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的题目。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 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 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 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 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 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 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 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 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 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 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 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 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 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参考答案] 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 在。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 由。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 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 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解题方略] “选”“辨”“审”把握整体思路“3字诀”
关联词并 递列 进― ―→ →和 而、 且并 、且 甚、 至以及 转折―→然而、但是、不过、与其相反
(2)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 个方面。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 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3)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 示分总关系。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 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 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 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 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 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 绝对的自由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