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分析综合题”主观简答题4大常考题型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章内容省略](1)文章中提到的“它”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文章中的“它”指的是[具体内容]。

(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答案:作者通过[具体细节]来表现[主题]。

(3)分析文章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具体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具体作用]。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内容省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具体解释]。

(2)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具体翻译]。

(3)这首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文表达了作者[具体思想感情]。

二、数学试题1. 选择题[选择题内容省略]答案:[ABCD]。

2. 填空题[填空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解答题[解答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解答过程及答案]。

三、英语试题1. 听力部分[听力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4. 写作[写作题目要求省略]范文:[具体范文内容]。

四、综合试题1. 政治[政治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2. 历史[历史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地理[地理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以上为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的内容,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考试内容进行填充。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共72张PPT)

【浙江选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共72张PPT)
第二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神奇的货币与变的价格 专题1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3-
近三年浙江卷考查情况统计
年 份 2017 2016 2015 论述文 选 论述文 《思维与 论述文 《语言变革与 选 文 自《传播学概 语言》 列夫· 维 中国现代小说(节选)》 论》 施拉姆 果茨基 文中重要概 文中重要概念含义、 重 文中重要概念含 念含义、重要 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义的理解 句子含意的 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 文中重要句子含 理解 合, 语言特色的分析 意的理解 考查点 文中信息的 文章结构的把握, 中心 文中信息的筛选 筛选和整合 意思的概括 和整合, 语言特色 中心意思的 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 的分析 概括 倾向的评价 文本的综合分析
神奇的货币与多变的价格 专题1 1 2 3
重难知识巩固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常见失分考向篇 解题方法提炼篇
-8-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 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 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 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 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 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啦?”外在符号影响行 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 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 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 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 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 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八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八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八适用类、阐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1~3题。

一把木吉他,一段悲伤迷颓的旋律,一篇诗意浓浓的歌词,再添上几位立足倾听的游人,倒也能够模拟出一种远方的幻梦。

但是这种幻梦,亦活跃于中国大部分旅行景区,活跃于旅行网站上文笔有限的菜鸟游记,对经验丰富的旅行者来说,却未必能调换起他们的陌生化审美情绪。

不过今晚灯火如梦,在一部分人眼里,所谓的远方,仿佛真的到达古运河畔,与民谣和诗打了个照面。

民谣与新诗,都以现代汉语为语言载体,都紧扣现代经验和现代感情。

在我少年期间,其实不认为两者有什么鲜亮的差别,它们都能唤醒我的感觉,让我思路纷飞。

也就是说,让我感人的,实际上是它们的一种同源性,它们分享这种同源性以理解世界,并各自成立起表现世界的特别体系。

那时我喜爱买一些美丽的笔录本,在里面抄下自己喜爱的诗。

鉴于一种本能,我也会下意识地把罗大佑、高晓松写的民谣歌词抄进去。

于是我孤单地开始了对民谣的探究,在现代性还未充足发育的故土小城,我尽可能地收集有限的资源去梳理民谣的脉络。

最早进入我视线的观点是“校园民谣”。

20世纪七八十年月,校园民谣盛行于台湾,胡德夫、叶佳修、罗大佑等创作的校园民谣盛极一时。

以罗大佑为例,他以音乐人的身份被人熟知,其实他是一名综合性创作者,我读过他的书《昨日遗书》,文字华丽而感慨,还有一点深情男人材会自带的啰唆。

在全部的身份里,我认为罗大佑有一个隐蔽了的实质性身份,那就是诗人。

他的作品,不论是散文仍是歌曲,都由浓浓的诗意贯穿。

诗意的感知方式,就是他进行创作的能量元。

在他的民谣,信手一拈,《岁月的故1作品里事》《恋曲980》《恋曲1990》《你的样子》《亚细亚的孤儿》《海上花》《爱的箴言》等,莫不拥有高浓度的诗性。

很快就到了20世纪90年月初,渐渐富饶起来的中国大陆不甘服输,这一次,大陆接盘了日渐式微的校园民谣,推动了它的第二次勃兴。

由大地唱片在1994年刊行的《校园民谣Ⅰ》,标记着校园民谣进入黄金时代。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docx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真题及答案版-高中课件精选,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真题及答案版-高中课件精选,推荐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精选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真题及答案word版【精选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Ⅲ卷真题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Ⅲ卷真题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 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 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 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 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 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 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架着说“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 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 刚才的悲伤。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的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 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 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 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 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B. 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 2014 年实现了 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 年市场码洋规模 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 0.29%。
C. 2010~2015 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 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后附答案解析)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 后附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20201129010530)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20201129010530)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从懵.(mē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蜂、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C.关于D.观照(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现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2018年浙江卷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2018年浙江卷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真题2018年浙江卷真题含答案(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2018高考全国Ⅲ卷真题语文(含标准答案)

2018高考全国Ⅲ卷真题语文(含标准答案)

语文2018年高三2018语文全国三语文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8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全国卷(III)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I)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本真题试卷+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保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篇文章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例二] (2016·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的题目。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 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 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 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 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 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 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 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 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 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 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 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 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 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学案(三) “分析综合题”(主观简答题)4大常考题型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信息要点筛选提炼”“观点态度 概括分析”“文本观点迁移运用”是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4大常考的题型,都属“分析综合”能力等级,并且这四大题 型在解答时也是相辅相成的,文章的结构思路是为了观点态度 的需要,在行文的思路中也融进了信息要点,所以这两题型需 要以“结构思路的概括分析”为基础,同时,在筛选提炼信息 要点时也需要把握作者运用材料的目的意图,所以,本学案是 按“思路——要点——观点”的顺序编写的。
请简要概述本段的论述层次。
[解题指导] 第1、2句是第一层次,谈了雕刻发源于 人类的崇拜心理。第3、4、5句是第二层次,说了雕刻家 的创作要求。第6句是第三层次,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 描写是附带的配曲。
[参考答案] 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 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 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只是配曲。
题型一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结构思路概括分析”就是概括或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它包括线索与 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文章思 路”指作者在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或分析”通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而 理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 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掌握文脉的发展方 向,破解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问题。
题型二 信息要点筛选提炼 对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是指文章的基 本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文中用作论据的叙述性 或说明性材料、对概念的阐述以及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 的语句等。 筛选信息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 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提炼信息,就是 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分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 工组合,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链。
(2014·福建高考)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阅历与读书的关系。
(2013·浙江高考)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章论述×××和×××,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2)×××与×××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
[例三] (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 能。它仍然是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但是 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 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内部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 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不稳定的东西,在词 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或多或少描 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层面 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 真正性质和位置。
此外,还有表范围的词、表解释的词、过渡词等。
特别提示:结构思路题的4种答题模板 不论是把握整篇文章的结构思路,还是把握语段的结构
思路,在组织答案时一般选用如下模式: 模板一:首先……,其次……,最后…… 模板二:从(由)……写出(引出)……然后……最后……从
而揭示(体现)…… 模板三: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模板四:以……为线索,选取了……(材料)来表现主旨。
1.选准划分层次的角度 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选文一般可 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 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 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开头领起句、过渡句、前后呼应 句、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把 握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清标志性词语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往往运用一些标志性词语来标明文章 的结构层次,因此只要找出这些标志性词语,便可理清文章思 路。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 (1)关联词。不同的关联词表达不同的关系,由此入手便于 我们更快地理清结构和思路。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 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 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 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 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 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 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பைடு நூலகம்常见设问方式]
(2016·江苏高考)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015·年福建高考)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2015·江苏高考)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结构思路。 (2)请简要概括文章的结构层次。
局部结构思路概括分析 [例一] (2015·江苏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 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 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 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 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 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
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 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 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 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 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 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 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 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 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 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 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 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 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 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 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 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 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常见设问方式]
(2015·浙江高考)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 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本文 内容说明理由。
(2015·江苏高考)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15·重庆高考)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传统技艺“生产性保 护”的途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除了生产性保护以外,还可 以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
[参考答案] 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 在。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 由。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 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 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解题方略] “选”“辨”“审”把握整体思路“3字诀”
2.理结构,弄清思路 语段的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 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 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 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3.抓标志,分析结构 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 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 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 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 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这一方法很简单, 找到这些标志,文章的思路就清晰了。
关联词并 递列 进― ―→ →和 而、 且并 、且 甚、 至以及 转折―→然而、但是、不过、与其相反
(2)顺序词。顺序词能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 个方面。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 三”“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同时”等。
(3)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表 示分总关系。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 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 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 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 空是成功的。
(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 文共6段,按照论证的过程分为四层。文章第1段首先以孙悟空 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第2、3段阐述 “不自在”的原因,认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 第4、5段通过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来揭示人的成长是一 个修行的过程;第6段总结全文,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 好约束和自由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