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第五版)下册分子运动论-答案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分子动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前段时间南京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出现了持续的雾霾天气,一位同学受桶装纯净水的启发,提出用桶装的净化压缩空气供气,每个桶能装10atm的净化空气20L,如果人每分钟吸入1atm的净化空气8L。
求:①外界气压在1atm的情况下,打开桶盖,待稳定后桶中剩余气体的质量与打开桶盖前的质量之比;②在标准状况下,1mol空气的体积是22.4L,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1023mol-1,请估算人在27℃气温下每分钟吸入空气的分子数(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②2×1023个【解析】①由等温变化规律有:p1V1=p2V2桶内剩余气体质量所占比例为:=代入数据解得:=②设人吸入的空气分子数为N,则:N=NA=2×1023个【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理想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以及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问题。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A.气体压强是由气体重力产生的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C.气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D.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答案】D【解析】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撞击产生的,A错误;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的运动,间接反应了液体分子的运动,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如果气体吸收热量的同时还对外做功,则气体内能可能减小,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加,C错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中进行的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正确.【考点】考查了气体压强的产生,布朗运动的理解,热力学定律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C.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因此压强也必然增大【答案】C【解析】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以及温度有关,决定气体的压强,因此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和气体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靠近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远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也做负功,分子势能也增加;故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故C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但不能决定压强,如温度升高,而膨胀,则其压强可能减小,故D错误.【考点】考查了布朗运动;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物理学第五版习题答案

物理学第五版习题答案物理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不仅要求我们理解概念和原理,还要求我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
以下是《物理学第五版》习题的答案摘要,这些答案可以帮助你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 第一章:力学基础1. 问题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问题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二章:运动学1. 问题1: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速度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2. 问题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 s = ut +\frac{1}{2}at^2 \),其中\( s \)是位移,\( u \)是初速度,\( a \)是加速度,\( t \)是时间。
# 第三章:动力学1. 问题1: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问题2: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其守恒定律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总动量保持不变。
# 第四章:能量守恒1. 问题1: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 问题2: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总机械能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系统中是守恒的。
# 第五章:热力学1. 问题1:温度是衡量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物理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2. 问题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其中\( P \)是压强,\( V \)是体积,\( n \)是摩尔数,\( R \)是理想气体常数,\( T \)是温度。
# 结束语物理学习题的解答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不要犹豫,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每个分子动能也越大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可能不变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答案】C【解析】温度高低是分子运动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大,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但是不一定每个分子都大,A错误;布朗运动的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微粒运动的无规则性,反应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同时有可能对外做功,则其内能可能不变,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并不是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在消耗其它能量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只是不能自发的发生.故D错误.【考点】布朗运动;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第二定律.2.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答案】 BD【解析】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由温度决定,温度越高,分子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由体积决定,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越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当压强变大时,若体积减小,温度可能降低或不变,故选项A错误;若温度升高,则体积可能变大或不变,故选项C错误;当保持压强不变时,若体积增大,则温度升高,故选项B正确;当压强变小时,若温度不变,则体积增大,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C.对一定质量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答案】B【解析】A中的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很小,是用肉眼看不到的,这是液体分子对花粉不平衡的撞击所造成的,故A不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B是正确的;对一定质量气体加热,如果同时气体再对外做功,则其内能也不一定增加,C不对;气体的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撞击所形成的,故D是不对的,该题选B。
物理学下册分子运动论-答案

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A.B.C.D.答案:D2.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p2D.不确定的答案:C3.{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1)、(2)、(4)B.(1)、(2)、(3)C.(2)、(3)、(4)D.(1)、(3)、(4)答案:B4.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时,其内能为()(式中R为普适气体常量,k为玻尔兹曼常量)A.B.C.D.答案:C5.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则其内能之比为()A.B.C.D.答案:C6.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答案:A7.在容积V=4×10-3m3的容器中,装有压强P=5×102Pa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JJJJ答案:8.一容器内装有N1个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和N2个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当该系统处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时,其内能为()A.B.C.D.答案:C9.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1与T2时的分子最概然速率分别为v p1和v p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v p1)和f(v p2).若T1T2,则()v p2,f(v p1)f(v p2)v p2,f(v p1)f(v p2)v p2,f(v p1)f(v p2)v p2,f(v p1)f(v p2)答案:B10.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最概然速率相等,则它们的()A.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B.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C.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D.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答案:A1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A.为最概然速率B.为平均速率C.为方均根速率D.速率大于和小于的分子数各占一半答案:D12.若f(v)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N为分子总数,m为分子质量,则的物理意义是()A.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B.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C.速率处在速率间隔之内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D.速率处在速率间隔之内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答案:D13.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v),则速率在v1─v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A.B.C.D.答案:C1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变化情况是()A.减小而不变B.减小而增大C.增大而减小D.不变而增大答案:B15.容积为 L(升)的瓶子以速率v=200 m·s-1匀速运动,瓶子中充有质量为100g的氦气.设瓶子突然停止,且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瓶子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求热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压强、内能及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各增加多少(摩尔气体常量R= 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10-23J·K-1)解:定向运动动能,气体内能增量,i=3.按能量守恒应有:∴ 2分(1) K 2分(2) =×10-4Pa. 2分(3)=×103J. 2分(4)=×10-22J. 2分16.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 J·mol-1·K-1.求它在温度为273 K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玻尔兹曼常量)答案:{解:,∴, 2分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J 3分17.{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分子碰撞的一瞬间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 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18.若某种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 / s ,气体压强为p =7×104Pa ,则该气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答案: kg·m -33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下列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 | 19.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贮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J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J. (摩尔气体常量R = J·mol -1·K -1玻尔兹曼常量k = ×10-23J·K -1)答案:×103| ×10-21| ×10-2120.有一瓶质量为M 的氢气(视作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 ,则氢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氢分子的平均动能为______________,该瓶氢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储有氢气的容器以某速度v 作定向运动,假设该容器突然停止,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上升 K ,则容器作定向运动的速度v =_________________m/s ,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_____J .(普适气体常量R = J·mol -1·K -1,玻尔兹曼常量k = ×10-23J·K -1,氢气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答案:121 | ×10-2322.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热力学温度T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此式所揭示的气体温度的统计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3.体积和压强都相同的氦气和氢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在某一温度T 下混合,所有氢分子所具有的热运动动能在系统总热运动动能中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__.答案:%24.{用总分子数、气体分子速率和速率分布函数表示下列各量:(1)速率大于的分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2)速率大于的那些分子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______; (3)多次观察某一分子的速率,发现其速率大于的概率=_____________.答案:||25.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若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分子速率处于最概然速率v p 至范围内的概率=________________.答案:。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不可能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动能不同C.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D.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大,空气相对湿度越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C.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3.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C、D、E、F、G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记录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图中记录的是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微粒在前30s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的长度D.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的连线上,但不可能在CD中点4.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斥力和引力相等,以下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大势能B.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具有最小势能C.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D.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较稀疏,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故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B.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C.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就显示不同颜色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内能不为零是可能的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D.0 ℃的冰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 ℃的水的内能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越大,则其所做的布朗运动就越剧烈C .物体的温度为0 ℃时,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D .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热运动8.当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 .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等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 .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D .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不考虑分子间的势能,则两者内能相等9.测得一杯水的体积为V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则水分子的直径d 和这杯水中水分子的总数N 分别为A.AM d N VN ρ== B.AVN d N M ρ==C.A VN d N Mρ== D.AM d N VN ρ==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 .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研制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C .大雾天气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绝对湿度较大D .一定质量的单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势能一定是增大的11.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v ,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mv 2B .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为mv 2C .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了mv 2的功D .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少做了mv 2的功12.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摩尔的液体和1摩尔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不相同B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C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D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一定是克服分子力做功13.下列关于热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有序B .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C ..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 0,每个气体分子的体积V 0,则m 0=AM N ,V 0=0m ρD .密封在容积不变的容器内的气体,若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14.下列关于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平均动能一定越大C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压缩气体需要用力,这是气体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C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D .物体的温度可以比绝对零度还低16.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 与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0r ,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只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0r r >阶段,F 表现为斥力B .在0r r <阶段,F 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C .在0r r =时,分子势能等于零D .运动过程中,两个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不变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 .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 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18.下列有关热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一温度下,无论是氢气还是氮气,它们分子速率都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且分子平均速率相同B .在绝热条件下压缩理想气体,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C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D .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19.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表明了构成悬浮微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 .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C .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一定改变D .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为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的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20.某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分别为Vm 和Mm,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 0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为M m =B .摩尔体积为V m =C .分子体积为V 0=D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21.图描绘了一颗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B .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D .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2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5mB .压缩气体时,要用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C .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为AN MD .水结为冰时,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动23.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就越大C.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D.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一定减小24.关于温度和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C.1g100℃水的内能小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是相同的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热量也可能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要引起其他的变化,选项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选项B错误;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选项C正确;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大,空气越干燥,相对湿度越小,故D错误;故选C.2.A解析:A【解析】物体内能等于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之和,内能增大可能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A正确;物体温度升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故B错误;物体对外界做功的同时有可能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不一定减小,同理从外界吸收热量的同时有可能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不一定增加,CD错误.3.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此图象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在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而不是运动轨迹,更不是分子运动的轨迹,只是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位置的连线.此图记录了固体微粒每间隔30s的一个位置,而固体微粒是由成千上万个分子组成,所以图中记录的并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故A错误;此图象是每隔30s固体微粒的位置,而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故B 错误;因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一定做复杂的曲线运动,所以路程大于位移,即有微粒在前30s 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 的长度,故C 正确;由图线的杂乱无章得到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杂乱无章,所以微粒在75s 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 的连线上,也可能在CD 中点,故D 错误.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可以根据分子力做功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r >r 0,分子力表现为引力,r <r 0,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 从无穷大开始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r 减小到r 0继续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所以在r 0处有最小势能.在r >r 0时,r 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在r <r 0时,r 越小,分子势能越大.故A 、C 、D 错误,B 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分子势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5.C解析:C【解析】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力间的距离0r r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A 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花粉的无规则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运动,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 错误;液晶各向异性,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随电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C 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气压较低的缘故,D 错误.6.A解析:A【解析】A 、因为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分子动能又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所以分子动能不可能为零.那么物体的内能当然也不可能为零,故A 正确;B 、因为物体的内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来决定与物体运动的宏观速度无关,故BC 错误;D 、因为0℃的冰熔化为0℃的水要吸收热量或对它做功,所以冰溶化为水内能增加,所以0℃的水的内能比等质量的0℃的冰的内能大,故选项D 错误。
高二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夏天开空调,冷气从空调中吹进室内,则室内气体分子的A.热运动剧烈程度加剧B.平均动能变大C.每个分子速率都会相应的减小D.速率小的分子数所占的比例升高【答案】D【解析】冷气从空调中吹进室内,室内温度减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即速率小的分子数所占的比例升高,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减小,D正确。
【考点】考查了分子热运动2.下列叙述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汽车开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B.福岛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从空中飘到了美国C.酱油里的色素渗透到了鸡蛋清内D.2013年河北沧县红色地下水苯胺超标70余倍【答案】CD【解析】扩散属于分子运动现象,是肉眼看不到的运动,故A错误;碘131和铯137从空中飘到了美国是在外力作用下得运动,B错误;酱油里的色素渗透到了鸡蛋清内属于分子运动,C正确;水苯胺通过扩散渗透到水中,属于扩散运动,D正确。
【考点】考查了扩散运动3.如图所示,a、b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做水球实验时水球中形成的气泡,a、b两气泡温度相同且a的体积大,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球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B.此时水球内的水分子之间只有引力C.a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比b的大D.在水球表面滴一小滴红墨水若水球未破,最后水球将呈红色【答案】AD【解析】液体表面张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就水来说,内部的水分子处于其他水分子的包围之中,各个方向分子的引力会相互抵消。
但是表层水分子受到的内部水分子引力远大于外部空气分子的引力。
所以,表面的水分子永远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力,总是趋向向内部移动。
这样,液体总是会力图缩小其表面积。
而同样体积的物体,总是以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A正确;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B错误;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准,因为两温度相同,所以两气体的平均分子动能相同,C错误;由于分子的扩散,在水球表面滴一小滴红墨水若水球未破,最后水球将呈红色,D正确【考点】考查了分子张力,相互作用力,扩散,平均动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一定质量的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斥力总是小于引力D.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答案】D【解析】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势运动,液体分子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是分子团,它是分子对花粉颗粒无规则的碰撞而形成的,故A错误;一定质量气体吸收热量,但如果其同时对外做功,则其内能不一定增加,B错误;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但斥力并不总是小于斥力,在某些条件下斥力要小于引力,但在另一种条件下,引力可能小于斥力,故C错误;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是正确的,故选D。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物理分子运动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闭房间内,温度升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大B.密闭房间内,温度越高,悬浮在空气中的PM2.5运动越剧烈C.可看作理想气体的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时氧气的内能小D.系统的饱和汽压不受温度的影响【答案】BC【解析】A中的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时,空气中的实际水蒸气含量与饱和值之的比值,温度升高绝对湿度不变,即空气中含水量不变,但相对湿度变小了,A错误;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故温度越高,其它分子对其撞击的不平衡就会增加,使得PM2.5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由于不考虑分子间作用力,氢气和氧气只有分子动能,当温度相同,它们的平均动能相同,而氢气分子摩尔质量小,质量相等时,氢气分子数多,所以氢气内能多,C正确;系统的饱和汽压受温度的影响,故D不正确。
【考点】分子动理论,相对湿度,饱和蒸汽压,内能等概念。
2. 1个铀235吸收1个中子发生核反应时,大约放出196 MeV的能量,则235 g纯铀235完全发生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A.235 NA ×196 MeV B.NA×196 MeVC.235×196 MeV D.×196 MeV【答案】B【解析】的摩尔质量为:,235g纯含有的原子个数为:,故放出的能量为:,B正确;【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3.气体发生的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只能从高温气体传给低温气体而不能从低温气体传给高温气体B.在压缩气体的过程中,由于外力做功,因而气体分子势能增大C.压缩气体要用力,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D.气体的体积一定大于所有气体分子体积之和【答案】D【解析】热只能自发的从高温气体传给低温气体,但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从低温气体传给高温气体,A错误;在压缩气体的过程中,由于外力做功,内能增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B错误;压缩气体时要用力,只是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空隙,用力将气体压缩后将空隙减小。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1.把铜块中的铜分子看成球形,且它们紧密排列,试估算铜分子的直径。
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铜的摩尔质量为6.4×10-2 kg/mol。
解析:2.标准状态下氧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多少?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10-2 kg/mol,1 mol气体处于标准状态时的体积为2.24×10-2 m3。
解析:3.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向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
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
(4)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1)此说法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只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具体表现。
(2)此说法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它间接证明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此说法错误;胡椒粉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因为水不是静止的,另外布朗运动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4)此说法正确;小粒粉尘就是在煤油分子的不停地无规则撞击下,才做的布朗运动.4.小张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细微粉笔末的运动。
他把小颗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图1.1-8),于是得出结论: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证明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小李不同意小张的结论,他认为:“小颗粒沿着笔直的折线运动,说明水分子在短时间内的运动是规则的,否则小颗粒怎么会沿直线运动?”对此,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小李的观点是错误的.图中的折线,并非粉笔末小颗粒的运动轨迹,而是每隔一定时间粉笔末图1.1-8小颗粒所在位置的连线,即使在这段时间内,小颗粒的运动也是极不规则的,绝不是沿折线运动的,我们根本不能够画出小颗粒运动的轨迹.正因为小颗粒在水分子不停地碰撞下所做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才能说明水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5.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距离由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当两个分子间距离由r0逐渐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解析:分子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力为0,是因为分子引力和斥力刚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0;当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所以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所以合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当分子距离从,。
物理新导笔记3-3江苏专用讲义: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3 含答案

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力。
2。
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2)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为什么分子引力没有把它们粘在一起?(3)无论容器多大,气体有多少,气体分子总能够充满整个容器,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吗?答案(1)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2)虽然两物体靠得很紧,但绝大部分分子间距离仍很大,达不到分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所以不会粘在一起.(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容器,并不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知识梳理]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图2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当r=r0时,F引=F斥,此时分子所受合力为零.(2)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4)当r>10r0(即大于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很微弱,可忽略不计.4.分子力小球-弹簧模型:当分子间的距离在r0附近变化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的变化类似于弹簧连接着两个小球间弹力的变化:由原长拉伸时表现为引力,由原长压缩时表现为斥力.二、分子动理论[导学探究](1)参与热运动的某一个分子的运动有规律可循吗?大量分子的运动呢?(2)为什么物体既难以拉伸,又难以压缩?答案(1)以气体为例,气体分子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做怎样的运动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2)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1)概念: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建立的理论.(2)内容: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1)微观方面: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具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表现出规律性,受统计规律的支配.3.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压缩。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物理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关注着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
而对于学习物理学的学生来说,习题是检验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在物理学第五版下册中,有许多习题需要进行解答。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物理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的答案,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释和探讨。
第一章:力和运动1. 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向东运动,受到一个向西的力,大小为5 N。
求物体在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m = -5N/m(向西)。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v - u)/t,其中v是物体在2秒后的速度,u是物体的初始速度,t是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可以得到v = u + at =10m/s - 5N/m * 2s = 0m/s。
所以,物体在2秒后的速度为0m/s。
2.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北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30 m/s。
求汽车受到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v - u)/t,其中v是汽车的最终速度,u是汽车的初始速度,t是时间。
代入已知数据,可以得到a = (30m/s - 20m/s)/5s =2m/s²。
所以,汽车受到的平均加速度是2m/s²。
第二章:牛顿定律和动量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 kg,受到一个力,大小为10 N。
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代入已知数据,可以得到a = F/m = 10N/2kg = 5m/s²。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5m/s²。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3 kg,受到一个力,大小为15 N。
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大学物理下册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下册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大学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马文蔚第五版】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 (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2) 由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0不合题意)则 ,所以,质点在4.0 s时间间隔内的路程为(3) t=4.0 s时 ,,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 ,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3) 由位移表达式,得其中位移大小而径向增量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当t =0 时, vox =-10 m?6?1s-1 , voy =15 m?6?1s-1 ,则初速度大小为(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则加速度的大小为1-10 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则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x′y′坐标系中,因 ,则质点p 的参数方程为 ,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即为下午3∶00 时.1-13 分析本题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即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方程,必须在给定条件下用积分方法解决.由和可得和.如a=a(t)或v =v(t),则可两边直接积分.如果a 或v不是时间t 的显函数,则应经过诸如分离变量或变量代换等数学操作后再做积分.解由分析知,应有得 (1)由得 (2)将t=3s时,x=9 m,v=2 m?6?1s-1代入(1) (2)得v0=-1 m?6?1s-1,x0=0.75 m.于是可得质点运动方程为1-14 分析本题亦属于运动学第二类问题,与上题不同之处在于加速度是速度v的函数,因此,需将式dv =a(v)dt 分离变量为后再两边积分.解选取石子下落方向为y 轴正向,下落起点为坐标原点.(1) 由题意知 (1)用分离变量法把式(1)改写为(2)将式(2)两边积分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速度由此可知当,t→∞时, 为一常量,通常称为极限速度或收尾速度.(2) 再由并考虑初始条件有得石子运动方程1-15 分析与上两题不同处在于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根据叠加原理,求解时需根据加速度的两个分量ax 和ay分别积分,从而得到运动方程r的两个分量式x(t)和y(t).由于本题中质点加速度为恒矢量,故两次积分后所得运动方程为固定形式,即和 ,两个分运动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读者不妨自己验证一下.解由加速度定义式,根据初始条件t0 =0时v0 =0,积分可得又由及初始条件t=0 时,r0=(10 m)i,积分可得由上述结果可得质点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即x =10+3t2 y =2t2消去参数t,可得运动的轨迹方程 3y =2x -20 m而所以, ,解 (1) 由参数方程 x =2.0t, y =19.0-2.0t2消去t 得质点的轨迹方程:y =19.0 -0.50x2(2) 在t1 =1.00s到t2 =2.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 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则t1 =1.00s时的速度v(t)|t =1s=2.0i -4.0j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分别为(4) t =1.0s质点的速度大小为则1-18 分析物品空投后作平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由运动独立性原理知,物品在空中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目标时,两方向上运动时间是相同的.因此,分别列出其运动方程,运用时间相等的条件,即可求解.解 (1)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物品下落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 =vt, y =1/2 gt2飞机水平飞行速度v=100 m?6?1s-1 ,飞机离地面的高度y=100 m,由上述两式可得目标在飞机正下方前的距离(2) 视线和水平线的夹角为(3) 在任意时刻物品的速度与水平轴的夹角为取自然坐标,物品在抛出2s 时,重力加速度的切向分量与法向分量分别为解1 由分析知,炮弹在图(a)所示坐标系中两个分运动方程为(1) (2)令y =0 求得时间t 后再代入式(1)得解2 做出炮弹的运动矢量图,如图(b)所示,并利用正弦定理,有从中消去t 后也可得到同样结果.(2) 由分析知,如炮弹垂直击中坡面应满足y =0 和vx =0,则【篇二:大学物理第五版上册标准答案】,即||≠. ?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2 分析与解dr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dtdrds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计算,在直dtdt2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2?dx??dy?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求解.故选(d).?dt??dt?1-3 分析与解dv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d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drds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dtdt而d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dt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x?dxv??dtll2?h2,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dldl,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vdtl2?h2?v0l2?h2/l?v0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 dx?0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dtdxd2x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dtdt2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dx?0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p?2s (t=0不合题意) dtdxdt2t?4.0sdx??48m?s?1dtt?4.0s?2??36m.s1-7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aab?vb?va?20m?s?2(匀加速直线运动),abc?0(匀速直线运动)tb?taacd?vd?vc??10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td?tc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1x?x?v0t?t22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v?20m?s?1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ds?(dx)2?(dy)2,最后用s??ds积分求s.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y?2?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2222x2?y2?x0?y0?2.47mq(dx)2?(dy)2,由轨道1xdx,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 240s??ds??p4?x2dx?5.91m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 vx?dxdy??10?60t,vy??15?40t dtdtv0?v0x?v0y?18.0m?s?122v0yv0x3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dvdvx?60m?s?2 , ay?y??40m?s?2dtdtax?ay?72.1m?s?222ay21-10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y1?v0t?121aty2?h?v0t?gt2 2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22t?2h?0.705s g?a(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12gt?0.716m 2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 0?h?1(g?a)t2t?22h?0.705s g?a(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1h??v0t?at2 则d?h?h??0.716m2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t,则质点p 的tx??rsiny???rcos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x?x??rsint, y?y??y0??rcost?r tt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r?rsind2ttttta?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v?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篇三: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中的()题 9-1 图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 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中子电量为10-21-21 e,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qmax??1?2??8?10?21e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21e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33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点的电场强度.分析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的一对点电荷在p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根据上述分析ep?题 9-7 图9-8 若电荷q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若棒为无限长(即l→∞),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题 9-8 图分析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x,其电荷为dq =qdx/l,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de?e??de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ldei(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e??deyj??lsin?dej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1q/l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这说明只要满足r2/l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电场强度的大小.。
高中物理:分子运动论(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固体、液体 ddd
d
气体 d
小球模型
立方体模型 d
d
分子模型 ①球体模型:在计算固液体分子大小时,作为一个 近似的物理模型,可把分子看成是一小球.则:
d 2 3 3V
4
②立方体模型:对气体可以把分子当作是一个小 立方体,这个小立方体的边长可以看作相当于分 子间的平均距离.即
d 3 V
(以上两式中d表示分子的直径,V表示固液体分子 的体积或气体分子所占的空间体积.)
【答案】 (1)3.2×10-2 kg/mol (2)3.3×10-9 m (3)2.7×1019个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
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其内部分子可看成是一个
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若某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1)该固体分子质量的表达式为m0=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汞的摩尔质量为M=200.5×10-3 kg/mol,密度为 ρ=13.6×103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1023mol-1, 试估算汞原子的直径大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单位体积中所含分子数:n′=ρMNA. (6)气体分子间的距离:d= 3 VNmAol. (7)分子球体模型d= 3 6πVNmAol.
已知氧气分子的质量m=5.3×10-26 kg,标准状况
下氧气的密度ρ=1.43 mol-1,求: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1)氧气的摩尔质量.
铜导体中含有的自由电子数N=2nNA=5.0×1024(个)
【答案】 (1)1.1×10-25 kg (2)5.0×1024个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解析】由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公式:,得,则选项A正确;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面上的微小的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它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选项B错误;分子间距离为时有最小值,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忽略不计,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要用气体压强来解释,故D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阿伏加德罗常数、布朗运动.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B.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C.lg氢气和1g氧气含有的分子数相同,都是6.02×1023个D.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郎运动【答案】A【解析】A.无论什么物质,只要它们的摩尔数相同就含有相同的分子数,A正确;B.分子引力不等于分子斥力时,牛顿第三定律仍然成立,B错误;C.lg氢气和1g氧气物质量不同,分子数不相同,C错误;D.布郎运动肉眼是看不到的,D错误。
【考点】分子动理论点评:熟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会应用。
3.把水和酒精混合后,用蒸发的方式又可以分开,然后液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A.扩散现象没有方向B.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引起了其他变化,故扩散具有方向性C.将水和酒精分开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变化,故扩散现象没有方向性D.用本题的实验,无法说明扩散现象是否具有方向性【答案】B【解析】从题中可明显看出,两者混合时是自动产生的,但两者分离时,要先加热后冷却,也就是说,向分离与向混合这两个方向的发展是可以通过过程是否自动完成、是否需要外加其他手段才能完成来区分的,因此,可以证明扩散是有方向性的。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时记录的图像,则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B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C .悬浮微粒的大小对布朗运动无影响D .右图为悬浮微粒在这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2.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说明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C .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D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3.从筷子上滴下一滴水,体积约为30.1cm ,这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已知阿伏伽德罗常量23A 610/mol N =⨯,水的摩尔体积为3mol 18cm /mol V =)( )A .2610⨯个B .21310⨯个C .19610⨯个D .17310⨯个4.伽尔顿板可以演示统计规律。
如图,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最终小球都落在槽内。
重复多次实验后发现( )A .某个小球落在哪个槽是有规律的B .大量小球在槽内的分布是有规律的C .越接近漏斗形入口处的槽内,小球聚集越少D .大量小球落入槽内后均匀分布在各槽中5.在某变化过程中,两个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在增大,则()A.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可能保持不变B.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增大C.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一定在减小D.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各向同性的物质都是非晶体B.荷叶上的露珠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颗粒越小,布朗运动也越明显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送沙子的卡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卸沙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对外界放热B.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2011大学物理下答案第9章 简谐振动一、简答题1. 怎样判定一个振动是否做简谐振动?写出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
答案:当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遵从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时,该质点的运动便是简谐振动。
或:质点的位移x 与加速度a 的关系为正比反向关系时,该质点的运动便是简谐振动。
运动学方程为()ϕω+=t A x c o s 。
2. 从动力学的角度说明什么是简谐振动,并写出其动力学方程。
答案:物体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动力学方程满足x dt x d 222ω-=3.简谐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案: 振幅、周期、初相位。
其中振幅和初相位由初始条件决定,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二、选择题 1C 、2A 、3B三、 填空题1、 平衡 ;最大位置 ;A 22±。
2、 6 ; 2π ;2π-。
3、 π43;1.5s ;3s 。
四、计算题解答:122()m m u m v +=图9-1221211()222cos())2kA m m u Ax A tωπϕπωϕ=+⇒====+=2、解:(1)质点在a、b、c、d处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2)由旋转矢量法可知,a点对应的相位41π=ϕ,d点对应的相位为π=ϕ232t∆ω=ϕ∆π=π-π=∆ϕ∆=ω∴12534123ts1t=时,41π=ϕ4t1π=ϕ+ω=ϕ∴61254π-=π-π=ϕ∴则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6125cos(mtAxππ-=3解答:(1)21mmk+=ωT=kmm2122+=πωπ(2)动量守恒m2V=(m1+m2)V0)(2120mmVmV+=kgmx/2=A=2220ωVx+=22122)(1gmmkVkgm++4、答案:根据题意图9-3 mA02.0)1(=,2/πω=πων2=∴,Hz41=学海无涯苦作舟!(2)势能 总能由题意(3)从平衡位置运动到的最短时间为 T / 8。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答案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答案量E=1/2kA^2,动能K=E-2p=1/2kA^2-kA^2=-1/2kA^2,因为动能为负数,所以振动不可能通过平衡位置。
___:1.判断一个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的方法是,观察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果遵从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则该质点的运动为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Acos(ωt+φ)。
2.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看,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其动力学方程为d^2x/dt^2=-ω^2x。
3.简谐运动的三要素是振幅、周期和初相位。
其中振幅和初相位由初始条件决定,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
选择题:1.C。
2.A。
3.B填空题:1.平衡,最大位置,±π/2;2.6,2;-π/2;3.π,1.5s,3s。
计算题:1.解答:(m1+m2)u=m2v,kA=(m1+m2)u^2,A=sqrt(2(m1+m2)k/u),ω=sqrt(k/(m1+m2)),φ=π/2.2.解答:(1) 振动方向如图所示,(2) 相位差Δφ=φd-φa=3π/2-π/4=5π/4,Δt=1s,ω=Δφ/Δt=5π/4,所以振动方程为x=Acos(5π/4t-π/6)。
3.解答:(1) ω=sqrt(k/m),T=2π/ω=2πsqrt(m/k),(2) 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解得v=(m1v1+m2v2)/(m1+m2),由能量守恒E=1/2kA^2=1/2(m1+m2)v^2,解得A=sqrt(2E/k),代入式子得x=sqrt(2E/k)cos(sqrt(k/(m1+m2))t)。
4.答案:(1) A=0.02m,ω=π/2,所以ν=ω/2π=1/4 Hz,T=1/ν=4s,φ=-π/3;(2) 势能Ep=kx^2/2,总能量E=Ep+Ek=1/2kA^2,动能Ek=E-Ep=-1/2kA^2,因为Ek为负数,所以振动不可能通过平衡位置。
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基础题及答案

2024高考物理分子运动论基础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分子的自由度?a) 分子的能量b) 分子运动的速度c) 分子的化学性质d) 分子的结构答案:b) 分子运动的速度2. 分子的热运动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引起的?a) 电磁力b) 载流子c)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d) 温度答案:d) 温度3. 分子的平均动能与下列哪个物理量成正比?a) 质量b) 速度c) 加速度d) 动量答案:b) 速度4. 下列哪个物理量描述了分子热运动的随机性?a) 速度b) 动量c) 能量d) 加速度答案:a) 速度5. 在一个封闭容器中,两种气体分子分别为A和B,A分子的质量大于B分子的质量。
则在相同温度下,以下哪个选项正确?a) A分子的速度比B分子的速度快b) B分子的速度比A分子的速度快c) A分子和B分子的速度相同d) 无法确定答案:a) A分子的速度比B分子的速度快二、计算题1. 一个气体分子的速率为600 m/s,如果这个气体的温度为400 K,求该分子的质量。
答案: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分子速率的平方与温度成正比。
设两个气体分子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有:(600)^2/(400)=(m2/m1),解以上方程可以得到m2/m1=1.5。
由此可知,该气体分子的质量是m1的1.5倍。
2. 一个物质在20℃下的分子速率为400 m/s,如果将温度升高到40℃,求新温度下的分子速率。
答案: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分子速率的平方与温度成正比。
设原来的速率为V1,新温度下的速率为V2,原温度为T1,新温度为T2,则有(V1)^2/(T1)=(V2)^2/(T2)。
带入已知的数值可以得到(400)^2/293=(V2)^2/313,解以上方程可以得到V2≈423 m/s。
三、解答题1. 描述物质的三态及相应的分子运动状态。
答案:物质的三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中,分子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并作微小的振动;在液态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分子可以自由运动,并发生不规则的碰撞;在气态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分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可以做直线运动,相互之间的碰撞非常频繁和随机。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含答案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分子动理论解析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升高,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均增大D.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频繁的撞击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B.液体屮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C.如果液体温度降到很低,布朗运动就会停止D.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水的温度越高整杯清水都变成红色的时间越短3.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能将油膜的厚度近似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测出其面积B.取油酸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C.取油酸酒精溶液一滴,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油膜D.把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撒有均匀痱子粉的水面上后,要立即描绘油酸在水面上的轮廓5.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6.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当r 大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 .当r 大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C .当r 小于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 .在r 由变到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7.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若规定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A .乙分子在b 处势能最小,且势能为负值B .乙分子在c 处势能最小,且势能为负值C .乙分子在d 处势能一定为正值D .乙分子在d 处势能一定小于在a 处势能8.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仅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B .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这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C .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是布朗运动D .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 0,则阿伏伽德罗常数为0A V N V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C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 .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只要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B .物体的温度为0℃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C .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功4.5×105J ,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3.5×105J ,则空气从外界吸收热量1×105J D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热传导的方向性11.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 ),铜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p1 p2
C.p1=p2
D.不确定的
答案:C
3.{
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答案:6.23×103| 6.21×10-21| 1.035×10-21
20.有一瓶质量为M的氢气(视作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则氢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氢分子的平均动能为______________,该瓶氢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A.
B.
C.
D.
答案:C
9.已知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温度为T1与T2时的分子最概然速率分别为vp1和vp2,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vp1)和f(vp2).若T1 T2,则()
A.vp1 vp2,f(vp1) f(vp2)
B.vp1 vp2,f(vp1) f(vp2)
C.vp1 vp2,f(vp1) f(vp2)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4)
B.(1)、(2)、(3)
C.(2)、(3)、(4)
D.(1)、(3)、(4)
答案:B
4.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时,其内能为()(式中R为普适气体常量,k为玻尔兹曼常量)
A.
B.
C.
D.
答案:C
5.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 ,则其内能之比 为()
A. 减小而 不变
B. 减小而 增大
C. 增大而 减小
D. 不变而 增大
答案:B
15.容积为20.0 L(升)的瓶子以速率v=200 m·s-1匀速运动,瓶子中充有质量为100g的氦气.设瓶子突然停止,且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瓶子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求热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压强、内能及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各增加多少(
21.{
储有氢气的容器以某速度v作定向运动,假设该容器突然停止,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上升0.7 K ,则容器作定向运动的速度v=_________________m/s,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_____J.
(普适气体常量R= 8.31 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J·K-1,氢气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
}
A. 为最概然速率
B. 为平均速率
C. 为方均根速率
D.速率大于和小于 的分子数各占一半
答案:D
12.若f(v)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N为分子总数,m为分子质量,则 的物理意义是()
A.速率为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
B.速率为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
18.若某种理想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m / s,气体压强为p=7×104Pa,则该气体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
答案:1.04 kg·m-3
38.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的下列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D.vp1 vp2,f(vp1) f(vp2)
答案:B
10.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若它们的最概然速率相等,则它们的()
A.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B.平均速率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C.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相等
D.平均速率不相等,方均根速率不相等
答案:A
1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图中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
C.速率处在速率间隔 之内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速率处在速率间隔 之内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
答案:D
13.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v),则速率在v1─v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
B.
C.
D.
答案:C
1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当体积增大时,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和平均自由程 的变化情况是()
物理学(第五版)下册分子运动论-答案
// /分子运动论
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
A.
B.
C.
D.
答案:D
2.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答案:121 | 2.4×10-23
22.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此式所揭示的气体温度的统计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3.体积和压强都相同的氦气和氢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在某一温度T下混合,所有氢分子所具有的热运动动能在系统总热运动动能中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__.
摩尔气体常量R=8.31 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1.38×10-23J·K-1)
解:定向运动动能 ,气体内能增量 ,i=3.按能量守恒应有:
∴ 2分
(1) 6.42 K 2分
(2) =6.67×10-4Pa.2分
(3) =2.00×103J.2分
(4) =1.33×10-22J.2分
答案:0|
19. 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贮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___________J;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J.(摩尔气体常量R= 8.31 J·mol-1·K-1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23J·K-1)
答案:62.5%
24.{用总分子数 、气体分子速率 和速率分布函数 表示下列各量:
(1)速率大于 的分子数=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速率大于 的那些分子的平均速率=_______ __________;
(3)多次观察某一分子的速率,发现其速率大于 的概率=_________ ____.
A.
B.
C.
D.
答案:C
6.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pV
B. pV
C.pV
D. pV
答案:A
7.在容积V=4×10-3m3的容器中,装有压强P=5×102Pa的理想气体,则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为()
A.2 J
B.3 J
C.5 J
D.9 J
答案:
8.一容器内装有N1个单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和N2个刚性双原子理想气体分子,当该系统处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时,其内能为()
答案:||
25.当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若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v),则分子速率处于最概然速率vp至 范围内的概率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为29.1 J·mol-1·K-1.求它在温度为273 K时分子平均转动动能.(玻尔兹曼常量 )
答案:{
解: ,
∴ ,2分
可见是双原子分子,只有两个转动自由度.
J 3分
17.{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分子碰撞的一瞬间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