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合集下载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奋斗目标等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非常有效。

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过职业指导教育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没接受职业指导教育的学生明显减少,学生的职业理念、工作业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可见,在大学生离校就业之前对其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职业规划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系统规划的过程,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相结合,在分析个人和环境因素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制定对个人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职业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喜欢这份工作,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最终在事业上实现成功最大化。

二、职业规划的意义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解析,认清自己,了解自己,评估自己的实力、智慧以及性格;发现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督促自己努力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自己一步步实现规划时,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个人会从中得到成就感,当然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实现的。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自己抓住重点在日常的许多工作中,必定会有工作的轻重缓急之分,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成功的几率。

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能使被指导者在工作中更加集中精神,专注于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评估目前工作成绩职业生涯规划能让被指导者更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业绩,它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评估手段,可以根据规划的实现情况来评价你当前取得的成绩。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摘要】现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现状令人担忧。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大、缺乏职业规划、实践能力不足以及就业渠道狭窄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就业渠道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

未来,希望学校和社会可以加强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实现双赢。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对策、建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职业规划教育、实践能力、就业渠道、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

随之而来的也是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成为当务之急。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就业渠道狭窄、职业规划不清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针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其顺利就业,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1.2 研究意义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离校未就业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个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

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实践能力和拓展就业渠道等措施,可以帮助这部分毕业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特长和兴趣,明确就业方向,从而更快找到适合的工作。

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离校未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应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技能;重视实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以丰富简历并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拓展就业渠道,寻求更多就业机会;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以上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他们将能够踏入理想的职业领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职业指导、对策、建议、就业竞争力、职业素养、实习经验、拓展就业渠道、心理健康、总结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由于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一部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困境。

这些毕业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顺利就业,可能是专业不对口、履历不够丰富、找工作途径不对等等。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他们面临着无法融入社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困境,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为这部分毕业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对策和建议至关重要。

通过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培养职业素养、积累实习与实践经验、拓展就业渠道,以及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离校未就业的现象逐渐凸显。

这些毕业生在离校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他们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挑战。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技能。

在校期间,他们大多只顾着应付课业,忽略了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准备。

一旦面临就业压力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向何处寻找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摘要】最近十几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在数量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就业意向、就业状况等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社会的安全稳定。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求职成功,实现就业目标,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当前,很大数量高校学生在获得高校毕业证书之后,由于各种原因,一段时间内仍未落实就业岗位,我们称之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关系这些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稳定,为了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高校要积极主动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一、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原因分析(主观原因)(一)“畸形就业观”、就业预期缺乏合理性等导致未就业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目标是“到大城市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除了大城市,其它地方一律不去。

”这是眼下大学生找工作时普遍心态。

实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聚集着数量庞大的未就业大学生,以至于这些城市出现“人满为患”。

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依然盲目涌入这些城市,结果导致较发达地区人才饱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相反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却越难招到人才。

(二)准备自主创业而未就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潮流,学校大力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有些高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还在大学校园建立了“创业孵化园”,部分大学生怀揣创业梦想,选择了自主创业。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如创业环境、项目选择、资金运作、团队建设等方面因素,众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之路伴随着艰辛曲折,以失败告终,从而成为未就业毕业生。

(三)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有些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缺乏岗位必须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不扎实,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在职场竞争中被淘汰,导致失败。

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相关政策

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相关政策

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相关政策一、就业服务1、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获得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回到户籍所在地报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到市或区县政府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获取相应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哪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市、区(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职介中心、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等。

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哪些服务内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户籍的毕业生提供下列服务:(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2)职业供求信息、岗位需求调查、就业状况调查、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等相关信息的查询;(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4)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4、北京市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指什么?就业见习是指组织北京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入经认定的见习基地,享受政府补贴,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3至6个月的全日制就业培训,积累工作经验,促进就业的制度。

5、见习期间,见习人员与见习基地是否建立劳动关系?见习期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以下简称见习基地)与进入见习基地的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见习人员)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书,不建立劳动关系。

6、如何获得就业见习基地、见习岗位等相关信息?北京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登陆“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7、报名参加就业见习的人员需要符合什么条件?(1)北京生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毕业时间3年以内。

8、如何报名参加就业见习?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区、县就业见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名参加就业见习,咨询电话及具体地址可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平台()查询。

报名的人员需提交下列材料:(1)毕业证书、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2)办理过《北京市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3)一寸免冠照片一张;(4)《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表》9、可以跨区县选择就业见习基地吗?可以。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学生工作・165・2016年第12期总第432期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王 磊(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摘 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一直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也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特殊情况要求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以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原因;措施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巨大的竞争压力造成了一部分毕业即失业的群体。

这个群体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应进行就业帮扶,保障毕业生尽早就业。

一、造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1.学生角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是学生自身就业意向不强烈,这类学生在短期内没有就业的想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各类招聘考试中,如公务员考试、学历提升考试等。

第二类是学生因自身身体原因暂时无法就业,如因病致残或心理状况不适合立刻就业的。

第三类是由于学生自身能力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眼高手低。

这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自我认知,缺乏求职技巧或专业技能较差而导致就业困难。

2.用人单位角度用人单位戴着有色眼镜对待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认为往届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拒绝招录他们。

3.社会角度虽然国家出台多种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如实名登记制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转业培训制度等,但是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和部分社会就业指导机构对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国家相应的政策,未能利用政策就业。

二、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不足1.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不完善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各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具体到院、系、班级就没有相对应的专门工作人员负责。

毕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毕业班的班主任负责,他们工作繁忙,在毕业生离校后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对离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摘要】当前,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挑战。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该群体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职业指导对策和就业建议。

我们也探讨了他们在职场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总结部分,我们回顾了全文的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实用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进入职场并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对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就业建议、职场挑战、职业规划、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面临着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率呈下降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研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题,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建议,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

这既影响了高校毕业生个人的就业前景,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深入探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也希望通过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研究,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意义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对策与建议对他们未就业的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和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通过专业的职业指导,毕业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摘要:本文论述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如何做好职业指导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现有的职业指导解决方案,然后讨论了如何通过社会资助、增强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建立政府政策等手段来帮助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最后,给出了几种职业指导实践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离校未就业,职业指导,职业技能,政府政策正文:现在,由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离校未就业”现象。

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适当的职业指导不仅可以让毕业生规划职业生涯,而且还有助于改善离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本文将讨论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首先,介绍一些现有的职业指导解决方案。

例如,大学可以开展专业职业规划讲座,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可以提供职业指导咨询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可以为部分收入低的离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些政策来支持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如颁发就业补贴或提供创业补贴等。

其次,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应着重加强个人的职业技能,促进非正式就业的发展,支持毕业生的创业和自主就业,促进毕业生重新参加就业市场,并以此来推动社会就业和就业增长。

此外,政府应推出更多有利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政策支持,比如放宽就业要求,扩大对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补贴范围,放宽贷款条件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给予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主动招聘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这将有助于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本文还提出几种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实践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职业,增强职业技能,扩大职业渠道,完成适合的就业计划,并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最后,文章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解决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营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来说,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完成传统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等服务,还要根据毕业生个人特点,帮助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就业市场中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

就业EMPLOYMENT编辑 孙祺童一、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分析1.毕业生自身原因一是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自我感觉自身就业条件优异,对职位的福利待遇过于理想化,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二是一部分学生是决定报考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工作或是准备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三是成绩不理想的毕业生,缺乏求职技巧、畏惧社会交际、求职信心不足、职业技能不强,一般的企业不愿去,好面子不愿吃苦,造成了就业困难;四是跟风现象严重,高校毕业生觉得公务员、事业编制、国企福利待遇好,一窝蜂地冲上去,而顺利得到岗位的人非常少。

2.高校原因一是专业设置不合理,所学专业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大都无用武之地,或者是学习得的不够透彻,造成了似懂非懂,又或是报考了或者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从而厌学、致使专业能力不足,而在毕业后正式投入工作中仍需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或者需要专人教授;二是缺乏社会实践,在日常的招聘活动中不难看出,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非常注重“从事某样工作X 年工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析及就业指导文 / 范金文60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就业EMPLOYMENT编辑 孙祺童作经验”,但是高校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工作经验几乎为零,许多单位也不愿意培养高校毕业生,认为在录用高校毕业生以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培养锤炼高校毕业生,往往使其成长起来后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也是高校毕业生跳槽的时候。

3.社会因素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是主要劳动力聚集之地,也是高薪产业的聚集地,这里相对其他地区能够提供待遇较好的工作岗位,工资水平高,并且社会保障健全,社会福利也较高。

这样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就促使大批的毕业生云集于发达城市,甚至出现人才资源过剩现象;二是社会监管不足。

由于信息和社会经验的缺乏,尤其是遇到黑公司、黑中介导致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工作时,容易上当受骗。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郗兆玉滁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摘要]当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十分突出其原因涉及社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

离校大学生未就业有多种原因。

而能否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及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用大学毕业生这种优质人力资源,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需求。

针对就业难的现状,无论是社会、高校还是个人都要为此采取可行措施,应对困境。

[关键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表明,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派遣的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大部分,同时还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工作,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收入,这也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就业”。

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高校毕业生逃避就业的现象,大学生毕业不选择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业工作人员因如何加以引导,如何调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如何来做工作……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工作人应当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分析(一)高校因素1.高校专业设置和管理不合理。

有许多学生为了上大学,往往随便选了一个专业,结果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或不喜欢这个专业。

而很多大学根本不容许学生自由调换专业(有的大学可以,但也很难),这样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认可,厌学。

自然专业能力不强。

每年招聘会上,出现很多求职者被拒绝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不符合企业的需求。

这种失败,各个大学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未能根据时代形势发展需要,缺少对综合类人才、复合类人才的培养,或者与社会需求脱节。

所以出现了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2.缺乏社会实践条件。

招聘会上,很多单位的招聘条件上明确标示“有x年工作经验”。

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进企业、进单位的第一块“敲门砖”。

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及措施

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及措施

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及措施一、毕业生就业问题所存在的困境近年来,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离校未就业的问题。

这些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学科知识,然而,他们毕业后面临的职场市场竞争压力却比以往更加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问题所在及原因分析1.缺乏职业意识,不积极求职2.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3.求职技能不够成熟,求职方法不当4.网络求职平台信息不对称三、有效措施分析1.加强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2.建立毕业生信息平台,了解企业需求3.完善职业指导机制,提供个性化求职服务4.拓宽求职渠道,提高求职技能和求职成功率四、案例分析1.张某是某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处于未就业状态。

经过校内职业指导老师的介绍,张某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并且通过了企业的面试,最终成功签约。

这个案例说明,参加人才招聘会和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可以有效提高求职成功率。

2.李某是某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因为过于依赖校内招聘平台,导致错失了很多外语翻译工作机会。

经过指导老师的引导,他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求职平台拓宽求职渠道,并最终成功找到了一家外企的工作。

这个案例说明,拓宽求职渠道重要性,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求职平台的信息对称性。

3.王某是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她创业失败后,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经常在家庭琐事中度日。

通过校内论坛,王某得知学校提供的创业指导和助力政策,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团队,成功开办了一家个人工作室。

这个案例说明,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要积极提供创业帮助,帮助毕业生提高竞争力。

四、结论离校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强化精神鼓舞和政策支持,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成功走上职业发展之路。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是指毕业离校后一段时间内仍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困惑,需要积极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通过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面对自己的就业问题。

其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课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实习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再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查找招聘信息,如就业服务中心、招聘网站、人才市场等,广泛地了解岗位需求和就业市场信息。

同时,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就业招聘会、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争取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

他们可以加入各种职业交流群组、行业协会等组织,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寻找就业机会和职业导师,从中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工作机会。

最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毅力。

就业是一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要相信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他们需要保持正向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并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积极改进自己的就业方法。

总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但只要他们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拓展人脉关系,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努力奋斗。

关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现状分析

关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195关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现状分析王 凯(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就业环境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大学生们的就业形势呈现出一种稳中求高的状态,并且趋于饱和稳定。

现阶段,已经离开学校但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已经离开学校但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展开就业帮扶,是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该文在分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策略,希望为强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9-QN-014)离开学校但未就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不仅是学校、家庭,也是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已经离开校园但是还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帮助他们就业。

如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这些法规在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上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需要学校与政府部门从已经离开学校但是未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身上寻找特点,完善和优化求职服务以及指导的服务,让学生们能更便利地从服务上得到求职保障,增添毕业生们的求职信心,让他们在周到的求职服务中能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针对高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一般是以学校为核心、政府部门为主要指导,用人企业部分参与的形式。

政府部门在大方向上制定方针政策,给工作开展制定大方向的指导,其中包含了政策、资金支持及法律等方面内容。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摘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需要系统的职业指导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未就业毕业生的现状和问题意识,随后提出了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提升职业竞争力、寻求实习机会、建立职业人脉以及参加职业培训等具体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有效的职业指导对于未就业毕业生的重要性,指出需要持续跟进指导效果,并且呼吁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帮助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本文旨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实用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

【关键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个性化职业规划、职业竞争力、实习机会、职业人脉、职业培训、持续跟进、就业顺利。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并未相应增长,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大量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他们面临着找工作困难、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

一些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也存在一定的就业能力不足的现象。

由于学校教育和实际职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经验,难以获得雇主青睐。

一些毕业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方面也存在不足,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计划,导致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竞争力。

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迫在眉睫。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帮助这部分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表明,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提升就业竞争力。

1.2 问题意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更加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无法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处于长期失业状态。

这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论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论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论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江洪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5)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兴盛。

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满意就业的重要保障。

当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数量在各高校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泰州市某高校为例,学校每年有约2800名学生毕业,近三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占35%左右,因此,如何有效地做好这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紧迫性和挑战性。

一、高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常见职业指导方式所谓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是指已获得高校全日制毕业证书但还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针对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持续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任务分解和责任制。

由于这群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因此各高校所采取的指导方式,主要集中为通过电话、网络、微博、微信等方式推送各级各类招聘信息和相关政策,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重点帮扶支持。

二、高校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当前,虽然各高校在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指导和服务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做了许多努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信息统计失真要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需要对这一群体的信息有翔实的把握和了解,包括未就业的原因、就业目标、需要哪些帮助、确切的联系方式等,只有这些信息是真实详尽的,职业指导工作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及时跟踪、有的放矢。

但当前许多高校对这方面的数据收集不力或失真,导致提供的就业信息不符合学生需求、经常不对口信息的发放致使学生厌烦而屏蔽信息、学生联系方式更新后联系不上等事情时有发生,也致使高校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二)宣传引导乏力当前,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如实名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愿意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可按规定申请培训和鉴定补贴;有创业意愿的,可享受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扶持政策。

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研究【摘要】分析高职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主要原因,结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离校未就业学生尽早就业。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就业指导原因对策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如果大学毕业后无法就业,不仅给学生到来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应做好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试分析当前高职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并结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实际及取得的成效,对当前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讨。

一、高职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一)学生个人方面原因1.就业期望值过高。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需求减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但是,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适应市场意识不强,择业标准过高,不愿到基层就业,对职位、工资水平要求过高等心态导致人才供需错位,阻碍其正常就业。

2.缺乏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部分学生主观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专业知识、外语及计算机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达标,个人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差,达不到企业用人需求标准,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方面原因1.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受各种条件限制,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对市场需求分析不够深入,没有根据岗位需求状况、走向与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导致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造成人才培养供需不平衡,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2.职业指导课程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针对高校离校未就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融入职业指导课程中,加强课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高校没有将职业指导课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落到实处,在学生职业指导上也缺乏有力的规划指导,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还顽守固疾: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岗位的不满意,不积极主动就业。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动计划》(以下简称《就业促动计划》)自2013年5月29日一出台就备受注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动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41 号)中明确列出了九大措施,主要包括:实名登记、提供精细化职业指导、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展开重点就业帮扶、组织就业见习、组织职业培训、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增强劳动权益保护[1]。

《就业促动计划》已经实施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它对于促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在管理学生的实际工作中,以工作单位的学生为背景,着重从高校层面上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存有的不足实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措施。

1《就业促动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和不足1.1《就业促动计划》实施的载体与毕业生选择的矛盾通过对于《就业促动计划》的解读不难发现,在它的实施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理应是人事公共服务部门———在九项措施中,绝大多数内容,如提供创业服务、组织就业、见习、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增强劳动权益保护等都需要人事公共服务部门实施; 或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们掌握着相当权重的决策权,而这些都是高校很难做到的。

但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母校却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2]。

除了熟悉、方便、习惯、对于新环境适合性等因素之外,个别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较低,某些部门机构或个人依然服务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心中仍然有“衙门难进”的落后思想,这也造成了毕业生仍然喜欢“有问题,找母校”的重要原因。

首先,高校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基本上是“鞭长莫及”,无法做到像对在校生一样面面俱到。

一方面,高校实施毕业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往往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在毕业生毕业后一般会立刻投入到其他年级的学生中去,一般高校尤其是二级学院很难抽调出专人专门负责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持续帮扶工作。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2020年第35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57期Serial No.457No.35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增长快速。

2019年高校毕业生为834万人,而十年前毕业生人数仅为600多万人。

十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毕业生数已翻番。

如今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单位新招聘人数减少,甚至裁员,这些都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在这种背景下,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就尤为重要。

一、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分类(一)主动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类毕业生离校后不急于找工作,而是积极备战来年的考研或考公,也有准备出国的。

这些同学属于主动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被动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这类学生主观上想找工作,或者找过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造成离校未就业。

目前这类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剧增,已经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这种被动型未就业毕业生又可以细化为六类。

第一类,眼高手低型。

有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又不肯正视现实,一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未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第二类,畏惧失败型。

有的大学生耐挫力较弱,两三次求职失败,心理上就对找工作产生了躲避和逃避的思想,直到离校也未找到工作,也不积极找工作。

第三类,啃老型。

有的大学生因为家境好,不肯吃苦,总觉得现在找的工作工资太低又累,所以待在家里,做啃老族。

第四类,求职竞争力稍差型。

有些学业困难的学生,在校理论知识不踏实,又没有考取求职所需的一些技能证书,在招聘市场往往成为淘汰的对象。

第五类,挑三拣四型。

有些毕业生在求职黄金期对工作挑三拣四,考虑太多,犹豫时间过长,最终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从而到离校前也没有签约一家公司。

第六类,准备不充分型。

有些毕业生在求职之前缺乏必要的求职前简历、礼仪以及面试的准备,所以面试的成功率太低,最终在离校前也未签约成功。

还有的毕业生是准备自主创业,因而就没有找工作的打算。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试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高效 开展 就 业指 导和 帮扶 , 已成 为 当前 高校 学 生就 业 工 作 的 重点 与 热 点 。结合 笔者 就 业 工作 实践 经验 , 该 文分 析 了大 学生 离校 未就 业原 因的 多样 性 、 复杂性 , 指 出作 为 高等教 育人 才培 养主 体 的 高 校在 3前毕 - " 业 生就业 管理 与服务 中的不足 , 并从毕 业 生基本 数据 库 建设 、 特 殊群 体 学 生就 业 帮扶 和 就业 观 、 择 业观 教 育这 三个 方 面 , 提 出具有 针 对性 的 、 可操 作 性 的工作 改进 建议 , 以更 好 地 帮扶 离校 未就 业 学子 。 关键 词 :离校 未 就业 ; 就 业指导 ; 高校 毕 业生
迫或依靠 “ 啃老” 度 日, 自信心不足 , 甚 至存在一定负 面情 绪。 因此 , 离校未就业不仅给毕业生及其 家庭造成 了经济 和心 理
的双重压力 , 还可能给社会安定带来 隐患 , 更是对 国家人才培 养投入和人力资本 的巨大浪 费。党 的十八 届三 中全会《 中共
学生求职方 向过于偏 颇狭 隘。如一些学 习成 绩优异 的专 科
2 0 1 6年 6月 第3 3卷 第育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v l i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I n s t i t u t e
J u n.2 0 1 6
V o 1 . 3 3 N o . 2 ( S u m. N o . 9 6)
刻板 、 挑剔 , 错过了真正适合 自身职业生涯启航的工作机会。
( 三) 求职 应 聘 准备 不 足 , 优 势 匮乏
从 大学生到职业人是角色的全新转变 , 需要 毕业 生充分 了解就业市场 , 并为参与 求职应 聘 、 展 现个人 优势 做好各 项 准备 , 但 许多学生对此并无清醒认识 。定位不清 、 优势模糊 、 准备不足使不少毕业 生求职竞争力疲弱 。 ( 四) 求职缺乏动 力, “ 主动 失业”

协同治理视域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路径研究

协同治理视域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路径研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c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2020年12月第37卷第12期Dea.2020Vol. 37 No. 12协同治理视域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路径研究谭诗蔚,苏贵(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经历了从“在校大学生”到“校友”的身份转变,并努力向“职业人” 的目标发展。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采取协同型的治理路径是高校解决离校未就业毕业 生就业难的“治道” $在协同治理的视域下,探讨包括毕业生、家庭、高校、用人单位在内的多 元主体如何实现协商共治的状态。

研究结果是多元主体在追求优质就业的共同目标的驱动之 下,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分配、责任共担、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创建 情感关怀型的就业教育路径和调整职业目标的就业教育路径,对于引导学生合理认识自我,必 要时调整职业目标,调适心理状态,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协同治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新就业形态”中的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世界经济增长呈现放缓态势。

在就业是最大民生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工作成为新的工作态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强调:“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 业率达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 上。

”%1〕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采取协同型的治理路径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治 道”。

一、协同治理型就业促进路径的内涵、问题 与机理(一)协同治理型就业促进路径的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文章编号:1674-344X ( 2020 )12-0063-06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高校是国家人才培 养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在现代化的高 校治理体系的基础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动计划》(以下简称《就业促动计划》)自2013年5月29日一出台就备受注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动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41号)中明确列出了九大措施,主要包括:实名登记、提供精细化职业指导、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展开重点就业帮扶、组织就业见习、组织职业培训、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增强劳动权益保护[1]。

《就业促动计划》已经实施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它对于促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在管理学生的实际工作中,以工作单位的学生为背景,着重从高校层面上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存有的不足实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措施。

1《就业促动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和不足1.1《就业促动计划》实施的载体与毕业生选择的矛盾通过对于《就业促动计划》的解读不难发现,在它的实施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理应是人事公共服务部门———在九项措施中,绝大多数内容,如提供创业服务、组织就业、见习、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增强劳动权益保护等都需要人事公共服务部门实施;或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们掌握着相当权重的决策权,而这些都是高校很难做到的。

但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母校却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2]。

除了熟悉、方便、习惯、对于新环境适合性等因素之外,个别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较低,某些部门机构或个人依然服务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心中仍然有“衙门难进”的落后思想,这也造成了毕业生仍然喜欢“有问题,找母校”的重要原因。

首先,高校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基本上是“鞭长莫及”,无法做到像对在校生一样面面俱到。

一方面,高校实施毕业生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往往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在毕业生毕业后一般会立刻投入到其他年级的学生中去,一般高校尤其是二级学院很难抽调出专人专门负责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持续帮扶工作。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离校的学生,因为生源地的复杂性,学校一般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络学生,信息传递的即时性、高效性已经远不如学生在校时。

再加上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两个月的暑假,这也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学校对于这些毕业生的支持。

所以如果毕业生单纯地把高校当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那么在接受的协助或者指导的效果上,都会大大降低。

1.2《就业促动计划》实施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就业数据的采集和更新是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它是相关部门掌握毕业生现状、动态、趋势等信息的前提,对就业信息的准确采集以及合理利用是促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条有力途径[3]。

《就业促动计划》中第一条措施就是实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实名登记,我省也已经推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动态管理服务。

在择业期(通常为两年)的非师范应往届毕业生实行实名登记后,该系统能够追踪到其想从事何种工作、需要何种帮扶、想开什么样的公司,以此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4]。

但是毕业生信息的动态管理的基础却是需要毕业生来完成的,第一手真实即时的资料来源只能是毕业生本人。

如果相关毕业生不能和系统实行即时、真实地互动,那么这套系统设计得再完美也是形同虚设。

毕业生信息的初步登记能够比较轻松地在学生毕业时完成,但是后续的更新却成了一个难题。

我省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系统是作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一个模块来表现的,但是学生毕业后登录就业信息网的频次一般会大大降低,更是不乏毕业后就忘记网站登录密码、用户名的学生,影响了信息的更新速率。

如何鼓励、引导甚至监督相关毕业生实行信息的动态维护,使信息库活起来成了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1.3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就业促动计划》提出了众多举措,各级政府也是层层落实,推出相关符合自身特点的各项政策,但是相关的具体政策却难以被毕业生轻松检索到,或者缺乏具体的政策解读。

如济南市政府早在2013年初就发文,针对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5],但是各部门根据文件意见制定的相关具体措施很难被一并检索到。

又如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作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媒介,其在学生较为活跃的微博和人人网的粉丝数却分别只有3234和7593(截至2014年5月4日24时),而在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相对应的粉丝数也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为4019和7595(截至2015年4月20日24时)。

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好新兴媒体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2《就业促动计划》实施中解决问题的途径2.1抓好时间线,分清主次,解决好前置工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动工作其实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学校主要负责前端(毕业前),社会(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后端(毕业后)。

理解好这个线,就会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理清思路。

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动工作也绝对不是在就业方案确定下来之后才针对那一部分未就业的毕业生专门展开的。

这项工作应该早早就针对所有学生展开。

应该把这项工作内化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乃至他们的入学教育中,尽可能早地让他们了解到相关政策法规,了解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毕业时真的未能就业时所能享受到的各项待遇,了解自己在就业遇到困难时所能得到的协助。

把这项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把控,效果要远远好于毕业前的突击工作。

例如在现阶段,国家把中小企业作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安置对象,并且专门针对经过多次帮扶仍未能就业的学生实行了“托底安置”的部署。

这就对高校也提出了相对应要求,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自我认知教育,协助他们尽早解决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使更多的毕业生踏踏实实地到相对应的岗位上去。

2.2细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分类引导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大致能够分成以下几种情况:准备继续备考或者等待安排工作;身体原因;技能原因;认知原因(心理预期与自我实际矛盾);创业原因(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难以取得相关认定就业资料的);心理原因。

在高校层面细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他们做到分类引导[6],针对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实行更为细化的就业指导,而细化则能产生效率。

如对于认知原因的学生,应该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引导其准确地认知自我,协助其降低心理预期,调整好心态面对实际;而对于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理应即时对其实行心理干预,疏导其种种负面情绪,减缓就业对其产生的压力,引导其正面看待就业问题[7]。

这种思想也应该被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所接受,竭尽所能地为需求人群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提升效率,保障帮扶效果。

2.3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促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应注意衡量人事公共服务部门—高校两者之间的角色分配,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理应充分考虑高校在这项工作中所占据的比重,合理分配任务。

一方面,现有政策的执行主体基本都是人事公共服务部门,而相关部门的服务力度、态度却不尽如人意,难以得到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求职或者寻求就业协助的时候,母校往往成为首选。

这个矛盾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充分的理解,适当增加高校在某些领域的工作比重,而且要建立健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而不是单纯地增加高校就业工作的负担。

这样才能形成人事公共服务部门—高校—社会联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4增大政策宣传力度2.4.1把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放在高校首先,学生一般会首选母校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其次,从服务态度和个人感情倾向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也会把母校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另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相关政策宣传未必仅仅针对产生既定事实的离校未就业学生,而是理应涵盖所有毕业生,因为这个群体是相对动态不稳定的。

2.4.2制作相关政策制度的电子版汇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相关政策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涉及国家、省市、生源地各级部门,而且涵盖政府、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银行等多个部门,体系较为复杂。

如果高校根据毕业生的生源地汇总各地政策将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可行性较低,但是各个地市的就业服务部门汇总当地各部门的相关政策,形成汇总文档或链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这样就方便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查询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方针政策,能够免去在各个部门网站“大海捞针”的麻烦。

2.4.3增强就业信息主体网站的宣传工作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是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也是唯一的网站,但是相当的学生却没有把信息网的功能利用起来,以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为例,近两年来登陆网站超过10次的学生不足一半,而登陆的目的绝绝大多数是网签和录入就业信息,而不是查看招聘信息、就业政策。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心中,信息网的地位甚至不如“智联招聘”、“找工作”等招聘网站。

高校理应增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这对于防止就业诈骗也大有裨益。

3充分利用新媒介实施《就业促动计划》飞信、QQ群、微信和微博等是当前最常用的新媒介,人事公共服务部门和高校都理应利用好当前的新媒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要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渠道实行就业指导工作[8]。

利用新媒介实行就业指导工作有其利与弊,在实际工作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

3.1飞信飞信的时效性好,使用较为方便,而且对于高校来说,使用、维护成本较低,但是初次使用的信息录入较为繁琐。

对于短消息的下发通知较为便捷。

但是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当多的学生回生源地后会更换手机号,如果不能即时更新信息,则会影响它的即时性。

3.2QQ群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增强了QQ群的时效性,而且以生源地或是高校为单位建立跨年度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能够实现新老毕业生的互动交流,促动就业工作的实行。

但是QQ群依然存有维护难的问题,例如垃圾信息依然是群维护的一个顽疾。

3.3微信微信推出了公众平台,它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便捷、功能强大的平台。

它能够实现群发推送(公众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9]。

该平台已经被通信、银行等企业广泛使用,效果极好,就业相关部门以及高校在近两年也普遍进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同时,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但是该平台的实名认证对于二级学院来说有着一定难度,而后续维护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要求,对它的熟练使用有着一定的限制。

3.4微博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以短小的篇幅,快速的更新信息,以及即时分享吸引了广大青年,它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