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课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简单的概率等,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同时强调评价与教学的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北师大版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四个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此基础上,五年级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2)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常见图形的面积,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3)了解简单的概率概念,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概率问题;(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5)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4)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5)教育学生遵循数学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2023年暑假《敬业与乐业》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论证方法谈自己的体会;“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敬业和乐业的认识。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修养”单元的一篇议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算长文,难文。
从思想意义上看,涉及到生命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要求学生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本文优势是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大量精彩语言材料的集中呈现。
所以可以将此文定位为积淀型文本来授课。
这种文本的处理特征在于:难文易上,即不着力于鉴赏,更不着力于分析,而着力于积累。
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虽然以前有零星接触一些议论性文章,但是没有真正系统地学习这类文体的文章,因此,学生对议论性文章还是一知半解的。
学生对于议论性文章的一些基础知识不甚了解,读文章3—5段,找出与“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有关的名言与故事。
明确:名言:(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2)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道理论证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举例论证 提问:从这些名言和故事中我们读出了什么? 明确:名言(1)(2)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切无业游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要。
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二)学生合作学习: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 自学提示: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1.敬业之重要名言:(1)主一无适便是敬。
(2)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4)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故事:佝偻丈人承蜩。
(三)分析乐业之重要思考:无论是论证“有业之必要性”还是分析“敬业之必要性”,作者都引用了名言或小故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明确:无论是名言还是故事,都是为了阐述“有业之必要性”与“敬业之必要性”的道理。
名言和故事是证明观点的论据,引用的名言就是道理论据,引用的故事就是事实论据。
《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概述本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旨在提高农村之家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整体研究水平。
通过统一的教学评估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评估标准在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中,我们将使用以下评估标准:1. 学术成绩:评估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成绩,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考试等内容。
2. 研究态度: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包括参与度、积极性、自主研究能力等方面。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回答问题、交流、互动等方面。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能力和质量。
教学评一致性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步骤:1. 设定学科教学目标:每个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科特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 制定评估标准:教师根据农村之家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和要求,制定学科评估标准。
3. 教学过程中的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询问问题、课堂小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4. 作业评估:教师根据设定的评估标准,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5. 成绩汇总和反馈:教师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的学术成绩进行汇总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
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学生研究积极性:通过公平的教学评估标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规范教学过程: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教师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 个性化指导: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因此能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4. 家校合作:评估结果的反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结农村之家教学评一致性教案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整体学习水平而设计的方案。
通过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实施步骤,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强、目标明确的系统工作,涉及教育理念的贯彻、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反馈的修正。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一致性,即“教-学-评”一致性。
为了有效推动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一种“教-学-评”一致性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以某高中英语课程为例,以“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为主题,设计一个大单元教学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注重教与学以及评价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英语基本语法、词汇等;能力目标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目标则强调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以主题为线索,将多个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
通过引入相关文章、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
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四、教学实施(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导入、主体和总结三个阶段。
在导入阶段,通过情境创设或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主体阶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总结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的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本次教学设计所针对的学科为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某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知识、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三、大单元教学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
2. 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历史事件排序、人物关系图绘制等。
3. 制定评价标准与方式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四、案例分析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为例,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某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知识、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同时,教师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等。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追求“教-学-评”一致性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详细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以某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大单元“平面几何”为例,该单元涉及图形的性质、定理、证明等内容。
本案例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在“平面几何”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图形性质、定理和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平面几何”单元中,可设计以下教学内容:基本图形性质、定理的讲解与练习;图形的分类与组合;几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三)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
在“平面几何”单元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讨论等。
(四)制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在“平面几何”单元中,可采取以下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项目评价等。
同时,评价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变化。
四、教学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引导他们思考其性质。
(二)讲解与练习讲解基本图形性质、定理,并配合例题进行练习。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错误,及时给予解答和纠正。
(三)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一几何问题进行探究。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遵循的路线是“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首先制定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用以评估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最后才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追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下面我将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位置与分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设计:第一步:制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材分析】本章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从位置与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产业分布三部分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介绍了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人口及城市分布,最后结合区域条件分析其产业分布特点,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影响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因素。
难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综合思维。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简单的地理规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
本节课复习东北地区,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它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连贯性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本文以某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案例背景本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某学科某一主题为内容,如“生物多样性”。
该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紧密结合。
三、教学目标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为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
我们将教学活动分为几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 强化师生互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设计1. 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图片、视频等。
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资源辅助教学。
2. 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多样性”主题的教学中,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通过设置任务清单等形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3. 整合教学内容: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通过讨论本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等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设计1. 制定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强调以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为引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设计以初中历史课程“古代文明”为主题,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整合:将古代文明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成一个大单元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
2.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则通过阅读、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3. 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确保评价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4. 具体活动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古代文明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古代文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完成相关练习。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讨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并制作PPT展示成果。
(4)课堂展示:各小组轮流进行PPT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问。
学教评一致性具体教学备课范例:《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例《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范例提供:XX县东城文汇小学尹XX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学生准备:根据预习单的要求,识记生字、朗读课文,并进行自评。
教学过程: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
(一)以“故事”话题,引出课题“大禹治水”。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辨形正音,识记生字,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一)出示第一组描写洪水泛滥场景的词语:洪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田地毒蛇猛兽伤害百姓1.齐读,指名读,正音。
2.结合情境图片理解“泛滥”,初步构建故事场景。
(二)出示第二组剩余的词语:灾难仍然消退继续认为教训被淹恢复1.齐读,指名读,正音。
借助生字卡片,重点指导学生区分“继、续”。
2.出示第三组拓展积累的词语灾难火灾毒蛇毒害猛兽凶猛继续连续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评价环节,用于评价目标1中“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和目标3的达成情况。
)三、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一)了解故事情节1.为什么治水:(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自主找出治水的原因;(2)再读,感受洪水泛滥的危害。
小结: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板书)2.怎样治水和治水结果:(1)鲧:筑坝挡水①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自主找出鲧治水的方法,并理解“挡水”的意思;②结合“坝”的图片,探讨“筑坝挡水”方法的可行性。
③结果: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小结: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板书)(2)禹:疏通治水①了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师生合作读第3段,探讨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小结: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板书)②学生自由朗读第4段,理解“疏导”的意思,并结合插图和文本,直观理解“疏导”的方法。
教学评一致性课例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课标分析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提取并结合本课内容进行分析。
例1.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在本课中,要求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3.……(二)教材分析1.站到单元的角度分析,本单元要学哪些主要内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课时要落实单元目标中的哪一个目标。
(或者依据单元主题,创设单元大情境,设计单元大任务,每个大任务设计相应教学活动,说清楚本课时是完成哪个任务下的哪个活动。
)2.课后题3.语文园地相应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学生知识的前后关联,前面已经学到什么程度,本课在次基础上学什么,将要学到什么程度,体现知识的发展性;二是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学情分析。
(依据题目要求决定是否有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依据题目下方留的答题空间决定是否详写或略写上面的这一部分。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什么方式,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2.……3.……(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可评、可测)二、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任务,每个学习目标都应有评价任务,但不是一一对应,一个目标可以有一个评价任务,也可有两个或三个评价任务。
)例:任务1:……(检测目标几)任务2:……(检测目标几)任务3:……(检测目标几)任务4:……(检测目标几)……三、教学活动可以用任务式呈现:(一)任务1……具体教学环节评价标准(二)任务2……具体教学环节评价标准(三)……也可用环节式呈现(一)环节一具体教学环节评价标准(二)环节二具体教学环节(三)……(尽量用表格式评价标准。
)四、板书设计从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两个方面进行板书设计,力争图文并茂。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学评一致性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三、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绘制自己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构想图。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二课时为写作及讲评)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小的时候,我就曾经幻想过,如果我能够像小鸟一样,有那样一对翅膀,那该多好啊!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有一对翅膀,你想做些什么?(板书:想象)(二)揭示本次作文主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最富有想象力的少年时代是在我们舞水小学度过的2.出示课件:舞小的过去,现在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想一想、写一写未来的学校。
(板书:未来的学校)(三)启迪学生的想象。
1.过渡:再经过50年、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的学校又会是怎样的呢?2.创设情境。
(卡通课件,进入未来)3.在音乐和导游的.语言感染下,你仿佛见到了什么?4.小组交流:把你心目中未来学校的样子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5.学生自由地想象,班级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大胆设想以下方面:(1)未来学校将会建在哪儿?(2)未来学校学习的场所是怎样的?(3)来来学校运动场是怎样的?(4)你认为未来学校还应该有哪些建筑和配套的设施?(5)你对未来学校的教师有哪些要求?(6)未来学校学生怎样学习?(7)未来学校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6.讨论,交流:你觉得同学们的想象怎么样?(学生评说。
教师板书:大胆丰富新奇)(四)指导学生完整口述自己设计的未来学校的样子。
1.学生出示自己绘制的未来学校构想。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教-学-评一致性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基础,将多个知识点和技能有机整合的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一个中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实现指向“教-学-评”一致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本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为“环境保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环节在开始大单元教学之前,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等途径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然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和担忧,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2.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一段动画短片《地球的呼吸》,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随后,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总结短片中的环境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 学习环节(1)听说训练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了解关于环境保护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然后,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环保志愿者和环境污染企业代表,在对话中提出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2)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文章,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更多细节和相关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并提出相关问题。
(3)写作训练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环保主题的英语演讲稿,其中包括对环境问题的描述、个人的看法以及对改善环境的建议。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修改和提供反馈,提高写作质量。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环保行动实践,例如清洁校园环境、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等。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习惯,并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教学评一致性案例祖父的园子
预设:可以换成“祖父和我都戴着草帽,在院子里栽花、拔草”。追问:比较两种表达,你觉得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课文的表达很有节奏、很生动,充满了童真和雀跃;改后的表达则显得很平淡。
板块2: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提出研讨问题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祖父的园子写了哪些内容?
2.组织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景物。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写的是“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太阳下的园子和园中的景物。报资回主自学$追问:如果进一步合并这三部分,你会怎么划分?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时而浏览课文,时而默读片段,时而深情朗诵。特别是体会“我”在园子的自由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的调皮,再配上适当的动作,把教学推向了高潮。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情感。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式,通过指导学生体会典型例句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习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寻找类似的句子,自主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拍下一些有代表性的批注。
板块4:结合具体语句交流体会,并有感情朗读
1.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教师出示第1-3自然段的部分典型批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预设:喜爱赞叹、自豪......
①让批注者说说自己批注的依据,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②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园中昆虫、花草颜色的词语以及对榆树描写的句子,从作者的用词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单元教学设计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而“教-学-评”一致性则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它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有机的教学体系。
本文以某初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设计的课程为初中历史课程,主题为“中国古代史”。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引导。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1. 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思维发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 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包括:1.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评价方式设计评价方式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匹配。
《2024年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范文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特别是“教-学-评”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背景本次教学设计以初中物理课程“牛顿运动定律”为例,该单元内容涉及力学基础、运动学基础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原理和应用等方面。
本案例旨在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使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环节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以达到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我们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学习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组织我们将“牛顿运动定律”大单元内容分为几个小节,分别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与原理”、“力学基础”、“运动学基础”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在每个小节中,我们将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划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时,采用讲授法;在实验环节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讨论环节中,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本案例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环节,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总结性评价则是在一阶段教学结束后进行的期末考试或测验,用于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语文学教评一致性教案初中
语文学教评一致性教案初中本教案遵循新课程标准,坚持学教评一致性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本课所选文段为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阿Q这一典型的闰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从而深入领会作者对旧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同时,本文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也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阿Q的形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阿Q形象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阿Q的口头禅“精神胜利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阿Q正传》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为其后的讨论作铺垫。
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阿Q的性格特点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阿Q形象。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总结阿Q的性格特点,并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意图,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阿Q现象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阿Q的形象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阿Q现象的短文,可以是心得体会,也可以是观点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发表时间:2020-04-02T10:30:32.9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作者:代红朱永丽[导读]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
案例背景: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期相关研究已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应的变革。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一致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匹配程度。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遵循的路线是“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首先制定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核心与方向的正确性;然后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用以评估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最后才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追求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性。
下面我将以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位置与分布》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设计:
第一步:制定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东北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教材分析】
本章以东北地区为例,主要从位置与自然环境,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产业分布三部分让学生认识区域的基本特征,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因此首先介绍了东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人口及城市分布,最后结合区域条件分析其产业分布特点,指出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点:影响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因素。
难点: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综合思维。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简单的地理规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
本节课复习东北地区,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归纳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师可以结合图文信息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呈现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兼顾教材、校内外资源和学情分析(依据目标叙写ABCD原则)
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通过阅读地图,总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对比学习,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工农业发展的因素。
第二步:设计评价任务根据目标1设定评价任务1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地图和资料,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评价任务1:
1.在东北地区图上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临海、邻国的位置。
2.通过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描述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目标2设定评价任务2
目标2.通过阅读地图,总结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评价任务2:
1.梳理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小组内交流展示。
2.学会方法的迁移运用,分析俄罗斯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班级内交流展示。
根据目标3设定评价任务3
目标3.通过对比学习,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工农业发展的因素。
评价任务:
1.对比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总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对比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第三步:确定教学活动
导入:采用思维导图展示的形式导入。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展示,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过程要先学—再评—后教。
课前让学生绘制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首先由学生代表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绘制的思维导图,有不同绘制思路的学生再进行展示或者提出建议,最后老师进行评价。
通过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通过展示,评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根据目标1、评价任务1制定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填图,检测学生对东北地区位置、邻国和地形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阅读东北地区湿地和森林的相关资料,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东北森林、湿地丰富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去分析,理解东北地区自然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进一步探究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和措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科素养。
通过精讲点拨,进一步梳理梳理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目标2、评价任务2制定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
以东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的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原因,梳理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
知识链接俄罗斯,通过读图,分析俄罗斯人口与城市分布在欧洲部分以及亚洲南部。
对比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俄罗斯人口分布原因。
最后梳理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开发历史等。
根据目标3、评价任务3制定教学活动3(教学活动嵌入评价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分析影响农业(狭义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条件、科技水平、劳动力以及消费市场等。
进一步对比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从资源分布、交通条件、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对比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出现衰落的原因及对策,深化学生对影响工业发展因素的理解。
反思与补助
通过盘点收获和达标检测,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反馈及时进行补救。
【设计意图】
根据教学实践和总结,我们在“教学评一致性”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教学评补”。
反思与补助,它作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对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完成达标检测(对应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价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在总结收获与达标检测中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
第四步: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活动设计是基于教学目标,明确评价任务,然后教学活动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对评价任务的具体执行。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在不断地综合分析和修改中尽可能设计出最精准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出学生“可想”“可说”“可写”
“可做”评价任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看的明白、做的痛快、体会深刻,尽最大可能达成目标,保持与目标的一致性!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