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二)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作者:尹琳娜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6期【摘要】同辈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群体中,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们步入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最为普遍与深刻。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能力不足,抵抗力薄弱,容易受不良同辈群体的影响。
因此,引导同辈群体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极其重要。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影响;对策一、辈群体的概念(一)同辈群体的含义“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青少年同辈群体是学生由于爱好、需求、观念等相同或相似而自由结合形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作为一种初级、非正式群体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联系密切,彼此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自由组合的小型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
(二)同辈群体的特点同辈群体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区环境,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有着自己的特点。
1. 自由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通常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人们的言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青少年在学校中往往会不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些人,接触一些人。
但在同辈群体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来自主选择交往对象,成员间交往不需要受束缚,在同辈群体里可以自由讨论,自由交流。
同辈群体之间比同家长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享受到在学校和家庭中更多的自由。
2. 渗透性同辈群体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是潜移默化,无意中进行的,有时是不知不觉的。
比如爱好钻研数学的同学形成同辈群体,那么此群体中成员会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都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彼此促进共同进步。
反之,如果群体中很多成员打架吸烟,久而久之,即使最开始不吸烟打架的成员也会无意中受影响养成恶习。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文献综述 (6)2.1 同辈群体的概念界定 (8)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 (9)2.3 同辈群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回顾 (10)三、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论基础 (11)3.1 社会学习理论 (13)3.2 归因理论 (13)3.3 情绪传染理论 (15)四、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16)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7)4.2 研究结果与讨论 (18)4.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20)五、案例分析 (21)5.1 典型案例介绍 (22)5.2 同辈群体影响下的心理健康变化过程 (23)5.3 案例分析与启示 (24)六、政策建议与干预措施 (26)6.1 家庭与学校的角色定位 (27)6.2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 (28)6.3 青少年自我保护与调适能力的培养 (30)七、结论 (31)7.1 研究总结 (32)7.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33)7.3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35)一、内容简述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复杂议题时,同辈群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同辈群体对青春期个体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化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涉猎认知、情感、社会关系和个人身份的各个层面。
这种团体内的互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同辈支持体系在提供情感支持和减少焦虑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正面的同辈关系中,个体通常能在遇到挑战时获得心理上的依靠,从而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青少年在与同辈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表达与身份探索,这一过程对于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尤为关键。
负面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可能构成威胁,比如同伴压力、欺凌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自尊心受损,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或自我伤害行为。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论文题目: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冯巧华[摘要]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产生不仅受到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学校、家庭、同伴)的影响,还会受到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认知倾向和认知过程的影响。
本文基于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 同伴关系;青少年;社会化;影响一、同伴关系的含义同伴指个体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Foot et a1,1990)。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在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功能青少年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从心理生理角度而言,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同伴群体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越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同伴关系,尤其是同伴亲密关系在青少年的情绪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构及其社会化的进程。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既有相当的可塑性,同时又充满了危机,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时时困扰着他(她)们,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发展,关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有助于青少年平衡的度过“风暴期”。
(一)同伴关系的认知发展功能心里学家皮亚杰强调了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他认为,同伴关系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个体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
而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
他还特别强调,同伴间的讨论和争论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所必需的。
另外,维果茨基强调人际交流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用最近发展区来解释社会互动的意义。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作者:李进会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年第08期一个人来到社会,要从有机体的生物人变成社会人,从社会的“局外人”变成社会的合格成员,就必须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受到家庭、学校、社区文化、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校期间正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无疑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与学校教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具体表现在:“一般而言,学校对个体学生的影响总是以同辈群体的环境为中介的……应该认识到,孩子或青少年在达到学校期望方面的成功程度,与这个孩子在同辈群体的地位有重要和直接的关系”。
本文主要以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同辈群体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相关概念界定(一)学生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简言之社会化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而学生社会化过程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并将所受“教育”的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另一种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学生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
(二)同辈群体学生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是成人世界——父母、亲戚、老师、俱乐部领导、商店职员和家庭成员的朋友;另一个是同年龄的孩子世界——明友、一起玩耍的伙伴、俱乐部和小团体以及学校的集体。
“同辈群体”的意思是指与他密切接触、关系融洽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这个群体“就像家庭一样,是一个特殊的家庭”。
同辈群体的种类很多——从非正式的一起玩耍的群体到有组织的童子军或其他组织,从三四个人的小圈子到范围较大的学校团队每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会与各种各样的同龄人相互接触、发生关系。
同辈群体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影响孙云晓同辈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
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教育社会学》鲁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很多父母发现,由于问龄人交往的日益增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位亲对此深有感触。
“渐渐地,你同大人们的话题少了,在家庭里常常只有一些问答式的短语。
但走出家门摇身一变,在同龄人面前的你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你有了许多朋友,很真诚,喜怒哀乐相互关照。
平日轮流过生日,男女同学围着烛光齐唱生日歌……”(高巧林/文《东方少年》1998年12期)这是许多父母在孩子逐渐长大后的共同发现,是长大的孩子开始渐渐脱离家庭进入同辈群体的开始。
同辈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国学者哈里斯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又证实了这一点。
哈里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以外的社会化就发生在儿童期这些群体中。
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独立地学得两套系统,一套用来适应家庭内部生活,一套用来适应在社会上的生活。
家庭对儿童幼时最初的社会化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影响后来逐渐减弱、淡化,被群体影响所取代每一个儿童都必然要参与并认同于一个社会群体,在群体中学会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
在同辈群体中,他们彼此影响。
在《中国青年》杂志,魔法是这样描述自己亲身感受的:我们这个年纪特别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看着别的同学狼吞虎咽地吃方面便,我也觉得那是美味;我的朋友怎样笑出声来,我也不自觉地像她那样笑。
所以,我们实际上是没有个性的,时刻都在模仿。
连说话的声调、惯用的语气词、骂人的话也全“他妈的”是潜移默化学来的。
(《中国青年》杂志庞洁)在群体中,他们能做他们独处时不敢做的事。
参加小记者令营的女孩邹木源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她和她的笔友顾芊)一起去北京参加了那个终生难忘的小记者夏令营。
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参考》doc
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一、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青少年成长是指青少年逐渐形成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特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一定生活技能,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传承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亦即基本社会化过程。
一般社会化理论认为,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展开与完成,与个人生理条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智力潜能等)和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体等)有关。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
如果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是借助于成人的评价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少年开始出现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
但也应该看到,青少年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是很不成熟的,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表现出幼稚性、片面性。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
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
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
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春期带来神秘感。
青少年虽然知道其中的奥秘,但出于自尊又碍于向别人请教,同时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
这种“闭锁心理”的出现,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闭锁”也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开,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
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
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渴望与异性交往,部分学生可能开始恋爱,但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性意识和性道德,所以不少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各种过错,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作文
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作文【摘要】同辈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群体中,青少年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们步入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最为普遍与深刻。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能力不足,抵抗力薄弱,容易受不良同辈群体的影响。
因此,引导同辈群体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极其重要。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影响;对策一、辈群体的概念(一)同辈群体的含义“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青少年同辈群体是学生由于爱好、需求、观念等相同或相似而自由结合形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作为一种初级、非正式群体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在这个群体中,成员之间联系密切,彼此影响,同辈群体是一个自由组合的小型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
(二)同辈群体的特点同辈群体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和社区环境,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有着自己的特点。
1. 自由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通常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人们的言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青少年在学校中往往会不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些人,接触一些人。
但在同辈群体中,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来自主选择交往对象,成员间交往不需要受束缚,在同辈群体里可以自由讨论,自由交流。
同辈群体之间比同家长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享受到在学校和家庭中更多的自由。
2. 渗透性同辈群体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而是潜移默化,无意中进行的,有时是不知不觉的。
比如爱好钻研数学的同学形成同辈群体,那么此群体中成员会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都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彼此促进共同进步。
反之,如果群体中很多成员打架吸烟,久而久之,即使最开始不吸烟打架的成员也会无意中受影响养成恶习。
3. 独特性,有自己的亚文化同辈群体不同于学校和社会通常向人们传递社会公认的标准和行为规范,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
青少年社会化------观《新警察故事》有感解读
不可忽视的青少年社会化------观《新警察故事》有感对于很多处爱追星的人来说,吴彦祖在电影《新警察故事》中的造型可谓是秒杀一片人,然而当我们透过帅气的面孔,去挖掘他所饰演的角色背后的真正寓意时,却不得不正视一个不容我们的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的社会化。
电影中,阿祖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官二代”,他的父亲是警署总司,母亲从事房地产,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以及父亲不得当的教育方式,他疯狂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并且结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父母不得当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由于对父亲的恨意得不到宣泄,阿祖将目光转移到了父亲的职业,他仇恨和父亲有相同职业的人,并且开始了他的疯狂行动,在电影的结尾,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周围环境、同辈群体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社会化就是人学习控制天性的过程。
平时媒体所报道的“狼孩”、“豹孩”以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就属于没有进行社会化,或社会化过程不完整。
其实,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社会化一直都贯穿始终,并且对于人自身自我的认识和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在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已经愈演愈烈。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儿童期,初始社会化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动作的沟通逐渐被语言代替,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
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德育教育 >>232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张正茂山东师范大学摘要:同辈群体是个体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只有发挥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并对其不足之处加以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确保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加快,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多层次和多样化。
有学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1]。
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环境的优化。
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这种分化是由青少年同辈群体内部所普遍认同的亚文化的性质决定的。
其中的有利影响我们要好好把握,充分加以利用,对于不利影响,我们要及时制止,防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逐渐打造有利于青少年思想进步的同辈群体环境,使之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相一致。
一、优良的同辈群体产生的积极影响(一)满足青少年多方面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玩伴不多,父母多忙于工作,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与以前的多子女家庭大不一样。
在这种孤独感的支配下,他们会尝试与年龄相仿的同学相识交往。
一个优良的同辈群体,其内部成员之间往往关系融洽,且饱含对其他成员的理解、支持与关心,以此满足青春期少年的各类需要。
同时,一个优良的同辈群体可以帮助其成员减少来自家庭内部的不良情感,能促进其成员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向上的轨道前进,有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
青少年长期处于和谐的环境中,就会自觉地、潜移默化地收到心灵上的慰藉,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塑造完美的人格。
此外,同辈群体中所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例如同伴一起做志愿者、一起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起约定目标努力考大学等,这些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论文导读: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
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社会化一、如何理解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1]。
同辈群体作为普遍存在的人际环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同辈群体是在大家的无意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个体可以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交往。
同辈群体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极少带有强制性,即使有领导和服从,也是相互自然协商的结果,是个体愿意接受的[1]。
第二,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处在成年早期的人的社会化需求,主要是在家人之外寻求情感归属对象,包括与同性朋友建立友谊,与异性朋友恋爱。
若情感无所归属,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就会处在痛苦的孤独之中。
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常常在彼此相互依赖和随意的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
大学生有强烈的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虽然群体成员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感情接近、观点相同为基础的同辈群体往往具有统一的群体意志和较强的内聚力[2]。
第三,有自己的价值标准。
同辈群体从心目中的英雄、榜样到沟通的语言、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服装、发型等体现了自身旨趣分明的亚文化特征,这种亚文化对个体思想价值观念与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高校是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同学历班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入学的大学生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同辈群体。
这些同辈群体既具有当代青年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共性,又具有相对自主性和认知能力较强的鲜明特征。
正确认识和把握同辈群体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指引大学生社会的化进程。
研究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149486 社会其它论文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分析一、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显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社会化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在转型期这个复杂的过程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是转型期青少年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自我认识不够准确。
青少年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仍然处于断乳期,心智非常的不成熟,对成长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想的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对于自己,认识不够准确,有些自信甚至自我膨胀,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足够的管理、控制能力,既不会照顾自己又不会顾及他人,缺乏集体意识,这些都会使青少年在同他人交往过程中造成困难。
此外,现在的青少年从小到大有父母和祖辈们的呵护,成长道路顺风顺水,一旦遇到挫折,极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在自己成长经历中留下极大阴影。
青少年的成长非常关键,只有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被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带来希望,顺利成长。
(二)价值观念存在偏差。
转型期的中国在高速经济。
发展的同时,国内外的意识也随之而来,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价值观念的功利化,正如上面调查研究所知,许多青少年已经有了功利化趋势,部分青少年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具有的,部分青少年表现出了对金钱和关系的极大崇拜,网络上多次出现“炫富”、“拼爹”的内容,而且他们的语言、行为、谈吐也显得相当成年化。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上述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而使价值观形成的偏差,这些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极为不利,甚至受到国外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些危机关系民族的兴衰。
(三)信息鉴别能力较弱。
根据之前统计分析,目前中国上网的青少年比例已经非常之大,这说明当代青少年基本都能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的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网络的影子,比如普遍使用的网络用语、火星字、口号等。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同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近朱者赤”的现象确实存在。
例如“学霸宿舍”现象:包志梅曾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据研究数据表明,拥有优秀室友的学生表现得更好,且当室友的特长与自己的学习目标一致时,同伴效应会增加。
这也就是家长普遍认为“和好孩子玩能提高孩子成绩”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同辈群体将对青少年在哪些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减少孤独感同辈群体间相互理解,彼此关心,满足了青少年交往、归属及尊重的需要,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重要的情绪安定感,对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促进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与师生长辈的交谈相比,同辈群体间的交谈更为直接、频繁和广泛,在学习上的良性竞争,兴趣爱好上的探讨和切磋都会让青少年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Spenner等人的研究中,同辈群体存在“榜样效应”。
即同辈群体所提供的可供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会改变个体的行为、价值观念等(Spenner,1978)。
据杨洲等人在2020年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发现,同辈群体之间存在“同伴效应”,且其对学生个体的英语成绩影响最大,同班同学成绩每提高10分,学生个体成绩将会提高4.26分。
3.帮助青少年完善价值观和目标的定义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或意见,所以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辈群体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的态度。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比起成人,青少年往往更多地看重同辈群体的评价。
例如在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余淮就曾鼓励耿耿不要害怕困难,勇敢地放手拼搏,向前奔跑。
4.培养青少年对规则的遵守感“不准把这事告诉老师”,“如果吵架了,我们要站在一条战线上”由于成员对群体高度的认同感,为了避免受到群体的排斥等,他们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范。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二)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二); 2、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情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接触形式.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个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极为重要的情绪安定感。
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学的尊重和爱戴,对他的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师生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
因此,同辈群体中获得的信息成为学校教育、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
(4)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
生活目标是指通过个人努力与争取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有的人想当工程师,有的人想当教授,有的人想成为医生等等。
这些目标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所以选定生活目标与培养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初生活目标的选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便逐渐减弱。
同辈群体对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者:王新华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同辈群体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心理状况、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阐述了同辈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在客观分析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同辈群体,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同辈群体是价值观、生活态度、家庭背景、年龄、爱好较为接近的人组成的互动频繁且关系密切的松散性群体,因此,这个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
同辈群体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价值追求多元化。
随着西方消极道德观念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在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上产生了迷茫,导致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追求从注重理想、无私奉献、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现实和功利、注重索取、注重金钱价值和感官享受,价值追求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传统的面对面直接单一的交往方式逐渐被电话、手机、微信、微博等多样化交往方式所代替,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不仅促进了同辈群体间交流的频繁化和日常化,而且还满足了青少年同辈群体情感发展的多重需要。
(三)核心人物的权威性。
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同辈群体,群体内的核心人物一般不是通过选举、派遣或任命产生的,而是核心人物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华、良好的品德修养等获得成员的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四)行为规范及价值准则的独立性。
在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方面,同辈群体从服装、发型、交往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标准,为避免群体内部的压力和排斥、避免群成员彼此间的冲突,群体成员一般都会自觉遵守这种具有独立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五)群体成员意愿的自由性。
同辈群体是在无意中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群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自由选择和组合,并根据群体内大部分成员和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
浅议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同蜚群体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潛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它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建议引导发挥其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影响,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的和谐建设。
[关键词]同辈群体大学生影响同辈群体广泛存在于大学当中,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大学生从家庭向社会转换的重要场所。
它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形成、兴趣爰好培养以及社会化等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高校不能无视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存在,而应该让它在维护大学系统的稳走和均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辈群体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同辈群体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⑴具体是指由兴趣、爰好、价值观W亍为方式大体一致,且年龄相仿、地位相近的经常在—起交往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而与他们最贴切的社会就是同辈群体,大学生需要学会进入、融入同蜚群体并在群体的大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彼此的影响使整个群体本身构成个体人际坏境的一个重要要素,大学生在群体当中逐渐产生心理认同,实现自身的各种需要。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同辈群体形成的原因。
二、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同辈群体对其个体成员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促迸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爰好发展,培养全面协调的发展性人才。
大学生同蜚群体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爰好而聚在一起,他们一起学习,—起分享知识和成果,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鼓励,共同面对难题,从而促进了个体兴趣爰好的发展。
大学生的个人喜好不同,这无疑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利于具自身的全面与协调。
心理学家芬达的研究表明,由高成就动机组成的同辈群体的社会责任与学校文化一致,成员之间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追求更高的目标。
试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试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作者:娄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4期(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青少年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同辈群体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文章力图探讨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积极、消极影响,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重视与引导。
【关键词】同辈群体;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是儿童或青少年由于相近的年龄和相同的社会地位而结成的一个小团体,在同龄群体的支持下,儿童共同游戏、共同学习。
较为普遍的是家庭距离较近而形成的朋辈关系,及班级、宿舍等组成的小群体。
二、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同辈群体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逐步适应社会的场景。
但是同处于青少年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形成,自我保护与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比较低,如果没有有效的引导,势必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第一,同辈群体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
同辈群体不仅给予青少年个体以群体归属感,并让他们感觉自己有依靠的团体,而且由于这一群体是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组成,所以他们更能够了解彼此的心境,谈论的话题也会更加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求。
第二,同辈群体能够拓宽个体的知识面并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
同辈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知识源,他们可能相似也可能互补。
当处于一些危险性及需要帮助的情景时,同辈群体可以提供青少年以环境支持,在同辈群体中同伴们相互支持、集思广益、交流经验教训,给予个体以物质和精神支持,给个体以战胜困难、危险的勇气与信心。
第三,同辈群体的社会助长作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社会助长作用:他人在场能够促进任务的完成及活动效率的提高,即当有人在场时,个体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
社会助长的作用促使同辈群体培养成员的合作意识、群体凝聚力,尤其是当一项任务的完成必须靠群体所有成员的力量或当群体处于困难境地、受到其它群体的威胁时,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会根据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群体的存在、能力的展现。
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
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篇一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一、引言同辈群体是指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因为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许多人生抉择和挑战,而同辈群体在这个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中职生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二、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积极影响(1)共同成长:同辈群体为中职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在群体中,个体可以相互分享经验、交流观点,共同探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情感支持:同辈群体为中职生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安慰。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个体可以向同龄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得到理解和安慰。
(3)社交技能提升:同辈群体可以帮助中职生提升社交技能。
在群体中,个体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沟通、协调,从而锻炼了自己的社交技能。
消极影响(1)价值观偏离:一些同辈群体追求短期利益和享乐主义,这可能导致中职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和自我成长。
(2)学业受影响:一些同辈群体可能对学业持不重视态度,认为学习成绩不重要,这可能导致中职生的学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发展。
(3)心理压力增加:在一些同辈群体中,个体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和竞争,导致心理压力增加,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三、对策建议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同辈群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和思想动态。
同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同辈群体的影响,教育他们理性选择朋友,并强调个人成长和学业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课程、心理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社会环境优化社会应该加强对不良同辈群体的打击和预防。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二街中心小学 张顺文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二街中心小学张顺文摘要:同辈群体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实现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基于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社会化;影响1 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相近、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所组成的一种。
……2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从心理生理角度而言,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越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由于相近的年龄及相似的心理结构,青少年踏入校园后,与同龄人要朝夕相处相当长一段时间,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由于年龄、兴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观等的相仿及相近,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加的直接和亲切,也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经常性的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又促进他们兴趣爱好等的同向发展,因而同辈群体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关心与尊重的氛围,这些又恰恰可以满足青少年的诸多,如交往、归宿和理解、尊重的需要等,青少年学生在与同辈进行交往过程当中,能够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 正确发挥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影响最大,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功能主要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两点,实现和完成这两点社会化功能,主要场所是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着重要的精神环境,并可以使他们在同辈群体中传播这种文明、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并且能更好的发挥同辈群体的两项社会化功能。
3.1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生活技能、行为规范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常识、职业技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情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接触形式.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个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极为重要的情绪安定感。
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学的尊重和爱戴,对他的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师生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
因此,同辈群体中获得的信息成为学校教育、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
(4)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
生活目标是指通过个人努力与争取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有的人想当工程师,有的人想当教授,有的人想成为医生等等。
这些目标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所以选定生活目标与培养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初生活目标的选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便逐渐减弱。
到了青少年期,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能自由探讨一些问题,自由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更由于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影响。
所以到了青少年期,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辈群体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的态度。
除此之外,同辈群体的成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向同伴认同和模仿,行为举止、兴趣爱好、消遣方式,甚至发型、服饰、语言等。
在许多情况下,青少年与成人的价值观是有差异的,青少年遵从了师长的教导,常常会遭到同辈群体的拒绝,所以,虽然明知师长的教导不会错,但为了自己适应与同辈群体的环境,不得不积极寻找办法,以期得到同辈群体的认同。
如被群体接纳了,他们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感到生存的快乐。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同辈群体中他们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认同,并且他们与群体的相处,代表着他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合作与竞争更多地要发生在他们中间,所以很多情况下,在同辈群体与成人之间,青少年往往更多地看重同辈群体的评价。
(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的影响。
个体社会化的最后结果,是为社会培养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角色,而每个角色都要按社会体系中为他制定的或约定俗成的规范行事。
而同辈群体虽然是自发形成的,但每个成员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和地位,甚至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核心人物,其他成员自愿接受他的领导。
同辈群体也有自己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如不准把团体内的事情告诉给师长、对外发生冲突是要团结一致等,谁违反了这些规则,群体就以诸如不准其参加今后的团体活动而给予压力等。
由于成员对群体高度的认同感,为了避免受到群体的排斥,他们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范。
而这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奠定了基础。
(6)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
同辈群体中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每个人都以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获得他应有的地位。
它使得儿童形成社会相互作用的必要技能,服从共同
利益的能力,以及维护自己的权利,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联系起来的能力。
如果没有同辈群体的交往,个体便不能培养起成人所必需的交际品质。
通过同伴间的交往,群体成员逐步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沟通与合作,学会了宽容与谅解别人,学会了同情与帮助别人,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建议。
这对他们以后在工作中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别人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并造成破坏作用,促使青少年逆向成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辈群体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相悖的一面。
青少年群体性质的不同,传递的文化特质也不同。
积极型群体往往载荷社会主流文化;中间型群体所承载的主要是同辈群体亚文化,它并非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文化;而且群体趋向于提供反权威的支持,引导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甚至反社会行为,如结伴酗酒、抽烟、打架等,使群体的性质向消极型转化,从而其传递的文化也与社会主流文化背道而驰,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有关学者也指出了现代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在价值观方面,他们过分关注自我,缺乏鲜明的是非观念,呈现文化理想主义倾向。
这易导致人格扭曲,无法适应社会。
(2)同辈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自卫性和排斥性。
一旦群体形成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圈内人”就会构建出一道无形的屏障将自己与“圈外人”隔离开来。
群体的归属感较强,这易使被排斥者产生孤立感,自尊心受损,影响到往后的情感表达,还可能导致在“报复心”驱使下的各种反社会行为。
同时,它也不利于群体之间信息交流,抑制情感交流,阻碍社会化过程。
(3)群体内部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对成员的控制是非正式性的,随意性较强。
一旦群体内规范与社会行为规范相悖时,群体内强大的无形的制约力会促使青少年屈从于群体行为规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由一些常有不良行为表现的青少年组成的同辈群体,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对整个群体的健康成长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少数群体内的成员会结伴抽烟、喝酒、打架、整天泡网吧玩游戏,甚至出现偷窃、抢劫、损坏公物等,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地。
另外群体内部的行为规则,也使师长不容易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动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