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简史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
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遂臻神妙,自 成一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成就主要在楷书、行草,传世作品很多, 由于社会动乱,真迹无存,现在能见到的均 为摹本、临本。其中小楷代表作有《乐毅 论》、《黄庭经》、《曹娥碑》,行书代表 作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草书 代表作有《十七帖》等。
中国书法简史
主讲:卜弋帆
书法作为必修课走进中小学课堂。
教育部于2011年8月26日通知,通知中说: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 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 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 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 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 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琅 琊 刻 石
2.隶书(汉隶) 隶书,历史上也称左书、史书、八分,是打破篆书 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并改变其笔道形态以便书写的 字体。相传这种字体是秦代一个叫程邈的隶人创造 的,所以称隶书。篆书的草写即发展成隶书。秦代 的隶书称秦隶或古隶,它把篆书的曲线条变为直线 条,圆转笔画变为方折,纵势字形变为横势。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两汉,是汉代官方的正式 书体,直到魏晋楷书广泛流行之后,才被楷书所取 代。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
(今山东)人,曾官至晋右军将军,故又称 “王右军”。祖父王正,官尚书郎,父亲王 旷,官淮南太守,从父王敦,官太尉,从父 王导,官司徒。他出生于这样一个仕宦世家。 七岁开始学书,拜师于卫夫人(卫铄,晋女 书法家,擅长隶、正、行三体。)也曾从叔 父王廙学书法。学书于李斯、蔡邕。其楷书 学钟繇,草书学张芝。
汉初承用秦隶,后来经过两汉文化人的不断加工、 美化,才逐渐形成一种结字讲究,波磔特别雄健, 体势超拔挺秀的独特字体,称为汉隶。东汉石刻盛 行,“碑碣云起”,遗留至今的200多种汉碑书迹, 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礼器 碑》、《乙瑛碑》、《张迁碑》、《史晨碑》、 《石门颂》、《曹全碑》、《杨淮表记》等,风格 各异。康有为把汉碑分为八类:骏爽、疏宕、高浑、 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等,颇有见地。
1.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它产生于汉末,盛
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由 隶书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 体。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所谓楷书,就 是标准字体。楷书虽蜕化于隶书,但与汉隶 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1,从总体上看,隶 书多呈平扁,楷书多呈长方,因而隶书的章 法多取直行横势,楷书的章法多取直行纵势。
3.草书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章草是一种伴随汉隶盛行而产生、并带有隶书笔意 的草书。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点画较简略,书写 便捷,带有隶书笔意。字的大小均匀,字字独立, 上下两字绝不连笔,章法取直行纵势。著名的章草 碑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师颂》等。章 草成就最大的是东汉书法家张芝,被称为“草圣”。 他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可见功夫之深。后人把学 习书法叫做临池,就出自这个典故。章草在张芝的 时代达到了顶峰。
2.行书
行书是伴随着楷书的流行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楷书的直接快写 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 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 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楷,如《怀仁集王 羲之书圣教序》;行草,如王羲之《丧乱 帖》、王献之《十二月帖》等。
其中,“天下第一行书”指王羲之《兰亭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因此,楷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使用频率最高、
学书者最多、最能体现方块汉字特点、最为 实用的书体。从魏晋至今,楷书一直保持着 它的正统地位。到了唐朝,楷书发展到它的 鼎盛时期,因而这一时期以楷著称,对后世 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也最多。其中最杰出的有 “初唐四家”、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 合称唐楷六大家(后面再讲)。他们都是自 成一家,各有创新。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
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 育。
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 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 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 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 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 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 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 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序》,“天下第二行书”指颜真卿《祭侄文 稿》。行书易于辨认,又独具体态、灵活多 变,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 因此,从产生至今,一直盛行不衰。“书圣” 王羲之就以行书著名于世。行书的特点是多 圆少方,多露锋少藏锋。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3.书法家——钟卫二王 三国时期,魏国的书法成就最高。当时最杰出的两 位书法家是钟繇和卫觊。魏开国之初的两座名碑 《上尊号奏》和《受禅表》,分别为钟、卫所写。 二人都师法于蔡邕、刘德升。艺术成就都显赫,艺 术风格略有不同,所以西晋书法家都是传授的钟、 卫两家。到了东晋以后,江琼、崔悦、卢谌一派, 受学于卫觊,在河西一带数代传习,于是,以卫觊 为代表,书法在北方形成强大的潮流,出现北碑雄 强的书风。
一、先秦书法
1.甲骨文 甲骨文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 甲兽骨上的文字,用来记录占卜、祭祀等活动。 1899年才被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都废 墟),先后出土十五、六万片。从书法的角度看, 甲骨文质朴古雅。大多是刀刻的。其线条瘦劲犀利, 有直有曲,有方有圆。其结构以横竖、斜角线条为 主,附有曲线。排列成行,字行有自右向左,也有 自左向右。章法布置毫不做作,错落自然,或疏落 错综,或谨严有致。文字结构长短、大小不一,但 已讲究规整、均衡。
结构平稳凝重,疏密匀称,一丝不苟。章法
整齐划一,每个字大小一样,排列方正,横 竖成行,给人以整齐美。秦代把这种书体广 泛应用于刻石颂德。当时主要的刻石有泰山 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碣 石刻石、会稽刻石六处。据传它们大都出自 李斯之手。
泰 山 刻 石
会 稽 刻 石
会 稽 刻 石
周代金文风格各异,有凝练厚重、雄奇挺拔
的,如《大保簋》、《大盂鼎》等;有圆润 工整、柔和健美的,如《静簋》、《墙盘》 等;有质朴端庄、遒健舒展的,如《大克 鼎》、《毛公鼎》等。金文中,有的字是凹 下的,有的字是凸出的。凹下的阴文叫 “款”,凸出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也 统称为钟鼎款识。
散 氏 盘
以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家,
把钟繇的书法传统带到江南地区发扬光大, 形成南派书风。这样,中国书法史犹如长江、 黄河,形成了南北两大书派。这两大书派则 导源于曹魏时代的钟卫二人。
《上尊号奏》
《受禅表》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今河 南),汉末举孝廉。魏初,为廷尉。明帝时官至太 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元常、钟太傅。他能写多种 书体,而以隶、楷最为精妙。他的楷书笔法遒媚, 结体朴茂,气息高古,被后世奉为“楷书之祖”。 代表作品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 等。《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荐季直 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宣示表》是钟繇直接 影响王羲之、开南派书风的奠基之作。
走向和疏密布白都已有了严格的法度,偏旁 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也基本固定了。笔法全用 “玉箸”篆的等粗细的线条,圆润平和,但 柔中有刚。朴茂浑古,圆活奔放。显示出一 种极为成熟的、富有修养的艺术匠心,是大 篆的典范之作。近代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最佳, 把篆书推入顶峰。
石 鼓 文
二、秦汉书法
1.小篆(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由李 斯等创制了小篆,作为全国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 的创立,使我国文字走向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小篆在古文字中属于纯线条化的字体。它的笔画无 论横竖,都是粗细均等的线条,字形取纵势,呈长 方形,圆润婉通,具有简捷明快、端庄典雅之美。
皇 象 《 急 就 章 》
今草由张芝创立。他看出了章草便捷有余、
美观不足的弱点,他大胆革新,在章草的基 础上创造了今草。在一幅字中,今草不仅可 以上下字相连,而且还可以大小相间,粗细 杂糅,正斜相倚。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 快写体,今草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传世 著名今草碑帖很多,如王羲之《十七帖》、 智永《正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墨迹》 等。
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用毛
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 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 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 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 美情趣。
前言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书法是我国特 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造型方式 和表现力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 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所谓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具体来说,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 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具有实用和艺 术的两重性。
2,楷书的结体法则比隶书紧密。重心的安放,笔 道的长短、正斜,两笔相交的角度大小,点画之间 的照应关系,合体字中不同部件的位置与比例等等, 都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如隶书随意,有较大自由。 3,楷书的基本点画形态比隶书丰富,用笔变化多。 楷书比隶书增加了斜勾、挑、折等基本点画,而且 每种基本点画的个性特征都比隶书鲜明。它依赖毛 笔的弹性、锋芒和书家多种用笔方法,形成各自迥 然不同、风格各异的字体。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人,魏
书法家。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他 的《受禅表》雄伟冠时(魏隶典范)。
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现象是:师承风尚和
家族关系。两晋时代最为突出,出现了几大 书法世族,比如,陆氏(陆机)、卫氏(卫 瓘、卫恒)、索氏(索靖)和王、谢、郗、 庚四大家等。一个名门望族,在文学艺术上 往往父子相传,兄弟争胜,一家一种风格, 世代传承。这里只讲“二王”。王氏家族 (东晋)书法家最多,最著名的当数书圣王 羲之、其子王献之。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甲 骨 文
2.金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是古代刻铸
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 于商代,盛行于两周。金文较之商代的甲骨 文进一步稳定,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金文 的形体结构有疏有密,比甲骨文要方正整齐, 笔画的分布也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 笔道一般比甲骨文粗,因而显得雍容厚重。
Leabharlann Baidu
礼 器 碑
曹 全 碑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一个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过 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书法从东汉开始进入了繁荣期。东汉时期的几个特 殊现象,为书法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纸 的发明完成。第二,东汉时代佛教传入中国。第三, 出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第四,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 论著作。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崔瑗的《草书 势》。此外,还孕育出第一位书法理论家——蔡邕, 也是著名学者、文学家,他著有《笔赋》、《笔 论》、《篆势》、《九势》等。
散 氏 盘
大 盂 鼎
虢 季 子 白 盘
3.石鼓文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鼓共
有10个,每个上面刻着一首四言诗。内容主 要是歌颂田园之美和游猎之盛。它是我国最 早的刻石。石鼓文的字体,介于古文与秦篆 之间,或称“大篆”,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 篆的过渡。
石鼓文的结字严谨端庄,大小一致,笔道的
王 羲 之 《 十 七 帖 》
智永《真草千字文》
孙过庭《书谱》
狂草,是比今草更加潦草狂放的草书。它不
大计较一笔一字的工拙,而着意力求通篇气 势的畅达雄放。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 大起大落,变态无穷。如张旭《残千字文》、 怀素《自叙帖》等都是典型的狂草作品。
怀素《自叙帖》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