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名师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年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名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03a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c.png)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句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 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理解诗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句意: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任务三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深切的爱国之情!
理解诗意
这首诗的诗眼为“悲”,诗人为“不见九州 同”而“悲”,为无法亲眼看到“王师北定中原 日”而“悲”。正是因为对国家“爱之深”,才 有这般的“悲之切”。
任务四
补充资料,感悟情怀
感悟情怀
48岁,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53岁,壮志难酬,写下了“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61岁,写下了郁愤之辞:“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67岁,从军边关,他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68岁,缠绵病榻,他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5岁,他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同:统一。 王师:宋朝的军队。 北定:平定北方。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
任务二
初读识字,理解诗意
31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课件
![31古诗两首《示儿》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0ca21276c66137ef061919.png)
示 儿
内乡县第五小 学 齐建义
示 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 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 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向南逃到 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 直持续了95年。生活在战乱频繁、国破 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 的志向。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指导!阅读提示
认真读读这两首诗, 结合下面注释,再联系《示儿》,说说你 读懂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思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注释: ⑴ 僵卧:卧病在床。⑵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⑶ 不自哀:不 为自己哀伤。⑷ 尚:还,仍然。 ⑸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 戍(shù ),守卫。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边塞。⑹夜阑:夜将尽。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10)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 ⑵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⑶三万里河: 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⑷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⑸摩天:碰到天⑹遗民 :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⑺胡尘:指胡 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⑻南望:远眺南方 。
自学导航
1、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理解古诗 。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
书,理解词义,了解诗意。 3、体会情感。 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教学课件
![示儿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5016086f1aff00bfd51e10.png)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这句的意思是: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
(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颂诗句,背诗文。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 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 作——《示儿》吧。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 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 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 同”。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示儿》PPT精选教学课件
![《示儿》PPT精选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f55234a8114431b80dd82d.png)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 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儿
陆游祖国统 一来自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
祭无忘告乃翁”?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读这首诗读最这让首人诗心,痛理的解此诗并
拓展延伸 是那个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
五千仞岳上摩天。
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 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遗民泪尽胡尘里,
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
南望王师又一年。 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王_师_:__指宋王朝的军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 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 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PPT教学课件1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PPT教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1dce581aba0d4a7303763a0b.png)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国雄于地球。
满 江 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 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 志饥餐胡虏业布置:
1.总结课上学过的诗句,并积累 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2.读了《示儿》这首古诗,我想 你一定对陆游有了更深的了解,请 你给这位爱国诗人写一封信。
示儿
陆游
《示儿》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思。 2.抓住诗中关键词句,感悟诗 人的爱国情感,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古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会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中州残破耻难平, 何辞请缨拒贼兵。 家国一时多少恨, 江流不尽月无声。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
写话训练: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读 着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 景?
金兵的铁骑冲进中原大地,战火烧遍 都城。
林升《题临安邸》
西湖歌舞几时休?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女:但悲不见 男:但悲不见 齐: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2示儿 课件(共20张PPT)
![12示儿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a94b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椀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C
D 课堂小结
由于南宋当权者的昏庸,使 得国破家亡,没有实现九州统一。 但在诗人陆游身上我们看见了他 对祖国的热爱,在生命的弥留之 际依然心系国家统一大业。让我 们再次来诵读——《示儿》。
《示儿》这首诗为陆游 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 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 月)。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 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 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 抗战号召。
B 初读课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B 字词解释
猜一猜: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 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 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
我们查到了相关资料,宋末林景熙 《题陆放翁诗卷后》,这首诗回答了中原 是否的统一的问题,我们看下这首诗。
C
题陆放翁诗卷后
(宋)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示儿:给儿子看。 但:只是。
家祭:对祖先的 祭祀 。
同: 统一。
九州:中原。
乃翁:你的父亲。
元:通“原”本来。 无:通“勿”不要。
B 情感领悟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是什么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817367580216fc700afd5b.png)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感悟
示儿
陆游
你读对了吗? 再读几遍!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理解诗意
同“原”, 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 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悲愤
为朝廷的无能而感到悲愤
悲伤 为自己的有心无力而感到悲伤
看不见祖国的统一
诗人 悲痛 悲愤 悲伤
全诗中哪个字可以表达诗人的心情?
“悲”
悲痛 悲愤 悲伤
为人民感到悲痛 为朝廷感到悲愤 为自己感到悲伤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不到祖国统一的 悲伤之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 爱国之情
示儿
陆游
带着诗人的情感, 让我们再大声的齐 读这首爱国诗《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课后作业
1. 积 累 有 关 爱 国 的 名 言 警 句 或 诗 句 。 2.试想:这样的南宋终究灭亡了, 陆游的后人在举行祭祀的时候会怎么 告诉陆游呢?
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 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 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 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自学古诗
自学提示:
1.默读诗句,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
(五上)语文教学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4张PPT)
![(五上)语文教学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9c2c8610661ed9ac51f366.png)
❖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 ,你仍 会在自 己的脸 庞上刻 下饱经 风霜的 印痕,时 光仍会 在你的 履历中 重重地 绘下一 幅图画 。
❖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示儿
陆游
示 祭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陆游
但:只。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同,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五上)语文教学课件-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共14张PPT)
作业:1、用自己的话说诗意。
❖ 1210年的除夕,85岁高龄 的陆游躺在病床上,已奄 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 __________。
示儿2[小学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
![示儿2[小学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1b75c9da38376baf1fae84.png)
南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 南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里祭祀祖先,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家里祭祀祖先,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朗读诗句, 朗读诗句,体会诗句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想感情:
家 祭 无 忘 告 翁 。 乃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但 悲 不 见 九 洲 同 。 死 去 原 知 万 事 空 ,
一、理解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理解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 死去元知万事空,
没有了,消失了。 同“原”,本 没有了,消失了。 来
但悲不见九洲同 但悲不见九洲同。 九洲
只是 中国 同“统”,统一
理解诗句: 理解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南宋的军队 平定、 平定、收复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全诗赏析: 全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死时给儿子写得一首 诗。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在诗人生前没 有看到,但诗人爱国之心未改, 有看到,但诗人爱国之心未改,只希望儿子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 在祭祀祖先的时候,能告诉自己祖国统一的 消息,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国情啊! 消息,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爱国情啊!
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古诗二首
试马中心小学
章媛
2011、9 、
古诗学习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但 悲 不 见 九 洲 同 。 死 去 原 知 万 事 空 ,
宋 代 陆 游
示 儿
陆游: 陆游: (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 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陆游 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 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 千多首,多是抒发政治抱负, 千多首,多是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 的生活,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的。 的生活,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的。我们 曾学过他的《 曾学过他的《 》等许多诗句 。 《示儿》这首诗是他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示儿》 写给儿子的遗嘱。 写给儿子的遗嘱。
A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示儿》教学PPT课件(3篇)
![A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示儿》教学PPT课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4f08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0.png)
思考: 1、诗人的遗憾是什么? 2、诗人的遗愿是什么?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 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 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 出万丈光芒。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 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 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 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 痛苦。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 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 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 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写一写
“ 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痛彻心扉,但 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 天儿孙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 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床上,他如何嘱 咐自己的儿孙呢?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 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题陆放翁诗卷后》 〔宋〕林景熙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从诗中你看到南宋统一吗?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 家,但是着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 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 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 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 卷之作——《示儿》吧。
《示儿》教学课件(共9张PPT)
![《示儿》教学课件(共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a297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b.png)
示 儿 2
0 2 3
此 处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
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
2
0 2
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此 处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此 处 可
编
年
版 铁蹄声、哭喊声……
辑 修 改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题陆放翁诗卷后》
〔宋〕林景熙
2
0 2 3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此 处 可 编
年
辑 修
版
改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2
0 2 3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
此 处 可
编
年
版 的国家,但是着国家是由元兵
辑 修 改
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
告诉你呢?
3 年 版
可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编辑修 改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
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
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
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
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0 2 3
候,祭拜的时候记得告诉你们
示儿ppt课件
![示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4ba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8.png)
史学家、爱国诗人。
文学成就
02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作丰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广泛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意境深远,被誉为“诗史”。
代表作品
03
《示儿》、《书愤》、《冬夜读书示子聿》等。
示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爱国主义诗歌的典范
《示儿》一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是爱国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
以北定中原的意象,抒发诗人对国家 统一的渴望和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彰 显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对家国的深沉眷恋
通过描绘家祭、北定中原等场景 ,表达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 对祖先、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诗歌中传递着中华民族崇尚家国 情怀、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民族精神 的传承与弘扬。
示儿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示儿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鉴赏与解读 • 知识点拓展与延伸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01
CATALOGUE
示儿背景与作者简介
示儿创作背景
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陆游坚持抗金复国 ,但多次受挫。《示儿》一诗是 他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表 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儿
表演示儿诗歌
学生将示儿诗歌改编为短剧或情景剧,通过表演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增强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分享个人对示儿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主题理解
学生分享对示儿诗歌中表达的家庭教育、品德培养等主题的理解,探讨诗歌所传 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感悟与体会
学生分享在阅读和表演过程中对示儿诗歌产生的感悟和体会,如对亲情的认识、 对古代儿童教育观念的反思等。
《示儿》完整版课件.
![《示儿》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f00e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2.png)
《示儿》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文《示儿》。
该诗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详细内容包括诗的全文解读,词句赏析,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示儿》全文,体会诗中的情感。
2.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关键字词,如“王师”、“北定”、“家祭”等。
3. 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中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对古文中生僻字词的解读。
教学重点:诗文背诵,词句赏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包含诗文内容,词句解释,陆游生平介绍等。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幅南宋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进而导入《示儿》的学习。
2. 诗文诵读: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文意理解:讲解诗中难懂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
4. 情感体验:讨论陆游写下这首诗的情感动机,分享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5. 例题讲解:挑选诗中的典型字词,结合上下文,解释其深层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并选取关键字进行造句练习。
7. 诗文背诵: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记忆诗文,如分组竞赛,默写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左侧书写诗文《示儿》,中间列出关键字词及解释,右侧展示陆游生平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示儿》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短文。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陆游的《示儿》,我深深体会到了爱国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作业题目:请用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进行造句。
答案示例:每当我听到国歌响起,心中便想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提醒我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语文a版语文四上《示儿》教学课件
![语文a版语文四上《示儿》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52ec3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6.png)
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 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 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 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当85岁高龄 的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 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死不 瞑目,这首诗是他重病生命垂危的时刻 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言。
《题陆放翁诗卷后》〔宋〕林景熙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从诗中你看到南宋统一吗?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 家,但是着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 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
拓展总结
•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 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 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 卷之作——《示儿》吧。
王师: 这里指南宋军队 定: 这里是收复的意思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
的地区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乃翁: 指陆游自已 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
(把收复中原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
"元",同"原",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 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
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示儿随堂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示儿随堂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26d40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9.png)
字源识字
示
供放祭品的石桌。
祭
一只手拿着肉,放在 祭台上拜祭。
走进古诗 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但悲不见九州同
自读提示
借助注释,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对儿子说 了些什么?
句段导读
示儿
同“原”, 【宋】陆游
死后无牵无挂;
本来
挂念国家没有统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 盼望早日北定中原;
只
但悲不见九州同。
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 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 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
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 息。
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的遗愿:在九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泉之下也要知道“北定 中原”的消息。
你的
写作背景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 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 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道尽多少辛酸!
但悲不见九州同
理解主旨 陆游的“悲”从何而来?
爱国
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走进古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教学ppt课件
![示儿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18c4e5f121dd36a32d8293.png)
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京有感》陆游68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80岁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马行》陆游82岁
18
读这首诗读最这让首人诗心,痛理的解此诗并
拓展延伸 是哪个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
2
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 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 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南宋)
.
3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 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 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 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 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 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 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 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 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 了。
.
10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
.
11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 指南宋军队
定: 平定、收复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收复中原的时候。
.
12
家祭无忘告乃翁
儿子:
.
16
导学单二
1、读一读,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PPT教学课件18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示儿》PPT教学课件18](https://img.taocdn.com/s3/m/d708bb89783e0912a3162a0b.png)
毕生心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遗愿
儿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嘱托盼望 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 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 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 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 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 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 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 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是中国大陆”
1.抄写生字 2.完成练习册 3.背诵《示儿》
陆游20岁就立下了报国壮志写道: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52岁时写道: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7岁时写道: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
轮台”
68岁时写道: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85岁时,他知道生命即将终止,遗憾 的是祖国仍未统一,于是,他写道——( 引读——《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死去
什么都
没有了
悲伤
祖国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唯一令我悲伤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 军队
中原的 日子
你
无,同“勿”, 们 不要的意思 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北方 祭祀祖宗
忘告父 记诉亲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
在家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好消息告诉你 们的父亲。
示儿
宋.陆游
死去/ 元知 /万事空,
《示儿》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示儿》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b2419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f.png)
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同“原”,本来。【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同】统一。
翻 译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只是仍很悲伤不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
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后,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课时目标:1.会认“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题临安邸》。背诵古诗。默写《示儿》。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
《示儿》
诗题:示儿陆游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了这句诗后,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
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再读 诗句,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依旧渴望儿子在家祭时能把朝廷军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消息告诉他。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感悟提升
正是因为诗人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
1.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
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2.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
么了吗?
拓展延伸
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 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 是哪个字? 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 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 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 以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宋朝的军队向北进军, 这句的意思是: 收复中原的时候。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 祭祀祖宗 无: 同"勿",不要 乃翁: 你的父亲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 这句的意思是:
(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意: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 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 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 告诉你们的父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 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 干了,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 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 年又一年。
拓展总结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
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 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 作——《示儿》吧。
学习情; 颂诗句,背诗文。
给儿子们看
本来就知 道
示
陆游
儿
祖国统 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只。
你的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 手里的地区。 对祖先的 祭祀。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本来的
悟诗情: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 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 烈爱国热情。
写一写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还是希望有 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把这个消 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 下,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 段对话:
陆游: 儿子: 陆游: 儿子:
这首诗是85岁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 垂危的时刻写给儿女的临终嘱咐。陆游在 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 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
万事空: 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的意思是: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 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 这里相当于"只" 九州: 中国的代称 同: 统一 九州同: 指全中国统一
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 这句的意思是:
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 指南宋军队 定: 平定、收复 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 的地区。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诗人,他 的一生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 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你们知道 这位诗人是谁吗?
你们知道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首诗 是什么诗吗?
示儿
示:把事情摆出来 让人知道。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 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相当于遗嘱。
陆游(南宋)
写作背景: 陆游,儿时的他备受流离迁徙的痛苦,且目 睹了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老百姓生 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埋 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南宋统治者向金人求得了 暂时的安定后就纵情享乐,花天酒地,这更促 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报仇雪耻,他曾从 军九年,积极抗金。以后虽多次复职做官,但 由于他积极主张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 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职。可不管个人遭遇多 么不幸,他始终为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担忧。 85岁临终之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相同点:
不同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 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 还乡的心情。 《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 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