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与方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汇总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汇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掌握解题思路,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解题思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代数解题思路1. 理清题意:在解答代数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分析所给条件和要求。
2. 引入变量: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合适的变量表示未知数或者其他特定内容。
3. 建立方程:根据题意用代数语言建立方程,并尽量简化、标准化方程式。
4. 解方程:通过变形、配方等方法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 检验答案:将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式进行检验,确认所求解是否正确。
二、几何解题思路1. 画图:几何题目一般需要通过图形进行分析,因此首先要画出清晰的示意图。
2. 利用几何定理:在解答几何问题时,可以根据几何定理或者公式进行推导和运用,例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 利用已知条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已知角度、线段等信息进行推导和分析。
4. 运用几何运算:对于一些几何题目,可以通过计算角度、线段长度等运算过程来解答。
5. 推敲答案:将计算得到的结果代入原图形中进行验证,确认所求解是否正确。
三、概率与统计解题思路1. 确定事件:理解题意,确定所要计算的事件是什么。
2. 确定样本空间:通过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确定问题的样本空间。
3. 确定事件个数:通过排列组合、分析概率等方法,确定所要计算事件的可能数量。
4. 计算概率:根据概率公式,计算所求事件的概率值。
5. 分析结果:对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合理,给出相关结论。
四、函数解题思路1. 理解函数:对于给定的函数关系,首先要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 确定变量:根据问题要求和已知条件,确定所要研究的变量及其取值范围。
3. 建立函数方程:根据问题的描述,建立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4. 运用函数性质:通过对函数性质的分析和运用,确定问题中的变量和关系。
解复杂函数方程的技巧与方法
解复杂函数方程的技巧与方法复杂函数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研究解复杂函数方程的技巧与方法对于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理解复杂函数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复杂函数方程的技巧与方法。
一、代入法代入法是解复杂函数方程的常用方法,通过将复杂函数方程中的未知函数用已知函数代入,从而将复杂的函数方程变为已知的方程,进而求解出未知函数。
例如,对于如下的复杂函数方程:$$f(z) = f(z+1) + f(z-1)$$我们可以尝试将未知函数$f(z)$用指数函数$e^{2\pi i z}$代入,即$$e^{2\pi i z} = e^{2\pi i (z+1)} + e^{2\pi i (z-1)}$$通过化简可以得到$$e^{2\pi i z} = 2e^{2\pi i z}\cos(2\pi)$$解得$$2\cos(2\pi z) = 1$$因此,未知函数$f(z)$满足$f(z) = \cos(2\pi z)$。
二、特殊构造法特殊构造法是解复杂函数方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构造特殊的函数形式,从而满足给定的复杂函数方程。
例如,对于如下的复杂函数方程:$$f(z+1) = f(z)e^z$$我们可以尝试构造指数函数的形式,即设$f(z) = e^{g(z)}$,其中$g(z)$是一个未知函数。
代入原方程可以得到$$e^{g(z+1)} = e^{g(z)e^z}$$两边取对数得到$$g(z+1) = g(z)e^z$$这是一个已知的函数方程,我们可以求解出$g(z)$的形式,再得到$f(z)$的形式。
三、级数展开法级数展开法是解复杂函数方程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将未知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形式,进而求解出未知函数。
例如,对于如下的复杂函数方程:$$f(z+1) - f(z) = z$$我们可以尝试将未知函数$f(z)$展开为幂级数的形式,即$f(z) =\sum_{n=0}^{\infty}a_nz^n$,其中$a_n$是待定系数。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整理
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整理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了更加复杂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他们运用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来解决。
下面将整理一些初中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
一、代数方程解题思路1. 明确问题:首先要仔细读题,确保理解问题的意思和要求。
找出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并确定方程中各项的含义。
2. 列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合适的方程式。
注意使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和运算符号。
3. 解方程:根据方程的性质,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逐步约简方程。
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4. 检验答案:将得到的解代入原方程,验证得到的解是否满足方程的要求。
二、几何题解题思路1. 画图:对于几何题,首先要绘制清晰的图形,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要确保按照题目要求绘制图形,并标明相关的线段、角度等。
2. 利用已知条件: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运用相关的几何定理和性质,推导出所需的结论。
3. 利用特殊性质:对于某些几何题目,可以尝试通过假设特殊情况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将线段长度设为特定值,或者设为相等,以观察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4. 运用均分法:对于某些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问题,可以尝试使用均分法来解决。
即将一段长度或一定角度分成若干等分,从而得到与之相关的线段长度或角度大小。
三、概率题解题思路1. 确定样本空间:首先要确定问题所涉及的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的结果。
2. 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可以采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计算出特定事件所包含的元素数量,除以样本空间中元素的总数。
3. 利用概率计算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使用概率计算方法来得到问题的解答。
常用的概率计算方法包括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原理和条件概率的乘法原理等。
四、比例题解题思路1. 确定比例关系:首先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关系。
可以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将已知数和未知数相对应。
[全]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八类应用(附例题详解)
[全]高考数学解题技巧: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八类应用(附例题详解)1.函数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函数思想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函数知识或函数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经常利用的性质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象变换等。
2.方程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
方程的教学是对方程概念的本质认识,用于指导解题就是善于利用方程或方程组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方程思想是动中求静,研究运动中的等量关系。
3.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的联系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如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龙去脉解决;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加以解决,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解不等式f(x)>0(或f(x)<0),就是求函数y=f(x)的正负区间,再如方程f(x)=g(x)的交点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y=f(x)-g(x)与x轴交点问题,方程f(x)=a有解,当且公当a 属于函数f(x)的值域,函数与方程的这种相互转化关系十分重要。
4.函数方程思想的几种重要形式(1)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方程f(x)=0,也可以把函数式y=f(x)看做二元方程y-f(x)=0。
函数问题(例如求反函数,求函数的值域等)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求解,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来求解,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2)函数与不等式也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函数y=f(x),当y>0时,就转化为不等式f(x)>0,借助于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而研究函数的性质,也离不开解不等式;(3)数列的通项或前n项和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函数,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列问题十分重要;(4)函数f(x)=nbax)((n∈N*)与二项式定理是密切相关的,利用这个函数用赋值法和比较系数法可以解决很多二项式定理的问题;(5)解析几何中的许多问题,例如直线和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需要通过解二元方程组才能解决,涉及到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有关理论;(6)立体几何中有关线段、角、面积、体积的计算,经常需要运用布列方程或建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加以解决。
函数方程解题的关键技巧与方法
函数方程解题的关键技巧与方法函数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通过给定的条件和方程来寻找函数的解。
解决函数方程的关键技巧和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代入法代入法是解决函数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中的未知函数代入,然后通过简化方程,找到函数的解。
例如,考虑以下的函数方程:f(x) - 2f(2-x) = 1我们可以先令 x = 2,这样就可以得到:f(2) - 2f(0) = 1然后,代入其他的数值,比如 x = 0,我们得到:f(0) - 2f(2) = 1通过这样的代入和化简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方程组,从中解出 f(x) 的值。
二、函数复合法函数复合法是解决函数方程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一个新函数,将原方程转化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求得函数的解。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的函数方程:f(x + 2) + f(x - 2) = 2f(x)我们可以尝试定义一个新函数 g(x) = f(x + 2),这样原方程就变成了:g(x) + g(x - 4) = 2g(x - 2)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新方程来简化原方程,并通过求解 g(x) 来找到 f(x) 的解。
三、递推法递推法在解决函数方程中也是十分有用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分析给定的条件和方程,构造递推式,从而找到函数的解。
例如,考虑以下的函数方程:f(x + 2) = 3f(x + 1) - 2f(x)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条件 f(0) = 1 和 f(1) = 2,构造递推式:f(2) = 3f(1) - 2f(0) = 4f(3) = 3f(2) - 2f(1) = 8f(4) = 3f(3) - 2f(2) = 16通过递推,我们可以得到 f(x) 的解为 2^x。
四、特殊点法特殊点法是解决函数方程的一种常见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找到特殊点,从而对函数进行分析,进而求得函数的解。
例如,考虑以下的函数方程:f(x) = f(1-x)我们注意到当 x = 1/2 时,有 f(1/2) = f(1 - 1/2) = f(1/2),也就是说函数在 x = 1/2 这个特殊点对称。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与思路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技巧。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通常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运算求解。
一般而言,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流程如下:1. 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所有的项移至等式的一侧,确保等式右侧为零。
2. 使用逆运算,将方程中的常数项和系数项进行合并和计算,使得未知数的系数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最简形式。
3. 使用等式两边的性质进行等式转化,将方程逐步化简为最终的形式。
这一过程涉及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
4. 最后,确定未知数的解,并进行检验。
将解代入方程,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比一元一次方程更复杂的方程形式,需要使用更多的运算和数学模型来解决。
常用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进行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简化方程,从而求得方程的解。
2. 完全平方公式:对于形如x^2+2ax+a^2的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求解,即将方程转化为(x+a)^2=0的形式,然后解得x的值。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常用的求根公式——二次根公式。
通过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ax^2+bx+c=0,可以直接使用二次根公式求解。
4. 图像法:通过绘制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观察函数与x 轴的交点,从而找到方程的解。
三、其他高阶方程的解法除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外,还存在高阶方程,如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等。
对于这些方程,解法相对复杂,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方法来求解。
1. 求有理根:针对高阶方程,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根定理来确定有理根的可能值,并进行尝试。
如果能够求得有理根,可以使用带余除法求解。
2. 因式分解法:类似于一元二次方程,一些高阶方程也可以进行因式分解,从而简化方程的解法。
一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一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一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当一次函数的方程为一元一次时,可以通过将代表不同量的符号用等号连接起来,再利用运算符将等式化为零的形式来求解;
2. 给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即在一次函数的方程中,给定一个未知因素,求另一个未知因素的解法,常用的方法是:先将原方程化为一个平行的新方程,然后求出新方程的解;
3. 去求根法:当一次函数的方程可以化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采用求根法来求解;
4. 方程组解法:当一次函数的方程可以化为一组方程组时,可以采用求解方程组的方法,如消元法、行列式法等;
5. 计算导数法:使用导数的性质,可以求出某一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6. 关系式法:此法要求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特征关系,例如求出函数图象上某点的坐标;
7. 分类讨论法:根据函数的特点,将问题分类,再分别求解;
8. 拆分法:将复杂的一次函数分解为多个简单的一次函数,再分别求解;
9. 平行线求交点:当给定一次函数的一个参数时,可以构造相应的平行线求交点; 10. 图像法:将函数的图象画出来后,根据图象上的点,可以迅速找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以上是一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的详细介绍,这些技巧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解决一次函数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但是,在使用这些技巧之前,学生还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学会一次函数的处理方法,并且要加强练习,才能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
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小学六年级方程与函数计算方法总结
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小学六年级方程与函数计算方法总结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科,而在小学六年级,方程与函数的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解方程与函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几种小学六年级方程与函数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代数方程的解法代数方程是指带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是要找到能够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解代数方程。
1.反运算法:当方程中有未知数与数字之间通过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形成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反运算的方式解方程。
比如,对于方程3x + 2 = 8,可以先将2从等式两边减去,再将结果除以3,即可得到x的值。
2.等式交换法:当方程中有两个未知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等式交换的方式解方程。
比如,对于方程x + y = 10,若已知x = 4,则可以通过等式交换得到y = 10 - 4 = 6。
3.凑整数法:当方程中的系数比较复杂时,可以通过凑整数的方法解方程。
比如,对于方程7x + 5 = 26,可以先通过凑整数的方式将5变为7的倍数,即凑成7x + 7 = 26,然后再进行解方程。
二、函数的计算方法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数学中用一组数对来表示。
函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函数。
1.函数的表达式表示法:函数可以使用表达式来表示,比如y = 2x+ 3。
在计算函数时,可以将所给的自变量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得到函数的值。
例如,当x = 4时,y = 2 × 4 + 3 = 11。
2.函数的图像表示法: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曲线或者折线,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可以得到函数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读图,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和函数值的计算方法。
3.函数的问题解决方法:函数常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包括比例关系、面积问题和变量的计算等。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形式,并使用函数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学设计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概念及联系。
2. 掌握求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方法。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进行分析和求解。
教学内容: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定义及联系。
函数的零点即函数取零值的自变量的值,可以通过解方程 f(x) = 0 求得。
方程的解即方程的可行解,在函数图像上对应着函数的零点。
2.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求解方法。
(1) 图像法: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确定函数的零点。
(2) 代数法:将函数的表达式表示为方程,然后解方程求得函数的零点。
(3) 数值法:利用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迭代逼近的方式求得函数的零点。
3.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应用。
(1) 分析函数的性质:函数的零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特征。
(2)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可以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步骤:1. 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定义及联系。
同时,通过图像法和代数法求解函数的零点的方法进行示范。
2. 理解与练习: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答一些练习题,巩固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函数和方程,让学生通过图像法、代数法和数值法求解。
3. 深入应用: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如运动问题、经济问题等。
指导学生将问题抽象为函数或方程,并进行求解。
4. 总结与拓展:归纳整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求解方法,并总结其应用。
拓展相关知识,如高次方程的求解、多元函数的零点等内容。
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解题能力评估:布置并批改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的求解能力。
3. 实际问题拓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评估学生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解题技巧
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解题技巧类型一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题【例1】若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包含三要素:(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3)整式方程.依题意,得,解得;【答案】【小结】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要把握住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且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还要是整式方程.类型二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意义解题【例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0,则的值是________.【解析】把0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求得.但二次项的系数,即,所以.【答案】【小结】将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该方程中即可求出字母系数的值,但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隐含条件.【例3】已知是方程的两根,且,则的值等于()A.-5 B.5 C.-9 D.9【解析】由于m、n是方程的根,将m、n代入该方程可得m2-2m-1=0,n2-2n-1 =0,即m2-2m=1,n2-2n=1.变形,得7m2-14m=7,3n2-6n=3,因此(7+a)(3-7)=8,所以a=-9.【答案】C【小结】从方程的根入手,将其根代入方程,进而构造出一个新的方程.在解本题的过程中,还应用了整体的思想,同时要注意把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即括号中的7m2-14m、3n2-6n与已知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求解.类型三巧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例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为常数)满足,则该方程的一根必为________.【解析】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当时,满足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由此判断方程的一根必为x =.【答案】x =【小结】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应结合根的意义,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类型四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范围【例5】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判断方程(为常数)的一的范围是(A .B .C .D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当x =6.18时,代数式的值为-0.01;当x =6.19时,代数式的值为0.02,要从表格中判断=0的解,可发现未知数x 的值应处于6.18到6.19之间.【答案】C【小结】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的意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该方程的解.类型五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开放题【例6】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1,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____________.【解析】答案不唯一,可先写出二次项,再写出一次项,最后写能使该方程有一根为1的常数项.【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即等.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技巧近几年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此类题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热点事件为背景,形式多变.主要是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2)设;(3)列;(4)解;(5)检验;(6)答. 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类型一增长率、减少率问题【例1】长沙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05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某人准备以开盘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还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送两年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是每平方米每月1.5元,请问哪种方案更优惠?【分析】(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第一次下调后为,第二次下调后为列方程求解即可;(2)从购房和物业费两方面,比较方案①、方案②即可.【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解得=1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2)方案①的房款是:4050×100×0.98=396900(元);方案②的房款是:4050×100-1.5×100×12×2=401400(元).∵396900<401400,∴选方案①更优惠.【小结】增长(降低)率是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对于平均增长率问题,正确理解有关“增长”问题的一些词语的含义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常见的词语有:“增加”“增加到”“增加了几倍”“增长到几倍”“增长率”等等.弄清基数、增长(减少)后的量及增长(减少)次数,平均增长率公式为(为基数,为平均增长率,为增长次数,为增长后的量).同时解出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一定要考虑清楚.类型二病毒倍数传播问题【例2】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分析】设一台每轮感染给x台电脑,则第一轮后有(1+x)台,经过第二轮感染后,共有.【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解得x=8或-10(负值不合题意,舍去).∵>700,∴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小结】“传播与裂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常见的类型包括细胞分裂、信息传播、传染扩散、单循环赛等,是近年中考的热点与亮点,尤其是病毒传播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随着传播轮数的增加,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一定要画好分析图,尤其是要弄清每轮传播的源头与传播后的总和.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类型三几何图形问题【例3】在一块长16 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面积是荒地面积的一半,下面分别是小华与小芳的设计方案.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方案是正确的,但对小芳的方案是否符合条件有不同意见,你认为小芳的方案符合条件吗?若不符合,请用方程的方法说明理由.【分析】设小路宽度为m,则花园的长为,花园的宽为,根据面积可得方程.【解】(1)不符合.设小路宽度均为m,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得:但不符合题意,应舍去,∴.∴小芳的方案不符合条件,小路的宽度应均为2 m.【小结】几何图形问题一般是只给出一个几何图形(常见的有三角形、特殊四边形),要求在其四周设计边衬或对其进行分割、裁剪,设计一个新的图形或图案.在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中,通常有三种处理办法:直接表示、间接表示与变换表示.解决有关面积问题时,要注意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进而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类型四市场经济与其它问题【例4】某批发商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800件T恤.第一个月以单价80元销售,售出了200件;第二个月如果单价不变,预计仍可售出200件,批发商为增加销售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10件,但最低单价应高于购进的价格;第二个月结束后,批发商将对剩余的T恤一次性清仓销售,清仓时单价为40元.设第二个月单价降低x元.(1)填表(不需要化简)(2)如果批发商希望通过销售这批T恤获利9000元,那么第二个月的单价应是多少元?【分析】(1)由“第二个月单价降低x元”知第二个月的单价为(80-x),销售量为(200+10x)件,清仓时为总数量分别减去前面两个月的剩余量,即800-200-(200+10x);(2)销售额-成本=利润,由“获利9000元”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解】(1)80-x,200+10x,800-200-(200+10x);(2)根据题意,得80×200+(80-x)(200+10x)+40[800-200-(200+10x)] -50×800=9000.整理,得x2-20x+100=0,解这个方程得x1= x2=10,当x=10时,80-x=70>50.答:第二个月的单价应是70元.【小结】市场经济问题(纳税、利息、分期付款、销售利润),匀变速运动、古诗词等问题都是值得关注,解答这问题时,不论背景如何变化,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寻找等量关系,并注意根据实际意义对所列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合理的取舍.【例5】百货大搂服装柜台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平均每天在销售这种童装上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分析】每件的利润是40-x元,因每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则件数为件,抓住总利润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解】设每件童装应降价x元,则,解得.因为要尽快减少库存,所以x=20.答:每件童装应降价20元.【小结】本题主要的数量关系是:销售利润=每件利润×件数,理解商品的销售的件数及商品价格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二次函数及其图象解题技巧类型一抛物线的平移问题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可以首先研究其顶点的平移问题,因此,一般要将其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例1】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 =x2-2x-3,则b、c的值为()A.b=2,c=2 B.b=2,c=0 C.b=-2,c=-1 D.b=-3,c=2【分析】y=x2-2x-3= (x2-2x+1)-4=(x-1)2-4,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4),故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验证:(-1,-1)(1,-4).∴y=x2+bx+c可化为y=(x+1)2-1.即y=x2+2x.∴b=2,c=0.【答案】B类型二抛物线的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将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开口方向发生改变,顶点的坐标不变;抛物线的轴对称变换问题,也是从顶点的轴对称变换开始切入.【例2】将抛物线y=2x2-12x+16绕它的顶点旋转180°,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2x2-12x+16 B.y=-2x2+12x-16C.y=-2x2+12x-19 D.y=-2x2+12x-20【分析】将y=2x2-12x+16化为顶点式,得y=2(x-3)2-2.∴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2),将该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后,顶点仍然是(3,-2),解析式中二次项的系数变为-2,所以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即y=-2x2+12x-20.【答案】D类型三抛物线的对称性(重点)【例3】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P(3,0),则a-b+c的值是()A.0 B.-1 C.1 D.2【分析】∵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又经过点P(3,0),∴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该抛物线还要经过点(-1,0),因此a-b+c=0.【答案】A类型四函数y=ax2+bx+c(a≠0)的增减性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通常要结合其图象研究,明确开口方向及对称轴的位置,是研究的前提条件.【例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中,其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若点A(x1,y1),B(x2,y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则当1<x1<2,3<x2<4时,y1与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y1>y2 B.y1<y2 C.y1≥y2 D.y1≤y2【分析】从表中可以发现x=1和x=3时,y的值都是1.说明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0),这时函数值最小,故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又因为1<x1<2,3<x2<4,所以点A(x1,y1)和点B(x2,y2)分别位于对称轴的左右两侧,且点A(x1,y1)比点B(x2,y2)到对称轴的距离近.因此y1<y2.【答案】B类型五根据条件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当-2≤x≤3时,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分析】y=x2-2x+3=(x-1)2+2,该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2),画出满足条件-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1时,y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2;当x=-2时,y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11.【答案】11;2类型六利用“配方法”求特殊函数的最大(小)值【例6】(1)求函数y=x+(x>0)的最小值;(2)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一条边的长为x.当x为何值时,矩形的周长y最小,这个最小值是多少?【分析】可设法将x+“配方”.【解】(1)y=x+(x>0)==+2.当=,即x=1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2)y=2(x+)(x>0)==当=,即x=时,y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4.∴当x=时,矩形的周长y最小,最小值为4.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解题技巧类型一抛物线的交点式(重点)一般地,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解析式可设为“交点式”即y=a(x-x1) (x-x2).【例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其中x1,x2是方程x2-4x-12=0的两根,且x1<x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x1,0),(x2,0),故可设其解析式为y=a(x-x1) (x-x2).【解】∵方程x2-4x-12=0的解为:=-2,x2=6,故可设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 (x-6).由x=0时,y=-4,得-4=a×2×(-6),∴a=∴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 (x-6),即y=x2-x-4.【名师点睛】虽然本题也可以利用给出的“一般式”来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但是没有设成“交点式”简单.【例 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如果O B=OC=OA,那么b的值是()A.2 B.-1 C. D.-【分析】设OB=OC=OA=c,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c,0),B(c,0).故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c) (x-c),即y=ax2+acx-2ac2.又∵OC=c,∴点C的坐标为(0,c),代入解析式,得-2ac2=c.ac=-(∵c≠0).∴b=ac=-.【答案】D类型二根据图象观察方程的解通过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不仅可以观察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还可以发现与之相关的一些方程的解的情况.【例3】如图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8),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8=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有两个异号实根C.有两个相等实根D.没有实根【分析】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大值是8,因此ax2+bx+c≤8,只有当x=1时等号成立,因此方程ax2+bx+c=8.即ax2+bx+c-8=0有两个相等实根,即x1=x2=1.【答案】C【方法归纳】观察本题的图象,研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k的解的情况,可以发现:①当k<8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②当k=8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③当k>8时,方程没有实根.类型三根据图象观察不等式的解集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还可以观察一些不等式的解集.【例4】抛物线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通过观察图象可以发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右交点的坐标为(1,0),利用对称性可以推断出抛物线与x轴的左交点的坐标为(-3,0).要使y>0,则-3<x<1.【答案】-3<x<1【例5】已知函数y1=x2与函数y2=-x+3的图象大致如图,若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或x<-C.-2<x<D.x<-2或x>【点石成金】本题中y1>y2时,取两边;y1<y2时,取中间.【分析】观察图象可以发现,位于点A、B之间的部分,有y1<y2成立,而此时,x的取值范围有选项A、选项C两种选择,进一步观察图象又可以发现A到y轴的距离大于B到y轴的距离,所以答案只能是-2<x<;此外本题也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A、B两点的坐标,然后再判断.【答案】C【名师点睛】此题若改成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x<-2或x>【例6】如图,抛物线y2=x2+1与双曲线y1=的交点A的横坐标是1,则不等式+x2+1<0的解集是()A.x>1 B.x<-1 C.0<x<1 D.-1<x<0【分析】先把+x2+1<0化为<-x2-1,再讨论函数y1=的图象与y3=-x2-1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作抛物线y2=x2+1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抛物线y3=-x2-1.可以发现抛物线y3=-x2-1与双曲线y1=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观察图象可发现当-1<x<0时,y1<y3,即<-x2-1,+x2+1<0.【答案】D类型四根据图象确定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可以发现一些含有a,b,c的代数式的取值范围.【例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abc>0;②b2-4ac>0;③8a+c>0;④9a+3b+c<0.A.1个B.2 个C.3 个D.4个【分析】①∵图象开口向上,∴a>0.∵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a、b异号.∴b<0.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故c<0,∴abc>0.正确②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正确③令x=-2,则y=(-2)2a+(-2)b+c=4a-2b+c.又∵-=1,∴b=-2a.∴y=4a-2b+c=8a+c.又∵x=-2时,y>0.∴8a+c>0.正确④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x=3和x=-1时y的值相等,且都有y<0;而x=3时,y=9a+3b+c.∴9a+3b+c<0.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个数为4.【答案】D【方法归纳】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例8】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是矩形DEFG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1)abc0;(2)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1)因为图象开口向下,所以a<0.对称轴在y轴右边,所以b>0.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所以c>0,综合可得abc<0.(2)以D(1,3)为顶点,经过点(-1,0)的抛物线的“张口”最小,设这条抛物线为y=a1(x-1)2+3,令x=-1,y=0,得a1=-;以F为顶点经过点(-2,0)的抛物线的“张口”最大,设这条抛物线为y=a2(x-3)2+2,令x=-2,y=0,得a2=-,∴a的取值范围是-≤a≤-.【答案】(1)<;(2)-≤a≤-。
方法技巧专题15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问题
方法技巧专题15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问题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技巧。
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础操作,它是指找出能够满足给定条件的未知数的值。
而函数的零点则是指函数取零值的横坐标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问题。
一、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零点问题一次方程是指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b为实数,且a≠0。
解一次方程的方法是将未知量移到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然后用系数除以未知量的系数,求出未知量的值。
例如求解方程2x + 3 = 0,可以将3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 = -3,再除以2,得到x = -3/2,即方程的解为x = -3/2、而一次函数的零点则是指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即函数取零值的横坐标值。
求一次函数的零点与解一次方程类似,将函数值设为0,将未知量移到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然后用系数除以未知量的系数,求出未知量的值。
二、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零点问题二次方程是指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c为实数,且a≠0。
解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
配方法是指通过变形将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例如,对于方程x^2 + 3x + 2 = 0,可以通过将方程左边的二次项与右边的系数进行相互配对,然后将一次项系数的两倍加在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常数项上,得到(x + 1)^2 - 1 = 0,然后再通过移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得到(x + 2)(x + 1) = 0,进而求出方程的解为x = -2和x = -1、而二次函数的零点则是指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即函数取零值的横坐标值。
求二次函数的零点与解二次方程类似,将函数值设为0,将未知量移到一边,常数移到另一边,然后通过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或求根公式法,求出未知量的值。
三、高次方程与高次函数的零点问题高次方程是指次数大于2的方程,如三次方程x^3+2x^2-x+1=0。
数学中的函数零点与方程求解技巧
数学中的函数零点与方程求解技巧在数学中,函数零点以及方程的求解是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它们在代数、几何和应用数学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函数零点和方程求解的相关概念以及解题技巧。
一、函数零点函数零点指的是函数取零值的点,即函数的输入使函数的输出等于零。
函数零点也叫做函数的根,表示为f(x) = 0。
要找到函数的零点,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1. 解析法解析法是找到函数零点的一种常用方法。
对于一些特殊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代数技巧来求解零点。
例如,对于一次函数f(x) = ax + b,其零点可以通过令ax + b = 0来求解,解得x = -b/a。
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求解零点,即x = (-b±√(b^2-4ac))/(2a)。
2. 图像法图像法是另一个找到函数零点的常用方法。
我们可以绘制函数的图像,在坐标系中观察函数与x轴的交点,那些交点就是函数的零点。
这种方法在直观上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我们通过解析法得到的结果。
二、方程的求解技巧方程的求解是数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方程有不同的求解技巧,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程求解技巧。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例如,2x + 3 = 5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解这种方程的常用方法是移项和消项。
我们可以通过移动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到一边,并消除方程中的常数项,最终得到未知数的值。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最高次数为二的方程,一般形式为ax^2 + bx +c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
我们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来直接求解方程的根。
如果使用配方法,我们要将方程变形为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求解方程。
3.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线性方程组是多个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成的系统。
例谈函数与方程思想用于数学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9— 0 0 7 3 — 0 1
数学 中的 函数 思 想 是 从 运 动 和 变化 的角 度 去 分 析 和 研究 自 数 研究 函数 的单调 区间 、 极值 及 函数 与方 程 的知识 。① 求 出 函数
< U
o ) > 0 ) ,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 (一∞ , 一1 ) u( 2 , +∞ ) C . ( 一 2 , 1 )
)
手 ) _ , ( 一 ÷) = 一 ÷ 。 + l ÷) ; , ( ÷) ' . . . 一 下 1 a + 1 :
在实 际应用 中很 多 问题 常常通 过 建立 函数模 型 来 解决 , 比如
) 形式, 再 运用 函数 的 有关 性 质 来 解 决 问 题 。在 解数 学 题 中 , 以 函
A. 0 B. 7 C.1 4 D. 21
且. 口 1 ) + , ( )= 1 4 . 贝 H 口 。 + …+ =(
解析: 由, ( )=( 一 3 ) + 一1 , 令: g ( x )= ) 一2=( 一
从 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利用 函数与方程的性质解题 ; ②用 函数
为 2 的 函 数 , 在 区 间 [ 一 , ] 上 ) { L 丝 导, 十 l 0 ≤ ≤ 1, 其 中
思想解决数列问题; ③ 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几何 问题 ; ④构造 函 t l , 6 E R , 若 ÷ ) - , ( ÷) , 则口 + 2 b 的 值为 — — 。 数 与方 程解 题 等 等。 本文 通 过 举 例 探讨 函数 与 方 程 思 想 用 于 数 解析: 考 查周期 函数 的性 质 , 确定参 数 的值 。。 . 。 ) 是 定义 在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解方程和函数
例题 1
例题 2
例题 3
例题 4
例题 5
例题 6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
例题 5
第二节 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 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 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 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 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 决。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例题45 xX6ຫໍສະໝຸດ 2 x3X6例题 5
例题 6
第三节 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 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 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 值或找出这些待定系数闻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 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是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的常用方法。一般是先设待求的函数关系式(其 中含有未知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 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系数,从而得到所求函数关 系式。有时也用来求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或进行分式求 值。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
第二章 解方程和函数
第一节 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如何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用好配方法,充分 发挥它的潜能,这是学好配方法的目的。所谓配方,就是 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 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的形式。通过配方解决 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 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 应用十分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 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函数与方程思想之“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doc
函数与方程思想之“换元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换元法在问题解决中,引入一个或几个新“元”代换问题中的旧“元”,使关于新元的问题能够解决;解决以后再将结果反演回去,得出旧元问题的结果,这种方法叫做换元法,也叫代换法。
“元”可以是任何意义下的基本元素,如未知数、变量、常量、几何元素等,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代数式、图形等。
本节来介绍下在解题过程中常用到的三种换元法。
第一换元法(旧式换为新元)模式:f [ ψ(x) ] = f ( u ) ,其代换为ψ(x) = u .例题1、已知例题1图(1)解:将已知等式改写为例题1图(2)注:解题的关键是能把t + 1/t 凑成t - 1/t 的表达式,所以这是凑法换元。
例题2、求函数例题2图(1)解:例题2图(2)注:由函数y = f ( x )换元为y = ψ(u),不但转换解析式也要注意转换定义域。
第二换元法(旧元换为新式)模式:f(x)= f [ ψ(u)] ,其代换为x = ψ(u) .在方程的观点上,第二换元法是把方程y = f ( x ) 化为参数方程:x = ψ(u) ,u = f(u), (u为参数)。
例题3、解不等式例题3图(1)解:例题3图(2)注:这是正切代换,遇见√(1+t ),可作代换t = tanθ , θ∈(-π/2 ,π/2),其中θ 的范围必须设出,保证代换是等价的。
例题4、求函数例题4图(1)解:函数的定义域是[-1/2 ,0 )∪(0 ,1/2 ] ,例题4图(2)注:这是正弦代换,遇见√(1-x ),可作代换x = sinθ , 或x = cosθ,要根据x 的范围确定θ 的范围。
第三换元法(旧式换为新式,及广义换元)例题5、求函数例题5图(1)解:例题5图(2)例题6、已知复数z 满足∣2z + i∣= 2 , 求∣3z - 4i ∣的取值范围。
解:(轨迹代换法)设W = 3z - 4i (W 是所求轨迹的动点),则z =1/3(W + 4i)(z 是已知轨迹的动点)代入已知轨迹方程∣2z + i∣= 2 ,即∣2/3(W + 4i)+ i∣= 2 , 即∣W +11/2i∣= 3 .∴点W 的轨迹是圆:圆心为C (0,-11/2),半径为r = 3 ,如下图所示例题6图∴∣OA∣≤ ∣W∣≤ ∣OB∣其中∣OA∣= 11/2 - 3 = 5/2 ,∣OB∣= 11/2 + 3 = 17/2 .∴5/2 ≤ ∣3z - 4i∣≤ 17/2 .。
高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
高一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学习数学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法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高一数学该怎么解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数学解题思路一:函数与方程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
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高一数学解题思路二:数形结合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的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高一数学解题思路三:特殊与一般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高一数学解题思路四:极限思想解题步骤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一数学解题思路五:分类讨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何登文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不等式及实际应用问题是高中数学的几个重要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能否顺利的解答这几类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
函数与方程思想从某些方面来说,给我们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相应的函数或方程,我们就可以应用函数和方程的性质来解决问题了。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说明它们的应用。
一、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解答数列问题例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2n +6n+2,这个数列的最大项的值是多少?从第几项起以后的项均为负值?分析:数列是以自然数n 为变量的点列函数,因此,我们在处理数列问题是,往往将其转化函数问题,利用相应函数的性质来求解。
解:∵ n a =-2n +6n+2,∴n a 可以看作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当n=-62--=3时,n a 有最大值11。
令-2n +6n+2≤0 解得 n ≥7∴从第七项起以后的项均为负值。
此题利用了数列的函数特性求解,使得问题简单化,使用了化未知为已知的思维方法。
例2、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n s =10,2n s =50,求3n s 。
分析:本题我们可以用“等差数列中,依次取每k 项作和,其和仍成等差数列”的性质来求解,即ns、2ns-ns、3ns-2ns成等差数列,此时公差d=50-20=30,所以3ns=2ns-ns+2ns+d=50-10+50+30=120.这样很直接。
另外,在等差数列中211()22()22n d dn d d n n n n a s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次函数的点共线的性质求解。
解:∵﹛n a ﹜是等差数列,∴n n s ⎧⎫⎪⎪⎨⎬⎪⎪⎩⎭也是等差数列,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23,,2,,3,23n n n n n n n n n s s s ⎛⎫⎛⎫⎛⎫⎪ ⎪ ⎪⎝⎭⎝⎭⎝⎭三点共线,∴35010102323n n n n n n n n n s --=-- 解得3n s =120。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求解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求解在数学中,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都是指能使函数取值为零的变量值或方程的解。
求解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根在数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求解方法和一些实际应用。
一、函数的零点求解函数的零点是指使函数取值为零的变量值。
求解函数的零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图像法: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找到函数与x轴相交的点。
这种方法在函数图像相对简单,且有明显的交点时比较适用。
2. 代入法:将函数中的变量值替换为0,然后解方程求解变量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函数表达式,例如线性函数。
3. 迭代法:通过迭代计算逼近函数的零点。
迭代法通常需要通过设定一个初始值,然后根据一定的迭代公式逐步逼近零点。
4. 数值逼近法:使用数值方法求解函数的零点,例如二分法、牛顿法等。
这些方法会利用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性质进行迭代,逐步逼近零点。
二、方程的根求解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成立的变量值。
方程的根求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代数解法: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代数的性质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进行求解。
2. 图像法:绘制方程和常数曲线的图像,观察图像的交点即为方程的根。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方程,例如线性方程。
3. 迭代法:通过迭代计算逼近方程的根。
迭代法适用于无法通过代数方法求解的方程,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根的值。
4. 数值逼近法:使用数值方法求解方程的根,例如二分法、牛顿法等。
这些方法会利用方程的特点进行迭代,逐步逼近根的值。
三、实际应用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根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可以使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物体的运动方程;在经济学中,可以使用方程的根求解经济模型的均衡点;在工程学中,可以使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系统的稳定状态等。
总结: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求解是数学中重要的内容,它们在数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求解函数的零点和方程的根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其中包括图像法、代入法、迭代法和数值逼近法等。
高一数学难题解析与解题思路
高一数学难题解析与解题思路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头疼和困惑。
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许多难题。
本文将围绕高一数学中的难题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难题。
1. 高一数学难题类型的分析高一数学难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函数与方程、几何与三角、概率与统计等。
其中,函数与方程是高一数学的重点内容,因此难题类型也最为丰富。
在几何与三角以及概率与统计中,同学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
2. 解题思路与方法在面对高一数学难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限制。
然后,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2.1 函数与方程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对于函数与方程的难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思路:(1)观察和分析题目中的函数表达式,确定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趋势;(2)利用已知的条件列方程,建立数学模型;(3)运用方程的解法,求解方程,并验证解的可行性;(4)根据所求解得的结果,回答题目要求的问题。
2.2 几何与三角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对于几何与三角的难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题目并标记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和所求内容;(2)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几何或三角形的性质,确定解题思路;(3)通过运用几何或三角形的定理和公式,进行推导和计算;(4)最后,将计算得的结果与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并给出最终的解答。
2.3 概率与统计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对于概率与统计的难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思路:(1)理清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了解所求的具体内容;(2)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概率或统计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计算;(3)运用概率或统计的公式,计算所要求的概率或统计量;(4)最后,将计算得的结果与题目要求进行比较,给出最终的解答。
3. 典型难题解析(在此插入一到两个典型的高一数学难题,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4. 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解决高一数学难题时,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例如:(1)理清逻辑思路,合理安排解题步骤;(2)善于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运用已知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3)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限制,不要忽视细节;(4)在解答过程中,注意书写规范,避免计算和推导中的错误。
解三角函数方程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解三角函数方程的一般方法与技巧解三角函数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解三角函数方程的一般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一般方法解三角函数方程的一般方法是通过观察方程的特点,将其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函数方程,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等价关系进行求解。
1. 观察方程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观察方程的形式和条件,判断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函数方程,例如是正弦函数、余弦函数还是其他类型的三角函数方程。
同时,还需要注意方程中是否存在特殊角度的限制条件,如角度的定义域或周期性等。
2. 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函数方程:根据观察到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原方程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函数方程。
例如,如果原方程是sin(x) = a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等价关系sin(x) = sin(arcsin(a))将其转化为sin(x) = sin(arcsin(a))的形式。
3. 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等价关系求解:一旦将方程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函数方程,我们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等价关系进行求解。
例如,利用sin(x) =sin(arcsin(a))的等价关系,我们可以得到x = arcsin(a)或x = π - arcsin(a)等解。
二、常用技巧除了一般方法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三角函数方程。
1. 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例如sin(x)和cos(x)的周期都是2π。
当我们遇到方程中存在周期性限制条件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简化方程。
例如,对于sin(x) = sin(a)的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周期性得到x =a + 2kπ或x = π - a + 2kπ的解。
2. 利用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三角函数具有奇偶性的特点,例如sin(x)是奇函数,cos(x)是偶函数。
当我们遇到方程中存在奇偶性限制条件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简化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B
练习1.已知函数 ,且关于 的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条件等价于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只有一个交点,作出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 ,
故选:B.
练习2.已知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函数 是最小正周期为2的偶函数,且当 时, ,若函数 有3个零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 ,∴ 是周期函数,周期 ,且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若直线 与抛物线 相切,则 ,由 ,故可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又g(0)=1-b<0,g(1)=e+2-b>0,
根据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函数g(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0,1),
故选B.
练习1.对于函数 定义域为R,若 ,则()
A.方程 一定有一个实数解B.方程 一定有两个实数解
C.方程 一定无实数解D.方程 可能无实数解
【答案】D
【解析】因为 ,且 的定义域为 ,
若 是连续函数,则根据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
故可得 在区间 上一定有一个实数解;
若 不是连续函数,则 在区间 上不一定有实数解.
故选:D.
三.二分法的应用
例3.求下列函数的零点,可以采用二分法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不是单调函数, ,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是单调函数, ,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1)am·an=am+n. (2)(am)n=amn. (3)(ab)m=ambm,其中,a>0,b>0.
(4)loga(MN)=logaM+logaN.(5)loga =logaM-logaN. (6)logaMn=nlogaM.
(7)alogaN=N. (8)logaN= ,其中,a>0,且a≠1,b>0且b≠1,M>0,N>0.
(3)数形结合,即把函数的零点问题等价地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通过判断交点的个数得出函数零点的个数.
(4)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
【题型归类】
一.零点个数的判断
二.零点存在定理应用
三.二分法的应用
四.零点与参数
五.复合函数零点问题
六.函数的实际应用
七、函数零点与导数的综合
八.方程的整数解问题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满足 , 满足 ,∴ , 分别为函数 与函数 ,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由于 与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2,函数 , 的图象关于 对称,∴ ,∴函数 ,当 时,关于 的方程 ,即 ,即 ,∴ 或 ,满足题意,当 时,关于 的方程 ,即 ,满足题意,∴关于 的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3,故选C.
不是单调函数, ,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不是单调函数, ,不能用二分法求零点.
故选:B
练习1.若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
那么方程x3+x2-2x-2=0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
f(1)=-2
f(1.5)=0.625
f(1.25)=-0.984
f(1.375)=-0.260
f(1.438)=0.165
f(1.4065)=-0.052
A.1.2B.1.3C.1.4D.1.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中结合二分法的定义得零点应该存在于区间(1.4065,1.438)中,观察四个选项,与其最接近的是C
练习2.用二分法求函数 零点的近似值时,如果确定零点所处的初始区间为 ,那么 的取值范围为()
2.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指数函数y=ax(a>0,a≠1)和对数函数y=logax(a>0,a≠1)的图象与性质,分0<a<1,a>1两种情况:当a>1时,两函数在定义域内都为增函数,当0<a<1时,两函数在定义域内都为减函数.
考点二 函数的实际应用
[核心提炼]
函数的3种常见模型及求法
(1)构建二次函数模型,常用配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求解.
函数与方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考定位]基本初等函数是高考的命题热点,相关题目多单独对其考查或结合不等式综合考查,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难度较大;对函数的应用,主要考查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确定等.
考点一 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核心提炼]
1.指数式和对数式的8个运算公式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 ,即 ,解得 .
四.零点与参数
例4.若函数 有且只有4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显然 是偶函数
所以只需 时, 有且只有2个零点即可
令 ,则
令 ,
递减,且
递增,且
时, 有且只有2个零点,
九.零点与不等式综合
十.函数性质与零点综合
【方法总结】
一.零点个数的判断
例1..函数 的零点个数为( )
A.0B.1C.2D.3
【答案】B
【解析】由于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且 , ,故函数在 上有唯一零点,也即在 上有唯一零点.
故选:B
练习1.若 满足 , 满足 ,函数 ,则关于 的方程 解的个数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得 ,
函数 是最小正周期为2的偶函数,当 时, ,
函数 有3个零点,即 有3个不同根,
画出函数 与 的图象如图:
要使函数 与 的图象有3个交点,则
,且 ,即 .
∴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故选:B.
练习3已知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 满足 ,且当 时, ,若方程 恰有两个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2)构建分段函数模型,应用分段函数分段求解的方法.
(3)构建f(x)=x+ (a>0)模型,常用基本不等式、导数等知识求解.
[规律方法]
判断函数零点个数的方法
(1)解方程法,即解方程f(x)=0,方程不同的解的个数即为函数f(x)的零点的个数.
(2)图象法,画出函数f(x)的图象,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即为函数f(x)的零点个数.
二.零点存在定理应用
例2..已知二次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 的零点所在区间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函数f(x)的图象可知,0<f(0)=a<1,f(1)=1-b+a=0,所以1<b<2.
又f′(x)=2x-b,所以g(x)=ex+2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