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论文
![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b5609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9.png)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文言文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理解困难、翻译能力薄弱等问题。
本文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特点与白话文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翻译能力较弱。
因此,加强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文言文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言文翻译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1. 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2. 教师翻译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法,导致学生缺乏对文言文整体意义的把握。
3. 缺乏有效的翻译训练。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四、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对策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内容,运用多媒体、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翻译奠定基础。
3. 优化翻译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法”、“语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整体意义。
4. 增设翻译训练。
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5.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结论总之,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35d8c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b.png)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一、注重文言文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
”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
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
“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
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
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
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6776136c85ec3a87c2c570.png)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很多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
他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其实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刻研究、领会的。
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
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
旧的教学方法,阻碍和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阻碍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扬弃旧的教学方法,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科学有效,学生就可以更多、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文章、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九年来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
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在《桃花源记》中,好多古今异义词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导学案”中就把这个难题当作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先去寻找答案。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5ede345727a5e9856a611b.png)
初中文言文教学刍议[关键词]:语文古文学习语感新课改把注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上了日程。
无疑,文言文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到了20%的比重。
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教学不容乐观,呈现出学生难以掌握,教师教学困难的现状。
原因就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别于古文的语言环境和古文的语法规则,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就要学习好文言文。
那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呢?一、应以“读”字当先,培养语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自古文人就强调多诵读。
现代文学生还可以作到课前的预习。
可是对于文言文,学生由于不懂,就存在抵触情绪。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读,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古文必须读三遍以上,然后组员之间互相检查。
课上,教师范读,目的是为学生矫正读音,然后课上学生再齐读、分读、自己默读;课下,让学生争取能够全文背诵,即诵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来掌握字的读音并培养起语感。
二、自主探索,赏析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语感是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语感,学生对文言文就可以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一定注意不能因为学生不懂,就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学习工具去研读去探索。
笔者的做法是将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小组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的帮助下,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解释疑问词句,翻译整篇课文。
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答疑、指导。
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矫正。
然后课下,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翻译整理。
对于出现的问题,在下次课集中解决一次,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这种方法,学生自己理解的古文要比教师灌输的效果要强百倍的。
三、掌握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吃透文章的必须掌握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7158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7.png)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 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与内涵。
但随着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逐渐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略作探讨。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 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及丰富的积淀与内涵, 它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而来, 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文明等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教材内容的比重逐渐得到提升。
然而, 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文言文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我们常常发现, 老师和学生们往往花了两三倍于其他内容的时间, 却收效甚微, 实际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学重点服务于应试需求, 忽视了文言文的真正精髓。
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 仍然有很多师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 于是, 在他们眼中, 文言文的教学就被简单的定义为背诵和翻译, 一切以课本为主, 为了考试而学习, 忽略了课外内容的补充和提升, 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窘状, 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最大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文化,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 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吸收、传承这些古文化。
如果仅把教学的重点局限于字句的释义、文段的背诵, 那其实就背离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初衷, 成了舍本逐末。
2.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一直在号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然而,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和讲解, 学生则是马不停蹄地做笔记, 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
这不仅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诚然, 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不同, 在理解上学生往往更困难, 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主动权的转移, 学生其实更需要发现问题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b7423df111f18583d05a1d.png)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疑问。
关键词:重视文本诵读重视复习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初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久经考验、文质兼美的名篇,合理地组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
但是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串讲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记诵负担过重,容易产生一种讨厌、甚至是害怕学文言文的念头。
这样一来,对文化经典精华的汲取就谈不上,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依然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一、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本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
诵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使人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泳,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意,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而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诵读是难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更要重视诵读。
一般来讲,老师的讲解和分析,是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的。
因此,学文言文,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不去朗读、背诵,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也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益处。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8fdf719b6648d7c1c74671.png)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既能展现教者语文功底又令教者无所是教的头疼戏。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成了语文教师的困惑。
我觉得,文言并重,才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王道。
文言并重,教好初中文言文,应采取如下策略:一、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
对学生诵读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
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
《陋室铭》一文的教学,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人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人文之雅,领略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达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效果。
二、以翻译为抓手,理解文言内容翻译是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感悟思想的必经之路,以翻译为抓手,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教会学生翻译,继而理解文言内容。
1.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然后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学习翻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2. 讲解突出重点,忌贪多求全。
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决不会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e4a8996bec0975f465e2b7.png)
初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按新课标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摸索一套有序、有趣、有味、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分项归纳积累,让知识系统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是升学必考内容;且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以不论是从语言延续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实在有必要学好文言文。
新课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给文言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农村学生小时文言积累少无语可“反刍”,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克服文言文之巩惧心理,首先是读书。
默读、吟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不一而论,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文言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在“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朱熹语)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朱熹语)即可。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通假字。
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如墨子《公输》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一句中,“滑”不读“huá”而应读“gǔ”。
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ba59deb14e852458fb5777.png)
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
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
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篇目约占总课数的四分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①。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
以下是我对文言文学习的几点建议:一、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总结如下:1.情感诵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经典名言道出了诵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而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我觉得老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第一遍主张教师给学生范读,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
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表演,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表演的同时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加深对文言文含义的理解。
如《晏子使楚》就可以运用,可以让学生上台分别扮演楚王﹑晏子﹑左右大臣等形象,入木三分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到课文中来,我相信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发挥想象,绘画美景。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马克思也曾说:“幻想有助于人性的丰富发展。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8429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6.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学习,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初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常常不如现代汉语,而教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体会也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感受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文言文正确地描述人物形象、情感、地理环境等;•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理解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妙魅力。
教学方法1.从字词符号入手,认真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构成。
我常常会和学生一起解析古文中的生僻字、繁复句式和深奥典故等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语感训练,加强口语和写作综合训练。
在教学课文时,我会课前让学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文言文句式的语感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课后我也会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练习语言的运用。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我常常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比如PPT、视频等方式展示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等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背景与内涵。
教学体会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不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另外,我也会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文言文歌曲、文言文诙谐语等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布置文史题材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阅读中体会文言文的“有味”,同时也考查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b5e06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0.png)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摘要:在语文学习体系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对于初中学习而言,阅读教学在其中所占的时间相当多,学生及教师在学习当中所花时间及下的功夫层面也最大。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阅读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决定着语文教学水平的优与良,它关系着教学要求与效果是否能与预期相符。
而文言文作为初中阅读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长久以来,我国在中考和高考当中都加入了大量文言文,然而,广大教师却总认为其是难中之难,普遍对其缺乏有效认知,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课后辅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现行语文教学当中,又将文言文篇幅进行了扩大,已由以往的20%增长至40%,与此同时,难度也在同步增加。
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初中文言文教育水平,全面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之法。
1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知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们实现交流与创作的有机载体,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掌握历史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就当前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仍然存在多方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1轻视引导性,注重诵读在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课堂背诵为主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必须全篇背诵。
很多课文甚至是在讲课之前就要全篇对其进行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境以及所阐述思想都没有充分体会,随着时间的加剧,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产生厌恶之感。
新课标当中也对学生背诵做出了一定要求即优秀诗文背诵80 篇。
笔者认为,诵读也要讲求方法,科学的诵读就在于追求情境,变枯燥之文为学生渴求之点,可以让学生甘之如饴的诵读才最佳。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8889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b.png)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
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
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465465b84ae45c3b358c59.png)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
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一定的份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文言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普遍存在厌烦情绪。
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走一条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添趣加新的教学之路,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收到了一点收获,今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
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教师的吟读带动,因为韵味是从吟中得来,兴趣是从吟中产生,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倾听教师吟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初略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体验,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去理解作品。
二、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
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而是一种创造。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形成独特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外性、塑造个性的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baa5fef61fb7360b4c658c.png)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文言文教学,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帮助他们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会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所以,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过韩军的《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章指出,“中小学生应文言和白话并驾齐驱,目的在于建设现代人的文化根基,奠定现代人运用白话的根底,由此找到回家的路。
”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搞好文言文教学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普通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文言文占全部课文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多了朗读上和理解上的难度,所以,教师普遍把文言文教学看做是语文教学最大的重难点,学生也普遍认为文言文学习是最令人头疼、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教师要在课前花大力气准备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学生则要拼命地记笔记,毫无兴趣,昏昏欲睡。
师生双方都是费力不讨好,功夫下了不少,可效率并不高。
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怎样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这些是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这几十年来,经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和反思,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愿与广大同行分享:一、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0b693a43323968001c920c.png)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摘要:文言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是很头疼的,教师往往采用了很多办法来进行教学,以助于学生学习,如通过重视诵读、词句理解、使用资料、反复训练等。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情况,在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我总结出“读一疏一背一写”四步式教学法,在教学文言文中很是不错。
关键词:读一疏一背一写感知课文理解性记忆为了改变文言文教学“大而无当”的泛化局面,探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科学合理之路,我在认真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坚持教学实践,发现“读一疏一背一写”四步式教学法,不失为教学文言文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一、读: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白话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应讲究从读入手。
根据读的不同任务,一般可采取范读、领读和自读等形式范读:听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目的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只需了解写了什么,什么文体即可。
领读:可由教师领读,也可由朗读条件较好的学生领读。
领读的目的有二:一是加深范读印象,二是让学生在出声跟读的时候,体会句子的语感,标准生字字音,标画长句句中停顿,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意即学生自读。
自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自学之后,找也理解的困难,为下一步教师的“疏”提供根据。
读的训练,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找出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所存在的困难。
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做到借助注释,粗读课文;质疑、解难,细读课文;深入领会,精读课文;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二、疏:疏即疏导。
疏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读的过程中发现的困难。
教学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对内容的“取”和“舍”。
避免走入“以讲代教”的误区如何“取”“舍”?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定。
凡是学生理解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取”,反之,不管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一概要“舍”,把握住取舍的这一标准,就能把握疏的关键。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文言文从弄懂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为:“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文言文被排在首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日常教学中的弊端。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由于文言文的内容距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在的语言相去甚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特别困难,一感到困难,学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惧怕心理。
如何让初中学生轻松入门,掌握方法,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我是采用以下形式:
1.注重形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
再加上文言文学起来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比如《木兰诗》,有花木兰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卖油翁》的故事学生大多耳熟能详,可以在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以后,再来学习原文,古今对译很容易记住一些关键词以及课文的道理。
1.2 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核舟记记》及《曹刿论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水落石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三顾茅庐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
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才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2.读法多变
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
俗语“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再确切不过了。
课标也指出“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
由于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要咬文嚼字,学起来生涩难懂。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目的就是要让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而要能让学生领略诵读文言文的趣味,就应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在读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读为主,重在读中感悟、积累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自己质疑、释疑。
因此,还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对比读、分角色扮演读等,在读中消解生字、理解内容,最后达到读熟,背诵。
实践证明通过读,一来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也能及时寻出断句、读音中的错误,并加以更正;二来每个学生
都有了被认可,被肯定的机会,大大激励了一些厌学者也能积极投入到读文活动中来;三来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多了,增添了融洽氛围。
有了这样的朗读习惯也就能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文言文教学。
3.合作探究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本上,学会字词句是基础,学会品位、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
所以文本教读之后,适当地对文章内容作些美的挖掘,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学文言文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
例如,我们可以谈古论今、可以识人论世、也可以以古论古。
这样的课堂,深度有了,宽度也有了。
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同时,也使他们领悟了诗词的魅力,还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种兴趣教学模式,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将字词用法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中华民族
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在学生自我发现障碍的前提下进行。
指导学生去鉴赏,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文言文教学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