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PPT课件
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324页PPT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学基础知识课件
目录
•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 土壤的物理性质 • 土壤的化学性质 • 土壤的生物性质 • 土壤的地理分布与土壤类型 •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 土壤学前沿动态与研究热点
01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
土壤的定义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 物的疏松表层,是岩石风化、生 物活动、气候因素等长期作用的 结果。
土壤的水分特征
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含水的百分比。对农业生 产而言,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可能对作物生长产 生不利影响。
土壤蒸发与蒸腾:土壤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返回 大气,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到大气 中。这两个过程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影响土 壤水分平衡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污染源
详细介绍工业废水、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途 径和危害。
土壤污染防治
阐述采取源头控制、污染修复和生态恢复等措施防治土壤污染,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土壤污染案例
列举实际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污染成因和防治措施,加深对土壤 污染防治的认识。
07
土壤学实验与实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特征
湿地土壤一般土层深厚,质地粘重,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 和矿物质元素,但通气性差,易受到水淹和泥炭化的影响。
06
土壤的利用与保护
农业生产与土壤管理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农业生产中,应当根据土 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选 择合适的作物种植,确保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肥力管理
通过施肥、耕作等措施, 调节土壤养分供应,提高 土壤肥力,以满足作物生 长的需要。
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
《土壤学培训材料》课件
土壤与植物
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要素
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 分和通气性。
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探讨土壤类型对灌溉和施肥的 影响。
土壤改良技术
介绍土壤改良的目的和方法。
土壤保护与治理
1
土壤治理
2
介绍土壤保育、修复和重建方法。
土壤退化的原因
分析土壤侵蚀、污染和酸化等退化原 因。
《土壤学培训材料》PPT 课件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组成、性质以及与植物生长、环境污染等之间的 关系的学科。本课件将带你了解土壤学的基础知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 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土壤学基础知识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了和有机质。
土壤物理性质
结语
1 土壤学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必要性
强调土壤学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 发展方面的作用。
讲述打造生态友好型农业对土壤保护和环 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土壤学ppt
导热率:heat conductivity,thermal conductivity
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 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其单位是J.cm-2.s-1.℃-1。
土粒
毛 管 悬 着 水 示 意 图
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上 限,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 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受质地、有 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的影响。
土壤总孔隙度=1—1.325/2.65=50%
空气所占体积为50%—26.5%=23.5% 固相体积为100—50%=50%。
(三)土壤水贮量 指一定厚度土层内土壤水的总贮量,常用 mm表示,即相当于一定土壤面积,一定土 层厚度内有多少mm的水层。
土壤水贮量(mm) = 水容% × 土层厚度(mm)
第五章 第一节 一 二
土壤空气及热量状况 土壤空气(soil air) 土壤空气的组成 土壤空气的运动
第一节
土壤空气
一个通气良好的土壤, 首先,气体的数量是充足的,对于生活在土 壤里的各类好氧生物(高等植物和微生物) 是完全有效的; 其次,能够维持气体的组成有适当的比例。 一个通气良好的土壤,其空气组成接近于大 气。
吸附水
(1)土壤吸湿水(hygroscopic
water)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称为吸湿水。
事实上就是土壤风干时所持的水量。植物不能 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最大吸湿量(maximum hygroscopicity):干土 在近于水汽饱和的大气中吸附水汽,并在土粒 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的数量。
土壤学课件 (2)
土壤学课件介绍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的形成、性质、分类、利用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本课件将介绍土壤学的基本概念、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等内容。
目录•土壤学概论•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土壤学概论什么是土壤学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和性质的科学学科。
它涉及如何评估和改善土壤质量,以及如何利用土壤用于农业、园艺、建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为什么学习土壤学•了解土壤的特性和性质,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掌握土壤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助于预测土壤的潜力和适应性;•理解土壤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掌握土壤质量评价和改良技术,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候条件:温度、降水量、湿度等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海拔高度等影响土壤的分布和性质;•岩石和矿物:母质的类型和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性质;•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发育的主要过程土壤发育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岩石风化:岩石与大气、水、植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碎;2.母质形成:经过岩石风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母质层;3.堆积和淤积:经过水流、风力等力量的作用,母质逐渐堆积在地表形成土壤层;4.生物作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推动了土壤发育的进程;5.时间积累:土壤在经历了多年的发育过程后,逐渐形成成熟的土壤。
土壤的物理性质颗粒组成和结构土壤颗粒主要由砂、粉砂、粘土和有机质组成,其中粘土是最小的颗粒。
土壤颗粒的排列形成了土壤的结构,常见的土壤结构包括状砂土壤结构、块状土壤结构和结茎状土壤结构等。
孔隙结构和水分运动土壤中存在不同大小的孔隙,包括大孔隙和小孔隙。
水分在土壤中通过毛细力和重力作用下运动,大孔隙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排水,小孔隙有利于水分的保持和供应。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学课件_图文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醒目数字: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学课件_图文.ppt
总学时:36 其中课堂讲授:26 实验课:10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土壤学课件
§1 土壤孔性的概念 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 部的空隙叫做土壤孔隙。 部的空隙叫做土壤孔隙。 土壤孔性包括孔隙度(孔隙的数量)和 土壤孔性包括孔隙度(孔隙的数量)和 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前 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前 者决定着土壤气、液两相的总量,后者 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例。
Chap. 11 土壤孔性
§3 土壤孔隙类型 ①非活性孔: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 这 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当量孔径一般 <0.02mm, 土壤水吸力>1.5×105Pa。 0.02mm, 土壤水吸力>1.5× Pa。 ②毛管孔隙:当量孔径约为0.2-0.02mm, ②毛管孔隙:当量孔径约为0.2-0.02mm, 土壤水吸力1.5× Pa-1.5× Pa,具有 土壤水吸力1.5×104Pa-1.5×105Pa,具有 毛管作用。 ③通气孔隙:当量孔径>0.2mm, ③通气孔隙:当量孔径>0.2mm,相应的土壤 水吸力<1.5× Pa,毛管作用明显减弱。 水吸力<1.5×104Pa,毛管作用明显减弱。
Chap. 11 土壤孔性
§4 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作物生长 的关系 (1)土壤孔隙状况与土壤肥力 (2)土壤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旱作土壤耕层的土壤总孔隙度为50%-56%, 旱作土壤耕层的土壤总孔隙度为50%-56%, 通气孔度不低于10%, 通气孔度不低于10%,大小孔隙之比在 1:21:2-4,较为合适。
Chap. 13 土壤耕性
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③代换性阳离子:代换性钠离子因水化度大, ③代换性阳离子:代换性钠离子因水化度大, 使土壤分散,因此可塑性增大。相反,钙 离子因具有凝聚作用可减少土壤的可塑性。 ④土壤有机质: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上、下塑 ④土壤有机质: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上、下塑 限,但一般不改变其塑性值。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 2、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壤 学 “用地养地”
把植物生产的有机收获物用作动物生产所需 的饲料,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生产废物,通过 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及循环培肥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土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
壤
成部分
学
大气圈
生物圈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也就是说 土经过人们耕作后,就变成了壤。
土 2、对字型的看法
壤 学
“土”字中的“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上一横代表表土, 下一横代表底土,“|”是植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另外也 表示植物从土中生长出来,直立向上的形态。
“壤”是土字的右边加一个“襄”(Xiang),意思是 “助”,助的意思是人工培育。
所以壤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土变成壤由外力协助完成。
➢ 3、土壤矿物中氧、硅、炭、氮的含量增加, 这反映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 物积聚作用
土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
壤
学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
主要的来源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来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
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
的原始成岩矿物,主要分布在土
壤 学 1、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 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 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 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 力”。
土 沈阳《农业土壤学》:土壤肥力是诸因素营和综养环条境件条
壤 合性状的具体表现。
件各指什
土壤学课件
土壤温度与pH值
土壤温度
取决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
pH值
反映土壤酸碱度的重要指标。
03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机质与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所有有机物质的统称,是土壤中植 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的形成与分解过程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形成简 单的有机化合物,再聚合成为腐殖质。
腐殖质
是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有机化合 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土壤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基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 物生长的载体,提供了植物生长
所需的水分、养分和空气。
生态平衡的关键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 分,它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 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保持土壤健康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至关重要。
人类生存的保障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之一,它不仅提供了食物和纤维 ,还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和净 化器,维持着人类生活所需的基
城市土壤环境与绿地建设
总结词
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详细描述
针对城市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城市土壤环境,提 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品质。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一: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
总结词
了解土壤肥力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掌握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 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 续性。
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态退化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 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学总结PPT课件
Dust Bowls and Skinning of the Earth: 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Urban Soils
Soils and Food Security
So Many Things We Do Not Know, Still…
Underestimating Soil Biota
持部门的活动和报告,主要是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土壤学会
(SSSA)和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报告有《水文
科学研究的机遇》(NRC, 1991),《基础土壤学研究的机遇》 (Sposito and
Reginato, 1992),《土壤和水质量——农业议程》 (NRC, 1993),《美国
…… ……
21
2021/4/8
总成绩
土壤学A
土壤学A实验
期末考试:80% ➢ 实验报告:85%
平时成绩:20% ➢ 考试成绩:15%
22
2021/4/8
考试
理解与填空(30个,30分) 判断正确 (10个,10分) 名词解释(10个,20分) 简要回答(2个,10分) 综合分析(1个,20分) 实验知识(10个,10分)
10
2021/4/8
土壤学的历史和模式的转换
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见证了土壤学重点向环 境和生态方面的转变。
土壤是一个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长期“资本”,是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土壤学的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土壤、 空气和水质量的负面影响造成的(NRC, 1993)。
11
2021/4/8
判断正确
土壤水分能量越高,作物越容易从土壤中吸水( ) 我国南方水稻土壤中N的主要损失途径是氨挥发 ( )
土壤学-国家级课程课件
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01
02
03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粘 粒的含量和比例,它对土壤的通 透性、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具有重要影响。
砂质土壤松散,通透性好,但保 水能力差,养分易流失;粘质土 壤粘重,通透性差,但保水能力 强,养分不易流失。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种植相应的 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效 果和产量。
况进行合理施肥。
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 素之一,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 应性不同。
调节土壤酸碱度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 要措施,可以通过施用酸性或碱性肥 料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以满足不同植 物的需求。
在酸性土壤中,植物容易遭受铝毒害 和磷、钾元素的固定;在碱性土壤中 ,植物容易遭受钠毒害和硼、钼等元 素的缺乏。
生长。
土壤温度和热量对土壤中化学 反应的速率和微生物活动具有 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养分
的转化和有效性。
03
土壤分类与分布
土壤分类的方法与标准
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属性、形成过程和发生特点,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土壤归为同一类,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土壤归为 不同类。
土壤分类的方法
土壤分类的方法包括发生学分类、系统分类和景观分类等。其中,发生学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系统 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属性,景观分类则主要依据土壤的景观特征。
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形成、演 变、分类等,同时还包括对土壤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学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总结词
土壤学是农业、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土壤学PPT课件
❖ 任何一个土壤的肥力特征都是水,肥,气,热各肥 力因素的综合反映.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把它们量 度和表达出来,这也是土. 壤学在现代化过程中2需4 要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陆地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疏松”指其物理状态,经区别 于坚硬整块的岩石。又分: 自然土壤——未经人类开垦自然形成的土壤。
土壤又是珍贵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土壤是世代相传的 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土壤虽能再生但也能破坏,世界范围内在土地资源利用 上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
1 、乱占土地 2、土壤侵蚀 3、土壤沙化 4、土
壤盐碱化 5、土壤污染 6、土壤变质退化 等 ,对土
壤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
17
土壤?
.
❖ 土壤学的内容:
❖4.土壤资源的调查、利用与保护,土 壤环境污染、净化与土壤生态优化。
.
12
土壤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 土壤学的学习方法: ❖ 1.野外观察 ❖ 2.实验和模拟实验 ❖ 3.历史比较法
.
13
绪论
作为人类的生存来说,什么是最根本的生存条件呢? ——恩格斯说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作用的环境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植物收获物 的能力。
“肥力”是决定生产力的基础,其次生产力还依 赖于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地形、水 文条件、人为耕作、栽培等土壤管理措施,病虫 害、有害元素、污染程度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 不是生产力的全部。
问题:土壤愈肥沃,生产力就一定愈高吗?为什么?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土壤质量的破坏,都会影
土壤学精品PPT课件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占用
率增加,污染严重。
4、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九荒的盐碱窝碱土景观
盐土景观
★ 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衰退
★ 东南沿海地区: 耕地大规模非法占用和土壤污染
土壤 对土壤的新定义
(定义: 形成--组成--功能)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 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V%水和空气=50%
土壤组成
V%矿物质和有机质= 50%
土➢ 壤
┌旱地
➢
│
➢
┌ 农业土壤┤
➢
│
│
➢
│
└水田土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 (2)作好预习和复习; (3)结合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 (4)认真参加实验和教学实习。
你想过www吗? www:
what is this soil?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 明天将会怎么样?
How to use the
soil?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 中的作用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学土壤质地和结构PPT课件
0.10~0.05 0
2.66
0.05~0.01 0.01~0.005
4.3
14.8
2.66
2.62
第4页/共56页
0.005~0.001 53.7 2.59
<0.001 64.2 2.59
3. 土壤比重 (soil specific gravity) 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一般取2.65。
<0.001
58.03 23.40 10.19 0.73 0.17 0.44 2.40 3.15 0.24 0.46
全土
85.10 5.96 2.46 0.53 0.12 0.92 0.68 2.38 0.75 0.11
0.1~0.01 88.12 5.75 1.29 0.45 0.04 0.74 0.29 1.99 1.21 0.02
表4-4 土壤各粒级的化学组成
粒级 (mm)
化学组成(灼干重%)
SiO2 Al2O3 Fe2O3 TiO2 MnO2 CaO MgO K2O Na2O P2O5
灰 0.1~0.01 89.90 3.90 0.94 0.51 0.06 0.61 0.35 2.21 0.81 0.04 色 森 0.01~0.005 82.63 8.13 2.39 0.97 0.06 0.95 1.94 2.77 1.45 0.14 林 土 0.005 ~ 0.001 76.75 11.32 3.95 1.34 0.04 1.00 1.05 3.32 1.30 0.25
全土
71.52 13.74 5.52 0.70 0.18 2.21 1.73 2.67 0.75 0.21
第13页/共56页
(1) 随粒径由大到小,SiO2含量由多到少; (2) R2O3(即Fe2O3与Al2O3的总称)与SiO2相反,随粒径 由大到小,R2O3含量由少到多; (3) CaO、MgO、P2O5、K2O随土粒由大到小,含量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马克思说: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 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土 壤学 Soil Science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总学时:36 其中课堂讲授:26 实验课:10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土壤圈 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关系
三 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 基础
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溶质的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戒 毒作用 4、具有储备和循环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 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全世界耕地的状况(FAO,1980)
具有独特的形成规律 具有时间尺度 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二)土壤物质组成
固相:有机物、矿物质 液相:土壤溶液 气相:CO2 、 O2、 N2和其他气体
土壤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 壤动物、腐殖质
矿物质:占固体95% 固体的土粒
有机质:占固体5%
土壤 粒间的孔隙 气体: O2、N2 水分:土壤溶液
地球上的淡水总储藏 量0.39亿km2
其中可利用水占 10.5%(0.041亿km2), 冰雪+深层水 89.5%(0.349亿km2)
10.50% 89.50%
冰雪+深层水 可利用水
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分布
1.59%
0.03% 0.34%
2.95%
湖泊水 大气水 江河水 土壤水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 及土壤利用管理三者之间的关 系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 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 生产的基地
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
日照(light)
宇宙因子
热量 (heat)
生
空气 (air)
二重因子
长 因
养分 (nutrients)
子
土壤因子
水分 (water)
支撑 (mechanical support)
1、养分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的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环境作用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环境恶化,也会使文化衰落,城市毁灭。世 界上不少古代文化遗址,当年曾是肥田沃土, 人类居住过的繁荣地区,而今却是大沙漠或 荒芜人烟之地。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位 耕地面积:14.9亿亩,居世界第4位 人均耕地面积:1.4亩,居世界第113位 林地人均面积:1.8亩,居世界第118位 草地人均面积:3.9亩,居世界第83位
水圈:地球中或接近地球表层的所有水体。包括地表
和地壳内的水,但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坚硬外壳---地壳。陆地地壳平
均厚33公里。
生物圈:地球环境中的活的有机物质部分。在大气圈
10公里的高度,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表层约 3公里深处都有生物生存。
土壤圈:土壤表层连续或间断分布的土 壤部分。
醒目数字: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重要问题
人均耕地数量少,且逐年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 、盐碱化、养分含量下降、三废污染 可开垦荒地资源后备不足
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再生资源:有条件,用养结合才能地力 常新。
有限性: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因素的 影响都会引起现有土壤资源的改变,有 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5% 10too shadow
2、permanently
1
frozen
2 3、prime land
3
4 4、too dry
5
6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植物生产
土壤利用管理
动物生产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 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地球绿地表面,人类或生物生存的环境 称为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
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五大圈层的概念:
大气圈:围绕地球的空气。连续包围地球的最外圈层,
上界约在1000公里高空,下界可深入地下几百米。但 空气主要密集于近地面几公里的高度。
全球氮磷的储备和分布
环境单位 N(109t) P(106t)
大气
3.8×106 ----
陆地 生 12.29×102 2×103
物
8.
16×104
土 99×102 138
壤
0.97
106
水域 生 4×106
12×104
物
2×104
3×106
沉淀 14×106
物
肥料 有机物
土壤 无机物
土壤是地球绿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 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 能力。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一)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各种生物:昆虫、蠕虫、原生 动物,藻类及微生物等。
中等质地土壤的组成(体积比)
pore space
50%
organic 5%
mineral 45%
organic mineral pore space
中等质地土壤组成(体积比)
mineral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