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3)
3《月是故乡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3《月是故乡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指名读。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过渡: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对月亮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要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轮明月,去感受他的思乡之情。
(板书:月是故乡明)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是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设计意图:本文以经典的诗句为题目,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从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入手,通过朗读和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1)朗读句子,认读词语。
徘(pái)徊(huái)烟波浩渺(miǎo)篝(gōu)火萌(ménɡ)动澄(chénɡ)澈(chè)旖(yǐ)旎(nǐ)瑞(ruì)士莱(lái)芒湖无边无垠(yín)碧波万顷(qǐng)巍峨(é)燕(yān)园点缀(zhuì)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月是故乡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教案精品文档,仅供参考月是故乡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教案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该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3.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生于山东清平。
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
1930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
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园随笔》《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把识字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先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从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代诗文,可以先让学生诵读积累,然后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积累古诗,丰富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美文。
2.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1.结合预学卡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思乡和月亮的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词导入,渲染情境活动1由月引入1.激趣:(教师出示海面上一轮明月的图片)看到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常常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如我们很小就会背的《静夜思》(学生齐背)。
再如“诗圣”杜甫写的《月夜忆舍弟》。
课件出示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教师配乐吟诵。
(2)指两名学生吟诵。
(3)全班一起吟诵。
活动2走近作者1.揭题:季羡林先生也有一份“明月情结”。
(板书题目:月是故乡明。
)2.走近作者。
(1)关于季羡林,你们都知道些什么?(2)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的翻译家,曾任中国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
《月是故乡明》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月是故乡明》的朗读与背诵,诗歌意象的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
难点:诗歌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的把握,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月是故乡明》。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月是故乡明》的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诗歌《月是故乡明》,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应用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月是故乡明》的价值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深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4. 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背诵。
(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诗的赏析。
(2)学生运用课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作者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6. 表达自己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月故乡明思念思念明亮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欣赏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范文(精品6篇)《月是故乡明》精品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语言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视亲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感受作者的深情厚意。
2.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音频等。
比如:“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2.课文朗读录音。
3.相关的月亮诗词、散文等拓展材料。
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韦庄《章台夜思》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李商隐《陈后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宁静优美的音乐,展示几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提问启发,你们对月亮有怎样的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象征着什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散文——《月是故乡明》,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3《月是故乡明》教案
3*《月是故乡明》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教学难点:从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中,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词。
1.燕:“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读一声,“燕园”指的是今天北京大学的所在,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
2.四字词语。
山高月小: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三潭印月:原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人民币一元钱的背面就是这个景。
3.诗句。
第二自然段:“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苏东坡坡在《前赤壁赋》中的句子,读着诗句,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一轮明月缓缓地从东山之后升起来,在斗宿与牛宿两个星宿之间来回移动。
“八月湖水平”,这句诗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读着这句诗你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呢?仿佛看到了洞庭湖的八月湖水涨起来了,几乎与岸持平,好像与天空浑然一体,特别有气势。
(二)明确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看一看课文的学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作者由月亮想到的童年往事有三件(2、3、4自然段):场院地上数星星,古柳树下点篝火,坑边抬头望月亮。
成年后,(5、6、7自然段)在世界各地望月亮,在朗润园赏月。
(三)品读文本,深入感受。
1.品读快乐。
(1)从作者由月亮想到的这些往事中,他抒发了哪些感受?第三自然段:“到了夏天……容易得多”想感到快乐,自由、自在。
“我天天……早早降临”两个“天天”体现出“我”的满心期待。
第四自然段:“到了更晚的时候……相映成趣。
”“清光四溢”这个词写的特别美,月光向周围散发出清亮的光辉,作者不仅写了天上的月亮,还写了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动,水里的月亮也动,这就是相映成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美感。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教学挂图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故乡的印象,为后面学习课文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美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月亮的描绘,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最新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歌曲、故事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月是故乡明》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如“月”、“故乡”等。
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述《月是故乡明》创作的背景和动机。
第四章:诗歌欣赏与朗读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月是故乡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4.2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诗歌欣赏和朗读练习。
4.3 教学内容分析诗中的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创意写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5.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方式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5.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和评价。
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生活实例、小组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6.3 教学内容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培养审美情感。
第七章:诗歌的艺术特色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月是故乡明》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7.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五下3《月是故乡明》逐字稿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随文识字等方式,认识“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3.能运用本单元所学方法并联系实际,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总起:山水之上,见月只是月师:上课。
上课之前,王老师在导学单里面布置了一道调查题,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调查题。
我请一位孩子来读一读这道调查题。
来。
哪位孩子?生: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你的故乡在哪里?你爱故乡的月亮吗?除了故乡,你还在哪里看过月亮?师:读得真好,谢谢。
这道调查题你们课前都已经完成了,是吗?生:是的。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哪位先请。
生:我在我的故乡在湖南娄底,我爱娄底。
师:你不是本地人?生:对。
我爱故乡的月亮。
嗯,除了故乡,我还在山东烟台看过月亮哦。
师:哦,在烟台看过月亮。
继续。
生:我记得那里的月亮是这样子的,月如玉盘,飘飘光影映人去。
师:多么富有诗意。
那是因为你是一个有诗意的人。
真好,来,像他这样继续交流。
生:我的故乡就在湖南长沙。
师:哦,你是本地人,继续。
生:我爱故乡的月亮。
除了故乡,我还在江西武功山看过月亮。
师:在江西的武功山看过月亮。
生:我记得那里的月亮非常漂亮,就像一块空中的白玉,洒下柔和的光芒。
师:很显然五公山的月亮给你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非常好,像她这样,我们继续,分享来。
生:我的故乡在湖南娄底。
我爱故乡的月亮。
嗯,除了故乡,我还在天津看到过月亮。
我记得那里的月亮青光四溢。
师:金光四溢,这个词用的特别棒,活学活用。
生:月亮挂在天津之眼上,还倒映在水中,像一轮白玉盘。
师:哎呦,说得真好,李白诗中的臆想都出现在你的印象当中,特别棒。
好的,像他这样我们继续交流。
第四位孩子你请。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寓意。
(3)分析诗人运用景物描绘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 比较教学法:将《月是故乡明》与其他思乡诗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学过的思乡诗。
(2)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理解。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诗歌的寓意。
4.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5. 拓展延伸:(1)对比学习:《月是故乡明》与其他思乡诗的对比分析。
(2)创作练习:以“故乡”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是故乡明》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绘画、写作等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理解;2. 诗歌意境的描绘与分析;3. 诗歌创作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故乡的景色;3. 准备写作纸张和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诗歌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创作(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让学生写一首关于故乡的诗歌或绘画一幅故乡的景色。
5. 分享与总结(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对其进行点评和总结。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诗歌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2. 组织学生参观故乡的相关景点,加深他们对故乡的了解和感情;3. 开展以“故乡”为主题的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指导他们。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月是故乡明》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月是故乡明》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合作探讨的学习材料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诵:(1)教师范读诗歌《月是故乡明》。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诗歌朗诵评估: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月是故乡明》这首诗;(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意义和内涵;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准备:《月是故乡明》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月是故乡明》诗歌,了解诗人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预习内容,介绍诗人背景;(2)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学生讨论诗歌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4. 欣赏与借鉴:(1)教师展示相关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欣赏;(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创作练习:(1)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月是故乡明》诗歌内容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的创意性、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传达等方面。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
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作者。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作者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以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
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3、学生创作和表演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
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
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生:跟着朗读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放背景音乐)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生:聆听歌曲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生:回答。
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月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升学生在写作中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修辞手法运用: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不够熟练,难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提供实例、进行仿写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4)写作能力提升:如何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突破方法:教师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某个夜晚,看到月亮时,突然想起家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作者如何通过月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溶溶故乡月,悠悠思乡情【设计理念】《月是故乡明》安排在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
本单元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础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情感。
通过对学过的相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单元学习专题是爱国情怀。
学习本课帮助学生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他是谁呢?(多媒体投影2007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1911.8-2009.7)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他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其散文著作很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90多岁的他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
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用猜的方式导入介绍季老的突出贡献和高尚的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检查预习纠字音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
支:支撑,受得住。
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修:长。
顾而乐之:顾:回头看。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1、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一起朗读文章,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久石让的《故乡》。
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教师指导:本文基调深沉真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三、五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六段后面应该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七、八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
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的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
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
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作者思乡情深。
师:那他是怎样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生:借对故乡月亮的回忆、思念巧妙地表达思乡之愁。
师:围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生:童年的趣事、故乡的山(无)水(坑)即故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
在师生互动基础上,形成板书。
开篇点题月对故乡与童离开故乡后思乡年的回忆的生活照应前文(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清了文章内容和脉络,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讨文章奠定基础)三、自主阅读,学会质疑(课前预习时完成,老师将有价值的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并注明提问学生)四、小组讨论,合作解答(每小组抽一题准备,其中第8题由三组分工完成,每组公推一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诗的上一句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露从今夜白”。
不落俗套,新颖脱俗,增加了文化底蕴,富有亲切感。
2、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题目是写故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明确: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
①不多余。
②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
只有在家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③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那里,都就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
3、除了故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
对比和烘托。
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本文通过列举自己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家乡的月夜那般清凉,那般喜人。
没有写太多的记忆,作者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月夜下的童趣。
把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与城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比较,从中让人感受到“儿不嫌母丑”的深情。
4、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明确:因为故乡相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小地方,也表达了对于故乡月亮的无限喜爱。
(让学生列举学过的小思的《蝉》、《草地》等文章里类似的说法)5、为什么在第六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故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故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挚爱之深情。
(引导学生回忆魏巍《我的老师》一课同样的写法)(让学生学会回想学过的知识,学会迁移,学会归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学会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作文)6、作者说“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此句中所表达的情怀?明确:①在作者眼中,思乡之病是一种痛并快乐充满矛盾的滋味。
②说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月圆人不圆,思念惆怅之苦、惋惜之情、留恋之痛等复杂情感缠绕心头;说乐,追忆、回味、留恋等情感给孤独的游子莫大安慰。
③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并甜美思念中慰藉自己,感受生活,激励奋发。
师: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思乡之情是孤寂愁苦的,但是对故乡生活的追忆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到幸福。
7、美点寻踪一:品读有关月色的描写,赏析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那些写景的方法?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对比;修辞:拟人,引用,排比;.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
师: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很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包含了很多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都是从一些具体的内容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相思之情,也就是借景抒情。
(本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8、美点寻踪二:分享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心得。
(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方面品赏本文人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生:《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我最喜欢的是文中关于童年的那段描写,仿佛把我带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清凉,空气那个弥漫着欢乐的气氛……(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文章之美。
学生预习时提出许多问题,这些只是其中质量比较高的或我备课中预设的,令人感叹和鼓舞,学生表达不很清晰,思绪有点乱,或略显简单都在情理之中,只要肯动脑,敢开口,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五、延伸拓展季老这篇感情真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
生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故乡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故乡。
生②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③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生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生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生⑦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生⑧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生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