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明· 夏完淳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 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 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 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南明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充满 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 及《玉樊堂词》。
公元1645年,夏完淳从父允彝(yí 、师陈子龙在松 ) 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 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 (zhān)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 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不久 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 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夏,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 职而上表谢恩,被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在南京狱中,夏 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 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 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 “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 年仅17岁。这首诗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 别松江时所作。

三年来戎马倥偬颠沛四方, 今日反清事泄身陷罗网。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泉路】死期。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 地穴。 风光无限的山河都在流泪 , 谁说过天地之间无比宽广呢? 我已经深知即将面临死亡 , 却依依难舍生我养我的故乡。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 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 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 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 之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陈毅《梅岭三章》:“此去泉台 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本 诗结尾有何异同?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 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 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 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 空际看。”
《梅岭三章》与《别云间》比较阅读
一、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
《梅岭三章》写于梅山; 《别云间》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的古称)之作。

文章赏析: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 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 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 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 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 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首联:
诗歌理解
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历程。作 者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苦战被捕后的沉 痛、愤懑之情。“又”字充满感叹之情, 显得极为悲苦。 颔联: 作者在此抒发了英雄失路之悲。
《别云间》一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 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陷的极 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 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探究
《别云间》中哪
毅魄归来日, 两句用奇特的想 象抒发了革命到 灵旗空际看。

底的豪情?
《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 想一想: 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颈联:
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 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作者情 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尾联: 这里运用想象,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 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诗作首联叙事。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
比较思考
1、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本诗结 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哪一个更值得敬佩?
《过零丁洋》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
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 感人至深。 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 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 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 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 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 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 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 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 切的不朽丰碑。
《梅岭三章》用了“头悬南
门”、“取义成仁”两个典 故;《别云间》使用了“南 冠”和“毅魄”这两个典故。
五、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
《梅岭三章》表现了陈毅大无畏 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面 而《别云间》不但表现了夏完淳 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 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 是亦刚亦柔。
六、两者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
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 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此诗是诗人被清兵逮捕诀别故 乡时所作。全诗以质朴的语言, 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 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 的悲愤。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 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 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 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 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 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 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那就是把现实与理想完 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诗歌小结 这首诗歌,表达的不是对生 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 丧的极度悲愤,以及对家乡亲 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 坚定信念。


【毅魄】坚毅的魂魄,即英魂。语出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灵旗】古 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屈原《九歌.国 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 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注释:


【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 队伍。 【泉路】死期。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毅的魂魄。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三年】 作者自1645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 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共三年。 【羁(jī)旅 客】停留在路途上的人,这里指参加抗清斗争而飘泊在外的 人。【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 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 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 "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写作背景
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 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 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 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标题“别云间”的“别” 字,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 别之意。他是抗清将领,清 廷要犯,一旦被抓,必死无 疑,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 夏完淳是松江亭人,那这首 诗为什么不题作“别松江”, 而题作“别云间”呢?其实, “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 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 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 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 称作云间。此诗的标题实际 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 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 自己比作天上的一天龙,从 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二、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 “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 《别云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 押解离乡之前所作。
三、用词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中用“泉台”、 “旌旗” 分别表示“死亡”、“军队”; 而《别云间》中用“泉路”、 “灵旗”来表示。
四、两者都使用了典故。

《梅岭三章》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别云间》一 诗的题目有何 深刻含义?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