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女主人公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林黛玉时时处处所持的谨小慎微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所体现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掌握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形象。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五、教具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人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二)引导学生通过文中黛玉的生活准则及其言行把握黛玉形象
1、提问:林黛玉初进贾府就给自己定了一条生活准则,是什么呢?(第3张幻灯片)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课文一开始就说“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2、提问:她为什么一进贾府就要给自己定这样一条生活准则呢?(该问题为学生理解文中黛玉性格作铺垫。)
明确:还是第一段所述,母亲说与别家不同,到底是怎么个不同呢?黛玉心中肯定挺好奇的,于是她就留心仔细地看,从那宏伟的外观到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等级分明的礼仪,甚至门前仆人丫鬟的服饰她也看得很细,眼明心细的黛玉发现贾府处于皇家的庇护之下,是典型的侯门深宅。
而林家虽然祖上袭过列侯,但到父亲林如海这一辈已渐衰落了。林家的门第与贾府相比自然逊色多了,在这样一种对比的落差下,黛玉心中就有了一种微妙的自卑感。她一走进贾府人家说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苏州林家姑奶奶的女儿,黛玉深知她代表的不单是她自己,更是整个林家的形象,所以她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什么地方都能体现出黛玉遵循这一生活准则?试着进行分析看各处言行都能体现出黛玉的什么性格特点?(主要让学生来说,老师根据具体情况作补充。)(第
4、5张幻灯片)
明确:课文第2段黛玉拜见外祖母,一开始未能行拜见之礼,过后还是补上了这个礼节。第5段和王熙凤见面时,贾母笑着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却是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第7段丫头传贾赦的话,她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由这些细节可看出她的知书达礼。
第7段黛玉拜见大舅父没见上,舅母邢夫人苦留她吃饭但她推辞了。引导
学生分析黛玉辞饭的话,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话说得很巧妙委婉,由此可看出她的聪慧和娴于辞令。黛玉仅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从远在苏州的林家到地处京都的贾府,一路奔波,进了贾府又七拐八弯地走了那么多路,拜见这个拜见那个,这会儿肯定累了也饿了,但是面对舅母的赐饭她还是很理智的拒绝了,由此能看出她懂事有教养。
文中有多处关于座位的描写,联系《鸿门宴》中项羽和刘邦的座位布局,讲解有关座位的知识。由此联系课文进一步分析黛玉在行动上的谨慎小心,还有饭后吃茶的行为也能体现出这一性格特点。黛玉对贾母与宝玉在读书这一问题上前后的不同回答,也能看出她在言语上的谨慎,因为她看出贾母推崇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改口,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以合乎贾府的规范。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黛玉时时事事都很多虑,心思又极细腻,总怕被人耻笑,总疑心别人对她有什么看法,显得很是敏感多疑。(幻灯片显示刚才分析过的黛玉性格特点的总结。)
4、提问:一般的人在她舅舅家用不用如此小心翼翼?(不用。)我们该如何理解黛玉时时处处谨小慎微的心理与言行?同学们可以结合刚才对黛玉性格的分析自由讨论。(第6张幻灯片)
明确:自从母亲贾敏去世后,黛玉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她年幼多病,父亲林如海又不肯再续室,她只好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黛玉是因为家庭变故才投奔外祖母家的,这可不同于做客。上上下下拥有几百口人的贾府对小小的黛玉而言,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因为之前她从没来过外祖母家,而现在她的衣食住行全要依赖于贾府,我们常说一旦依附于人便受制于人,而黛玉又是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养的,心思极为细腻又极为自尊的一个女孩,在这样一个事事都颇为讲究的典型封建礼教家庭,她只有让自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所以说黛玉时时处处的谨小慎微正是她孤单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小结:黛玉的形象特征体现在她的语言、行为、肖像、心理中,这是作者的直接描写。文中作者还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借助于他人的眼睛来展示黛玉的肖像。这种借他人感受来写人的肖像不仅富有感情色彩,而且有利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双方性格的表现,笔墨经济、一举两得。我们要了解黛玉的神态风度,就得求助于黛玉身边这一双双眼睛了。(第7张幻灯片)
(三)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他人的观察把握黛玉形象
1、提问:众人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原句。)
明确:黛玉留给众人的整体印象是体弱多病、气质不俗,这是作者对黛玉形象的初步勾画。(第8张幻灯片)
2、提问: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女同学有感情地读文中王熙凤的话。)(第8张幻灯片)
明确:凤姐是贾府的实际掌权者,她见多识广,说出这样的话,进一步点明黛玉的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3、提问:同学们最关心的是谁眼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第9、10张幻灯片)
明确:《红楼梦》中最感人的是宝黛爱情故事,同学们最关心的自然是这位宝哥哥眼中的林妹妹了。我们来看曹雪芹借宝玉之眼给我们绘出了一副怎样的黛玉图。(请男同学来扮演贾宝玉,齐读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黛玉的眉眼好似一抹轻烟,眼波含情很是娇羞柔媚。《诗经》中描写美女是:“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眉、笑和目这三个方面来写女孩子转盼多情的美丽可爱样。让学生在对比中想像黛玉的眉眼。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娇怯的情态出于含愁的面容,妩媚的风韵出于柔弱的病体,写出黛玉的泪与娇。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让学生想像夏日的早晨鲜嫩欲滴的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柳树本来就是柔美的象征,微风吹来柳枝飘摇的婆娑之态更让人心动。这两句一静一动把黛玉的美貌风流和婀娜多姿写得淋漓尽致。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给学生补充介绍比干的过人聪明和西施典型的病美人形象。这两句说黛玉的聪明颖悟胜过比干,病弱姣美胜过西施。
补充《红楼梦》中贾琏的心腹小厮给尤二姐介绍黛玉和宝钗这两位姑娘时说的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黛玉的病弱姣美气质。
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让学生再细读黛玉的肖像描写,把其中的“蹙”、“愁”、“泪”三个字圈起来品味。这样一个面容姣美、体态婀娜的女子却双眉若蹙、两靥含愁、泪光不断,一方面与木石前盟这个神话故事中的还泪说相照应,另一方面也写出黛玉的性格,暗示了黛玉的结局: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补充宝黛恋爱及黛玉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黛玉性格中的多愁善感,引出黛玉的许多诗中最能体现她才情与性情的《葬花吟》,用幻灯片显示相关画面,让学生听这段曲子,在流动的旋律中进一步体会黛玉形象。
让学生总结宝玉眼中的黛玉:美貌风流、多愁善感、娇弱多病、聪慧灵秀等类似的词都可以。
(四)课堂小结:(第12张幻灯片)
作者对黛玉形象的刻画颇具匠心,由她的生活准则写出她的性格和良好的家庭教养,由众人与熙凤之眼层层铺垫,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工笔细描。无论是她的眼明心细、自尊自重、聪慧灵巧、知书达礼还是她的美貌多情、弱不禁风、多愁善感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所以说林黛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她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五)布置作业:(第13张幻灯片)
作者在介绍贾宝玉与王熙凤时有大段服饰描写,思考为什么对林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
(六)板书:(第11张幻灯片)
生活准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自尊、多疑、聪慧)
众人眼中:气质不俗、体弱多病
林黛玉形象
熙凤眼中: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宝玉眼中:美貌多情、多愁善感、弱不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