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医患关系和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
![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39dd5d551810a6f52486ea.png)
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摘要:现代医学正处在一个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
由于这种转变,医学和以生命科学学科群为核心的自然科学之间相互渗透,医患关系也逐步从传统的医方主导、病人盲从的模式向医患同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
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性化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医疗活动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医学模式;医患互信; ; 和谐医患; 医患关系生物医学模式时代,人们大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病人和疾病,把疾病看成是细菌、病毒、支原体,或者是抗原抗体、酶、细胞等单纯生物因素引起的。
因此,诊治疾病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诊断设备所提供的检测资料,医生只需给予对症的药物、适当的手术或其他手段即可达到医学的人性主义目的。
基于这种医学模式,医患双方的间隔远了,削弱了医患感情,使医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物化。
同时由于医学分工过细,专业化程度过高, 一位医生只可能对患者某一部位或某一疾病的某一方面负责,不能把患者作为整体予以全面负责,医患关系成为一种疏松的结合。
新的医学模式则要求医务职员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思想感情、社会环境,并要关心病人、了解病人、加强思想交流。
医患关系模型就由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的主被动模型,发展为指导模型或共同参与模型。
在这种新模型下,医患关系是双向反馈的,在治病中不仅要发挥医务职员的积极性,也要发挥病人的积极性。
要建立这种全新的、与新的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患关系新模型,医德规范对医务职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医患关系是患者在医疗保健过程中与医疗单位之间形成的医治关系, 是社会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医患关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 医患关系的好坏对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大家对健康的需求随之增长, 医患关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培训课件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8b53ce964bcf84b8d57b98.png)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32
沟通存在问题吗?
良好的沟通对于病人的安全 而言至关重要
美国的一份调查发现,将近3/4 的医疗失误都是由与人际交流相 关的人的因素引起的1
在美国,团队沟通不良是发生 无法预料的威胁生命的事件的首 位因素2
在美国的医院里,医生和护士 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质量似乎对 死亡率有重要的影响3
孤独感加重
自尊心增强 重视 尊重,好待遇。
依赖性增加 意志减弱,依赖性也随之 增加。
强烈的期待心理 病情不论急慢与否, 总企求于早日康复。
疑虑 疑心增加
自怜 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哀又
怜悯的状态。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19
病人需求
安全需要:
安全环境(安静又能适应的刺激)?
诊断治疗方案正确?预后?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5
医患关系概述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生产或生活活动而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建立的各种关系。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6
医患关系概念
广义的医患关系:
医生的群体
• 狭义的医患关系: 医生
病人
病人的 群体
护士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7
医患关系的本质
医学范畴的人际关系 医患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 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22
第二节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23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医生是最好的药物(心理支持和社会支 持)
医生的价值体现 利于病人良好的尊医 疾病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和沟通
第三章医疗人际关系
![第三章医疗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59bc988284ac850ad024283.png)
第一节 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是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与其他的人际关系 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模式和内容。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双方利益的根本一致性 医患关系的人文性 医患关系的平等性
(三)医患关系的性质
1.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契约关系 2.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信托关系
(一)换位思考、体会难处 (二)主动介绍、有的放矢 (三)提供指导、耐心解答 (四)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第三节 康复治疗师与医院其 他工作人员的关系
一、康复治疗师在康复治疗小组中的角色作用
(一)康复治疗小组的组成
康复医师
康复 治疗师
彼此关系为:平等、互补
康复护士 其他人员
(二)康复治疗师的作用
治疗方案的执行者 提供咨询的教育者 治疗信息的传达者与反馈者 康复对象的陪伴者
医疗人际关系是指医疗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 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统一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和谐 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积极的医疗意义,在现代社会中, 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医 生在这些方面给病人以帮助显得更为重要。
医疗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是医疗活动的 基本条件。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统一的现代医学模 式下,和谐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积极的医疗意义。
第二节 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一、患者家属的角色特征
(一)患者原有家庭角色功能的替代者 (二)患者生活的照顾者 (三)患者康复治疗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参与者 (四)患者心理支持者 (五)患者系的因素
缺乏相互角色理解 对角色期望值过高
经济负担过重
三、促进康复治疗师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关系的策略
《医患关系》2009级护理1-8班(2010.12.3-3-4节)
![《医患关系》2009级护理1-8班(2010.12.3-3-4节)](https://img.taocdn.com/s3/m/1ade4939376baf1ffc4fad11.png)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就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 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 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在心理上的 亲疏远近距离。
Schultz人际关系分类及行为特点
类型 主动包容型 被动包容型 主动控制型 被动控制型 主动感情型 被动感情型 行为特点 主动与人交往,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相互容纳的和睦 关系,待人宽容、忍让,交往、说话大胆,主动参与。 希望与他人交往,缺乏主动,被动期待别人的接纳。 总想支配、控制别人,总想成为社交中心,权力欲、领 导欲强烈。 以追随他人,愿意受他人支配,与他人携手。 喜欢并主动与他人建立感情,主动示好、关怀,对人热 心,乐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被动期待他人对自己示好、表示亲密,不敢向他人大胆 表露心声和感情。
急性病病人
慢性病病人
(二)、医患关系理论模式 1、医患关系的传统模式 是生物—医学模式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具体体 现。较少考虑医患沟通,医患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有限。 医生是观察者、资料收集者、编目人与分析 这,主要关心疾病治疗、科学解释,很少考 虑病人的期望、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医务人员对病人在情感上保持距离。另一方 面,病人则被动地依靠着医生的判断与决策。
北京一女士胸透室中质疑医生:凭啥让我脱光上衣 北京一女士胸透室中质疑医生 凭啥让我脱光上衣 2003年04月22日17:24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张) 今天,温小姐再次来到朝阳第二医院,不是为看病,而是 因为她至今仍对日前照片子时医生让她将上身脱得一丝不挂耿耿于怀。 前天中午,温小姐因为发烧到朝阳第二医院看病,在发烧门诊测过体温之 后,又来到后楼放射科拍胸肺片。一位30来岁的男大夫的一句要求让温小 姐吓了一跳,“把上衣都脱了。”大夫见温小姐脱了牛仔外套后就不动了, 于是又强调了一遍,“全脱了。”温小姐便遵 医嘱,上身脱了个一丝不挂。 同来的朋友听说之后,十分气愤地向院方讨说法,得到的答复是:这是规 矩。 温小姐直至今日仍旧对大夫此举想不明白。“我这是头一次到医院照片子, 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照片子难道就真需要把上衣脱的一丝不挂 吗?”觉得隐私受到侵犯的她已经开始向法律人士咨询,打算将此事付诸 法律。 温小姐对于照片子脱光上衣一事感觉特委屈,可医院也在为自己叫屈。朝 阳第二医院医务科的郭敏大夫解释说,这个规矩历来就有,医学院的教科 书中就是这样规定的,因为X光片是根据人体各组织的不同密度成像,患者 的衣物中有很多东西都会造成“伪影”,片子的精准会影响到大夫最终看 片诊断的精准,比如女患者胸衣的材质、饰物、钩扣和托架都可能在片子 上留下影像。记者随即又选了3家医院了解这一“规矩”,得到的答案和郭 敏大夫的相同。一位大夫对记者说:“原则上来讲,当然是人体以外的影 响越少越好。目前,男患者都是脱光上身照片子,可有的女患者还是感觉 尴尬。其实,这样做终究还是对患者负责,去掉的是衣服,同时也去掉了 影响医生判断的干扰因素。”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87dd0abed5b9f3f90f1ca2.png)
E.它是工业和科技进步的表现
答案:E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建设,重点是纠正和防止
A.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B.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现象
C.淡化卫生事业的福利性
D.强调医务人员的社会价值
E.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
9.医学伦理学规范的主要内容:《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及《中国医学生誓言》。
10.医德伦理和政治法律所指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有区别。
11.牢记医生具有的7项权利。医生在行使权利时表现出的3个特点。
12.医生特殊干涉权。正确使用医生的特殊干涉权。
13.医生的义务(9条)。
E.尊重
答案:D
(3~5题共同题干)
A.医生对自杀的病人予以制止
B.医生的行为以保护病人利益、促进病人健 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C.医生要保护病人的隐私
D.医生的行为要遵循医德规范的要求
E.医生在紧急灾难(如传染病流行)面前要 服从卫生部门调遣
E.被动被动型
答案:B
(9~ll题共用备选答案)
B.要求易诊的患者
C.需要隔离而拒绝隔离的传染病患者
D.有意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患者
E.实施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
答案:B
8.在慢性病中,医患关系中最理想的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共同参与型
C.指导合作型
D.主动主动型
14.医德情感:同情心、责任感、事业心。
15.建立医德情感的基础是对患者的高度负责;前提是不计较个人利益。
16.医务人员的良心是医德感情的深化,是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2024版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其意义
![2024版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4f8b3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2.png)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分析大量患者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为 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提高治疗 效果。
患者管理
药物研发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和管 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现代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比较
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指 出了现代医学模式更加注重人的整体性、社会性和心理因素。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学员B
学员C
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 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关注人的全面健康。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 对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注和干预。
第三章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及 其意义
目录
• 现代医学模式概述 • 现代医学模式核心内容 • 现代医学模式意义与价值 • 现代医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 现代医学模式挑战与未来发展 • 总结与展望
01 现代医学模式概 述
医学模式定义与演变
医学模式定义
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特点和 本质的哲学概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 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形成 的,认识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 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忽视个体差异 生物医学模式将人体视为一个统一的生物体,忽 视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基因、环境、生活 方式等。
现代医学模式提出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 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康观念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从过去的“无病即健康”转变为“全面身 心健康”,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
个性化诊疗方案制定
医学伦理学课件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学课件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9313730029bd64793e2c17.png)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概念、内容和模式
二、医患关系的内容
技术方面 非技术方面
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主要指医患之间针
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预防保健的具体方 法而进行的沟通与交往。这一交往是医患交 往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过度关注这一 交往,是生物医学的模式。
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主要指医患之间情
感、心理和思想上的交往,多体现在医疗服务态 度方面。这种交往形式应该成为医患交往的重要 方面。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之所以见病不见人,其 根本疏漏就在于,医生只关心患者的病,而忽略 了人。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的主要特点就在于重视医患间的非技术性交往。
医生死亡,1名医生受重伤。 ❖ 5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之
父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殴打医生,干扰正常医疗秩序。 ❖ 1月,上海新华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造成10名医护人
员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势严重。
(二)医院乱收费、药价虚高
❖ 据❖新华近网日援,引深《圳扬有子关晚部报门》曾消多息,次2提01出1在年广4月东,省发统改一委采会同监 察部、购国平务台院的纠基风础办上、进卫一生步部降、国低家药中价医的药方管案理,局但、均解未放军总 后勤部获等得相省关有部关门部,门在的全通国过选。择部深分圳大卫型人医委疗有机关构负进责行人直接检 查。在称江,苏各省家抽医查院的只20能家在大广医东院医中药,初采步购查平出台8入大围类的、5药0余项 违法乱品收中费选行取为所。需八药大品类,乱导收致费成高为价医药院入的围潜,规低则价,药包品括超差 率收费断、供自。立(项1目2月收1费日、《取中消国项青目继年续报收》费)、擅自搭车收费、 重❖复收思费考、:回扣等等。 ❖ 为什么深圳提议没有获得通过?
❖ 法国:实行强行降价制度
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3ad56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7.png)
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Eth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9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医学发展史等后续课程: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 , 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简介:《医学伦理学》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
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讲课为主,幻灯、影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理论、案例的描述和分析。
选用教材:孙福川王明旭主编《医学伦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张树峰主编《医学伦理学要点、案例与习题》、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7.选读书目:1.[美]恩格尔哈特著《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徐宗良等著《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意]卡斯蒂廖尼著《医学史》(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李本富、李曦著《医学伦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袁俊平、谷桂菊主编《医学伦理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医学伦理学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及现代医学伦理问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熟悉医患关系伦理、临床常规诊治伦理、临床典型问题伦理及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医德基本范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授学时:2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医学伦理学及生命伦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规范与范畴,以便使学生在医疗实践中正确进行伦理判断、选择和评价,科学和伦理地行医。
医患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医患关系的定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2065c3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7.png)
医患关系的定义是什么医患关系的定义是什么与我们⽇常的⼯作或⽣活息息相关,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我们不能只听说过,却不知到它具体是如何,下⾯店铺⼩编整理了⼀些相关内容和⼤家分享,欢迎⼤家的阅读,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患关系就是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的⼈际关系。
这种关系分为狭义的和⼴义的。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员(包括医⽣、护⼠、医技⼈员、医疗⾏政和后勤⼈员等)与患者⼀⽅(包括患者本⼈、患者的亲属、监护⼈、单位组织等)之间的关系。
从改善全⾯医患关系的⾓度,我们应更重视⼴义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存在着三类模式:1.主动⼀被动模式也可称为⽀配⼀服从模式。
在这类模式中,医师处于主动或⽀配地位,病⼈完全是被动的。
2.指导⼀合作模式该模式中的病⼈有⼀定意志要求,需要医师帮助,并愿意合作。
3.共同参与模式这类模式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和病⼈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
双⽅各⾃发挥⾃⼰的积极性,相互⽀持,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和疾病作⽃争。
现代医学正处在⼀个由⽣物医学模式向⽣物-⼼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
由于这种转变,医患关系也逐步从传统的医⽅主导、病⼈盲从的模式向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
新医患关系模型就由受⽣物医学模式影响下的主被动模型,发展为指导合作模型或共同参与模型。
三、遵循原则为了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①相信医患之间可以建⽴彼此信任的关系,患者是可以交流、沟通的;②不以医⽣本⼈的价值取向评判患者的价值观和⽣活态度,尊重患者的⼈格、信仰和⽂化;③从⽣理-⼼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充分理解患者的疾病⾏为和情绪反应;④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以⼈⽂关怀的态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⑤理解医患关系是⼀个动态的关系,医⽣应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⑥医患关系是围绕着疾病的诊疗⽽形成的,也只应局限于求医和提供医疗帮助的过程,不能发展任何超出此范围的⼈际关系。
医患关系和医学模式
![医患关系和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d0f1e5ef61fb7360a4c6576.png)
编辑版ppt
23
一、伦理道德问题
• 道德意识对医患双方行为的规范有着不可低 估的影响。
• 实现合理的伦理关系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 新技术在临床上的普遍运用:克隆技术、试 管婴儿、干细胞移植等。
• 安乐死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临床决 策,同时也对医患关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 响。
1.观念差异:医学观、权益观、消费观;
2.利益冲突:公益性、经济利益; 3.医疗服务质量方面: 4.沟通交际方面:信息、理解、主动、 技巧,
80%医患纠纷是医患沟通不良; 5.体制、补偿机制问题、医疗资源等; 6.医闹出现:
编辑版ppt
28
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
一起,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阻挡 患者就医,或者殴打医务人员、跟随医务人员,或者 在诊室、医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内滞留等等,以严 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 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的 手段的人。
编辑版ppt
4
• 教学目的:
• 1、掌握医患关系的特点、医患纠纷的防 范以及新的医院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2、熟悉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问题、医患 纠纷的原因及特征、影响医患关系发展的 因素。
• 3、了解医患关系的演变、医患关系的互 动机制及医患关系的规范。
编辑版ppt
5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内涵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1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 1、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 、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
• 2、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 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a730e731126edb6e1a1081.png)
• ㈡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1 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 ⑴医生的权利:
• a医生的诊治权。
• b宣告患者死亡权。
• c医生的特殊干涉权。
• d医生的工作学习权。
• e医生的参与权。
• ⑵医生的义务:
•
a医生对患者的义务——承担诊治义务;解除痛苦义务;解释说
明义务;医疗保密义务;
•
b医生对社会的义务——预防保健医务;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义务;
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医学伦理学三个历史阶段。
• ⑵国外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 a古希腊医学道德。 • b古罗马医学道德 • c古印度医学道德 • d阿拉伯医学道德
• 4 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⑴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 a生命神圣观。 • b生命质量观与生命价值观。 • c人道观和权力观。 • ⑵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 a道义论。 • b后果论与功利论。 • c公益论及公正论。 • 5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 b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 c道德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 d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生活
• ㈡医学道德——医德 • 1定义: • 医学到底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简称医德。它是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形成,
并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指导并用以调整尾声失业人员与服务对象 以及卫生事业无人员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
• 2特点: • ⑴实践性与稳定性。 • ⑵继承性与连续性。 • ⑶全人类性——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人员共同的基本道德原则,即就是
• c 内容:救死扶伤,忠于职守;钻研医术,精 益求精;平等交往,一视同仁;举止端庄,语言 文明;廉洁行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医 密;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医学模式与医患沟通
![医学模式与医患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6a5cc9cada38376baf1fae47.png)
医学模式与医患关系1 医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伴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对疾病救治经验的积累不断加深,使得医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经历了上古时期医巫混杂的神灵医学模式、中古时期的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近代的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下面,我们就针对每一种医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为探讨不同医疗模式下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1.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上古时期,人们的智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对生老病死等难以为经验所解释的现象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将它们归之于超自然的神力的影响,认为人生病是鬼、神、妖所致或是由于个人的恶行,上帝或神对其的惩罚等。
而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要依靠祈祷或者巫术来将身体内的魔鬼驱逐出去,因此上古时期治疗疾病的方法本质上是以驱除魔鬼为主要目的。
这一时期,担任治病救人主体的“医生”,主要是掌握了一点医疗技术的巫师。
通过研究发现,上古时期模式下也有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
下面仅就相关法规、医患关系构成、医疗服务特征进行简单阐述。
在法规方面,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名医制定了《医治法》。
其中规定,若行医者违背条文,医治死病人,则处死;在公元前1900年的《汉谟拉比法典》,确认医生是一种专门职业,且进行外科手术,规定了医生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并有收费的标准,以及赔偿、断手之罪的处罚标准。
这表明在古代医生的服务就很受重视,且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保证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医患关系构成方面,医生是自由职业,当时以患病者向有能力提供服务者请求医疗,相互认可才构成医患关系。
在医疗服务特征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个体诊栅、诊所为服务场所;二是行医者遵循既定法规行医,否则,会依法治罪;三是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收费有标准,且收费不低。
1.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中古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智力在劳动、生活和改造生存环境及其与恐惧、死亡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社会、自然和自身以及疾病的认知、理解与把握能力有所提高。
医患关系的模式
![医患关系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9cd500a76e58fafab00387.png)
(三)医患关系的模式1956年,萨斯和荷伦德在《内科学成就》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的文章,他们根据医生和病人在医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的主动性大小,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医患关系模式:1.主动-被动型医生是完全主动的,而病人则处于被动的地位。
医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这种医患关系完全排除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可能产生不应有的医疗差错。
患者不能对医生的责任实行有效的监督,病人及其家庭毫无选择余地。
这种模式可能仅适用于昏迷、休克、严重创伤、缺乏理智或判断力和不能主动表述意见的病人,它是生物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具体表现。
2.指导-合作型患者被看作有思想、有权利的人,在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主动性,可以对医生的决定提出疑问并寻求解释,但医生仍处于主导地位,医生仍具有权威性,医患之间的合作是以服从医生的意志为前提的,患者并未完全摆脱被动地位,其主观能动性也未得到充分发挥。
3.共同参与型医患双方具有同等的主动性和权力,互相了解,共同协商,最后寻找到一种双方都满意的疾病防治措施,并在医生指导下由病人及其家庭主动去执行,维护健康的责任主要由病人自己来承担,而医生只扮演帮助者、教育者或指导者的角色。
美国学者罗伯特M · 维奇也曾提出三种医患关系模式:①工程模式:医生相当于一名工程师,只根据科学事实从事医疗实践,完全不考虑其他主观因素。
②教士模式:医生充当家长式的角色,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病人无选择的自由。
③契约模式:医患之间的关系受一种非法律形式的有关责任与权利的契约的制约,医患双方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分享道德权利与责任,并分别对各自做出的决定负责,医生在未经病人许可的情况下,不能采取重大的医疗措施,而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则由医生负责。
1981年,布朗斯坦教授在《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两种医患关系模式——传统模式和人道模式。
传统模式即为医生具有绝对权威性的模式。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1cc21caa58da0116c1749f6.png)
医患角色和医疗行为
患者的角色特征-1
• 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提出了病人的四种角色特征。
• 1.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 免除职责的
程度根据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
例如, 急危重症病人可在较大程度上免
除父亲、工人、丈夫等角色职责。
患者的角色特征-2
2.不必对疾病负责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不是病人所愿意的,
(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避免:
• 随便生硬地打断病人的谈话。 • 居高临下的去贬低患者及家属。 • 只关注病人的检查和器官,忽视病人的情绪和体验。 • 基于纠正病人的不合理的观念而教训病人或妄加批评。 • 过分怕花时间而匆忙结束与病人的接触与交谈。 • 被病人的个人所诱惑(如外貌、性、身份、经济状况 等)而偏离医患关系。 • 对个人私事的不恰当暴露,违背了医患关系的单向性 原则。
人类需要的不只是医学科学,需要的是作为整体
的人类的健康,需要作为完整人的健康,每一位
患者都希望医学界培养出来的医生成为“耐心的 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 “敏锐的交谈者” 和“经验丰富的诊治者”。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2)
• 2002年3 月,国际医学教育专家会发表“全 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该“要求”将医患
医患关系的模式-5
•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慢性疾病的医疗过 程中。病人不仅清醒,而且对疾病的治 疗比较了解。 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常会 涉及帮助病人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生 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医生要以病人的 整体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的自主权, 给予病人充分的选择权,帮助病人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在功能受限的 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交流与沟通技能规定为医学毕业生七大核心技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e3950a0fd0a79563d1e7210.png)
人际吸引
• • • • • 1.仪表吸引与第一印象 2.品质与能力吸引 3.邻近或接近性吸引 4.相似性吸引 5.报答与奖励性吸引
间交流的基本方式与技巧
• • • • • (一)语言交流 1.说话要看对象与场合 2.先了解对方的心态再说话 3.求同存异,多说“是”和’“对” 4.不挖苦、不揭短、不歧视、不让人难 堪
医患关系的基本概念
•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狭义的医患关系是 指医生与病人之间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建立起来的一 种人际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以医生为中心的 群体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群体指尖为维护和促进健康而 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关系中的“医”是指 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等为群众 提供医疗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整个群体,“患“首先 是指来就诊的病人及其家属、亲戚、朋友、监护人、 同事和领导等,其次是指为求医的病人,也包括身体 健康但为了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而要求咨询、体 检或采取各种预防措施的人。因此,医患关系更社会 化的定义应该是指整个医疗保健系统与社会之间的互 动关系,因而医患关系必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非语言交流
• • • • • • 1.面部表情 2.目光接触 3.身势语言 4.辅助语言 5.交往距离 6.肌肤接触
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社会因素
• • • • • • • (一)心理因素 1.性格特征 2.移情与反移情 3.心理应激 4.医患间的动机冲突 5.兴趣、信念与世界观 (二)社会文化因素
医患关系十大训令
• ①在我们的家庭医疗诊所中,病人是最重要的人。② 病人不依赖于我们,我们依赖于病人。③病人不是我 们工作的保障,而是我们工作的目标。④病人求助于 我们时也有利于我们,不能认为我们通过为病人服务 而使人受益。⑤病人是我们事业的一部分,而不是局 外人。⑥病人不是一组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而是想我 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⑦病人不 是与我们比智力或争论的人。⑧病人是把他们的需要 告诉我们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满足这些需要。⑨ 我们应该最礼貌、最关心地对待病人。⑩病人是我们 家庭医疗诊所的生命源泉。
医患关系模式及意义
![医患关系模式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1585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c.png)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患关系良好有助 于提高医疗服务质 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医疗技术创新: 医患关系良好有助 于促进医疗技术创 新提高医疗技术水 平。
加强医疗行业监管: 医患关系良好有助 于加强医疗行业监 管提高医疗行业自 律性。
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医患关系良好有助 于提高患者健康意 识促进健康生活方 式的形成。
医患关系模式: 从“疾病治疗” 向“健康管理” 转变
医患关系是医疗质量的重 要保障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 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生和 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疗技 术的发展和创新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保障患者权益是医患关系的核心 医患关系可以促进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医疗行业的社会地位
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方式 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医疗费用的负担和支付方式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和保障
医患关系模式: 从传统的“医生 主导”向“患者 参与”转变
医患沟通:从单 向的“医生告知” 向双向的“患者 参与”转变
医患关系模式: 从“治疗为主” 向“预防为主” 转变
汇报人:
,
汇报人:Biblioteka 录CONTENTS医患关系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医患关系模式包括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未来模式
传统医患关系:医生主导患者被动接受 现代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决策 合作型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信任型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共同面对疾病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通常):指医务人员与患者 及其家属的关系。
一般的医患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特指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二是泛指医学与社会 的关系。医患关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双方信息不对称 (二)双方关系的契约性强 (三)双方的维权呼声高 (四)双方关系的复杂性:人权 公民地位
•二、医患关系模式
• 4.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
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①相信医患之间可以建立彼此信任的关 系,患者是可以交流、沟通的; ②不以医生本人的价值取向评判患者的 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尊重患者的人格、信 仰和文化;
③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充 分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 ④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以人文关怀的态 度给患者切实的医疗帮助; ⑤理解医患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关系,医生 应根据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⑥医患关系是围绕着疾病的诊疗而形成的, 也只应局限于求医和提供医疗帮助的过程,不 能发展任何超出此范围的人际关系。
神学,没形成真正的医患关系。 2.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提
出医学整体观,医患关系相安平静。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of Cos
II 或者 Hippokrates of Kos,约 前460——前377) 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 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 西方医学鼻祖。
希波克拉底强调:“医学是一切技 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为病家谋 利益”作为医学活动的最高标准。
3.生物医学模式(旧的医学模式) :
16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生物致病
因素,医学科学发展快,过度依赖技术,
医学人文削弱,医患关系紧张。
•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 模式) 美国身心医学家恩格尔(Engel) 于1977提出。从只重视生物致病因素转 变为综合研究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从单治病到治人。此模式刚开始,今后
第五十五条 【说明、告知义务】
第六十条 【不承担责任的情形】
第五十六条 【紧急情况下告知义务的例外】 第六十一条 保管提供资料的义务】 第五十七条 【诊疗义务】 第五十八条 【过错推定的情形】 第六十二条 【患者的隐私权】 第六十三条 【不得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第六十四条 【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内涵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行为 关系,体现的是人们社会交往和联系的状 况。 人际关系既是一种物质关系,也是一种 精神关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 的亲疏远近距离,这种关系使双方均产生 一种相互影响的心理性联结。
维护良好人际关系技巧
1、真诚关心他人。
2、认真了解他人。
及时发现、有效措施、处理得当 4.重视人文,加强沟通: 加强教育、增强意识、培训技能 5. 总结教训,举一反三。
第四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良好医患关系发展的条件
• (一)社会良性发展
• (二)医学进步和观念更新
• (三)大众需求的满足
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 特鲁多医生(E. L. Trudean)的名言?
•
(二)合作性
• 医患双方将从依赖与引导关系转化 为合作关系。知情同意、综合服务
、人性化服务水准和患者就医道德
水准的提高。
(三)理智性
• 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生命、救死扶伤,也要理智 地面对死亡,建立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死亡理念, 学会处理有关死亡问题的各种技巧,帮助患者及 其家属正确处理这个阶段的情感问题,坦然面对 疾病和死亡,这才是未来社会和医学事业的理智 表现。
问题:脑死亡的病人还需要 抢救吗?
(四)法制性
• 传统的医患关系主要依靠伦 理道德规范加以调节。随着 我国法制社会机制的形成, 法律规范逐步成为医患关系 的调节手段。
2010年7月1日实施一部什么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 【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五十九条 【缺陷或不合格的责任】
• 安乐死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临床决 策,同时也对医患关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 响。
二、文化关系问题
• • 1.认知水平差别:医学认知区别( 医生绝对权威)、病人要求高。 2.文化观念差别:医患和不同的患 者之间的文化观念不同。
三、经济关系问题
医疗市场、医疗费用、“明明白白消费”、 经济利益冲突。
• (一)医患关系过度技术化:“技 术至上主义”
科技是把双刃剑、可造福
于人,也可毁灭人类。 人文是导向、引领,也是调
节、是制约。
--诺伯特· 维纳 (Norbert Wiener, 1894-1964)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
• (二)医患关系完全市场化:
消协、“等价交换”。
• (三)医患关系过分法制化:
•
在未来社会中,医学技术对医学人文目标的实现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医学人文将会对医学技术 的发展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医学的人文与技术这 两个车轮将会协调、平衡地发展。 医学的发展阶段是先后经历了原始医学(神学) 、经验医学、现代医学(生物医学)和即将到了的 “人文医学”(Humanistic Medicine)四个阶段 。
3、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任。
4、肯定对方。
5、别占他人的便宜。
6、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7、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8、说话前后一致,言而有信。
9、避免争论。
10、多赞扬他人。
•一、什么是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较特殊 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狭义):是特指医疗活动中的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医患关系(广义):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 人群与以患者为主体的人群的关系。
医疗资源浪费、影响患者利益。
• (四)社会发展、患者要求越来越高:
• (五)医学生缺少人文教育、医生人文医学 观念淡薄。
第五节 新医学模式对医患关系 的影响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也称为 医学观,是指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 来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的总体认识。
1.唯心主义的巫医模式:
请同学们谈一谈目 前我国的医患关系
三名护士被砍伤
9月23日湖南 中医药研究院 附属医院
桂林恭城县一男子因医治无果放火烧医 院(2013.10.8)
第三章
医患关系和医学模式
Doctor – 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Medical Mode
•
•
教学目的:
1、掌握医患关系的特点、医患纠纷的防 范以及新的医院模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 2、熟悉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问题、医患 纠纷的原因及特征、影响医患关系发展的 因素。 • 3、了解医患关系的演变、医患关系的互 动机制及医患关系的规范。
3.共同参与型 它是前两种医患关系模型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医生以平等的观念和言行方式,听取并 尊重患者的想法,医患双方共同制定并积极 实施医疗方案。它的特征是:“帮助患者自 疗”。
萨斯----荷伦德医患关系模式
类型
主动—被动
医生地位 患者地位 适用范围 类似关系
有权为病人 无权选择做 重急症等无 父母与婴儿 做什么 什么 意识状态 告诉病人要 被要求与医 急性病有意 父母与青少 做什么 生合作 识者 年(子女) 帮助病人做 主动与医生 慢性病略懂 成人之间 什么 成为伙伴关 医者 系
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 4、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 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 5、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 一个重要原因。
一、伦理道德问题
• 道德意识对医患双方行为的规范有着不可低 估的影响。
• 实现合理的伦理关系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 新技术在临床上的普遍运用:克隆技术、试 管婴儿、干细胞移植等。
•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 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 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 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 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 。
第二节
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问题
20
•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之间的信任和信赖 逐渐削弱,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医疗纠纷 逐步升级,医患关系极不和谐,这些现象 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电视机《医者仁心》片段
•
医患关系(病人感谢医生)
2
• 思考题:
1、为什么目前我国医患关系
不和谐?
2、新的医学模式将怎样影响
医患关系?
* 准备:再下一次课第五章《医患沟通的基本原
理》请各班学习委员征求意见、准备,课前上
台代表同学提出问题或对老师要求讲什么、怎 么讲?
指导—合作
共同参与
三、医患关系的特征
• 1、目的的专一性 ;
• 2、地位的不平衡性;
• 3、特殊的亲密性;
• 4、选择的不对等性;
• 5、情感的中立性。
四、医患关系的实质
• 1、伦理道德关系; • 2、经济关系; • 3、法律关系; • 4、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 5、科学技术关系。
医患关系的实质
根据萨斯和荷伦德的观点(1956), 可以将医患关系分出三种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 它是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普遍存在于现代 医学实践中。其特征是医生对患者单向作用, “为患者做什么”。
2.指导—合作型 它属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医患关系的基础模 型。这种模式中,医生仍占有主导地位,而 患者能有条件有限度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但 必须接受医生的解释并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 患者“被要求与医生合作”。它的特征是 :“告诉患者做什么”。
电视机《医者仁心》片段
•
医闹出现
2
二、医患纠纷的特征
• 1.突发性 • 2.针对性 • 3.过程性:潜在不满阶段、认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