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实验操作训练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
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1)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2)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1)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2)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
2CO
3
)溶液或洗衣粉洗涤,
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D
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B.闻气体气味 C.移走蒸发皿 D.稀释浓硫酸
2、实验结束后,图2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C)
3. 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B
A. 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B. 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 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 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稀释浓硫酸时,先把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沿器壁缓慢注入水,边加边搅拌
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D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检查气密性B.测量溶液的pH C.取固体药品D.熄灭酒精灯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B)
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的气味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9.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11. (苏州)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B
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2. 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D
13.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A 、检查气密性
B 、氢气验纯
C 、检验氧气
D 、二氧化破验满
14.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B )
A .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 .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 .往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5.下列化学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B
16.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B )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
读取液体的体积

除去CO 中的CO 2
D .
制取蒸馏水
18.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D )
19.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D .配制氯化钠溶液
20.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D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21.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
行了改进。

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
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
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
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
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22.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C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
2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移开蒸发皿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2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
的是B
A .滴加液体
B .添加酒精
C .加热液体
D .放置试管
25.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D
2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
的是(B )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28.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29.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30.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D 】
A.检验溶液酸碱性 B.溶解固体 C.倾倒液体 D.熄灭酒精灯31.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C 】
3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
3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34.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C)

液体读数
B .
滴加液体
C .
加热固体
D .
倾倒液体
A .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
B .碳酸盐、碳酸氢盐中只有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C .沉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D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36.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D )
二、非选择题:
1.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a 、
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N 2O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1)(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 通,不燃烧;步骤②中b 通,燃烧
2、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实验方案]
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2
254P+5O 2P O 点然
2N 2O 食
盐晶体
① ②
(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

(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
;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反思与评价]
(6)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7)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实验方案设计]
(8)为了完善原实验发难,你设计的实验是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粗盐中的易溶性杂质CaCl2、MgCl2过滤漏斗(2)MgCl2+2NaOH====Mg(OH)2↓+2NaCl碳酸钙(或CaCO3)
(3)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小搅拌溶液,避免因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4)不可行 MgCO3、Ca(OH)2均为微溶物,只用任意一种试剂就会有一种杂质生成微溶物而不能全部除去
(5)在除去MgCl2和CaCl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和Na2CO3(或在除去Ca2+和Mg2+的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OH—和CO32—)想溶液C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
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和直接接触。

欲除去铁锈可用洗的方法,铁制品除锈时(填“能”或“不能”)长时间浸在酸溶液中。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
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
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1)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达到着火点)导热
(2)氧气(或空气)稀盐酸(或稀硫酸)不能
(3)CO2 + 2NaOH =Na2CO3 + H2O
(4)红色红色逐渐变成无色NaOH + HCl=NaCl + H2O 复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