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管理学共26页
国学与管理智慧知识讲堂课件PPT
![国学与管理智慧知识讲堂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9a908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png)
第二阶段。自1919年 “五四”运动至1949年 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国 学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期。
第三 阶段 。自 1949 年新 中国成立至目前。这是指 建国后国学命运的沉浮。
1906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谓国学讲授内容 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 (按“内典”即佛典)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 章氏于1906年于东京创立国学振兴社,仿效日本一些学者用一国固有之学问来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的载华凝天古也文灵制神象之之经所中勰作经
奥体文聚地代。章之人,天鸿至也说的《用典
区,化,人的
之奥纪参地教道者:《文,的
。是精也三经
骨区,物,也,,
宗心正地
人是者典
髓,洞序效。不恒
经雕如位
性的中的是
者极性,鬼故刊久
篇龙刘与
》》
“国学”的来龙去脉
经典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它的普适性。《艺文类聚》对于 经典的解释是“经也者,径也,言五路无 所不通”,也就是说,经典承载着普适性 道理。 另一个是它的阐释性。历代通过对于经 典的阐释而有所创新,形成为“经学”。
“国学”的来龙去脉
国学形成与发展的大致阶段
灿楼中社堂未作其王
然阁评会集出有中国
62
放,论研林版 以维
出在说究》。种经的
了几:》。代,史学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 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 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化史确有研究 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概……可以学先辈 之人格,可以知学问之价值,在善疑、在 求真、在创获。
“国学”的来龙去脉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ppt课件
![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5c4d0c5901020207409cc8.png)
故曰:
德者,性也,言其内也;德者,行也,言
其外也。合而言之,
行其性者,谓之德。
——《耳有子.明道.德论第三》
也!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ppt课件
4
1、主流传统文化与管理决策论:中国管理者的决策依据究竟是什么?
西方文化
中国人
中国文化
思想
行为
冲突
生活方式 组织方式 治理模式
ppt课件
5
1-1)西方近代文明及其生活方式选择
人,乃万物之尺度
以人为中心
ppt课件
6
1-1)对比:同期中国呢?
比
语曰:天地本无名,人自名之。
1)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
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ppt课件 44
仁
二 人
ppt课件
45
附2)仁者之所欲
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
ppt课件
54
结论(1):中(儒家主流)西治理区别之所在
人
兽
心
自控
文化
内
软
行
控制
制度
外
硬
ppt课件
55
结论(2):融通中西,为我所用。
天人合一
中国
神人相胜 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5d03a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9.png)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不仅仅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企业管理与领导力方面的极其珍贵的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沟通方式等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学者所关注。
如今,在商业场景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正在尝试将它们蕴含在国内外公司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独特而客观存在的作用。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个人成长与道德规范,这在现代商业领域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道教、佛教和儒家三大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对“仁、义、礼、智、信”等概念的不懈探索与塑造。
整合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企业能够帮助员工找到并实现他们自己和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公司的价值体系之中。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德治国”,这也适用于企业领导。
企业领导者应该充满着仁慈和关爱,而不是只关注公司的利益。
在商业中,德性的把控则可以帮助企业创造出真正的,长期、合理地盈利。
企业领导者要注重以身作则,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建设与推广。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利益常常被视为高于个人目标的。
社会的集体价值取决于每个人如何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这些行为准则与商业领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这一点在电商行业尤为突出。
同时,员工和管理层的责任与义务对合作伙伴也极为重要。
如果企业能够懂得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对行为规范的塑造,则可以更好地维护整个产业生态环境的“生命力”并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企业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将会被视为商业的美德,并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也与人际沟通密切相关。
在传播商业信息的时候,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礼仪和语言的使用,有望提高双方之间的交流能力和效率。
以《论语》中的语言为例,这里具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唯美之词,表达了浓郁的“调和与协调”的内涵。
传统文化与管理创新.ppt.Convertor
![传统文化与管理创新.ppt.Convertor](https://img.taocdn.com/s3/m/0acbbf5377232f60ddcca1a1.png)
第一讲何处寻求管理智慧--关于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思考东边看过去,西边看过来东西方管理的互补性全盘西化的结果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为我所用综合创新之路研究的误区一、东边看过去,西边看过来(一)东边看过去谈管理必言国外管理大师科特勒的演讲不惜重金取洋真经(二)西边看过来里根的国情咨文:治大国若烹小鲜克里夫兰《未来的行政首脑》商战圣经:孙子兵法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互补性三、全盘西化的结果(一)管理主体的缺位(二)洋宝贝成了洋垃圾(三)半个管理者(只知西方管理案例而不懂中国的管理思想和艺术)四、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文化资源(一)理论层面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文人作品中管理思想兵书中的管理之道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管理之道(二)实践层面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近百年来海内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之道49年以来大陆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五、将传统文化为我所用(一)法家治企制度化强制性权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二)儒家待人人性化:人为邦本修己安人感召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三)兵家权谋正合奇胜经权(四)道家理想大道无为六、综合创新之路(一)日本是个好例子向西方学习科学管理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松下商学院必修课:大学、中庸、论语也进行了时代和民族式的改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与算盘(二)16字方针以我为主合璧中西汇通古今自成一家抗战中蒋梦麟当北大校长,曾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
”鬼子指的是洋鬼子的科学精神七、研究误区断章取义:言必信行必果求同与比附以弊端为精华和权谋文化的泛滥举一废百第二讲韩非子:法势术的刚性管理一、韩非子的人性假设(一)四种人性假设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二)韩非子的人性假设及其罗列式证明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追逐利益而不避风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利益关系合作只是为了获取更大或共同的利益不做道德评判(三)韩非子的人性假设是其因情而治的基础因人情而治:安利避害故赏罚可行因世情而治: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后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二、法:一民之轨莫若法(一)法必须符合天道与公道守自然之道、因天命持大体契合公利而不“逆人心”(二)立于君立法于君“赏罚者,利器也。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1307f9ff00bed5b8f31dae.png)
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 4.黎红雷 ?儒家管理哲学? 广东高等教
谢谢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பைடு நூலகம்【宋】 朱熹?观书有感?
X理论〔经济人人性假设〕 → 荀子:性恶论
Y理论〔社会人人性假设〕 → 孟子:性善论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Hamlet,Prince of Denmark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 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 的力量!多么优善的仪表!多么 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 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 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 的创造性转换
主张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合理 内核与近现代西方科学的管理 理论有机契合,这才是我国管理 的唯一出路.
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书目: 1.成中英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 学
林出版社1999年版 2.张尚仁 ?管理、管理学与管理哲学?
……That we w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培训课程.pptx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培训课程.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2145010cf84b9d528ea7a6d.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自主意识不断 提高,任何强制性的管理都不能进行有 效的社会控制,必须通过正确处理人际 关系,发挥人的道德自觉,调整各种矛 盾,来达到控制社会系统的目的,儒家 的学说正是擅长与此。
第二个问题: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1、文化的涵义
“文化”(Culture)一词,《牛津现 代辞典》的解释是: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 借训练与经验促成的身心的发展、锻炼、 修养。或曰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 明,如艺术、科学等。“文化”一词最早 指培养、种植、栽培或耕种,以后引申出 文雅、修养、高尚的含义。
----《把目光投向中国》
温家宝2003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第一个问题:如何看中国传统文化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 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 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 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 良的文化。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 质、行为、制度、精神。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 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 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 学说流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有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 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 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 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2020年9月4日星期五下午1时27分18秒13:27:1820.9.4
• •
T H E E N D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9月下午1时27分20.9.413:27September 4, 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年9月4日星期五1时27分18秒13:27:184 September 2020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辩证研究-精品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辩证研究-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fa772e5050876323112123e.png)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辩证研究一、管理的中西方定义清朝以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管理”一词,在我国古代分别用“管”与“理”单音词来表示。
“管”字,原是指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后来由于古代钥匙像这种乐器,于是便把钥匙称作管。
如“郑人使我掌其此门之管”,就是郑国人让我掌管这个门的钥匙。
(《左传?僖公32年》)又由于钥匙是开锁的关键,具有约束性,于是便引申为管理的意思。
“理”字,最初是指对玉的加工,后来把对老百姓的治理也叫做理。
如《说文解字》就把“理”字解释为,“治玉治民为理”。
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意义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教学法和案例库,符合国情,也能激发学生兴趣。
民族的总是最亲近的,纵然这些年西方文化的侵蚀,但骨子里这种感情不变。
比如那些诸子百家的管理之道、史志文学作品中的管理思想以及传统中医的管理启示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不盲目崇拜西方理论,要善于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精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操。
“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可忘,“西学东渐”也必将过渡到“东学西渐”,祖国优秀文化的输出指日可待。
祖国文化宝库里未必找不出匹敌西方管理理论的思想。
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开发学生主动接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文化的情操。
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路径选择1.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世界观和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指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自我构建和经验研究,颠覆西方管理学中内隐的价值取向。
彻底质疑西方管理学背后的核心文化假设(如理性客观、分析导向、价值无涉、战胜他人、结果导向等),逐步摆脱西方管理学的不自觉的影响和控制。
2.注重将中国文化、西方方法与当下问题三者叠加,借用西方科学中最强大的方法论成果,也就是工具理性,来对一些中国文化中的本土概念进行翻译和阐述。
以期达到融会贯通,殊途同归的目的,进而达到让学生产生并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e3644acaaedd3383c4d38b.png)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它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预警性——触碰火炉 会被烫伤,二是即时性——触碰火炉立即烫伤,三 是肯定性——触碰火炉肯定烫伤,四是公平性—— 谁碰火炉都会烫伤。 4、中庸之道:中国式管理的思维方式 最常见的误解有两种:一是把中庸之道当做折 中主义,认为取两端之中点即是中庸之道;二是把 中庸之道当做调和主义,“和稀泥”,无是无不是 ,无可无不可,实际上是模棱两可。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或中庸管 理决不是折中主义或调和主义,它强调的是不偏不 颇的“适中”,是“无过无不及”的恒常之道,做 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使事情“恰倒好处”。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和谐并不是一个鼻孔出气,也并非一个声音说
话,和谐乃是包含有差异甚至对立的统一,太极图
中的阴鱼与阳鱼即是如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国语· 郑语》对“和同之辩”有着深刻的阐释,
大意是说,不同的因素互相匹配、对立、依存、转 化、流变,方能构成多样性统一的变化日新的世界
的角度领悟到完全不同的道理,得到完全不同的启
示;对事情的解释没有标准答案,解释的方法也无
需遵循严谨的逻辑规则,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式的解
读;解读的结果和个人的生存境遇、人生阅历、文
化立场密切相关。这,就是悟性文化。 悟性是一种不同于理性的哲学思维,它奠基于 经验的基础之上,并不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其得出 的结论具有非逻辑性、跳跃性、偶然性等特征。
二、如何运用中国式的管理智慧? 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大抵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A而B:立足于A兼及B,以A为主,以B为 辅。 放牧式的宽松型管理模式还是牵羊式的约束型 管理模式的讨论。 问题的要害不在于宽厚还是严苛,有时以宽厚 为主,辅以严苛;有时以严苛为主,辅以宽厚;有 的行业适宜严格一些,有的行业又适宜宽松一些。 一切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取舍。这就是中庸之道。 第二是A而不A’:主张A,但不能有过度的A’。 如《论语》中的“威而不猛、泰而不骄,群 而不党,周而不比,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ppt 42页)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ppt 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f2af1bbaf1ffc4ffe47ace6.png)
曹操与孙悟空:力量型的杰出代表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
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孙悟空呢,则是一个筋斗十万八千 里。他们似乎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 行、行必果。
■这种性格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 。他们通常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
■他们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
■和孙权一样,和平型的沙和尚也是那样友善而又平静, 以致于能够接纳所有的麻烦。他们一方面习惯于遵守既定的游 戏规则,习惯于避免冲突和考虑立场;另一方面,也能够充满
他们性格低调,但并不像完美型那样容 易绝望。
他们厌恶那种不稳定和混乱的工作环境 和生活状态,可在暴风雨中他们却能够 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镇定。
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 下来…
仁者乐山 性格的稳定性 智者乐水 性格的敏感性
性格的分类(图1)
完美型
诸葛亮
敏感性
和平型
孙权
力量型
曹操
活泼型
稳
刘备
性格的分类(图2)
.(.....)
完美型
唐僧
力量型
孙悟空
敏感性
和平型
活泼型
寻找下列四组人物相同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 —— 唐 僧 曹 操 —— 孙悟空 刘 备 —— 猪八戒 孙 权 —— 沙和尚
■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是活泼型的典型性格特征之一 。与活泼型的同事相处,你会感到轻松、愉快、和一种被
诸葛亮和唐僧:完美型的化身
■诸葛亮的兴趣在于思考人生的价值。他用尽了一生,把自 己的职业生涯打造得如此完美无缺。
■如果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 诗人、文学家或思想家。尽管如此,他的一篇《出师表》仍然 让许多文学家为之自惭。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课件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4b64fa89eb172ded63b79a.png)
六、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 的认同,将其镶嵌在自身企业 文化的基因中。从先秦诸子百 家、汉唐道统、宋元理学、明 清贤达,到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理 想,系统了解中国哲学发展历 程,把握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 脉络,系统学习中国文化和哲 学智慧,以中国先哲们睿智的 思辩传统,深邃的人生哲理, 思考和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 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 惑和矛盾,提高哲学思维能力, 倡导和谐管理,创新思维,理 智、科学和勇敢面对挑战。
2
一、易学与企业创新管理思维
倡导易学精神和中国哲学传统, 比较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理论 和方法,通过易学思维推演和 自然管理法则,全面解析社会 组织DNA的密码结构,系统阐 述企业DNA基因遗传行为的基 本规律,让管理者能够熟悉企 业成长、组织行为遗传等普式 性企业生命周期律,熟练掌握 企业DNA简易管理诊断工具的 使用方法,科学规划愿景目标 和组织生涯,以期主动把握组 织变革、战略转型,引领企业 创新管理。
老子及庄周哲学在管 理中的应用授课目的: 从具有真谛,体会《道 德经》《逍遥游》有 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至 高境界,使企业家在 经营中导入人文管理, 感悟自然管理法则, 研习以弱胜强、以少 胜多之道,提升企业 核心竞争力。
5
四、企业伦理与禅宗佛学智慧
洞悉社会、企业伦理及 企业家精神深刻要义, 剖析成功企业及组织形 态的内在伦理规律,透 视管理中的哲学内涵, 体会伦理在社会及企业 发展中的魅力,真正实 现企业治理的至高境界, 再现领导艺术的颠峰。
6
五、兵家韬略与战略决策管理
古代兵法与现代企业战略决策授课目的: 以孙子兵法为基础,辅以中国兵史,汲 取中国古代兵家战略思想精华,解析三 韬、六略、三十六计谋略智慧, 深刻领 悟兵家之战略、谋略、韬略的哲学理念, 运用于复杂多变的商业竞争,掌握企业 生存发展之本,实现谋略竞争、智慧经 营,缔造企业常胜。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共78页文档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共7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247673b19e8b8f67d1cb997.png)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最新传统文化与管理创新ppt课件
![最新传统文化与管理创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969c5052ea551810a687e2.png)
法家治企:势不可以与人分享
“势者,胜众之资也。 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苗 船的力量 苏秦的总结 相乐池管理车队 桀能做天子 鲁哀公让孔子拜倒在他脚下
9
法家治企:势不可以与人分享
势:切忌有“两” 造父驾车与野猪的突然出现 王良驾车与经过菜地 造父王良不可同时驾同一驾马车
10
法家治企:势不可以与人分享
唐易子猎鸟 武王好细腰,世人多饿死 不隐藏好就会被反控制
14
法家治企:御人术
用人术: “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 1、识人:听言察实 2、用长避短:尧任用夔为乐正 赵简主任用阳虎 3、一职一官,一官一职: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明君使
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 争。 4、宰相比起于州部,猛将比发于卒伍 5、循名责实:听其言、督其责、课其功 6、激励:“为人臣者威诛伐而利庆赏 7、守法责成,以一御万的执要术
13
法家治企:御人术
无为术 无为术的要点是君主的“不可知”,君主表面上须无智无欲,无为无事,实 际则是牢牢占据主动地位,使群臣不敢有半分越轨。从效果上看,无为术主 张君主不办理实际事务,不负实际责任,不必表现个人智能或胆识,而能维 护和扩张已有的“势”。
(1)守法责成:摇落树叶必拊树干 (2)不必躬亲琐细的事情-魏昭王要亲自当判官办案---治吏不治民 (3)集众人的才智,自己收揽总成果 (4)舜的德化效果极其有限 (5)作战不必国君率领:宋襄公亲自参战 (6)无为才能窥探大臣的事情 (7)将自己隐藏好
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为什么?“君臣之利异”,“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 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 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3、两种不懂得术的人 4、概括的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 权,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d6d0f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d.png)
柔弱胜刚强
道家认为柔弱能胜刚强,管理 者应善于以柔克刚,化解矛盾 ,取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知足常乐
道家提倡知足常乐,管理者应 引导员工保持适度欲望,珍惜 现有资源,实现企业与员工的 共同发展。
辩证思维
道家注重辩证思维,管理者应 具备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 ,科学决策,引领企业持续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 重人的尊严与价值。这与现代管 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念高度契 合,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
和谐共赢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提倡合 作与共赢。在企业管理中,这种 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与
员工的共同发展。
公益事业
京东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实际行动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 神。
可持续发展
京东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 衡,这种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高度契合。
04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 企业管理体系
CHAPTER
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追求卓越
华为在管理实践中注重追求卓越, 不断挑战自我,这种精神源于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思想。
集体主义
华为强调团队精神,倡导集体主义 ,这种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团结协作”观念高度契合。
阿里的管理思想与传统文化融合
“新零售”战略
阿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提出“新零售”战略,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通过以上措施,将中国传统 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不仅可以丰富企业管理的 内涵,提升管理者的素质, 还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 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竞 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89398c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2.png)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比较
传统管理
强调集体主义、权威和经验,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强 调道德和伦理。
现代管理
注重科学、理性和效率,强调制度、规范和流程,注重创新 和变革。
融合的必要性
01
02
03
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宝贵财富,融合现代管 理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 文化。
创新实践
鼓励企业在实践中探索传统与现代管 理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断优化和完 善管理体系。
交流合作
加强企业间、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借 鉴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 中国管理思想的国际化发展。
PART 0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 中的应用
领导风格
仁爱关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领导者 的仁爱和关怀,关心员工 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建立 良好的工作关系。
适应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 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融合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 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优势互补
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各有 优劣,融合两者可以取长 补短,形成更完善的管理 体系。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培训和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管理者和 员工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制度建设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和 流程,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系 。
法家思想与管理
法家主张依法治企,认为企业的管理 应建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 上。
法家提倡“以刑去刑”,认为通过惩 罚来遏制不良行为是必要的,但更重 要的是预防和控制。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认为管理者 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流程,确保企业 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法家主张“以术驭下”,认为管理者 应掌握权谋和手段,以维护组织的稳 定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