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翻译鉴赏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高,以枝拂云。
●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含箨(tuò),包有笋壳。书帙(zhì),书套。
●背景: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其父屡禁其习武。
封郑国公。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赏析:全诗清新雅致,托物言志。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首联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
竹品,即人格。诗人反复状写竹的可爱,意在突出心中所达之意:尊重天性,顺应物性之自然;或者呼吁统治者要呵护人才,而不要随意摧残人才;或者以竹自况,期待朝廷能提携自己,能为治国平天下奉献绵薄之力……
2、《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i):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
●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隐喻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声名远播。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3、《寄远(又名,南陵道中)》●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背景: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的一个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翻译:泛舟南陵,见水面平缓、水流悠长,一会儿,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旅人心情顿时为之一换。
●赏析:前两句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从第二句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后两句写孤苦心境和偶见红妆倚楼。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襄邑道中》●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①襄邑――现在的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②榆堤――长满榆树的河堤。
●作者: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被他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从不向被推荐、提拔的人提出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正迷津。
●翻译:春末夏初时节,我从京城开封出发到襄邑去,乘船惠济河东行。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将满河春水照得红红的,连船帆也仿佛染上淡淡的红色了。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
我静卧船舱,仰看蓝天一动不动的白云。原来白云正默默随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赏析:“飞”一指船快,一指花纷飞。“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动中见静,似静实动。诗人的观察和感受,不但很有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5、《题西溪无相院》●宋●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溪就是西苕。②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③鉴:镜子。
●:一场秋雨过后,水光天色虚清,波澜不惊,水与岸持平。浮萍满溪,破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草里的虫声。到无相院寻找僧人,可是僧人都往尘世里去了,不在院内,禅院愈清,过桥的人仿佛在镜中行走。
已凭着暂时的秋雨增添了一些秋色,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他恣意的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
●赏析:小船归来可以听到划破水草的声音(以动称静,反衬)。
●作者:张先: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吴江令、永兴军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著有《安陆集》及词。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应该说,此诗“浮萍破处见山影”也一样精彩。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6、《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翻译: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五月塞下,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没有绽放的鲜花,只有冻彻骨髓的冰寒。
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我愿像汉朝傅介子诱杀楼兰王那样,赴身疆场,为国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