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过程。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个体 参与过程。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 过程 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互动更重要。 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互动更重要。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 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认知灵活性理论( )
斯皮罗(R.J.Spiro)提出的一种理论。 斯皮罗(R.J.Spiro)提出的一种理论。所谓认知灵活性是指个 体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重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 (1)知识有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知识的特点:①知识应用的 知识的特点: 结构不良领域 知识的特点 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广泛概念的相互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 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广泛概念的相互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 ② 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 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 异,即实例的差异性。 即实例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而 灵活地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灵活地应用到具体情境中。
(1)首先是长时记忆的内容影响着个体知觉和注意的选择倾向,影响 首先是长时记忆的内容影响着个体知觉和注意的选择倾向, 着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方式。 着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方式。 (2)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它不仅能注意外 这些内容和倾向实际上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 来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这种注意和 来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 知觉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做出随意控制的努力。 知觉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做出随意控制的努力。 (3)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或者说要 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要达到对其意义的理解, 生成学习,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 生成学习,还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即主 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2
建构主义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四、学习的个人建构过程 1.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M.C.Witttock) ) (1)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总是 )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 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的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 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的选择一些信息, 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 些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 (2)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 )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 验相结合, 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认 知结构。 知结构。
信息加工理论
维果斯基 布鲁纳
建构主义试图超越客观主义知识观和主观主义知识观的二元对立, 建构主义试图超越客观主义知识观和主观主义知识观的二元对立, 强调知识学习的内在生成及主动建构活动,寻求知识学习的新途径。 强调知识学习的内在生成及主动建构活动,寻求知识学习的新途径。
• 中心观点: 中心观点: 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 知识和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由人建构 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而是 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所建构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 释和理解。 释和理解。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朝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一种理论。 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一种理论。
行为主义 客观主义
奥苏贝尔
皮亚杰 建构主义
3.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设计 抛锚式教学( ) • 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学应该创造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 抛锚式教学认为, 情景,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 情景,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 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 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 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 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 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发现和解决问题。 • 也叫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
二、建构主义的两种取向
1
个人建构主义
主要是在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注学习者个体 个体是如 主要是在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注学习者个体是如 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或情感方面的信息的。 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或情感方面的信息的。
2
社会建构主义
主要是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 主要是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
(6)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即达到了意义的理解。 如果建构意义成功,即达到了意义的理解。 (7)在新的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以从短时记忆中归 在新的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 属到长时记忆中,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导致长时 属到长时记忆中,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4)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检验、建构意义时,可以通过 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检验、建构意义时, 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种联系, 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种联系, 即主动的建构新信息的意义。 即主动的建构新信息的意义。 (5)如果经检验,建构意义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 如果经检验,建构意义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 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 (a)构成选择性 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如(a)构成选择性 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 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即是否采用了没有 事实根据的假设;(b)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 事实根据的假设;(b)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 ;(b) 息是否适宜;(c)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用。 息是否适宜;(c)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用。 ;(c)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用
六、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1. 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设计 随机通达教学( ) •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Spiro等人提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 等人提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 建构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获得不同的理解。 建构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获得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使 学习者能够从不同途径通达意义,获得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每一次通达 学习者能够从不同途径通达意义,获得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会获得不同的意义建构。 会获得不同的意义建构。 2.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设计 支架式教学( ) • 支架式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学应 支架式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 该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 该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为学 生提供概念框架,而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生提供概念框架,而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框架中的概念就像建筑中的 手脚架,或网络中的界面,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学习的支持和途径。 手脚架,或网络中的界面,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学习的支持和途径。
七、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特点: 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特点: •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2. 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 3. 鼓励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 4. 强调实际的案例和情景 • 5. 认为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和促进作用
第二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 一、 人本主义学习的理论基础(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 1.自然人性论:人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水和食 自然人性论:人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 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 自然人性论 物,而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种子”。 而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种子” 2.自我实现人格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 自我实现人格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人格论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3.患者中心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其自由的自我实现。帮助患者 患者中心疗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其自由的自我实现。 患者中心疗法 自由的实现自我潜能需要三个条件: 自由的实现自我潜能需要三个条件: • • • 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诚一致性 移情性理解。 移情性理解。
(2)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级知识的获得与高级知识的获 学习分为两个阶段: 得。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只要求把所学的东西按照接近 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 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而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则要求学 原样的方式再现出来。而在高级知识获得阶段, 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 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 中。
4.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设计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 • 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 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 在此过程中,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 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 在教学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 在教学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 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 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 概括地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 概括地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 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 根据以上两个前提,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 根据以上两个前提,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 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 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 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 脑的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 相互作用,主动的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 相互作用,主动的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以及主动地建构 信息的意义。 信息的意义。
五、学习的百度文库会建构过程
1.支架(scaffolding) 支架( 支架 )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比学习者更 成熟的社会成员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而随着活动的进行, 成熟的社会成员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 , 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拆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逐渐减少外部支持,拆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 ) 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情境性 活动, 活动,学生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用的知识和问 题解决策略。 题解决策略。 3. 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 情境性学习( ) • 真实任务情境 • 情境化的过程 • 真正的互动合作 • 情境化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