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络教育法理学模拟题及答案ABC汇总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A.一致的 B.对立的C.矛盾的 D.对等的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C.贤人政治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D.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手段日益重要,法律因为其稳定性而使自身作用大为削减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对立面是( C )A.自由主义思想 B.个人主义思想C.封建特权思想 D.官僚主义思想14.我国法制的民主化是指在法制的各个环节上都坚持( B )A.自由原则 B.民主原则C.平等、公平原则 D.发展15.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前提条件是( D )A.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B.加强普法教育C.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6.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对待宗教一般采取( A )A.政教分离政策 B.政教合一政策C.政教并重政策 D.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7.科技进步的可靠保障是( C )A.优越的经济环境B.稳定的政治环境C.良好的法律环境 D.卓越的人文环境18.法的制定是( A )A.国家专有的活动 B.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共有的活动C.统治阶级的一般活动 D.统治阶级政党特有的活动19.在全部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C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议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2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章要报国务院和下列哪些机关备案? ( D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本级人大 D.本级人大常委会21.调整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应该划归为( B )A.劳动法 B.社会保障法C.行政法 D.宪法22.根据域内效力原则,我国法律的效力及于( A )A.制定机关所辖领域 B.我国领土、领海以及领空C.我国领土 D.全国23.中国在法律实践中采用的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是( 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2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C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总的指导思想25.下列哪项属于专属权? ( A )A.人格权 B.著作权C.商标权 D.专利权26.将权利划分为公权利和私权利,其划分角度和标准是( A )A.法律的不同类别 B.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C.权利是否独立存在 D.权利是否可以转让27.不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 )A.奴隶社会的奴隶 B.封建社会的农奴C.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 D.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群众28.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 B )A.公民 B.特定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C.国家机关 D.法人和非法人组织29.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可以依法被判处( B )A.罚款 B.罚金C.拘留 D.劳动教养30.“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A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法理学A一、单选题1.国家赔偿责任的责任主体是()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C.法人D.公民2.下列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B.行政委任令C.公安机关的逮捕证D.人民法院的判决书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A.无法可依B.法律滞后C.不依法办事D.违法不纠4.苏某和熊某毗邻而居。
熊某在其居住楼顶为50只鸽子搭建了一座鸽舍。
苏某以养鸽行为严重影响居住环境为由,将熊某诉至法院,要求熊某拆除鸽棚,赔礼道歉。
法院判定原告诉求不成立。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错误的()A.本案涉及的是安居权与养鸽权之间的冲突B.从案情看,苏某的安居权属于宪法所规定的文化生活权利C.从判决看,解决权利冲突首先看一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是否造成对他人权利的实际侵害D.本案表明,权利的行使与义务的承担相关联5.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6.司法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A.确认主体B.确认法律适用C.确定事实D.确认案件性质7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后果()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二、多选题1.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C.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2.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下面哪些原则不适用()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3.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C.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4.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
电大法理学试题一、填空题。
1.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
2.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两种。
3.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5.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6.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7.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英美法系)。
8.《札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一(法制)一,缮囹圄。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
10.-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法律移植)。
11.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1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1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一则一否则)的公式。
15.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法的体系)。
16.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7.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18.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
19.-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20.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2.法律规定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法的(B)。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法的本质,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B.法是一种政治现象,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C.法是一种经济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D.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参考答案】A2.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A.规范性B.国家意志性C.普遍性D.程序性【参考答案】D3.关于法的起源,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B.法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C.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D.法是随着阶级矛盾的产生而产生的【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作用?A.规范作用B.教育作用C.协调作用D.预测作用【参考答案】C5.关于法律的适用,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适用具有被动性,法院只能根据当事人请求作出判决B.法律适用具有主动性,法院可以主动寻找案件适用的法律C.法律适用具有任意性,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D.法律适用具有严格性,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适用【参考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程序性。
2.简述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教育作用、协调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3.简述法律的起源。
【参考答案】法律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习惯到阶级社会法律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规范主要是习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阶级矛盾,阶级意志成为制定法律的主要动力,法律逐渐取代习惯成为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
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甲乙两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货款总额为100万元,乙公司应当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发货,甲公司应当在收到货物后一个月内付款。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按时发货,但甲公司在收到货物后两个月仍未付款。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狭义的法律是指( )。
A、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所有法律法规C、包括行政法规D、包括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2、( )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D、指引作用正确答案:A3、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 )。
A、宪法性法律B、基本法律C、单行条例D、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A4、在法的作用中,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被称为( )。
A、法的社会作用B、法的规范作用C、法的指引作用D、法的制裁作用正确答案:A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法的是?( )A、诉讼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正确答案:C6、张三将一批货物交给某铁路公司运到北京西站,张三与某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铁路B、火车C、货物D、运输行为正确答案:D7、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它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
A、制定法B、变动法C、认可法D、修改法正确答案:C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委任性规则B、准用性规则C、确定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正确答案:A9、我国《民法典》第532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该法律规则属于( )。
A、命令性规则B、非确定性规则C、任意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法?( )A、价格法B、选举法C、组织法D、公司法正确答案:D11、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伪造国家货币罪等,适用我国刑法,这一规定的适用效力上采用的是( )。
A、属人主义原则B、保护主义原则C、血统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原则正确答案:A12、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考试题题库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考试题题库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1.法律要素是指A法律条文、法律规范和法律概念B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法律条文和法律文本D法律政策、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正确答案:B单选题2.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C法律规范D法律制度正确答案:B单选题3.以下关于法系的判断,哪些是不正确的?A大陆法系重视规则B英美法系重视程序C伊斯兰法系重视道德D中华法系重视强制正确答案:C单选题4.《民族区域自治法》所归属的法律部门是A宪法B法律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正确答案:A单选题5.“程序法”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A边沁B乌尔比安C凯尔森D艾利希正确答案:A单选题6.下列关于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A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诉讼法、民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
”这段话是列宁讲的正确答案:C单选题7.依据法律规范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A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C确定规范和不确定规范D法律规范、习俗规范、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多选题8.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表现为()A历史上,法理学与政治学的研究内容是相互独立的B政治学思考的问题有可能是法理学思考的问题,但法理学思考的问题却与政治学无关C法理学与政治学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D理学与政治学具有内在统一性正确答案:CD多选题9.《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A这一条的内容是法律规则B一切民事案件均可以优先适用这一条文C这一条的内容所反映的是正义的价值D在处理民事案件时可以采取“个案平衡原则”适用这一条文正确答案:ABC多选题10.根据法律的认识论来划分,可以把法学分为:()A应用法学B理论法学C民法学D经济分析法学正确答案:AB多选题11.根据规范的属性,可以把法律分为哪些?A专业性法B政治性法C宗教性法D道德性法正确答案:ABCD多选题12.下列哪些属于体现法的官方性?()A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度或认可的B法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施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D法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正确答案:ABD多选题13.除基本规范外,一个规范体系中的所有规范的效力都是由另一更高规范决定的,或说是由另一更高规范授权或委托创立的。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学院《法理学》答案
本次练习有20题,你已做20题,已提交2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5题。
1.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 )A、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B、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C、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D、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2.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的形式,可将法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自然法和实在法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A问题解析: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的本质的是()A、统治阶级意志性B、物质性约性C、经济以外因素对法的影响D、国家强制性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D问题解析:4.法的关系根源于()A、思想社会关系B、物质生活关系C、宗教关系D、民族关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5、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A、法的全球化B、法的移植C、法的现代化D、法的国际化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权利能力即法律人格B、权利能力包含了义务能力C、享有权利能力的人必然享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可以分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7.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 ( )A、权利和义务B、主体、客体和内容C、主体和客体D、主体、权利和义务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8.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任何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行为B、不合法的行为就是违法的行为C、有一些行为虽不合法但也不构成违法D、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一般也是不合法的行为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A. B. C.A. B. C.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11题。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法理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1)》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A)A.一般理论 B.应用学科C.专门学科 D.技术学科2、哲学与法学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应当是(D) 。
A.二者平行 B.二者互不相关C.法学高于哲学 D.哲学处于较高层次3、中国古代,坚持“小国寡民”主张一切顺乎自然的是(C)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4、根据约定俗成原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法律”是指(D) 。
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B.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D.法律整体即广义上的法律5、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法律问题,在法学研究方法中应当属于(B) 。
A.价值分析方法 B.实证分析方法C.阶级分析方法 D.综合分析方法6、法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D) 。
A.法律条文 B.法律规则C.法律文件 D.法律现象根据约定俗成原则,日常生活中7、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 (D) 的体现。
A.上帝意志 B.公共意志C.人民意志 D.阶级意志8、法的内容最终是由 (C) 决定的。
A.历史传统 B.民族精神C.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意识形态9、法的主要内容是 (A) 。
A.权利义务 B.法律责任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10、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 (D) 是非正式渊源。
A.宪法 B.法律解释C.国际条约 D.道德规范11、在我国法的形式中,行政规章由 (B) 制定。
A.国务院 B.国务院所属部委C.各级政府 D.国家权力机关12、根据法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分为 (B) 。
A.国内法与国际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13、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传统中与 (C) 相对称的一种类型。
A.特别法 B.根本法C.普通法 D.私法14、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 (B) 。
A.法律关系 B.法的要素C.法的渊源 D.法的效力15、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D) 。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
电大法理学试题一、填空题。
1.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
2.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两种。
3.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5.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6.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7.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英美法系)。
8.《札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一(法制)一,缮囹圄。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
10.-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法律移植)。
11.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1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1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一则一否则)的公式。
15.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法的体系)。
16.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7.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18.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
19.-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20.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2.法律规定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法的(B)。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重点考题题库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重点考题题库单选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正确答案:C单选题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行为的有A立法B宣告破产C股东会决议D收养孤儿正确答案:D单选题3.权利行使中的“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和权力行使中的“法无规定即无权力”原则,集中表现了权利和权力在哪个方面的差别?A表现形式的不同B运行方式的不同C法律要求的不同D推定规则的不同正确答案:D单选题4.下列有关执法与守法区别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执法须遵循程序性要求,守法无须遵循程序性要求B行政机关的执法具有主动性,公民的守法具有被动性C执法是执法主体将法律实施于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的活动,守法是一切机关、团体或个人实施法律的活动D执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守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所有的法人和自然人正确答案:D单选题5.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在此情况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正确答案:D单选题6.法律行为总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与社会发生关系,或者行为作用于他人,或者引起他人的行为,这说明法律行为具有A社会性B法律性C 可控性D价值性正确答案:A单选题7.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B清末修律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离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正确答案:C单选题8.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C诉讼和仲裁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确答案:A单选题9.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的哪一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6个小时后,才将康某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10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正确答案:D单选题10.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表现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B数量上的非等值关系C功能上的非互补关系D价值意义上的非主次关系正确答案:A单选题11.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牌电饭煲一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109批次考试法理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综合练习一、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1.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种法律规则。
【答案】√2.从逻辑上看,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答案】√3.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改正正义。
【答案】×4.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义务可否转移。
【答案】√5.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答案】×6.所谓立法体制,是指立法主体的构成及其权限划分的制度。
【答案】√7.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是世界各国共同适用的分类。
【答案】×8.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是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为标准。
【答案】√9.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法律编纂。
【答案】×10.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答案】√二、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4分)1.法律【答案】法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要求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 民法法系【答案】民法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法的总称。
由于民法法系是继承罗马法而来,所以又称罗马法系;由于民法法系首先和主要是指欧洲大陆国家的法,所以又称大陆法系;由于大陆各国主要是采取成文法典形式,所以又称法典法系。
3. 法的渊源【答案】中国学者一般将法的渊源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所谓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真正来源、根源和发源,是指法的产生的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物质生活条件。
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就是指法的效力渊源,即通常在法学上所说的法的渊源。
4. 法律清理【答案】法律清理: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的存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
5. 法律体系【答案】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组成法律部门,并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即部门法体系。
法理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法理学》模拟试卷一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根据是否允许当事人或法律关系参加者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确定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
[A] 调整性规则和保护型规则[B] 授权性、义务性和禁止性规则[C] 绝对性和相对性规则[D]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2、法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A] 法律原则[B] 法律概念[C] 法律规范[D] 法律行为3、司法机关对其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属于()[A] 行政解释[B] 司法解释[C] 立法解释[D] 学理解释4、行政法律关系属于()。
[A] 平权型法律关系[B] 隶属型法律关系[C] 一般法律关系[D] 具体法律关系5、西方最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学说起源于()。
[A] 古雅典[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埃及6、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
[A] 行为的主体不同[B] 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C] 立法意图的不同[D] 行为方式的不同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 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法治等于法制[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9、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的解释。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C)
《法理学》模拟题3一、解释下列名词。
1.诉权2.法的要素3.追诉时效4.法的实现5.再审程序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法的一般性2.简述债权的发生根据3.简述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4.简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参考答案:1.简述法的一般性法的一般性,也可称为法的普遍性,其涵义不外两层:其一,是指法是针对某一类事实作出的规定,不是对某一事或某几件事所下的一种决定,而是对于合于其规定的未来一切事件所立的一种规则,而且可以反复多次适用。
这使法与依法作出的决定或制定的法律文书区别开来。
其二,法不是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所下的一种决定,而是对于将来凡适合法所规定的任何人所立的一种准则。
法之所以得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亦即因其赋有上述的一般性,它不是针对具体的、特定的、个别人的行为,而是抽象地、概括地规定集体意义上的人的行为。
2.简述债权的发生根据债权的发生根据主要有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
最为重要且最为常见的债权发生根据是合同(契约),它是当事人双方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
除此之外最为常见的债权产生根据就是侵权行为,它是不法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基于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有赔偿受害人损失的义务,与之相对,受到损害的人,则具有请求加害人赔偿损失的权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利益,使他人遭受损害的事实,取得变动利益的不当得利人承担着恢复公平,补偿利益受损方利益的义务,因对方不当得利造成损害的一方就拥有了请求恢复受损利益的权利。
而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3.简述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控功能主要是指法通过其所具有的内在的对社会有益的功用和效能而对社会利益关系乃至于作为整体存在的整个社会生活领域进行调控的方式。
具体表现在:第一,对社会利益关系的确认。
第二,对社会关系变迁的引导。
第三,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
第四,对权力和权利行使的制约。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1.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30分)
答:两者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来源上,法律规则在国家法上只能出自立法者之手,这在成文法国家中显得尤为突出;而法律原则的来源刚较为广泛。
二是在内容上:法律规则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
三是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其无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能贯穿于任何法律事实之中。因此,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宽于规则。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
四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当中。
五是适用条件上: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相比具有优先适用性,法律规则在针对具体案例时可以具体有针对性的应用,切实做到一对一的针对性适用;法律原则只有在以下方面方可适用:在穷尽法律规则时,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六是从表现形式上看;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而法律原则一般情况下无固定的表现构成形式。
七是从功能上看:法律规则的基本功能在于对人们行为提供确定的、可预测的导向;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物质生活决定上层建筑.第一,法的内容不可能超出社会物质生活.第二法的内容要不断更新补充适应社会物质生活.第三,法始终滞后于物质生活.所以,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的内容.
电大《法理学》试题答案
电大法理学试题一、填空题。
1.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
2.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两种。
3.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5.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6.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7.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英美法系)。
8.《札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一(法制)一,缮囹圄。
”9.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
10.-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法律移植)。
11.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1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1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一则一否则)的公式。
15.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法的体系)。
16.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17.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
18.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确立阶段。
19.-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20.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2.法律规定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法的(B)。
法理学第1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考试科目:《法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 (共9题,总分值9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在法的三要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 (1 分)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范D. 法律条文2. “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不属于()(1 分)A. 义务性规范B. 任意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D. 确定性规范3. 根据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法?()(1 分)A. 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B. 宪法和组织法C.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D. 侵权法与公司法4. 关于法律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最基本要素B. 法律原则类似于政策,不如法律规范稳定C. 法律原则不具有适用性D. 法律原则也有规范性5. 关于自治区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分)A. 直接生效B. 经过一定时间后生效C. 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生效D.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6. 关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1 分)A. 一般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B. 其中有的案例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一种C. 是我国法律渊源之一D. 从功能上看它是一种造法例第8页/共8页7. 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理解,正确的是()(1 分)A. 判例法是由法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案件所作的判决形成的,只对特定当事人有效;B. 在我国,地方性法规也在全国范围内有效;C. 法在时间上的适用效力是普遍的,不存在时间限制;D. 法在有效期内能反复适用。
8. 下列部门法中未能体现公私法混合性质的部门法是()(1 分)A. 行政诉讼法B. 环境法C. 劳动法D. 社会保障法9.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各种方式中可以改变法律规范内容的是()(1 分)A. 法律汇编B. 法典编纂C. 法规清理D. 制定法律大全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行为、应该行为、不得行为的行为方式称为()。
A.行为模式B.假定C.制裁D.适用条件2.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标准是()。
A.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B.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C.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D.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B.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唯一保证力量C.法律的强制力不等于纯粹的暴力D.在现代社会,法律还出现强制力日益弱趋势4.在我国,广义的法律不包括()。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法院的生效判决5.虽然违法者事实上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某些主观或客观条件,可以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
这在法理上被称为()。
A.归责B.免责C.无责任D.不负责任6.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
A.伊斯兰法B.教会法C.英国法D.罗马法7.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据是()。
A.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B.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C.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D.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8.权利界限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历史因素D.宗教因素9.将法律概念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的依据是()。
A.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B.法律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C.法律概念涵盖面大小D.法律概念的严谨程度10.在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二、材料分析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2.“法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法学的国际化研究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答案: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
答:法学史上很多思想家论述过法是一种意志,即具有意志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
法的意志性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是法的这种意志性决不是任意或者任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客观规律中最重要的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生活,即一定的经济关系。
所以法具有规律性,它是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法律与规律等同起来。
规律是客观的,而法律不完全是客观的——法律可能反映规律也可能违背规律。
即使尊重规律和反映规律,也不等于把客观规律完全照搬到法律里面。
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意志,除了客观地规定一些符合规律的内容之外,也可能有意识地规定一些不完全符合规律的内容。
2.“法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法学的国际化研究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答:法学的本土化研究和法学的国际化研究都是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法学继承发扬优秀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必然结果,因而法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本土化不是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也不是什么“中体西用”;国际化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全盘西化”。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把法学本土化研究的优势与国际化研究的优势结合起来,以包容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反映当代国际法学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走向世界,走向21世纪。
三、简答题1.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2.权利界限的表现?3.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4.人权的保障方式?5.法制监督的原则?参考答案:1.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整体性原则。
即以整个法律体系为划分对象,划分结果必须囊括一国现行法律的全部内容,使法律体系中的所有同类法律都归属于某一法律部门。
第二,均衡原则。
即划分法律部门时应当考虑各法律部门之间法律规范的规模或数量之间保持大体上的相对均衡。
第三,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因为法律是发展的,法律体系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不考虑法律的发展变化。
2.权利界限的表现?第一,权利具有时间性。
一些权利可供人终生享用,如姓名权,即使被判处死刑,姓名权仍不被剥夺。
而有些权利却只是一时的,法定行使时间一过,权利性便悄然逝去。
第二,权利具有空间性。
相邻权只对发生相邻关系的对方才具有约束力;诉权只有服从管辖权才能有效行使,集会、游行的请求权总是有着行政区的制约。
空间的划定,有些权利是固定的或绝对的,而有些权利的空间是不固定或相对的。
第三,权利具有对人性。
权利对人的范围一般应分为普通对人范围和特殊对人范围两种界限。
一般范围是指向所有人的范围,具有对世性。
特殊范围是指向特定人的范围,即权利的效力表现在只有特定的人才承担义务上,这个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此类有限范围内的权利叫作对人权或相对权。
3.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是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
第一,外在的行动(行为)。
即人们通过身体或言语或意思而表现于外在的举动。
第二,行为方式(手段)。
这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预设的目的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第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没有结果的行为,一般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判断法律行为结果,主要有两个标准:(1)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2)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即由法律根据结果确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等。
4.人权的保障方式?人权的保障方式,自人权有制度以来,大致采用如下六种方式:第一,一是人权宣告制度,即人权宣言。
第二,是公权力制衡的机制,公权力间的制约机制起初即是为保障人权而设的。
第三,是人权障碍的排除机制,人权要求国家为人权实现提供条件,特别是经济权、环境权、教育权、生存权等。
第四,是人权的司法救济机制。
司法的价值,首要的是对人权的守护。
第五,是人权的国际保护。
人权保护的国际间对话与合作已取代了旧时的指责与对抗,这一保障方式使人权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
第六,是人权主体对侵害的抵抗制度。
这一制度是人权主体的自我保障方式。
世界各国刑法中普遍采用的正当防卫制度即是基于人权保障的原理而设定的。
5.法制监督的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第二,民主性原则第三,程序性原则第四,系统性原则四、论述题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司法权的性质?参考答案: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对立统一关系。
表现在:第一,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对应是说,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而不管这个义务是权利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依存是说,权利以义务的存在为存在条件,义务以权利的存在为存在条件,缺少任何一方,它方便不复存在。
转化是说,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从一个角度看该主体是权利人,从另一角度看,该主体是义务人,也可能他既是权利人又是义务人。
第二,在一个社会中,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是相等的。
如果把权利作为数轴的正侧,把义务作为数轴的负侧,则权利每前展一个刻度,义务必向另一方向延展相同的刻度,权利的绝对值总是等同于义务的绝对值。
第三,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
价值的一致性是说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都是主体所需要的,它们是主体所执左右两柄,共同构成了主体支配客体的手段。
功能的互补性是说权利与义务对同一主体同时贡献着启动与抑制、激励与约束、主动与被动、受益与付出两种机制。
第四,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具有守恒特性。
这具体表现为: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的状况成正比例关系。
2.论司法权的性质第一,被动性第二,中立性第三,程序性第四,判断性第五,终极性《法理学》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将法律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依据是()。
A.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B.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C.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D.行为之主从关系2.权利滥用的规定始自古代罗马法,定制于()。
A.法国的人权宣言B.美国宪法C.魏玛宪法D.拿破仑民法典3.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
A.法律的调整方法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C.法律的数量D.法律的价值4.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是()。
A.义务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C.授权性规则D.禁止性规则5.调整性法律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
A.加强统治B.控制行为C.实施管理D.实现平等6.()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7.()是指国家通过强制力迫使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责任方式。
A.制裁B.强制C.归责D.惩戒8.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
这在法理上被称为()。
A.罪刑法定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责任相当原则9.法律上的故意是指()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A.明知B.可知C.应知D.告知10.将法律解释划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的划分标准是:A.解释尺度 D.解释的自由度不同 C.解释主体的不同 D.解释标准的不同二、材料分析1.“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2.“司法权是中立性权力”。
参考答案:1.“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
答: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方面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法具有共同性。
阶级性,即法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法的共同性,即法的社会性,是指某些法律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界限,而是带有相同或相似性。
2.司法权是中立性权力第一,中立性反映了司法权的本质第二,司法权的中立性由其判断性所决定第三,司法权的中立性由其价值所决定三、简答题1.基本权利和义务?2.权利滥用的构成要素?3.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4.人权对人的普遍价值?5.司法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是源于社会关系的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地位直接相关的,人生而应当有之的,不可剥夺、转让、规避、且为社会公认的,因而也可说是“不证自明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