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题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题方法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阅读占比越来越大,而阅读量的增加对于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本文立足探究阅读教学中主观题的审题现状及方法,提高答题效率,高效利用考试时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审题方法

一、高中生的审题现状及原因

从我的学生平时卷面作答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文不对题,缺乏要点,脱离题意、以偏概全、留取空白的问题,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因审题困难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有放弃整个语文学科的念头,这显然是不可行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能力差。语文是一门兼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外,它还具有培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的作用,而鉴赏评价就要建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因此,理解能力是审清题干的前提。

第二、缺乏整体意识。所谓整体意识,就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题干条件、问题数量、必要的文体意识等要素的整体把握意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因缺乏整体意识,导致审题不清,答题不准,脱离文体的情况。如若没有具备这些常识,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让学生给出正确完整的答案,谈何容易?

第三、畏难心理。目前,大多数学生偏爱简单而容易的题目,对于带有难度系数的题干,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不了,纠缠无果后这能选择放弃,而我们的高考题不可能一味的简单,所以,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成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又一“拦路虎”。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第一、知行合一。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科学实践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关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方面的。我想,在我们的阅读审题教学中,也应该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知”即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行”即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做到讀、问、写、达。读,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如推荐相应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拓宽学生的眼界;问,则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也可以带动、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设问;写和达,则是将问题的答案一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老师给予评价指导并改正,最后将最终答案记录在册,形成读书笔记。相信,只要坚持阅读并记录,做到读、问、写、达的统一,口、脑、手、心的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定会登上一定台阶。

第二、树意识、积知识、建框架、抓关键。首先,要树立文体意识。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而不同文体的考点、设问以及相应的答题术语都有所不同。例如:在散文阅读中,题干在考查“某句段在文中

的作用”时,学生总会把小说的答题术语盲目照搬进去,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显然,这就是不具备文体意识造成的。所以,阅读的第一步,要分清文体、树立文体意识。那如何区分文体呢?一般情况下,试题中会有明显的字眼帮助同学区分,例如:全国卷三中第4题的题干就会有提示,如,“下列对文本(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观察可知,散文题干显示“文本”,小说则有“小说”二字,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文体的提问方式,抓住特征,分清文体,进而找到对应的答题术语。

其次,积累相应的文体知识,并将其形成有机关联,融会贯通,进而建立知识框架。在小说、散文、诗歌阅读鉴赏中,存在相同题型,如“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修辞优先,关键词次之,再看表达效果。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再次,灵活运用抓关键词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题干中的修饰限定词、中心词,如小说阅读中考查人物形象时,会问“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或“文中怎样刻画某人物形象”这两个问题中,同是考查人物形象,但是各有侧重,前问的关键词是“怎样的”,为定语,强调人物特征;后问的关键词是“怎样刻画”是状语,强调方法。所以,这样一分析,学生能很快审准题干。另外,还要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例如:小说中出现“概括某人的形象特点”或者“概括某人的形象”,这两个问题,一些同学容易混淆,那该如何审题呢?找准中心词,这两个问题的中心词分别是“特点”和“形象”。特点则侧重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

特点;形象类题,在作答时包括性格特点和人物身份(职业)。

第三、树立学生信心,消除畏难心理。几年来,我所接触的学生都是中考落榜生,基础差,思想懒散,可以说是“后进生”。如若进入高中后,连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丧失殆尽的话,我想他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为了让他们能够树立信心,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

首先,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其次,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用他们能理解的词汇代替题干中的生难词。

最后,课堂上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设置问题,分析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质疑。

三、结语

以上内容,是我几年来在教学中用心体会发现的在阅读审题方面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实属管中窥豹。相信,有更多的审题方法和规律等着我去探寻。

参考文献:

[1]崔亚荣.《成也审题,败也审题——例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和大阅读的审题训练》.《现代语文》.2011.

[2]张汉彬.《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