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

合集下载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 理论及其拓展
李斌
摘要 / 介绍了环境行为学的学科框架,说明了其跨学科的特点;整 理了环境行为理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并以
注释 1) William M. Pena and William W. Caudill. Architectural Analysis- Prelude to Good Design[J]. Architectural Record.1959.5 2) TAMU CRS Archives 显示为 1951 年在 Norman, Ok schools 项目中传统 策划工具第一次得到应用。 在Laredo, TX schools项目建筑策划第一次作为业 务被出售。 3) Willie Pena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M]. 1969.P29. 4) E. Cherry Programming for Desig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1999 P259 5) R.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 1999 P20 6) 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Kevin Kelly Problem Seeking. Houston. CRSS Inc,1987.P165 7)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5. 8) Henry Sanoff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Stroudsburc, Pennsylvania: Dowden, Hutchinson & Ross, Inc.1977. P136-137 9) Richard Oates, David Thorman, Jim Wages.K12 Building Schools: A Primer for Managing Capital Programs. Houston. CRSS Inc, 1990. 10) K-12 Lessons Learned. 11) Intergraph TM (1991); Product Literature on Project Programmer with Project Optimizer; Intergraph Corporation, Huntsville, AL. 12) SARA TM (1994); Product Literature on SARA Facility Development System software; Sara Systems, Inc., Canutillo, TX. 13) …mer Akin, Rana Sen, and Magd Donia. SEED-Pro: A Framework for Computer Supported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5213, USA 14)Johnson, Robert E., and Mark J. Clayton. 1998. The Impact of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esign andConstructi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vol. 8, 3-14. New York: Elsevier. 15) Architecture Week. E-Commerce for Facility Managers . Architec- ture Week. Page B1.1. 20 September 2000 16) http://www.aia.org/aiarchitect/thisweek06/1230/1230blog.cfm 17)The 1st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Round Table(APRT) 由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AMU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 18) CRSS Stories: Motion in Only One Direction-Forward. Houston. CRSS Inc, 1992.P66. 19)Jonathan King and Philip Langdon. The CRS team and the business of architecture. College S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2. Foreword. 20) 帕歇尔在 2007 年12 月第一届APRT 讲演中将其变化总结为Information System, Survey Tools, Client Interaction Tools, Gaming, Wall Displays, Virtual Squatters, Web Technology, Research Files, BIM等九大方面。 21)Willie Pena William W. Caudill and John Focke. Problem Seeking: An 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Primer.1977.P8. 图片来源 图1 分别来自Willie Pena Steven A.Parshall. Problem Seeking.2001 P185 和Parshall在2007年12月 图2 This picture was taken by Irv Finical

学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学习心得

学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学习心得

学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学习心得我们正处于经济日益增长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状态,我们必须要摆正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毕竟人类与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紧密关系。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建设生态环境要从每个人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让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笔记绪论一、研究内容1、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2、环境行为学更多的作用于人的外显行为人类的行为:①经验②行为二、研究学派1、格式塔心理学核心:人的大脑中天生存在一些法则,对整个图形的原则有一定的心理规律片面性:忽略人的后天经验奉献:偏重于知觉理论2、构造论观点:人对图形的认知并不取决于人类的先天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后天经验而加到感受中去3、皮亚杰学派观点:人的心理进展是幼儿一直到成年都是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进展原则:组织、平衡、习惯1、组织①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关系本质上是物与物的关系,人的认识就是发现不一致物质之间的关系。

②不一致的关系根据相似的原则总结概括为不一致的“模式”。

③不一致的模式反应到人的头脑中会形成不一致的图式。

④图式是人头脑中的一种“意象”,而意象与事物本身有本质的区别。

----图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2、平衡被趋使的行为(习惯),力争增加自己新的观点与行为。

表达出人的整个动机(动力学说),动机有些是生理学的,有些是非生理(创新性)的。

3、习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持续交往的过程。

①同化:任何有机体只汲取外部世界中与其有机结合的东西,是一个保守的过程,企图保持心理状态。

②调节:是同化的一个补充,其产生标志着新图式的形成。

三、心理学原理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㈠建筑家与规划家的研究设计方法方面①从管理科学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确模型,使设计过程科学化,信息化,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把社会化信息、科学数据综合进去。

②把各类设计设想转化为各类模型,设计设想表达为多种模型的组合。

㈡心理学家的应用1、感知理论①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行为是最要紧的。

(实践学习)②收集信息都是由一定目的性的。

(动机作用)③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是有区别的。

2、认知理论3、Narberg:环境图式构成要素①中心与地点:有中心的图式是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②方向与途径③地区与领域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⑤地点精神四大文明古都:长安、罗马、雅典、开罗4、基本构图在不一致空间层次的表达5、在头脑中形成模式(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式化)㈢环境心理学的奉献存在的问题:1、确信了科学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研究缺乏,仍是新兴学科。

国开大学环境保护学习行为表现

国开大学环境保护学习行为表现

国开大学环境保护学习行为表现
国开大学的环境保护学习行为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参加校内外的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环境宣传等。

2. 环保意识培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传播环保知识和意识,鼓励身边的人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

3. 环境行为规范:遵守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保护相关规定,不私自乱扔垃圾、乱贴乱涂。

4. 能源消耗节约: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器具。

5. 科研成果和创新: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项目,提出创新的环保解决方案和技术。

6. 环境监督意识:及时反映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境监督和投诉,维护公共环境权益。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学习行为表现,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

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境行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解析环境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其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与影响。

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行为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环境。

本文还将关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和实践应用,探讨其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环境行为学及其拓展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之上的。

这一学科主张,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因素的结果,而且是由其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环境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环境认知理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以及环境应激论等。

环境认知理论主张,人类通过感知、理解和解释环境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这种认知进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人类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对环境进行选择性注意、解释和记忆,从而决定如何与环境互动。

环境决定论则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处的物质环境所决定的。

例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这种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环境可能论则提出,环境提供了行为的可能性,但并不一定决定行为。

换句话说,环境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人是否利用这些机会以及如何利用,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能力和选择。

环境应激论关注的是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压力源(如噪音、污染、拥挤等)会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和不适,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健康。

因此,环境行为学也关注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现场地图的模型。

1 4 10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pdf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感知、体验和影响他们的物理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室内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环境行为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领域:
1.环境感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感知环境信息。

2.环境认知:探讨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环境信息,包括空间认知、环境记忆和地图使用等。

3.环境情绪:研究环境对个体情绪状态的影响,以及情绪如何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4.环境行为:分析个体在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如空间使用、运动、休息和社交互动等。

5.环境健康: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空气和水质量、噪音水平、温度和光照等。

6.环境设计和评估:探讨如何设计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及如何评估环境的质量和效果。

7.环境心理学应用:将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教育和公共政策等。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
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管理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

人的创造力与环境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个人生理的子系统 文化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个性子系统 物质环境
领域性定义与争论
定义包括以下几种: 单一个体,成对或群组控制着一块领地 领域是针对同种族的,其他种族可以自由进入。 有领域就有入侵,因此有防卫的问题 既是一个较弱的个体,在其领域内能强有力地唬住入侵者 站在领域边界以外。 领域可能与生育有关,虽然控制领域只是控制地区,而非 控制雌性 保卫领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入侵。
2。环境可能论 视环境为一种介质,由此提供人们以机会,这些机会 可能被人所了解,也可能不被发现,重要因素是人的 选择与主观能动性。
3。环境忽然率论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 气候、与生理等并不主宰一切,任何地点都存在着大 量的潜在机会与供选择的可能性,可以发现肌体、行 为与环境之间的持久关系。
4。基本图示构成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体现。 层次是指地理、风镜、城市、建筑细部与部 件,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杂 的结构。
5。大脑反应过程的模型化
• 刺激来自环境,为肌体感知。 • 知觉在大脑中得到释译,是来自过去积累的经验。 • 找到相关事物,即被理解,直觉变成认识。 • 根据认识,可能会做出反应,也可能没有外显行为。
设计方法方面
60年代是对近代建筑理论进行检讨的年代,批评来 自多方面:业主、建筑师、使用者、社会科学家。 空间缺乏生机,原因来自多方面。心理学家和建筑 师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去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1。从管理科学和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 确模式,使设计过程科学化。把社会科学数据、观 点综合到设计中去。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VS
寻求环境与行为的和谐
为了实现环境与行为的和谐,我们需要深 入了解环境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人类行 为的改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 同努力来实现。
PART 03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 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
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文化、家庭、学校、社区等,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 人们更倾向于表现自我和追求个人目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塑造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塑造着环境。例如,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是由人们 的行为和需求所塑造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由于人类的行为所导致的。
现状
目前,环境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心理学、地 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参与。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PART 02
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布局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人们 更倾向于选择凉爽的地方休息;在明亮的光线下,人们更容易保持清醒。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如 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环境,以及如何在环境中行动和与环境互动。
概念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如何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物理和社会特征的影 响,同时也研究这些环境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o 1)色彩的温度感:色彩会使人产生温暖或 寒冷的感觉。金、黄河红属于暖色调,使人 感觉温暖,热天呆在以红、黄、金色为主的 地方出汗也会多一些。绿和蓝属于冷色调, 在阴冷的环境中让人感觉更冷,在炎热的环 境中会给人些许凉爽。红紫和黄绿等属于中 性色,既不冷也不暖。色彩的冷暖还与对比 有关,如紫色与橙色放在一起,则紫色偏冷; 若和蓝色放在一起,则紫色偏暖。无色比有 色冷,白色比黑色冷。
环境行为学导论(1)
o 柏拉图两千年前曾说过:“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 是了解人类自己”,而环境行为学恰恰就是研究、 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 为影响关系的新学科。
o 英国的首相邱吉尔曾说过:“人们塑造了环境,环 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也就是说人的行为与周围 环境同处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人是自觉 地、有目的地作用于他周围的环境,同时又受到客 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 了自己。
环境行为学导论(1)
2020/11/23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 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 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环境行为学导论(1)
第一章 环境行为学导论
o 一、环境行为学的内涵 o 二、环境行为学的主要理论 o 三、以个人空间需要为例说明各种理论 o 四、讨论案例:城市地标 o 五、思考和作业题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密度和拥挤度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和 人类的影响,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人类的环境 类型,不同的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对隔日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空间行为: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生气感和舒 适感,空间的秘密性和公告性,空间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 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等的影响。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例如刺激过载可以看 作是应激的结果;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最佳适应水平 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 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6. 生态理论: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 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 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行为 情境认为,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 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的行为是不同的。如当行为情境 是一间正在讲“如何演讲”的教室,按生态理论,这个 情境中的行为应包括讲解,聆听,观察,记录,举手的 提问解答。生态理论认为根据情境,可以预测将出现的 行为。在环境设计中,生态理论是运用得最多的。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这是一个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也可以说是 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该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 外界事物;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 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 体。我们可将环境区分为个体出生前的先环境,即合子 环境,和出生后的后环境,即外环境。外环境又分物理 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按人类干预的程度大小,又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先(合子)环境人为环境 环境物理环境自然环境 后(外)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5)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 (6)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7)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基础理论和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研 究 (8)以现场研究为主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开始时采用了从普通心理学和 实验心理学中借来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实验 研究。
1、被试者的选择 全部参与者 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不经选择的被试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1.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的学科。 2. 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 心理学”这一术语。 3. ①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 ② 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 ③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 与环境心理学分会。 4.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 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到了80 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09/2014
书目
来自《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高桥鹰志+EBS组编著,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 库珀· 马 库斯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交往与空间 》,扬盖尔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实验现场的选择
大现场与小现场 模拟环境

3、方法的选择
直接审慎的观察 系统地观察环境行为 效能观察 直接提问 标准化问卷 间接法 游戏

方 法 对环 境的 看法 直接审慎的观察 系统地观察环境行 为 效能观察 对环境 的评价 对环境的 认知

环境行为学重点

环境行为学重点

绪论:环境行为学恰恰就是研究、探讨外界环境与人类自身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为影响关系的学科环境行为学有称环境心理学的。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

研究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

1860年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研究人的不同“感觉”与“物理刺激”之间的关系,由此发展成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

相关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structuralism)•皮亚杰学派•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

它认为人的大脑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有一套心理规律。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1.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 接近或邻近原则3. 相似原则4. 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5. 良好完形的原则6. 共方向原则7. 简单性原则8. 连续性原则贡献及缺点◆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perceptual theory)方面。

这一规律力求说明建筑中构图有规律生理及心理基础,但有一定片面性。

◆格式塔心理学只注重人的天生因素,而没有重视人先前的经验因素◆观点构造论不认为形象的构图规律是人们大脑中的天生因素在起作用,而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

对于同样的图形,不同的人可构造出不同的知觉。

皮亚杰学派•代表人物: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J.),瑞士人•观点:其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心理发展(或认识发展)从婴儿开始直到成人,都是他与外部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提出的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平衡和适应。

Norberg-schulz 从人的头脑里如何构成外部世界图式出发,论述空间理论,提出环境图式构成要素。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什么是环境行为心理学1.先民对环境行为心理的认知在国外,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对人的行为、心理都有过论述。

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波克瑞特(Hippocrates)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

2.对20世纪世界发展思潮的反思唯经济增长论:从20世纪下半叶起, 人们一味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简单的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被简单地规定为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这样一来, 单纯的经济增长就带来了人口膨胀、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危机、贫富不均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在此背景下,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思想: 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人口增长、资源使用与环境维护三者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在1974年编著完成, 随着环境行为心理学科的发展和普及, 1986年, 其正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至此, 环境行为心理学正式出现在学术界中。

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①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②建筑学(Architecture) ③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④心理学(Psychology)⑤美学(Aesthetic)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②建筑学(Architecture)a.1959年, 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一书, 把道路、边界、区域、结点、标志物作为城市意向的5种构成要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认为它们的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们对城市的心理印象。

道路——线形元素, 城市意象的主导元素, 人们通过在道路上的移动来观察和认识城市, 其它的元素都是沿着道路展开布局。

边界——线形元素, 起到了划分领域的作用。

区域——面, 由于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而联系形成了二维的平面。

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
2
一、前言
(一)概念、特点和作用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 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交互关系 的学科; (1)特点 A、其从成为一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不过三十余年的历史; B、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B、它以整合之整体观点研究人们在实际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行为与经验, 将人类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相互定义的整体; C、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与形塑环境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 激; D、不将人类的行为与经验孤立,考虑行为发生的脉络。 (2)作用 A、影响了环境设计与公共政策;
4
率性之猜测加以评估。此外,他并且提倡代表性设计,强调对各种不同 之具代表性的环境进行抽样以研究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3、行为—场所理论:巴可认为人类行为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整体。要了 解人类的行为应至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研究。他提出行为 场所(behavior setting)作为研究人类行为之单位。行为场所乃一具有时 间与空间边界,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它由实质物体或环境与可替 换的人所组成,此二者以一特定的关系进行互动以完成场所的计划。
(2)社会心理学者索莫也在1958年发表[老人病房之社会互动],阐明领 域感之观念。
(3)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也在此同时进行精神病房之研究并分
5
别于1961年与1966年召开[建筑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会议,与会人士来自 心理学、建筑与精神医学等不同专业。
5、人类学界
(1)霍尔研究空间人类学,出版了二本极为重要的书籍,[无声的语言] 与[隐藏空间]。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 差异。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行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分,5个单词)1、应激: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包括主观反映、客观刺激2、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3、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他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4、人际距离:一般人与人接触时,两者之间都要保持着一定的领域范围。

这种领域是看不见的,一旦他人进入该领域,自己便会有意无意地转身避开对方,或离开,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这种领域称之为人际距离,也称移动式领域5、拥挤: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6、空间:是指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的相互关系7、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1 4 108、小群生态:一般情况下,人总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交谈,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中所谓的小群生态9、领域: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拥有或占用的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该场所或区域就是拥有或占用它的某个人或群体的领域10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1归属感: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亦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

12、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积的比值13、感知:是行为空间的一部分,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被经验环境所修正。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16、认知(cognition):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的过程。

17、图式: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18、意象:人们头脑中的地图,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路。

19、领域性(Territoriality):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一章)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涉及人类行为(经验、行动)与环境(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研究人的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解决环境问题学习的意义与必要性❝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32种环境威胁❝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提高环境、景观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

(二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环境知觉的性质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声、形、色。

2:知觉也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需要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主观因素的参与。

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与感觉同时发生。

一旦感觉的客观事物消失了,感觉和知觉就停止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

二者统称感知认知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3环境知觉是环境信息的最初集合,是我们捕捉并解释环境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是对客观环境属性的整体反映。

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接受环境信息.人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87%来自眼睛。

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

1.环境知觉依赖于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

2.环境知觉包括的过程: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特征抽取)、知觉加工3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觉分为:功利性和美学的环境知觉的特点:(1)意匠作用: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经验和习惯起支配作用。

如透视偏差等。

(2)知觉常性:(3)认知容量:人类的环境知觉受到其加工信息容量有限性的影响。

(4)对环境的无意识(5)灾害的知觉(6)个体差异❝环境知觉理论:(1)格式塔知觉理论(胡塞尔建立了现象学,主张以自然的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

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Wertheimer认为,似动现象绝不是某些感觉元素的总和,而是感知到的一种运动整体——一种格式塔。

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的解释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多门学科,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我们称之为环境行为。

1.1.2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也有称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比环境心理学的范围似乎要窄一些,它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overt action)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得见)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环境行为学是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1913—1930年,华生(Watson,John Broadus,1878—1958),经典行为主义1930年,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行为主义20世纪50年代,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米契尔(W.Mischel,1930-)社会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早期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50年代,有所谓的“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等带有机械唯物论色彩的理论,偏于实验室研究.在建筑与规划上也有“建筑决定论”,“规划决定论”。

环境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70年代形成高潮。

1970年,建筑心理学国际研讨会(IAPC)美国,国际心理学会成立环境心理学分部英法德日的环境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普洛尚斯基,城市规划师林奇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3年,建筑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1996年,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后改名为环境——行为研究学会(EBRA)调查研究的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现场研究法语义区分法认知地图法环境评价集结行为信息,运用心理学方法,描述环境场所及外部的因素和对行为的影响。

感觉1.1 定义: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行为心理学
设计方法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完善的解决问题
设计方法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完善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找到对象所处状态的限定性
日照及采光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
总之,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影响环境,同 样环境也影响人.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应尽量平 衡人与环境的关系,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又要使环境保 持或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
组织关系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产生创新。 节约的做设计。(不是简陋,不是朴素,是机智!)
理性的推敲都基于某种设计的限定:以最小的由动力:
1 将“物质化”展示转为“非物质化”展示 2 影像:可包含更多内容(影像不等于多媒体、多介质展示)
困难——影像:是成熟技术,然而技术平台无法实现特定设计项目价值。 解决——影像:赋予其非常规的价值
在做设计时,脑子里需要抱有“节约”意识,不允许出 现空洞无物,玄而又玄的装饰风格,材料等。
发现的问题: 3.120个国家,多种文化与语言环境,如何找到一 个媒介,能够跨越语言,连接人群? 如何解决:
常规做法:多语言指示,多问讯处,多道路,多导游,多声音
克罗地亚馆
克罗地亚馆:
青年设计小组完成 表达重大内容(国家文化形象不等于多个国家元素) 相反,单纯元素来暗指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理应多元 EXPO的定位明确:爱地球,爱自然。
设计的核心决不等于创意,但一定是跟解决问题紧紧相连的.
How to do?----怎样设计?
准确找到设计的目的与动机,在解决限定性条件 下寻求最适合以及能够形成差异化的解决方法.
广州长隆大酒店
材料+名家=高价值 材料+出处=高价值 名家+故事=高价值 成本+稀缺性=高价值
设计不是一种文学过程,而是利益平衡,实实在在,讨价还价.
20M*30M*7M
中国馆
蒙古国馆
发现的问题: 2.“爱地球”的主题如何体现?
如何解决: 所有设备均可拆卸,半年后场地将恢复原样.
支撑结构并没有 固定在地面上, 而是统一固定在 加厚的金属立方 体上,金属立方 体是直接放置在 地面上的.
设计的起点:问题的提出 创意的起点:研究方法解决问题 创意的进行:从问题中发现价值 限定是设计的核心,可避免灵感、创意、新形象、想象 力的困惑.
环境心理学
含义: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行 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特别是重视生活与人工环境中人们 的心理倾向,以及在这种环境中人的行为特征.
日本爱知世博会
发现的问题: 1.单体馆的面积,形状,多体馆的连接关系.
如何解决:
关于馆的设置--短期性的,恢复程度. 采取标准化,互换化,通用化,模数化.
1 对影像的“发生器”和“接收器”相互关系的改变(旋转90度) 2 图像的异常化:俯拍,剧中人向上看
3 将影像的“视觉体验”扩展为“行为体验”(即由二位体验扩展为多维体 验)
“5个W与2个H”: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这样? Who?----为谁而设计? Where?----在何环境下设计? When?----在何时下使用? How much?----成本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