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的要素有哪些?
![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的要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bd56d958e9951e79a89278c.png)
A hundred me in a hundred mouths, I am an angel but also a demo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的要素有哪些?导读: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的要素有:1、犯罪行为(危害行为)。
2、行为的结果。
3、行为的对象。
4、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5、行为的时空条件。
对于客观要件是属于刑事犯罪四大要件之一,从而也是属于客观的外在表现,这是必不可少的。
一、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的要素有哪些?1.犯罪行为(危害行为)2.行为的结果3.行为的对象4.行为的手段和方法5.行为的时空条件把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
必要要件是指任何一个犯罪所必须要求的要件(要素)是必要要件。
选择要件是指行为之外的要件都属于选择要件。
行为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
结果:有的罪有结果的要求,有的罪没有结果的要求。
如一些危险犯定罪的要求是只要造成这种发生危险就可以。
二、犯罪的危害行为有哪些内容?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之下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非意识支配下的行为不能作为犯罪行为。
客观上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
持有型形犯罪:如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通说上认为是作为的犯罪行为。
持有型形犯罪还带有继续犯或持续犯特点。
重点把握不作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1.行为人有作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具有特定性、法律性2.不作为构成犯罪义务的来源包括:(1)法律的规定;可以是刑事法律规定,也可以是非刑事法律规定,如遗弃罪、偷税罪(2)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三、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1、客体要件: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侵犯的社会关系。
2、客观要件: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有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对象。
3、主体要件: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体本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必须是实施了危害行为的人,并且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df06578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1.png)
犯罪客观⽅⾯,⼜称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
犯罪活动是⼈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能被⼈所直接感知。
2、具体性。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客观⽅⾯要件,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客观⽅⾯的要件具体表现为危害⾏为、危害结果、危害⾏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法、⼿段等。
3、多样性。
犯罪客观⽅⾯的内容及其包含的要件复杂、多样。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种种具体犯罪,在犯罪客观⽅⾯各有其特性,没有任何⼆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完全⼀样。
4、法定性。
构成犯罪的各种客观要件必须是刑法条⽂明确规定的。
只有那些刑法条⽂明确规定的、能够充分体现犯罪⾏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及其程度的客观事实,才是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客观⽅⾯。
犯罪客观⽅⾯是区分罪与⾮罪的重要依据,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客观标准,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的客观基础。
犯罪客观⽅⾯是犯罪主观⽅⾯的外化,犯罪意图只有通过犯罪⾏为才能实现。
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e4c8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8.png)
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在法律领域中,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某种罪行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其中,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犯罪构成要件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别对应了犯罪行为实施者的主观状态和客观表现。
本文将分别探讨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以便更好地理解法律中犯罪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观要件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实施者实施犯罪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主观要件通常包括故意、过失、上意等要素。
其中,故意是最常见的主观要件之一,指犯罪行为实施者明知故意地进行犯罪行为。
故意是一种主观故意,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
除故意外,过失是另一种主观要件,指犯罪行为实施者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犯罪的发生。
在过失犯罪中,犯罪行为实施者并非故意实施犯罪,但由于过失或疏忽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同样构成犯罪。
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构成中与犯罪行为实施者的主观状态无关的客观条件。
客观要件通常包括行为、结果和对象等要素。
行为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是犯罪构成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只有实施了犯罪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结果是指犯罪行为后所产生的具体后果,有时也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不同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有所不同,因此结果也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考量。
总结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犯罪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判断和认定犯罪行为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主观和客观要件齐备的情况下,才能构成完整的犯罪事实。
通过对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从而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法律中犯罪的构成要件。
以上是关于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基本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愿法律的严明和公平能够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民的权益保障贡献更多力量。
犯罪客观要件知识点总结
![犯罪客观要件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45ea8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6.png)
犯罪客观要件知识点总结犯罪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存在条件,是指导司法机关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之根据,亦即判断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罪名,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
犯罪客观要件通常包括犯罪的对象、主体、手段、方式、结果等。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构成1、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损害的客体。
犯罪对象可以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等。
不同的犯罪行为对犯罪对象的要求不同,例如故意杀人犯罪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权;盗窃犯罪的对象是财产权利。
2、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即犯罪行为的实施者。
在刑法上通常将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其中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法人则是指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机构。
3、犯罪手段犯罪手段是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是物质的或精神的。
例如盗窃犯罪可能采取的手段包括撬锁、剪断铁丝等;敲诈勒索犯罪可能采取的手段包括威胁恐吓、暴力伤害等。
4、犯罪方式犯罪方式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和形式。
不同的犯罪行为通常对犯罪方式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盗窃犯罪要求是非法占有,抢劫犯罪要求是使用暴力。
5、犯罪结果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犯罪结果通常指导致了某种危害或损害,并可能对社会、个人产生不良影响。
三、犯罪客观要件的作用1、指导司法机关认定罪名犯罪客观要件是司法机关认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指标,有利于确认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罪名。
2、规范犯罪行为犯罪客观要件的存在和作用,对于规范犯罪行为、预防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犯罪客观要件的精准把握,有助于明确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从而能够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一定的预警。
3、保护社会利益犯罪客观要件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保护。
通过犯罪客观要件的认定,可以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维护提供有力依据。
四、犯罪客观要件的认定犯罪客观要件的认定是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环节。
(7)犯罪的客观要件(1)
![(7)犯罪的客观要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c109327b4daa58da0114a39.png)
思考题:
持有的性质是什么?
三、危害结果
1、危害结果的含义 所谓广义上的危害结果,是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 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
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内容的结 果,也就是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 损害或者现实危险状态。 所谓最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对于犯罪对象的有形的事 实作用。
问: 每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危害结果 吗?或者说,没有危害结果,犯 罪还能成立吗?
2、危害结果的特征
1)客观性 2)因果性 3)侵害性 4)多样性
3、危害结果的刑法意义
1)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 如刑讯逼供时是否以肉刑致人伤残即是 区分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的标准 2)标示犯罪的危害程度 3)影响刑罚量的确定 4)赔偿或者罚金刑的重要参考
案例5
被告人:王某,男,36岁,工人。 王某晚上经常做梦。1998年9月某晚, 王某晚上又作恶梦,梦见自己与一头恶狼 奋力搏斗,最后竭尽全力扼住狼颈才将其 制服。第二天清早醒来后,发现其妻已经 死亡,悲痛惊慌中急忙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过调查验证,其妻系外力扼住脖子致机 械性窒息死亡,凶手为王某本人。 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王某的行为的性质。
第三者的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事实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或者地点以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进行如果不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影响量刑的轻重其它客观要件要素其它客观要件要素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方法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第三百四十条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或者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9955f6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d.png)
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犯罪构成要件是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法律要素。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和国家的法律体系,犯罪构成要件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相关参考内容:1. 主观方面的要素:主观方面的要素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意图、过失程度等,用于判断其是否存在犯罪的主观故意。
具体要素包括:- 故意:表示嫌疑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不法后果,却进行了该行为。
例如,“明知故犯”。
- 过失:表示嫌疑人没有故意进行犯罪行为,但是由于粗心或疏忽导致了不法后果的发生。
例如,“过失杀人”。
2. 客观方面的要素:客观方面的要素涉及到犯罪行为的行为和结果,具体要素包括:- 行为要素:即进行犯罪行为的实际行动。
例如,盗窃案件中,盗窃行为是行为要素。
- 结果要素:即犯罪行为最终造成的社会后果。
例如,谋杀案件中,被害人死亡是结果要素。
- 直接因果关系:犯罪行为与最终结果之间必须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例如,行凶者本人亲自导致了他人死亡。
- 非法性:犯罪行为必须违反法律规定,即违法行为。
例如,盗窃、抢劫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3. 特殊要素:特殊要素在某些犯罪类型中会有特殊的规定,涉及到犯罪行为的一些特定条件。
例如:- 某些犯罪行为可能需要特定的对象,如儿童性侵犯需要有未成年人的存在。
- 某些犯罪行为需要特定的方式或手段,如制造、使用爆炸物品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法律体系对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法律实践中也需要与相关的证据相结合以便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具体而言,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结合相关法律原则和案例进行综合解释。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04ab8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d.png)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犯罪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违法性:犯罪行为必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本准则,犯罪行为因其违法性而被认定为犯罪。
2.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对社会秩序或其他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造成实际或潜在的威胁和危害。
这些威胁和危害可能表现在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社会利益损失等方面。
3.主观和客观要件: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要件。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的意图或过失,而客观要件是指行为的客观结果。
4.刑罚性:犯罪行为一旦被法律认定,通常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刑罚的目的是对罪犯进行惩罚、防止和威慑犯罪行为,并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
5.社会规范违反:犯罪行为是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信任。
犯罪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伦理。
6.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是负面的。
它会导致人们的不安全感增强,社会秩序受到威胁,公共财产和资源受到损失,社会道德与伦理风气受到破坏。
7.社会背景和原因:犯罪行为往往与个体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贫困、失业、社会不公正、家庭破裂、教育缺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8.个体自由受限:犯罪行为不仅会导致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还会导致其个体自由受到限制,例如监禁、刑期缓释、社会服务等。
总之,犯罪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具有违法性和危害性的行为。
它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
犯罪的特征包括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主观和客观要件、刑罚性、社会规范违反、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社会背景和原因以及个体自由受限等方面。
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5fee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0.png)
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犯罪是一种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通常由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构成。
犯罪主观要件主要指的是犯罪分子故意或过失的态度和目的,而犯罪客观要件则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和结果。
本文将从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犯罪主观要件1. 故意故意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的目的明确,是其预先设定的结果。
故意是犯罪主观要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缺乏故意则很难认定行为的犯罪性质。
在司法实践中,通常通过犯罪主体的言行举止和行为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故意。
2. 过失过失是相对于故意而言的,是指犯罪主体未能预见其行为会导致某种后果的过程。
过失一般分为普通过失和特殊过失,普通过失是指对于某种后果未做出合理评估,而特殊过失则是指在应有的预见和防范义务范围内未尽到责任。
明确判断过失性质对于确定犯罪主观要件至关重要。
犯罪客观要件1. 行为犯罪的实体行为是犯罪客观要件的关键内容,因为没有实体行为就谈不上犯罪。
犯罪行为应当满足法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以及行为的方式等方面。
2. 结果结果是一种行为造成的客观后果,也是犯罪客观要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律规定了一定的犯罪结果,只有行为的结果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结果的产生往往需要考虑因果关系等因素来确定其犯罪性质。
总的来说,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犯罪主观要件强调犯罪主体的内在因素,而犯罪客观要件则侧重于行为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只有两者完整结合,才能全面判断一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之一。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3dbd3d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d.png)
30彭某在某市解放路其家附近遇见两男青年正在侮辱其女朋友毛某便上前指责遭到一名男青年殴打被迫还手在对打时穿着便衣的民警朱某路过未表明其公安人员身份即抓住彭某的左肩彭某误认为是对方的同伙帮凶便拔出牛角刀对朱的左眼戳了一刀逃跑因朱某叫喊彭某被群众抓住现拘留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具体是指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刑 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进行侵犯,以及这种侵犯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的事实特征。犯罪客观要件包括必要要件(危害行 为)、绝点、方法),同时,还要研究危害行为与危害 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犯罪成立要件
![刑法中的犯罪成立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75c3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8.png)
刑法中的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成立要件是刑法界定犯罪的基本标准,用于判断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成立要件主要包括犯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依次阐述刑法中的犯罪成立要件。
一、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也可以称之为行为要件。
要想认定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客观要件:1.非法行为要件犯罪行为首先必须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也就是说,只有违反了国家法律或者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
如果一个行为不违反法律,即使其行为有害或者违背公众道德,也不能认定其构成犯罪。
2.客观结果要件犯罪行为还需要产生一定的客观后果或影响,也就是客观结果要件。
通常情况下,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应当是一种危害、破坏或者侵害。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客观结果就是被害人死亡。
3.因果关系要件犯罪行为与其客观结果之间需要存在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犯罪行为是导致客观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没有犯罪行为就不会出现客观结果。
这个因果关系需要通过事实证据来证明。
4.主观方面的行为要件犯罪行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方面的行为要件。
这一要件的主要目的是界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即行为人有意实施某个行为,并且预料到可能会产生某种客观结果。
二、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也可以称之为心理要件。
要想认定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主观要件:1.故意要件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是构成犯罪的一个重要主观要件。
也就是说,行为人故意实施了违反法律的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且主动地进行了相关行为。
故意是行为人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的动机和心理状态。
2.主观上的特殊动机要件某些犯罪行为要求行为人具备特定的主观动机,才能构成犯罪。
例如,故意伤害罪要求行为人具备故意违背法律的动机,并有意导致他人身体伤害。
3.后果预见要件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需要预见到所产生的后果。
也就是说,行为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但不论其是否希望或预期这种后果。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20b16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6.png)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在法律领域中,罪行的构成要件主要分为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
客观构成要件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条件或行为,必须在犯罪行为发生时同时存在,才能认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
而主观构成要件则指的是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或主观认识状态,也是构成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分别探讨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具体内容。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客观构成要件要素通常包括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三个方面。
1.行为:行为是指犯罪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或不作为,在法律上被规定为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
行为应当是客观存在的,确实发生了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主观意图或虚构的阶段。
2.结果:结果是指由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具体后果或影响。
在很多犯罪类型中,要求行为必须引发某种明确的结果,这就是结果要件。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即行为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法律上认定犯罪行为的关键就在于能够证明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个方面。
1.故意: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或者明知可能的情况下,主动采取了危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的行为,其目的是要达到某种目的。
故意是绝大多数犯罪类型的主观要件。
2.过失:过失是指犯罪主体由于疏忽、疏忽等原因未能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犯罪结果发生。
过失构成要件通常适用于一些非故意犯罪行为的情况。
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是构成犯罪的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必须既具备了客观上构成犯罪的条件,又具备了主体实施犯罪的主观意图或过失,才能最终认定某一行为构成了犯罪。
这种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的综合作用,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全方位管控和规范。
以上就是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犯罪客观构成要件
![犯罪客观构成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bb5139af45b307e87197ee.png)
(2)单罚制 单罚制是指在单位犯罪中,只处罚单位内部 的自然人或者只处罚单位本身,并不同时对 二者进行处罚。 注意: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只处罚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 罚单位。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 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 和其他法律未规定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 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1、纯正的单位犯罪 指只能由单位构成而不能由个人构成的犯罪。 2、不纯正的单位犯罪 指既可以由单位构成又可以由个人构成犯罪。 绝大多数单位犯罪都是不纯正的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 关、团体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 义,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 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犯罪。
1、法人拟制说 古罗马法“社团不能犯罪”原则 法人有权利能力而无行为能力,不能成为犯 罪主体。 问题:法人无行为能力应该怎么样理解? 2、法人实在说 法人不仅具有权利能力,而且具有行为能力,可 以成为犯罪主体。 资本主义兴起,个人主义社会向法人社会演变→ 法人拟制说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法人实在说崛起
2、单位过失犯罪 行为一般来说具有个人性,个人行为往往是 职务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刑法规定的过失的单位 犯罪都只处罚单位中的直接责任人员,而未处 罚单位。当然,我国刑法中规定少数单位过失 犯罪,也实行双罚制。
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 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 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问题:义务犯是什么?它与支配犯,正犯是什么关 系?
(1)真正身份犯,是指立法者根据身份确定罪 名,身份的有无影响定罪的情形(构成身份), 如果行为人不具备某种身份,就不符合要件的规 定。 (2)不真正身份犯,是指身份不影响定罪,但 是某种特定的身份可能成为刑罚加重或者减轻的 根据的情形(加减身份)。
刑法主观要件客观要件
![刑法主观要件客观要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bd01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0.png)
刑法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在刑法体系中,犯罪构成要件是研究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刑法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犯罪的认定和定罪具有关键性意义。
主观要件主观要件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时的主观状态和动机。
主观要件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两种形式。
故意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明知和愿意实施某一行为,并且肯定其会产生违法后果的主观状态。
具体来说,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式。
直接故意是指犯罪主体有目的地实施犯罪行为,其目的就是达到犯罪目的;而间接故意是指犯罪主体虽然没有直接的犯罪目的,但明知实施的行为可能导致犯罪结果,却决意冒险作出这种行为。
过失过失是指犯罪主体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没有尽到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观状态。
通常分为简过失和重大过失两种形式。
简过失是指犯罪主体由于轻率、不够谨慎等原因,未能预见和防范可能发生的犯罪结果;而重大过失则是指犯罪主体明知可能发生犯罪结果,但他的疏忽、粗心却达到一定程度,使得预见性和防范性明显不足。
客观要件客观要件是指犯罪的客观进程和结果。
主要包括违法行为、法定刑法等要素。
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在刑法中,对于每一种犯罪都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只有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行为。
结果要件结果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度和后果。
根据不同情形和犯罪类别,有些罪名的构成要件中还需要包含特定的后果要件。
总而言之,刑法中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只有在两者完整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一项完整的犯罪行为。
446543676764454&7&56754875476785672346776872365787823^657723587213REQRQ WRE5678&8&78236578782365378723687687678结语刑法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的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犯罪构成要件的本质,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什么意思
![客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4bd9c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7.png)
客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什么意思客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意思就是犯罪⾏为造成的结果,犯罪⾏为,还有此次犯罪⾏为所针对的具体的法律保护的对象等,犯罪客观的条件不要分成必要条件和选择条件,必要条件基本上是所有的刑事犯罪活动都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如犯罪⾏为的危害性。
针对具体内容,下⾯由重庆刑事律师吴毅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的⽣活和⼯作有所帮助。
⼀、客观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什么意思?说明⾏为外部的、客观⽅⾯的要素即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为、结果、⾏为对象等;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为。
另⼀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条件或者是对⾏为构成因素的特别要求。
前者指危害结果,后者指包括时间,地点,⽅法(⼿段)。
⼆、犯罪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第⼀,犯罪是⼀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
例如故意犯罪的量刑就重,过失造成同样的结果,危害不⼤的,⼀般不以犯罪论处,危害⼤⽽且必须定罪的,量刑也就⽐故意犯罪轻得多。
第⼆,犯罪是⼀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为。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说,只有当⾏为危害性的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才能确认为犯罪。
我国刑法根据社会上各种社会危害程度,有选择地宣布某些⾏为是犯罪并作出相应的规定,这就使犯罪在严重危害性特征之处,⼜派⽣出第⼆个特征的刑事违法性。
表明犯罪不仅是⼀种社会现象,不仅包含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且是⼀种法律现象,具有明显的法律形式特征。
由此可见,社会危害性是违法性的基础。
统治阶级不可能以法律形式把没有社会危害性的⾏为宣布为犯罪,也不会把危害性并不严重的⾏为宣布为犯罪。
第三,犯罪是⼀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为。
三、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根据法律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庆幸有以下⼏种: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根据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
法律中的主观要件及客观要件指什么
![法律中的主观要件及客观要件指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91526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1.png)
法律中的主观要件及客观要件指什么在法律领域中,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确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其他法律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这些要件对于司法实践和法律应用至关重要。
主观要件是什么?主观要件是指犯罪构成要素中与犯罪主体心理状态相关的要素。
简而言之,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犯罪时的主观动机、目的、故意等心理状态。
主观要件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客观要件是什么?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构成要素中与客观行为相关的要素。
客观要件通常包括行为的客观表现和结果。
客观要件主要关注犯罪行为的实质和外在表现,和主观要件相互对应。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通常是同时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主观要件主要涉及到犯罪主体的主观意图和动机,而客观要件主要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和结果。
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需要同时满足才能成立。
法律中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具体例子以盗窃犯罪为例,盗窃的主观要件包括盗窃主体明知是他人财物并有意非法占有;客观要件包括盗窃行为的实施过程、财物的实际占有等。
只有当盗窃主体具备了主观要件和实施了客观要件的行为,才能构成盗窃犯罪。
结论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是法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确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者承担其他法律责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人员需要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在实践中谨慎运用,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
以上就是关于法律中的主观要件及客观要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愿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法律中的重要概念。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1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1](https://img.taocdn.com/s3/m/afae37d1c1c708a1284a44cb.png)
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 行为、被害人的行为或特殊自然事实,则应可能
导致条件关系中断。
(1)考察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大小。可能性小,则条件关系可能中断;反之, 不中断。(03年真题)
(2)考察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力大小
(3)考察介入情况与行为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果介入情况是行为人行为导致的,则不中断; 如果是独立的,则可能导致中断。
4.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6.2.4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 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 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 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 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 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 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 类似面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 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 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 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C
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
(一)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如果危险 为社会允许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二)因果关系的断绝(前条件对结果尚未发 生作用时,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结果发生, 则前条件就不是结果的原因)
(三)介入因素(介于先前行为与最后结果之 间的因素,介入因素使得某些本来不会产生某 种结果的先前行为与结果发生了某种联系)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87b0f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b.png)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违法性:犯罪行为违背了国家或社会法律规定的规范,具有明显的非法性。
2.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
3.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具有主观故意要素,即犯罪人有意识地实施违法行为,并意图达到违法的后果。
4.可能性:犯罪行为是指有可能造成犯罪结果的行为,并非必然会导致犯罪结果。
5.社会评价的负面性:犯罪行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谴责和否定,其具有严重的负面评价。
6.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责任,即犯罪人要为其犯罪行为负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
1.客观要件: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例如杀人、盗窃等。
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的产生的实际后果,例如死亡、财产损失等。
2.主观要件: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具有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有意识地实施违法行为,并意图达到违法的后果。
过失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没有预见或应当预见的后果。
3.法律要件:犯罪构成的法律要件是指特定犯罪行为所规定的法律条文或规范。
例如,杀人罪的法律要件包括故意杀人和具体的杀人方式。
4.构成要件: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是指实现犯罪行为的必要条件和要素。
例如,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非法占有他人动产和未经许可。
总结起来,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
而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观要件、法律要件和构成要件。
这些要件共同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基本要素,并为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定性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刑法理论上将形形色色的危害社会行为归纳为两种基本表现形 作为与不作为。 式,即作为与不作为。
第二节 侵害行为
(一)作为
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侵害行为 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侵害行为。 1.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侵害行为。 2.作为的实施方式。 作为的实施方式 的实施方式。
第九章 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是犯罪构成的主要内容, 犯罪客观要件是犯罪构成的主要内容 , 是全部犯罪活动 的基础。因此,研究犯罪的客观要件, 的基础。因此,研究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正确理解和掌握 各个犯罪构成要件的关键。 各个犯罪构成要件的关键。
侵害行为
侵害结果
犯罪客观 要件概说
侵害对象 因果关系
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 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
1.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 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以及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 3.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要件。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要件。 4.有助于正确量刑。 有助于正确量刑。
(二)不作为
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应的侵害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应的侵害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不作为就是指行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 不作为就是指行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就是指行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履行的侵害行为。 履行的侵害行为。 2.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的特定法律义务。 3.不作为犯罪的种类。 不作为犯罪的种类 犯罪的种类。
第六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犯罪的时间、
任何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 任何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以一定的方法 实施的,它们是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 实施的,它们是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 另外,当实施侵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没有被 另外,当实施侵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刑法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时候, 刑法规定为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时候,它们对于正确认 识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和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 识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和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从而正 确地适用刑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地适用刑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犯罪的作为和不作为的注意点: 犯罪的作为和不作为的注意点:
1.是不要把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是不要把作为 不作为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作为与 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2.是正确认识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危害程度。 是正确认识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危害程度。 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危害程度
第三节 侵害对象
一、侵害对象的概念 侵害对象也叫犯罪对象 是指侵害行为所直接作用的, 也叫犯罪对象, 侵害对象也叫犯罪对象,是指侵害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刑法所保护的具体 物或具体人。具有以下特征: 物或具体人。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侵害对象是具体物与具体人。 是具体物与具体人。 第一、 第二、 间接体现着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第二、侵害对象间接体现着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第三、 是被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 第三、侵害对象是被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
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行为特性, 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犯罪行为特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 诸事实特征。 诸事实特征。 犯罪客观要件具有法定性、意志性以及直观性。 犯罪客观要件具有法定性、意志性以及直观性。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犯罪客观要件的内容
犯罪客观要件具体表现为侵害行为、侵害结果,以及侵害行为的时间、地点、 犯罪客观要件具体表现为侵害行为、侵害结果,以及侵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 手段)和对象。 (手段)和对象。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犯罪的时间、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说
犯罪客观要件作为犯罪构成的主要内容,要对其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犯罪客观要件作为犯罪构成的主要内容,要对其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首先应对其 概念、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 概念、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要把握该要件的具体内容和其对定罪量刑的 意义。 意义。 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特征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特征
侵害结果的分类 侵害结果的分类
(一)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二)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三)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研究侵害结果 研究侵害结果的意义 侵害结果的意义
第五节 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因果关系的概念
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行为引起或决定某种侵害结果发生的内 在联系。 在联系。 Nhomakorabea案例
该行为是不作为犯罪吗? 该行为是不作为犯罪吗?
此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吗? 此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吗?
有因果关系吗? 有因果关系吗?
(一)侵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 侵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 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 侵害行为在主观上是由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在主观上是由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二)侵害行为在主观上是由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 侵害行为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三)侵害行为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第四节 侵害结果
侵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侵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
侵害结果的概念 (一)侵害结果的概念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结果 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结果,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侵害结果,
(二)侵害结果的特征
从结果的哲学含义讲,结果是由一事物引起另一事物的现象。侵害结果具有客观性、 具有客观性、 从结果的哲学含义讲,结果是由一事物引起另一事物的现象。侵害结果具有客观性 因果性、侵害性与多样性。 因果性、侵害性与多样性。
第二节 侵害行为
一、侵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我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侵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 我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侵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 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这一定义说明, 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这一定义说明,作为犯罪 客观要件的侵害行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要件的侵害行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刑法上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 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 刑法上因果关系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因果关系的认定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的客观性。 2.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的相对性。 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性 的时间顺序性。 3.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性。 4.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的复杂性。
二、研究侵害对象的意义 研究侵害对象对刑事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侵害对象对刑事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侵害对象对刑事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 影响着某些犯罪是否成立。 第一、特定的侵害对象影响着某些犯罪是否成立。 第二、 是我们认定犯罪性质的依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第二、特定的侵害对象是我们认定犯罪性质的依据,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第三、 是量刑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侵害对象是量刑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