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规范要求一、道路设计基本要求1. 安全性:道路设计应以确保行车安全为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人与车辆的视线、行车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道路线形、交叉口、交通标志及信号灯等。
2. 连续性:道路设计应保证线路的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弯曲和急弯,确保车辆行驶平稳,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环保性:道路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隔音屏等设施,降低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舒适、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力求经济合理。
二、道路线形设计要求1. 平面线形:道路平面线形应简洁、流畅,尽量避免采用小半径曲线。
直线段长度不宜过短,曲线段应保证足够的过渡段长度。
2. 纵断面线形: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坡度、坡长,确保车辆行驶稳定。
坡度变化应平缓,避免突变。
3. 横断面线形:道路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行车、行人、绿化、排水等需求,合理分配各功能区的宽度。
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三、交叉口设计要求1. 交叉口形式:根据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交叉口形式,如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等。
2. 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视距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确保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辆和行人。
3. 交叉口信号灯: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应合理,确保交通流有序、高效。
四、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要求1. 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设置应醒目、规范,便于驾驶员识别。
2. 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应清晰、完整,引导车辆有序行驶。
3. 路灯及照明:路灯及照明设施应满足道路照明需求,确保夜间行车安全。
4. 排水设施:道路排水设施应完善,确保路面无积水,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五、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1. 绿化配置:道路绿化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实现生态多样化和景观美化。
绿化带应合理布局,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2. 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道路两侧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等因素,创造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规范的目的和要求:-目的是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舒适,并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
-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2.道路类型和等级划分:-要求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特点和道路交通量划分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一般道路和支路。
-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的设计要满足较高的运行速度和交通流量需求,而一般道路和支路则要考虑城市功能和交通安全的平衡。
3.设计参数和标准:-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和标准,包括车行道宽度、路缘石、道路坡度、人行道宽度等。
-强调需要考虑车辆和行人的交通需求,确保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性。
4.设计流程和方法:-要求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制定相应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强调需要进行交通流量预测、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以确保整个道路系统的协调运行。
5.设计标志和标线:-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等级,提供相应的设计标志和标线,包括道路名称标志、交通指示标志、车道线、停车标线等。
-强调需要合理设置标志和标线,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方向感。
6.设计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确保道路设计对行人、车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强调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和保护措施。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4年版)的出台为我国城市道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设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这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道路设计及建设达到安全、顺畅、便利和环保的目标,统一规范道路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以下是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一、道路布局设计规范1. 道路等级和分类设计,根据道路功能、交通量和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和分类。
2. 道路横断面设计,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划分等。
3. 交叉口与平面交叉设计,包括交叉口位置、形式、标志和标线的设置等。
二、道路几何设计规范1. 道路水平几何设计,包括道路的曲线半径、坡度和超高等。
2. 道路纵断面设计,包括纵坡、切坡和桥梁、涵洞等的设置。
3. 道路垂直几何设计,包括车辆通行高度、临边防护和桥梁、涵洞跨径设计等。
三、道路路基和路面设计规范1. 路基设计,包括基床厚度、排水和稳定性等。
2. 路面设计,包括路面层厚度、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
四、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计规范1.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包括道路标志的类型、布设位置和尺寸等。
2. 道路标线设计,包括车道线、中心线、停止线和导向线等。
五、道路排水设计规范1. 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包括排水沟、雨水篦、排水管等的设置。
2. 道路排水施工,包括排水沟的开挖和处理等。
六、道路景观设计规范1. 道路绿化和绿地设计,包括绿化带、草坪和树木的布置等。
2. 道路景观设施设计,包括广告牌、公共设施和街头艺术品等。
七、道路安全设施设计规范1. 道路护栏和护坡设计,包括护栏和护坡的类型、高度和位置等。
2. 道路照明设计,包括照明灯具的设置和照明强度的要求等。
八、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 道路噪音控制设计,包括噪音屏障和降噪处理等。
2. 道路污染控制设计,包括排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等。
以上是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些差异。
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便利性。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道路设计规范大全

道路设计规范大全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交通安全。
因此,道路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现代道路设计规范大全,包括道路建设的标准、规划、设计原则等方面,希望能够为相信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道路建设标准道路建设需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规范具有权威性、完整性,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其中,《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了道路工程的建设与验收。
这个规范主要包括了道路建设的草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材料选取、桥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规范》是针对城市道路建设而编制的标准,它为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非机动车道、行车道、人行道,以及绿化带、防护设施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是指对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在进行道路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城市的交通流量、地形条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
道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同时保证公共安全和环境质量。
在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并重点考虑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因此,在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三、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原则是指在进行具体的道路建设时需要保持的思路和原则。
首先,道路设计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如:面对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设计可以选择灵活的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顺应城市环境的变化。
其次,道路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类型、用途和功能特点来进行方案设计。
如:在城市中,主路通道的道路设计应该旨在解决交通流量大的问题,而次要道路的设计则应用于解决城乡交通的联系问题。
最后,道路设计还应注重设计的人性化,以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
好的道路设计需要切实考虑到其服务对象——人的实际需求,例如:需要为行人和骑车人留下充裕的步行道或自行车道,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 总则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优化都市用地布局, 提高都市旳运转效能, 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旳交通条件,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合用于全国各类都市旳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都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旳交通规划为主, 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旳衔接、市域范围内旳城镇与中心都市旳交通联络。
1.0.4 都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都市总体规划为基础, 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送旳需求, 发挥都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旳增进和制约作用。
1.0.5 都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都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都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构成部分。
1.0.6 都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旳和水平;1.0.6.2 确定都市交通方式和交通构造;1.0.6.3 确定都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都市对外交通和市内旳客货运设施旳选址和用地规模;1.0.6.4 提出实行都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旳重要技术经济对策;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旳提议。
1.0.7 都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7.1 确定都市公共交通系统、多种交通旳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旳分布和用地范围;1.0.7.2 确定各级都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重要交叉口旳形式和用地范围, 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旳位置和用地范围;1.0.7.3 平衡多种交通方式旳运送能力和运量;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旳提议。
1.0.8 都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旳规律, 结合都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旳多种方式客运网络, 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 都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旳联合运送方式发展。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根据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因素对道路进行设计、规划和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关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一、道路宽度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量确定道路的宽度。
通常,主干道应设计为4~6车道,次干道和支路应设计为2~4车道。
此外,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的通行和停放需求,并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二、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车行道应设计为平整、无障碍和安全的行车道。
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如护栏和隔离带。
人行道的宽度应根据步行人流量和周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
三、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应位于人行道内侧或独立设置,并应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合理的隔离设施。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非机动车的通行,并设计有必要的停放区域。
四、交通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需求,在交叉口和人行横道等地点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五、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种类、位置和布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六、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如限速标志、减速带、交通镜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高交通安全性。
七、绿化和景观设置在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等地方进行绿化和景观设置,可以提升道路的环境质量和美观度。
绿化和景观的选择应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种植的植被种类。
八、停车场和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需求,合理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
停车场和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应满足交通需求,并考虑到停车场的管理和使用便利性。
九、交通流量调控根据道路的通行量和交通需求,可以采取措施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控,如交通信号灯配时、交通导向标志和路口交通管理等。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道路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良好的道路设计对于交通安全和行车便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确保道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一、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指道路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包括路面的高度、坡度、凸起和凹陷。
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排水性能和行车的舒适度。
在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首要的要求是确保道路排水良好。
道路应该具备合适的横向坡度,以保证雨水能够顺利排出,不积水。
此外,道路的纵向坡度要合理,避免出现过于陡峭的坡度,以免影响车辆行驶。
二、道路水平几何设计要求道路水平几何设计是指道路在水平方向上的线形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的线形曲线、道路曲线的半径、沟槽和超高等因素。
在道路水平几何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连通性。
不同道路之间的线形也需要协调和衔接,避免因连接不连贯而影响行车的平稳性。
此外,道路曲线的半径也是一个重要设计要求。
合理选择道路曲线的半径可以使车辆更好地进行转弯操作,减少车辆的倾斜和侧滑情况。
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要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是指道路上的各种标志和线型,用于引导和告知车辆驾驶员及行人,保证交通的有序和安全。
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标志的规范和明确性。
每个标志应该具备明确的含义,不引起歧义,并且与道路设计一致。
标线的设计也要符合标准规定,确保清晰可见。
标线应该具备足够的反光度,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可视性。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要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指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而设置的各种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岗亭等。
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规范配置。
设施的设置应该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设施的维护和修复也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设施的损坏或失效应该及时修复或更换,以保证设施的功能完好。
综上所述,道路设计规范要求是确保道路的安全和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3版)-图文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3版)-图文合考虑区域内人文环境、地形、地貌、地质与地质灾害、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量及其组成,以及运营和施工条件。
13.1.3桥上或隧道内的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体、气体管。
当条件许可时,可在桥上敷设电讯电缆、热力管、给水管、电压不高于10kV配电电缆、压力不大于0.4MPa的燃气管,但必须按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严禁在隧道内敷设电压高于10kV配电电缆、燃气管及其他可燃、有毒或腐蚀性液体、气体管。
13.2桥梁13.2.1城市桥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
中小桥桥位宜按道路的走向进行布置。
2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
3桥梁建筑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桥梁应根据工程规模和不同的桥型结构设置照明、交通信号标志、航运信号标志、航空障碍标志,防雷接地装置以及桥面防水、排水、检修、安全等附属设施。
13.2.2桥梁可按其多孔跨径总长或单孔跨径的长度,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等四类,桥梁分类应符合表13.2.2的规定。
表13.2.2桥梁分类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为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心线的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心线的长度,拱式桥为净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岸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车道长度。
13.2.3桥梁的桥面净空限界应符合本规范第3.4节的规定。
13.2.4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航河流的桥下净空应符合国家现行通航标准的要求。
2不通航河流的桥下净空应根据设计洪水位、壅水和浪高或最高流冰面确定;当在河流中有形成流冰阻塞的危险或有流放木筏、漂浮物通过时,应按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道路宽度要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道路功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大于支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宽度更大。
此外,道路宽度还应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带的设置。
2.交通流量和容量: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评估道路的容量。
通过交通流量和容量的比较,可以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道路的容量大于流量,交通将更加顺畅,反之则会导致拥堵。
3.交通安全设施: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城市道路应设置适当的交通安全设施。
这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和交通监控设备等。
此外,还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对行人安全的措施。
4.行人和自行车设施: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人通行条件,应设置人行道、行人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为了促进自行车出行,应设置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
5.路口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交通流动的关键部分。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和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6.景观和环境保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关注交通功能,还应注重景观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同时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可持续交通:城市道路设计应鼓励和支持可持续交通模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共享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路网设计和交通规划,可以促进低碳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
8.辅助设施:城市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辅助设施的设置,如道路排水、路灯、市政管线和噪音防护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道路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支持。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道路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是指为确保公路的安全、顺畅、高效运行,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公路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设计标准1.交通标准: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道路等级和路段的功能特点,确定合理的设计标准,包括设计速度、车道数、道路宽度等。
同时,需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设置相应的信号标志、标线和路侧设施等标志。
2.几何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路的几何标准,包括曲线设计的半径和超高、纵向坡度、横向坡度、路面凸起和凹陷等。
3.安全标准:公路设计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需要考虑交通事故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包括设置路口标志、单行道标志、限速标志等,保障行车安全。
二、设计原则1.人性化设计:公路应该便于使用,并方便各种人员和车辆的通行,如考虑到行人的需求设置人行道,并为特殊人群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
2.生态保护:在公路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并采取措施减少公路施工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节能环保:公路设计应考虑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可以通过合理的路段布局、交叉口设计和绿化带的设置等方式来实现节能环保目标。
三、设计要求1.地形山川及气候条件的研究: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公路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包括地形山川的起伏、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
这些信息将在路线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2.勘察设计:在规划前,需对勘察区域进行详尽的勘察设计工作,包括地质、水文、交通流量等方面,以便为公路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路线选择: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路线,考虑交通运输需求、环境保护、地质情况、土地利用等综合因素。
4.施工管理:设计人员需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顺利实施。
四、技术要求1.横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类型和设计标准,确定公路的横向剖面,包括道路宽度、路肩宽度、凸凹标准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最新版(以下简称规范)是中国城市道路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定为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规范是根据国内外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水平,确保道路的安全、顺畅和美观。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道路分类及功能定位:明确不同类型道路的分类和功能定位,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根据道路的载流量、流速、服务范围等因素,确定不同类别道路的设计要求。
2.道路布局和平面形式: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布局和平面形式,包括直线段、水平曲线、坡度,以及路口的布置和设计。
3.道路横断面: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横断面标准和要求,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的宽度和高度。
4.路面材料和结构:规范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路面材料和结构要求,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的设计和施工标准。
5.路灯及交通设施:规定了道路照明和交通设施的要求,包括路灯的设置和间距、交通标志标线的规范等。
6.排水系统:规范了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要求,包括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施和管道。
7.绿化与景观设计:规定了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的要求,包括绿化带的宽度、树木的选择和种植等。
8.环保与安全设计:强调了道路设计中的环保和安全要求,包括减少噪音、尾气排放和非法占道等措施。
二、规范的意义和作用规范对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城市道路设计水平:规范明确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包括布局、横断面、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道路设计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避免了设计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规范强调了道路设计中的安全要求,包括交通设施、标志标线、灯光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保障道路的畅通:规范明确了道路的功能分类和定位原则,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合理规划和分配交通流量,有利于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涉及道路材料的选择、道路断面设计、道路标线和标志标线的设置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道路材料的选择:根据车流量、车辆类型和道路用途,选择合理的路面材料。
常见的道路材料包括混凝土、砂石路面、沥青路面等。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选择混凝土路面,可以提供较好的平稳度和耐久性。
而对于低交通量的次干道和小巷道,选择砂石路面即可。
2. 道路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流量,设计合理的道路断面。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断面应包括车道、停车道、行人道和绿化带等。
车道的宽度应根据车流量确定,一般为3-4米,停车道的宽度根据停车需求确定,一般为2-2.5米,行人道的宽度至少为1.5米。
同时,在道路断面设计中还需考虑道路的坡度和排水设计,以确保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3. 道路标线和标志: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
在城市道路中应设置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斑马线等。
道路标线方面,应设置车道线、中心线、停车线等。
停车线应设置在交叉口前,以确保视线通畅,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还可以设置导向箭头标线等,帮助司机行车导航。
4. 道路颜色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颜色,提高道路的可视性和交通安全性。
一般来说,道路的颜色应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如黄色、白色等,以确保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能见度。
此外,还应根据道路的用途和流量选择不同颜色的标线,以便司机和行人辨别和遵守交通规则。
总之,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道路的安全性、畅通性和美观性。
通过合理选择道路材料、设计道路断面、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城镇道路的交通状况。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城镇特点和交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完整版)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道路交通设计规范,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交通流畅。
在设计道路交通系统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 设计的道路应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 考虑交叉口的可见性和流量,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合适的通行设施,以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2.2 流动性- 设计的道路应便于车辆和行人的流动。
- 考虑交通流量和路段容量,以确保交通顺畅。
- 合理划分车道和提供适当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以优化交通流动。
2.3 可持续性- 设计的道路应考虑可持续性因素。
-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设计要求3.1 道路几何设计- 路段的几何设计应符合交通流量和速度的要求。
- 考虑视距要求和路段弯曲半径,以保证安全驾驶。
- 合理设置路口和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和转弯车道。
3.2 交通信号控制- 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合适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 设置适当的信号灯、标志和标线来指引交通。
- 定期检查和维护交通信号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行人和自行车设施- 考虑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通行设施。
- 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过街设施,以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性。
- 考虑行人和自行车流量,确定合适的容量和通行宽度。
3.4 停车设施- 根据道路类型和行业标准,提供合适的停车设施。
- 考虑停车需求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停车位数量和布局。
- 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停车设施,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4. 结论以上是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的完整版。
设计时请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交通流畅。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畅。
以下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一、道路规划1. 道路宽度和标线: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量确定道路的宽度,并设置合适的车道数量和车道宽度。
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停车位和非机动车道。
对于主干道和快速道路,应设置合适的分隔带和隔离设施。
2. 车行道和人行道:确保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分隔明确,人行道宽度应足够满足行人的需求,并配备盲道、无障碍设施等。
3. 交叉口设计:交叉口应设计合理的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确保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对于高速道路和快速道路的交叉口,应采用立交桥或地下通道等措施。
二、交通信号灯1. 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确定信号灯的数量和位置,确保交通信号灯能够起到引导交通和保障行人安全的作用。
2. 信号灯配时: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设置合理的信号灯配时,确保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对于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可采用不同的配时方案。
三、路口交通标志和标线1. 路口交通标志:设置清晰、准确的路口交通标志,引导驾驶员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信号灯。
2. 路口标线:设置明确的路口标线,包括停止线、转弯箭头等,确保驾驶员按道路标线行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公交车道和非机动车道1. 公交车道:对于道路交通量大的城区道路,应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道,确保公交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公交运行。
2. 非机动车道:对于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行驶需求,应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保障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
五、道路照明和交通设施1. 道路照明:对于城市道路,应设置合适的道路照明设施,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
2. 交通设施: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如交通告示牌、指示牌、警示灯等,引导交通和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涵盖了道路规划、交通信号灯、路口交通标志和标线、公交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以及道路照明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一、道路的总体要求
1.道路设计时应注意自然地貌,尽量保留原有地貌,尽量减少挖土等
施工冲击,减轻自然环境的负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认真研究其环境的分层结构,力求符合城市
结构规划的要求,使有机的城市结构得以实现。
3.道路的框架设计要认真考虑道路的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利用性、可持续性等综合因素,采用合理的土建方案,节约资源,减少施工环
境的振动、噪声等污染。
二、道路的基本设计
1.道路基础设施设计时,应考虑路面路基、排水设施、路灯、标志牌、公交站点及出入口等设施的合理布置,配合相关交通规划,合理安排有关
项目使其更加实用和高效。
2.道路的路面设计要注重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路面材料的选择要符合
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要考虑路面的使用寿命及维护管理等因素,尽可能
使道路路面满足各种车辆行驶的要求。
3.道路设计还要设计有效排水体系,涵洞、沟渠、水沟等的定位精确,保证雨水畅通无阻,控制水位,避免在大风大雨天气来临时造成山洪暴发
的灾害。
4.路灯设计要保证交通安全及舒适性。
(完整版)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 引言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而制定的准则和标准。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规划设计原则- 安全原则:确保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 流畅原则:通过合理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规划,保障道路交通流畅,提高通行效率。
- 环保原则:在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注重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便捷原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和设施。
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3.1 道路规划要求-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满足交通需求。
- 道路等级和功能划分应明确,并考虑交通流量和通行速度要求。
- 考虑道路宽度、车道数和交叉口等因素,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2 交通设施要求- 设置必要的交通信号灯和路标,指示和引导行驶方向。
- 设置合理的停车设施,满足车辆停车需求。
- 设置行人过街设施,确保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3.3 基础设施要求- 考虑道路排水系统和照明设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 考虑道路边坡、交通安全护栏等防护设施,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
4. 监管与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监管,确保其合规性和质量。
- 监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5. 结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行和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本规范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确保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和便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1.1地区概况1.2沿线地理特征第二章路线设计2.1公路等级确定2.2路线方案确定2.3平面线形设计2.4纵断面线形设计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3.1设计原则3.2路基横断面3.3路基设计与防护3.4路面设计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4.1路线交叉设计4.2涵洞和通道设计环境保护5.1设计原则5.2绿化设计第六章小结6.1小结6.2设计中的不足6.3思考附录: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绪论1.1该公路修建意义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
198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1.6℃。
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
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
年平均风力二级。
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23.5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
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2.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2.1.1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2.1.2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2.2路线方案设计2.2.1.相关指标和原则1):选线原则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以设计数据为主导,远景设计为目标,大节控制细部。
③线形要求短捷、平顺、美感。
④正确处理线形与环境的关系:“少占田,避拆房,尽量不穿溏”。
⑤正确处理路线与城镇的关系: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⑥处理好路线与老路的关系。
⑦注意不良地质的处理,例如最小添土高度问题。
2.2.2综合分析本设计图纸共三张,比例为1:2000,等高线高差有2米/每等高线和1米/每等高线。
地形总体上是平坦的,障碍物较少,属于重丘区。
整个地段,主要是丘陵,同时布满大小不等的水塘。
要求:①避让开大塘,尽量避开中小塘。
②避开居民区、城镇,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③起终点高差不大,属于典型的丘陵区,由于地形限制得较死,基本上沿起终点的大致走向确定线路。
④从填挖工程上看,有填有挖,起点附近较多为填方区,中间段则较多挖方区,所以必须综合考虑整体的工程量及填挖平衡问题。
⑤道路平面主线确定后,要注意细部的控制和处理。
2.2.3方案拟定整个路线方案的确定,考虑到路线受地形限制,计划采用较多的S型曲线,半径满足要求但较小,并设有缓和曲线以保证曲率的变化连续。
一般应考虑曲线的变化不宜过大,故采用近似的平均布置。
考虑到合理利用天然变坡点及山脚线等有利地形。
2.3路线平面设计选线映?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3.1平面线形设计选线时注意以下要点: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长度所占比例相当。
尤其在设计路线的后面地段,地势起伏不大,但是由于要进行绕山而行,所以有较长的曲线,路线基本上都是曲线。
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不占或少占高产田。
布线要从路线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对支农运输的效果、地形条件、工程数量、交通运输费用等方面全面分析比较,既不能片面为了追求过高的线性指标而占用大量高产田,也不能片面强调不占哪块田,使路线弯曲,线性指标过低而造成行车条件恶化。
2.水力建设相配合。
尽可能少和灌溉渠道相交,把路线布置在渠道上方非灌溉的一侧或渠道尾部。
路渠方向基本一致时,沿渠堤布线,堤路结合,桥闸结合,以减少占田和便利灌溉。
路线必须跨河时,应当尽量减少过多压缩河水过水断面,避免不必要的冲刷。
(三)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1.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城镇、较密集的居民点及一些重要单位,例如学校,工厂等,但又要考虑到便利支农运输,便利群众,便利与工矿的联系,路线不宜离开过远,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在两者发生严重冲突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合理考虑解决。
2.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时,可进行少量的拆迁。
(四)处理好路线与桥位关系(五)注意土壤水文条件2.3.2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平面砠??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所占比例相当。
在设计路线后面地段,线性要绕山而行,路线弯曲较大,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处于旅游区的地区来说特别重要。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
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纠?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
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平曲线应该梢长于竖曲线,尽量做到了“平包竖”。
(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
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
(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着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
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如果在两个平曲线之间不能满足长的直线的要求,最小也要满足最短直线距离限制,S型曲线为2V,同向曲线之间最短距离为6V。
(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叠?调整。
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
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著,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
一般认为,θ≤7°应属小转角弯道。
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
2.3.3线形的设计步骤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
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行驶力上的要求。
(1)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
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蠠??方案可行、经济、合理、美观、工程量小。
(2)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缓和曲线的长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a.驾驶操作从容,旅客感觉舒适Lsmin=0.0214V3/R*αs=0.0214*603/700*0.3=22mb.超高渐变率适中由于在缓和曲线上设置有超高渐变段,如果缓和曲线太短会因路面急剧的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
按规范规定的适中的超高渐变率,导出缓和段最小长度。
Lsmin=BΔi/p=3.5*0.08/(1/125)=70m取70mc.行驶时间不过短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不应少于3秒,即缓和曲线不应短于50m。
综合考虑,缓和曲线尽量不要短于70m,至少不应短与规范给定的70米的要求。
本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均采用70m以上。
在确定R,Ls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及交点的里程桠?号。
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本设计在平原区主要采用了较高的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
在绕山区地段,由于本地区山岭石质主要为石灰岩,且坡度极为陡峻,故采取了避让的措施,采用了指标低一点的线形,以减少工程量。
同时应注意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即200米。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即600米。
2.3.4相关指标①采用基本曲线组合,最佳配比为:Ls:Ly:Ls=1:1:1(Ls是缓和曲线长,Ly是圆曲线长)②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最大半径:1000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0m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85m(已经考虑了超高缓和段的长度要求)④缓和曲线参数A2=R Ls应满足要求:R>A>R/3⑤偏角α:α>7°,控制在α>10°2.3.5平曲线要素计算(1)常用的相关计算公式:Ⅰ、基本公式:①切线增殖:Q=Ls/2-Ls3/240R2②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③缓和曲线角:β0=28.6479Ls/R④切线长:T=(R+P)tan(α/2)+Q⑤平曲线长:L=(α-β0)∏R/180+2Ls⑥圆曲线长Ly=(α-β0)∏R/180⑦外距:E=(R+P)sec(α/2)-RⅡ、推导公式:由Ls:Ly:Ls=1:1:1①R=114.592Ls/α②Ls=αR/114.592③Ly=(αR-57.296Ls)∏/1802.4纵断面设计2.2路线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及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如果道路的设计纵坡太小,还要考虑路面的排水问题。
这些要求虽在选定线阶段有所考虑,但要在纵面设计中具体加以实现。
2.2.1纵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