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地理生态课堂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生态文明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地理课程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重视生态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爱护自然的生活习惯。

下面就是一份关于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概述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及其重要性,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培养环境意识。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培养珍爱自然、勤俭节约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生态环境2.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3. 生态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生态环境,比如参观当地的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课程设计一、课程开头1.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工具,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播放相关视频播放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视频,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二、课程核心1. 通过讲解地球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构成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课程结束1.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自由讨论,探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 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浅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内容时, 根据教材在编排上具有生活 化、 实践性 的取 向, 内容具有综合性 、 知识 开放性的特点 , 可结合 乡土 教材 、 地理时事 、 热点 问题加 以组 织教学。即 以学生 为中心 ,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 主动发现和对 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学设计时 , 可通过事先安排 学生参观 当地的一些现代农业示 范园并调查 了解生 产生活中各种农产 品的产销途径 , 自学归纳农业 的分 类及概念 ,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 、 剪报 、 观看录像等 形式 , 收集交流国内外相关 信息 , 并结合教 材上的插 图、 文字资料 , 以综合思维的方法学会分析 影响农业 的区位因素 , 主导因素和变化 因素 , 且了解现 包括 并 代农业的几个新概念 , 色农业 、 如彩 绿色农业 、 观光农 业、 生态农业。同时 , 能从学生已有的中国南方 、 北方 居民的饮食差异的知识背景 中, 认识到两地农产 品的 地 区差异 , 进一步对 比分析南方 、 北方 自然条件 、 耕作 制度 的不同, 从而 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 识, 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 , 也培养学生可持续 发展的 农业观 、 科技兴农观 。 四、 小组合作交流 , 知识整合 课堂生态系统要求 组成 系统的 环节 , 要不断进 行物质和能量 的交换 , 新整合 个体信 息 。如学 习 重 “ 城市空间结构” 一节时 , 先让学生 阅读教材 , 然后教 师展示 自制录像《 台新 东路一 瞥》 最后 由学生提 东 , 出问题 , 归纳教学 重 、 点 。课 堂上 , 难 一位 学生思考 后, 突然 提出个性化 的问题 : 东台新东路商业街从城 市功能分 区角度属本 市的商业 区 , 于我 市的市 中 位 心 。而首都北京 , 故宫 建筑在 城市 中心则形 成 了行 政 区?“ 一石激起千层 浪” 学 生相 继发 问: 1 一座 , () 城市一般有哪几种功 能区? ( ) 2 中心 商务 区的含义 是什么? () 3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有哪些 因素?顿时 , 课堂成为讨论的海洋 , 气氛 活跃 , 学生 身心解 放 , 人 人勇于求知 , 对知识 的学 习纵 向深 入 , 向扩 展 , 横 形 成了发 自内心的独特体 验与感 受。师生 之间 、 同学 之间思想碰撞 , 许多问题在合作交流 中得到解决 , 学 生从不同层面 、 同角度各 自受到启迪 , 不 提升思维 的 灵活性 、 阔性 、 刻性 、 广 深 敏捷性 、 批判性 。课堂上师 生在合作 中交 流互 动 , 在充满人 文关怀 的背 景下实 现生命的成长。 课堂教学模式 的建 构永 远是一个 与时代 同行 的 话题 。地理“ 生态课堂” 教学模式 以提高 国民素质为 宗 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强调课程 能促 进每个学 生身心健康 发展 , 预示 了新课 程改革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效益 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 的美好

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态环境探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态环境探究(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态环境探究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程的生态环境探究生态环境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从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及其实施策略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方式、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初中地理课程中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及其实施策略,为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生态环境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

现状分析目前,初中地理课程中的生态环境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2.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4.教师生态环境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课程设计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以下设计:1.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调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的重要性;2.引入案例教学,以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化课程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关注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程中生态环境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1.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3.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环保意识等,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

开展生生互动教学 优化地理生态课堂

开展生生互动教学 优化地理生态课堂
的 潜 能
②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区亘圃

③总结热力 环流规律( 提示 : 等压面上气压 关系 , 垂 直方 向气压关系 , 等压面与气压关系 ) 。 小组合 作 中 , 生生互 动 , 间开 始信息交 流 :我认 组 “ 为地面冷热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 。 “ ”高空 的气压 如何变 化 呢? “ 头环流形成等压 面怎样变化 呢? 学生在参与 ”箭 ” 的过程 中开始 了知识和能 力的探讨交流 。 同层 面的学 不 生互相交 流 、 相帮助 , 互 为完成 同一个知识 目标 而努力 。 接着小组 汇报互 动结果 , 小组成员在黑 板演示 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 , 演示 边 口述原理 。最后师 生共 同完成学 习 边 任务 。 学生动手 、 口、 动 动脑 , 在学习实践 中感受学习乐趣 , 学生的主体性得 到了充分发挥 ,他们更好地掌握 了地理 知识和技能 , 在合作探究 中发展 了思维 , 增长 了才干。 二、 生生互 动就是 要开展 实践探 究活 动 , 高学 生 提
自主 学 习能 力
积极 组织 、 建学 生合作 学 习平 台 , 好处 在于可 搭 其 以有更 多 的人 共 同完 成学 习任务 ,增加组 内成 员在方
9 4 中学教学参考 ( 下旬 ) 2 1. 总第 16期 o 26 2
课程标准 中提 出“ 足学生不 同的地理学 习需要” 满 。 教学 目的的实现 和教学任务 的完成 ,是 曲折复 杂的 , 由 不知到知 , 由知之不 多到知之甚 多的教学过程 。课 堂教 学 中关注学生是 怎么思 考问题 的 , 学生如何理解教 学 内 容, 学生会 如何 分析解决 问题 , 些都需 要教 师精心 设 这 计教学过程 , 灵活采用 教学方式 , 还课堂 于学生 。 《 口的空 间变化》 人 的教学 中 , 我 国改革 开放后 讲授 的人 口迁移 时设 问 : 口大量迁移对迁入 区和迁 出区带 人 来 了哪些影 响呢?在教 学中引入辩论教学 :民工潮” “ 利 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分 组确立 正反方 观点 。 正反方小组 间思考讨论 本方观点 ,学生辩 论开始 。 ( 课堂实录节选 ) 正方 1我们认为 “ : 民工潮” 是有利的 , 表现在加强 了 文化交流 , 带动交通 、 商业 、 房等消费。 住 正方 2 “ :民工潮 ” 为迁入地带来 了丰富劳动力 , 自己 可 以增加收入 , 加快了城市的发展 , 了经 济的发 展。 促进 反方 1对方请别忘 了“ : 民工潮 , 他们是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构建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构建

浅谈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构建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意识,生态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生态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生态教育理念下,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环境观念和环保意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生态课堂需注重理念引导构建生态课堂首先需要加强生态教育理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生态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和生动的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构造和演化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理念引导,让学生明白,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自然界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也才能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生态课堂时,注重理念引导和认识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构建生态课堂还需要注重实践体验。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活动、野外考察、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感受到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到生态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意识。

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构建生态课堂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

生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

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引入地理、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生态环境,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性地认识和理解生态问题,也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构建生态课堂还需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热爱自然、尊重生态的人。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绿化、设置生态园区、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浓厚的生态氛围中成长。

规范办学下高中地理生态教学

规范办学下高中地理生态教学

规范办学下的高中地理生态教学摘要:时下,一边是高考的压力,一边是规范办学雷厉风行。

在此形势下,广大师生于“夹缝中生存”。

但是不能因此而退却,更要逆风而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品尝“生态”、坚信“生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教学规范办学教学改革一、初尝“生态”2009年秋季开学,为应对规范办学这一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我进行了“生态教学课堂模式”改革。

这次的教学改革,由下而上彻底地改革。

通过一阶段实践,效果显著。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生态”即生动的意态,刘基说:“依依旎旎、袅袅娟娟,生态真无比”,表达了生机、和谐之美。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体,教学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生成独一无二的教学形态和结果,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也就没有僵死不变的教学模式。

只有把握了生生不息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教师和有个性的学生。

“生态课堂教学”即从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中找寻千变万化的具象教学设计。

生态教学课堂模式就是这样一种为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它涉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发展。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合作性。

它将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段紧密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的外延得到延伸,进而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生态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是科学的,也是一种符合规范办学精神的教学。

但在实际的实践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我产生了一些困惑。

二、品尝“生态”我在近三个月的地理教学中,真正感受到品尝“生态”的艰难,但细想想这种艰难在任何的改革之初都会有。

分析原因主要有:首先,作为教学双方的一方——老师,是否真正理解“生态课堂”的内涵,如果不理解,那么“生态课堂教学”只能是变味的生态课堂教学,其实效可想而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多数人对此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让他们产生了疑问:生态教学课堂模式好不好,是否行得通,等等。

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机制,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

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机制,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

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机制,让生态理念走进地理课堂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学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反思“今天,我们怎么上课?”是“坚守应试教育的堡垒,继续推行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态势”,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革故鼎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很明显,后者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求地理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引进“生态理念”,形成“地理生态课堂”。

本文以笔者在2012年3月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作为平台,将得到的启示运用于地理学科教学中,让地理学科教学更具有生态理念。

一、课例回放——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主题: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区位分析”1.导入:设问导入——概念剖析(区位)——进入主题(城市区位分析)多媒体展示:“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问题设计: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今天我们就用区位的知识去解决它。

解释区位概念,进入“城市区位分析”。

2.案例感知——知识总结——适时运用(城市自然地理区位)多媒体展示:“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问题设计:(1)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关系?(2)找出太原和西安所在的地形类型,并观察其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3)展示“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找出巴西城市的分布特征,并提问:“为何平原上分布少而高原上分布多?知识总结: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平原——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地;山区——城市分布在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多媒体展示:“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问题设计:(1)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与气候有何关系?(2)找出世界上大城市密集地区和稀疏或无城市分布区。

知识总结:城市与气候的关系:大多数城市分布在降水适中、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又趋向于沿海地带;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少。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刍议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构建生态课堂意义重大。

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从师生关系,教师与教材,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房间建构初中地理生态课堂,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知识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课堂初中地理构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生态课堂”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但目前初中地理课堂中依然普遍地存在着“生态失衡”的状态,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和参与者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以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1、生态课堂的概念生态课堂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课堂一切生态因子之间有机组合与协调运动,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2、初中地理构建生态课堂理论依据2.1生态学原理生态学认为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自然整体或自然生态系统。

离开了环境就无所谓生态。

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课堂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优化课堂环境是构建和谐的中学科学课程生态课堂的基础。

2.2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2.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和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和谐、科学发展,就是一切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内容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3、构建初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必要性3.1初中地理新课标实施的需要地理新课标实施要求现行教育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理解地理的意义,研究地理的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首先,课堂设计是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富有生态特色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可以设计野外考察、实地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课堂设计还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是高效生态课堂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最后,学生参与是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保障。

在学生参与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

综上所述,高效生态课堂实施方案的提出,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生态课堂的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高效生态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态建设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态建设
从事初 中地理教学 工作 多年 ,一直想把 自己有关地理课 堂生 态建 设的心得 整理 出来 , 与大家分享 。 结合 初 中地理教 学的经验 , 我认为搞好初 中地理课 堂生 态建设 , 应该 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1 . 从 时事 新 闻里 捕 捉 地 理 教 学 信 息 。
过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 富教学 内容 , 可以激发学生的 民族 自豪感和使命感 , 使其
产生学 习的原 动力 。 至此 , 学生 和教师之问就容易建立起 和谐的师生关 系 , 为初
中地理课 堂生态建设打下 良好的基础 。 具体来讲 就是 :
( 1 )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 秉 承道德 的准则 , 在充满尊重 、 关怀 、 民主 、 和谐 的环境 中 , 在身心愉悦 、 人格健全 、 精神 自由 、 生命 自主的教学过程 中 , 让学 生体 验到学 习的快 乐和幸福 , 以使他们学业进 步和身心全 面发展 。 课堂上 , 让 学生在
获得知识 、 技能的 同时获得“ 向善向上” 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 , 促进学生的思维
发展 , 这 才是生态化的课堂 , 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 的具体体现 。
( 2 ) 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 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 还 学 独学、 对学、 群学 ” 三种方 式 , 抓好课前 、 课中、 课后 三个 阶
展到自 主、 合作 、 探究学习, 最终形成师亦生、 生亦师、 师生相长的生态课堂。 田
段, 构建 “ 先学——展示——反馈 ” 的课堂教学流 程 , 实现课堂教学 的重建 , 提升
每一堂课 的教学质量。
( 3 ) 初中地理 生态课 堂要想 实现质的飞跃 , 教师就得变非理性教学 为理性教 学, 变教材 为“ 学材 ” , 把 单纯知识传授 的课 堂打造成知识传授 、 能力 和情感培养 并举的课堂 。 学生的学 习则 由被 动变主动 , 由苦学变乐学 , 由单纯地 依赖教师 发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加强地理教材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初中地理教材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增加有关气候变化、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二、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场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清洁海滩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环保主题班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思考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环保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

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社会实践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四、加强环境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媒体、社区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宣传栏、电视、网络等途径,宣传环保知识和政策;可以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等设立环保宣传牌或标识,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环保演讲比赛、环保知识讲座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建构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建构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建构摘要: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这些特点又与现代地理课堂理念十分契合,因此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一、生态课堂运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1.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生态课堂要求的是教师适当“放手”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

这就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子之间产生了良性循环。

1.加深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生态课堂要求的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以及问题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通过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或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头脑风暴,得出结论,加深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更加贴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强调的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讲究的是一个区域内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地理事象,这就好比生态学中个生态因子间形成的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将生态学的思想带入地理学科之中将会更加有利于对各种地理事象的理解。

二、生态课堂的建构1.创设情境,引导学习在生态课堂中,我们需要学生来主导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将某一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去,例如讲到生物入侵这个知识点,教师首先可以问小龙虾是不是外来的入侵物种,明确生物入侵的概念;再提问小龙虾过度繁殖会带来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加以概括和延伸。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1.合作探究,深化学习生态课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必须在教师营造好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之下,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和小组合作掌握更多学习的主动权,能体会更多学习的乐趣,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会有反馈和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生态教育:高中地理课堂的“绿洲”

生态教育:高中地理课堂的“绿洲”
,一
生 态 教 育 :高 中 地 理 课 堂 的 “ 绿 洲"
胡 研 吾
( 江 苏 省 淮 海 中学 , 江 苏 淮安 本文 围绕怎样把 生态学原理 与规律 运用于地 理教学 中 , 如何分析教材 , 从 而 制 定 明 确 的 教 学 目标 , 并 合 理 地 安 排 教 学 内容 , 选 择 恰 当 的 教 学 方 法 与 策 略 并 采 取 相 应 的教 学 手 段 , 营 造 和 谐 的地 理 课 堂 氛 围 . 让学生个体之间 , 学 生 与 教 师 之 间形 成积极 健康 、 相互依赖 、 相互促进 的生态关 系 , 让 地 理 课 堂 教 学取得最佳效果展开论述。 结 合 乡 土 地 理知 识 。 增 强 生 态 伦 理 教 育效 果 高 中地 理 课 本 中 的生 态 伦 理 知 识 理 论性 较 强 ,不 少 案 例 生 动 具 体 。 但 有 的远 离 学 生 的生 活 实 际 , 如 果 我 们 在 教 学 过 程 中结 合 乡 土 地 理 知 识 .多 列 举 一 些 学 生 身 边 活 生 生 的 实 例. 则 可 以增 强 学 生 的 亲 近 感 与 认 同感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从 而 增 强 生 态 伦 理 教 育 的 时 效性 。在 实 际教 学 过程 中 , 我 们 一 方 面 把 家 乡 的 自然 风 貌 、 风 土人情 、 历 史 文 化 讲 解 给 学 生听. 让 学生 在 了解家乡 、 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家 乡 的 同 时 加 强 生 态 伦 理 教 育 。例 如 : 在教学“ 水资源保 护” 时, 就 引 入 本 地 的 某 化 工 厂 任 意 排 放 污 水 造 成 附 近 水 体 变 黑 ,致 使 鱼 类 死 亡 。 且 导 致 附近 村 庄 的 居 民饮 用 水 也 遭 到 严 重 的 污染 的 事 例 。这 样把这些 事实材料提供 给学生 , 引 导 学 生 并 结 合 教 材 知 识 分 析具体 原因 , 寻 找 积 极 的对 策 , 意识 到水污 染对生存 的危害 , 认识到保 护水资 源就是保护人类 。在学 习矿产 资源时 . 用 多 媒体播放 滥采乱挖煤 铁资源造成 当地文物惨 遭破坏 的视频 。 以 及 有 地 下 水 位 下 降 造 成 居 民饮 用 水 困难 的 情 况 , 取 得 了 预 期的教学效果 。 二、 渗 透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 学会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回首 过 去 。 我们 发现 过 去 的 两 百 年 里 . 人 类 在 地 球 上 创 造 了 奇迹 , 也 进 行 了掠 夺 性 开 发 。 虽 然 获 得 了 比 以往 任何 时 候 都 巨 大 的 财 富 。但 把 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家 园破 坏 到无 以 复 加 的 地 步 。所 以 , 这 引 起 有 识 之 士 的觉 醒 , 他 们 奔 走 呼 号 。1 9 6 2 年, 美 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 逊 出版 了 震 惊 世 界 的 环 保 著 作 《 寂 静 的春天》 , 揭 开 了 环保 事 业 的新 篇 章 。 同年 , 在 巴西 的 里 约 热 内 卢 召 开 了 世 界 上 第 一次 “ 联合 国环境与 发展 ” 大会 . 大 会 的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一、引入激发兴趣:1. 利用地理实例和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地理景观和文化,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地理的魅力。

3. 引导学生提出对地理问题的疑问,激发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二、互动合作学习:4. 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如进行地理调查、制作地图等。

6. 利用科技手段,开展在线地理竞赛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跨学科融合:7. 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如地理和历史、地理和生物等,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8. 设计跨学科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四、实地考察和实践教学:9. 安排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0. 利用实践教学手段,如模拟实验、地理实验室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启发思考和创新:11. 鼓励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12. 设计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六、巩固与评估:13. 设计形式多样的地理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14. 通过小测验、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七、关注地理实用价值:15.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等,激发学习兴趣。

16.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项目研究,如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八、多元评价方式:17.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

18. 鼓励学生进行地理展示和报告,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关注地理教育资源:19. 利用网络资源和地理教育软件,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中,将阐述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必要性,并提出融入课堂的具体方法和教学设计实施步骤,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将总结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推动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融入、教学效果评估、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应该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引入和落地。

通过地理课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和环境的脆弱性,从而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和行动。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教育如何有机融入中学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引领他们建设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为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深入推广与实践。

1.2 研究意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学科,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生态文明教育与中学地理课程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通过研究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原生态教育让地理课堂教学回归自然

原生态教育让地理课堂教学回归自然

. I _ 一 、 原生态教育要求真 {
k- 十 一 + 一 + 一 + 一 十 一 + 一 十 一 + - -
1 . 教 学设计要 求真。 评价一节课质 量的好坏 , 其 中一 个关键 的环节是评价教 师的教学设计 。 教学设 计包含 了教师对教材 、 学情 、 教学 目标和教学方法 等方面 的思考 和创设 。 我 曾经在市高 中优质课展示会上聆 听了两位教师 的公 开课 。 第一
开放性 。 作为一直 站在教学前沿 的中学地理教师 , 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教 学改革 的洗礼 , 要在从理解到实验、 从开发到创造 的过程中努力地扬弃传统。 陋
预习结果 、 引导学 生进行交流 、 精讲 点拨 等方式 , 指导学生深 入学 习, 解决学生的
疑难 问题 。 在教学中! 学生 和 教 师 形 成 了教 学 默 契 , 教 师 通 过 多 媒 体 将 教 学 内 容 形
象地呈现 , 学 生预习充分 、 讨论热烈 。 第二位教师讲 的课题是“ 交通运输布局” , 他 以京广铁路( 没有 以陇海铁路 ) 创设情 境 , 引入新课 。 学生的表现却差强人 意 , 为 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继续 , 教 师需 要不断地点拨才会有学生 回答 , 学生显得有些 被 动。 两符课 给我 的启示是 : 在课堂 中, 我们 的教学一定要设计 出符合教学 目标 、 符 合学情 的教学方法 ,真正让学 生通过课前 的基础知 识预 习和课 堂上 的讨论 、 质 疑、 交流 等方式实现 自主学习。 这才体现 原生态教育的理念 。 2 , 教学 目标要 求真。 新课程要求从知 } 只 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来落实教学 目标 , 这是发展性 教学 的核心内涵。 但教学 目标 的达成并 不都是显性的。 人们对地理课堂效果 的判 断往往落 在师生对 话的配合 程度 上 , 而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摘要: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构建策略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

生态失衡是指外来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由课堂环境、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舆论、高考制度等)构成的。

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考核机制的偏向高考,导致学校系统的能量流、信息流失衡,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生态群自我效能感偏低;二是由于当前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理工而轻文”的思想,地理学科夹在文理科之间,无法成为高中学科中的主角,地位在无形中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地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内部生态失衡,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以教材为中心,教法不适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差异。

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有的教师会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这样就压缩了学生成长的空间,由此带来的还有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成为促进师生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一要协调师生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精神氛围;二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风格。

(二)整体性原则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性的统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整体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命题之一,而教育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设计一份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

2.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4.提高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通过讲授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2.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实地调研。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地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环保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五、教学工具1.图片、视频及其他多媒体设备。

2.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3.实地调研所需的材料及设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调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小组讨论成果。

评价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发言内容、讨论深度等。

3.实地调研报告。

评价学生实地调研后的报告,包括调研内容、分析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环保知识与技能。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构建生态地理课堂

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构建生态地理课堂

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构建生态地理课堂摘要审辩式思维是一种结构优良的思维,主张“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和力行担责”。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绿色课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倡导尊重、唤醒和关怀,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

审辩式思维是构建生态地理课堂的策略、生态地理课堂是培养审辩式思维的路径。

融合了审辩式思维的生态课堂,可以更加严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质疑的双向性、交流的包容性和责任担当的约束性和激励性,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实效育人。

关键词审辩式思维生态课堂问题式学习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是否部分为真的方式[1],是国外“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中式表达,更是中国经典文献《礼记》中审问之、明辩之、慎思之和笃行之的精致凝练。

Critical Thinking与中文环境中的批判有程度和态度上的差异,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反证检验,不是对他人观点的全盘否定。

审辩式思维的主要特点为“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2],它是一种结构优良的思维,可以在教学中推行,既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学习观的形成。

生态的课堂,“提倡的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的教育,追求的是生态的和谐的教育,体现的是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注重的是基于民主的尊重的教育,强调的是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崇尚的是健康的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的是新课程背景下让校园充满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与挑战的主阵地教育”[4],这与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相统一。

地理学科是兼具自然和人文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在人文素养培养、生态课堂构建方面,又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

教学以课堂为阵地、问题为载体、思维为链条、质疑为先锋、沟通为手段、包容为气质、担责为义务的审辩式思维指导下的生态课堂,可以更加严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质疑的双向性,交流的包容性和责任担当的约束性和激励性,能有效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构建地理生态课堂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生长发展的一种教学环境,而生态课堂的理念正是基于此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所谓地理生态课堂是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落着点,用生态的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来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地理课堂。

它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环境下的教学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

本文基于对生态课堂理念的把握和构建地理生态课堂必要性的基
础上,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角度对如何构建地理生态课堂提供了一些中肯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态课堂开放性
地理课堂的构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

物质因素有教室环境、空气新鲜度、光线的明暗、教具和设备状况以及教师和学生等。

心理因素有人际关系、校规校纪、教法设计、教学艺术、课堂氛围等。

在课堂中知识、情感、道德、态度、技能等的传递和发展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流动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交互作用等都是在这种信息流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生态学理论指出,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音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如果其中一个因素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生态失衡。

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
自尊的根源。

新课标强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是创造者、引导者、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而且学生的主体性是在老师正确引导下表现出来的,课堂上没有地理老师的设计和引导无法激荡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更谈不上主动探索问题了。

师生如何合作共同创建地理生态课堂呢?
一、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习成果的评判者,学生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就像一个空瓶子静静地等待着被灌满水一样。

长此下去,学生不仅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还对教师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客体,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者、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及学习的伙伴。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充实,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由表达与展示的权利,学生处于主体位置,享受说话权,从生态课堂的实际来说也就是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观点、意见、看法的权利;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和争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同高手过招,同权威论争;在质疑中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偶尔出错或“越轨”,生态课堂尊重学生,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
进步。

二、必须建设开放的地理课堂
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拓展老师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向课本和课堂之外开放的过程。

具体来说,要建立开放的课堂,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要开放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即要学会知识技能,叉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完善个性和道德情操的人。

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否造福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形式要开放
开放性的课堂可以通过讲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方式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同时还要不使自己陷于预设的教学流程框架之中。

这样虽然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但它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教学内容要开放
我们要拓宽地理学习和应用的领域,并注意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水平,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
用,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使地理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四)教学空间要开放
教室无疑是教学活动的主场所,但学生学习能力不局限于教室,根据教学需要,走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如学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事先让学生观察洗碗池中的水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水流的旋转方向。

学习有关知道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水流漩涡是逆时针流动?再回到学校附近的河段,观察河流两岸有何不同?采沙工人应在哪一层采沙,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拓宽教学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培养其勇于探索的意志,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

三、必须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竞争与合作是学生之间最主要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学特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竞争与合作结合,突出群体的合作和群体之间的竞争,而避免个体之间的竞争,避免使部分学生处于竞争中的劣势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才是符合生态学意义的课堂环境中共生和竞争。

在这方面,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构建生态课堂良性竞争和合作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要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时,小组之间要平衡。

这样才有可比性。

千万避免某几个小组表演,一部分小组只成为陪衬。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
成员的搭配应尊重学生自愿结组的原则,根据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搭成最佳的学习伙伴。

(二)要关注学生参与平衡
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而一些学困生基础薄弱,总是落后一步,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因此,教师如能在活动前提示注意合作探究,明确小组分工,就会使更多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巡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活动后,多让几个学生说说,不满足于极小数人的理解,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在学习能力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节奏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一样,因此,教师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个性化,“因教施教”,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地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

如有学生提问!山西能源基地产业结构正在由以煤为主过渡到以二次能源——电和高料原料工业——如冶金和化工为主,是否会影响上海等老工业基地的能源供应,是否符合水资源不足的省情?这些问题,教师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应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培养批判精神和质疑胆识,在讲座和交流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地理课堂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学习进度、学习质量、学习伙伴的选择等。

使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自由愉悦地参与学习,
构造地理生态课堂,必须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特长的舞台。

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及成果。

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论文传集、校报发表、橱窗或报告会等各种形式展现学生的成果;通过演讲、辩论、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学生多方面的才华。

总之,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任务的教学情境。

它使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合作交往的场所,学生成长的精神场所:它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者和学习的伙伴:它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式为主的学习变为综合性的自我学习。

生态课堂给了学生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好回归到了自然生长的状态:生态课堂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它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同时生态课堂也是师生们展示智慧的场所,那里有他们的心灵的对话,激情的碰撞与智慧的交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