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食物链-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食物链,知道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 食物链的特点:箭头方向、单一性、循环性。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 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食物链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食物链箭头方向的把握。

2. 食物链的单一性和循环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链图卡、箭头贴纸、记号笔。

2. 学具:幼儿画纸、彩笔。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和展示食物链图卡,让幼儿观察和认识食物链。

2. 讲解: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重点讲解食物链的箭头方向、单一性和循环性。

3. 示范:教师用记号笔和箭头贴纸在黑板上示范绘制食物链,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4. 练习:让幼儿分组合作,用彩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食物链,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交流。

七、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庭周边的食物链,并用彩笔和画纸绘制出来,下次上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幼儿的反馈进行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食物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绘制食物链,是否能描述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食物链角色扮演,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食物链中的关系。

2. 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自然环境中的食物链,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和分析食物链的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二篇)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二篇)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简食物链中的动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食物链。

3、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4、萌发幼儿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课件、动植物头饰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根据课件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里一开始有谁?后来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2、故事里面谁最厉害?为什么?(二)结合课件,了解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

1、出示故事里的动植物图片。

(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关系?谁被谁吃掉?2、请幼儿排一排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像这样一个吃一个,好像一条链子的关系,我们叫它食物链。

(三)了解动植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1、动物们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

它们中你最讨厌谁?为什么?2、假如没有了其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会发生什么事呢?猜一猜。

3、在大自然中,你觉得谁最厉害?(人类)为什么?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动植物的减少呢?(如过量捕杀动物;过度砍伐树木等)4、讨论: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动物)5、发散思维,讲述其它的食物链。

如海里的食物链。

(四)游戏:谁饿了1、幼儿自由选取角色,根据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请扮演相关植物链角色的幼儿根据食物链的关系迅速手拉手蹲下。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二)教案:《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及作用;2.分辨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3.理解食物链的层次结构;4.掌握食物链的传递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食物链的概念及作用;2.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3.食物链的层次结构;4.食物链的传递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模拟食物链的图片或物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一张食物链的图示,并请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二)概念解释与导入:1.教师解释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一种营养关系链。

初中生物食物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食物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食物链优秀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材:生物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3. 能够构建简单的食物链并解释其中的关系教学重点:1. 食物链的定义和作用2. 食物链中产生者、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教学准备:1. 生物教材2. 图表或图片展示食物链3. 实验器材(可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2. 让学生畅想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写在黑板上或纸上,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食物链的定义和作用,介绍食物链中产生者、食者和被食者的概念。

2. 展示图表或图片,让学生观察食物链的结构和关系。

3. 通过实例解释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如草 -> 兔子 -> 狐狸。

三、实验(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兔子和狐狸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构建食物链模型,并解释其中的关系。

四、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食物链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

五、总结(5分钟)1. 对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进行总结,强调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进一步拓展了对生态系统的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案例和生态保护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6.1食物链)

(6.1食物链)
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习惯、方法:通过前期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优秀的学生:60%的学生学习优秀
一般的学生:30%的学生学习中等;10%的学生学习困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捕食与被食的关系;概述食物链的含义,阐明食物链的特点及其书写要求;
共性问题:10%的学生对食物链的书写及其要求理解不透彻
二次备课
课堂
教学
目标
1.解决获取到的学情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
课件
1.增加一些习题,让学生能进一步区分食物链的书写及其特点
2.可以加大习题的生活性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要求、分工、检测方式,激励机制,师生角色]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5分钟
课后
反思
知、能、情达成情况
优点与不足
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并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10-15分钟
内容4
合作释疑
1.学生针对当堂检测题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与奖励。
2.学生相互讨论食物链的特点及其书写要求,并小组间展示,教师给予奖励
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
3-10分钟
内容5
总结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上表现进行点评,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归纳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达成情况(课后补)
内容1
展示教学目标
利用平板推送让学生明确当堂的学达成目标2分钟课堂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科学20《食物链》(教案)

小学科学20《食物链》(教案)

小学科学20《食物链》(教案)教案: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作用,掌握食物链中各个层级生物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关心生物的生存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理解食物链中各个层级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作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食物链模型、绘画纸、彩色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呢?2. 探究(10分钟)教师将食物链模型展示给学生,解释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来生存,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食物链的作用是什么?3. 讲解(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教师详细讲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作用。

分别介绍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草→兔子→狐狸。

4. 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一张绘画纸和彩色铅笔,要求他们用画图的方式,展示一个食物链。

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来组成食物链,并画出相应的捕食关系。

5. 总结(10分钟)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绘制的食物链,并让他们解释自己画图的思路和容易遇到的问题。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6.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消失了,会对整个食物链造成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食物链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

7.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以致用”的理念,告诉学生食物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合作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 掌握食物链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3. 了解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 食物链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食物链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食物链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法:通过模拟食物链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剧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链的运作过程,增强学习的动态性和趣味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食物链”。

二、展示(10分钟)1. 展示食物链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存在食物链?食物链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生物之间通过吃和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条。

2. 讲解食物链的结构和运作方式:生物之间按照不同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食物链。

3. 举例说明: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讲解其中的食物链,如草→兔→狐狸。

四、实验(20分钟)1. 给学生准备好一些代表不同生物的图片或玩具,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或玩具构建一个简单的食物链。

2. 让学生模拟食物链的运作过程,观察并记录每个生物之间的关系。

五、情景教学(15分钟)1. 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一个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情景剧表演,展示食物链的运作过程。

2. 全班讨论:通过观察和分析情景剧,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食物链调查任务,让他们去野外或图书馆调查一些食物链的真实例子,并撰写调查报告。

食物链教案初中生物

食物链教案初中生物

食物链教案初中生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掌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认识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1.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食物链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例,向学生简单介绍食物链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的
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不同类型,让学生了解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3.示范(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或模拟实验,展示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运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食物链的重要性和作用。

4.练习(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或个人完成,加深对食物链各种概念和关系的理解。

5.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对食物链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6.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未来教学中,应该结合更多实例和案例,引导学
生深入探讨食物链的作用和影响,增强生态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一、活动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知道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学会观察和记录食物链中的生物及其相互依赖关系。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食物链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食物链模型或实物展示(如鱼缸内的水草、小鱼、大鱼、虾米等)。

3. 记录本和笔。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关于食物链的故事或展示食物链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食物链中有哪些生物呢?”2. 观察食物链模型或实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缸内的食物链,介绍水草、小鱼、大鱼、虾米等生物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幼儿用记录本记录观察到的食物链中的生物。

3. 了解食物链中的相互关系·教师解释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如小鱼吃水草,大鱼吃小鱼,虾米吃残渣等。

·通过举例说明食物链中每个生物的重要性,以及破坏食物链可能带来的后果。

4. 小组讨论·幼儿分组讨论自己在家或户外观察到的食物链现象,并记录在小组记录本上。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5. 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食物链的知识,强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家附近的食物链现象,如花园里的昆虫、鸟类等。

四、活动注意事项1. 在观察食物链模型或实物时,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苏科版食物链教学设计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苏科版食物链教学设计

《食物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

前面学习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与食物”等知识,后面将要学习“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食物链”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食物链”科学概念的建立和食物链的特点及书写要求还不十分明确,需要进一步学习。

七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并不完善,合作技能也不熟练,少数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更能活跃思维,提升兴趣。

三、教学目标1.概述食物链的概念,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完成食物链的书写。

3.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认同生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五、教学难点食物链的书写六、教法学法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汉,刘向《说苑正谏》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其中反映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吃与被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而产生的联系是很容易看到的,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生物世界,去看看这种联系——食物链。

(二)任务驱动,探索新知任务1:互动游戏——农田生物谁吃谁农田附近有:青草、蚱蜢、青蛙、鸡、蛇、鹰等生物,它们之间有哪些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用以下材料将其串联起来。

空白卡片—书写生物名称(使用马克笔书写)回形针—串联生物卡片注意:(1)请先从青草开始(2)直到没有天敌才能结束(学生开始合作制作,教师观察指导……)小组展示:将制作的关系链向大家展示(同学间进行评判)最终形成三条关系链:(---代表回形针)-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青草--蚱蜢--青蛙--蛇鹰-将这3个分别展示在黑板上(磁铁),选择其中一条,师:“像这样的一条链状结构就是食物链,那你能总结出食物链的概念吗?“生: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师:那这个链状结构就是一种联系,所以什么是食物链呢?生: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联系即食物链师:我们一起得到了食物链的概念,不过还要像生态系统的概念一样,要给加一个范围“在一定区域内“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把食物链的概念叙述一遍生: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食物链;•掌握食物链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了解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的组成要素;•食物链的作用;•食物链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教学重难点•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的作用;•食物链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PPT讲解;•示例展示;•互动讨论。

5. 教学过程5.1 导入环节•观察班级内的各种生物,引导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并展示相关图片。

5.2 学习环节5.2.1 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以食物为媒介所形成的一条链状关系。

通过食物链可以清晰地了解各类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2.2 食物链的组成要素食物链主要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类生物组成。

生产者是指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来制造营养物质,是食物链的起点。

消费者指通过摄取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的营养物质为自己提供能量和养分的生物,它分为三类:食草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5.2.3 食物链的作用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摄取和被摄取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生态关系,并贡献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2.4 食物链对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食物链对于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它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发展,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5.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并制作食物链的示意图;•各组进行交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示范。

5.4 总结环节•总结食物链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强调食物链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和义务。

6.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互动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食物链教案

食物链教案

食物链教案食物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概念,明确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2. 掌握构建食物链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装有不同生物图片或卡片的手提袋;2. 插图、实物或幻灯片展示食物链的模型;3.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用手提袋展示其中的一张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猜测这个生物所属的食物链,并请学生解释他们的猜测。

然后教师逐渐展示其他图片或卡片,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2. 探究(20分钟)教师用插图、实物或幻灯片展示一个食物链的模型,解释食物链的概念和构成。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迁食关系。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工作表,要求他们根据所学内容,从给出的生物中选择并构建一个食物链。

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结果,并讨论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拓展(15分钟)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真实的食物链案例,如海洋食物链、森林食物链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构成和演变规律。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链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表上的练习,巩固对食物链的理解;2. 鼓励学生在课外观察和记录更多的食物链案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构成和演变规律。

6.1食物链-教案知识讲解

6.1食物链-教案知识讲解

6.1食物链-教案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1)常熟市尚湖中学周菊民上课日期:2017-12-08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能够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法,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

3.运用食物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4.认识到人作为食物链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好地维护食物链的正常运行。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建构,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前准备: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活动一:“做中学”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动画片段:螳螂捕蝉(学生观看)。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

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2)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

(3)问题: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

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精选8篇)

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精选8篇)

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精选8篇)小学科学教案:食物链篇1一、教学目标学生能通过各种活动,正确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食物链,并能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构建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提问,激发兴趣1、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新的一课,动物与能量。

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食物链2、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先提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图片),图中的各种动物(包括人)正在进行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否需要消耗能量?(需要)3、动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那么它们是怎样获取能量的呢?(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能量)4、那么动物是怎样通过捕食而获取能量的呢?咱们接下来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谜语导入1.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猜两个谜语。

幻灯片出示草莓杨梅的谜语。

师:为什么猜是草莓?(草被羊吃光了)为什么猜是杨梅?(羊被狼吃光了)师:草被羊吃羊又被狼吃2.在这两个谜语中包含着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羊的食物是草,狼的食物是羊。

(三)探究新知活动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师:接下来,咱们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要仔细观看视频,等一会老师要提问几个问题。

师:播放视频。

师:视频里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师:故事里面有哪些生物?(树、蝉、螳螂、黄雀)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树被蝉吃,蝉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2、(各小组讨论后)由各组组员来汇报。

3、小结: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有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第一章:引入食物链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食物链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食物链的定义。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食物链的了解。

2. 讲解食物链的概念: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食物链的含义。

3. 展示食物链图片和实物:教师展示食物链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食物链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第二章:认识食物链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食物链的组成。

2. 培养幼儿对食物链各环节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识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教学活动:1. 讲解食物链的组成: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食物链的三个环节。

2. 展示食物链各环节的图片和实物:教师展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图片和实物。

3.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参与讲解食物链的环节,加深他们对食物链组成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食物链组成的理解程度。

2. 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第三章:食物链的构建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构建食物链。

2. 培养幼儿对食物链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食物链的构建方法。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构建食物链。

教学活动:1. 讲解食物链的构建方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食物链的构建方法。

2.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食物链构建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3. 展示和分享:邀请幼儿展示自己构建的食物链,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食物链构建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第四章:食物链的拓展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食物链的拓展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食物链》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食物链的概念,知道食物链的组成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难点:让幼儿理解食物链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食物链图片、生态系统图示、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食物链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讲解: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结合生态系统图示,让幼儿理解食物链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食物链的理解和例子。

4. 实践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模拟食物链的过程,加深对食物链的认识。

5. 总结:通过提问和讲解,巩固幼儿对食物链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家庭周边的生态环境,找找食物链的例子,并拍照记录。

2. 请幼儿第二天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公园或者郊外观察自然界的食物链。

2. 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食物链手工艺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

2. 课后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食物链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食物链的知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生态学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幼儿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食物链的关系。

十、教学资源:1. 食物链相关书籍推荐给家长,让幼儿在家阅读。

2. 制作食物链主题的课件,方便教师授课使用。

3. 收集有关食物链的科普视频,用于课堂演示。

小学科学第6课《食物链》(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食物链》(教案)

小学科学第6课《食物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食物链的形成过程;2. 知道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位置和作用;3. 理解环境中食物链的重要性,并了解保护食物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食物链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 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食物链的形成过程;2. 理解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依赖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师生问答: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吗?学生:……1.2 激发兴趣:教师介绍:“食物链是描述食物关系的概念,它是指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连接起来的一种自然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食物链。

”2. 探究活动(25分钟)2.1 观察实验:教师将准备好的植物和动物标本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2.2 分组研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食物链展示,提醒学生在展示中排列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3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选择代表来班级前展示他们的食物链,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讨论。

3. 概念解释(15分钟)3.1 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观察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出食物链的定义和特点。

3.2 形成过程:教师以图表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食物链的形成过程。

4. 知识巩固(20分钟)4.1 拓展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生物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绘制相应的食物链。

4.2 辨认食物链:教师出示一些已经排列好的食物链,要求学生辨认其中的食物关系。

5. 总结归纳(10分钟)5.1 讨论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就食物链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5.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食物链,并写一篇关于食物链的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和讨论,有效让学生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初中食物链的教案

初中食物链的教案

教案:初中生物——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物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书写方法及实例。

2. 难点: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片草原生态场景,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2. 新课导入: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

提问:这个场景中,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教师讲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3. 食物链的组成:提问:食物链由哪些生物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获取能量,消费者则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

4. 食物链的书写方法:提问: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教师讲解:食物链的书写方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5. 食物链实例: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食物关系。

6. 食物网:提问: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了食物网。

7.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是如何流动的?教师讲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生产者开始,逐级传递给消费者,物质则循环利用。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书写方法以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

大班科学教案《食物链》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认识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掌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

三、教学难点1.食物链的传递过程。

2.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具:食物链模型、食物链图片、相关动植物图片。

2.实验材料:小草、兔子、狼等动植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食物链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是一种描述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模型,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教师展示食物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三)食物链的传递过程1.教师通过实验,展示食物链的传递过程。

2.实验一:小草(生产者)被兔子(初级消费者)吃掉,兔子被狼(高级消费者)吃掉。

3.实验二:狼被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分解,分解者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生产者再次利用。

4.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四)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1.教师讲解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引导幼儿了解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展示相关动植物图片,让幼儿找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食物链实例,并记录下来。

2.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食物链的基本概念、传递过程以及捕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食物链模型,引发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食物链(1)
常熟市尚湖中学周菊民上课日期:2017-12-0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能够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法,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

3.运用食物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4.认识到人作为食物链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好地维护食物链的正常运行。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建构,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前准备:
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做中学”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动画片段:螳螂捕蝉(学生观看)。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

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
(2)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

(3)问题: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

2.提出“做中学”的问题——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1)问题展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产生的联系是很容易看到的。

你还能举例吗?(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

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2)谈话:(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 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怎样利用食物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会怎么做?(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卡片、胶带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食物关系顺序把卡片串连起来。


(3)“卡片接龙”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一个同学排好吃与被吃的顺序,被吃的生物排在前,吃它的生物排在后,最后将卡片串起来。

也可以鼓励创新,采用其他方法,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相互牵绳的方法。

)(4)模型展示,建立“食物链”概念: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模型展示汇报。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模型,从这些卡片接龙模型中,大家能看出什么道理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形状?);并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记录书写下来,用“→”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

再将学生书写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如青草→鸡→鹰等;最后引导学生
分析问题: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从而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5)质疑与归纳:教师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所连的食物链,看看食物链通常有几个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食物链一般3-5环节;通过查阅信息库,知道动物的食性分三类;通过讨论归纳出食物链一般所具有的特点。

活动二:“学中用”
1.提出探究应用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午餐情景。

配以字幕: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同学们能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2.“追本溯源”解决问题——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1)选食谱:教师要求学生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

(2

3
活动三:“用中思”
1.列举正方事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鸭、藕田养泥鳅等事例,想一想这些生态农业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列举反方事例:列举当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鸟等事例,想一想这样一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3.发表你的思考: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得到的启发,最终教师要小结引导到保护食物链、保护动物上来。

七、作业:课课练:P.78~P.81 1~13.
八、板书设计: §6.1 食物链(1)
九、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了多媒体的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如:谚语导入,画龙点睛,激发学习欲望;又如:观看录像(农田生态系统),记录哪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探究食物链活动做好准备。

2.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应多采用合作式学习。

第一部分,分析农田中6种动植物(青草、蚱蜢、青蛙、鸡、蛇、猫头鹰)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组织6名学生用道具做游戏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活动,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食物链的兴趣,自然地建立食物链的概念,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做中学”的目的,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的特点。

3.学生参与意识强:教学中,教师精选了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内容,通过学生“视”“听”“做”信息三通道,采用观察-思考-总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对知识的运用,使得知、能、意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逐步达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发展自我:课堂上应有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以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如在归纳食物链的特点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明了地概述。

学生以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补充:食物链的概念:(一般不多于七个环节)
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捕食性: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寄生性:大动物寄生动物原生动物细菌病毒
腐生性:植物残体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