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_张凤荣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中国农业耕地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摘要: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多地少,土地压力十分巨大。
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粮食必然要保障自给,耕地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但耕地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逐年降低,致使我们国家的耕地面临很大的危险。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地问题,耕地闲置,耕地荒废,耕地占用,耕地面积,趋势。
一、中国农业耕地现状1.中国耕地的现状想要更好的解决耕地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耕地的现状。
我们就简单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看一下我国耕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由1997 年的13024. 9 万公顷减少为2006 年的12177. 59万公顷,年均减少94. 15万公顷,人均耕地数量不足0. 095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全国有2 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FAO确定的0. 053公顷的警戒线。
日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近日审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透露,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一再受到侵蚀,目前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
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耕地概念与新一轮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区划定
耕地概念与新一轮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区划定作者:黄晓宇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3期摘要:由于我国的土地规划,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而也就导致了许多的纠纷与争议。
对此我国相关部分的负责人也决定用几年的时间,来开展对土地规划耕地的数据处理工作,而在这一项工作当中数据的建库,则是十分真要的内容,是各个地区数据处理汇总管理的一个前提。
特别是在我国贵州地区,那么,为了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质量检查以及数据库的建设等一系列的内部工作,本文就将结合新一轮的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区来进行相应的划定,从而以此来确保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会有更大的荒废现象出现。
关键词:耕地的概念分析;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区的划定研究1.引言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地了解我国贵阳地区耕地的具体情况,我国就加大了对登记发证的覆盖面积,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化的管理,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农民的一些权益以及促进土地规划耕地的改革,我国对此也就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其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需要在规定的几年之内,完成数据库的转变,以及将这些数据入库到不动产统一的登记平台上面去。
其主要的建库内容,就是实现对土地规划耕地的登记调查数据、入库后的数据处理以及标准成果的输出等。
2.耕地的分类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靠农田耕地,而耕地恰恰也是有分类的,不是每一块耕地都是用来种植农作物的。
下面,我们就将逐一的来阐述,我国耕地的主要几大类别。
(1)首先,我们可以把耕地分为常用而不常用,两大类型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常用的耕地,也就是我们常常所了解到的,它是专门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而这种适用于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通常它都是具有一定的种植条件的。
比如:土壤松软,土壤的营养浓度较高,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所以说,这种耕地是非常适合种植的,而且这种耕地还能够有效的保证农作物的收获量。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耕地保护要点专家谈
研究探索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耕地保护要点专家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部署。
我们邀请有关专家,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耕地保护工作要点,谈谈如何将相关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重点是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现全方位保护格局。
数量、质量和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
新时期耕地保护应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基于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框架,推动耕地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利用。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耕地数量或面积是耕地保护的基础,也是底线要求。
耕地质量保护是借助各类手段保证耕地的总体质量,强调生产能力。
耕地还具有调节水资源、维持物质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人文景观等生态功能。
耕地生态保护通过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整体保护是指考虑农业空间要素、结构、功能系统的整体性,将耕地保护纳入农业空间发展的整体布局。
全面统筹区域内农业空间协同发展,优化耕地保护空间结构,绘就区域耕地保护空间布局的一张蓝图。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构建重要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切实发挥耕地的生产功能。
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基准,以确保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为目标,按照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和生态有改善的原则,构建与水土资源格局相匹配、供需协调、确保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农业生产空间战略格局。
建立分级划定耕地保护管理区域的管理机制,推动各分级部门有效管理各个分区的耕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系统修复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坚持保护耕地生态健康的理念。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在明确区域主导功能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基础上,细化农业单元具体边界,明确耕地修复目标和管控要求,依托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力,分区采取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整治等手段,改善耕地健康状态和产出效能。
影响土地经济安全需要从经济安全方面考察
影响土地经济安全需要从经济安全方面考察一、土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安全,顾名思义,一般认为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具体表现。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土地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在耕地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关乎的社会经济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关于土地资源安全尚未有统一定义。
国外大多数学者引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更新、可恢复以及可持续性等理论,。
李明杰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经济地获取土地资源或土地资源产品,以保障生物群落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同时不损害其未来保障能力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是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延续。
吴次方等,认为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地获取,并能保障生物群落(人类)健康和高效能生产及高质量生活的土地资源状态或能力。
刘彦随认为土地资源安全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谷树忠指出,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的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或能力。
由此可见,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土地资源安全与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
在我国,土地资源安全主要涉及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问题。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日趋广泛和深刻,土地资源的使用类型与质量都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因其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而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也对土地资源安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土地资源安全亦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对土地健康的研究,尽管土地健康也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而兴起的一个土地资源研究方向,但它是关于土地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而土地生态安全则是土地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摘要: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涉及十多万人的食物的土地进行保护,而对土地进行保护的核心是要提高土地的数量,提高土地的质量。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可以对耕地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使粮食生产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然而,高标准耕地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的政策约束和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改进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一)农田质量总体不高,田间基础设施薄弱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农田质量差,底子薄,其特点是:大量的坡耕地,很难维持土壤的肥力,很难进行机耕,而且种植费用比较高。
农田的地块很小,而且田块很分散,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资料来看,农户的承包面积大约是7亩,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不高。
由于受到自然灾害、人为损毁、管理不善、资金不足、技术有限等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的耕地基础设施数量较少,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农户耕作的日常需要。
在某些天然环境恶劣的地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导致农田道路、排灌系统等基础设施坍塌,因此,粮食生产不能保证;在已经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区,因为移交不及时、管护意识淡薄、管护职责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耕地基础设施被抛荒。
(二)项目承担部门分散,建设规划标准不一在2018年国务院展开机构改革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直是由国土、发改、农业、水利、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进行的。
但是,各个部门的职责不尽相同,标准也不尽相同,缺少统一的指导意见和建设规划,这就造成了项目施工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建设,从而造成了建设周期的延长,建设费用的上升,也就不能确保建设质量。
各个单位的投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导致了项目建设的困难增加,项目的效率下降,项目的整体效果不好;由于各个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致使一些耕地存在着“套项目”、部分耕地根本没有开发等问题。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意义
1、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对国土空间实施用途管制,这是国际上实现空间治理的通行做法。
中国政府于2018年在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的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对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全面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矛盾,克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生效,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资源,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的目的,具体阐述如下:(一)降低负外部性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是具有高度外部性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对相邻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质量、开发利用方式选择、国土空间价值产生都会有显著的影响。
比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分开,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分开,都是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性的典型例子。
因此,国土空间治理必须详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
不少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市场的途径来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庇古(A.C.Pigou)认为对付负外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课税或补贴予以解决;科斯(R.H.Coase)相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寻找和信息成本、议价与决策成本、检验与执行成本均很高等,事实上都无法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吴次芳等,2019)。
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管制就是国家采取社会控制手段对造成环境和他人损害的国土空间用途类型和相互之间会受到损害国土空间用途类型从空间上严格分离,防止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负外部效应的发生,从而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解决市场不能防止负外部性发生的失灵问题,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近10年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统计分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DY
·53·
山湾,该阶段 围填海 以盐 田、渔业 养殖 为主;第 二阶 段 ,填 海 以 盐 田 、养 殖 和 港 口 、工 业 建 设 为 主 ,港 口 建 在 八 叉 沟 ,规 模 逐 渐 扩 大 ,不 断 的 有 养 殖 地 区 被 工 业 所替代,逐渐形成的葫芦山湾工业区以修造船产业 为主,兼顾其 它装备 制造 业的需 求;第 三阶 段,围填 海 以 临 海 重 工 业 及 港 口 开 发 为 主 ,面 积 较 大 ,主 要 在 葫芦山湾和马家浅滩区域,填海区重心向临渤海方 向缓慢转移。
万亩分区合计2010年2011年2012年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东北区西北区京津冀鲁青藏区闽粤琼晋豫区苏浙沪西南区湘鄂皖赣106881820101667735116015211657318012494662863211679232728542152212524727502292133983405175991141280853970683191493318820095522925826849931313550034780110237822242962700510114619539748441910944043066512301329分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水田水浇地旱地东北区西北区京津冀鲁青藏区闽粤琼晋豫区苏浙沪西南区湘鄂皖赣10445253530510126420422741110414115960721813145291427286093142317535326437259223410415003146651261128519349562313012487162861647325324202615056517415657219646014416911569391351002142202812414854136图220102016年全国分地类耕地面积净增减变化情况赵玉领中国近10年耕地资源变化情况统计分析55区湘鄂皖赣区3个片区水田水浇地面积为净减少旱地面积为净增加
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_张凤荣
34
资 源 科 学
20 卷第 5 期
长率均是负增长 , 北京和天津人口增长率也分别是 2.80‰和 4.00‰。 全国各省市区人口自 然增长率自 1987 年以来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 计划生育国策已见效果 。 考虑到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在生育观念和国家执行计划 生育政策上的区别 , 也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对生育观念的影响 , 我们分别给出了各个生态区的非农 业 人口和农业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对于非农业人口 , 1997— 2010 年自然增长率, 东部经济发达区为 2‰, 中西部 经济欠发达区为 2.5‰— 3‰,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 6 ‰— 10‰;2011 — 2030 年自然 增长率 , 东部经 济 发达区为 0‰,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为 1‰— 2‰,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 3 ‰— 5 ‰;2031— 2050 年自然 增长率 , 东部经济发达区为 -2‰,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为 0‰,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 1 ‰—2 ‰。 对于 农业人口 , 1997— 2010 年的 自然增 长率 , 东 部经济 发达区 为 10‰— 12‰, 中 西部经 济欠 发达区 为 12.5 ‰— 15‰,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 16‰— 18 ‰;2011— 2030 年自然增长率 , 东部经济发达区为 6‰— 8‰, 中 西部经济欠发达区为 9‰— 10 ‰, 新疆 、西藏等少 数民族地区为 11‰— 12‰;2031 — 2050 年 自然增长率 , 东 部 经济发达区为 1‰— 1.5 ‰,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为 2‰— 2.5‰,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为 3 ‰。 人口增长 情况预测结果如表 1 所示 :
P = Po(1 + K)n 式中 :P 为预测期末人口数 , Po 为预测基期人口数 , K 为预测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n 为预测年限 。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并且对各级省市都进行了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部署。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生产生活建设,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以及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高标准农田使得农业生产组织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设施大幅度改善,从而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乡村振兴与内循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农业生产进行高标准起点规划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质量和运作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组织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稳定高效发展,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经济发展目标。
发展高质量农业为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与意义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国家的农田通过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以及科技的加持建设成为平整集中、设施完善、拥有肥沃土壤以及良好生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抗灾高产稳产的耕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和科技支撑工程。
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农田间的田网、渠网、路网和电网从而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产生,提高农田的排水和灌溉能力,增加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地力建设工程主要是平整土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地肥力,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以及施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农业生产力。
科技支撑工程是利用现代科技增加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使得灌溉施肥更加智能化,农作物生产环境和生产状况转变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更加方便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的数量和种类的要求也更加多样,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多三少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多三少是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及就我国耕地的基本现状而言:一、耕地面积少1.耕地总面积日益缩小。
截至2018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为约1.81亿公顷,比2002年减少1200多万公顷,属持续减少趋势。
2.耕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根据统计,1982年时,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17.9%,1992年下降至14.79%,到2018年,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仅为12.04%,中国耕地减少的现象有明显趋势。
二、一多三少现象严重1.全国的一多三少现象十分普遍。
有研究显示,中国有25%的耕地处于一多三少状态,耕地总数量越来越少,而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浙江省和福建省,一多三少的比例更加突出,达到40%-47%,这对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冲击。
2.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中国的耕地质量严重退化,尤其是中央县这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也是湿地得不到有效保护,使得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也随之受影响,粮食生产受到极大影响。
三、减少耕地影响重大1.耕地减少使粮食产量大降。
耕地减少,导致粮食作物得不到有效栽培,产量也遭受到较大的影响,当前粮食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2.耕地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耕地减少使农民总收入减少,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使经济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3.耕地减少对生态环境也存在一定影响。
耕地减少导致昆虫多样性不断减少,植物组成也发生变化,植物保护和植物研究也遭受到一定的影响四、解决耕地少的问题1.尽可能保护现有耕地。
政府应根据耕地评价系统和农业发展战略,结合规划学,尽可能保护现有耕地。
2.实施现代农业。
政府应把现代农业的建设作为实施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的关键,实施精细、精准农业发展战略,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收入。
3.发展科技设备。
引入先进的自动耕种机械和其他农机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减少耕地每亩数量,同时有效防止土壤退化。
4.全面实施农业保护供水工程。
依靠控制地方产业结构不断释放农用水资源,及时加固险情、处理火灾灾害,全面实施新型农业生态保护供水工程,充分发挥航道治理湿地保护水位的潜能,可以有效减少耕地面积的流失,有效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
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实证研究
\
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 两型社会” 试验 区, 又是我
国中部地 区乃 至全 国 的 重要 粮 食 生 产 基 地 , 因此 , 以长 株潭 城市 群为 研究 区域 , 根据 19-2 0 年 土地 利用 变 99 0 8
更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 , 研究近 1 0年来该 区域耕
从 19- 20 年耕地变化情况可看 出, 99 0 8 长株潭城市 群耕地数量大体上呈减少趋势 , 20 仅 00年增加了 0 1 .3
万 h 20 m 和 04年增加 了 0 0 .4万 h 其余年 份均为减 m,
少 。耕地 面积 从 19 99年 的 6 .4万 h 少到 20 36 m 减 08年
刘 庆 ,陈利根 何 长元 , ,张凤 荣
(. 1 湖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长沙 4 0 2 ; 118
2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京 20 9 ; . 国农 业 大 学 资 源环 境 学 院 , 京 109 ) . 南 105 3 中 北 0 13 摘 要 :利 用 长株 潭城 市群 近 1 的 土地 利 用调 查 数 据 及 相 关社 会 经 济 资 料 , 观 分 析 了该 区域 耕 地 动 态 变化 0年 宏
第2 9卷
21 0 0年
第 4期
8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E L RE E A S ARC D VE OP H AN DE L MEN T
Vo. 9 No 4 12 . A g 01 u .2 0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耕 地 动 态 变 化 及 驱 动 力 实 证 研 究
度重视, 国内众多学者从不 同角度对城市或区域 的耕地
耕地增减原因分析报告
耕地增减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出现了增减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分析耕地增减的原因,探讨背后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数据分析1. 耕地减少的原因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大,大量农用地被征用用于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建设。
(2)工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交通建设、水利工程以及云计算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导致耕地流失。
(3)自然灾害: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土壤退化等,导致部分耕地无法再用于农业生产。
(4)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导致了部分农田的撂荒和改建。
2. 耕地增加的原因虽然总体上耕地面积减少,但也有一些地区出现了耕地增加的现象。
主要原因如下:(1)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以改善水源条件,增加可灌溉的耕地。
(2)生态补偿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保护耕地资源,加强耕地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3)土地流转和整合: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整合,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率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实现了局部的耕地增加。
三、原因分析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足、土地承包期限短等,导致农民缺乏对耕地的长期稳定的使用权,抑制了他们对土地的耕种积极性,进而导致部分农田闲置或者流转给非农业发展项目。
2.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开发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些地方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获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城市化进程,导致耕地减少。
3. 地方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导致部分地区耕地受到污染和破坏,无法再用于农业生产。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保护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2%。
其中,粮食作物耕地占总耕地的70%,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耕地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耕地面积减少明显。
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未来,我国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耕地保护。
政府将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遏制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
2. 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 推广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对策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打击力度。
2. 推广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3. 加强土地整治。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的整治,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通过多种经营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X班学号:XXX成绩:指导教师:XXX 职称: XXX2015年10月28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1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本文对国内外的耕地利用状况、耕地保护政策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只有着眼于长远利益制定长期而非短期的政策,着眼于全局利益制定多样化、系统化的调控和保护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因素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许多可持续发展问题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变化有关,而耕地恰恰是土地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的利用变化是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1]。
分析耕地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为区域耕地的动态平衡与区域调控,实现区域耕地的持续利用,特别是对农业优势地区的持续发展,以及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2-4]。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利用效益和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土地利用的特点与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 国外耕地利用状况及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2.1 研究现状和方法2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城市化较早的国家,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规模的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章第1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第一节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解释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了解耕地资源的价值;运用图表,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
(区域认知),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综合思维),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地理实践力),分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一、中国耕地资源1.什么是耕地资源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2.耕地数量与空间分布(1)数量:截至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35亿公顷(20.23亿亩)。
(2)分布特点: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3.耕地质量(1)划分:我国耕地质量主要依据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农田基本建设、作物产量等因素划分为优、高、中、低四个等级。
(2)耕地质量特点:我国耕地总体质量稳定,总体偏低。
从全国分布来看,东部、中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高,西部地区耕地质量总体较低。
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我国耕地具有以下特点:1.人均耕地少我国耕地总量多,人均少。
2.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面积辽阔的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相对匮乏,质量也较低;其他几个地区则相反。
3.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4.耕地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的利用方式不当,土壤大面积退化;二是部分地区由于种粮收入少、耕作条件差等原因造成弃耕;三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对耕地的破坏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问题。
1.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1)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是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2)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农业科技等。
(3)粮食安全①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②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随时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
③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供求平衡,还包括空间结构平衡、品种结构平衡以及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2.1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标分析: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教材分析: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第一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
耕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耕地”这概念。
耕地是由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图2-1-2“中国耕地资源分布”和图2-1-3中国耕地等级构成”,解读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特征。
第二部分是“中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教材结合图2-1-4“中国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表2-1-1“中国四大区域面积及耕地状况(2016 年)”以及阅读材料“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介绍了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
其中人均耕地少和分布不均衡的内容在初中地理已有涉及,本节重在让学生对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耕地质量下降有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1.结合相关材料,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粮食安全意识。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3.通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说明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列表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准备打开并登入赣教云教学通2.0,打开备课本的课件齐读本节课内容让师生慢慢进入课堂状态打开课件新课导入播放视频《非凡十年(2012-2022)》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千家万户关心的事。
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耕地的产能
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耕地的产能
张凤荣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
【年(卷),期】2024()3
【摘要】核心提示本文认为,耕地的粮食产能取决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以及农业技术水平。
受种植结构、经营投入和气候波动等影响,粮食产量会有所变化。
但只要耕地产能保持稳定甚至不断提高,就不惧年度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
因此,耕地保护不仅重在数量保护,而且重在质量保护,应扩展耕地后备资源,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而耕地生态保护的要义,则是绿色农产品的持续性生产。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张凤荣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
2.科学掌握耕地质量,合理布局整治项目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纪实
3.海外耕地投资: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径r——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战略与对策——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
4.陈绍军:提高我国耕地质量与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5.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未来耕地的减少 , 主要考虑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退耕两项 。 2.1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预测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直是耕地减少的主 要去向 。 1986— 1995 年 , 全国 非农业建 设占用 500 ×104 hm2 耕地[ 2] 。 2.1.1 人口预测 随着人口的增加 , 人们对住房 、交通等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 。 为了准确预 测建设占用 耕地面积 , 首先要预测未来人口数。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 人口的流动性增强 , 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 化, 人口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 , 由农村向城镇 的流速加快, 但在人口预测中 , 我们未考虑人口机 械 增长 , 而只是考虑自然增长 。 因为, 我们难以预测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 ;而且对于预测全国因为人口增加而造 成的建设占用耕地来说 , 不考虑人口流动或机械增长 , 不影响这种预测的准确性 。人口预测计算公式为 :
(Dept .of Land Resources Science , 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edicting future land resources change relevant to farmland occupation for non-agricultural purposes ,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reclamation , degradated land rehabilitation ,and farmland reduction for reforestation in ecozon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 the paper predicts and analy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nges in land resources in the next 50 years covering three periods of 1997 -2010 ,2010 -2030 , and 2031 -2050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ltivated land reduction in the th ree periods will be 648 811 hm2 , 341 411 hm2 ,and 279 642 hm2 respectively .But however , land 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due to farmland capital construction , and drop of proportion of dry farmland .
以上耕地面积数据中 , 众所周知“ 统计面积”明显偏低 , 不能真实地反映耕地的面积大小 ;而“概查面积” 和 “ 土壤普查面积”缺乏时效性 ;只有国家土地管理局“详查 面积” , 因为其分类 标准统一 , 调查 手段先进 , 数据 较 为准确 , 现时性强 , 可作为今后耕地变化分析预测的基数 。 1.2 耕地质量分析
类是有关部委通过调查得出的“ 普查面积”或“概查面积” 或“详查面积” , 如 1985 年全 国土地利用概查汇总 的 我国耕地面积为 1.252×108 hm2 ,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县级为单位统一逐级汇总上报的耕地面 积为 1.325 ×108 hm2 , 自 80 年代中开始的由国家土地管理局领导的土地利用现状详查于 1996 年 10 月 31 日全国统一时 点汇总数据是全国有 1.3×108 hm2 耕地[ 1] 。
关键词 耕地 数量 质量 预测 分类号 《中图法》 F321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PREDICTION OF FARMLAND CHANGES IN CHINA
ZHANG Feng-rong XUE Yong-sen JU Zheng-shan ZENG Lei
20 卷第 5 期 1998 年 9 月
资 源 科 学 RESOU RCES SCIENCE
Vol.20 , No .5 Sep., 1998
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张凤荣 薛永森 鞠正山 曾 磊
(中国过预测全国各生态区未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 、土地整理复垦 、生态退耕 等各方面的耕地资源变化 , 分别分析了 1997 —2010 年 , 2011 — 2030 年和 2031 — 2050 年 3 个阶段的耕地 数量与 质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这 3 个阶段耕地总面积净减少量分别是648 811 hm2 , 341 413 hm2 和279 642 hm2 , 而同期 由于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退耕, 旱地的比重降低, 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 国家“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技术”96 -013 -01-02 专题阶段性成果 。
20 卷第 5 期
张凤荣等:中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33
1 我国耕地现状分析
1.1 耕地面积 可将我国耕地面积数据概括为两大类 , 一类是所谓的“统计面积” , 即国家统计局历年的耕地统计数 ;第二
Key words : Farmland ;Quantity ;Quality ;Prediction
众所周知, 我国人均耕地少 , 后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增 长迅速 。 因此 , 客观准确 地 预测未来我国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和发展态势 , 对于计算我国土地人口承载力 , 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策 略 和耕地保护法规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 预 测将全国划分成 48 个二级农业生态区 , 分 1997— 2010 年 , 2011— 2030 年和 2031— 2050 年 3 个阶段 。 本文将对二级农业生态区的预测数字汇总为 一级 12 个农业生态区的 数 字。
560.6632 1 293.7277 2 332.7185 1 564.7614
135.2235 422.2069
96.5257 17 635.7815
2031 —2050 年 城市人口增加
-123.7408 -227.6449 -258.6127 -121.4251
-86.8175
0 -85.0052 -105.5392 -32.3412
我国山地 、丘陵 、高原面积大 , 占国土总面积的 66%, 这就 决定了我国坡耕地面积大 。在这 1.3 ×108 hm2 耕地中 , 坡度大于 25 度的耕地占耕地面积的 4.67 %;坡度在 15— 25 度 之间的耕地占耕地 总面积的 9.59%; 这部分耕地耕作条件差 , 产量低且不稳 。 坡度 15 度以 上的耕地主要集中 在贵州 、云南 、陕西 、四川 、甘肃 。 由 于季风气候 , 水土资源搭配不平衡, 在全部耕地中 , 基本无限制 、质量相对较好 、有灌溉设施的 耕地(包括灌 溉 水田 、水浇地及菜地)占耕地面积的 39 %强 , 其余 60%的耕地受到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 质量相对较差[ 2] 。 大 约 1/ 3 的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 , 9.2%的耕地受洪涝威胁 , 7.0 %的耕地受盐碱的限制 , 7.89%的耕 地受风蚀沙 化威胁[ 3] 。 因此 , 我国耕地质量也不理想 。
P = Po(1 + K)n 式中 :P 为预测期末人口数 , Po 为预测基期人口数 , K 为预测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n 为预测年限 。
于景元等分别以 1995 — 2000 年的自然增长率为 11.68‰, 2001— 2020 年的自然增长率为 7.32‰, 2021— 2050 年的自然增长率为 -1.87‰对中国人口 发展趋势进行了预 测和分析[ 4] 。《 中国人口统 计年鉴》 中 , 1993 年、1994 年 、1995 年的全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分别是 11.45 ‰、11.21‰、10.55‰;其中上海 这 3a 的人口自然 增
根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 耕地是指“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 包括新 开荒地 、休闲地 、轮歇地 、草 田 轮作地 ;种植农作物为主 , 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耕种 3a 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 因此 ,“ 详查面 积” 的 1.3×108 hm2 耕地是指一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 调查时只要是种植农作物, 不论是否宜耕 、质量如何, 都 登记为耕地 。
0.9742 13.7402
3.9711 -1 022.4414
单位 :×104 人
2031 —2050 年 农村人口增加
254.9504 917.3907 452.8751 508.7907 323.3106 169.4699 410.4812 600.7958 388.8531
7.5639 56.8464 11.4638 890.5150
表 1 人口预测
Table 1 Population prediction
1997 —2010 年 农村人口增加
1 049.6227 4 074.4041 2 281.9721 2 065.0829 1 270.3074
525.2776 1 291.4154 3 787.5963 1 413.0492
107.6818 316.5613
79.1780 18 262.1488
2011 —2030 年 城市人口增加
0 0 0 0 0
24.6544 0 0
11.5886 4.2098
43.3196 9.2474
93.0197
2011 —2030 年 农村人口增加
1 243.7776 4 229.5219 2 285.9878 2 177.1456 1 293.5217
生 态 区
东北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 华南区 内蒙古及长城沿线 黄土高原区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区 横断山脉区 西北区 青藏高原区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