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通过接触庄老师一家从而在社会实践中真实接触了关于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一些知识及实践方法,通过实践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我的一些观点及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及接触到的书籍及实践观点做一些总结报告。

一.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随便翻开一份报纸书刊亦或是点开一个关于早教的网站,都可以找到关于早期教育的内容,足以看出现今人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已不再是顺其自然的放羊式培养而转入到一个更加现代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相应的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那早期教育究竟有何重要性?那么下面我们就将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印度“狼孩”卡马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对,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同时有利证明了早期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1、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得最有效的途径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

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实践证明早期教育进行的越早孩子在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创造力、艺术天分、良好个性等方面的表现将越突出,将来成为有教养、有能力、有个性的几率也就越大,所获得的成就也将越高。

2.早期教育是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

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开发智力一个重要条件,必须以知识为载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为开发智力的内容和有效手段。

3.早期教育是脑细胞发育和大脑网络形成的必备条件

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非常复杂所以要靠丰富的外界环境刺激和教育,为孩子创造神经联系的机会,建立有序的条件反射,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了大脑的网络系统,促进了大脑机能的健康发展。

4.早期教育是脑神经发展规律的需要

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可分为四大敏感期即:2~3岁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3~4岁运动敏感期,4~5岁语言敏感期,5-6岁是文字敏感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孩子适合的年龄去训练和教授孩子适合的内容。

5.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真理。

二.儿童早期教育方法

1.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习。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适应生活环境和发展智力。

2.引导儿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学习。

3.注意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

4.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发展语言。学前期是语言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而语言具有发展智力活动的工具职能,它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编讲形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扩大儿童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5.注意培养绘画能力。绘画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感官,还能发展儿童的智力,同时可以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等良好品性

6.提供音乐环境。音乐不仅能使儿童情绪愉快,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与美感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增进健康,增加知识,发展能力。例如:放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歌曲,学习各种琴类等。

7.对孩子要爱而不矫惯,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8.端正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9.在教育方法上首先教育观点要一致,并做到要求一致。不应有的批评,有的袒护;有的答应,有的拒绝;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10.父母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

三.家庭环境及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需要温馨、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家庭氛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助于儿童成长发育的生命激素。在和谐幸福的家庭中,幼儿感到温暖、快乐,有安全感,情绪稳定,性格活泼开朗,很自然地学会了热爱父母、尊敬祖辈、热情待人、关心体贴有困难的人、对亲友邻居有礼貌等行为。相反,在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夫妻不和,婆媳、妯娌间纠纷不断的家庭中,幼儿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缺乏安全感、归属感、羞愧感,往往变得性格暴躁,对人冷漠,或打击、打骂同伴,或孤僻退缩,或对陌生环境担惊害怕,身心不能正常发展,易产生心理偏异疾病。

(一)夫妻互尊互谅,双方采取接纳、理解、沟通的态度。

(二)做好孩子的行为榜样。如关心社会、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尤其是遵守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具有事业心、责任感等。

(三)合理创设家庭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例如房间应当整洁有序、美观、卫生。

(四)向孩子学习,亲子共同成长。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孩子的世

界。二是虚心倾听。三是动态地看。孩子的成长道路时常有进有退,有成功有失败;

孩子的年龄特征是随岁月而不断变化的。因此,父母也需要适应孩子的变化而改变,

要学会多侧面地、动态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既要引导他的今天,又要适应他

的明天;既要不断鼓励、支持孩子,又要灵活地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前进目标。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会打洞”;“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等等,这些谚语一方面反映了家长作为“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经常通过教导、说理、暗示、训斥、奖惩等教育方式,进行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在长期共同的生活中,父母的生活习惯、品德、性格、行为、兴趣、特长,往往有意无意地、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所模仿和吸收,使孩子的言谈举止带上父母人格的印迹,产生惊人的相似性。这个结论,也是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一)真挚地热爱、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发展,父母都无私地奉献出时间、精力和全部爱心;

(二)父母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父母作风正派,工作勤奋,激发了子女的事业感、上进心;

(三)从小培养子女的坚强性格、责任意识,在实践中锻炼子女的意志、性格和能力。

家庭教育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具有其自己的特性:终身性、情感性、渗透性、权威性、针对性,家长要根据家庭教育的不同特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一边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

四.家庭教育中要防止的有害的教养方式

学前教育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比重在于家庭教育的好坏,所以有效防止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及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助长他们的任性和自私。

(二)包办代替,养成孩子的依赖和无能。

(三)娇惯放纵,导致是非不分。

(四)棍棒“教育”,造成懦弱和粗暴。棍棒底下出孝子已不再适合现在的教育理念,使用暴力

只会适得其反,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期望过高,指责过多,使孩子形成自卑、退缩和压抑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