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苗北村壁画墓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苗北村壁画墓发掘简报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洛阳市 471000)

关键词:

摘要:

Key Words:

Abstract:

2012年3~8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万丰房地产皇朝丽苑建设的考古工作中,清理了一座五代至宋初的砖室壁画墓(IM4729)。该墓位于洛阳邙山南坡、地势开阔的黄土丘陵地带,老城区国花路以东,道北五路以南,新星路以西(图一)。具体坐标北纬34°42′18″,东经112°25′22″。该墓被盗扰严重,墓室、甬道、墓道顶部均严重坍塌,墓室仅存下半部分,铺地砖已被全部撬取,随葬品基本被盗空,骨架和葬具因被盗扰,情况不明。但是在该墓甬道两侧及墓室四壁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壁画。现将该墓的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南北向的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183°(图二;图版一)。墓道位于墓室南侧,为斜坡阶梯式,长13.8、宽1.5米,墓道开口距地表0.6米。墓道中部有一过洞,长1.4、高1.5米。

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长1.7、宽1.2米,顶已坍塌,保留残高0.7米。甬道两壁单砖错缝平砌,壁面内抹草拌泥外涂白灰。甬道与墓室之间有两层台阶,墓室高出甬道0.35米。

墓室位于甬道北侧,平面近圆形,南北直径4.9米,东西直径4.6米,残高0.2~1.39米,墓底距地表深8.3米。甬道与墓室之间有用砖错缝平砌的两层台阶,台阶高17厘米,砖长35、宽14、厚5厘米。墓室底高出甬道底部0.35米。

墓室四壁有砖雕结构,正对墓道的墓室北壁为砖砌假门结构,假门两侧有砖雕窗户、门、桌椅、灯擎等结构,在砖雕结构以外壁上均为白灰抹壁。

二、砖雕与壁画

砖雕及壁画分布在墓室四周及甬道两侧,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器皿、家具及建筑等。壁画先在砖墙上涂抹白灰面,然后在白灰面上彩绘壁画。

(一)甬道壁画

甬道两侧对称砌出壁龛,龛内用砖砌雕刻出长条桌,桌下两腿中间绘有柜形物品,该物品中间墨绘出图案,但已漫漶不清(图版二)。

(二)墓室壁画

墓室内壁装饰砖雕和壁画,用砖垒或雕刻拼砌,彩绘出倚柱、额枋、门窗等,并用红色倚柱分割成十二幅图。现由墓道开始从西向东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幅壁面一男一女分别站立在盆架两旁,图案残存下半部。女人身着长裙,裙上彩

绘四角卷云纹图案,脚穿长方形云履鞋,鞋前上翘,人物残高约22厘米。男人身着束腰长袍,脚穿线鞋,人物残高约32厘米(图版三)。

第二幅壁面在一条案后有一人正在打开箱子取或放东西,箱子四角为芭蕉形包角,案腿为卷云纹头,残存下半部,图案残高约30~35厘米(图版四)。

第三幅壁面砖砌灯擎,上部有两个灯盏,下有呈壶门状的支架,架足间距22厘米,灯擎残高60厘米。壁画为一红衣女子伸出食指正在拨弄灯台上燃烧的灯芯,身着束腰长裙,脚穿云履鞋,人物残高58厘米;旁边还站有一女子,身穿长裙,裙上绘有波点纹,脚穿云履鞋,人物残高40~45厘米。其右侧绘有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放有梳妆台(图版五)。

第四幅壁面砖雕桌椅,两桌腿之间有一横枨,桌高62、宽58厘米,椅子位于桌子北侧,有靠背,椅腿间有一枨,椅足为方足,椅高68、宽40厘米。桌、椅后站有四人,有一女子正在招待三个怀抱乐器的女子,其中一女子身穿红底白圈图案的长裙。桌子上放有执壶、带圈足托盘,托盘内分别放有石榴和杯(图版六)。

第五幅壁面正对甬道口是砖雕假门图案,门为两扇,上面雕刻有铺首、门锁和门框,下面砖砌有门墩,门宽74、高84厘米。门两侧各有一窗图案,窗长52、宽22厘米(图版七)。

第六幅壁面有四位女子分别站立在砖砌的椅子侧面,一位手拿琵琶,身着束腰长裙,其它人因残缺看不清。另有一女子站在桌子后面,只留下残存的裙摆,身边有一条小黑犬,桌子上放有果盘、执壶、杯盘,似“宴饮图”,图案残高35~70厘米(图版八)。

第七幅壁面“妇人启门图”,残存下半部。绘有一女子身穿白底绘四角卷云纹图案的束腰长裙,站立在半开半合的门边向外张望,门上雕刻有柿蒂纹形状的铺首,下面砖砌有门墩,整幅图案残高31~54厘米(图版九)。

第八幅壁面图案残存下半部,内容为一女子站在条案后打开一盒子取或放东西,条案腿为卷云纹,女子身着长裙,脚穿云履鞋,人物残高28~40厘米(图版十)。

第九幅壁面残存下半部,仅见半只线鞋。壁面中间有一砖雕云纹(图版十一)。

三、随葬器物

该墓葬被盗扰严重,墓葬内原有随葬器物数量不详,仅出土有两件遗物。

陶罐1件(IM4729:1),灰陶,残,圆唇,敛口,圆肩,深腹,平底。罐身饰白色化妆土,罐内壁有弦纹数条。口径9、腹径16、底径6、残高16厘米(图三:1)。

铜钱1枚(IM4729:2),“开元通宝”,正、背面均有内郭,方穿,背穿上有半月纹,钱文对读。钱径2.5、穿径0.7厘米(图三:2)。

四、结语

(一)时代

由于该墓葬没有发现墓志铭及其它有纪年的文字,我们只能通过墓葬形制和壁画内容来判定其具体年代:

1、从墓葬形制来看,墓室为圆形,是唐代中晚期到北宋早中期较为流行的墓葬形制。

2、宋代壁画墓往往是与仿木结构的砖雕结合在一起,多为砖砌单室墓,一般由竖穴或台阶式墓道、仿木结构门楼、砖券通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圆形和方形的时代较早,而等边多角形的时代较晚;单室的早于前、后室的;墓室仿木结构简单的早于墓室结构复杂的;从简单的叠顶发展为宝盖式盝顶藻井,从版门直棂变为雕花格子门。壁画位置主要在墓内甬道两侧、墓室周壁和顶部,题材大致分作墓主日常生活、孝行故事、天像与升仙、花卉等[1]。

3、该墓假门门簪虽残,但是可以看出是二枚,呈扁方形。“门簪在唐、北宋中期多为正方形或扁方形,多作二枚”[2],“而北宋末已流行用四枚”,“而形制上,门簪正方形、扁方形与圆形者较八角形者早,愈晚愈繁”[3]。

4、从壁画内容来看,该墓壁画内容主要为备侍图、启门图等,这两种题材是北宋中期墓葬壁画装饰区别于晚唐五代墓葬的典型内容[4]。

5、从第三幅砖雕中的灯檠造型来看,与后晋孙璠墓(940年)第二壁中的灯檠相似[5],第五幅砖雕中的门锁与后晋孙璠墓第七壁中的柜锁相似[6]。从第四幅上砖雕的中间之器物造型看,应该为带把瓷壶,器形形制与五代时期的瓷壶相似[7]。

根据以上几点分析,我们推测该墓的年代应该在五代至北宋初期。

(二)艺术手法

这座壁画墓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艺高超,特别是砖雕与壁画相结合,这对绘画者来说无形中又增加了难度。虽然壁画画幅巨大,画中人物众多,但是整幅壁画行笔流畅,一气呵成,气韵生动,造型准确,线条简练,精确地描绘了人物的质感和立体感,人物的神态、身份及内心活动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这充分证明了画家经过精心的构思。壁画中人物用色以红色为主,黄、青、蓝为辅,并以颜色的浓淡绘于服饰之上,色彩鲜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壁画墓的画者可能是当时一位有名的专职画家。

(三)艺术价值

这座壁画墓反映的是当时的现实生活场景。这些壁画在向我们展示这一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上层社会的生活场景,为我们了解五代至宋中期的政治、历史、绘画、服饰、葬俗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罗火金先生的指导,在此谨表感谢!

领队:史家珍

发掘:王遵义代士杰

郭家昊

绘图:褚卫红李国徽

摄影:高虎

执笔:褚卫红王遵义

注释

[1] 徐光冀:《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河南卷,科学出版社,2012年。

[2] 陈中箎:《识小录—门饰的演变》,《中国营造学社汇刊》5卷3期。

[3] 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1957年。

[4] 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后晋孙璠壁画墓》(图九),《洛阳古代墓葬壁画》下卷,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

[5]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伊川后晋孙璠墓发掘简报》(图三),《文

物》2007年6期。

[6] 同[4]。

[7]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后梁高继蟾墓发掘简报》(图三:3),《文物》1995年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