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广告之比较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中西广告文化内涵比较分析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传递商业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及促进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广告文化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下面将从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中西方广告在创意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幽默感的表现,通常采用戏剧化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例如,美国的超级碗广告经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搞笑的台词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偏向于情感化和故事性的呈现。
中式广告通常会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走心的台词来打动观众的心灵,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卖点和价值观。
其次,中西方广告的审美理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视觉冲击和创意设计,在制作上追求高质量的特效和视觉效果。
它们通常更注重品牌形象的表现和产品的外在特点。
中式广告则更注重情感和美学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中式广告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试图通过这些情感共鸣来激发观众对产品的兴趣和信任。
此外,中西方广告的文化背景也会对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
西方广告文化源于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
因此,西方广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来塑造品牌形象和推销产品。
相比之下,中式广告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在宣传中更加强调家庭、集体和社群的观念。
这与中国社会的家庭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情味较重的文化传统有关。
最后,中西方广告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所区别。
西方广告更加注重大众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
它们通常通过大规模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来推广品牌和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广告更注重近距离传播渠道,如户外广告、电视购物、微信朋友圈等。
此外,中国的口碑传播也非常重要,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身边人的推荐和评价。
综上所述,中西方广告文化在创意、审美、文化背景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广告注重创新和幽默感,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大众传播渠道;中式广告更注重情感和故事性,强调家庭、社交关系和近距离传播渠道。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在高低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表达方式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差异在高低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语境的中文广告通常会采用间接表达的方式,通过借古喻今、寓意隐喻等手法进行暗示,让受众在不经意间领会广告的主题。
例如李宁的广告口号“一切皆有可能”,通过简短的词语传递出对挑战和突破的潜在意义。
而在低语境的美国广告中,表达方式更加直接明了,直截了当地传递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美国人在商业交流中更注重直接而明确的表达方式,因此美国广告常采用简短、直接、有力的语言,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直接传达产品的核心信息。
二、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的体现中美广告在语言中体现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高低语境视域下,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保持传统价值观念,如尊重长辈、敬重师长等。
中文广告常常会通过表达文化价值观念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例如中国人寿的广告口号“陪伴才有保障”,通过强调家庭关爱、贴心服务等来体现中国人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价值观。
而在美国广告中,常常会强调个人主义和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
美国人比较注重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因此美国广告常常强调产品或服务对个人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口号“开心就喝可乐”,直接传达出喝可乐可以带给个人快乐的信息。
三、审美偏好与文化符号的运用在高低语境视域下,中美广告也在审美偏好和文化符号的运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广告中,常常会运用一些古典诗词、历史典故、传统民间故事等文化符号,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这些文化符号常常会让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移动的广告“龙的传人”,通过运用中国古代的龙文化,来强调中国移动长远发展和传承的力量。
而在美国广告中,常常会运用一些现代化、时尚化的符号,以迎合美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美国广告常常关注当下的流行趋势和消费者的时尚需求,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和审美观。
中国与欧美日广告的差异与相同1
中国与欧美日广告的差异与相同广告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美学、语言学、声光电设备利用等为一体,运用营销学原理,制作出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文字图片,能在瞬间引发关注,刺激受众的购买欲,最终促成购买行为。
对于广告而言,一方面,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媒介交流的全球化,使全人类都有着共同的需求、欲望、品味与感觉,因此相同的产品可以推销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人类的各种生活、互动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影响,而广告内容本身就是文化的反映,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政治、经济、信仰和宗教,以及个性之间的差异,会使制作出来的广告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通过选取过广告实例,对比分析中美日广告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中美广告的差异与相同(一)相同点1、自由与平等的观念自由与平等是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和向往的。
中国广告处处体现自由和平等,如中国联通的“让一切自由联通”就体现了自由的价值观念。
中国的广告逐渐摆脱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出现了女白领、女高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不是单单在广告中赋予女子家庭主妇的形象。
在美国,自由作为民族的一个特性,在广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体现了美国人自由的观念。
在宣扬男女平等、种族平等的今天, 美国广告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和女性。
近年来, 美国广告中的少数民族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些社会底层角色,出现了律师、教师和医生等中产阶级职业者的形象。
2、实用主义观念实用主义价值观也是中美广告中所普遍反映出来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念。
勤俭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对商品实用价值非常关注。
这一点在中国广告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如新盖中盖高钙片的广告语:“高钙片,水果味,一天一片,效果不错还实惠。
”高钙片宣称一片顶五片,效果好、实惠、方便是突出了实用的特征。
同样, 美国广告也宣称经济实用。
如宝洁的帮宝适尿布广告就突出柔软、舒适、吸水、干燥等特点。
中外广告创意比较
中外广告创意比较摘要:广告是在当今时代,不仅仅只是一种为商家赢得利益的宣传手段,更有日渐向艺术发展的趋势,所以广告的创意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相比较中外之间的广告,可以看到中国国内广告的创意与外国广告之间的差异性,我们有需要向外国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有需要保留原有优势。
对于中国的广告创意,很多人一致的观点就是中国广告的整体创意水平非常的低下,和美国及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
确实,中西方创意从整体上说的确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但在我看来,每个地方,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广告的创意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不一定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广告不好,也不能断然地说外国的广告就一定精彩,以下是我对中外广告的创意差异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首先,在画面感觉上来讲,中国的广告通常画面比较和谐、柔和,一般想要宣传什么产品,就直接将想要表达的直接以画面的形式播放出来,相对来讲,比较单调,主要以文字说明为主,这就使从广告的视觉角度来讲不是很能吸引人,但是由于广告语的画龙点睛,有时也会使广告增添了不少亮色,例如我们最为熟悉的脑白金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就是一句比较有创意的广告词,不仅仅使脑白金这一产品家喻户晓,同时也使这句广告词变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台词。
相比较之下,外国广告的创意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广告创意上强调剌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创意焦点,突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表现自我,使得外国的广告注重于视觉效果的冲击,画面较丰富,在色彩方面来讲比较大胆,善于有鲜明的两种色彩做对比,在直觉上先给人以震撼,画面比较形象,能生动地表现出想要表达的广告寓意。
但就我个人而言,在广告语方面,我比较倾向于中国广告语的创意,直白、简洁,而有的也会表现的很古典化,这是外国广告语一个不可超越的优势。
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来讲,中国的广告一般都表现的很直接,主要靠多次在电视上重播,才使得人们记住这一产品,而外国广告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外国广告常运用幽默、荒诞、夸张、恐惧等形式传播广告讯息。
跨文化广告案例
跨文化广告案例一、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成为了各大企业推广产品和品牌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跨文化广告案例,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广告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以及如何成功地传递信息和促进销售。
二、美国与中国跨文化广告案例对比2.1 美国广告案例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广告行业也非常发达。
美国广告普遍以直接、幽默和创意为特点,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
例如,可口可乐的广告常常通过展示年轻人在音乐和运动中享受生活的场景,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
2.2 中国广告案例相比之下,中国的广告更注重情感和家庭观念。
它们通常通过展示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元素来影响消费者。
例如,中国的茅台酒广告常常通过展示家庭团聚和庆祝的场景,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2.3 文化差异的影响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美国广告在中国可能会被认为太过直接和个人主义,而中国广告在美国可能会被认为太过情感和家庭导向。
因此,跨文化广告必须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成功的跨文化广告案例分析3.1 麦当劳的“我就喜欢”广告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的“我就喜欢”广告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广告案例。
该广告通过展示中国人在麦当劳享受快乐时光的场景,强调与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的重要性。
这符合中国文化中强调亲情和社交的价值观,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3.2 宝洁的“爸爸去哪儿”广告宝洁在中国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广告也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广告案例。
该广告通过展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宝洁产品在家庭中的作用。
这符合中国文化中强调家庭观念和亲子关系的价值观,赢得了消费者的共鸣。
3.3 成功的因素总结以上两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能够深入理解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并运用相应的文化元素来传递信息。
同时,它们也在广告中展示了产品与目标受众的关联,使消费者能够产生共鸣并愿意购买产品。
中西方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比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愈加频繁,食品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同类食品广告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广告手法、主题表述、文化价值观等。
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广告手法比较1.视觉呈现中西方食品广告的视觉呈现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注重表现食品的外观、颜色和纹理,通过高质量的摄影手法和后期制作,使产品看上去更诱人、更美味。
而在中国的食品广告中,则倾向于利用绚丽的色彩、明亮的灯光、雕塑般的食品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背景环境在广告的背景环境呈现上,中西方食品广告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更注重展示食品与时尚、高品质生活的联系,常常将食品与优雅的场景、高档的餐厅、豪华的酒店相结合。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则更加注重展示家庭、团圆和温馨的氛围,常常将食品与丰盛的宴席、热闹的聚餐场面相结合。
3.情感营销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往往注重情感、故事化的营销手法,通过温情、感人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的共鸣。
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朋友间的情谊等。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常常通过幽默、搞笑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记忆。
二、主题表述比较1.食品文化食品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
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往往强调食材的新鲜、原汁原味,强调健康、天然的食品生产和制作过程。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则更倾向于呈现食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强调家庭团圆、传统节日等。
2.消费观念中西方的消费观念也在食品广告中表现出差异。
西方国家的食品广告更注重个人享受、个性品味的满足,倾向于强调个体化的消费概念。
而中国的食品广告更加注重家庭消费、家庭团聚的意义,强调家庭幸福和亲情的传递。
3.文化符号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食品广告,在文化符号的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的广告倾向于运用西方文化符号,如美国国旗、西方节日等来增加品牌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一、教学理念比较中国的广告教学理念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意至上”、“市场导向”等。
在中国的广告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理念强调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
创意至上则是强调广告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意能力的也要注重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因此市场导向也是中国广告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而在美国的广告教学中,创意至上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美国的广告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提出独特的创意。
美国的广告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美国的广告教学中,学生们通常需要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与团队成员进行合作,这也是美国广告教学的一个特点。
在中国的广告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讲授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老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广告案例分析中,学生们通过分析实际的广告案例,了解广告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从而加深对广告的理解。
实践操作也是中国广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参与到广告策划、设计、制作等实际操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美国的广告教学中,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和项目化教学。
学生们通常需要参与到实际的广告项目中,通过与客户沟通,进行市场调研,策划广告方案,制作广告素材等环节,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美国的广告教学还注重互动式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讨论,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的广告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广告创意、平面设计、广告策划、媒介策划等方面。
学生们在学习这些课程的也要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
在中国,许多高校还会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广告创意大赛、广告策划比赛等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的广告教学成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创意作品方面。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
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论述中外广告的异同点一.相同点:1.中外广告都注重广告的广泛信息传达,而不仅仅在乎经济效果。
2中外广告都体现出传统人格的广告化、民族精神的商业化、私人领地的公共化以及广告创意的人性化。
3中外广告在表现方式上都注重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体验,以比较能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表现。
二.不同点(一)中外广告形态的宏观差异西方的广告是外向型的,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
中国的广告是内敛型的,含蓄、沉稳、凝重。
1、广告诉求点:中国广告目前的主流创意是一种创意的表层模式,大多是直接地推荐。
而外国的广告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往往具备一定的生动的故事情节,重视情感性诉求。
2、广告心理倾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是中国人的心态,但西方人则比较注重个体。
3、广告承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在广告中通常以奖章作为承诺的依据。
西方广告更为注重事实的权威。
(二)中外广告形态的微观差异西方广告一般比较直接地表现商品信息,在形式上往往追求新奇,风格较为粗犷。
竞争性较强。
中国广告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同时意味深长的优秀作品。
(三)中外广告表达方法比较中国广告语注重解说词等声音造型,表意性强,比较侧重感性认识。
外国广告则通常比较客观,广告语精短。
强调语言的精准.概括以及画面造型语言的推理和联想。
(四)中外广告文化思想比较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含蓄,中国广告多以含蓄为美,讲究以情动人和表达的含蓄性,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而国外广告则善于直抒胸臆,且往往都很幽默、风趣,接受起来很轻松、惬意。
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谈:1中国广告崇尚集体思想,外国广告注重个人思想2“和”与“争”在中外广告中的不同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和”.乃和平,和谐,和美,之谓也。
西方广告崇尚自由,张扬个性,强调与众不同的特征尤为显著。
3中外广告中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对比:中国广告注重直觉思维。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作为两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房地产业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一、语言风格的差异中美两国的语言风格差异非常明显。
中文善于运用成语和修辞手法,如“房如其人”、“繁花似锦”,强调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底蕴;而英文干练有力,往往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功能和实用性。
因此,在房地产广告的语言风格上,中美两国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房地产广告善于运用文学语言和象征手法,如在广告中使用红色、金色等喜庆的颜色,强调风水、家居风格、人文气息等。
此外,还有一些广告譬如:小区位置打沙市中心旁边,忽略两个字“沙市”,显然是通过广告暗示这个小区与沙市中心距离很近,从而轻松吸引购房者眼球。
而美国房地产广告则更注重实用性,强调自身的品质、面积、性价比等,格调明快,个性突出,突出卖点,字服文辞,还经常用到数字、面积等数据来说明房产的实际温度和价值。
与中国房地产广告相比,美国房地产广告显得更直接,更注重客观性和实用性。
二、文化内涵的差异文化内涵是房地产广告一种体现文化意涵的方式。
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房地产广告的文化内涵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国房地产广告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黄土高原、山水田园、五千年文化等,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的深层内涵。
同时,中国房地产广告还会突出文化的品位和文化气息,通过使用简洁、柔和、优雅的配乐、画面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相反,美国房地产广告则突出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的特点,强调实用、现代、高品质等标签。
其广告重点是讲述在购物中心购物、在餐厅品尝美食、享受高品质的教育生活等感动人心的故事。
三、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心理差异主要是指人与人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差异。
中国人在购房时,比较注重的是房子的地位、地理位置、周边经济条件、环境质量等因素,强调房屋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发展机会。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广告标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工具,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它不仅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还通过其字句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影响消费者。
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为例,对其中体现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都强调了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
然而,美国的广告标语更强调个体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如“做你自己”、“大胆追求”。
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家庭、社会和和谐,如“家的感觉”、“社会和谐”。
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
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系列广告,强调个人努力和成就。
这种竞争和个人主义精神在中国广告中也有体现,但往往与集体主义精神并存。
例如,“与众不同,但与群同行”,既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也强调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再者,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鼓励消费者追求快乐、享受生活,如麦当劳的“快乐就是麦当劳”。
而在中国的广告标语中,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鼓励人们追求品质、努力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如的“不断追求卓越”。
美国的广告标语常常强调自由选择、个性化以及自我表达,如可口可乐的“分享这瓶可乐”。
相比之下,中国的广告标语更注重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如百事可乐的“祝大家百事可乐”。
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的广告标语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享乐主义,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工作伦理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侧重点的不同。
在理解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将继续深化。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广告标语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也会更加重视跨文化传播和接受度。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中美两国的公益广告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它们都旨在培养文明市民,提高公众意识,教育人们如何保持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保证所有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视域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一、高低语境视域的定义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高语境视域通常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有充分的共同语言环境和文化共识,因此不需要多余的语言信息。
低语境视域则相反,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文化、语言环境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语言信息来传达准确的含义。
高语境视域强调非语言信息的运用,而低语境视域则强调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
二、中美广告语言的比较1. 文化特色的反映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在广告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在高语境视域下,中国广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渲染,强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的一些广告语言中会运用典故、成语和古诗词来传达产品的品质和内涵,这种方式需要接受者和传递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语境和知识储备。
而美国的广告语言则更加直接、简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明快的节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美国广告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不太强调产品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环境方面的特色,也影响了广告语言的选择和运用。
2. 语言信息的运用三、跨文化广告策略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开始涉足跨国市场,跨文化广告策略的研究也变得格外重要。
通过对中美广告语言的高低语境视域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跨文化广告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对目标市场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需要有充分的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会对广告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
跨文化广告需要注重信息的传达和接受。
在高语境视域下,广告语言需要运用更多的非语言信息来传达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而在低语境视域下,广告语言需要更加注重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和逻辑性的表达。
跨文化广告策略需要灵活应变。
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下的广告语言存在着差异,策略执行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和改变,以确保广告的有效传达和接受。
中西广告表现形式的差异
中西广告表现形式的差异对于中西广告的对比,在所收集到的中外广告作品中,中国的广告作品中内容都十分的直白,形势也很简洁,让人一看到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西方的广告作品却与中国的情况相反,西方的广告内容却很丰富而且形势也各种各样,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的广告内容直白形势简洁明了,每个广告所要表达的内容信息都是用很直白的方式进行描述和表达,广告语在内容上大都注重以传统美德为基础并与时代精神相联系,大多以温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为宣传内容,树立起正面的广告形象;例如:美的电磁炉的家电下乡篇视频广告就是用一个从小在山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看到自己上山砍材母亲的辛苦和炒菜的时被烟熏的样子,自己心里很难受当他长大以后就买了一个美的电磁炉给自己的妈妈并且自己亲自演示电磁炉的强劲火力和超强的洁净性能。
广告很好的将温情、亲情、故乡情融合到了一起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演绎。
在中国的多数广告中许多广告使用的语言大都庄严凝重、生硬直接,让人一看到就能明白是一个什么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例如:海信的科龙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州分公司为科龙双高效空调做的广告就是一个曲型的代表,它的平面广告完全就是用空调的名字做主标题将高效节能做为副标题。
并且把空调的图片放到上面,为了显示它优秀的制冷性能把冰山做为背景,在右上角放上科龙的标识右下角表明地址和联系方式。
由于广告里面没有一点是多余的,所以显得整个广告给人的感觉单调乏味也就使得长期看到这些广告的人们都产生了厌恶的感觉。
其中能够给人留下较多印象的就是一些语言当中的一些双关语的运用,例如:海尔的无霜冰箱就用“海尔冰箱,天下无霜”既与天下无双相联系又与海尔冰箱独一无二的无霜技术相呼应。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广告是成功的因为中国的总体情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公民的普遍素质不高,他们对于这种简单的广告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比较保守的。
从广告语的角度看中美文化差异
内容摘要
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字幕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影视作品。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需要考虑 文化背景、人物性格、语境等因素,以使观众能够获得与原作一致的信息和感受。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以“Young”这部作品为例,探讨如何从交际翻译理论的 角度来看待字幕翻译。
四、关系建立与人情世故
综上所述,中美文化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 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 维习惯中。反映在广告语上,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品牌都试图在适应本土文化的也 在努力突破文化差异的限制,寻求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消费者认同。理解和研究 这些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两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为不同 地域的商业活动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谢谢观看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注重群体利益和荣誉的维护。在广告中,我们经常 可以看到强调家庭、社会、国家等集体利益的字眼。例如,“家和万事兴”、 “团结就是力量”、“国家荣誉感”等广告语,都表达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相反,美国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美国人追求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强调个 人潜力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在广告中,许多品牌都以强调个人体验、个性化服 务以及个性化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例如,“Just Do It”(耐克)、“I Can’t Believe It’s Not Butter”(多芬)等广告语,都强调了个人自主选择和个 性化体验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将这些乐队名称翻译成观众熟悉的名称,例如可以 将“Rolling Stones”翻译成“滚石乐队”,将“Beatles”翻译成“披头士乐 队”。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的广告教学在不断地发展与融合。
作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美的广告教学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从广告教学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美广告教学的异同,以期为广告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广告教学体系比较1.中美广告教学的体系中美广告教学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和特点。
在中国,广告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广告理论、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制作、广告营销等多个方面。
综合性大学通常在传媒类院系设置广告专业,开设广告学、广告设计、广告策划等相关课程。
而在美国,广告教学涵盖了广告史、媒介规划、创意策略、市场营销等内容,广告专业通常隶属于传播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对广告行业的整体理解和能力。
中美广告教学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上。
中国的广告教学主要侧重于广告的实操技能和市场运作,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而美国的广告教学则更加注重广告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市场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广告思维和创造力。
中美广告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广告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习来提升广告素养。
而在美国,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采用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广告教学的发展趋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随着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广告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加强与行业的对接,培养更多的广告专业人才。
而在美国,随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广告教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广告人才。
总结:通过以上对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两国的广告教学在体系、方法、内容和发展趋势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实操技能和市场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美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和思维能力。
中西方广告差异分析
摘要:本文就中西方广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找出其差异的原因。
对比其优势与劣势,对中国以后该怎样发展广告做探究。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差异正文:一、广告广告的定义:二、中西广告的具体差异1、广告风格差异中国广告往往不是直接进入正题,而是用一段叙述性语言作铺垫,最后再讲出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
而西方广告一般叙述性语言较少,整个广告多为一系列有所寓意的画面,只在最后给出简明精炼的广告语,画龙点睛。
中国广告是螺旋式发展,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质,而西方广告是直线式发展,符合西方人直率的特征,中西方广告铺陈方式的不同也正是中西方广告风格的差异点。
例如做酒的广告就会说:某某酒,经过多少多少环节的精心制作;做药品广告,就一定要通过推荐者把某种药品的功能、疗效一一说出来。
2、广告创意差异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广告创意水平很低,和美国、日本等国的差距是很大的,但我认为这些观点过于偏激,由于文化意识的不同,中外广告在创意上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不是创意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创意方式和创意风格上的差异。
例如汽车广告,中国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日常使用中的方便性与实用性;国外广告更注重的则是广告的艺术性,许多西方国家消费者除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外,还很注重产品的附带价值,注重产品带给人心灵上的感受。
3、广告语差异国内广告语大都庄重、严肃、直接、形象,如: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
而海外广告语则大都幽默、风趣、活泼。
例如: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国外安全广告)三、中西方广告差异的原因1、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历来有着含蓄传统美德,中国文人抒情大多借助于一定的意象去寄托感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受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国人普遍形成了重感情、讲仁爱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往往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接受。
所以中国的很多广告讲究以情动人,讲究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性,产生了很多以亲情和爱情为创意主题的优秀作品,这正适应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民族文化维度下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的企业案例
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以可口可乐为例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商业广告领域有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中美两国在商业广告中注重的元素、表达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探讨中美商业广告的差异,并分析其背景、过程和结果。
2.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2.1 背景介绍可口可乐是全球知名饮料品牌,在中国市场也具有广泛影响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的广告策略与其在美国市场有所不同。
2.2 过程2.2.1 文化包容性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可口可乐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了中国消费者对饮料品牌的偏好和价值观念。
他们发现,在中国,家庭观念、团结和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因此,可口可乐在广告中强调了家庭和团聚的价值,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广告中,以增加与消费者的共鸣。
2.2.2 明星代言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选择了一些中国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
这些明星拥有广泛的粉丝群体,并且在中国社会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通过与明星合作,可口可乐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并加强品牌形象。
2.3 结果2.3.1 品牌认知度提升通过与中国明星合作,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品牌认知度提升效果。
消费者将可口可乐与他们喜欢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对产品的好感和信任感。
2.3.2 市场份额增长由于广告策略的调整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市场份额增长。
消费者对于其推崇家庭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表达产生了共鸣,从而选择购买可口可乐产品。
3. 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3.1 背景介绍与中国市场不同,美国市场对于商业广告有着独特的需求和偏好。
美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自由和创新精神。
因此,在美国市场,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与在中国市场有所不同。
3.2 过程3.2.1 强调个性为了迎合美国消费者的个人主义倾向,可口可乐在美国市场的广告中强调了个性、自由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广告教学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动日益密切。
在广告教学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将通过对中美广告教学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广告教学中的异同,为提升我国广告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一、教学体系比较在中美两国的大学中,广告专业的设置与教学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的广告专业通常归属于传播学院或者商学院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学习广告课程的同时还会学习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等相关课程。
而在中国,广告专业通常归属于传媒学院或者艺术学院,并不是单独的一个专业,学生更多地是通过传媒学、传播学等课程来学习广告知识。
在教学体系上,美国的广告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案例教学。
学生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制作和策划,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而在中国,广告课程更多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的比重相对较小。
这也导致了两国学生在广告创意、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存在差异。
在教学方法上,中美两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美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老师通常会以引导和激励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表达和讨论,课程更加注重灵感的激发和创意的培养。
而在中国,广告教学更多地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被动接受。
在评价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通常会通过小组讨论、实习项目等方式来评价学生。
而中国的广告教学更多地是以考试、作业等形式来评价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在教学内容上,中美两国的广告教学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广告教学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和消费者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能力。
而中国的广告教学更多地注重创意和设计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和设计能力。
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广告教学内容中的案例和参考资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广告差异分析
中西方广告差异分析西方广告和中国广告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本质区别。
西方的广告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表达个人世界观,而中国的广告更具社会统领性。
本文从文化、产品理念、投放渠道等角度具体分析中西方广告的差异,从而探讨广告的本质。
首先,西方往往重视表达个人观点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文化特点,而中国往往强调坚持集体主义的社会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和中国思维方式不同的广告表现。
一般来说,西方的广告注重个性化表达和大胆有趣,追求充满活力和张力,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表达自我观念。
如洛克菲勒商业广告中常用的幸福感和动力感,以及百利恩糖果广告中常用的爱情故事。
而中国的广告往往注重实用主义和集体主义,表达社会价值观和一种精神领袖的情怀,用大规模的展示和行为表现力,来表达影响力和影响力,诉说着一种凝聚力和号召力。
如中国汽车品牌广告中常用的中国传统精神,以及华为广告中表现的技术潮流、科技前沿等。
其次,西方广告重视产品本身的功能,而中国广告更偏重产品理念。
在西方,广告着力打动消费者的“实用”心理,重点强调产品的实质性价值和实用特点,贴近消费者对优质物质而言的实质体验,如汽车、护肤品等。
而中国的广告,更多的是从视觉和精神层面打动消费者,用图标符号、图文信息和典故等不同的方式表达产品理念,将消费者从功能表达转向价值表达,如乐视、百度、马自达等。
第三,西方广告更注重互联网投放,中国更偏重电视投放。
在西方,互联网的成熟和普及程度较高,其广告投放也大多偏重互联网方式,着力利用网络渠道打造精准营销,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引擎、聊天机器人和在线营销等方式来实现。
而在中国,由于电视媒体发展相对较为成熟,中国广告主更偏重电视投放,广播、电视、网络、海报、报纸等传统投放渠道仍然有很大比重。
总而言之,中国和西方的广告有很大的差异,反映了两者的文化差异。
西方注重表达个人观点,强调产品的实用价值,重点使用互联网投放;而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注重产品理念和表现力,更多投放电视媒体。
中美比较广告之比较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要比较广告是一种颇具争议的广告表现形式也可以沦为不正当竞争的帮凶近年来在我国悄露头角比较广告并没有引起我国业界及学者的相当重视本文便是以此为契机经济因素尤其是政策法规对于比较广告发展的影响为比较广告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议介绍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包括比较广告的定义定量研究以及经典案例解析等方法对比较广告在中美两国的发展历史和使用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着重对影响比较广告发展最为直接的中美两国的政策法规进行详尽的比较分析并在前文比较和借鉴的基础上比较广告比较研究法规管理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My dissertation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in China and the USA and tries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s on the using and managing of this marketing instrument in a detailed and profound way.After defining the term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and indicat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approach, I devote the next section to ques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use of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in the two countries as well as attempt to outlin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o what extent do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mponents affect the use of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What must one take into account when planning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The answering of these questions are coupled with a quantitative study under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in-depth analysis dealing with the well-known COLA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campaig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ection is followed by a description of the legal situation of comparative advertising in the respective countries that enabled me to both work out exist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amendment of the Chinese Law Against Unfair Competition in 1993 as well as the 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nd the self-regulatory scope and procedures. The last section is reserved for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Some American advertising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he study had been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thesis as appendix.Key words:comparison advertising comparative study legal situatio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邓雄鹰日期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05年5 月12 日日期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绪论1.1 研究的缘起ÑîÔªÇìÑÏÀ÷Åê»÷»ÝÆÕ¹ã¸æÐÄÐé称对方已不堪为师及联想正宗美国货这个广告明显有违商业道德正宗美国货不是富人我很痛心但现在看来[1] 惠普的这两则广告让联想这个中国前50强的公司在应对时颇有点这种广告形式便是比较广告中的强比广告引发不正当竞争事物的发展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国所有广告中至40ÔÚÓ¢¹ú±È½Ï¹ã¸æÒ²ÔËÓù㷺°ÙÊ¿ÉÀÖµÄÖøÃûÃÉÑÛÆ·³¢±È½Ï¹ã¸æÒѾ-¿ÉÒÔÔڵ¹úýÌåÉÏͶ·Å¶ø±È½Ï¹ã¸æÒ²ÒÑÇÄÈ»¿çÔ½¹ú½ç¶¼ÏòÎÒÃÇÕ¹ÏÖ×űȽϹã¸æµÄ÷ÈÁ¦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但是在中国ÊÀ½ç¾ø´ó¶àÊý¹ú¼Ò¾ù¶ÔÆäÓèÒÔÈϿɲ¢Öƶ¨ÁËרÃŵķ¨Âɹ淶ÎÒ¹ú¹ã¸æ·¨³ýÁ˶ÔÒ©Æ·¹ã¸æ·¨¹ã¸æÉó²é±ê×¼µÄÔ-ÔòÐÔÌõ¿î2ҲʹÎÒ¹ú¹ã¸æÊг¡È±ÉÙÁËÒ»°Ñ¿ËµÐÖÆʤµÄÀûÆ÷ÑZ±áÈË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多元和紧密进入系统的监管范畴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在研究对象越来越细化比较广告这种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广告表现方式却没有引起我国业界及学者的相当重视本文便是以此为契机1.2 文献综述比较广告在欧美国家已经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非常少沈志军在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状况分为两类德国比较性广告属不实广告相近似特点及客观上可展示的特征为依据法国在民法典中规定的损害行为中国台湾台湾比较广告必须指出比较商品之名称及品牌比较广告既能鼓励竞争但同时也明确规定我国只允许做模糊的比较广告1.2.2 欧美比较广告研究 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行业调查来研究比较广告的效果Pechmann和他的同行们认为比较广告能够起到一般广告起不到的效果提高品牌价值另一方面GoldenSwinyard等人却持相反态度比较广告可能会引起争议为了融合业界关于比较广告效果的认识并对其有更系统的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广告讯息的设置和产品类型相关Cho采用了路径分析Cho通过研究认为增强忆起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渡到态度变化以及购买阶段或使用两面理宣传信息与受众相关度高不仅是最重要的注意力激发剂两面理诉求有更高的可信度而忽视了品牌内部的比较广告往往用于区分一个延伸品牌与其原始品牌对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特性相关的影响跨品牌比较广告易使人们对广告品牌产生不信任而在品牌知名度和认知联想度高的情况下形象认知度高的品牌其他品牌进行比较能获得更大的好处品牌内部比较广告比起跨品牌比较广告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在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比较广告也吸引了大批研究者从消费者认知信息获取也就是说为了对比较广告影响消费者决策有更一步的了解NedungadiÒ²ÓÐÁíÍâһЩÑо¿·¢ÏÖ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异性的认知Luebbehusen通过对广告形式低或高辛辛那提大学文学博士Kleiser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提出在决策过程中比较广告扮演了多重角色联合比较广告战略能加强宣传品牌的知名度虽然但这种注重差异化诉求的比较广告战略能减弱消费者对竞争品牌的选择倾向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者认识到了在跨文化背景下考察比较广告说服力的重要性我国的比较广告研究则呈现出另外的状态比较广告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是如论比较广告制度的完善论我国比较广告的法律调整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论我国比较广告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2003Ò»ÎÄÖжÔÖÐÍâ±È½Ï¹ã¸æ´Ó˾·¨ÄÚÈݵ½Ë¾·¨Êµ¼ù½øÐÐÁË̽Ë÷ÐÔµÄÑо¿ÎÒ¹úÄ¿Ç°¶ÔÓڱȽϹã¸æµÄÑо¿ÒòΪȱÉٶԱȽϹã¸æʵ¼ÊÔËÓõÄÑÐ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究和观察1.3 前人的不足和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照中外学者关于比较广告的研究而在中国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本文以比较的视角跨文化学等多学科深入和全面的分析研究还归纳比较当前中美比较广告的运用和管理现状本研究对比较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和法规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笔者在对中美两国比较广告进行比较研究时使用了比较研究法本研究希望通过借鉴比较广告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管理经验也对比较广告中国化的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创见性的对策和建议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比较广告概述2.1 比较广告定义对于比较广告的定义FTCÖÐ×÷ÁËÃ÷È·½ç¶¨±È½Ï¹ã¸æµÄ¶¨ÒåÊÇÃèÊö»òÆäËûÇø±ðÐÔÐÅÏ¢½ÒʾËù±È¶ÔÏóFTC明确表示支持比较广告指名道姓地进行比较FTC认为并且[3]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规章中没有直接对比较广告进行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Ò²¾ÍÊÇ˵µØ½øÐбȽÏÄÇôҲֻÊÇÔÊÐí¼ä½Ó±È½Ï¹ã¸æµÄ´æÔÚ²»ÄÜËã×÷±È½Ï¹ã¸æµÄ·¶³ëÃ÷ʾÐԵĹã¸æ²¢²»ÉÙ¼ûÁÖºÓ¾ÆͳһºìÉÕÅ£ÈâÃæ¹ã¸æʦ¸µÇسعžƹã¸æµ«ÊÇÒªºÈÇسØÈÏΪ·º·º¶ø̸ºÁÎÞÒâÒå¹ã¸æ·¨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ø±È½Ï¹ã¸æÕýºÃ¾ßÓÐÕâÖÖ¹¦ÄÜÒý·¢¶ñÐÔ¹ã¸æ¾ºÕùÃÀ¹ú·¨¹æ¶ÔÓڱȽϹã¸æµÄ̬¶ÈÊǺܿíÈݵĶøÖйú¶ÔÓڱȽϹã¸æµÄ̬¶ÈÔòÊǺ¬ºý²»Ã÷ÊÀ½ç¸÷¹úµÄÈÏʶҲ²»¾¡Ïàͬ欧洲联盟理事会关于误导广告和比较广告的指令2其认定的明示性广告只能算作比较广告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重要的广告表现形式就是比较广告比较广告是广告主以直接或暗示的方式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大致有以下四种分法可分为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指名道姓是比较广告的典型方式中国的XO但公众可以辨别出被比较的竞争对手的暗比式比较广告目的是为了突出新产品区别于老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产品的特性与优点例如自比广告由于不涉及竞争对手或称批评性比较和攀附性比较在前一种情况下或者不如对方我们是老二强比的比较广告声称自己的产品强于对方一对一比较例如多年来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比较广告之争劳斯莱斯对世人宣称2.3 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探讨比较广告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美国曾以将克莱斯勒汽车与大众汽车此后但是一般来说该说认为与一般商业广告相比1美国1994年的一份研究表明[7]´ÓÏû·ÑÕߵĽǶȽ²Ïû·ÑÕß¿ÉÒÔ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获得更多的信息价格等重要信息ÓÐÀûÓÚ´òÆÆ¢¶ÏºÍ´Ù½ø¾ºÕù½ø¶øÒ²»á´Ù½øÉÌÆ·»ò·þÎñ¾-ÓªÕßÖ®¼äµÄÓÅʤÁÓÌ-Ö§³Ö±È½Ï¹ã¸æÈ¡µÃºÏ·¨µØλÉùÒôÔ½À´Ô½Ç¿4Èô¶Ô±È½Ï¹ã¸æ¼ÓÒÔÏÞÖÆÓëÔ¼Êø[8]2Éæ¼°±»±È½ÏÆóÒµµÄÃûÓþ»òΣ¼°ËûÈË3ËäÈ»±È½Ï¹ã¸æÓÅÊƺÍ×÷Óò»¿ÉºöÊÓ我国目前对于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没有明确规定比较广告作为一种逐渐被各国认可的广告表现方式比较广告事实上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国的比较广告已经发展了近半个世纪中国要如何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中美比较广告的实际运用优秀的比较广告对于广告主而言具有克敌制胜的奇效借力用力商业谈判中比较广告正是利用比较的精髓现在有当时通用电器公司马自达灯具广告的形象广告中将通用灯泡与太阳进行对比他唯一的对手西尔斯连锁店的广告也宣称[10]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广告的平面广告跑车和克莱斯勒汽车排放在一起突出其虽然70年前人们就接触到了比较广告20世纪70年代以前媒体还是政府提及竞争对手的名字只会使他们更出名[11]比较广告真正成为美国业界的一种促销利器而被大范围的使用却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告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但是广告需要最快最强势地抓住顾客的心比较广告法是最好的一种产品定位方法于是FTC命令美国广播公司CBS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只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FTC似乎准许广告主明确提及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13]1979年8月13日关于比较广告的政策声明电视诸如百事可乐对可口可乐19%的电视广告是比较广告1960年比较广告只有6.3%1990年格雷克对大量广告分析后发现根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调查中美早期比较广告3.1.2 比较广告在中国 3.1.2.1 中国早期的比较广告中国广告很早也就有比较的概念无敌牌金刚石狮子牌天虚我生发明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可[14] 1922年上海化学工业社三星牙膏广告牌子最老时值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要吸香烟他们还在分发的每件纪念品中印上一只大乌龟注明一行字这些都是比较广告在中国的早期形式朴素有余这些直白比较语言的存在与当时国内混乱的情势不无关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中外经济交流的频繁但我国通过一系列的广告法规对比较广告进行了严格管制的状态中国比较广告投放趋势定量研究笔者进行了一项实证调查研究设计Content AnalysisÄÚÈÝ·ÖÎöÄܹ»Õë¶ÔÑо¿¶ÔÏó½øÐÐÒ»¸öʱÆÚÄÚµÄÇ÷ÊÆÑо¿±ÊÕߴ˴ηÖÎöµÄ¶ÔÏóΪµçÊÓ¹ã¸æÄÚÈÝÑ¡È¡ÁËÖйú3个电视频道的广告来进行内容分析主要原因是更有利于短时间内收集大量广告进行阶段性分析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以及地方娱乐台ΪÁ˱ÜÃâ¶à´Î³éµ½ÐÇÆÚÁùºÍÐÇÆÚÈÕµÈÌرðÈÕÆÚÿÈýÌìΪ¼ä¸ôÑù±¾³éȡʱ¼ä¾ùΪÔçÉÏ10点至12点此外还收集了涵盖贵州电视台重庆卫视台包括背背佳±ÊÕßÉ趨ÁË3个主要的量化指标即比较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上所占的比重使用类别本人将指标设定为如医院其他即比较广告使用时采取的比较方法和特点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以及一对一的比较和一对众的比较内容分析¹²ÓÐ32个含有比较性的内容还从非中央级的地方电视台中收集到电视直销广告18个地使用了比较诉求但从中也可反映出比较广告深受商家欢迎2占据50%的份额具体的比较广告应用的产品类别分布如下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ÖйúÔÚʵ¼ÊÔËÓñȽϹã¸æʱÖÁÉÙÓÐÏÂÃ漸´óÌصãÖлªÈËÃñ¹²ºÍ¹ú¹ã¸æ·¨¾ÞÄܸÆת¶øʹÓÃÕùÒé½ÏСµÄ×Աȹã¸æÈ«Ò»¶ÔÖÚ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新飘柔全新唇膏不掉色价格而是强调新的产品比原产品更好的地方比较典型的有不论是海报还是电视广告中都频频出现的奥妙洗衣粉借用比较广告的方法功不可没出油率可以降低96%玉兰油碧浪不能直中取这表明在我国中国的强比广告则往往会使用冲击性不强的表述或泛泛而谈的语言两朵花在太阳照射下一个娇艳欲滴再如立白洗衣粉广告中舒肤佳久用不衰的细菌斑对比广告都更加明显地针对了竞争产品因此贬抑性的强比广告和依附性强的弱比广告都很难播出多过在本次研究中一对众如笔者认为中国不是没有比较广告往往采取了更加隐讳的方式来避免直接与竞争对手站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2 经典案例双方的软饮料广告大战尤其引人注目从而对美国的比较广告有更清晰的认识较之晚问世12年的百事可乐但遭到可口可乐的拒绝百事可乐充分利用比较广告1刚好够一个人一次喝完没有消费者愿意出冤枉钱一样代价并在一首的流行歌曲中唱出也是5分钱属于你的饮料逐渐被百事可乐所吸引可口可乐一样呼应等词语的变换出现因为他们不可能改变瓶装量也不能降低售价1953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量下降3%ÒòΪ°ÙÊ¿ÉÀֵļ۸ñ±È½Ï»õÕæ¼Ûʵ´Ù½øÁË¿ÉÀÖÒûÁÏÐԼ۱ȵÄÌá¸ß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俗话说常用的一招就是试验证明稍有不慎便会触犯从飞机上抛手表博取消费者信任的广告而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从1985年5月开始让他们凭口味选择他们喜欢的饮料截至6月底此后英国在24万个品尝者中于是之类的广告大量出现在电视百事可乐又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3岂料该产品上市后3个月后恢复配方后的产品被取了新的名字——ÊÔͼÒÔ´ËÀ´Íì»Ø¿É¿Ú¿ÉÀÖÐÎÏóÉÏÆäÖÐÓÐÒ»ÔòµÄ±êÌâÂä¾®ÏÂʯµØ˵µÀпÉÀÖËüÊÇÐÂÒ»´úµÄÑ¡ÔñÔÚÖÚ¶àµçÊÓÍøÂç·´¸´²¥·ÅÒ»¸öÔÂÒ»¸öÑÛÉñ¼±ÇеĹÃÄﶢמµÍ·ËµËûÃÇΪʲôҪ¸ÄÅä·½ÄØ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头突然转变因为他们变了紧接着百事可乐抓住对方的失误在中国毫无疑问会被禁止比较的尺度也越来越夸张ÃÀ¹úÉç»áÕþÖÎÆøºòµÄ±ä»¯ÒýÆðÁËÈËÃÇÐÄÀí״̬µÄ±ä»¯ºó³É³¤ÆðÀ´µÄеÄÒ»´úÃÀ¹úÇàÄê¶ÔÀúÊ·Ó봫ͳÃÈÉúÁËÇ¿ÁÒµÄÅÑÄæÐÄÀíÔÚ¹ã¸æÐû´«ÖвÉÓõÄËßÇóµãÕë¶ÔÐÔ²»Ç¿½¡¿µÁªÏµÆðÀ´µÄÀÏÌ×Ì×ÉÏÈ·¶¨Á˵Ĺã¸æÖ÷Ìâ¶ÔÓÚÄÇЩ×ÔÈÏΪÄêÇáµÄÏû·ÑÕßÀ´Ëµ·ÜÆð°É²¢ÒÔ¸èÇúÐÎʽͨ¹ýµç̨°ÙÊ¿ÉÀÖÏÖ´úµÄÏÖÔÚÆðÀ´°ÉÕâÔò¹ã¸æÓ-ºÏÁËÇàÄêÒ»´ú³ä·ÖÏÔʾ×Ô¼º¸»ÓÚÇà´º»îÁ¦¶ø½«Æ侺Õù¶ÔÊÖ¿É¿Ú¿ÉÀÖ·´³ÄΪ³Â¾ÉÔÚÒ»×ùÒÑÍÚ¾ò³öµÄŵØÅÔ¶ÑÂúÁËÄê´úÒѾõĹÅÎïÒ»°Ñ°¹ÔàµÄ¼ªËû±äÐεIJ£Á§Æ¿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易辨可口可乐他的助手摇摇头回答这时百事此时剧情结束就在新可乐刚上市两个月之后新一代只是在这段时期为了配合新配方可乐的推出暗喻可口可乐的过时笔者认为这种调侃讽刺是毫无道理的但是这则广告最后得到了西方评委的认可小结瓶真是谈何容易终于成为称雄百年的可口可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发起的战争中既有价格也有服务理念的比较而追根究底确立了在质量上使之优于新加入本行业的众多饮料竞争者也是其比较广告屡试不爽的根本原因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3 中美比较广告使用特征比较3.3.1 比较创意的不同 中国的比较广告创意同质性很高自比一对众其余主要是产品的配方在改进前后的差异不知为谁王婆卖瓜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因为从根本上讲这类貌似谦虚的对比手法实际是在贬低自己品牌原有的忠诚消费者的判断力从指名道姓的弱比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撑看看下面两则广告可是所谓的比较因为没能明确表明比较的对象或提供合理证据而缺少实质信息量的传递一节更比六节强六节指的是哪种品牌的电池不仅这则容易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不能说美国的广告没有一望即知的推销意味不论是百事可乐明确的更低价格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念的定位真正能体会到比较的含义和广告传达的有用信息如百事可乐经过消费者喜好程度的测试各国对待比较广告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虽然明令禁止了直接比较广告雷区美国的政策宽松当然比较广告主可能会面临倾家荡产自然环境他们进行信息解读的方式也不一样但它却时时渗透于传播的各个过程之中中美两国的受众处理冲突的方式明显不同退缩解决问题式的这实质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123¶ÔÁ¢Ò²Í¬ÑùÓ°ÏìÁ˹ã¸æ¹«Ë¾¶ÔÐÅÏ¢µÄåàÑ¡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作为一种针锋相对的竞争形式然后通过群众证言整个比较广告创意完成的过程就是逻辑和分析思维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国人一向尊崇自古就有虽然有不少人提出但是反对张扬但要得到消费者认同已属不易招徕消费者巧工匠心不正当竞争违法广告层出不穷虽然中美两国都认识到比较广告在推销产品中可能展现的优势观赏性也明显不如文化的因素渗透到传播者的思维以及对于买方市场的预期中通过前文分析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都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少厂家出示自己产品比别家好的证据美国早期的比较广告已经开始有策划的意味而中国的比较广告更直接宣称自己是最好的这一时期中美比较广告都处于无序的发展时期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而此时中国的比较广告发展却难觅踪影比较广告发展的机遇期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立法承认了比较广告的合法性市场管制的宽松造就了大量的优秀比较广告比较广告开始显现出优势并得到广告主的喜爱2004年上海市工商局公布的十大违法广告案件中就有两项涉及贬低竞争对手情之间 广告公司在选择比较广告信息时会过滤掉一些敏感或者没有冲击力的信息的相关信息理法情理法中国的广告公司在创意中会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等以中国人追求自然同时式运作专业水平低奥美但毕竟积习难改事实上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用品的头把交椅只有想不到的由于美国法律对于比较广告的宽容时的信息年轻一代的选择让观众亲自见证比较的结果尚待商榷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中美比较广告的法规管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促销手段其潜在破坏力更是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态度关于比较广告的法规分散于药品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广告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四款1992±È½Ï°üÀ¨Ö±½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993广告审查标准12±ØÐëÓпÆѧµÄÒÀ¾ÝºÍÖ¤Ã÷比较广告中使用的数据或调查结果比较之处应当具有可比性比较广告使用的语言并且能使消费者理解安全或劳保用品除外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94×î¼ÑµÈÓÃÓï¹ã¸æ²»µÃ±áµÍÆäËûÉú²ú¾-ÓªÕßµÄÉÌÆ·»òÕß·þÎñµÈ×ÖÑùµÈÓÃÓﺬÒåÏàͬ[27]由上述这些法律条文可以得出对于普通商品广告只是禁止贬低性的直接比较广告审查标准并没有借鉴其中关于比较广告的内容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及1993¸Ã·¨µÚ2条第2款规定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的规定在比较广告的管制实践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比较广告的政策声明1应该明示或暗示比较的属性[28]这是美国对于比较广告最为明确的规定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FTC法案韦勒-李修正案的相关法规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2 中美关于比较广告三种侵权行为的不同认定比较广告的特点就是通过与竞争对手商品或服务的对比来显现差异和自身优势就中美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规定来说比较广告往往会在夸张过度详尽的比较分析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新闻晚报时如果不能做到对于这一点广告法关于立即停止发布含有通知第一品牌同一类商品有两个以上此类广告宣传是与无论其称号以何种形式最高级顶级损害了他人商品的信誉青岛科苑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有过惨痛的教训青岛晚报上为其达克防近视眼罩各刊登了一次广告治疗近视诉称这两句广告语严重损害了其产品贬低了该产品济南市中区人民法院经过审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理判决原告东方公司胜诉刘东理疗镜间接或暗示该产品治疗近视效果不佳上诉于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家文摘向济南东方公司公开承认错误[31]这则案例表明我国对于绝对比较广告是禁止态度广告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等毫无根据的宣传大量见诸各大媒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最佳唯有但是否造成了对比较广告造成的危害完全由法官凭借自己的理解来判定哈佛大学广告学教授尼尔·伯顿说总要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具有吸引力夸张在什么程度之内才不会成为不实广告之类的词语克莱斯勒宣称自己是价格是可以衡量的而一般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于营销经理来说时即使是不能让受众产生一种与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真实不符的不安全感美国天然气协会艾迪生电器协会它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夸张最后判决爱子糖果广告不是欺骗性广告法庭认为极好的奇异的绝妙的美国在此方面持宽松的态度并能够提供客观依据的有关表述应予以认可就是广告主在其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作虚假宣传的广告实践中与比较广告极易混淆4.2.2.1 中国对于虚假比较广告的认定Î¥±³³ÏÐÅÔ-Ôò¼°¹«ÈϵÄÉÌÒµµÀµÂÐÔÄÜÓÐЧÆÚÏÞÖлªÈËÃñ¹²ºÍ¹úÏû·ÑÕßȨÒæ±£»¤·¨2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加框放大就有虚假广告的嫌疑北京巨能钙在广告中作了如下叙述巨能钙生产的巨能钙新产品是以粮食中的VC为基本原料贝壳在吸收过程中其结果会影响到胃肠消化吸收食物的功能消费者则大可不必担心此实验尚有异议警示或告诉广大消费者只有我厂一家新产品无任何副作用[35]4.2.2.2 美国对于虚假比较广告的认定美国将虚假广告界定为服务的实质性特点[36]比较广告则应该遵从一般广告的发布原则否则视同虚假广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FTC法案商务中的不公平竞争视为非法韦勒对商务中的不公平竞争和欺骗性行为视为非法FTC法案兰汉姆商标法12²»Í¬µÄ¶ÔÏóÔÚºÏÀíµÄÅжϱê×¼ÉÏ»áÓÐËù²»Í¬广告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虚伪的部分应属于广告向消费者表述的重点耐用度如果一则广告内容虚假夸张[38]Batra等人在其(1) 夸大小差异(2) 虚假的产品示范(3) 暗示一种并不存在或只是部分存在的利益以至最后通用电器公司不得不告诉消费者FTC还是因为能左右人们行为的米尔斯对此解释道或者买的商品价值低于所花的钱那么我们就说它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可能影响产品销售的模型和道具禁止在广告中使用那么即使它们有歪曲的成分存在中美两国对于虚假比较广告的认定基本相同4.2.3 中美对于比较广告商标侵权的认定 众所周知他人不能擅自使用该注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册商标也是美国商标法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不仅有可能因为贬低竞争对手构成法律上的侵权什么状况构成商标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专用权具有独占性独占性是指注册商标只在授予国产生注册效力[42]那么其他人在广告中对竞争对手商标的使用是否造成了商标专有权的侵害第29条第2款规定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广告法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显然包含在广告法的这项规定内因此对他人的商誉进行诽谤更是在我国法律中被严令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比较广告的商标侵权会造成驰名商标淡化现象损害商标法缺乏对商标淡化行为进行规制比较广告主利用竞争对手商标的合法空间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两国广告之比较
——中美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分析与比较
摘要:电影植入式广告在美国已经发展至成熟阶段,近年来在中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本文简单地梳理了中美两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路径,并以《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3》为例,两部影片比较来研究中美两国对于植入式广告的使用情况。
一、植入式广告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
因此,电影除了它自身原有的娱乐功能之外,还衍生出了崭新的媒体功能,进而发展成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
植入式广告随着电影的发展不断的改变着形式和内容,以一种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
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自诉求模式,以非广告的形式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露、传播给受众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潜意识里为观众接收同时也给商家及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植入式广告优势的最佳注解。
二、《非诚勿扰》和《变形金刚3》广告植入方式的比较
1、场景植入和对白植入方面
两部电影都以场景植入为主,对白植入为辅,国产电影中场景植入比例要比美国电影中要高,但对白植入比例持平。
作为广告植入中比例最高的场景植入方式,在电影中运用相对简单和频繁,对白植入是指人物对话中出现明确的产品品牌名称,从而达到广告植入的效果。
我想在《变形3》中大家最记忆犹新场景就是舒化奶的广告。
影片中,男二号在电梯里喝着伊利舒化奶突然说:“让我先喝完舒化牛奶,再跟你说。
”此时,导演还给了该产品外包装一个颇为抢眼的特写。
这段戏份,已被传播为“中国品牌最牛植入广告”。
如图:(变形金刚舒化奶广告例子)
还有在《非诚勿扰》中一段关于酒的广告的场景:例如,剧中“剑南春15年”摆放在男女主角之间,无论镜头怎么切换,酒瓶上的品名总是能够正面对着镜头。
这则广告植入策略没有问题,但对细节的把握不够,在电影中由于光线、瓶身颜色等问题,品牌曝光度不够。
另一场戏中葛优和邬桑在北海道喝酒时,邬桑说出“温莎威士忌”的名称,葛优补充一句“加冰块不加绿茶”,而这句话竟然就是该品牌的广告词。
如图:(非诚勿
扰酒广告例子)
其实,中国赞助企业伊利集团在赞助影片时曾经要求出现主角饮用伊利牌舒化奶的镜头,但是,最后影片改为在剧中一个亚裔男子饮用舒化奶,并恰到好处地安排了一句台词:
“让我先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说”结果这个欧美式的幽默在欧美影院爆笑全场,不仅没有让观众觉得这里是安插了一段广告,反而觉得这里是一段精彩的情节。
从这里可以充分体现出制片商追求影片质量的态度与善于融合的本领。
而在非诚勿扰中的那段广告就显得比较生硬粗鲁,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让人们觉得那就是广告,而没有变成电影的一部分,没有很好的融入贯通。
2、精心安排的广告表现方式
应该在电影的情节中巧妙展示商品的特性或形象。
比如,在《变形金刚3》中,男主角前去营救被囚禁的女友,途中,身旁的一个巨大的电视变成了机器人“激光鸟”阻挠主角前进,同时,在激光鸟出现时,赞助商TCL的LOGO出现,剧情连贯、合理,没有为了安插广告而刻意安排情节的痕迹。
另一赞助商,联想集团推广的是笔记本电脑,剧中,联想笔记本电脑化身为小变形金刚,将USB接口插入佳能打印机,开始打印材料。
因为这些剧情都很必要,浑然一体,传播效果极佳。
同样的在《非诚勿扰》中关于IT产业的广告场景:剧中同方的广告植入有两处:一处是葛优在婚介网站上发征婚信息时,镜头从多方位清晰地展示了同方的LOGO,还给了葛优在键盘上打字的动作一个特写。
另一处是葛优与胡可相亲时,胡可炒股使用的同方红色笔记本,外表夺目,在镜头前吸引了不少眼光。
其实这一段也跟情节紧密结合了,而且那一部分正好是比较幽默的,进一步强化了同方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品牌印象。
3、植入广告应符合影片定位。
不同题材的电影对植入的广告类别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两者定位不同,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结果必然双输。
比如,一部严肃题材或情节哀伤的影片,植入广告很可能引起观众的反感,更不要说植入娱乐化的广告,如果是一部历史或写实题材的影片,不当的广告植入还可能闹出笑话。
2009年冯小刚指导的《唐山大地震》就插入了很多植入式广告,有些广告传播的商品与影片就有抵触,结果造成很多影迷声讨制片商发“国难财”。
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在赞助影片时不考虑观众群是否与自己所要宣传的商品相符,只看影片的宣传力度、演员阵容等。
其实,影视广告传播和其它媒介的广告传播是一样的,广告宣传若不是展示给目标观众(消费者),即使有再高的收视率也是枉然。
相关调研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观众主要是24——29岁的年轻人,而根据电影题材的不同,这个数字会略有波动,而国外电影观众的年龄段比我国更宽泛一些。
不同影片吸引的观众群特点,消费能力、职业、爱好、性别等都不不尽相同,若缺乏调研与定位,盲目推广宣传,结果必然失败。
《变形金刚3》虽然有大量的植入式广告,但这不仅没有影响其影片质量,反而为影片添色不少。
雪佛兰科迈罗、奔驰SLSAMG、法拉利458Italia这些汽车的植入广告与剧情紧密连接,成为了整部影片不可缺少的道具,甚至是情节。
如果没有这些汽车,电影也将逊色三分,这样的广告植入堪称完美。
另外,影片中还有其它商品的植入广告——百事可乐、Ebay、诺基亚、佳能,以及众多中国品牌,如联想、伊利舒化奶、美特斯·邦威、TCL等,全片植入式广告近70条。
将这样多的广告植入一部150分钟左右的影片里,却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安插广告导致影响观赏的负面感受,实在值得国内电影制作商好好学习。
当然在《非诚勿扰》中,电影植入广告涉及手机Moto-Aurarl、移动通信、剑南春15年、温莎威士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清华同方、中国海航、杭州日本等旅游广告、还有斯巴鲁汽车等二十多种商品和服务,也都紧密地与电影联系在一起。
当然,也有很多观众吐槽说非诚勿扰中广告植入过于明显,有的观众并不能接受。
三、总结
“让广告融入影片的灵魂”这是电影植入广告的最终宗旨。
观众并不是说不能接受影片中的广告,关键是要让观众们既能明确知道产品广告,又不愿将影片与广告两者分开,这才是植入广告的成功之处,明显,变形金刚3在这方面是成功的。
其实换一方面讲,在这部片子中,中国伊利舒化奶的成功植入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一整个过程可以给中国电影以借鉴。
传媒1003班
施思
22010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