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浅绛彩瓷御窑画师——晚清瓷绘名家
浅绛彩瓷御窑画师——晚清瓷绘名家展开全文浅绛彩瓷御窑画师——晚清瓷绘名家任焕章浅绛彩高士图桌屏刘长君/文任焕章,字巍山,号南樵或南樵子,斋名:南樵书屋。
晚清在御窑厂任画师(生卒年不详),所绘人物仙风道骨善人物,山水意境悠远。
文人派瓷画师的先驱。
活跃于同治晚期至光绪、民国初期。
任焕章的画风风格鲜明,山水、人物、花鸟、虫草无一不精,人物勾勒准确、运笔简练;花鸟工写兼备、收放自如;山水笔法率意、混然天成。
曾为御窑厂画师,时与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人都是晚清时期颇有影响的浅绛彩瓷画师。
据相关资料介绍: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凡。
说光绪十五年以前浅绛彩瓷无俗器,应不是妄语。
赵荣华先生在《瓷板画珍赏》一书中谈到,光绪早期的画师中很多都是御窑厂重建后培养起来的。
以前的学术界只把金品卿、王少维认定为正统的御窑画师,理由是御窑主管的后人回忆口述和作品上的御窑(官署)落款。
近两年来,藏友的深入研究,对御窑浅绛画师的构成提出了疑问,并注意留意身边除了两大家外的御窑其他画师作品。
从那些给后人留下的传世作品上的落款看,署官麻或“臣”字款的有20余人。
在这些人中,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任焕章、汪章、汪藩、胡郁、蒋锡臣、焦佩兰、罗肠谷、张子英、江栖梧、周友松等10余人传世作品较多,成就也最高,在浅绛画师中称之为一流高手当之无愧。
从作品题款来看,任焕章、胡有农、汪藩、汪章等人,都应曾经在御窑厂任职画瓷。
其中任焕章尤为突出,可以说是仅次于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的浅绛彩第四大宗师。
笔者收藏“晚清瓷绘名家任焕章浅绛彩高士图桌屏”一件(见图片),瓷板长37×25.5厘米,厚1厘米,版面起伏不平,属清代乾隆后期至民国时期常见的釉面,俗称:“浪荡釉”。
施釉均匀,釉色微微泛青,胎质细腻,胎釉结合紧密,瓷化程度高,色彩清心淡雅,是一件保存完好的浅绛彩瓷作品。
关于浅降三大家
关于浅降三大家(2009-04-13 10:08:17)转载▼标签:杂谈关于浅降三大家的一些资料兰心惠质出名门______清代浅绛彩瓷画师研究笔记前一阵子,静了静心,写了点东西.今修改上贴,以飨诸友.中国文人绘画入瓷自浅绛彩始。
在此之前瓷器上的绘画,严格地讲都是瓷器装饰艺术。
雍乾两朝的粉彩珐琅彩登峰造极,诗书画印俱备。
但从千篇一律的题诗和格式化的印章款来看,仍属瓷画上的点缀。
况且官窑器上的纹饰均出自宫廷画师的样本,瓷画师谈何创作?更遑论署名。
清代浅绛彩瓷画师把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来,使之成为一个画种,厥功甚伟。
六七十年的辉煌之后,浅绛彩瓷涅槃为新粉彩,瓷绘艺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确立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从匠作到个性化创作的发展方向。
晚清中国,国力日衰,连扩修颐和园都要动用海军经费的满清朝廷,已无余力支撑不计工本的清代御窑厂烧造瓷器。
于是御窑厂和画师便有了足够的余暇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压抑了几百年的艺术创造力释放出来了,于是浅绛彩瓷诞生了。
浅绛彩瓷画一经面世,就非常成熟,诗书画印齐备。
用笔、构图、赋彩十分讲究,一如绢纸画;画科齐全,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有大家,甚至形成了瓷画创作的流派。
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热烈追捧。
金品卿光绪三年(1877年)绘制的《茂林修竹》瓷板上,刚刚赴任饶州知府的王凤池欣喜若狂地题到:“此黟山品卿居士以珠山瓷笺写寄吾宗,…….觉笔墨间亦含惠风和畅之致。
…….余见而动幽情,书此订再畅叙。
”“瓷笺”二字用的极为精当,表达了文人士大夫对浅绛彩瓷画的高度认同。
浅绛彩瓷画就是瓷器上的中国画。
然而,浅绛彩瓷画百年来并未引起各界的重视。
在瓷界,前有三代青花和雍乾粉彩的高山,后有新粉彩瓷画的大河;在画界,海上画派巨擘林立,国画大师南北对峙。
致使浅绛彩瓷画既得不到陶瓷界的认可,又被绘画界所忽略,成了不瓷不画的末技。
因而尘封百年。
近二十年来,在刘新园、越荣华等文博专家和关善明、胡尚德、梁基永等藏界精英的共同关注下,浅绛彩瓷画重见天日。
民国瓷器制作名家一览表
一、瓷雕派1.陈国治:道光--同治间瓷雕艺师,长山水人物,用刻款“陈国治作”(楷书阴文)2.王炳荣: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山水,花鸟,人物,用方形刻款“王炳荣作”(篆书阳文)3.李裕成: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花鸟,用方形刻款“李裕成作”(篆书阳文)4.李裕元:同治--光绪间瓷雕艺师,长雕反瓷.5.蔡寿生:民国--建国初.6.蔡金台:民国--建国初.7.李山东:民国.8.游泽长:蔡金台之师.9.曾龙昇:民国雕塑大师.(1900--1964)10.曾山东:曾龙日升之子.11.李盛春:建国初.12.李永兴:建国初.13.杨海生:建国初.二、清末浅绛派1.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道人,道光至同治间作品较多.(?--1908)长山水.2.程言:程门长子,号次笠,长花鸟人物.3.程荣:又名程盈,程门次子,字小松,长仕女.4.程声和:长花鸟.5.程士芬:长山水.6.汪友棠:名汪棣,字柳村,山水、花鸟、人物俱佳.7.汪藩:字介眉,长山水花鸟,字佳.8.张云:字子英,长山水.9.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长山水,人物,清末供职御厂.10.王凤池: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11.王少维:名廷佐.长山水,动物,清末供职御厂.12.任焕章:长人物,山水.13.周子善:长人物.14.周小松:名周鼎,长人物.三、刻瓷派黎勉亭:民国,多有名家画稿为本.四、民国新粉彩派一、珠山八友及其师承传人1.王琦:号碧珍,又号陶迷散人,擅草书,写意人物,号称“西法头子”,斋名:陶陶斋,用印:西昌王琦.(1884--1937)2.王大凡: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长工笔人物,创落地粉彩,斋名希平草庐.(1888--1961)3.汪野亭:名平,号元鉴,又号传芳居士,创青绿山水,斋名平山草堂,(1884--1942)4.程意亭:又名程甫,字体孚,号“翥山樵子”又号“洎山山民”,长花鸟,斋名“佩古”(1895--1948)5.田鹤仙:又名田青,号荒园老梅,长梅花山水,斋名:古石.(1894--1952)6.徐仲南:名徐陔,号竹里老人,长松竹山水,斋名:棲碧山馆.(1872--1952)7.邓碧珊:字辟宇,号铁肩子,长鱼藻,斋名:晴窗读书楼.(1874--1930)8.刘雨岑:名玉成,雨城,号澹湖鱼,又号巧翁,长花鸟,创水点桃花,斋名:饮冰斋,觉庵.(1904--1969)9.毕伯涛:名达,号黄山樵子,长花鸟.(1885--1961)10.何许人:又名何处,字德建,长雪景山水,用印:许人出品.(1882--1940)11.汪晓棠:又名汪棣,王琦之师,长人物,斋名:彤云山房.(1885--1924)12.潘陶宇:字鼎钧,号淡湖外史,王大凡之师,斋名:古欢.(1887--1926)13.张晓根:王琦,程意亭之师.14.张浩:字犀侯,汪野亭之师.15.邓必诏:王琦之徒,长花鸟人物.16.王晓帆:王大凡之子.17.王锡良:王大凡之侄,号桃源山人.(1922--)18.王筱兰:王大凡之女.19.汪小亭:又名汪松,汪野亭长子,长山水,号平山草堂主人.(?--1970)20.汪少平:又名汪少亭,汪野亭次子,长山水,号传芳居士.21.汪桂英:汪野亭之女,长山水.22.章鉴:汪野亭之徒,长画像.23.邹国钧:汪野亭之徒,长山水.24.李子祥:汪野亭之徒.25.张景寿:程意亭之徒,号称“花鸟大王”.26.陈耕生:田鹤仙之徒.27.徐天梅:又名徐年,徐仲南之子.28.邓锡龄:邓碧珊之子,长人物.29.邓碧孙:邓碧珊之子,长鱼藻.30.邓肖禹: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31.刘平:刘雨岑之子.32.张德生:刘雨岑之徒.33.张松涛:张德生之子,长花鸟.号“芝山友竹”.34.张松茂:张德生次子,长人物、花鸟.号“芝山松茂”.35.毕渊明:毕伯涛之子,长动物,善画虎.36.余文襄:又名恂松,号华舜,何许人之徒,“雪景大王”.37.潘庸秉:潘陶宇之侄.民国瓷器鉴定应注意:一、把握时代风格。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浅绛彩名家程门传世作品赏析
浅绛彩名家程门传世作品赏析
程门(约1833-1908前)清末画瓷名家,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公认的浅绛彩第一大家,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
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
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
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
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浅绛彩山水花鸟瓷板屏风
程门浅绛彩四季山水瓷板(四件)
清·光绪8年(1882)程门浅绛彩山水瓷板
程门浅绛彩山水四方笔筒
程门浅绛彩山水四方笔筒
程门的存世作品颇多,现国内大型博物馆及文物店多有收藏。
这些作品的彩绘中又以所作山水成就最高。
他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在瓷板上大胆地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表现出近于文人画的写意效果,为瓷画别开生面。
同时,一些颜色釉的运用,是传统中国画所不取的,例如《云山飞瀑》中近坡与中景上的草绿。
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
他的作品在当时已有专门收藏家订制,如《幽栖琴趣》花盆上即带有:"筱园珍藏"款。
除山水外,程门还兼擅人物、花鸟及高温釉下彩(青花)。
彩绘帽筒上的《探梅图》,是其较少见的人物刻瓷作品,以纯熟线条刻划一位老者携童子采梅归来的小景,生动而流畅,展现其高超的人物画功夫。
程门之子程言与程盈(曾盈)。
也是画瓷名家。
其门生则有程士芬及汪友棠等,俱能传其技。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来源:网购瓷砖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浅绛彩瓷鉴定要诀
中国陶瓷史发展到清末,又出现了创新品种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是传统的绚丽斑斓的粉彩瓷器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近代名家陶瓷》中谈到:“浅绛彩瓷主要指的是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彩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瓷画。
”也就是说,浅绛彩瓷设色不使用朱红、大红、大绿、深黄、深蓝,而是使用赭石色、藤黄、水绿、草绿、紫砂红、淡红、淡黄、淡蓝等浅淡的自然色。
拿近似色做对比,既能达到色彩的和谐统一,又有一定的色差,去表现大自然的自然美、色彩美和变化美。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创造美的形象,而美的形象离不开色彩。
艺术是人的感情表现,而色彩在表达情感方面远比形体强。
色彩的反射,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最容易拨动人们的心弦。
浅绛彩瓷强调的就是浅绛色彩。
“浅绛”二字已经道破了浅绛彩瓷的真谛,那就是在色彩上追求高雅素淡,从而使作品达到高雅脱俗、形神兼备,宛如梦幻般的境界。
给人含蓄美、朦胧美和意境深远的享受。
浅绛彩文玩欣赏笔者不久前见到一套颇少见的浅绛彩系列文房小件,笔筒、笔洗、印盒、墨滴、墨床、镇纸各1件共6件。
虽非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都属于清末民初同一个时代,它们大小极匹配,画面内容除墨床外,皆为山水画,而且又都是浅绛彩瓷。
因此自然能形成系列,组成一套,实乃绝配。
6件中3件无款。
笔洗款识为“大清光绪年制”,并落款“乙卯年仲秋任焕章作”;墨床落款为“丙辰仲冬月方家珍作”;印盒落款为“戊戌秋初方家珍作”。
乙卯、丙辰、戊戌分别为1915年、1916年、1898年。
方家珍与任焕章都是光绪民国早期的陶瓷创作名家。
文房小件有文人气,是置于案头把玩欣赏的艺术珍品。
兹以印盒为例说明(图1),画面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田园,由近及远展开优美开阔的境界。
岸边杨柳郁郁葱葱,翠绿的丝丝垂柳,临风摇曳,秀雅婆娑。
有的树木枝头开满红花,在绿树衬托下,红花是那样娇艳柔媚。
在枝叶茂密的树丛深处,几间茅屋农舍,凭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对岸钓鱼的游客,享受着两岸的秀丽风光。
什么是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什么是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浅绛彩瓷考论
浅绛彩瓷考论绛彩瓷考论李俨浅绛彩瓷原名雅瓷,是晚清文人画家程门首创烧制的一种瓷画新品种。
其艺术价值,可与历代名家相媲美,正如民国黄矞《瓷史》所言:“同光之际,以程雪笠绘者为最胜,次则有落小轩作款者,不知姓氏,亦卓尔不凡。
二子之写生写意不独设色精美,其运笔描神,玲珑苍雅,觉仇十洲、恽南田著名士,不得擅美于纸上也。
”可见,浅绛彩不但是中国陶瓷史上首次由文人画家所创立,而且是中国陶瓷的新格调的体现,同时也是为中国画开拓了新的领域。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浅绛彩瓷不被重视,很少有人知道,直到现在收藏热后,才逐渐重视起来。
学术界对浅绛彩瓷的研究一直相当薄弱。
关于浅绛彩瓷,在学者之间有不同的说法:民国黄矞《瓷史》称之为“白地五彩”;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称之为“水墨五彩”;汪庆正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称之为“浅绛彩”;曹新吾《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称之为“新派粉彩”;藏家又称之为“文人瓷”或“文人瓷画”。
事实上,这些提法,或因自相矛盾、或因以偏概全、或因时过境迁、或因牵强附会、或因物是人非,都是难以成立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资料依据不足和重视不够所造成。
我们现今从“马庆云画雅瓷”的底款上,可知那个时代的所谓浅绛彩瓷,原名之曰“雅瓷”。
可见“雅瓷”这一名称,更是长期无人知道、被埋没了至今而无人提起。
对于“雅瓷”,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使用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恢复其历史的真实。
一、雅瓷中的年龄款瓷雅瓷中的年龄款瓷,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雅瓷的年代很有帮助,故其史料价值极高。
晚清雅瓷中有关年龄款的瓷器,大致有如下几件:(1)胡夔墨彩尊,写古柏芝石图,上题:“一百二十有零图。
时在丁卯(同治6年)中秋前一日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赠芝泉明府大人雅玩,新安胡夔时年七五。
”朱文圆印:“夔”。
(见《浅绛百家》)(2)王少维浅绛彩瓷板(图1),写渔樵问答图,上题:“丁亥(光绪13年)夏日仿曾布臣画法写在珠山厂署之环翠亭,七十老人王少维。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导读: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
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
”。
“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
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
“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
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
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
晚清民国瓷绘名家一览表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祥,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件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四画少山生卒年不祥,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画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降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歧山光绪年间王恩怀王声怀1930-1992 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 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匋匋斋”。
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
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888-1961年,以人物侍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粉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
1867生,1938年卒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
1896生,1968年卒。
丰城县长湖竹溪人。
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生卒年不祥,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雕瓷家陈国治齐名。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民国徐仲南绘粉彩山水插牌>>拍品介绍年代:民国尺寸: 41×28cm其他:瓷板配有木框,为青绿设色山水画,图绘山峦峻岭之景,峰高耸立,飞瀑直流而下,双峰间地势平坦,小石斜坡,树木郁郁葱葱,一老者侧杖石桥之上,整图以墨彩勾画轮廓浑然挺拔,布局严谨,山石采用细笔横线皴法,由内而外渐趋疏朗。
全图意境静远恬淡,设色青翠悦目。
题款“丙寅冬月以为少泉雅赏,白恒俊敬赠”、“仲南”红彩篆书款。
徐仲南(1872-1953)艺名“竹里老人”。
江西南昌人。
所画人物,逼真传神;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
此作品於1999年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赵荣华先生主编的《瓷板画珍赏》收录。
(第89页)类别:估价:75,000-100,000成交价格: RMB -- | HKD -- | USD -- | EUR --公司全称: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该公司所有拍卖纪录]拍卖会名: 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专场名称:瓷器玉器工艺品拍卖日期: 2006-11-09 本数据来自于拍卖公司或第三方平台,仅供参考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作者:藏行天下时间:2009-11-3 16:27:54 浏览量:1715人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晚清民国浅绛彩名家
晚清民国浅绛彩名家早期浅绛彩文人瓷画的清雅不俗和文人性突出,在于瓷作者的个性表达同一题材的韵味,不同的画家的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往往不同,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揉合了自己的心声。
汪藩浅绛山水纹四方瓷板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打景德镇。
入城后,见御窑厂专造皇帝用瓷,便迁怒于此,一把火把御窑厂烧了。
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金品卿浅绛花鸟瓷板御窑厂一停就是好几年,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间,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命九江关督蔡锦清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七十二间,复兴御窑厂,所有督陶事务也由九江关监督管理。
王少维浅绛彩九老观峰大瓶御窑瓷器的独特性决定了它的生产不存在随意性,基本不允许工匠有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创造。
在清代两百多年间,御窑瓷器的生产都是遵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
还有一些非制式的瓷器在乾隆时期居多,题材虽丰富多样,有名家山水、闲情逸趣悟道说禅等,但出产量很少,仅供皇家把玩。
这些御窑帝制,禁锢了画师们的创作才气。
太平军来后,御窑厂倒闭,画师群体解散,但拥有一技之长的画师们并不愁活路,为大官富商们画些生活用具以及和祀奉用器、礼瓷还能解决温饱问题。
闲暇之时,以自制、受托、馈赠等方式,创作一些个性表达的作品满足自己的一些爱好和过年过节馈赠亲朋好友。
这是如今我们能够看到卓而不群的文人雅瓷的重要来源。
王凤池山水兽耳大瓶所以,恰恰相反,不是浅绛画师们的生活所迫创造了浅绛彩瓷,而是清廷对御窑的失控和倒闭,让长期受陈规限制的画师们能够不再受到帝制的约束,在馈赠亲友、同好酬和、自制享用、官贾定制的瓷绘上充分发挥自己绘画创造力。
有了自己个性的表达。
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
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
早期的瓷胎厚重,釉质洁白莹润无比,质量之好,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享用的。
名家浅绛彩瓷研究
名家浅绛彩瓷研究名家浅绛彩瓷研究一、俞子明:俞子明--字静山,室名为:友竹山房、友竹轩、风柳室。
安徽新安人。
其艺术创作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画路宽,人物、山水、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又工行书及篆书,以浅绛彩人物瓷画见长。
其作品,工细端丽。
画面往往不绘背景。
____晚清浅绛彩瓷画大师俞子明研究笔记俞子明的浅绛彩瓷画创作,从光绪早期(最早作品约为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一直不间断地画到1910年,即宣统二年。
历时32年。
目前来看,俞子明应该是晚清浅绛彩画师中创作周期最长,作品存世量最大的画师。
从俞子明最早作画所使用的瓷胚和彩料来看,他对瓷上作画远不如御厂画师选料精致;从绘画题材来看,所绘人物多为时人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历史典故,与当时海上画派的绘画题材多有吻合;早期作品的印章款多为精细的"子明","明".中晚期则为草草的一个"印"字.名款往往是"新安俞子明".因此,我们说俞子明是新安画派的未成名画师为求生计转赴景德镇画瓷,应不为过.一. 俞子明作品研究资料来源:A、雅昌网友上贴藏品。
B、陈建欣<浅绛彩瓷画>C、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画>统计样本:31件。
1).作品题材A、人物:24件,占77%;B、花鸟:7件,占33%。
俞子明的作品中,人物题材占绝大多数。
不同于人物画宗师王少维的是,俞的人物多为有情节的历史故事。
如渔樵问答,浔阳琵琶,知音图,卸甲封王等等。
当时最为流行的题材“大富贵亦寿考”尤其多。
且多是定制款。
可见俞子明是一位颇受市井欢迎的通俗瓷画师。
2)、创作时限最早:1879年(已卯,光绪五年)最晚: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中间几无间隔,历时32年,是迄今所知创作时间最长的浅绛彩瓷画师。
注:尚有一件时属辛未(1871年,或1931年)的花鸟笔筒,另论.3)、名号印章名号:新安俞子明:6例俞子明:17例砚溪渔人:4例砚溪山人:1例子明子明氏:5例F. 静山俞子明1例注:一件题两名者3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广东的洪兵起义,贵州的苗民起义,云南的回民起义等,席卷大半个中国。
其时,贪赃枉法朝纲崩坏,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大清王朝风雨交加摇摇欲坠。
二、浅绛彩瓷的突现“咸丰3年(1853年)2月,太平军50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政权。
”。
“咸丰5年——咸丰6年(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许怀林《江西史稿》,江西高校出版社)。
“太平天国是一个农民政权……。
他们将皇帝、孔子等统统视为…老妖‟、…魔鬼‟,把他们作为革命对象,加以镇压和打击”。
“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视清朝咸丰皇帝是…老妖‟,是…妖‟的总头目。
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绅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规定…迂妖必诛‟,藏妖者与妖同罪”(刘仁坤、贾诚先《太平天国兴亡》,哈尔滨出版社)。
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官员、画师、工匠人等或作为“妖”被杀,或侥幸逃脱,全作猢狲散尽。
太平军在景德镇前后长达7年之久。
这段时间里,原御窑厂的画师们倘能避过杀身之祸,却不得不还要面对生计之困,于是在战火暂时平息之后,仍需重操画笔,以画瓷谋生。
此时画什么呢?青花、粉彩费工费料,成本高且不一定有销路,处于战争环境之中自然是行不通的。
他们只有选择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的浅绛彩瓷,这样,一些生活必须的日用粗瓷(如锅、碗、盆、盘之类)成为首选,画上几笔浅绛彩,署上自己的名字,择价而沽。
咸丰5年(1855年)御窑厂画师程门与次子程荣合作画的浅绛彩“山水人物花耳扁壶”(现藏安徽省黟县文物管理所)便是一例。
在上述300余件器物中,咸丰朝所画浅绛彩瓷只有两件。
这是最早一件,也是程门画浅绛瓷已知最早的一件实例。
另一件是张子祥(张熊)在咸丰6年(1856年)所画的《四清图》瓷板画。
是否可以这样说,稀少的咸丰朝浅绛瓷正是原御窑厂画师们在生活重迫下的一种艰辛尝试,但在客观上却是一个新艺术品种繁盛的开端。
三、浅绛彩瓷的盛兴同治5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
同治7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
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时年19岁,在位13年。
虽然同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皇室烧瓷却很少,新御窑厂亦家底全无,画师们只好以画浅绛瓷维持生活。
如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周子善、汪藩(字介眉)、俞子明(字静山)、吴少萍、程言(次笠)等,此时他们都有作品出现,且均绘于同治元年至同治13年之间。
有趣的是在同治5年至9年,却难觅其作品的踪影,也许当时他们正忙于重建御窑厂和为同治婚礼绘瓷吧。
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除御窑厂那批画师外,少见其他画者。
应该说,浅绛瓷在同治时还正处于兴起的阶段。
兴起的带头人便是御窑厂以程门为首的画师们。
进入光绪期,浅绛彩瓷大放异彩。
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
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期生产的。
光绪一朝34年中,大体可以看出画师们的更替关系。
为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光绪10年,中10年和后14年。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程门王少维王凤池金品卿汪潘周子善俞子明程次笠江永源罗允夔罗畅谷李维翰任焕章(字巍山)汪章(字汉云)黄士陵潘福泰邵美之万子铭蒋玉卿周友松梁楚材胡有农(字子耕)李蕴辉余焕文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达山范金镛经生联碧吟香居士等。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程门王少维王凤池金品卿汪潘程次笠李友梅俞子明江永源任焕章汪章蒋玉卿(字寿春)余焕文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绰章江楼梧周鼎(字筱松)许品衡李端山方家珍汪照藜(字筱青)方少溪张云(字子英)李梦丹(字子乔)许子成徐善琴(字长庚)南樵子梅峰樵高心田万辅廷吴待秋胡荣发张舍云汪棣(字友棠)黄铭光李松如雷光亨雷桂泉胡干许达生茂盛清标启明何明谷舒以氏喻春锡泉氏少卿秀山氏江潮宗。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程次笠俞子明江永源任焕章汪章蒋玉卿王岐山陈子常周筱松许品衡方家珍汪照藜张子英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喻春许达生松石周达和王子卿戴裕成何子林梅春茂焦佩兰高恒生敖少泉全廷安少山王琦俞裕元钟德发戴焕昭吕尚文马庆云汪廷至汪永泰任逢端叶淮清刘芳谷颜筱云江春程英程宝珍叶巽斋余筱秋杨紫卿冯启顺詹顺太江祥发何明谷胡献瑞江潮宗子珍洪发顺发宝文氏昌山吉人子云启明松竹轩义隆义兴鸿兴永兴氏孙玉卿。
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
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
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
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
除御窑厂的新、老两代画师外,在市场的刺激下,景德镇的瓷器作坊与“红店”陡然也多起来了。
此时浅绛瓷上署字号、轩氏的作品也多了,他们都还努力地培养第二代、第三代画工。
御窑厂有老、中、青三代画师画浅绛瓷,一时精品纷呈。
从器形上看,既有普通的日用瓷,又有大件的陈设瓷,还有不少精美的浅绛彩瓷板画。
更有些作品直接标注有表明是绘于御窑厂内的落款,如“画于珠山官主廨”、“珠山官舍”、“珠山环翠亭”等。
而“红店”的浅绛瓷作品其画技水平,相比之下就差距较大,具商品气息,而少艺术氛围。
四、浅绛彩瓷的衰落光绪之后,宣统、民国初期,画浅绛瓷者急剧减少。
宣统时(1909——1911)画浅绛瓷的仅有;俞子明袁恒兴许品衡方少溪汪友棠王子卿高恒生安少山马庆云杨紫卿。
民国前10年(1912——1921年)浅绛瓷画师有:许品衡方少溪汪友棠王子卿高恒生安少山马庆云杨紫卿季春黄斐成胡全太瑾卿金绍斋肖靖初段生茂吴飞麟胡仲贞潘匋宇徐成城孙福昌森顺江和丰子良王琦岳松氏。
民国10年之后(1922——1925年)浅绛瓷画师有:潘匋宇徐仲南仙槎罗子林刘顺泰王荣顺安少山刘焕章。
1925年后,基本上没有画浅绛瓷的了。
宣统至民国初期,由于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变化等,以及其他瓷业的兴起,大批浅绛瓷画师都改画粉彩瓷了。
因为粉彩瓷比浅绛瓷的画面要鲜亮得多,色彩也要丰富得多;而早期的浅绛瓷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使用后,大都会脱色、掉彩,失去原有的风采,所以市场渐渐又重新青睐粉彩瓷了。
浅绛瓷终于退出了自己的历史舞台。
从这些资料来看,第一件浅绛瓷出现于咸丰5年(1855),最后一件出现在民国14年(1925),因此,浅绛瓷在中国至少历经70年。
五、与浅绛彩瓷相关的几个问题(一)在中国陶瓷史中,浅绛瓷画最早出现于何时?这在陶瓷学术界说法不一,在此暂时不探究。
但晚清出现的这般浅绛瓷热,笔者认为是自咸丰5年(1855)御窑厂被毁,以程门为首的一批御窑厂画师绘售浅绛瓷而始的。
(二)浅绛瓷的问世,在当时是受到人们欢迎的。
首先,御窑厂的画师过去是专为皇室所御用,平民百姓乃至景德镇当地人对其作品都是无福消受的。
而当他们所绘的浅绛瓷署名上销售后,自然令大家解囊趋之。
其次,浅绛瓷画开创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先河,极类当时行销一时的海上画派画师们的纸绢中国水墨画,具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
当时有的官员、画家还会自己操笔在瓷器上画浅绛画,如张熊、吴待秋、黄士陵、范金镛等,都有浅绛瓷画作品传世。
当时一件浅绛瓷比同类的青花瓷、粉彩瓷在价位上应该要便宜,而其艺术价值又不遑多让,自然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故在光绪年间,浅绛彩瓷臻于颠峰。
(三)浅绛瓷是御窑厂画师面向社会与民众开发出来的一个产品,与御用瓷无关,当然就不为皇室所用。
实际上,当时皇室忙于外忧内患,也是顾不上烧瓷这类事情的。
光绪期间,有的浅绛瓷底部钤印有红阳文方楷书(有的为手书)“官窑内造”或“官窑监制”四字款印。
通过排比,此印是同治5年新厂盖成后所为,以光绪期为多,且凡有此印者,画品都不俗。
笔者认为:此印为真,它是御窑厂画师为区别“红店”之作,提高卖点而为之的。
(四)有部分浅绛瓷底部印有“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或“同治”红篆阳文方章款,也有手书楷字红款“大清同治年制”,但查看画面上墨书的干支年号却又是光绪某某年的。
笔者认为:这样的作品都是光绪时的,应以干支年款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