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26张PPT)
1.商人盛行占卜,十分迷信。
( √)
2.商人占卜工具是龟甲和兽骨。
( √)
3.甲骨文记录了商人的占卜结果。
( √)
4.祭祀和田猎,都属于商人占卜的事 项 ( √ )
商代人盛行占卜,几乎事无大小 都要求神问卜·甲骨(龟甲或兽骨) 就是他们的主要占卜用具。占卜时先 将甲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 槽,用火灼烧,然后卜者根据正面出 现裂叙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占卜 完毕,将占卜的经过和结果概括地写 成卜辞,刻在甲骨上备查,即成甲骨 交
象形
羊
日
田
雨
指事
上
下
会意 形声 假借
明
从
柄
右,假借为“佑”,祈求保佑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上 上图是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牛骨 的正面刻有卜辞百余字,记录了 商王武丁祭祀先祖、乘车田猎等 占卜内容。
以下内容符合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 括号内 划“√ ”;违 背材料 信息所 表达的 意思, 请在括 号内划 “×” 。
中国文字的形成与
发甲展骨有深文远有影什响 么重中要国有地文位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商朝字。
尊神重鬼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萌芽 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对自身能力 缺乏信心的表现。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青铜器与甲骨文
远古人类的生活经验,靠口耳相传,
靠记忆保留下来。但记忆力有限,不及 用实物记录下来持久。
夏
商
西 周
据说中国远古的人结绳记事: 大事打个大绳结表示,小事打
个小结。绳的长短和颜色也表
中国青铜器精讲ppt课件
• 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 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而 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
• 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 ,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饰除了延续春秋中晚 期的纹样外,还出现 了农桑、弋射、宴饮、 攻城等内容装饰。
完整版ppt课件
几何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 饰纹样主要以几何纹 样为主,蟠虺纹、蟠 蛎纹进一步简化,几 何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装饰手法: 以镶嵌、鎏金、针刻 为主。
19
完整版ppt课件
20
4.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造型变化
完整版ppt课件
17
2.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铸模法
依旧沿用商周 时期的。
分铸法 技术达到顶峰。
失蜡法
是铸造精美青 铜器的主要方 法。
完整版ppt课件
18
3.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动物纹: 一改商周时期以兽
面等传统动物题材, 新的装饰题材围绕龙 或龙的变体,即蟠螭、 蟠虺。
人纹: 战国时期青铜器装
矛、斧、刀、矢、镞
完整版ppt课件
8
完整版ppt课件
9
4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继承了原始社会时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某些特征。
1.动物纹样
2.几何纹样
完整版ppt课件
10
1.动物纹样
1.饕餮纹: 龙角纹 、曲折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43页)
器
发 西周崇尚礼制,
主要以青铜器
展 鼎、簋的数量
区分贵族等级。
夏朝时开始出 现中国最早的 青铜礼器鼎、 爵、觚、盉等
商朝贵族好饮酒, 青铜酒器比的数 量多少,是区分 贵族等级的标志。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 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 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觚( gū )【饮酒】商 尊【盛酒】商代
斝(jiǎ) 【温酒】商
彝( yí)【 盛酒】商
盉 (hé) 【调酒】春秋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水
器
第二单元
匜( yí) 战国
青铜盘 春秋
铜鉴 战国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农
具
铜镢 【商前期】
铜铲 【商后期】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新课导入】
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 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何尊:从此有了“中国”一词。
《如果国宝会说话》:青铜器里的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Bronze Ware)古称“金”“吉金”, 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 具,刚铸造完成呈金色,但因出土随时间流逝 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故名青铜。
铜器的发现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 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
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 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 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 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二,谓之削矢之齐;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发 西周崇尚礼制,
主要以青铜器
展 鼎、簋的数量
区分贵族等级。
夏朝时开始出 现中国最早的 青铜礼器鼎、 爵、觚、盉等
商朝贵族好饮酒, 青铜酒器比的数 量多少,是区分 贵族等级的标志。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 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 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觚( gū )【饮酒】商 尊【盛酒】商代
斝(jiǎ) 【温酒】商
彝( yí)【 盛酒】商
盉 (hé) 【调酒】春秋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水
器
第二单元
匜( yí) 战国
青铜盘 春秋
铜鉴 战国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农
具
铜镢 【商前期】
铜铲 【商后期】
青铜器的功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新课导入】
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 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何尊:从此有了“中国”一词。
《如果国宝会说话》:青铜器里的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Bronze Ware)古称“金”“吉金”, 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 具,刚铸造完成呈金色,但因出土随时间流逝 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故名青铜。
铜器的发现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 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
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
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 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 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 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 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 二,谓之削矢之齐;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PPT课件
图3-26、27 青铜图案兽面纹(商)
14
2.凤鸟纹 a.凤鸟纹是各种凤纹和鸟纹的通称。 b.殷的图腾——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c.青铜器上的凤纹多是侧面形象,头部和身体比较简单,惟有冠和尾部 变化较多 d.凤冠分为三种:多齿冠凤纹、长冠凤纹、花冠凤纹、 e.形式多为对称形,青铜图案也是大量采用水平线和垂直线,使形态见 方,拐角成直角,纹样的空地都用许多带方的雷纹布满。有一种沉重的 装饰感
图3-14 兽面纹觚
图3-15 受觚
6
二.青铜器时代
1.青铜时代——夏、商、西周至春秋,经历奴隶制社会的发生、发展 与瓦解的时期。
2.青铜艺术是奴隶制社会的文化象征,以”天命“论维持政权的精神支 柱而用”礼制“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3.“礼藏于器”是当时的时代特征。如按礼制组合的列鼎,九鼎为天子, 七鼎为诸侯、五鼎为大夫、三鼎为士,青铜时代促成青铜礼器的产生, 它作为政治权威的象征,它的造型和图案就必须与它的功能相适应,于 是展现雄伟怪异、狞厉威严的风貌。
簋、豆、爵、觯、觥、盉方彝等 a.鼎——从史前的陶鬲演变而来的,初始为烹煮肉食,后来成为盛祭
品的礼器。有鹿鼎、牛鼎、豕鼎等
图3-4 羊鼎
图3-5 司母戊大方鼎
3
b.簋——形如大碗,是盛饭的食具。西周初发展为双耳或四耳方尊
图3-6 黄簋
图3-7 牛首乳丁纹簋
c.鬲——是一种古代的炊具,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
图3-34 交龙纹(春秋)
图3-35 象纹(西周)
图3-36 蝉纹(商)
17
6.人物纹样 青铜器上的人物纹样主要出现在青铜器的散纹时期,人物的形象是各
种动态的人物影形,造型简洁,抓住人物的外形和动态特征,生动地表 现出人们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如《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14
2.凤鸟纹 a.凤鸟纹是各种凤纹和鸟纹的通称。 b.殷的图腾——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c.青铜器上的凤纹多是侧面形象,头部和身体比较简单,惟有冠和尾部 变化较多 d.凤冠分为三种:多齿冠凤纹、长冠凤纹、花冠凤纹、 e.形式多为对称形,青铜图案也是大量采用水平线和垂直线,使形态见 方,拐角成直角,纹样的空地都用许多带方的雷纹布满。有一种沉重的 装饰感
图3-14 兽面纹觚
图3-15 受觚
6
二.青铜器时代
1.青铜时代——夏、商、西周至春秋,经历奴隶制社会的发生、发展 与瓦解的时期。
2.青铜艺术是奴隶制社会的文化象征,以”天命“论维持政权的精神支 柱而用”礼制“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3.“礼藏于器”是当时的时代特征。如按礼制组合的列鼎,九鼎为天子, 七鼎为诸侯、五鼎为大夫、三鼎为士,青铜时代促成青铜礼器的产生, 它作为政治权威的象征,它的造型和图案就必须与它的功能相适应,于 是展现雄伟怪异、狞厉威严的风貌。
簋、豆、爵、觯、觥、盉方彝等 a.鼎——从史前的陶鬲演变而来的,初始为烹煮肉食,后来成为盛祭
品的礼器。有鹿鼎、牛鼎、豕鼎等
图3-4 羊鼎
图3-5 司母戊大方鼎
3
b.簋——形如大碗,是盛饭的食具。西周初发展为双耳或四耳方尊
图3-6 黄簋
图3-7 牛首乳丁纹簋
c.鬲——是一种古代的炊具,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
图3-34 交龙纹(春秋)
图3-35 象纹(西周)
图3-36 蝉纹(商)
17
6.人物纹样 青铜器上的人物纹样主要出现在青铜器的散纹时期,人物的形象是各
种动态的人物影形,造型简洁,抓住人物的外形和动态特征,生动地表 现出人们地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如《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中国古代青铜器PPT课件
2021/3/10
4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2021/3/10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1
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
美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
青铜器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
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
多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 纹,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
凹陷的槽,初见于西周中期,有通体饰横条纹的,也有腹上部间
以其它纹饰的。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时代还继续使用。
2021/3/10
10
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 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在青铜器 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 流畅的线条,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 动景。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 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这一些用绘 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
3-2 青铜器的形制ppt课件
豆 敦
甗(yan)
21
豆
盂
鬲(li)
22
簋(gui) 鬲(li)
仿 古 青 铜 器 象 纹 鬲 盨(xu)
23
甗(yan)
24
• 2、酒 器
甲、三足器(或四足):爵、角、斝、盉。 乙、圈足敞口器:觚、觯、尊。 丙、圈足敛口器:罍、卤、壶(战国以后钟和
钫代替了壶)。 丁、彝、勺、觥,及鸟兽形器。
柱,无流、无尾,有大扳。
腹内壁阴刻“黄季作季赢宝鼎,其万年子孫 永宝用享”。黄国赢姓,地在今河南潢川, 公元前648年为楚成王所灭。此鼎是黄国季 赢嫁到曾国的媵器。
8
• (2)鬲(li):用途与鼎相似,下部有三个款足
(其三条腿成囊形,中间是空的,称为“款足” )。 其形式在考古学上是把它当作商周文化前身的标志。
9
(3)甗(yan):是蒸煮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放
腹内铸有铭文 32行、499 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
的一篇。现存台湾。
7
青铜鼎 西周
(公元前11 世纪中期 – 前 771 年)1979年随县 安居桃花坡1号墓出土 。 此鼎器底与足铸缝明显, 有烟炱 。腹上部饰重环 纹属中原风格。
黄季赢鼎 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972年随县熊家老湾出土
水,上部放食物 ,中间有箅(bi)。
10
盛食物的器具;
• (4)簋(gui):形如大碗,有耳,有盖。
11
十大国宝青铜之一--
• 琱生簋是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器物,
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共有两 件,其一今存美国。其二存在过历 史博物馆。该器高22.2厘米,口径 21.9厘米,器身饰有饕餮纹,腹部 和足部都装饰有变形的兽面纹。西 周时,簋是一种盛食物的器具,和 鼎配合使用,象征贵族的身份。这 件簋器形庄重古朴,充满了商周青 铜器的神秘和庄重。器物内壁铸有 铭文十一行103字铭文,是了解西周 宗法制度与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共43张PPT)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 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图片资料:
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 字方法。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 来。甲骨文40%是象形字。
指事:用一种指示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 青铜工艺
1、组成成分: • 铜 (85%)锡 (12%)铅(3% ) 2、特点: • 硬度高、耐磨、锋利、青灰色
青铜如此贵重,拿这样多的青铜 铸这么大的一个鼎说明了什么?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舟 车
象形
甲骨文、金文的发展
涉及各个领域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传为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鼎腹 内刻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金文铭 文。全文追述周代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接着 叙述宣王委任毛公管理内外事务,并附告诫勉 励之词,赏赐器物。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流 传后世。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是研 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此铭文也是成 熟的西周金文书法典范,书法家李瑞清曾写下: 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 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现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
图片资料:
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 字方法。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 来。甲骨文40%是象形字。
指事:用一种指示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起来表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 青铜工艺
1、组成成分: • 铜 (85%)锡 (12%)铅(3% ) 2、特点: • 硬度高、耐磨、锋利、青灰色
青铜如此贵重,拿这样多的青铜 铸这么大的一个鼎说明了什么?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舟 车
象形
甲骨文、金文的发展
涉及各个领域
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
毛公鼎传为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鼎腹 内刻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金文铭 文。全文追述周代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接着 叙述宣王委任毛公管理内外事务,并附告诫勉 励之词,赏赐器物。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流 传后世。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是研 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此铭文也是成 熟的西周金文书法典范,书法家李瑞清曾写下: 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 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现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
商代青铜器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40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精选ppt课件41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精选ppt课件42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精选ppt课件43精选ppt课件44商代晚期青铜饕餮垂叶纹贯耳壶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斝精选ppt课件45精选ppt课件46商代中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晚期青铜龙纹扁足鼎精选ppt课件47精选ppt课件48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罍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盉精选ppt课件49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壶商代寝孪青铜方鼎精选ppt课件50商代云雷地乳钉纹青铜瓿商代青铜牺牛立人攀蓝精选ppt课件51
38
商代后期青铜器铭文内容简说 青铜器上铸或刻的字,现在一般称 “青铜器铭文”,也习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铜器种类丰富而复杂, 商代铭文在器物上的部位,由于器种 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39
40
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
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
41
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 42
43
靠近銎处有一对钩形纽,镞
36
为双翼式。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 商后期的青铜器是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
代表。大量事实证明,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 业, 比前期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青铜器的时代鉴定方法,尤其是对绝对 年代的确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铜器 铭文本身的研究考察。根据青铜器铭文内容 和铜器本身其它方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出一 些殷商末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在殷商铜 器断代上开拓了一个新阶段。
14
15
图1的商代早期鼎呈锥状足,图2的商代早期斝也呈锥状足,
它们也都陈列在郑州市博物馆中。
商人喜酒,因此爵是商早期时出现比较 多的器型,爵本身的造型特征有个演变过程, 商早期的爵,其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 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如右图 所示,图为商早期的爵,其器身全部都是扁 体,而且一律为平底。掌握这种基本的器型 特征,对判断商代早期的爵有很大的帮助。
38
商代后期青铜器铭文内容简说 青铜器上铸或刻的字,现在一般称 “青铜器铭文”,也习称为“金文” 或“钟鼎文”。铜器种类丰富而复杂, 商代铭文在器物上的部位,由于器种 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39
40
商代晚期青铜饕餮纹大鼎
商代中期青铜饕餮纹四足鬲
41
商代晚期青铜马头刀(上)蛇首匕(下) 42
43
靠近銎处有一对钩形纽,镞
36
为双翼式。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 商后期的青铜器是以安阳殷墟出土的为
代表。大量事实证明,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 业, 比前期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到了一个 崭新的阶段。
青铜器的时代鉴定方法,尤其是对绝对 年代的确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铜器 铭文本身的研究考察。根据青铜器铭文内容 和铜器本身其它方面的特征,可以确定出一 些殷商末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在殷商铜 器断代上开拓了一个新阶段。
14
15
图1的商代早期鼎呈锥状足,图2的商代早期斝也呈锥状足,
它们也都陈列在郑州市博物馆中。
商人喜酒,因此爵是商早期时出现比较 多的器型,爵本身的造型特征有个演变过程, 商早期的爵,其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 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如右图 所示,图为商早期的爵,其器身全部都是扁 体,而且一律为平底。掌握这种基本的器型 特征,对判断商代早期的爵有很大的帮助。
《青铜器司母戊鼎》课件
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
通过与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认 识司母戊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司母 戊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得到
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 ,得到了专业化的保护和保养。
数字化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司母戊鼎进 行高精度复制,既可以保护原品 不被过度使用,也可以让更多人 了解和欣赏到这一国宝级文物。
科学研究
02
司母戊鼎的造型与工艺
器形与结构
器形特点
司母戊鼎呈长方形,口沿宽阔,腹部内敛,四足粗壮。整体造型厚重大气,给 人以沉稳之感。
结构分析
该鼎由主体、足、耳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连接,使得整个鼎 结构稳固,同时也增加了其艺术美感。
纹饰与图案
纹饰种类
司母戊鼎的表面饰有多种纹饰,包括饕餮纹、夔龙纹、云雷 纹等,这些纹饰均采用浮雕技艺,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青铜器司母戊鼎》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司母戊鼎简介 • 司母戊鼎的造型与工艺 • 司母戊鼎的科学研究 • 司母戊鼎的流传与保护 • 司母戊鼎与中华文化
01
司母戊鼎简介
发现与出土
发现时间:1939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
出土情况:在农田中被发现,鼎足与器身分离,后经修复还原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推动历史研究
司母戊鼎的出土为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 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入了解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VS
增强民族自豪感
司母戊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示了古 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民族 自豪感和自信心。
青铜器艺术 ppt课件
盥水器
PPT课件
酒 器
乐 器
铜 镜
12
食器 特点二:品种多
兵器
PPT课件
农具
13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三、工艺精美
PPT课件
14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特点四:分布地区广泛 青铜神树
PPT课件
15
按功能分类 按用途分类
PPT课件
16
青铜器从功能上可大体分为四类
礼器:鼎、鬲、尊、爵 等
春秋战国
优美灵巧、多 样化,面向生活
造型复杂 纹饰精致繁杂
5
商代青铜器
●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 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 温度约在700℃-1200℃。
●主要铸造方法:合范法、失蜡 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的分类:有礼器、乐器、 兵器、工具及车马具和生活用 具等。
PPT课件
6
簠: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梁等飯食器 具
盨: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梁等飯食器 具
PPT课件
19
鼎(食器)
這是煮肉的 鍋子 ,它用在祭 祀祖先和宴饗賓 客,鍋子的樣子 有圓形、方形, 鼎還可以代表當 時貴族的身分地 位。
圖片來源:認識古代青銅器(藝術家出版社)
PPT课件
20
甗 yǎn (食器)
這個器具是蒸 飯器,器具分成上 下兩個部分,上面 的鍋子盛米,稱為 甑,下面的器具煮 水,稱為鬲。所以 現代的蒸鍋是古人 就發明的,它們是 不是很聰明呢!
圖片來源:認識古代青銅器(藝術家出版社)
PPT课件
21
簋guǐ(食器)
這個器具是盛裝煮熟的米 飯(黍、稷、稻、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3
• 斜条纹 就是弦纹作45度排列,大多饰于分档鼎及鬲
的下腹部,初见于商代二里冈期,西周时代还有使用。
• 云雷纹 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
的凹旋线条是雷纹。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 主纹出现的。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 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 隙处,常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 用。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 种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 的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 非常华贵。
11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攻城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12
水战
13
14
15
其他纹饰
• 人面纹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 神,有的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 但还包含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 面纹在商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
• 贝纹 在青铜器纹饰上,均作横置排列,出现较晚。贝 纹都作为次要纹饰,出现在圈足部位,从来没有作为主纹 出现过,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20
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系,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夏代 晚期,中国文字虽已产生,可能由于尚处在早期阶段,青 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故此时还没有产生铭文。
21
(一)青铜器铭文简史
• 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 科学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 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青铜器,还 没有发现带有铭文的。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墓出土的铜罍, 其肩部铸有三个文字形花样,有人认为是文字,也有的认为 是花纹。然而商代早期传世青铜器确有个别铭文发现。
据统计,金文约有3005字,其中可知有1804(60%)字, 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 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 具有古朴之风格。
带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共有多少?由于器物的散佚和 著录的交叉重复,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由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的著录数量最多, 编号为11407,这个数字尽管不能全部反映有铭金文的实际 数量,但已大得惊人了。
云雷纹(商晚期)
云纹
8
各种云纹
9
在兽面纹、龙 纹、凤鸟纹下衬 以云雷纹,这是 商代晚期西周早 期青铜器的纹饰 常用手法
10
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 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在青铜器 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 流畅的线条,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 动景。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 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这一些用绘 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
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 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 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 为次要的纹饰。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
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 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
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
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
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
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
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
等。
2
• 连珠纹 是小圆圈的横式排列,旧称圈带纹。这是青铜器中
• 绹纹 是绳绞结的形状,在构图中绹纹是由二条、三条、 四条甚至有九条单线绞结而成,流传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绳络纹 以两根并连的绳索交织而成套结,连成网格状, 大多饰于酒器及水制表面,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火纹 16
绹纹(春秋战国)
17
火纹
18
绹纹((春秋战国) 人面纹
19
青铜器的铭文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 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成或 錾成的。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
美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
青铜器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
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
多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 纹,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
凹陷的槽,初见于西周中期,有通体饰横条纹的,也有腹上部间 以其它纹饰的。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时代还继续使用。
5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
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 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青铜爵、斝上见有,以后很少发
现。
6
斜条纹((西周中期)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连珠纹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7
菱形雷纹((西周)
百乳雷纹(商晚期)
• 钩连雷纹 作斜的山字形线条,用斜线相钩连,一般山字形作粗线条、
所填雷纹为细线条,也有山字形作虚线、雷纹作阴纹的。最早见于商代 中期,盛行于商末周初。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很富丽的钩连雷纹,粗细线 条有用金、银和绿松石镶嵌的。
• 三角雷纹 外围是三角形,内填以雷纹,三角形的一角作向上或向下
连成横列,形成大的锯齿带状,角向上饰在簋腹上部,角向下则饰在腹 的下端。这类纹饰盛行于商末周初。晚期的三角雷纹作倒顺三角形交错 排列,金银片或金银丝的镶嵌一一相间。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3
• 斜条纹 就是弦纹作45度排列,大多饰于分档鼎及鬲
的下腹部,初见于商代二里冈期,西周时代还有使用。
• 云雷纹 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
的凹旋线条是雷纹。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 主纹出现的。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 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 隙处,常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 用。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 种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 的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 非常华贵。
11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攻城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12
水战
13
14
15
其他纹饰
• 人面纹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 神,有的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 但还包含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 面纹在商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
• 贝纹 在青铜器纹饰上,均作横置排列,出现较晚。贝 纹都作为次要纹饰,出现在圈足部位,从来没有作为主纹 出现过,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20
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系,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夏代 晚期,中国文字虽已产生,可能由于尚处在早期阶段,青 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故此时还没有产生铭文。
21
(一)青铜器铭文简史
• 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 科学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 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青铜器,还 没有发现带有铭文的。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墓出土的铜罍, 其肩部铸有三个文字形花样,有人认为是文字,也有的认为 是花纹。然而商代早期传世青铜器确有个别铭文发现。
据统计,金文约有3005字,其中可知有1804(60%)字, 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 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 具有古朴之风格。
带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共有多少?由于器物的散佚和 著录的交叉重复,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由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的著录数量最多, 编号为11407,这个数字尽管不能全部反映有铭金文的实际 数量,但已大得惊人了。
云雷纹(商晚期)
云纹
8
各种云纹
9
在兽面纹、龙 纹、凤鸟纹下衬 以云雷纹,这是 商代晚期西周早 期青铜器的纹饰 常用手法
10
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 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在青铜器 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 流畅的线条,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 动景。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 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这一些用绘 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
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 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 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 为次要的纹饰。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
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 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
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
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
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
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
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
等。
2
• 连珠纹 是小圆圈的横式排列,旧称圈带纹。这是青铜器中
• 绹纹 是绳绞结的形状,在构图中绹纹是由二条、三条、 四条甚至有九条单线绞结而成,流传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绳络纹 以两根并连的绳索交织而成套结,连成网格状, 大多饰于酒器及水制表面,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火纹 16
绹纹(春秋战国)
17
火纹
18
绹纹((春秋战国) 人面纹
19
青铜器的铭文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 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成或 錾成的。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
美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
青铜器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
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
多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 纹,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
凹陷的槽,初见于西周中期,有通体饰横条纹的,也有腹上部间 以其它纹饰的。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时代还继续使用。
5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
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 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青铜爵、斝上见有,以后很少发
现。
6
斜条纹((西周中期)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连珠纹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7
菱形雷纹((西周)
百乳雷纹(商晚期)
• 钩连雷纹 作斜的山字形线条,用斜线相钩连,一般山字形作粗线条、
所填雷纹为细线条,也有山字形作虚线、雷纹作阴纹的。最早见于商代 中期,盛行于商末周初。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很富丽的钩连雷纹,粗细线 条有用金、银和绿松石镶嵌的。
• 三角雷纹 外围是三角形,内填以雷纹,三角形的一角作向上或向下
连成横列,形成大的锯齿带状,角向上饰在簋腹上部,角向下则饰在腹 的下端。这类纹饰盛行于商末周初。晚期的三角雷纹作倒顺三角形交错 排列,金银片或金银丝的镶嵌一一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