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 第22讲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高三语文复习第22讲

高三语文复习第22讲

高三语文复习第22讲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翻译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2翻译

二十二翻译(建议用时:30分钟)1.(2023·济宁模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威公缚在虏中,问曰:“若何以至于此?”应曰:“吾何以不至于此!且吾闻之也,言之者,行之役也;行之者,言之主也。

汝能行我言,汝为主,我为役,吾亦何以不至于此哉?”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与俱之楚。

故曰:“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韩昭侯造作高门。

屈宜咎曰:“昭侯不出此门。

”曰:“何也?”曰:“不时。

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

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

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

(选自《说苑·权谋》) (1)窥墙者乃言之于楚王,遂解其缚,与俱之楚。

(2)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2.(2023·苏州模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

……七年,擢工部侍郎,调吏部。

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

督江苏学政。

寻偕侍郎宝兴勘视南河垛料,举实以闻。

……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

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

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十九年,乞病归,卒于家,年七十四。

(选自《清史稿·白镕传》) (1)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

(2)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

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2第22课自主赏析阿房宫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22第22课自主赏析阿房宫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解析:原文标点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 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及第”则指科举考试 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 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8.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 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 荐了他,让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 被后人称为“小杜”。 解析:“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对,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 杜牧。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你徜徉其中,宛若将一层层你包裹轻纱 B.你徜徉其中,宛若一层层轻纱将你包裹 C.宛若一层层轻纱将你包裹,你徜徉其中 D.宛若将你包裹一层层轻纱,你徜徉其中
解析:先有“徜徉其中”后有轻纱包裹的感觉,故排除 C、 D 项;A 项中“一层层你”搭配不当,“一层层”不能修饰 “你”。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 译文: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 (2)其人,王佐才也。 译文: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 (3)识者以拟杜甫。 译文: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

2019年高考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9年高考复习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考点突破一翻译从3处着手,明确得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

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子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并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寻求文言文翻译的解题突破。

1.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例如:(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例如:(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2)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苏武传》)(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翻译这三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虚词:(1)“乃”(于是)、“以”(凭)等虚词;(2)“之”(这件事)、“以”(把)等虚词;(3)“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矣”(语气助词,可译为“了”)等虚词。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 任务突破练2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 任务突破练2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突破练二十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赋分68分,用时60分钟)一、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臣观自古以来,百姓愁怨,聚为盗贼,其国未有不亡者,人主虽欲追改,不能复全。

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

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有删改) (1)故当修于可修之时,不可悔之于已失之后也。

(2)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景帝十六年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明年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八》,有删改) (1)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2)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盛世者,安溪人也,避仇居先生前庑下。

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先生谛视之,殊有思理。

一日,悬子昭《四时图》于堂,促盛至曰:“子能捉笔乎?”盛素有胆智,又心屈服先生,遂漫应曰:“诺!”键户临染,三日始成。

先生掀髯曰:“子可教也!”遂与语山水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之致。

盛大悟,笔法顿上。

由是摩东村无不东村矣,摹徵仲无不徵仲矣。

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

(选自胡胤嘉《盛溪绿生志》,有删改) (1)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考点集训: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第二十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时训练(30小题,选有文言短文6篇)第二十二课时模块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籍吏民,封府库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李牧连却.之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而相如廷.叱之D.外连衡而斗.诸侯3.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③毕礼而归之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⑥/②/③④⑤4.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惟弈秋之为听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然不自意能先破关入秦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⑤故燕王欲结于君⑥余是以记之⑦乐夫天命复奚疑⑧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A.②③⑥⑧B.①③⑥⑦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⑥6.从句式角度看,和“此小大之辩也”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求人可使报秦者C.兵挫地削,亡其六郡D.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7.下列省略句中没有省略谓语动词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甚矣,汝之不惠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B.古之人不余欺也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第二十二课时1.A2.A3.C4.A5.C6.C7.B8.D9.C10.C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二课时(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二十二课时(含解析)

第二十二课时模块一:基础训练1.下列定语后置句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 .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答案讲评】B (例句和B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均是“者”。

A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之……者”。

C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之”。

D 项,作定语的数词直接后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无乃尔是过与此亡秦之续耳B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之二虫又何知※【答案讲评】C (A 项,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B 项,判断句/被动句。

C 项,均是定语后置句。

D 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李牧连却.之 B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 .而相如廷.叱之 D .外连衡而斗.诸侯 ※【答案讲评】C (例句“王”为使动用法。

C 项,名词作状语。

A 、B 、D 项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③毕礼而归之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以弱天下之民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②⑤/③④⑥D .①⑥/②/③④⑤※【答案讲评】B (①名作状;②形作动;③④⑤使动;⑥名作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唯余马首是瞻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夫晋,何厌之有②微斯人,吾谁与归D.⎩⎪⎨⎪⎧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②王问:“何以知之?” ※【答案讲评】C (C 项,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A 项,前一句是宾语前置句,后一句是判断句。

7.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3制作)

7.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3制作)

学生作业:
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
• 他屡次上书大事,太宗对此感到奇特,征召他
并授予佐郎的官职。
4分
• 多次上书叙述事,太宗认为这样很奇怪,征召
拜读他的著作并辅佐皇帝。
2分
• 曾多次上书说这件事,太宗以上书这件事为奇,
征召授予他作佐郎的官职。
4分
数上书 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 佐郎。
学习目标
1.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高考要求 2.翻译文中的句子的原则和技巧 3.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对文中的句子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确“理解”: 1.领会某一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言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3.理解文言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这时,李继捧拿银、夏五个州归顺朝廷,他的弟 弟李继迁逃进沙漠做了盗匪。宋太宗急忙派李继 捧去招降他,李继捧到了以后,李继迁就用假合 作诱骗他的哥哥,最终又达到了目的,囚禁了李 继捧。自陕地以西,又陷入了兵祸之苦。
学生作业:
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
• 更加想来回报恩情,答应归还他的土地,
让他听从管理。
2分
• 更加想给他恩德,允许他回家乡,让他听
从并遵守约定。
0分
• 更加想要用恩德来感化他,答应归还他的
土,使他听命于自己而受到约束。 4分
• 更加想要来感激恩德,答应返还其他的地
方,让他听从他的约束管理。 2分
请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 亡入碛[qì]中为寇。太宗遽[jù]遣继捧往招之,至 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 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 使听约束。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江苏省华冲中学苦丁茶2007-1-8一、考点预测“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成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

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一改多年来的客观试题模式而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二卷,分值也相应地由3分增至5分,2004年增至8分,2005年增至10分,2006年依然保持这种比重。

2007年是新课程标准高考的第一年,相信以考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翻译这一点上会保持这种高赋分。

二、方法探究在具体翻译时,我们必须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抓关键词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

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

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

反之,就会丢分。

抓特殊句特殊句(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

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句子。

(三)经典例析文言文翻译是综合性考查,文言文翻译复习的备考原则就是: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例一将下面文言文段中的画线句子用“/”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①断句②翻译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段的断句与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准确断句是做好本题的前提,在断句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者”“若“苟”“然后”“也”这几个句子常用于句首,有的常用于句尾,只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留心这几个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结合对本段文意的理解,就可以准确进行句读。

要准确翻译本段文言文,须注意“惟”“则”“陷”“焉”“罔”等重点词语。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02.学会抓得分点
强化得分意识 一个句子4分
①一词多义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 ④通假字 ⑤偏义复词 ⑥重点虚词 ⑦文言句式 ⑧固定结构(句式/词语) ⑨单音节词
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道主观题,在高考阅卷时,是按照每一句中的关键 得分点给分的。因此,翻译题得高分的关键是能够捕捉到句子中的有效采 分点。有时,所翻译的句子中会包含一些生僻的词语,这些生僻的词语一 般不会是得分点,因此翻译时不必在这些词语上耽搁过多时间。 采分点一 重要实词
04.掌握翻译方法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保留法 在文言文翻译中,原文的一些词语可以直接保留到译文中,不用翻译。
古今意义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同的词 译文: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帝号、国号、官职、典章制度等。 专有名词 例句: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 文 :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 子。“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 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 。
文言文翻译的“尴尬”
1、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提高不明显; 2、翻译总是拿不到高分,感觉白练了; 3、有的字明明认识,放到句子里却无法解释; 4、有的字压根就不认识; 5、有的字认识,意思也大概知道,但翻出来就是不得分 …… …… 空白——不够时间是最好的理由 对你有千言万语——但就是说不出口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选修)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选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原卷版)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考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命题点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要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含解析

2018高考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含解析5、22祭十二郎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兄殁南方(mò)形单影只(zhī)辍汝而就(chuò)B.丞相薨(hōn g)不省(xǐnɡ)衔哀致诚(xián)C.令守汝丧(sàn g)冀其成立(jì)汝遽去吾(jù)D.其余奴婢(bì)万乘之公相(shèn g)归取其孥(nú)【答案】C【解析】“丧”应读sān g。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B.吾去汴州去:离开C.图久远者图:打算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孰:仔细【答案】D【解析】孰:谁。

3.下列各项中对“诚”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乃能衔哀致诚②诚知其如此③所谓天者诚难测④而神者诚难明矣A.①和②相同B.③和④相同C.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相同【答案】B【解析】①诚意;②如果,果真,表示假设;③④确实,实在。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汝之子始十岁②使取汝者始行③长者衰者而存全乎④长吾女与汝女A.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不同。

B.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相同。

C.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相同。

D.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不同。

【答案】A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皆不幸早世C.以求斗斛之禄 D.敛不凭其棺【答案】C【解析】A项,“羞”通“馐”。

B项,“世”通“逝”。

D项,“敛”通“殓”。

6.对下列各句中“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可以为信也②未始以为忧也③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④汝殁以六月二日⑤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⑥使者妄称以应之耳A.①和②相同B.②和③相同C.②和⑥相同D.④和⑤相同【答案】A【解析】①②中两个“以”都为介词,把;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在;⑤介词,拿、用;⑥连词,表目的,用来。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选修)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选修)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 ”“则 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 ”“辞 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 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 ”“不已” 不已 古者”前应断开。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慕 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 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 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 古而尚仁义者 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 则古作者不为 苟为之不已 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难到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 的水平)不是难以达到的 作者 的水平 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 分) 译文: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实词: 责备; 讥讽。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 第一个分句1分 第二个分句2分 第一个分句 分,第二个分句 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 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 ”“不会用人 金声不懂鉴察人 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主谓倒装
【技法点拨】
结合语境法。先根据位置,猜词性。再联系上下文猜词义
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及,复谢去。【2021新高考1卷】
故:原来
谢:推辞
2)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 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 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 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 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解析 本题中“奉”和“枉”的翻译是难点,联系句中“法”与 “律”,寻找与之搭配的词语,“奉”可翻译成“奉行”,“枉” 可翻译成“违犯”。此外还要注意“更”的翻译,课本中《荆轲 刺秦王》有“愿足下更虑之”,应为“再”的意思;“所欲”, 可翻译成名词性短语,要求。
解析 “与”为多义词,这里带宾语“秦”,译为 送给;“折 节”,屈服于别人;“以”,把;“去”,离开。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 秦国一定会撤兵。
典例7 (2022·新高考2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 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 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
典例4 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 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4分)
解析 句中“渝”的含义是“改变、违背”,如成语“矢 志不渝”。
间谍得知金人背弃盟约,州里缺少船只,人们为此 忧虑,莫濛尽力办理收集,等到敌人侵犯边境时,百姓依 靠这些船只渡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第22讲古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在古代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的词类活用);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由于高考过几年规定不直接考查古汉语的句式,而是把它糅合在其它项中作间接考查,所以本讲着重讲后一项。

一、理解句子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

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

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

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

“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

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

“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

“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

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

“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

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

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

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

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

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

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

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

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

”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

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

(“相许”,许之,答应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二、翻译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多年来,文言文翻译都是用四选一的选择题来考查的,从2002年起改用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翻译的能力。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高考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

其主要之点分述如下:1.字字落实“字字落实”,是一个原则的要求,应区别以下不同情况:(1)留。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原样保留,不必翻译。

(2)删。

对那些起语法作用原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译文中可以删去。

(3)换。

对那些古今意义上有差别或多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兵”应换成“兵器”,“利”应换成“锋利”,“弊”应换成“弊病”、“毛病”,等。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指这一类“字”的落实。

2.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用词的特点,主要是指活用的词类。

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即译文要正确表述出活用的情况。

如《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一句中,“外”,名词作状语,应译为“对外”;“连衡”这里用作动词,应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用作使动词,应译为“使……争斗”。

全句译为:(秦国)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这便译出了全句用词的特点。

3.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所谓原文造句的特点,指原文所使用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特点。

译出这种造句的特点,要分两种情况:一是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要译成现代汉语相应的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二是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倒装句要顺过来。

例4: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下天笑。

(《屈原列传》)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①“是以”是“以是”的倒置,“臣未之闻也”是“臣未闻之也”的倒置,翻译时的都要顺过来。

全句可译为:仲尼的门徒没有说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因此后代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句②“兵挫地削”、“为天下笑”都是被动句。

全句可译为:(楚怀王)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削,失去了楚国的六个郡,他自己也死在秦国,被天下人嘲笑。

句③“求人可使报秦者”是“求可使报秦之人”的倒置(定语后置),全句可译为:主意拿定,寻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回复秦国的人,没有寻找到。

上列三点是就句子本身翻译说的。

在动手翻译之前还得顾及语境。

这在“理解句子”中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典型题分析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这是2002年全国卷第16题,原文的节录。

第(1)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

“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

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第(2)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

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

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文:(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这是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试题。

第(1)题,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

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第(2)题,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

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这是2020年高考北京卷第16题,原文略。

说,用作名词;达,了解,明白;仆,“我”的谦称;微,不显露的,内心的;趣,意向,志向;规,打算。

全句可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四、练习与答案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

”宓之贱曰:“善。

”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译文:(2)子亦有以送仆乎?译文: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