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_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教学实录◆辨析词义,体会诗境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江南春》)。
你从这首诗里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了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还看到了雨。
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中的“村”应该是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师:色彩多么鲜艳。
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鲜花,还有树木。
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景物!这就是一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
传到了明朝时,有一个读书人读出了一些问题。
(播放幻灯片)他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生笑)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段话是文言,你们能理解它的意思吗?生:我觉得“千里莺啼谁能听得”指的是千里之外的黄莺鸣叫谁能听得到,那么远?我们又不是顺风耳(众笑),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离得那么远的桃花还有柳树,谁能看得到啊?师:那这个读书人觉得应怎么改呢?生:就把它改到“十里”,就差不多能看得见了,也能听得见。
师:你觉得“千里”和“十里”哪一个好?生:“千里”好,我觉得这个“千里”是指整个“千里”都有鸟在叫,有柳树发芽桃花开放。
如果改成“十里”的话,就感觉范围很小,不怎么美了。
师:你是从美的角度去体会的。
生:如果改成“十里”的话,读起来也不怎么顺。
师:对对对,非常好!“千”是一个平声字,读起来很舒展,感觉很远,地方很大。
“十”,在古代是个仄声字,读上去很局促。
生: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个寺,地方肯定很大,肯定能占据一千里。
(众笑)师:你把两句诗里面的数量词合在一起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认为“千里”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看上去很远。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泊船瓜洲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泊船瓜洲人教版一、导入1.准备上课。
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
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2.正音。
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钟山只隔数(shù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
正音是关键。
余下的在读中自悟,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4.师生共同读。
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游子吟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游子吟人教版一、谈话激趣,引入正题师: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到了唐朝古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猜猜唐诗大概有几首?生:300首。
师:差远了,300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还有很多。
生:800首师:太少了,使劲往上猜。
生:1万首。
师:猜得还不够,告诉你们整理出来的唐诗大概有四万多首。
生发出一片惊叹声)师:1992年,香港举行了“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的公众调查,你们猜哪一首会名列榜首?生齐答:是《游子吟》.师:对,是《游子吟》,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研究它,(板书课题:游子吟)注意“吟”右半部是“今”不是“令”。
(点评:猜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拓展认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多媒体出示全诗)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两名学生先后读诗,基本读正确,但字音不饱满。
)师:每个字都读得很正确,谁能够读得更加自信,底气更足,充满自信地读,老师也来试试。
(范读题目,再指名读,效果不错。
)师:经过五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今天是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对这首诗有哪些了解?生:这首诗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师:你透过字眼读懂了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
生:诗人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生寒微,……(学生拿着资料介绍了很多)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从网上了解到的。
师:介绍得很详细,不过今后介绍的时候,不要全盘照搬,要选取主要的资料稍加整理一下再介绍给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听得更清楚、明白。
学生出现一阵沉默)师:知诗人,解诗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谁知道诗题的意思?生:我知道题目的意思,“游子”指出门远行的人,“吟”是吟诵、吟咏的意思,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我们还学过相关题材的诗—生接:《暮江吟》《石灰吟》。
生:我知道“意恐”的意思是心里担心、害怕。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人教版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学两首古诗。
打开书,齐读,注意读准字音生:生读课文师:多音字“间”读四声,看看你们读准了吗?生读。
师:你知道意思吗?生解释师:你是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
师:看注释是种好方法,再读课文。
师: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生:作者的船停在瓜洲。
师:谁?生:王安石师:王安石坐家中还是出门在外?把出门在外称作“游子”。
师:《游子吟》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他们写诗的情景吗?生:离家在外的人想起家里的情景。
师:两首诗中两位诗人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师:先读《泊船瓜洲》看课文大意,体会诗人王安石写诗的心情。
生自学师: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
生:解释大意。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生:想回家的情感师:从哪儿体会的?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个词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生:“何时”师:诗人的家在哪?生:钟山师:你从哪知道的?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诗人在哪里?生:瓜洲。
师:这就是一水间。
出示图师:诗人的家在哪里?这么想回家,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呀?(出示资料)教师配乐读。
师:王安石任当朝宰相,他的心情怎样?在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反映他激动地心情。
生:绿,有生机师:体会到喜悦的心情,仿佛使你看到了什么?生: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把生机勃勃的春天读出来(生读)师:还不够美,还不够绿再读师:推行变法,可能有两种结果,假如失败了会怎样?生:失落沮丧师:能把失落沮丧读出来吗?生读师:更失落更沮丧生读师读师:失败了是这样的,变法成功了,心情会怎样?生:高兴。
师:比高兴更强烈的是什么?生:激动师:读出激动来。
(生读)师:你就是王安石,你的变法成功了,你怎样师:一位老人,不管变法是否成功,他最想干什么?生:回家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生读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想要回家呀生读师:当诗人衣锦还乡时,可以这样读(生读)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渴望回家呀,我们可以这样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4 古诗两首-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喜欲狂)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心情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
书
设
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教
学
反思Biblioteka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
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
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江南春师: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生读《江南春》。
)师: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景色非常美丽。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
是吗?还有发表的吗?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是唐代的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给读正确读流利了。
(生开始读。
)师: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
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是很丰富的,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
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
(生自学,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师: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不用解释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来说。
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有四百八十座寺庙。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几百座寺庙中还有多少座存在在这烟雨之中呢?师:你说的是几百座,他说的是大约四百八十座……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是这么多,是夸张。
师:其实也不是夸张,是虚指。
据我掌握的资料表明,南朝时候建造了五百多座寺院,这里的480其实是大概的数字。
所以刚才有同学用大约,有同学用大批,有同学用几百,这些都是可以的。
师: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生:在南朝的时候,大约建造了480座寺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朝的意思吗?生:一个朝代。
师:南朝是一个朝代。
师:是什么时候的一个朝代呀?生:宋、齐、梁、陈。
师:对,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现在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干吗要说南朝呢?生:干吗不叫北朝呢?师:是呀,为什么呢?师出示资料:从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国长江以南先后存在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师:读完,你明白为什么是南朝了吗?生:是因为这些朝代都是在长江以南。
师:大家都懂了吗?现在,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诗是精练的语言,就南朝这个词语就有这么丰富的意思,这是精练呀。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3古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片段◆多种学习方法,感受词的意境(教学关键点)师: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
生:老师,我想再有感情地朗读一次,因为它实在太美了。
师:好啊!我来给你配上音乐吧。
(生配乐朗诵,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
) 师:除了读,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生:老师,我和同桌能通过表演来展示吗?师:这种学习方式好!演好了,就说明你们读懂了。
(生通过表演进行展示。
)师:除了读,除了演,还有什么方式?生1: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2: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学生合作在黑板上展示绘画:一个人画人,一个人画茅店、社林、山,一个人画稻田等。
)生3: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
(生用《虞美人》的曲调唱《西江月》。
)师:唱得很抒情。
具有古代诗词的味道!(掌声!)其他的同学也可以选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诠释。
如书法、改写成记叙文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唱、画和写,我发现你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学习的激情。
看来大家都把这首词读懂了!赏析:“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即使同胞兄弟姐妹性格也不完全一样,全班同学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成绩千差万别。
学习方法与人的性格有关,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我们处在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即掌握好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找到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发扬其中的长处,克服其中的短处,就像人要过河得有桥和船一样,学习方法就是到达知识彼岸的桥和船。
这个教学实录展示的就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得兴致盎然。
同时也实现了语文与不同学科的整合。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有效掌握知识的策略。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临安邸)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师:能不能叫王叔叔?生:王叔叔(笑)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
(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整理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
(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生:……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生:(有点紧张)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生:遗民(老师板书)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生:是遗弃的人民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生:老人生:妇女生:孩子师:他们流的是怎样的泪啊?生:流泪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生答。
(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
2014六上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2 古诗两首设计说明古诗的学习要“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在“意、境、情”的世界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本课设计突出朗读的指导,情境的创设,如图片的欣赏、感悟,在上课伊始就将学生带入了一种情境。
在诗句的品味中注重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而对于诗情的感悟采用抓住诗中具体词句品读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含有古诗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积累关于读书的诗句;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赛诗导入1.同学们,你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学习了不少古诗吧!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其他同学听听,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回味一下那些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
2.由学生背诵《示儿》导入。
(1)这首古诗是谁写的?板书:(宋代)陆游(2)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诗人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学生默读。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赛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兴奋剂。
学生一旦对古诗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热情。
设置赛诗意在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培养语感,奠定情感基调。
二、自学古诗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
一诵读读通古诗二研读读懂诗意三悟读读诗明理2.小组讨论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采用“三读”法自学古诗,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导学古诗1.检查“读通古诗”。
先指名读诗,再齐读。
注意纠正字音、停顿和重音。
2.指导学习古诗,“读懂诗意”。
(1)解诗题:冬夜读书示子聿。
①“示”是什么意思?“子聿”是谁?(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课件出示:示:指示、训示。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精选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精选11篇)篇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交待了什么?②读“朵朵花开淡墨痕”,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第二课时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
(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②逐句试讲。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师: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才是题目。
生:“夜行”是在夜里行走。
生:我了解诗人辛弃疾,以前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清平乐·村居》。
师:知道的不少,很好。
我再来介绍一下黄沙及作者。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师: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师: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师:我再给这首词配上音乐,朗地起来效果就更好了。
(指名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赛读,相机评价。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
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师:说一说我们从这首词中看到了些什么?生: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呀?师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4《古诗两首:竹枝词》语文A版
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分析和欣赏,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文学鉴赏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总字数:2000字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和播放柔美的音乐,我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景象的学习环境。这种情景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竹枝词》时,我注重情景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我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播放柔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我还将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例如,我会问学生:“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有何关联?”“诗人为何选择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讲授新知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竹枝词》有了初步理解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竹枝词》的主题是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指出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泊船瓜洲_人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泊船瓜洲_人教版古诗《泊船瓜洲》教学实录课前预习: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互动: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古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情操,感化心灵。
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你能从你的记忆库里拾取几句思乡的诗句吗?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思乡的诗。
(出示课件并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作者是谁?(王安石)谁知道王安石?(生先说)谁来读读他的资料?资料出示: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施行新政。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师:叱诧风云的人,流传千古的诗。
看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尤其要注意多音字。
(提示: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出示课件)谁愿意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对。
生读《泊船瓜洲》(师:读得字正腔圆。
诗中的多音字他有没有念对?)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读成“”(是间隔着一条水)师:让我们一起读第一句(生读:京口瓜洲一水间)教师又读一遍,带一点感情,学生跟着又读一遍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生答)师:真好,你还有没有注意他在读“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时候那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生答)师: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泊船瓜洲-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泊船瓜洲人教版师:请同学们用简笔画为这首诗配幅插图,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
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生:(板画)京口与瓜洲隔着一条长江水,钟山与京口又隔着几座山。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京口"标在上面,"瓜洲"标在下面?生:课本上注释有写"京口在长江南岸""瓜洲在长江北岸"。
师:噢,你是借助注释来弄懂诗意的,这办法不错,值得大家借鉴。
生:我觉得"京口"与"瓜洲"标的位置不对,应该互换。
因为方向是"上北下南"。
生:还有那钟山也应该标在下边。
师:因为是(上北下南)好,我们把它们的位置调换。
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图画,你觉得这位同学的图还需要补充吗?生:(板画)要补上月亮和诗人。
因为"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明亮的月光什么时候照诗人回家。
师:那"明月"画成小船样好呢?还是画圆月好?生:随便怎么画都行,只要能照诗人回家就行。
生:画圆月好。
因为"明月"是说明亮的月光。
生:我也觉得画圆月好。
因为圆月有皎洁的月光,仰望星空,更能勾起诗人无限的思乡情怀。
生:八月十五,中秋月儿圆,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圆月更能看出作者想还乡。
生:(板画)除了画圆月,南岸要画些绿草。
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
师:那北岸画吗?生:不用。
诗中只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没说长江两岸。
生:我觉得要画。
长江两岸不就是隔着几十米,最宽上百米吗?春风会把两岸都吹绿了。
生:那"春风又绿江南岸"应该理解为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师:是啊,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可诗人为什么只说"春风又绿南岸"呢?生:因为诗人家乡在南岸,春风吹绿了南岸,强调诗人难忘家乡。
生:其实两岸都有绿意,诗人只是突出南岸,因为南岸有自己的家,他是多么想回家啊!师:大家能结合生活体验,说得很有道理。
据说,这"绿"字作者曾改过几次,最后选定它。
你们猜猜作者原先可能用什么字?生:吹,春风又吹江南岸。
生:来,春风又来江南岸。
生:……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作者为什么最后选定"绿"字?生:因为"绿"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学习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
•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古诗词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字词意思和意境。
•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白板、挂图、录音机。
5. 教学过程(1)导入与新课呈现•教师出示《3.古诗词三首》的课文标题,让学生猜测本课可能讲什么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的古诗词。
(2)学习三首古诗词•教师首先播放第一首古诗词的录音,让学生聆听。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第一首古诗词,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第一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重复以上步骤,学习并讨论第二首和第三首古诗词。
(3)鉴赏古诗词•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意境等,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鉴赏古诗词的几个技巧。
•教师以第一首古诗词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鉴赏,并相互交流和分享。
(4)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与巩固。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纠正错误。
(5)课堂总结与小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提供反馈和评价。
•教师展示一幅古诗词的图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6)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默写古诗词、仿写古诗词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二. 教学实录这是一节关于《3.古诗词三首》的语文课。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与新课呈现、学习三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练习与巩固、课堂总结与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接下来,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和实录。
在描述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时,可以使用Markdown的引用文本区块功能。
六年级语文上 22 古诗两首 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 22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课堂教学流程实录及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导入生背诵《观书有感》(古诗琅琅上口的节奏,简练的文体易于学生背诵,学生上课前大多已会背诵。
)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生:能!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生:翻开课本,看字词。
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
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
(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关键部位,既利于识记字型,又利于正确布局书写。
)生默写并自查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
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
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生:我查字典知道的。
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
据老师了解鉴在20xx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有5种意思,你怎么一眼就选中了镜子?生不语(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犹为重要,这将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再读一下这句。
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生1:我觉得鉴在这句话中应理解为镜子。
师:你的这句话说得好,你会联系句子理解字词了。
)生续说:我看了文中的插图水面比较平静,半亩方塘水平如镜所以鉴在这儿应该理解为镜子的意思。
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
可开字你们理解吗?生:当打开讲师:这个老师知道,我是向那位同学学来的(手指先前查字典的同学)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
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查阅工具书,主动收集资料是高年级学生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
)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生:天光和云影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生:来回移动师:能否说成晃动?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古诗两首人教版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学两首古诗。
打开书,齐读,注意读准字音生:生读课文
师:多音字“间”读四声,看看你们读准了吗?
生读。
师:你知道意思吗?
生解释
师:你是在课文中哪里找到的?
生:课文下面的注释。
师:看注释是种好方法,再读课文。
师: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
生:作者的船停在瓜洲。
师:谁?
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坐家中还是出门在外?把出门在外称作“游子”。
师:《游子吟》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他们写诗的情景吗?
生:离家在外的人想起家里的情景。
师:两首诗中两位诗人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师:先读《泊船瓜洲》看课文大意,体会诗人王安石写诗的心情。
生自学
师: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
生:解释大意。
师:从这首诗中体会到诗人想表达什么情感?
生:想回家的情感
师:从哪儿体会的?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哪个词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生:“何时”
师:诗人的家在哪?
生:钟山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京口瓜洲一水间。
师:诗人在哪里?
生:瓜洲。
师:这就是一水间。
出示图
师:诗人的家在哪里?这么想回家,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呀?
(出示资料)
教师配乐读。
师:王安石任当朝宰相,他的心情怎样?在这首诗中哪个字最能反映他激动地心情。
生:绿,有生机
师:体会到喜悦的心情,仿佛使你看到了什么?
生: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把生机勃勃的春天读出来
(生读)
师:还不够美,还不够绿
再读
师:推行变法,可能有两种结果,假如失败了会怎样?生:失落沮丧
师:能把失落沮丧读出来吗?
生读
师:更失落更沮丧
生读
师读
师:失败了是这样的,变法成功了,心情会怎样?生:高兴。
师:比高兴更强烈的是什么?
生:激动
师:读出激动来。
(生读)
师:你就是王安石,你的变法成功了,你怎样
师:一位老人,不管变法是否成功,他最想干什么?
生:回家
师:谁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生读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想要回家呀
生读
师:当诗人衣锦还乡时,可以这样读
(生读)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渴望回家呀,我们可以这样读。
生读
师:把自己想象成王安石,吟诵《泊船瓜洲》
(生站起来读)
出示画面,音乐
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生:思乡之情。
师:诗人看到什么引发了这种情感?
生:明月
生:江南郁郁葱葱的景色
师:触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思乡
师: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首古诗的?
(学生回顾学法)
教师出示:读通诗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品析字词,体会情感;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法。
师: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游子吟》
(学生自学)
师:把读懂的给你的同桌说一下。
学生互相说
师:分享,从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孩子怎么也报答不了母亲的爱。
师:从哪些诗句中了解的?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回答
师:还有吗?
师:同学们用心、认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生:诗人是怎么颂扬母亲的?
板书:身上衣
师:看一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数一数针眼,古时候没有缝纫机的,要一针一线,母亲怎样一针一线的缝制。
生看自己的衣服。
师:儿子就要出门了,从“临行密密缝”你体会到什么
生:关心自己的儿子,
师:密密缝
生:对儿子的保养。
生:希望儿子快点回来,所以把衣服缝得更结实些
师:为了缝衣服,母亲要
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母亲劳动的样子。
师:白天母亲要忙碌,夜晚母亲仍然要赶制衣服,这也是密密缝。
是否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为你做的一切,
生:发烧了,我妈妈在家里到处找药,还用凉毛巾降温,最后到外面买药。
师:多么慈爱的母亲!
生:有一次冷了,妈妈把身上的衣服都给我。
师:诗人也像你们一样,百感交集,化作千古名句——
生读
师:能理解这两行诗吗?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可以用上叠词。
(学生写)
学生汇报
师:通过朗读读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母亲多么伟大呀,在我考试没考好的时候,母亲安慰我;我考了第一的时候,母亲在为我祝贺。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化作万人传诵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疼你们,爱你们的母亲,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对天下的母亲说……
生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示诗句:
读
后人为诗人建了祠堂,有一副对联——
师:这首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注意到了,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生齐读
师:这两首流传千古,因为感情真挚,才有永恒的魅力,永恒的生命!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