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术语概念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的相关概念

成本会计的相关概念

成本会计的相关概念成本会计是一种会计方法,主要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以及成本如何分配和记录。

以下是与成本会计相关的一些概念:1. 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获取和维持资源、开展业务活动的支出。

2. 直接成本: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

3. 间接成本:与生产过程相关,但无法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通常需要通过成本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4. 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不变的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5. 可变成本:与产量变化密切相关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

6. 边际成本:指生产单位产品时产生的额外成本,是每增加一个产品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

7. 产品成本:指生产、制造或购买一个产品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8. 期间成本: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全部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一般费用等。

9. 作业成本法:一种成本分配方法,通过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作业或部门,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10. 制造费用: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间接成本,包括工厂租金、设备折旧、工人福利、能源消耗等。

11. 工作单元: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可以追踪成本的独立单元,通常是特定产品、作业或部门。

12. 已实现成本:已经发生并实际支付的成本。

13. 待摊费用:尚未发生或付款的预付费用,按照一定的期间或使用次数进行摊销。

14. 维修费用:用于维护和修复资产的成本,主要包括保养、修理和更换零部件等费用。

15. 期末结存:指特定时间点上的存货数量和成本,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完成品等。

这些概念是成本会计中常用的术语,用于理解和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成本变化。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

一、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即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

二、成本项目与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是指将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按期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指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和产量记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加工步骤之间顺序移动,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六、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八、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随意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九、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贡献毛益率是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售价或者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十、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与现有(或正常)销售量的比例。

十一、弹性预算与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可预见的、不同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

成本会计的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的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的名词解释成本会计是指企业为了管理和控制生产成本而设立的一个会计系统。

下面是对成本会计常用的一些名词的解释:1. 成本: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提供产品和服务所发生的实际支出。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具体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具体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 成本分类:成本分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成本划分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上,以便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核算。

常见的成本分类包括按照功能划分的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按照行为划分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时点划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

3.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根据成本对象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成本进行计算和分配,以便了解和控制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4.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达到预定目标,并确保成本在可控范围内的管理过程。

成本控制可以通过制定预算、制定成本控制指标、实施成本分析等手段来实现,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5. 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成本相关的费用。

成本费用包括制造费用和非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费用,如原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等;非制造费用是指与销售和管理相关的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6.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根据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不同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7. 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不同企业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不同,通常包括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原材料价格、人工和技术水平等。

通过识别和分析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关键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成本会计是一种会计方法,用于记录和报告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

成本会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了解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结构,并为决策、绩效评估和报告提供基础数据。

在成本会计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成本会计名词及其解释:1. 成本:成本是指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支出。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劳动力成本。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设备折旧和间接劳动力成本。

2.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品数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租金、折旧和管理人员的薪资。

固定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固定的、不可避免的支出。

3.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产品数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原材料和直接劳动力成本。

变动成本通常与产量或销售额成正比,当产量增加时,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4.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为生产或销售额外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或销售更多产品的成本效益,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5. 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是指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成本。

混合成本常用于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以便决定产品的定价和盈利能力。

6. 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的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在产品中能够明确追踪和计量的。

7. 直接劳动力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劳动力的成本。

这包括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

通过了解和解释这些成本会计名词,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成本会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其能够评估其经营绩效、制定预算和财务报表,并为未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系统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帮助企业实现成本优化和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管理方法。

下面将对成本管理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管理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和参考依据。

它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会计的基础,它是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计算和记录。

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

直接成本是指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三、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指对成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以揭示成本的组成和成本变动的原因。

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构成分析、成本变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构成分析是指对成本进行逐项分解,了解各个成本项目的构成和比重;成本变动分析是指对成本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成本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成本效益。

四、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使企业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实现成本的优化和控制。

成本控制包括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评估和成本管理。

成本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预测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和评估;成本评估是指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成本控制措施;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成本的监督和管理。

五、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成本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管理会计要考的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要考的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要考的名词解释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控制的信息。

在管理会计学习和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我们就来解释一些常见的管理会计名词。

1. 成本:成本是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种资源支出的总和。

按照发生环节的不同,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例如原材料、直接人工;间接成本则是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制造费用。

2.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是一些无法直接与产品关联的材料费用,例如燃料、润滑油等;间接人工是无法直接计量和归属于某个具体产品的人工费用,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工厂维护人员的工资等;制造费用是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外的其他费用,例如设备折旧费、工厂租金等。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将制造费用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三者合并计算的产品成本。

在计算生产成本时,需要将制造费用分摊到各个产品中,以便确定每个产品的真实成本。

这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决策的合理性。

4.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与产量的变动呈正比,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这些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5.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企业的生产量是高还是低,这些成本都会保持不变,例如租金、折旧费等。

固定成本在短期内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

6.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比较实际发生的成本、收入或费用与预算或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通过差异分析,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7. 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用于评估投资是否成本效益的指标。

它表示将投资金额回收的时间长短。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如果说学习财务会计要从学习会计分录开始,那么,学习管理会计则要从学习成本概念开始。

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可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它们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学习并理解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对掌握整个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会计中主要有六对成本概念,它们分别是:(1)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5)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6)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本文首先介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其他五对成本将分别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管理会计首先将所有成本(总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一个混合成本(即有变动部分,也有固定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无独有偶,经济学也假设总成本由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组成。

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和经济学都是“向前看”的思维模式。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针对某个“成本动因”而言的。

如果一个成本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变动成本。

如果一个成本不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因此,一个成本对这个“成本动因”而言是变动的,而对另一个“成本动因”而言则是固定的。

例如,一般来说讲师课酬的成本动因是天数,也就是说对授课天数而言它是变动的,但对学生数量而言它则是固定的。

最常见的“成本动因”是销售量或生产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一般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默认为销售量或生产量。

例如,在“本量利分析”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就是销售量(“本量利分析”假设销售量等于生产量)。

如果以销售量或生产量为成本动因,那么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提成等;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管理者费用等;典型的混合成本包括:运费、电费等。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成本习性”是这样描述的:(1)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变动成本与成本动因成正比。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

成本管理体系术语
1. “成本核算”呀,这就像是给公司的花费算一笔精细的账!比如说,咱开个小超市,每天得算算卖出去的东西成本是多少,这样才知道赚了还是亏了嘛!
2. “成本控制”,这可是让公司省钱的关键呢!就好比你计划出去旅游,得控制好预算,不能超支呀,不然回来就得吃土啦!
3. “固定成本”,这就像是家里每个月固定要交的水电费一样。

比如租店面的租金,每个月都得交那么多,不会因为生意好坏而变化哟!
4. “变动成本”,哎呀,这个就像你去吃火锅,点的菜越多,花费就越高呀!像原材料成本就是变动成本,生产得越多,花费就越大呢。

5. “边际成本”,这可以想象成多生产一个产品增加的成本。

比如做蛋糕,多做一个蛋糕增加的那些材料成本就是边际成本啦!
6. “机会成本”,这就好比你有两个选择,选了这个就失去了选另一个的好处。

就像你周末要么在家休息,要么出去兼职赚钱,选择在家休息,那赚钱的机会就没啦,这就是机会成本呀!
7. “沉没成本”,这就像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发现电影很难看,但钱已经花了,这花出去的钱就是沉没成本咯,回不来啦!
8. “直接成本”,这就很直接呀,比如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花在哪里的成本呢!
9. “间接成本”,这个就有点拐弯啦,像管理人员的工资,不能直接算到某个产品上,但也是成本呀!
10. “成本效益分析”,这可是很重要的哟!就像你决定要不要买个贵点的东西,得想想带来的好处是不是比花费的成本多呀,不然不就亏了嘛!
我觉得这些成本管理体系术语真的很重要,搞清楚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成本,让公司发展得更好呀!。

成本会计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成本会计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成本会计学的名词解释汇总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对于企业成本的计量、分析和控制。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学的概念和工具。

1. 成本: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支出的累计。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例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 成本类别:成本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按功能可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按时点可分为期初成本、期间成本和期末成本。

3.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被计算成本的对象,通常是产品、服务或部门。

成本对象的选择对于成本分配和决策分析至关重要。

4. 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制定的成本预算,用于指导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成本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别和成本对象进行编制。

5.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成本的计量和分析,以便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6.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的过程。

成本控制的手段包括成本预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7.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投资项目或决策方案的经济分析方法,主要衡量投入产出比例以及预期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对于企业决策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8.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销售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成本的计算对于决策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是否应继续生产或销售更多产品。

9.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特定标准条件下,按照事先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计算的成本。

标准成本用于比较实际成本和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并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参考。

10. 成本卡片:成本卡片是用于记录和追踪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信息的一种工具。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如果说学习财务会计要从学习会计分录开始,那么,学习管理会计则要从学习成本概念开始。

管理会计的成本概念可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它们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学习并理解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对掌握整个管理会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会计中主要有六对成本概念,它们分别是:(1)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承诺成本和酌量成本;(5)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6)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本文首先介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其他五对成本将分别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

管理会计首先将所有成本(总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一个混合成本(即有变动部分,也有固定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无独有偶,经济学也假设总成本由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组成。

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和经济学都是“向前看”的思维模式。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针对某个“成本动因”而言的。

如果一个成本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变动成本。

如果一个成本不随某个“成本动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成本就是固定成本。

因此,一个成本对这个“成本动因”而言是变动的,而对另一个“成本动因”而言则是固定的。

例如,一般来说讲师课酬的成本动因是天数,也就是说对授课天数而言它是变动的,但对学生数量而言它则是固定的。

最常见的“成本动因”是销售量或生产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那么一般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默认为销售量或生产量。

例如,在“本量利分析”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成本动因”就是销售量(“本量利分析”假设销售量等于生产量)。

如果以销售量或生产量为成本动因,那么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售提成等;典型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管理者费用等;典型的混合成本包括:运费、电费等。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成本习性”是这样描述的:(1)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变动成本与成本动因成正比。

管理会计成本定义及分类

管理会计成本定义及分类

管理会计成本定义及分类管理会计成本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决策、控制和规划而计算和使用的各种成本。

它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管理会计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将就管理会计成本的定义及分类展开讨论。

管理会计成本的定义管理会计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管理决策和控制目的而计算和使用的各种成本。

它不仅包括制造成本、销售与管理成本,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为了决策、控制和规划而计算和使用的各种成本。

管理会计成本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等各个环节。

管理会计成本的分类管理会计成本根据企业的不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这些成本可以明确地直接分配给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因此被称为直接成本。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但无法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费用等。

这些成本需要通过成本分配方法分摊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因此被称为间接成本。

3. 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是指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制造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销售与管理成本销售与管理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和企业管理活动相关的成本,包括销售费用、广告费用、管理人员薪酬等。

这些成本在企业决策和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效率。

5.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根据成本的变化特性,还可以将管理会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内不随产品产量和销售额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成本,如房租、折旧费用等;可变成本是指与产品产量和销售额成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成本管理会计一、名词解释成本会计第二章1、费用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项耗费的构成与水平,将费用进一步划分为九个项目,把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称为费用要素。

2、产品成本项目: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用途可分为若干项目,在会计上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3、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范围。

第五章1、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2、平行结转分步法:在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时,可以不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而与完工产成品直接联系起来,计算出各步骤应诗篇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这样,各步骤平等独立地、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将相同产品的各品成本明细账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等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成本的方法,称为平等结转法。

2、制造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

3、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管理会计第二章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与业务量的特定范围。

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

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

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它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

第四章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是在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关键词汇

《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关键词汇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七章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关键词汇1、相关成本所谓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具有导致决策差别能力的成本项目。

正确认识成本的相关性,可以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决策分析的效率与效果。

2、机会成本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

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不选其他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案的获利可能。

3、差量成本差量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

4、边际成本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边际成本有两个重要的特质: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总函数的一阶导数)相等时,边际利润(利润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此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值;第二,当某产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是不同方案形成的差量成本。

5、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了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6、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7、专属成本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

没有这些产品或部门,就不会发生这些成本,所以专属成本是与特定的产品或部门相联系的特定的成本。

例如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8、联合成本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几种产品共同的设备折旧费、辅助车间成本等,都是联合成本。

9、可选择成本由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来决定其是否发生的固定成本,称为可选择成本,如广告费、培训费、职工培训费、管理人员奖金、研究开发费等。

那些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须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提的折旧,不动产的税金、保险费以及管理人员薪金等,称为约束性成本。

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
以下是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1. 成本概念: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支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 制造成本概念:制造成本是指与产品的制造直接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 期间成本概念:期间成本是指与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营销费用、行政费用和财务费用。

4. 产品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指与具体产品相关联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5. 边际成本概念: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6. 可变成本概念:可变成本是指与产品数量的变化成比例变化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7. 固定成本概念: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数量的变化成比例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和折旧费用。

8. 混合成本概念:混合成本是指既包括可变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成本,例如销售费用。

9. 直接成本概念: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10. 间接成本概念: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

成本会计常用术语

成本会计常用术语

成本会计常用术语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类、计量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成本会计中,有许多常用的术语,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进行介绍。

1. 成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商品或服务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在会计中被记录为企业的资产或费用。

2.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3.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费用等。

4.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用等。

5.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6.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需的额外成本,是可变成本的变动部分。

7. 毛利润:毛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后的剩余额,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

8. 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是指与产品的制造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9.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10. 周转成本:周转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11.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而计算出来的成本,用于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

12.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指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13.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降低成本的行为和过程。

14.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通过对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企业的最佳决策方案。

15. 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后的剩余额,用于覆盖固定成本和获得利润。

以上是成本会计中常用的一些术语,它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管理会计是一门涉及企业管理过程的重要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分析来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和制定战略。

本文将解释一些管理会计中常见的术语和概念,以便深入理解这一学科的核心内容。

成本管理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管理是一个关键概念。

它涉及对企业资源使用的成本进行记录、分析和控制。

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了解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过程中的各个成本组成部分,并帮助管理者决策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在成本管理中进行报告和分析的特定项目,如产品、服务、部门或项目。

通过对不同成本对象的成本进行核算,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活动的成本,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规划。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段,用于比较实际发生的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这些差异,管理者可以了解实际成本偏离预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预算控制有助于确保企业在规定的经济条件下有效地实施计划。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一种管理会计工具,用于比较实际发生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涉及成本、销售数量、收入等方面。

通过详细分析这些差异,管理者可以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并据此采取适当的行动,以优化业务绩效。

投资评估投资评估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回报率。

通过分析投资的成本、预期的现金流量和风险等因素,管理者可以确定哪些投资机会是有利可图的,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管理会计的核心任务之一。

它通过对各种绩效指标的测量和分析,评估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绩效表现。

绩效评价有助于确定企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为改进业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收集、处理和报告管理会计信息的框架和工具。

这些系统包括对成本、预算、绩效等数据进行记录和跟踪的软件和硬件。

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系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基于此做出决策和规划。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分支之一,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项资源进行计量和核算的一种会计方法。

在成本会计中,存在着许多专业的名词和术语,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成本:成本是指用于生产或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并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计量和核算的数额。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与产品间接相关的费用,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 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是指企业在制定预算和计划时,对各项成本进行估算和预测得出的数额。

计划成本可以帮助企业预测经营结果并进行预期控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决策和资源分配。

3.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实际发生的金额来进行核算。

实际成本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可以用于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经营绩效和成本控制情况。

4.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制定预算和计划时,对各项成本进行估算得到的数额,并以此为基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标准成本是企业对于实际成本的基准,可以用来评估实际成本的偏差程度,进而发现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5. 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控制的情况,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改进和效益提升。

6.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衡量生产规模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性决策。

7. 非控制性成本:非控制性成本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短期内无法直接影响和调整的成本。

这些成本通常与已经存在的业务约束或合同条款相关,如租金、利息等。

非控制性成本需要在决策中进行考虑,但管理人员无法直接操作和管理。

8. 直接成本率:直接成本率是指直接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

管理会计中“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成本”概念

管理会计中“成本”概念会计学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成本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财务会计成本概念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指可以对象化的耗费。

包括⽣产经营耗费、投资耗费和筹资耗费。

⽣产经营耗费可分为正常成本和⾮正常⽀出。

正常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包括销售费⽤和管理费⽤。

⼆、管理会计成本概念管理会计中成本指⽣产经营中,为达到特定⽬的⽽应当或可能发⽣的各种经济资料价值牺牲或代价。

可对像化和货币计量。

特定⽬的可以是⼀件产品、⼀项设计、⼀个客户、⼀个部门或⼀项⼯作。

管理会计中成本强调⽬的性,如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如果存在⽆⽬的的成本情况,应属于浪费成本。

企业只有弥补了最低成本额,才能不⾄于亏损,每⼀项⽣产经营的输⼊和输出、成果转化都是资源消耗。

三、企业成本分类成本按形态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指在特定业务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个⽉该项成本实际发⽣额⼀样。

固定成本的发⽣有两种情况:⼀是提供和维持⽣产经营所需⽽⽀出,如管理⼈员⼯资、折旧、取暖、财产保险等;⼆是为特定活动⽽⽀出,称作酌量性固定成本,如职⼯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告费等。

这种成本虽然由经理⼈决定,但对于长期发展的企业决不是可有可⽆。

酌量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它通常按预算来⽀出,这类成本的⽀出与时间相连,反⽽是酌量成本影响产量。

2、变动成本:指在总额随产量变动⽽正⽐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加⼯费等。

变动成本的发⽣有两种情况:⼀是技术变动成本,如每个产品的配料清单;另⼀类是单位成本的发⽣额由经理⼈决定,如销售佣⾦、新产品研制费,具有技术变动成本同样的特征。

3、混合成本它不随产品变动⽽变动,也不是成正⽐关系。

包括半变动成本、阶段式成本和延期变动成本。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关键词汇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关键词汇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福师《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成本会计流程关键词汇1、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一般含义: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是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

会计学中成本的涵义:特定的会计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广义的成本)。

成本的三个特征:成本必须是会计主体所发生的;成本的方法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成本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2、期间费用期间成本也称为期间费用,又称为非产品成本或非制造成本,是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

期间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期间成本不随产品实体流动,而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变化。

期间成本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3、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计量产品成本,提供成本信息,企业管理当局据以编制成本计划,控制成本的信息系统。

它所提供的内部信息包括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主要成本消耗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表,以及成本计划预计完成情况表等。

4、决策会计决策会计是对实现决策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按照一定的方法,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信息系统。

它所提供的内部信息包括各种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报表、各种短期经营决策报表等。

5、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和全面计划的数量说明,通过全面预算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提出总的目标和任务,以保证决策所定的经营目标能顺利实现。

它所提供的内部信息包括各种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

6、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考核的信息系统。

它通过建立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进行业绩评价等方法,将全面预算的内容以责任中心的方式分解为各个责任预算,作为各责任中心的日常生产活动的准绳,然后通过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差异分析。

它所提供的内部信息包括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和责任报告。

心系天下求学人Page 1 of 1 专业专注周到细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成本对象
成本会计对象指的是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
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

成本会计主要是研究物资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所以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主要是指产品生产成本。

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定的一项活动,成本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一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

成本对象,可以分为中间成本对象和最终成本对象。

最终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不能再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

最终成本计算对象通常是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是企业的最终产出物。

中间成本对象是指累计的成本还应进一步分配的成本归集点,有时也称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企业中与成本相关联的某个可识别部门,它们是将共同成本按某个分配基础进一步分配给成本对象之前的一个成本归集点,例如机械加工车间、维修车间、地区销售部等。

设置多少中间对象以及中间对象之间的联系,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

2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对作业成本计算法加以了解: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

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

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一部分;狭义的看,它又可视作企业控制制造费用努力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成本动因是导致对于资源消耗变化、影响质量和周期时间的任何事件和情形。

一个作业可能具有多个动因。

成本动因并不需要数量化,但是它对于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简言之,成本动因就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图1是作业成本概念模型。

在该模型中,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二阶段分配过程。

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与此对应,成本动因也被分为两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用于资源成本面向作业分配和作业成本面向成本对象分配。

资源动因是表示作业、成本对象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

作业动因是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对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动因是从本质上定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身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

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从实务和操作角度定义动因。

3产品周期
product cycle
产品从初创到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过程。

又称产品寿命周期,它一般经过导入、成长、成熟、饱和和衰退等阶段。

产品导入期是产品生命的开始,它直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生产上处于试制阶段
并进行市场试销。

这时期,产品质量不稳,市场处于开拓之中。

产品进入成长期,市场迅速开拓,销售量大增,转入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迅速下降,单位产品边际利润在成长期未达到最大。

这是产品周期中的黄金时期。

产品成熟期,产品销售量继续上升,利润总额仍在增加,但由于产品售价降低,而单位产品成本反而上升,所以边际利润开始下降。

这时期,市场用户达于稳定,市场走向成熟,企业着眼新产品的研制开发。

在产品饱和期,销售量已很难增加,产品价格降低对产品销量增长也无大意义,边际利润继续下降,企业也不宜扩大生产。

产品进入衰退期,表明此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渐丧失,销售量急剧下降,边际利润几乎降为零,产品将最终退出市场。

4 1。

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费用: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等费用。

直接人工费用: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2。

间接成本: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和福利费,办公费,保险费,水电费等。

5 成本按其发生是否与决策项目相关的分类。

相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方案有关的联影响的成本,例如当期是否接受一批订货,生产该批订货需要花费的各种成本,即为相关成本。

如该批订货是一种特殊订货,即其价格低于以前生产这种产品的完全成本时,其相关成本就是生产该批产品的变动成本。

如果生产该批订货需扩大生产能力时,相关成本就既包括生产的变动成本,还包括添置设备等所需的其他成本。

机会成本、差量成本、现金支出成本、可避免成本等均属相关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指与制定决策方案并无影响的成本,因而在决策时可不予考虑。

命名如接受特殊订货时,原有固定成本就属于非相关成本,因为即使不接受这批特殊订货,这些固定成本也会照样发生,当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时,各种方案都需发生的成本就是非相关成本,如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在各种生产工艺过程中都要发生,所以这些原材料成本便是非相关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沉落成本等属于不相关成本。

但对于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班组来说,则各有其专属的可控成本;劳动用工统一集中管理的企业,人工费用对于企业所属的内部单位来讲,是不可控成本;而有劳动用工权的分厂、车间,人工费用是可控成本;较低层次的成本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一定是较高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而较高层次的成本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却不一定是较低层次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2)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区分同成本发生的空间有关。

有些成本,即使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成本责任中心,对有些中心是可控的,对有些中心则是不可控的。

例如,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于负责采购工作的供应部门来说是可控的,而耗用材料的生产车间却无法控制材料价格的高低,他们只对材料单耗负责。

3.区分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目的是为了区分成本责任。

成本责任中心只对自己可以控制的成本负责,不可控成本不应成为业绩考核的内容。

不可控成本(Uncontrollable Cost)
“可控成本”的对称,是指不能为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

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

它也具有相对性,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有关。

例如短期内,固定成本是不可控成本,但从长期看,企业可以调整固定资产支出,固定成本成为可控成本。

7 贡献毛利单位贡献毛利被定义为一件商品的销售价格与制造、销售这件商品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其实质上是营销者补偿固定生产成本、公司营业费用,最后获得利润的单位可获得的金额。

因此,假如一个制造商以12美元售出一件商品,变动成本为8.40美元,那么单位贡献毛利=销售价格-变动成本=12.00美元-8.40美元=3.60美元这家公司每单位的销售给予它3.60美元来补偿固定成本。

总贡献毛利是以单位贡献毛利乘以销售量。

例如,假设这家公司售出20000件,那么总贡献毛利=单位贡献毛利x销售数量=3.60美元x20000 =72000美元假如该产品的总相关固定成本为42000美元,那么,从该产品中获利为:利润=总贡献毛利-固定成本=72000
美元-42000美元=30000美元[1]
A、什么是毛利:毛利是商品实现的不含税收入剔除其不含税成本的差额,因为增值税是价税分开的,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不含税,现有进销存系统中叫税后毛利。

1.毛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2.不含税售价=含税售价÷(1+税率) 3.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1+税率) 4.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17%进项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5.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其从税务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4%进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6.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时按17%交纳销项税额。

7.总的来说,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它本身并不影响毛利率,影响毛利率的是不含税的进价和售价。

8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