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重点知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内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技术特性: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5. 信息技术的功能信息技术的功能是指信息技术有利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功用与效能。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6.信息技术的历史和今天:
2.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概 念综述
1.什么是计算机 2.计算机的诞生 3.发展阶段 4.发展趋势 5.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6.计算机的分类 7.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思想 8.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9.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什么是计算机:通常,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中的个人电脑.
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处理技术为主要 研究方向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具有 典型的时代特征.
单选:信息技术主要包扣: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视听 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A:电信技术 B:生物技术 C:通信技术 D:工程技术
5.信息技术的分类: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大类硬
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2.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 存放的位置由地址确定. 3.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程序)进 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控 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以计算结果为基础,选择不 同的工作流程. 4.其核心思想是 “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单选:目前大多数计算机以冯.诺伊曼提出的()设计 思想为理论基础.A:存储程序原理 B:布尔代数 C:超线程计数 D:二进制计数 8.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概念综述 3.信息表示
1.信息技术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特征 3.信息的功能 4.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的分类 6.信息技术的历史和今天
1.信息的概念:所谓信息,通用是指对人有用的消息.信息是
事物运动的状态变换的方式;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表示的 事物运动及其变化的形式内容和效用.并实现世界事物的存在 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大一信息技术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一信息技术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一信息技术概论知识点归纳信息技术概论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下面将对大一信息技术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操作数据的设备,主要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等。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4. 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和表示方式:二进制运算和二进制表示。

二、信息与信号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现象或知识的表达和传递,具有可传递性、可度量性和可处理性等特征。

2. 信号的概念和分类: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根据信号的持续时间、变化形态和波形特征等分类。

3. 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干扰、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处理等。

三、数据表示与处理1. 数字系统和编码:了解不同进位制的数字系统,如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以及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等编码方式。

2. 数据的存储与表示: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包括位、字节、字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3.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介绍不同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四、计算机网络与通信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了解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2. 网络通信协议:了解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

3. 网络安全与保护: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和网络攻击防范等。

五、软件与应用1. 软件的概念和分类: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定义、功能和分类,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媒体播放器等。

2. 数据库与管理系统:介绍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了解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与应用。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它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主体性信息的产生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主体,如人类、组织或系统。

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个体、一个团体、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它们通过观察、感知、分析、处理和传递信息来获取对周围世界和内部活动的认识。

⒉客观性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能够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和本质特征。

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部活动,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⒊准确性信息传递应该准确无误,避免失实、模糊和误导性的表达。

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传递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诚信的态度。

⒋可靠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应该能够保持其原始性和完整性,没有被篡改、丢失或损毁。

为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传递者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安全措施来防范信息的风险。

⒌及时性信息应该在需要的时间内得到及时传递和处理。

及时的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把握机遇、避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指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原理,运用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化、光学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展示的一种技术体系。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它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信息的高效处理和快速传递。

除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还包括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技术等。

这些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信息技术的体系框架。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

在工业生产中,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监控、质量管理等功能。

在商业领域,信息技术可以支持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数字娱乐、智能交通等便利和娱乐功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它如同空气一般,虽然无形,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要深入理解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具有普遍性。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活动,信息都围绕在我们身边。

从大自然的变化,到人类社会的交流,信息无所不在。

例如,四季的更替是一种自然信息,它告诉我们气候的变化;人们之间的交谈、文字交流,也是在传递各种信息。

信息具有传递性。

信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

古代的烽火台通过烟火传递敌军来袭的信息,现代的互联网则让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

这种传递性使得信息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消息。

信息具有共享性。

与物质和能量不同,信息在被分享的过程中不会减少或损耗。

一个人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分享给其他人后,自己仍然拥有,而其他人也因此获得了新的认知。

比如,一本好书的思想和知识,被无数读者阅读和理解,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而书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信息具有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往往与时间密切相关。

及时的股市行情能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过时的行情则可能毫无用处。

新闻报道也是如此,最新的新闻具有更高的价值,而旧闻往往只能作为历史资料。

信息具有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它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都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

没有这些载体,信息就无法被传递和存储。

例如,我们头脑中的想法,如果不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就无法被他人知晓。

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涵盖了一系列广泛的技术和工具,旨在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例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

但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飞跃始于计算机的出现。

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可能。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汇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主题1 信息的获取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1、信息技术:简称IT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 、硬盘、内存、显示器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3信息获取的工具(1)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 自动识别文字。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Intel奔腾Ⅳ 2.8GHz/512M/80GB/52X
CPU型号
CPU主频 CPU
光驱读写速度为52倍速
总结反思
信 息 与 信 息 技 术
A.为得褒妃那一笑,不惜烽火 烽火戏诸侯 烽火 传语报平安 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 传语 C.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骑 D.不见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来,只见伊人泪长流 鸿雁传书
智能代理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 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过滤。 应用领域:Office助手、搜索引擎中“蜘蛛”程序、 应用领域 电子商务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 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 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GIS系统( 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 系统 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 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 显示的集成
11——15 B
合作探究
小组内合作讨论自己的疑难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写 在“疑难问题卡片”中。
2 1
3 4
【点击高考】 点击高考】
8 9 10 1 2 3
巩固提高
7 6 5 4
流媒体技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 流媒体技术 放在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 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 输技术。如:在线看电影、电视、听歌等 网络存储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异地存储。如: 网络存储技术: 如 我们的邮件是放在邮件服务器,我们QQ空间中的照片、日志 放在QQ服务器上或者相关的存储设备上。
①U盘是外部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3、特征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依附性:红绿灯、光盘。
话筒内有一堆碳粉,碳粉内埋一导线,碳粉盖一张膜。同样,当你对话筒大喊大叫时,膜对碳粉造成忽紧忽松的压力,碳粉之间时紧时松,引起其电阻的大小变化,最终忽大忽小的电流传到对话的听筒。听筒内有一电磁铁随电脑大小而磁性不同,它对埋有金属丝薄膜时吸时放,薄膜便发出了你的声音。
在中国古代,对价值相对性利用得最充分、最巧妙的,可能应该首推春秋末期郑国的邓析了。邓析是名家学派的先驱,善于辩说,是当时着名的讼师。史载他专门教给人怎么打官司,能把“是”说成“非”,也能把“非”说成“是”,职业类似今天的收费律师。《吕氏春秋·离谓》记有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有一年,流经郑国的洧河发大水,有个富翁失足落水淹死了,尸体被一个人发现捞了上来。富翁家里人听到后,提出花钱赎回尸体。打捞者了解到死者家里很有钱,就把价码要得很高。双方讨价还价,相持不下。富翁家人便找邓析帮助出主意。邓析说:“你不要着急,也不要给他那么多钱。因为他捞上来的是一具尸体,除了你们家,谁也不会花钱去买尸体。尸体又不能长期存放,他没办法了就不能不把价码降低。”那位打捞者听到这个信儿以后,心里十分着急,也去求邓析帮助。邓析也给他出主意说:“你别着急,安心等着富翁家人来高价买尸体吧。别人虽然不会花钱来买,但是他们家一定要把尸体买回去,因为死者是他的家长。”
2、信息技术的构成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方面
做笔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五次信息技术的重大发展历程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及其定义 二、信息的载体形式 三、信息的传播途径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信息的不同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通信工程)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计算机工程)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 状态和方式
上机练习:
1、到门户网站,申请一个实际名字注册的E-MAIL邮箱 (新浪 ,雅虎中国,)
2、学会使用通信软件 腾讯QQ、Msn等,没有QQ 号码的 同学申请一个免费的QQ号码
3、使用QQ软件,实名制加入班群(群号班级成员自创)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传播过程
用何载体 信息发出方
以何途径 信息接收方
(信息的传递) (信 源) (信 道) (信 宿)Biblioteka 信息及其的定义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
特 性
(结合课本完成书中的实例) 实 例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真假难辨 老皇历看不得 一传十,十传百 玉不琢,不成器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 特”
——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信息的传播途径
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发出方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 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完成Page 4
表1-1 事例信息分析表
信息及其的定义
信息的载体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必修)第一章绪言一、信息1.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含义:(三种典型的观点)香农的观点: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的观点: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钟义信的观点: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2.信息的基本特征: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性、普遍性等例如: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人们不关注昨天的天气情况,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看做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支柱是通信技术。

例如: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途径、载体、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技术(微电子技术、遥感遥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新业务、新产品将不断涌现;微电子元件与光电子技术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电子元件和电子信息材料技术将层出不穷;现代通信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网络技术将向高速快捷、多合一、安全保密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将趋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计算机硬件将更加微型化,并具有超强性能,软件将向自动化、构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信息需求的确定:确定信息内容和信息的类型(文本、数据、图片等),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内容及类型。

2.信息来源的确定:确定信息来源时需考虑可用的信息来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3.获取信息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选择对应的信息获取方法。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是一门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传播的学科,它包括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领域。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概念:•信息和数据的概念:信息是对事物的描述,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特征:包括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等。

•信息的获取: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和传感器等手段获取信息。

•信息的存储:包括硬盘、内存、光盘等存储设备。

•信息的处理:包括输入、输出、运算和控制等过程。

•信息的传播: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执行、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等过程。

•计算机的分类:包括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等。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等。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 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

•网络的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 协议、FTP协议等。

•网络的安全性:包括防火墙、数据加密、用户认证等。

•网络的应用:包括电子邮件、Web浏览器、网上购物等。

4. 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学生需要了解以下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表、字段和记录等。

•数据库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包括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

•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包括数据表的设计、字段的选择和关系的建立等。

5. 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类型。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1、信息的基本特征1.1 可靠性- 信息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来源可靠,准确无误。

1.2 全面性- 信息应该包含全部或者足够的细节,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及时性- 信息应该在用户需要的时间内提供,以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1.4 精确性- 信息应该是准确的,没有歧义和误导。

1.5 完整性- 信息应该包含所需的所有关键信息,不应省略或缺失重要的部分。

1.6 可理解性- 信息应该以用户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现,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语言。

2、信息技术的概念2.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加工和应用的一系列操作和活动。

2.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与电子时代到数字化与网络时代的演变,目前正进入物联网和的时代。

2.3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图表、案例分析等,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 可靠性:在法律范畴中,可靠性通常指证据的可信程度,即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全面性:指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涵盖面,包括所涉及的方面、领域和内容的完备性。

- 及时性:在法律中,及时性指法律的适用时间范围和时效性,即事实、行为或事件发生之后的适用期限。

- 精确性:指信息或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程度,在法律证据中特指证据的严密性和完全性。

- 完整性:在法律中,完整性是指法律文件、契约或协议的完整和充分,不应有遗漏或缺失的部分。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获取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信息具有一定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1. 概念特征:信息包括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客观信息是指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事实、数据、现象及其规律性的表达和反映,如物理学中的电子信息、化学中的化合物信息等;主观信息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经过加工、处理和表达的思想、知识、情感、态度等心理活动的产物。

信息包括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

明示信息是指能够被直接表达和传播的信息,如文字、语言、图片等;隐含信息是指隐藏在其他信息之中,需要经过解码和识别才能获取的信息,如符号、暗示等。

2. 表现形式:信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字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数字信息等,多种表现形式相互交织,衍生出了多种信息载体和传播途径。

信息可以以实体形式存在,如书籍、报纸、光盘等;也可以以虚拟形式存在,如互联网、数字档案等。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设备和软件等现代高新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根据应用领域和功能特点,信息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三大类。

1. 硬件技术:硬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等;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光盘、闪存等。

2. 软件技术:软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等。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多媒体软件等;程序设计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

3.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技术手段,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包括电话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 不灭性 信息从信息源发出后其自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 即信息并不因为被使用而消失,它可以被大量复制, 长期保存,重复使用。信息的提供者并不因为提供了 信息而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内容和信息量。各用户分享 的信息份额也不因为分享人的多少而受影响。
5) 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应能反映事物最新的变化状态。 例如,基于知识的信息产业是竞争最激烈、变化最急 剧的产业,在这一领域内,哪怕对知识与信息的获取 与利用只领先或落后几个星期、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都足以使一个企业成就辉煌或面临破产。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 网络化 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网。三网 有各自的形成过程,其服务对象、发展模式和功能等 有所交叉,又互为补充。信息网络的发展异常迅速,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再到国际互联网及有“信息高速 公路”之称的高速信息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在现代 信息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2 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概念,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
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
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 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 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 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5) 智能化 在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 向之一将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应用体现在利用计算机 模拟人的智能,例如机器人、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及推 理证明等方面。例如,智能化的CAI教学软件、自动考 核与评价系统、视听教学媒体以及仿真实验等等。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的概念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

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定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梳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及其特征1、信息的基本概念:载体承载的内容才是信息,载体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传递性(一传十,十传百飞鸽传书);②共享性(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③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④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⑤价值相对性(信息价值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⑥时效性(老黄历看不得红灯停,绿灯行);⑦真伪性(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

二、信息技术及其影响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新华词典》)。

①微电子技术(基础);②计算机技术(核心);③通信技术(桥梁);④传感技术(感官扩展)。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视电话、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重大变革)①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⑤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多元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化;④智能化;⑤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积极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事物本身、他人、媒体)→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分类保存)2、采集信息的方法:检索媒体(阅读书刊、收看电视、搜索网页等);与他人交流(听讲座、请教专家等);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观察、实验、调查等)。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一、信息技术基础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娱乐、学习、工作等。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模拟实验等。

4. 信息的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文献型、口头型、电子型、实物型等。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5. 搜索引擎分类:全文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目录搜索引擎(如雅虎、搜狐)。

搜索技巧:关键词的选择、逻辑运算符的使用(与、或、非)、强制搜索等。

6. 信息的评价从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计算机系统1. 计算机的发展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内存、外存)。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

4. 操作系统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 等。

5.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字符编码:ASCII 码、汉字编码(输入码、机内码、字形码)。

三、网络基础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是指以一定形式和内容传达的事实、观点、观察结果或者命令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可传递性、共享性和可利用性。

信息技术(IT)则是指运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手段来处理、存储、传输、检索和使用信息的一类技术。

一、信息的基本特征⒈可传递性可传递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通信渠道进行传递和交流。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实现。

⒉共享性共享性是指信息可以被多个个体或者组织共同使用和利用。

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信息可以被传递、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⒊可利用性可利用性是指信息能够被处理、存储、检索和使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人们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以满足各种需求。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⒈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和分析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便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⒉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指信息的传输和交流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通过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传递和远程的交流。

⒊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指将多个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技术。

通过网络技术,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⒋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指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技术。

通过数据库技术,人们可以方便地组织、存储和检索海量的信息数据。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案例分析报告、技术规范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其智力创造成果享有的法律保护权利。

⒉隐私权: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的保密和控制权。

⒊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者干扰的技术和措施。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创建、打开、保存、关闭工作簿,选择、重命名、删除 工作表;
数据输入与编辑
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修改、删除数据,查找与替换数 据;
格式设置
设置单元格格式,包括字体、数字格式、对齐方式等;
公式与函数应用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排序、筛选与分类汇总
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使用分类汇总功能对数据进行 汇总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 总(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信息技术基础 • 网络基础与应用 • 办公软件应用 • 编程语言基础 •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 多媒体技术应用
01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与信息技术
1 2 3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内容,ຫໍສະໝຸດ 有可 传递性、可处理性、共享性等特征。
音频合成与特效
学习音频合成技术,如混音、多轨编 辑等,以及添加特效,如回声、变声 等。
视频处理技术
视频基本概念
了解视频格式、编码方式、帧率等基本 概念。
视频处理软件
掌握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视频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如剪辑、转场、调色等。
视频获取
学习如何使用摄像机、手机等设备拍 摄视频,以及从网络下载视频文件。
计算机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是计算机的灵魂和核心 。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基于二进制数的运算和存 储,通过程序控制实现自 动化处理。
计算机基本操作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 软件,可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等类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信息的基本特征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教学目标: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概念
3、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学生应当明确信息技术包含的是哪些具体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多媒体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克的镭是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是居里夫人想在波兰建立镭研究所,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献给她的。

这三克镭充分地体现了一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

3、特征三: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依附性:红绿灯、光盘。

话筒内有一堆碳粉,碳粉内埋一导线,碳粉盖一张膜。

同样,当你对话筒大喊大叫时,膜对碳粉造成忽紧忽松的压力,碳粉之间时紧时松,引起其电阻的大小变化,最终忽大忽小的电流传到对话的听筒。

听筒内有一电磁铁随电脑大小而磁性不同,它对埋有金属丝薄膜时吸时放,薄膜便发岀了你的声音。

你我都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发明的电唱机或电话的机会了••…伟大的先驱们是那么
的聪明,懂得将一种不便于存储,不便于传播的信号转换为另一种便于存储,便于
传播的信号,从而有了伟大的发明。

电脑(计算机)要管理各种信息,首先它必须能存储,传载这些信息,所以,在这一点上,它的本质和电唱机或电话没有区别,必须实现各种信息以某种方法,转换
为另一种信息。

这就是计算机的第一条本质原理:将各类信息以某种信号进行存储。

数字信号与二
进制。

可处理性:拍摄。

拍摄岀来的视频要通过后期的编辑才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说夜宴”英雄”功夫”等影片。

4、特征四:价值相对性。

信息是否有价值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说,老师现在所说的东西,有的人觉得老师说得很好,这说明信息是有价值的。

但也有人会觉得我说的东西全都是废话,这说明
我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

例如读书以明理”,这是说明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知识”是有价值的。

在中国古代,对价值相对性利用得最充分、最巧妙的,可能应该首推春秋末期
郑国的邓析了。

邓析是名家学派的先驱,善于辩说,是当时著名的讼师。

史载他专门教给人怎么打官司,能把是”说成非”也能把非E”说成是”职业类似今天的
收费律师。

《吕氏春秋离谓》记有他的一个典型事例:有一年,流经郑国的洧河发大水,有个富翁失足落水淹死了,尸体被一个人发现捞了上来。

富翁家里人听到后,提岀花钱赎回尸体。

打捞者了解到死者家里很有钱,就把价码要得很高。

双方
讨价还价,相持不下。

富翁家人便找邓析帮助出主意。

邓析说:你不要着急,也
不要给他那么多钱。

因为他捞上来的是一具尸体,除了你们家,谁也不会花钱去买尸体。

尸体又不能长期存放,他没办法了就不能不把价码降低。

”那位打捞者听到
这个信儿以后,心里十分着急,也去求邓析帮助。

邓析也给他岀主意说:你别着急,安心等着富翁家人来高价买尸体吧。

别人虽然不会花钱来买,但是他们家一定
要把尸体买回去,因为死者是他的家长。


邓析的论说实际上揭示了尸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差异。

关于信息相对性的论述,有一篇文章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以下网址去浏览:
.en/p/2004-09-07/80192.html
5、特征五:时效性。

最简单的例子是:通知。

中了南粤风采500万,但超过30天不去领取,500万
就不是你的了。

红灯停,绿灯行”
6、特征六:真伪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特别在网络上,注意不要轻易相信网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