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问诊纲要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通过四诊方法全面诊断疾病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四诊”,即望、闻、问、切。

这四种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望诊,是医生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首先是观察患者的神色,包括面部的色泽、神情等。

如果患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通常表示正气充足,病情较轻;反之,若面色苍白、晦暗,神情疲惫,可能是正气虚衰,病情较重。

形态方面,观察患者的体型、姿态也能提供重要线索。

例如,肥胖者多痰湿,消瘦者多阴虚;肢体活动自如者病情较轻,而肢体拘挛、颤抖则可能是风证或虚证的表现。

舌苔的变化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都能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情况。

比如,舌苔白厚而腻,多为寒湿内阻;舌苔黄厚而燥,多为里热炽盛。

在望舌时,还要注意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

舌质淡白多为气血两虚,舌质红绛多为热入营血。

脉象更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

正常脉象应当是和缓有力、节律整齐。

而不同的脉象则反映出不同的病症。

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弦脉主肝胆病、痛证,滑脉主痰湿、食积等。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呕吐等声音。

比如,说话声音洪亮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寒证。

呼吸急促、声高气粗,多为实热证;呼吸微弱、声低气怯,多为虚寒证。

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低弱,多为肺气亏虚。

嗅气味方面,通过嗅患者口中、身体、排泄物等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口中有酸腐气味,多为食积;口臭秽浊,多为胃热。

患者身体有腐臭气味,可能是疮疡溃烂;排泄物有恶臭气味,多为湿热下注。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或其家属来了解病情的方法。

问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通过询问患者发病的时间、诱因、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变化、治疗经过等,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一)问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民族、籍贯、住址等。

姓名和现住址的记载,便于病历的查找和总结;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多发病,询问年龄,可为不同的多发病提供参考;对性别和婚姻的了解,除妇女的一般情况外,还应问其经、带及胎产(已婚)等特有疾病情况,以对这些疾病的诊察提供线索;对职业的问诊,可了解到与职业有关的职业病情况;对籍贯的问诊,因病人生活的区域不同,天时、地理、风俗各异,发病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对病情的主要陈述,通常是病人自己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和促使其就医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主诉可能就是主证,通过对主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主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主诉的询问,一是要把主诉抓准,二是要将主诉所述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

此外,主诉不等于疾病的病名,亦应引为注意。

(三)问现病史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询问:1.起病情况:包括起病的时间,病程长短,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问起病情况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等有重要的作用。

2.病情演变:按时间顺序,询问从发病后至就诊时病情变化的主要情况,如哪一阶段有哪些主要表现,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有何新的病情出现,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问病情演变对于了解邪正斗争的情况,病情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作用。

3.诊治经过:询问病程中曾做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如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的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做过哪些治疗,治疗的药物或疗法的名称、效果如何等询问既往的诊治情况,可作为决定当前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四)问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是指除主诉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

由于过去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可能与现在的症有一定的关系,也是辨证分析时的部分依据。

中医问诊要点

中医问诊要点

精选文档
中医问诊要点(病历书写)
1、一般情况(与西医的病例差不多,不过就多一项发病节气)
2、王诉(22字以内,包括标点符号)(最痛苦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
3、现病史1)诱因
2)就诊情况(包括自己吃药+到医院就诊的情况)
3)目前情况(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
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看书上的“问现在
症状”的内容)
4)舌象,脉象
4、既往史1)曾经得过的疾病,患过的传染病(?病,
用过?药,情况?)
2)曾离患至今的病种,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监控情况?)
3)手术史(?时候,?病,?做的,疤痕长度?)
4)输血史(?原因,?时候,有没有?反
应 -- ?处理)
5过敏史(过敏的东西要用红笔写,后面要加(“+ )—
1) ?食物过敏
精选文档
2)?药物过敏
6、个人史1)饮食、口味偏好(饮酒,吸烟(?年份,? 量),疫水疫区接触史,冶游史
2)婚姻史(?时候结婚,配偶的健康状况?,家庭
情况?(几个孩子?,是否健康))
3)生育史(一般较针对女性患者,,女:经、带、胎产史;男:遗精、滑精、生育状况)
4)家族遗传史(要问三代)(如地中海贫血,基因传染病史,鼻咽癌……)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内科规培出站SP问诊

中医内科规培出站SP问诊

中医内科学(规培出站SP问诊)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肺痈、肺胀、肺癌)咳嗽中医类证鉴别:哮证,喘证,肺痨西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花粉、异物导致的过敏问诊部分1.介绍自己:您好,我是你的接诊医生,我姓王;2.询问病人的基本信息:请问你的姓名,年龄,工作;3.此次就诊的原因:你这次来主要是什么不舒服(咳嗽);4.发病的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咳嗽了,持续多久了;5.诱因:这之前有无受凉、气候变化,劳累、饮食或者情志变化;6.主症特点:咳嗽的声音(犬吠样咳嗽、高调金属音、无声低咳、痉挛样呛咳)节律(一天咳多少次,大约每次咳嗽多久),时间(早上还是晚上咳的厉害),程度,咳痰(色、质、量、味);7.伴随症状与鉴别症状:有没有发热恶寒、出汗、怕冷、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有没有咽干、咽痒、咽痛、咽中异物感、喉中水鸡鸣,有没有乏力、咯血、盗汗、消瘦,有没有胸闷、胸痛、心慌、气喘、呼吸困难,有没有腹痛腹泻。

8.既往类似情况: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当时是什么样子,有没有就诊过,当时的检查,诊断,治疗,预后;9.此次就诊情况与变化:这次有没有看过医生,检查,诊断,治疗,症状有没有缓解;10.刻下(包括十问):现在是否有咳嗽咳痰;平时怕冷还是怕热,容易出汗吗?有没有头晕头痛、有没有口干口苦、平时喜欢喝冷的还是热的、有没有耳鸣、有没有腰酸、疲倦乏力、吃饭睡觉,大小便情况11.既往史:有没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有没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有没有手术外伤史;有没有输血、防接种史;12.过敏史:有没有啥药物食物过敏;13.个人史:出生并生长于哪里,平时工作干嘛,有没有工业粉尘、毒物等接触病史,最近有没有出去旅游(流行病)?有无抽烟喝酒?14.婚育史:结婚了吗,生了几个小孩,配偶和小孩身体好吗?15.月经史:初潮是什么时候,一般几天来一次月经,每次月经大概几天,上次月经什么时候,平时痛经吗?16.家族史:父母身体状况,有无慢支、哮喘等疾病;兄弟姐妹的身体状况诊断与治疗1.诊断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咳嗽2.治疗西医:进一步检查:血常规+CRP,痰培养+药敏,结核试验,痰找脱落细胞、肿瘤标志物、胸片或胸部CT;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止咳化痰,根据培养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中枢性镇咳药:新泰洛奇口服液;抗组胺:酮替芬;白三烯拮抗剂:顺尔宁;化痰:溴己新;中医:风寒袭肺证——疏风宣肺,化痰止咳——止嗽散;桔梗、甘草、白前、荆芥、陈皮、紫菀、百部、生姜体格检查部分1.告知患者:您好,接下来我要为你做一个体格检查;2.戴好口罩帽子,洗手;3.协助患者摆好姿势;4.望诊:患者发育良好、体征匀称、营养中等、急性面容、表情自然、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全身及皮肤黏膜正常,无皮疹,未见皮下出血;皮肤状况正常,弹性正常,无水肿;无肝掌;无蜘蛛痣及其他;颜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肢端无紫绀,无杵状指5.眼睛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拇指和示指将上下眼睑分开,嘱患者向上、下、左、右转动眼球球结膜无充血水肿睑结膜:无苍白(检查下,拇指按住下眼睑,嘱患者向上看;检查上,嘱患者向下看,拇指和示指向上捻转翻开上眼睑,检查完让患者向上看恢复正常位置)6.咽喉:(患者头稍后仰,口长大发啊,压舌板压在前2/3与后1/3的交界处)患者咽淡,无粘膜充血、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无增生,扁桃体未见肿大,无渗出物)7.气管:居中8.浅表淋巴结触诊(颌下、颏下、颈后、颈前、锁骨上、锁骨下)(触诊顺序:耳前,耳后,乳突,枕后,颌下,颏下,颈后,颈前,锁骨上,腋窝下(顶、前、内、后、外),滑车,腹股沟、腘窝)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9.①颈静脉充盈:(坐位及半卧位)未见颈静脉怒张②肝颈静脉反流征:(右手压在右腹部,观察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则为阳性):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10.肺部:(1)视诊(先俯视,再平视)——患者胸廓外形正常,胸部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肋间隙正常,无三凹征,(胸式呼吸),呼吸平稳,每分钟16次,深度及节律均匀而整齐,双侧呼吸运动均衡、对称(2)触诊:①胸廓活动度——呼吸运动(深吸气,两手拇指在胸骨下端前正中线相遇)两侧胸廓活动度一致②触觉语颤(嘱患者发“一”,用两手掌/手掌尺侧缘,从上往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再到背部)两侧触觉语颤一致③胸膜摩擦感(嘱患者深吸气双手掌置于腋中线第5-7肋)无胸膜摩檫感(3)叩诊:①肺大体叩诊(由左到右,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从第一肋间隙到第四肋间隙(找到胸骨角,确定第二肋))②肺下界叩诊(只用叩右侧,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右锁骨中线从第四肋,清——浊(第五肋间),浊到实(第六肋间),即为肺下界;右腋中线第8肋间)③肺下界活动度(沿右锁骨中线、右肩胛线,先叩肺下界,嘱患者深吸气时屏住,继续往下叩,清-浊;平静呼吸,嘱患者深呼气时屏住)两肺叩诊呈清音,肺下界叩诊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右腋中线第8肋间隙,肺下界移动度在6-8cm。

中医问诊讲义

中医问诊讲义

问诊问诊内容问诊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

主诉的概念与意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均占验。

问寒热考核内容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寒热往来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恶寒发热,是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的症状。

恶寒发热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邪袭表,影响卫阳“温分肉”的功能所致。

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和有关兼症,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征。

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征。

发热轻而恶风自汗是伤风表证的特征。

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但寒不热是指患者只感寒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

见于里寒证。

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

常伴有四肢不温,或脘腹、肢体冷痛,或呕吐泄泻,或咳喘痰鸣,脉沉紧等症。

主要见于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

常兼有面色白,舌淡胖嫩,脉弱等症。

主要见于里虚寒证。

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但热不寒是指患者只发热而无怕冷感觉的症状,是里热证的特征症状。

根据发热的不同临床表现可有壮热、潮热、微热之别。

壮热是指病人身发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以上)。

可见有满面通红、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

属里实热证,是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里热亢盛,蒸达于外的表现。

多见于伤寒阳明经证和温病气分阶段。

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晡潮热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等。

属阳明腑实证,因热结于阳明胃与大肠,日晡(申时,即下午3~5时)为阳明经气当旺之时,阳明气盛而又加之有实热,故日晡热甚。

骨蒸潮热其特点是午后和夜间有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称为骨蒸发热)。

中医问诊技巧要素

中医问诊技巧要素

病因、病性、病位、处理 好转加重、新的症状病情变化规律 检查结果、治疗效果 十问歌
三、主诉
就诊的主要原因
疾病的主要矛盾
主诉三要素 疾病部位、病变性质、自发病至就诊的时间
四、问现在症
清·陈修园·《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临床意义
气滞 瘀血 肝郁气滞、痹证(行痹) 阳虚、寒盛 热证
续表
绞痛 痛如刀绞 隐痛 疼痛较轻微,绵绵不休 重痛 疼痛伴沉重感 酸痛 疼痛伴酸楚不适感 掣痛 抽掣牵引作痛 引痛 空痛 痛有空虚感
有形实邪阻滞、寒邪凝滞 虚证 湿邪 风湿侵袭或肾虚、气血虚 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肝) 气血精髓亏虚
(一)问寒热
怕冷,病人的主观感觉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畏寒――怕冷,加衣添被或近火取暖则缓解 恶寒――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缓解 寒战――恶寒严重,伴全身发抖 战慄
发热
五心烦热――自觉胸中烦热,伴手中心发热 骨蒸发热――自觉有热自骨髓向外蒸发之感
寒热问诊要点 1、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 寒热并见、独见 2.出现时间、特点、轻重、持续时间、兼症
(二)问汗
阳加阴谓之汗
当汗无汗,不当汗而汗多,或局部汗出
问诊要点 有汗无汗、主要兼症 出汗时间、部位、多少、特点
(一)表证辨汗
1、表证有汗 风袭表虚证、表热证 2、表证无汗 表寒证
(二)里证辨汗 1、里证汗出
(1)自汗――气虚或阳虚证 (2)盗汗――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
(3)大汗--虚实
①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里实热证 ②久病重病,突然大汗淋漓,如珠如油--亡阴亡阳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问诊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问诊

诊断学基础——第二单元问诊问诊的内容1.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出生地、民族、工作单位、职业、现住址、就诊或入院日期、病史记录日期、病史叙述者等。

2.主诉指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要有显著的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

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词,不用诊断用语。

如“反复上腹隐痛8年,解黑大便2天”,“活动后心慌、气短2年,下肢水肿1周”,“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等。

对当前无症状表现,诊断资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的患者,也可用以下方式记录主诉。

如“血糖升高2个月,入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胆囊结石2个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3.现病史①起病情况:起病时间、起病急缓、有无病因或诱因等。

②主要症状特征:包括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等。

③病因和诱因:应询问与本次发病有关的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遗传、变态反应等)和诱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激动或抑郁、饮食起居失调等)。

④病情发展与演变过程:起病后主要症状的变化是持续性还是发作性,是进行性加重还是逐渐好转,缓解或加重的因素等。

⑤伴随症状。

⑥诊治经过。

⑦患者的一般情况。

4.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接种、过敏史等,尤其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的历史。

如冠心病的患者,应当询问过去是否有过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询问过去是否有反复咽痛、游走性关节痛等;对肝硬化的患者,应询问过去是否有过黄疸、营养障碍及酗酒史;气胸患者,应询问既往有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5.个人史①社会经历:出生地、居住地区和居留时间、受教育程度、经济生活和业余爱好。

②职业和工作条件:工种、劳动环境、对工业毒物的接触情况及时间。

③习惯与嗜好:起居与卫生习惯、饮食的规律与质量、烟酒嗜好与摄入量,以及异嗜癖和麻醉毒品等。

④冶游史。

中医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医问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询问:中医医生首先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情况,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病程、既往治
疗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非常重要。

此外,病史询问还包括了解病人
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帮助
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促进康复。

症状询问:症状询问是中医问诊的重要一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出病情
的性质、归属,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中医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要症状、
痛苦部位、症状的发作规律、伴随症状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行病情分析,确
定病人的证候类型和辨证施治的方向。

体格检查:中医医生在进行问诊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病人的身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检查,
包括脉象、舌诊、五官、肢体等方面。

中医医生通过脉象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气血
状况,舌诊可以了解病人的脏腑状况,而对五官、肢体的观察也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

综合分析:通过对病史、症状和体格的综合分析,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证候类型,为后续的辩证施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除此之外,中医医生还需要考虑到病人的体质特点、病人的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析。

中医问诊在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问诊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了解,为
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中医医生需要通过综合分析,确立病人的证候类型,然后针
对性地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医生在进行问诊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细致,全面而周到,这样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治疗。

中医内科问诊考核标准

中医内科问诊考核标准

中医内科问诊考核标准
中医内科问诊是中医学中的基础部分,对医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以下是中医内科问诊考核标准的要点。

首先,医生在开始问诊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人信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医生要耐心地询问这些信息,以确保对患者的综合了解。

其次,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对于主诉,医生需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咳嗽、腹泻等,以便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再次,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病情出现的时间、病情的轻重、病情的缓解与加重等。

通过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医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治疗的方向和重点。

此外,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

包括饮食偏好、作息时间、运动情况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原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需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感受,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同时,医生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预后等,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问诊考核标准主要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的询问、病史的详细询问、病情变化的了解、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
的了解,以及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通过这些考核标准,可以评判医生的专业素质和医患沟通的能力。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问诊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问诊

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之问诊诊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发病、转变的情况,必要时还得了解其家族史及个人的已往病史。

一般在临症上都以发病过程和自觉症状为主要的问诊内容,问诊时有一定的程序,张景岳曾作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十问里包括了外感和内伤的辨别,简释如下。

1.寒热有寒热的多为表症、外感症,无寒热的多为里症,内伤杂症;发热恶寒的为病在阳,无热恶寒的为病在阴。

进一步还可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如发热恶寒兼头身疼痛的为太阳病;发热不恶寒兼口渴的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兼口苦、咽干、目眩的为少阳病。

亦有不发热而但恶寒、手足常冷的为虚寒症;潮热或一阵烘热、手足心灼热的为虚热症。

此外,对发热的时间也应加分辨,早减暮盛为时邪;早退暮起或早起暮退为虚劳;起伏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为疟疾。

2.汗汗与寒热有密切关系,如外感发热无汗是伤寒,有汗是伤风,汗出热减是病渐衰,汗后热反增高是邪渐入里。

虚症中的阴虚盗汗,汗后感觉疲乏;阳虚自汗,汗后感觉身冷。

更有表症发汗、汗出不止,热骤降而恶寒转甚,称为亡阳,有虚脱危险;也有发汗战栗,汗出类似虚脱而安卧脉静,称为战汗,是疾病转机之征,不必惊惶。

若汗出如珠如油,四肢厥冷,脉伏,为垂亡之象,称做绝汗。

3.头头痛无休止、有寒热的多为外感,头项痛属太阳,前额痛属阳明,两侧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

痛有间歇,兼有眩晕重胀的多为内伤杂症,痛胀觉热的属肝火;眩晕畏光的属肝阳;痛剧面青的属肝寒;头重昏沉响鸣的属脑虚。

痰湿内阻,清阳不升,亦能使人晕眩,但多兼舌腻恶心。

4.身一身酸痛,有表症的多为外感,汗出即减;不兼寒热,痛在关节,或游走四肢,为风寒湿痹,常与气候有关;手足麻木,或身体一处麻木的为气虚;仅有手大指或食指觉麻木,延及肘臂的为中风先兆。

多卧身痛不舒,活动后轻减的为气血不和;身痛而重,举动不便的为湿阻经络。

问诊内容纲要

问诊内容纲要

问诊内容纲要
(一)一般项目(general data):
(二)主诉(Chief complaints,CC):
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
简明扼要,用自己语言而非术语,时间顺序
(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HPI):即疾病的全过程,是病史的主体。

1.疾病的发生:日期、时间、缓急
2.病因及诱因:
3.症状特点: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加重与缓解因素
4.病情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
5.伴随症状:重要阴性症状也应反映
6.诊治经过:病名、药名、剂量、疗程…
7.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四)过去史(Past history,PH)
1、一般健康情况
2、曾患疾病,包括传染病
3、外伤手术史
4、预防接种史
5、过敏史
(五)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 ROS)
目的:重复询问(double check)以防遗漏;全面估计各系统状态(内容详见随盘所附“系统回顾纲要.doc”文件)
(六)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PH)
1.一般生活史料(社会经历):出生、居留、教育、爱好
2.职业、工作条件
3.习惯与嗜好
(七)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八)婚姻史(Marital history)
(九)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十)家族史(Family history,FH)
1、双亲、兄弟姊妹及子女健康情况
2、有否同类疾病、遗传疾病。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

中药问诊知识点总结中药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问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症状等信息,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中药问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问诊内容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疾病病程、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包括发病的时间、起因、发展过程等。

2. 主诉症状:患者自诉的不适感、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发热、咳嗽、腹痛等。

3. 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二、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其中问诊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脉象等,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闻诊: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声音、咳嗽声等,了解患者的肺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状况。

3. 问诊:通过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

4. 切诊:通过切脉、切舌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

三、中医问诊技巧1. 善于倾听:问诊是与患者交流的过程,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

2. 深入追问:对患者的主诉症状要进行深入追问,了解其病情的细节,如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缓解因素等。

3. 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主诉症状、辅助检查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病因、病机,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4.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医生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尊重的沟通关系,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

四、中医问诊注意事项1. 注意细节: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患者的言语、表情、姿态等细微变化,对疑点要进行深入追问。

2. 全面了解:问诊不仅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状态、饮食规律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 不断学习:医生应该不断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提高问诊的水平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中药问诊与西医问诊的区别中药问诊以辨证为重点,倾向于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气血阴阳的平衡,强调患者的体质差异。

中医问诊讲义

中医问诊讲义

中医问诊讲义听声音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包括诊察病人的声音、呼吸、语言、咳嗽、心音、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响声。

嗅气味包括嗅病体发出的异常气味、排出物的气味及病室的气味。

音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意义音哑是指语声嘶哑的症状;失音是指语而无声的症状,古称“喑”。

新病音哑或失音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宣讲而音哑或失音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宣讲,伤及喉咙而音哑或失音属气阴耗伤。

久病重病,突见语声嘶哑久病重病,突见语声嘶哑多是脏气将绝之危象。

妊娠失音妇女妊娠末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子喑),系因胎儿渐长,压迫肾之络脉,使肾精不能上荣于舌咽所致。

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呃逆是指从咽喉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的症状。

俗称打呃,唐代以前称“哕”。

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1.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

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证。

2.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

3.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多属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一时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一般为时短暂,不治自愈。

嗳气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一种声长而缓的声音。

古称“噫”。

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1.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因宿食内停,属于实证。

2.嗳气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于实证。

3.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症减者,多为寒邪犯胃,或为胃阳亏虚。

4.嗳气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为胃虚气逆,属虚证。

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之人。

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太息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

中医诊断问诊

中医诊断问诊
问诊
第二章 问 诊
意义与方法
问诊 主要内容
现在症
一主现既 个 家
般诉病往 人 族
情 史史生史



寒 热

疼 痛
头 身
耳 目
睡 眠
饮二 食便
经 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方法
环境要安静适宜
态度要严肃和蔼
不用医学术语询问
避免资料片面失真
重视主诉的询问
二、问诊的内容
一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婚姻、通 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若病史陈述者 不是本人,则应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冷 痛
疼痛有冷感喜 暖
寒凝(实)或阳虚
腰脊脘腹 四肢关节
灼 疼痛有灼热感 多属于热证:火邪窜
痛 而喜凉
络阴虚火旺
重 痛
疼痛兼有沉重 感
湿盛(湿邪阻滞经脉, 气机不畅)
头部四肢 腰部以及 全身
酸 疼痛兼有酸软 湿邪侵袭肌肉关节,
痛感
气血运行不畅
相关鉴别 头目胀痛,多因 肝火上炎或肝阳 上亢
头重痛亦可因肝 阳上亢,气血上 壅所致
阳亢内热 内热加重蒸津外泄
肌表不固
盗汗或 盗汗自 汗并见
阴虚或气 阴两虚 醒后卫阳 由里出表
内热减轻 肌表得固
汗止
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症状。
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阶 段。
邪盛正馁 邪伏不去
汗出热退复
汗出身热不退, 烦躁不安脉来 急疾,提示邪盛 正衰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中医问诊详解

中医问诊详解
3.口味 口酸-胃失和降; 口淡-脾胃气虚 口苦-热证; 口甜、粘腻-脾胃湿热
(五)问睡眠
1.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 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
虚-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实-邪气干扰 “胃不和则卧不安”
2.嗜睡 -湿困脾阳,脾气虚弱,病后正气 未复
(六)问二便
1.大便 (1)便秘: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排便 次数减少
肾阳虚 (3)排尿感异常
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湿热 小便不能控制-肾气不固
(七)问经带
1.月经: 期、量、色、质 (1)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血热,气虚 月经后期:血虚,寒凝血瘀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心脾两虚
(2)经量异常 月经过多:实证、热证,气虚 月经过少:精血亏虚
(3)经行异常
阳虚气弱,阴虚血少-虚证(久病、老 人、孕妇、产后) 新病伴腹胀腹痛或发热-实证、热证
(2)泄泻 清稀-寒湿; 黄而臭-湿热 酸臭-食积 久泻、完谷不化-脾虚 黎明前腹泻(五更泄,肾泄)-肾阳虚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19-21 21-23 23-1 1-3 3-5
2.小便
(1)尿量增多-虚寒、消渴、肾气虚 (2)尿量减少-伤津、水肿、癃闭、结石、
(八)问小儿
“纯阳之体”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常带三分饥和寒”
(一)问寒热
➢ 恶寒-病人感觉怕冷,加衣被、近火取 暖,仍觉寒冷
➢ 畏寒-病人感觉怕冷,加衣被、近火取 暖而有所缓解
➢ 发热-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正常而病人 自我感觉发热
1.恶寒发热-外感表证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
感邪轻者-恶寒发热俱轻 感邪重正不虚者-恶寒发热俱重 感邪重正气虚者-恶寒重发热轻 2.但寒不热 病人只觉畏寒而不发热-寒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诊内容纲要
(一)一般项目(general data):
(二)主诉(Chief complaints,CC):
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
简明扼要,用自己语言而非术语,时间顺序
(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HPI):即疾病的全过程,是病史的主体。

1.疾病的发生:日期、时间、缓急
2.病因及诱因:
3.症状特点: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加重与缓解因素
4.病情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
5.伴随症状:重要阴性症状也应反映
6.诊治经过:病名、药名、剂量、疗程…
7.病后一般情况变化:
(四)过去史(Past history,PH)
1、一般健康情况
2、曾患疾病,包括传染病
3、外伤手术史
4、预防接种史
5、过敏史
(五)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 ROS)
目的:重复询问(double check)以防遗漏;全面估计各系统状态(内容详见随盘所附“系统回顾纲要.doc”文件)
(六)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PH)
1.一般生活史料(社会经历):出生、居留、教育、爱好
2.职业、工作条件
3.习惯与嗜好
(七)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八)婚姻史(Marital history)
(九)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十)家族史(Family history,FH)
1、双亲、兄弟姊妹及子女健康情况
2、有否同类疾病、遗传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