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优秀2篇)
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优秀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优秀2篇)体检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中性粒细胞这个指标,它其实是白细胞的一种,那么中性粒细胞升高是怎么回事呢?这次本店铺为您整理了2篇《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回事》,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1)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杆状以前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再生性左移,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外周血中。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杆状核粒细胞>0.06,称轻度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为中度核左移。
杆状核粒细胞>0.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为重度核左移,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样反应。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分叶过多,可分4 叶甚至于5~6叶以上,若5 叶者超过0.05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右移。
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使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
包括:1、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分为: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2、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
3、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
中性粒细胞——精选推荐
中性粒细胞概述中性粒细胞占⾎液⽩细胞总数的60-70%,是⽩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种。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髓,产⽣速率⾼,每分钟约为1×107 个,但存活期短,约为2-3 天。
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有初级和次级两种颗粒,初级颗粒较⼤,即溶酶体颗粒,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次级(特殊)颗粒较⼩,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和杀菌渗透增强蛋⽩等。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和吞噬功能,当病原体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它们可迅速穿越⾎管内⽪细胞进⼊感染部位,对侵⼊的病原体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
中性粒细胞表⾯具有IgG Fc 受体和补体C3b 受体,也可通过调理作⽤促进和增强其吞噬杀菌作⽤。
[2]简介中性粒细胞绝⼤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
每微升⾎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
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称为多形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时,它们很快穿过⾎管壁进⼊组织发挥作⽤,⽽且进⼊组织后不再返回⾎液中来。
在⾎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半随⾎流循环,通常作⽩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半则附着在⼩⾎管壁上。
同时,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即动员⼤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循环⾎流。
结构特点中性粒细胞为数量最多的⽩细胞。
占⽩细胞50-70%,细胞直径10-12µm。
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铁形)或分叶状,分叶核⼀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以2~3叶者居多。
核的叶数与细胞在⾎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
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量新⽣细胞从⾻髓进⼈⾎液,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枝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髓的造⾎功能发⽣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浅粉红⾊,含有许多细⼩颗粒,其中浅紫⾊的为嗜天青颗粒(azurophilic granule),浅红⾊的为特殊颗粒(specific granule)。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7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摘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应激反应、药物影响、中性粒细胞增生、骨髓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和情况。
处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定期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身体健康。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应激反应、药物影响、中性粒细胞增生、骨髓疾病、定期监测、并发症。
1. 引言1.1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症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个体情况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发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通常是机体对抗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然反应,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2. 疲劳:由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意味着机体在应对某种疾病或情况,患者可能会感到疲倦和乏力。
3. 食欲减退:由于机体在与疾病或炎症作斗争,消耗了大量能量,因此可能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
4. 感染敏感度增加:尽管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是机体应对感染的自然反应,但也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5. 消化系统问题: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这可能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导致免疫系统不平衡有关。
1.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重要性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重要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负责对抗感染和炎症。
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时,可能是因为机体正在对抗某种病原体或发生了炎症反应。
监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潜在的健康问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也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和维持健康的重要防线,而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之一。
中性粒细胞 - 浙江大学-医学资料
1、生成减少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AA) 纯红再障(PRCA)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血液系统恶性可隆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如:RBC 2.9×106/ ul Hb 7.1g/dl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RBC减少明显
如:RBC 3.0×106/ ul Hb 10.1g/dl
正常红细胞 normocyte 直径6~9um
小红细胞 microcyte 直径<6um
大红细胞 macrocyte 直径>10um
3、按病因可分为:
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 1、患者全身血液容量有无改变 2、患者全身血浆容量有无改变 3、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海拔的差异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RBC、Hb高于参考值高限
1、相对性:
由于各种原因(如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体液大量 丢失,血液浓缩所致。
2、绝对性:分为继发性及原发性(真性)
红细胞本身异常所致 酶缺陷 血红蛋白缺陷 膜异常
G-6PD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 海洋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
红细胞外在因素所致 抗体作用
机械性损伤 生化、物理、化学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 包括温抗体、冷抗体等 异体免疫性 包括血型不相容性输血等
卡波氏环
Cabot ring
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thocyte
三、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粒细胞嗜酸性粒胞(eosinophil,E)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什么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又称中性白细胞,是做血常规的时候必须检测的一项结果,它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患者本身的情况,因此了解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正常范围和它具体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说您对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较陌生的话,本文就为您详细介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或Neutrophil granulocyte,又译中性白细胞)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指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的含量。
中性粒细胞增高一般代表细菌性感染或在机体受疼痛、寒冷等刺激时;另外一些生理情况下也会稍微升高,如进食,运动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1)感染性疾病 (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化学物质及药物均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等也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70%,是外周血循环和免疫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
各类白细胞百分比为:嗜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
(“嗜中性粒细胞”即中性白细胞)健康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00~10,000/立方毫米。
外周血涂片检查中,中性粒细胞平均量为330飞升,直径为12-15微米(&micro;m)。
与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一起,合称多核粒细胞。
正常中性粒细胞的范围各实验室有别,但中性粒细胞计数在2.5-7.5×109/升的属正常范围。
非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平均半衰期约为4-10小时。
白细胞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变形与吞噬能力,在抵抗疾病、保护机体方面非常重要。
中性粒细胞 - 浙江大学
外源性 化学品:药物 生物毒素:植物:毒蕈 动物:昆虫毒、蛇毒、河豚等
内源性 尿毒症、肝性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6、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粒细胞释放 促粒细胞生成因子的产生 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
▪ 生理性 多见于婴幼儿、孕妇、老年人 ▪ 病理性 多由生成减少、破坏增多、意外丢失所致
1、生成减少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再障(AA) 纯红再障(PRCA)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血液系统恶性可隆性疾病
(2)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M yeloid stem cells
Pluripotential stem cells Lym phoid stem cells
U nipotential progenitor cells
Im m ature hem atopoietic cells
(如白血病细胞)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
1、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细胞
2、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减少症 (neutropenia) < 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 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二)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 病毒: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 细菌:伤塞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读中性粒细胞计数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读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通过测量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数值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其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是血常规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解读进行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和分类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承担起抵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根据查尔斯·雅克特斯(Charles Jaket)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分为5个亚群,包括幼稚中性粒细胞、杆状中性粒细胞、晚幼稚中性粒细胞、带形中性粒细胞和分叶中性粒细胞。
二、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几种情况。
1. 感染性因素:感染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身体受到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以应对病原体的侵袭。
2. 炎症因素:非感染性炎症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此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同样会增加。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
例如,抗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
4. 骨髓异常:由于骨髓细胞生成异常,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
5. 其他原因: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还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不良、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
三、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常常与体内的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及时发现和解读异常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中性粒细胞计数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过高可能是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表现。
通过检查病情的发展和相关症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可能是由于药物、放射治疗或骨髓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因此需要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处理措施针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复查: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定期的复查。
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3. 通过实验,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白细胞,具有吞噬、杀菌和释放炎症因子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20-25g)。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厚凹玻片、接种环、采血针、滴管、湿盒、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打孔器、平皿、酒精灯、火柴。
3. 实验试剂:3.8%枸橼酸钠、2%碘酒、75%酒精、瑞氏染液、蒸馏水、6%可溶性淀粉、1%鸡红细胞悬液、溶壁微球菌(100mg/ml)、1/1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4)、琼脂、标准溶菌酶(100g/ml)、新鲜鸡红细胞。
四、实验方法1. 采集小白鼠血液:用采血针从小白鼠耳静脉采集血液,加入含有3.8%枸橼酸钠的小试管中,混匀。
2. 制备鸡红细胞悬液:将新鲜鸡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血浆蛋白,最后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鸡红细胞悬液。
3. 吞噬实验:取载玻片一张,滴加少量鸡红细胞悬液,用接种环均匀涂布于玻片上,待自然干燥。
4. 染色:待鸡红细胞悬液干燥后,滴加适量瑞氏染液,染色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
5. 显微镜观察:用油镜观察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情况,记录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6.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析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五、实验结果1. 吞噬百分率: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其中50个吞噬了鸡红细胞,吞噬百分率为50%。
2. 吞噬指数: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平均吞噬鸡红细胞数量为2个,吞噬指数为2。
六、实验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对鸡红细胞具有明显的吞噬作用,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高。
认识中性粒细胞
认识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监测是尿常规检查中必检项目,中性粒细胞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值是多少中性粒细胞的正常参考值:参考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二、中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1、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但是你会看血常规化验单吗?拿到血液化验单,通常病人都会很茫然,密密麻麻这么多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尤其是看到有几个升高或者下降的箭头,更是内心恐惧,不知道问题是否严重。
专家说,通常拿到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医生主要看三个数据,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而白细胞计数就是常说的血象,后两者则是白细胞的分类。
所以,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
下面就教大家该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
,一、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什么会偏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什么会偏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什么会偏高一、中性粒细胞数量需关注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外来入侵。
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进行战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单纯的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百分比高,则是病毒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那就是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
血象中还会有嗜酸性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细胞百分比这两个数据,这主要是白血病的指标,嗜酸性细胞百分比高也可能是患者有过敏的情况。
还有两个需要关注的数据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如果低了就意味着贫血。
红细胞增高则一般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原发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临床常见疾病。
二、中性粒细胞抗体的检测方法可采集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来检测凝聚的中性粒细胞,不像红细胞凝集试验,粒细胞凝集程序不需加抗球蛋白试剂,仅依赖中性粒细胞自身能量凝聚。
采用新生儿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母亲血清进行凝聚试验,能分析中性粒细胞特异的靶抗原,包括NAl/NA2,NBl/NB2,NCL,NDl,NEt,9a。
几种检测抗体的方法可用于检测抗完整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抗体。
125L 葡萄球菌蛋白和125L抗人IgG能同时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的IgG。
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检测中性粒细胞抗体。
临床可疑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阳性率约为35%。
阳性患者需做追加试验,用高速离心法去除免疫复合物,并且用Fc受体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免疫复合物,再检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也能与正常骨髓髓样前体细胞反应,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血清易与不成熟的髓样前体细胞反应,同时对成熟粒细胞也反应。
中性粒细胞名词解释
中性粒细胞名词解释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血球,也被称为多形核白细胞或嗜中性白细胞。
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抵御外来病原体。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多形核细胞,其细胞核通常呈分叶或海蜷状。
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定和计数。
通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成熟的有颗粒的细胞,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颗粒状结构。
中性粒细胞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们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之一,能够主动迁移至感染或受损组织,吞噬、消化和破坏外来病原体,如细菌和真菌。
其次,中性粒细胞可以释放各种免疫因子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最后,中性粒细胞也可以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调节,以维护身体的稳定状态。
中性粒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与多种疾病和疾病的发展相关。
例如,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加,并在血液中形成中性粒细胞集落。
这种现象常常伴随着炎症标志物的增加,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上升。
在某些疾病中,
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如白血病和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症。
总之,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和杀伤病原体的能力,并通过释放免疫因子和参与炎症反应来调节免疫和炎症过程。
对中性粒细胞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免疫
和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且可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粒细胞缺乏标准
粒细胞缺乏是指体内的粒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以下是常见的粒细胞缺乏的标准:
1.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成人正常的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通常在1500-8000
个/微升之间。
如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00个/微升,就可以被称为粒细胞缺乏。
2.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成人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通常在50-70%
之间。
如果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低于这个范围,也可能表示粒细胞缺乏。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年龄段、性别和特定疾病状态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评估粒细胞缺乏时,最好参考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粒细胞缺乏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骨髓抑制、药物反应、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疾病等。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粒细胞缺乏的症状,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杀灭细菌,在抵抗细菌感染和调节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在外周血中,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一般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与白细胞总数变化的基本一致,临床意义也基本一致。
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数量明显改变时,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中性粒细胞的生理性变化1、年龄出生时白细胞总数为(15~20)x109/L,生后6~12小时达(21~28)x109/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x109/L,婴儿期白细胞维持在10x109/L左右。
6~9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至2~3 岁后又逐渐降低,而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至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以后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
2、日间变化安静及放松时较少,活动和进食后较多;早晨较少,下午较多,1天之内变化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和情绪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高温、严寒、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白细胞轻度增多;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白细胞显著增多(可达35x109/L);刺激停止后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
4、妊娠、分娩经期及排卵期可略增多,妊娠期,尤其妊娠5个月以后白细胞可达15x109/L;分娩时产伤、产痛、失血等刺激,可达35x109/L,产后2周内可恢复正常。
5、吸烟吸烟者平均白细胞总数高于非吸烟者30%,可达12x109/L,重度吸烟者可达15x109/L。
三、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归纳为两大类: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和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某些血液病)。
(一)、反应性增多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的粒细胞释放及(或)边缘池的粒细胞进入循环池所致,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
中性粒细胞组胚描述
中性粒细胞组胚描述
绝大部分的粒细胞属中性粒细胞。
每微升血液中约有4500个中性粒细胞。
由于这些细胞的细胞核的形态特殊,又称为多形核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小时,它们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来。
在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半随血流循环,通常作白细胞计数只反映了这部分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另一半则附着在小血管壁上。
同时,在骨髓中尚贮备了约2.5×1012个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机体需要时可立即动员大量这部分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流翳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它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特别是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它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
由于它们是藉糖酵解获得能量,因此在肿胀并血流不畅的缺氧情况下仍能够生存,它们在这里形成细胞毒存在破坏细菌和附近组织的细胞膜。
由于中性粒细胞内含有大量溶酶体酶,因此能将吞噬入细胞内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分解,这样,入侵的细菌被包围在一个局部,并消灭,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当中性粒细胞本身解体时,释出各溶酶体酶类能溶解周围组织而形成脓肿。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能释放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进一步生成一组旁分泌激素物质,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这类物质对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并影响血液凝固。
neutrofile标准值
neutrofile标准值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一种白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抗细菌和真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中
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都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范
围通常在1.5-8.0 × 10^9/L之间。
这个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
室和测试方法而略有不同,但通常会在这个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具体的标准值还应该根据具体的实验室
报告来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通常也被用来评估免疫系
统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范围通常在
40%-75%之间。
同样,这个范围也可能会因实验室和测试方法的不同
而略有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值只是用来作为参考,具体的诊断和
治疗还需要结合个体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
如果你对自己的中性粒细胞值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
解释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吞噬和杀菌功能测定
1)原理中性粒细胞可吞噬颗粒性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吞噬率(phagocytic rate) 和吞噬指数(phagocytic index)可判断该细胞的吞噬功能,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2)技术要点
(1)显微镜检查法将白细胞与葡萄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悬液混合、温育后,涂片用碱性美兰液染色。
在油镜下计数吞噬细菌和未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数。
对有吞噬作用的白细胞,应同时记录所吞噬的细菌数。
按下式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还可根据被吞噬的细菌是否着色测定杀菌率(%)。
吞噬百分率(%)=
吞噬指数=
杀菌率(%)=
(2)溶菌法将白细胞悬液与经新鲜人血清调理过的细菌(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37℃。
每隔一定时间取定量培养物,稀释后接种固体平板培养基。
37℃培养18h后,计数生长菌落数,以了解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杀菌率(%)=
3.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能力测定
1)原理
中性粒细胞在杀菌过程中,能量消耗剧增,耗氧量也随之增相应增加,磷酸己糖旁路的代谢活性增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使葡萄糖的中间代谢产物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氢转变为戊糖。
如加入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被吞噬或渗透到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接受所脱的氢,使原来呈淡黄色的NBT还原成点状或块状的蓝黑色甲月替颗粒,沉积于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称NBT阳性细胞。
NBT阳性细胞百分率可反映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2)技术要点
将肝素抗凝血加入等量的NBT应用液,孵育。
取1滴推片,染色,计数NBT阳性细胞,计算NBT阳性细胞百分率。
3)方法评价此法主要用于检测02的产生能力。
正常值为40%~50%,一般以阳性细胞数超过10% 判定为NBT试验阳性。
4.化学发光测定法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经调理的葡萄球菌过程中,出现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如O2-、OH-、H2O2等)可激活化学发光剂鲁米诺(luminol)类物质,并使之产生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发光量与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相关。
化学发光测定法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是氧化爆发检测中最为敏感,并可直接定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