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初中教案

三视图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作用。
2.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画出其三视图。
3. 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和还原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4.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作用。
2. 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1. 根据三视图描述和还原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 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形状,教师总结并引入三视图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及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几何体模型,并画出其三视图。
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根据三视图描述和还原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画出给定几何体的三视图。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建筑物的三视图计算其表面积、体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的准确性。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其对三视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拓展与应用: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够独立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和还原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但在拓展与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加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视图的教案初中

三视图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和识别。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和绘制空间几何体。
教学重点:1. 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 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 根据三视图描述和绘制空间几何体。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 学生观察这些模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三视图的概念,即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2. 教师讲解三视图的画法,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一个几何体模型中画出三视图。
3.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例,自己动手尝试画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的模型,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邀请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画出的三视图,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画。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不同的问题和困惑。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复杂一些的几何体的模型,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类型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圆柱体、圆锥体等。
2.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几何体模型,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简单的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学习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并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和绘制空间几何体。
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对于一些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三视图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三视图的教案一、教案背景三视图是一种图解设计的方法,用于在工程设计和制图过程中传达物体的尺寸、形状和比例。
三视图由平面图、立面图和侧面图组成,可以提供详细的信息,使得设计师、工程师和制图员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设计意图。
因此,教授三视图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绘制和解读平面图、立面图和侧面图。
3. 掌握使用比例尺和根据尺寸进行测量的技巧。
4.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三视图的定义和作用a. 介绍三视图是指平面图、立面图和侧面图的组合,用于表达物体的尺寸和形状。
b. 解释三视图在工程设计和制图中的重要性,例如用于展示产品原型、指导制造过程等。
2. 平面图的绘制和解读a. 学习使用平面图来表示物体的俯视图,了解不同尺度的平面图的用途。
b. 指导学生绘制平面图,并讲解常见符号和线型的含义。
c. 演示如何解读平面图,包括测量尺寸和判断形状等。
3. 立面图的绘制和解读a.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立面图来表示物体的正面和背面视图。
b. 指导学生绘制立面图,并讲解与平面图相同的符号和线型。
c. 演示如何解读立面图,包括判断物体的外观和尺寸等。
4. 侧面图的绘制和解读a. 教授学生使用侧面图来表示物体的侧面视图。
b. 指导学生绘制侧面图,并讲解与平面图和立面图相同的符号和线型。
c. 演示如何解读侧面图,包括判断物体的高度和厚度等。
5. 比例尺的使用和尺寸测量a. 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比例缩放。
b. 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尺寸测量,包括直线长度和曲线轮廓。
6. 提高学生的图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a.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三视图来理解和表达物体的三维形状。
b. 练习从二维平面图到三维物体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三视图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 互动授课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加强理解和记忆。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视图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
2. 掌握三视图的表达方法。
3. 能够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重点
1. 三视图的概念。
2. 三视图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能够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三视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三视图的概念(10分钟)
向学生介绍三视图的概念:三视图是指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三个平面图,分别是俯视图、前视图和侧视图。
三视图能够全面展示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3. 讲解三视图的表达方法(10分钟)
向学生介绍三视图的表达方法:三视图采用正交投影的方法,即把物体放置在一个坐标系中,从不同方向上进行投影,得到三个平面图。
俯视图是从上方往下投影得到,前视图是从前方往后投影得到,侧视图是从侧面往前投影得到。
4. 实例演练(20分钟)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的图形描述让他们尝试画出物体的三视图,并让他们互相展示并讨论。
5. 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视图在工程图纸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三视图绘制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三视图的示例图。
2. 提供物体的图形描述的作业题。
七、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在实例演练环节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三视图的形成教案

三视图的形成教案第一章:三视图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1.2 教学内容:定义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视图的作用:用于表示物体的外观和结构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先绘制主视图,再根据物体的高度和宽度绘制俯视图和左视图1.3 教学活动:引入实例:展示一些物体的三视图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三视图的概念绘制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绘制其三视图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复杂的物体,绘制其三视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二章:主视图的绘制2.1 教学目标:掌握主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地绘制物体的主视图2.2 教学内容:主视图的定义:物体在正面观察时的视图主视图的绘制步骤:先确定物体的中心和高度,按照物体的前后顺序绘制出各个部分2.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主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一个物体的主视图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绘制其主视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三章:俯视图的绘制3.1 教学目标:掌握俯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地绘制物体的俯视图3.2 教学内容:俯视图的定义:物体从上方观察时的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步骤:先确定物体的中心和宽度,按照物体的左右顺序绘制出各个部分3.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俯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一个物体的俯视图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绘制其俯视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四章:左视图的绘制4.1 教学目标:掌握左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地绘制物体的左视图4.2 教学内容:左视图的定义:物体从左侧观察时的视图左视图的绘制步骤:先确定物体的中心和深度,按照物体的上下顺序绘制出各个部分4.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左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一个物体的左视图4.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绘制其左视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五章:三视图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三视图来表示物体的外观和结构能够阅读和理解三视图图纸5.2 教学内容:三视图的综合应用:通过三视图可以全面了解物体的外观和结构阅读三视图图纸:学会阅读和理解三视图图纸上的信息5.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三视图的综合应用和阅读三视图图纸的方法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并阅读图纸上的信息5.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绘制其三视图,并阅读图纸上的信息,完成相关练习题第六章:三视图的投影变换6.1 教学目标:理解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学会进行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变换6.2 教学内容:三视图的投影关系: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之间的相互关系投影变换的方法:通过旋转和移动视图来进行投影变换6.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三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和投影变换方法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三视图的投影变换练习6.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三视图的投影变换,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七章:三视图的标注7.1 教学目标:学会在三视图上进行尺寸标注能够正确地标注物体的尺寸和文字说明7.2 教学内容:三视图的标注方法:使用尺寸线、箭头和文字来说明物体的尺寸和特征标注的规范:遵循一定的标注规范和符号7.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三视图的标注方法和规范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对一个物体进行三视图的标注7.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三视图的标注,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第八章:三视图的应用实例8.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阅读和分析实际工程图纸8.2 教学内容:三视图的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来说明三视图在工程和实践中的应用工程图纸的阅读:学会阅读和分析实际工程图纸上的三视图信息8.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三视图的应用实例和工程图纸的阅读方法分析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分析一个实际工程图纸的三视图信息8.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工程图纸,分析其三视图信息,并完成相关练习题第九章:三视图的计算机辅助绘制9.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CAD软件绘制三视图9.2 教学内容: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CAD软件的界面、工具和功能CAD绘制三视图的方法:使用CAD软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9.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通过示例讲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制三视图的方法绘制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使用CAD软件绘制一个物体的三视图9.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物体,使用CAD软件绘制其三视图,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和讨论10.1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10.2 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作业、练习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0.3 教学活动:评价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展示和评价三视图的绘制和应用成果10.4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份三视图的综合应用报告,包括绘制和分析一个复杂物体的三视图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学生对三视图的基本理解,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定义,以及三视图在表示物体外观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实用三视图美术教案

实用三视图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及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准确表达物体三视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物体空间形态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基本概念、表达方法及技巧。
2.教学难点:物体空间形态的观察与表现,三视图的准确绘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橡皮、直尺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实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哪些面?如果我们要把它的形状画下来,应该怎么画?”(二)基本概念与技法讲解1.教师讲解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定义及作用。
2.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视图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三视图的特点。
3.教师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技巧,如线条、形状、比例等。
(三)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实物模型和画纸,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观察实物并绘制三视图。
2.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3.学生完成三视图绘制后,教师组织展示并相互评价。
(四)作品欣赏与讨论1.教师展示经典三视图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三视图表现物体空间形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三视图作品,要求准确表现物体空间形态。
2.学生将作品拍照至班级群,教师进行线上指导与评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三视图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课堂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三视图绘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创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三视图作品,关注作品的准确性、创新性和审美性。
三视图公开课教案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使学生学会在平面上表示空间图形,能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能识别并描述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作图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通过图形位置及其变换来认识图形的思维方法,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用运动变化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正确理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画法,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几何体。
三.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启发探究问题情景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斜投影正投影:投影线垂直投影面(2)这是什么?观察模型,理解三个图的成图过程二、创设情境、新知探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效果的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同时,也让数学课平添一份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课题:空让学生回忆投影有关知识用ppt展示铁拳的不同侧面正投影,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像是如何形成的。
观察实物与三视图之间的联系,体会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时看到物体的形状也有差异。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及简体组合体的结构。
为了更好的把握这些几何体的结构和大小,我们今天来学习如何在平面上画出这些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讲述三视图的定义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定义结合前面实例观察、思考、总结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概念2.引例:作出长方体的三视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9.2三视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能够通过三视图推测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运用三视图知识解释和理解其结构。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三视图与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通过分析三视图,掌握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视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建筑图纸或者立体图形的展示?”(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视图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知识。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导入环节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他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
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发现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在解释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学节奏。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空间转换关系时仍存在困难,这可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加强的地方。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教学目标1.会从投影的角度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三视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会从三视图辨别简单的物体.4.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5.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2.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和实物原型及三视图在生产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从三视图中辨别几何体.2.根据三视图想象基本几何体实物原型.教学过程一、寻疑之自主学习1.活动一如图,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
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3)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2.活动二学生观察思考:(1)三个视图位置上的关系。
(2)三个视图除了位置上的关系,在大小尺寸上,彼此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小结:(1)三视图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俯视图应在下方,左视图要在右边.(2)三视图中各视图的大小也有关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
因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3.通过自主练习寻找疑问(1)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是指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2)三视图中,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3)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4)如图是一圆锥,在它的三视图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它的俯视图(填“主”、“俯”或“左”).(5)写出一个在三视图中俯视图与主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圆(答案不唯一).(6)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与主视图不相同的几何体是( B )(7)如图,几何体是由一些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D )(8)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则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C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D ).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10)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A )A.圆柱B.圆锥C.球D.棱柱(11)如图是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C )A.圆锥B.圆柱C.正三棱柱D.正三棱锥(12)如图所示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下列哪个物体的三视图( A )二、解惑之例题解析例1 画出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1)圆柱 (2)三菱柱 (3)四棱锥 (4)球 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 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 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解: (1)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3)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例2 画出图所示的支架(一 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现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解:图是支架的三视图.例3 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1)(4)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2)解:(1)从三个方向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矩形,可以想象出:整体是长方体,如图所示.(2)从正面、侧面看立体图形,图象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图象是圆;可以想象出:整体是圆锥,如图所示例4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摸索物体的现状.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析:由主视图可知,物体正面是正五边形;由俯视图可知,由上向下看物体是矩形的,且有饮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两条棱(虚线)被遮挡;由左视图可知,物体的侧面是矩形的,且有饮棱(中间的实线)可见到.综合各视图可知,物体是五棱柱现状的.解:物体是五棱柱现状的,如图所示.例5 某工厂要加工一批密封罐,设计者给出了密封罐的三视图,请你按照三视图确定制作每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解:由三视图可知,密封罐的现状是正六棱柱.密封罐的高为50mm ,店面正六边形的直径为100mm ,边长为50mm ,下灰色图是它的展开图.由展开图可知,制作一个密封罐所需钢板的面积为165050265050sin 602⨯⨯+⨯⨯⨯⨯265012⎛⎫=⨯⨯+ ⎪ ⎪⎝⎭227990(mm )≈三、尝试之知识巩固1.如图是由5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2.下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原立体图形可能是 ①②④ .(只填序号)3.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求得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D ) A .2π B .6π C .7π D .8π4.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图,根据图中数据求得这个立体图形的侧面积为(A )A.12πB.15πC.18πD.24π5.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A ).A.18 cm2B.(18+)cm2C.20 cm2D.(18+)cm26.如图,一个几何体由5个大小相同、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下列关于这个几何体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主视图的面积为5 B.左视图的面积为3C.俯视图的面积为3 D.三种视图的面积都是4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B )8.学校小卖部货架上摆放着某品牌方便面,它们的三视图如图,则货架上的方便面至少有(A )A.7盒B.8盒C.9盒D.10盒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组成该几何体共用了小方块(D )A.12块B.9块C.7块D.6块10.由8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它的三个视图是2×2的正方形.若拿掉若干个小立方块后(几何体不倒掉),其三个视图仍都为2×2的正方形,则最多能拿掉小立方块的个数为( B ).A.1个B.2个C.3个D.4个四、培优之达标测试1.几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B ).A.4 B.5 C.6 D.72.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求得该几何体的体积为(B )A.60πB.70πC.90πD.160π3.如图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二视图,根据图示的数据求出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B )A.24π cm3B.48π cm3C.72π cm3D.192π cm3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截去一角后得到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是( C ).5.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字母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体的个数,请解答下列问题.(1)a,b,c各表示几?(2)这个几何体最少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最多呢?(3)当d=e=1,f=2时,画出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解:(1)a为3,b为1,c为1;(2)最少由9块小立方体搭成,最多由11块小立方块搭成;(3)如图所示:6.一个长方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俯视图的面积是 6 cm2.7.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毛坯的一角,挖去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零件,则这个零件的表面积为24 .8.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物体的体积为3.9.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相关数据,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D )A.a>c B.b>c C.a2+4b2=c2D.a2+b2=c210.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厘米).(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请你求出这个线路的最短路程.解:(1)圆锥(2)表面积S=S扇形+S圆=πrl+πr2=12π+4π=16π(cm2)(3)如图将圆锥侧面展开,线段BD为所求的最短路程.由条件得,∠BAB′=120°,C 为弧BB′的中点,所以BD=3(cm).五、课堂小结:1.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是指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2.三视图中,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和宽.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3.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六、作业设置: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A.9 B.8 C.7 D.6七、自我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 .附作业答案 B解析由三个视图,可得俯视图中各位置上的小正方体个数,如图.∴共有8个小正方体.。
三视图教学教案开头导入

三视图教学教案开头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会如何绘制和识别三视图;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视图的概念;2.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3. 三视图的识别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三视图模型或图片;3. 练习题或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邀请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并提问它们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和特征。
2. 提问:学生们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三视图吗?他们是如何绘制和识别三视图的?3. 回答: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的概念和重要性,并简要介绍三视图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三视图的概念(5分钟)1. 定义三视图:向学生解释三视图是指一个物体在正面、侧面和俯视角度下的投影。
2. 展示例子:通过展示三视图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绘制和表达方式。
3. 强调重要性:解释三视图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并强调学习三视图的重要性。
三、绘制三视图(10分钟)1. 示范绘制:教师演示如何为一个简单的物体绘制三视图,如一个立方体。
2.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或独立练习绘制三视图,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物体进行绘制。
3. 解答疑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四、识别三视图(10分钟)1. 示范识别:教师展示一些三视图图片,并示范如何识别和解读三视图。
2.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或独立练习识别给定的三视图图片,并尝试解读它们所代表的物体。
3. 解答疑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识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三视图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或绘制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什么是投影?什么是正投影?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新华社8月25日电:2005年8月18日-25日历时8天的“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25日下午结束,曹刚川和伊万诺夫在演兵场检阅了两军陆海空军参演部队。
伊万诺夫在俄中军事演习结束后表示,今后两国还将会举行新的联合军事演习,俄中携手团结将成为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聪明的同学,你发现了吗?我们总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的。
)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看待一件事物,分析一件事情。
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只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有三视图。
2、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
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
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
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
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画三视图时。
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
三视图教学教案开头导入

三视图教学教案开头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如何正确地绘制和识别三视图。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视图的概念。
2.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3. 三视图的识别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立体模型或图片。
3.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三视图。
2.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玩具、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
3.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需要描述一个物体形状和结构的情况吗?当时是如何描述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探究(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三视图的概念:三视图是指一个物体在正交投影下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2. 演示如何为一个立方体绘制三视图,并解释每个视图所反映的物体的不同信息。
3. 引导学生尝试为自己熟悉的物体绘制三视图,并互相交流分享。
三、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模型或图片,尝试绘制出其三视图。
2. 鼓励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思路。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强调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建筑设计、制造业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绘制其他立体物体的三视图。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物体,尝试绘制其三视图,并简要描述其结构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绘制自己熟悉的物体三视图,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视图教案 初中

三视图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 能够识别和绘制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教学重点:1. 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 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步骤。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2. 学生准备纸张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视图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三视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视图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三视图的概念,解释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 通过示例,教师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绘制其他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绘制给定几何体的三视图。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 教师强调三视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绘制给定几何体的三视图。
2. 学生通过绘制三视图,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三视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绘制给定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视图教案

29.2 三视图(一)一、教学目标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二)应用新知例1 画出下图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解:略(课本)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图29.2-6 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图29.2-7例(补充)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解.图如下图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练习:你能画出下图1中几何体的三视图吗小明画出了它们的三种视图(图2),他画的对吗请你判断一下.四、小结1、画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要考虑从某一个方向看物体获得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要受到该方向的物体结构的干扰.2、在画三视图时,三个三视图不要随意乱放,应做到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边,三个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五、作业:P97练习P101 习题29.2 1、2、329.2 三视图(二)一、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三视图》教案(汇总三篇)

《三视图》教案(汇总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视图》教案(汇总三篇)《三视图》教案篇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课时计划备课时间200 年月日授课日期200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年班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课题三视图教学目标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方法。
高中数学三视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三视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三视图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视图的概念;
2. 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3. 熟练应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书籍;
2. 黑板、彩色粉笔、橡皮;
3. 直尺、铅笔、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和作用,并介绍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方法;
2. 教师通过示范和举例,让学生理解三视图的绘制过程。
三、绘制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示范,尝试绘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2. 学生相互交流,纠正错误,共同提高绘制技巧。
四、实例分析(15分钟)
1. 教师给出实际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画出物体的真实图形;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三视图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练习绘制更复杂的物体的三视图,并应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绘制练习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在绘制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绘制错误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对绘制方法理解不够透彻。
下节课需要加强绘制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提高绘制的准确性和效率。
初中三视图_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三视图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2. 能够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转换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视图的画法。
2. 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教学难点:1. 三视图的画法。
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几何体和实物的三视图图片。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
2.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将这个长方体画成三视图,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和绘制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 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
3. 教师讲解如何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三视图图片,尝试还原出对应的几何体或实物。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检查自己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视图的画法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给出的三视图,绘制出对应的几何体或实物。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实物,尝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转换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避免单一的思维方式。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绘图技巧。
三视图教案

图2-8 三视图的形成
二、三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
1、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2、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3、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关系。
练习
• 习题册P11(学生讲解)
课堂小结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于投射中心的投影方法 。 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3、视图:按正投影法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画出的物体的图形。 4、三投影面体系: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5、三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6、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 四个方位关系;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关系;左视 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关系。
1、三投影面体系
为了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选取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如图2-6所示。 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 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代号用“V”表示。
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代号用“W”表示。
图2-6三投影面体系
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 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 代号用“H”表示。
90°
比较:中心投影法与平行投影法
• 问:为什么不用形态逼真的立体图(用中心投影 法绘制)表达机械零件? • 例:千斤顶
只是因为:
立体图虽形态逼真,但存在三个缺点: 1、度量性差。用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不能反映物体 的真实大小。 2、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立体图只能表达三个面的 形状)。 3、作图复杂。 结论:机械图样采用多面正投影图。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案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案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板书、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几何体实物模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与学习, 理解视图、三视图的概念, 掌握三视图画法, 能够进行三视图与几何图之间的转化。
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视图的分析, (采用实物模型)以小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基本画法, 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外显,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种视图才能确定一物体, 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三视图, 并掌握三视图的画法教学难点: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演示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 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也能展现学科间并不是孤立的, 有其互益性, 数学也可以充满文学是色彩。
(二)授新课1、联系上节课所学的“正投影”, 讲解“视图”的概念视图:用正投影的方法, 把物体轮廓形状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
2、三视图及其关系在PPT中展示几张“三视图”在生活中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的图片提问:确定一物体需要几个方向的视图?讲解:(PPT动画展示)主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 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 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 反映物体的宽和高关系: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3、小组合作探究, 学会画几何体:“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
(1)将学生分为十组, 每组4-5人。
将“四棱柱”“三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实物模型分发给各组, 其中每两个组所发模型相同。
说明活动任务:小组合作, 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教案-三视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视图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制图方法;3.能够正确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三视图的概念;2.掌握正确的制图方法;3.能够独立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制图工具(铅笔、尺子、直角尺、曲线尺等);2.教学材料:示例物体的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展示一张物体的图片或实物,提问学生:你们能看到物体的哪些部分?2.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三视图的概念:物体的三视图是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投影图,包括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
3.教师解释三视图在工程、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并强调其重要性。
Step 2:讲解制图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三视图,首先介绍制图的基本要素:平行投影、比例和尺寸。
2.教师介绍平行投影的概念和步骤: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将物体的各个面完全展开到平面上。
3.教师演示如何按比例和尺寸绘制三视图,包括确定比例尺、测量物体的尺寸、绘制比例尺线段等。
Step 3:绘制示例物体的三视图1.教师提供一张示例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要求学生独立绘制该物体的三视图。
2.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要求,用制图工具绘制示例物体的三视图。
3.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的绘图结果,并提供指导和纠正。
Step 4: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三视图的重要性和制图方法。
2.教师提供更多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绘制三视图的方法和技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体,并尝试用三视图的方式记录它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更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通过示范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练习时间较为紧凑,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练习。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教案
杜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仪《题西林壁》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其中看)这类似于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三视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中:
某此军事活动中展示出我国不少先进的武器,聪明的同学校你发现他们是从哪些角度看的吗?
问题1
你知道他与正投影的关系吗?
活动1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
(1)按你观察到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物体投射过去,那么会留下什么样子的影子(正投影)
(2)请在三视图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方式:学生参与思考,提问个别学生。
)
由学生归纳推理三视图的三个视图在量上的关系
(3) 思考: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不是唯一的,为什么?
例子:正方体的背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把正方体旋转一定的角度,ABCD 与投影面不平行,
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观察动画,形成结论简单介绍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探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
方式:交流合作探究
思考:三视图的画法
三视图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讲解例题:
教材的例1见教材110页
A、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B、在主视图的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的“长对正”;
C、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教材例2见教材111页
学生探究
三、教材练习112页练习1、2 、3
四、小结: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主视图左视图
俯视图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实线,不能看见的轮廓和棱用虚线.
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平面表示
三视图是统一的,是一个整体,切忌片面下结论
五、作业:
层次1 教材练习A 3.4题练习B 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