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风暖。
一切的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xūn,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了绿。
是蔷薇。
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
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
路边树上的鸟,啁jiū出一派的明媚。
我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茸茸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的小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
自名得意得不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xūn jiū________微________啁________野鹦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答案】(1)醺;啾;yīng(2)自名得意;自鸣得意(3)枝条随风舞动(4)拟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字音。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汉字、拼音即可。
注意“醺”字的写法。
(2)本题考查查找并修改错字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文字,逐字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找到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并改正即可。
(3)本题考查对词义的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语段,分析语境,即可作答。
“绿意婆娑”在文中的意思是枝条随风舞动。
(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把“枝枝条条”当成人来写,“身上爬满了绿”生动的描写了初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点评】(1)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书写时掌握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与笔画笔顺,并熟练掌握书写规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注音时“鹦”是后鼻音。
(2)注意分辨形声字、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不写错别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修辞手法》含答案修辞手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比喻比喻对偶对偶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C.拟人拟人排比排比D.拟人比喻排比对偶【答案】D【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1)“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为拟人。
(2)“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为比喻。
(3)“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为排比。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为对偶。
2.从修辞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案】C【详解】“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整个的”是的字短语,省略了后面整个修饰的中心语“天空”。
句子中本体是“整个的”,喻体是“蓝水晶”,“是”是喻词,所以是比喻中的暗喻。
其他三项都是拟人句。
3.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感觉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形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引用)B.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
(比喻)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答案】B【详解】B.“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互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互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
(引用、对偶)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比喻)C.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引用、设问)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对偶、互文)2.下列诗句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忽然意义相近,都有表时间短促,出乎意料的意思;词性相同,都是副词。
B.“啊,黄河! ”一句中的“啊”与“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一句中的“啊”词性相同,都是叹词。
C.诗句“啊,黄河!你一泻万文,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夸张。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互文。
4.下列句子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解说:加点字“只”是副词。
B.我在.房间读书。
解说:在是连词。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解说: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脚印。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以下选项中,不是互文修辞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B.岸芷汀兰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拟人)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罩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逗)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烟(bó)可别恼B.黄晕(rūn)披着蓑C.静默(mò)像牛牦D.戴着笠(lì)稀稀蔬蔬(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罩着逼衬托B.笼着逼烘托C.罩着逗衬托D.笼着逗烘托(3)这段文字中没有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B改为:黄晕(yùn)。
C改为:像牛毛。
D改为:稀稀疏疏。
(2)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如“笼着”搭配“薄烟”;“逼”支配“你的眼”,写出了小草很青很青的状态。
(3)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比喻兼排比。
“他们的草屋,稀稀蔬蔬的,在雨里静默着”为拟人。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在qí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móu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重量。
中考 语文 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十一月的一天,我们目睹了一个极其美丽的日落。
当我像平时一样(màn)步于一道小溪发缘处的草地之上,那高空(fēi)红的太阳,终于在一个凄苦的寒天之后、暮夕之前,突于天际骤放澄明。
这时但见远方天幕下的衰草残茎,山边的木叶橡丛,顿时沉浸在一片最柔美也最耀眼的绮照之中,而我们自己的身影也长长伸向草地的东方,宛如是那缕斜晕中仅有的点点微尘。
(梭罗《瓦尔登湖》)(1)给拼音写汉字或给加下划线字注音(màn)步 ________(fēi)红________ 凄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澄明”的意思是________(4)文中划线的句子修辞是________【答案】(1)漫;绯;qī(2)发缘;发源(3)清澈明洁(4)比喻【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漫”与“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设问)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设问)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划线句运用了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B.“打开新视界”“争当爱阅人”是动宾短语。
C.“慢下来的深圳更有力量”主干是“深圳有力量”。
D.邀请函中“拨冗、赐教、高见”等词属于敬辞。
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
”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3.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①这世间能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②有了残缺就妄自菲薄....,这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志。
③金缮这门手艺是一种运用黄金等材料修饰瓷器裂纹或缺口的工艺,④它不是..去掩盖残缺,而是..有意识地美化它,⑤让伤口上长出新花新叶,⑥有这样的审美态度,你才会重新审视不完美的人生。
A.句①是设问,提醒人们人生有很多缺憾,后文借助金缮的手艺回答解决缺憾的方法。
B.句②中“妄自菲薄”表示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心理自卑,此处应换成“分崩离析”。
C.句④中“不是,而是”表示否定一个肯定一个,不是让我们二选一,使用恰当。
D.句⑥采用第二人称“你”,一下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使用不当。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
(完整版)初中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主人忘归客不发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1、他的笑声像春天的溪流,清新动听。
(√)比喻生动形象,相似点是清新动听。
2、他的头发像一团乱麻,杂乱无章。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杂乱无章。
3、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明亮透彻。
(√)比喻生动形象,相似点是明亮透彻。
4、他的声音像一只嘶哑的老鸦,难听极了。
(×)比喻不恰当,相似点不明显,难听极了也不是鸦子的特点。
5、她的笑容像一朵绽放的鲜花,美丽动人。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美丽动人。
6、他的脸色像黄土一样黯淡无光。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黯淡无光。
7、他的心情像一汪死水,毫无波澜。
(√)比喻形象生动,相似点是毫无波澜。
6、我远远地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晶莹剔透的河流。
7、春风刚刚吹散了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了靛青色的尖尖脑袋。
8、有道理的事情可以走遍天下,没有道理的事情却难以实现。
9、___在___唱着歌,___铺满了笑容,红旗飘扬,手臂招手。
10、瀑布直冲而下,仿佛___从天而降。
1、我横眉怒视着千夫指,宁愿甘心做孺子牛。
2、姑娘一闪身向外跑,连屋子里的扫帚都在欢笑。
3、蟋蟀在平台上弹奏着琴声。
4、水帘落下来,像是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5、太阳穿过云层,跃出海面。
6、那些像棉花球一样的___,被称为积云。
7、我拿起搪瓷碗,感觉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8、小鸟身体肥胖,像一个蓬松的小球。
9、___看到了无数人的脚步,感到十分愉快。
10、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盈灵活,像田沟里游动的水蛇。
1、父母的钱不应该被随意挥霍浪费。
2、瀑布直冲而下,仿佛银河从天而降。
3、___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4、___好像一位仙女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5、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上黄色的泪珠里。
6、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劳动人民。
7、他们就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9、三万里长江东流入海,五千仞高的山峰耸立云霄。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运用规律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运用规律经典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语文修辞手法包括下列哪几种:( B )A.比喻、夸张、排比B.比喻、夸张、对偶C.用典、夸张、排比D.比喻、反问、对偶2.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A )A.比喻B.夸张C.排比D.反问3.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长夜漫漫,无边无际。
( B )A.排比B.夸张C.反问D.比喻4.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五湖四海皆兄弟。
( C )A.对偶B.排比C.用典D.比喻5.下列修辞手法不属于比喻的是( D )A.拟人B.夸张C.借代D.对偶6.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望断南飞雁,思归北上人。
( A )A.对偶B.排比C.比喻D.夸张7.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绿肥红瘦。
( D )A.比喻B.夸张C.对偶D.顺口溜8.下列选项有何特别之处:今天天气好,出去春游。
( C )A.用典B.夸张C.顺口溜D.对偶9.假如你写下面的这段话:“爷爷的鬓发已经斑白了,但是他非常的强壮和健康。
这是一个有着非凡人生经历的老人。
”那么其中应该包括哪些三类修辞手法?A.比喻、夸张、反问B.用典、对偶、排比C.拟人、设问、照应D.比喻、拟人、借代10.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夜山黑水”( C )A.拟人B.夸张C.用典D.比喻二、简答题1.解释比拟的含义以及典型的比拟句子?答:比拟是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性质的修辞方法。
比拟句子常用的结构为“像……一样”,在条理清晰,形象生动的表达手法使文章生动俏皮,易于记忆。
例如:“水晶帘子里进进出出的是乐群”的“像”字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比拟“进进出出”,突出了班级内的热闹与活跃。
2.请举例说明拟人的作用。
答:拟人是一种常见的比喻手法,即把生物的性格、特点、行为或心理等特质移植到生物以外的事物上,以使文化更具生命表现力、感染名堂。
如:“花儿伸展出笑脸儿”,“笑脸儿”即采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花儿友好的微笑。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引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⑴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⑴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⑴“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3.对下面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①猛听叫喜儿顶租子,好比晴天打霹雳。
②还有,千万别把风声闹大了。
③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④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A.①借代②双关③引用④比喻B.①比喻②比喻③对偶④设问C.①对偶②夸张③比喻④反问D.①比喻②双关③对偶④反问4.修辞手法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胡屠户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B.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C.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D.冯老汉说起话来能冲倒一堵墙,一点情面也不讲。
5.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1. 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mò绿,像浓酣的水彩画。
细看,密密点点的nèn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妖柔,随雨飘摇。
桃花,让我立即记起潘老师的体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
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横线字注音。
mò(________)绿 nèn(________)芽色调(________)(2)画线句子里有错别字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
(3)“像浓酣的水彩画”中“酣”的意思是________。
(4)以上文字第一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墨;嫩;diào(2)体画诗;题画诗(3)畅快,尽兴(4)比拟;比喻【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2022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修辞专项练习答案

2022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修辞专项练习答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例句采用互文的修辞。
A是互文;B是拟人;C是双关;D是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B、D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比喻修辞的两个条件。
3.【答案】D【解析】【分析】D句的错误就在于本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一般分为三类:1、明喻: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词有:像、仿佛、似、犹如...... 2、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我们可以看到D选项,看到“像”可能会将其归结到明喻当中,可是根据明喻的基本要素判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本句却说的是同一事物,不存在比喻关系。
判断是否为比喻句: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4.【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A形判断有误,这句话用的是反问;C项判断有误,此句话用的是反复;D项虽然有“仿佛”,但并不是比喻句。
故选B。
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D项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方法,而其他三项和例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修辞手法的学习要在用中学,学中用,熟能生巧。
故答案为:D。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
初三语文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语文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练习题及答案20题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的一种修辞艺术,通过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巧妙组合,以达到烘托氛围、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在初三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是20道修辞手法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题目一: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 月亮像是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答案:明喻题目二: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2. 他用力跳了起来,好像一只欢乐的小鹿。
答案:借代题目三: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3. 这首诗就像一首佳肴,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比喻题目四: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4. 雨点落在花瓣上,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答案:比拟题目五: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5.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大地让人如痴如醉。
答案:夸张题目六:下面哪个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6. 你的成绩差,难道不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吗?答案:隐问题目七: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7. 小河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
答案:直喻题目八: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8. 雨声宛如悦耳的音乐,治愈了我的心灵。
答案:比拟题目九: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9. 他的微笑如阳光一般温暖。
答案:比喻题目十: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0. 小草哭泣着,它们渴望雨水的滋润。
答案:拟人题目十一: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1. 秋风吹过,树叶翩翩起舞。
答案:拟声题目十二: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2. 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答案:夸张题目十三: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13. 太阳躲在乌云后面,像是害羞的小姑娘。
答案:比拟题目十四: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14. 这片沙漠,一望无际。
答案:夸张题目十五:下列修辞手法对应的句子是哪一个?15. 心如刀割,痛不欲生。
答案:夸张题目十六:请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16. 小溪潺潺,似乎有着自己的语言。
答案:拟声题目十七:请辨认下列修辞手法。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对偶)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对偶)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旱烟袋”脸涨红了,怎么也不肯接那钱。
(比喻)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对偶)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D.我(指雨)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
(拟人)2.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对偶比喻拟人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C.拟人排比比喻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拟人3.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拟人)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偶)4.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⑴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⑴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⑴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⑴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排比对偶比喻拟人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C.拟人排比比喻对偶D.比喻排比对偶拟人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聪慧的华夏先民将祖国大地的许多地名“染”上颜色,如黄河、赤峰、蓝田、青岛等等,真是巧夺天工.这句话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
B.大雪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鹭鸶照镜.这组对偶句,对仗工整。
C.我们在初中学过鲁迅七篇文章,其中《故乡》和《孔乙己》都选自《呐喊》。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双关)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双关)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④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A.比喻排比夸张双关B.拟人排比比喻双关C.夸张排比比喻拟人D.排比夸张比喻拟人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B.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C.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D.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3.由汉字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妙趣横生。
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A.A B.B C.C D.D4.《变色龙》借一种动物为题而实写人,这种写法是()A.借喻B.借代C.双关D.暗喻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②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A.设问夸张对偶比喻B.反问引用夸张双关C.设问引用对偶对比D.反问夸张拟人对比6.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烟笼寒水月笼沙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修辞手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二、方法点拨(一)提问方式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3.这段文字好在哪里4.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二)答题模式例1:怎样理解下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知音的传说”可以“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将其比作飓风,发出“咆哮”,将“知音的传说”物化,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
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
11种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附对应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1)《手术台就是阵地》(2)《蟋蟀的住宅》(3)《沙漠里的船》(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A.比喻拟人比喻设问夸张B.夸张比喻夸张反问比喻C.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夸张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已经融化了。
(比喻,将梦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梦的空灵和短暂易逝。
)B.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拟人,赋予溪水以孩子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奔腾跳跃的特点。
)C.我们来自辽阔的山河,对面又是无边的大海及蓝天。
(对偶,句式整齐,有韵律美,阐述了我们面前的美景。
)D.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夸张,突出强调了“我”渴到极致的状态。
)五、(2019?重庆A卷)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讲台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 窗台操场林荫道练习题答案:一、1.A二、(1)比喻(2)夸张(3)设问三、1.夸张2.比喻3.拟人4.对偶5.对偶6.夸张、比喻7.借代、夸张 8.对偶四、 C五、答案示例:操场:操场如一方激情飞扬的舞台,跑道上矫健的身影,如美妙的音符,奔腾跳跃里放飞着青春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B.秦时明月汉时关C.主人忘归客不发D.烟笼寒水月笼沙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9.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3)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4)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5)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6)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1)(2)(3)/(4)(5)(6)B.(1)(2)(5)/(3)(4)(6)C.(1)(2)(5)(6)/(3)(4)D.(1)(2)(4)(6)/(3)(5)11.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12.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3.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14.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1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喻②明喻③借代④借喻B.①借喻②拟人③借喻④借代C.①借代②拟人③借代④借代D.①借喻②明喻③借代④暗喻17.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18.找出跟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 [ ]例句: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
A.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人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C.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D.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19.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是 [ ](1)“唉,像人样儿的却成十七、十八!”(2)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3)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4)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①比喻②借代③衬托④移用⑤讳饰⑥摹状A.②①④⑥B.③②①⑥C.①②④⑥D.⑤①④⑥20.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21.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比喻)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对偶)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拟人)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反语)2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③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⑤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反问对比借代夸张B.反问比喻借代比喻夸张C.排比借代比喻借代比喻D.设问反问引用比喻借代23.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24.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A.一上高城万里愁B.故国东来谓水流C.蝉鸣黄叶汉宫秋D.山雨欲来风满楼25.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2)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3)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4)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
(5)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
A.(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拟人 (5)比拟B.(1)借代 (2)借喻 (3)夸张 (4)拟人 (5)比喻C.(1)比喻 (2)仿词 (3)设问 (4)反语 (5)比拟D.(1)对比 (2)借代 (3)设问 (4)反语 (5)比喻26.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
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27.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②我差点儿忘记了这件事儿。
B.①他可能知道了这件事。
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
②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D.①我不再说什么了,他已明白这个道理了。
②既然他已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28.采用变式句,不仅保留了正常句式的基本语义,还可表达一些附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