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5aa82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e.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城市建设过程中却往往引发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环境污染、地震灾害等。
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不仅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带来威胁,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城市建设常常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会破坏地表植被覆盖,导致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城市建设往往会改变地质构造,导致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范围扩大。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我们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保护自然植被,减少土地开发,特别是对于易发地质灾害区域,应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开采和排泄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环境污染。
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覆被改变、地表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回充减少,一方面直接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易导致地下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化学污染物浓度增加。
为了防治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质环境污染,我们应提倡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鼓励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技术,减少城市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
城市建设往往会导致地质环境污染。
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垃圾和废弃物,很大程度上会对土壤和地下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也会对大气和地表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防治地质环境污染,我们应加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鼓励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和技术,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的环保水平。
城市建设还会对地震灾害产生影响。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下工程、挖掘和填埋活动,可能会导致地壳运动加剧,地下断裂带受到破坏,从而引发地震。
为了防治地震灾害,我们应加强城市建设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提升城市建设的地震防护水平,建设抗震设施,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7298a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7.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在推动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也引发了大量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包括土地沉陷、地面塌陷、土地退化、地裂缝等,这些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土地沉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下开发和地面工程施工,会改变地下水位和土地结构,导致土地沉陷。
尤其是在地下水过度抽取和地下钻探挖掘时,土地沉陷现象更加严重。
土地沉陷不仅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坏,也会影响水系和环境的稳定,给城市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地面塌陷地下水和地表水流域的改变,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填埋和挖掘行为,都会导致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不仅给城市交通和民生带来隐患,也会对建筑物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3. 土地退化城市建设所使用的土地,通常会被大量覆盖和改变,这导致了土地的退化。
土地的退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也导致了土地的保水和保肥性能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4. 地裂缝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地面工程和地下钻探挖掘破坏了地下岩石和土壤的结构,导致地裂缝的产生。
地裂缝的增多不仅导致了土地的塌陷和破坏,也会影响城市的建筑和交通设施的稳定。
二、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测量。
包括地下水位、土地结构、地面沉陷、地面塌陷等方面的监测,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和利用地下资源,以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
尤其是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和土地的安全。
3. 强化规划管理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规划管理,确保地下钻探和地面工程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对于地质环境敏感区域,需要进行严格的管制和管理,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abce3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f.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地质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土地沉降、地质灾害、地下水位下降等,这些问题对城市的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城市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一、地质环境问题1. 土地沉降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开发和建设压力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密实度增加,地面承载力减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土地沉降。
特别是在地质条件不佳的地区,土地沉降问题更加严重,长期累积将导致建筑物、道路甚至整个城市的沉降。
土地沉降不仅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损害,还会引发地面裂缝、管道破裂等问题,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
2. 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往往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山体开发导致的滑坡、坍塌,地质条件不适宜的区域建设导致的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都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3. 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建设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土地利用、开垦和河道整治等人类活动而消耗了大量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二是由于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使得地下水位的均衡分布遭受破坏。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对农田灌溉、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为了减少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城市建设之初便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选择适宜的土地开发区域,并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科学评估和划定,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分布城市绿地,保护自然植被,减少开垦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2.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加强对城市建设后地质环境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地质环境监测可以通过地形测量、地下水位监控、地质灾害预警等技术手段进行,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保障城市地质环境的稳定。
3.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b68dfb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b.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建设日益密集,地质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地下水问题、土壤污染等问题时常出现,给城市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因此,科学合理地防治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高楼大厦、路桥隧道等工程建设常常涉及地下复杂地质条件。
因此,地质灾害问题时常会出现,如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同时也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防范这些地质灾害,城市建设者需要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预警。
建设前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层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合理预测。
其次,城市建设中需要引入现代地质监测技术,对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及时响应,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二、地下水问题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往往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地下水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长期的超抽取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严重枯竭,造成水源的崩溃。
另外,不合理的排污也会导致地下水质量恶化,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
为了防治地下水问题,城市建设者需要在地下水管理和利用方面采取合理措施。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管理制度,规范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其次,需要实行科学规范的地下水超抽取管理制度,防止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过度开采。
最后,要加强城市排污监管,确保城市废水不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三、土壤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城市建设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污染排放也会使得土壤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会危及人们的健康,还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问题,城市建设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77d1e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1.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来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丧失、地质灾害的增加、水土流失的加剧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城市建设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丧失。
城市的不断扩张,对周边的农田、林地、湿地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引发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
为了防治这一问题,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行节约用地政策。
要鼓励农田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建设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
城市的人口密集、土地开发和地下工程都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防治这些地质灾害,应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施。
城市建设会加剧水土流失的问题。
城市的道路建设、建筑施工等活动会破坏地表的植被覆盖,导致土壤暴露在外,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为了防治水土流失问题,应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
要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包括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创新水土保持技术等。
城市建设会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土地资源丧失、地质灾害增加和水土流失加剧等。
为了防治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行节约用地政策,鼓励农田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
只有全面做好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防治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c459b1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
例如,城市的地表覆盖变化使得原来的自然地形继续受到破坏,水文循环被干扰,土地沉降加剧,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大量的垃圾和废水的排放等等,都给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
1. 土地沉降:由于机械压实、地下水开采、建筑物自重等原因,城市地面不断下沉,导致房屋和道路开裂、管道破裂等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断建设,地下水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沉降的情况。
2. 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用水,而随之而来的是地下水资源的消耗。
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仅仅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且还会埋下很多隐患,例如,建筑物的基础不稳,地层沉降等等。
3. 地质灾害:城市建设所需用地的限制使得许多道路和建筑物建在了潜在灾害区域。
例如,地震、地质滑坡、地面塌陷和山体塌方等灾害常常发生在这些区域,造成了生命和财产上的巨大损失。
为了防止这些地质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应该有相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推进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低碳生产方式等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 强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利用:通过统筹规划,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以解决地下水的过度消耗、土地沉降等问题。
3. 加强地质灾害预防和监测:定期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问题进行监测和预测,以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4. 维护土地的水文循环平衡:避免城市建设项目过度占用地下水资源,确保水文循环平衡,维护地下水资源。
总之,城市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和减轻潜在的安全风险,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d38db2f46527d3250ce002.png)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摘要: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不管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必须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为接下来的工作等做出方案。
本文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址;环境问题引言近20年间,地质灾害屡见不鲜,人们谈之色变,且地质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所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应用工作十分必要。
一、城市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 一是场地的稳定性,考虑地震、火山及地震效应作用,在城市建设规划时选择稳定性条件好的场地;二是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质量及空间分布,主要是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现代地貌是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基土层分布、外力地质作用(现象)的类型和强度都取决于地貌条件;四是自然资源情况,水是城市生存、发展最基本和必要的保证,如矿产资源、景观资源和水陆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诞生和繁荣了我国的钢城马鞍山、铜都铜陵市、煤城淮南和淮北市、石油城玉门和大庆市、风景旅游城市黄山、港口城市天津、青岛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市等。
城市地质研究包括城市选址、规划和建设所遇到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反馈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二、城市化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当今时代,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例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开裂,深埋地下污染源因迁徙弥散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而直接威胁着城市水资源。
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恶化,此外,废物堆放、路基工程、基坑工程、地下洞室及结构工程等还涉及边坡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及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地下水污染与污染源迁移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治理问题[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高层建筑基坑开挖问题、打入式桩和强夯问题、桩基与土体共同作用及深基坑抗震问题等几方面。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818da6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6.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
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筑工程会改变地质环境,导致土地退化、地表塌陷、地下水位下降等
问题。
城市建设对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和密集的道
路网络妨碍了雨水的渗透,导致水体的污染和洪涝等问题。
城市建设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
负面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应该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减少土地的开垦。
对于已经开发过的土地,应
该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尽量减少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
范工作,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易发地区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地质灾害的
防范和抢险救援能力。
还应该加强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
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以避免因地质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应该加强对水体环境的治理和
保护。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湿地等自然过滤系统,减少城市雨水的径流,提高水体的
质量。
还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设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
措施来进行防治,从而实现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目标。
只有在保护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城市
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99edd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8.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地沉降。
当土地被开发为房地产项目或基础设施时,大量土地被挖掘和填充,导致土地压实和沉降。
这种土地沉降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第二,城市建设导致的地质灾害频发。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也频繁发生。
这些地质灾害会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下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和土地沉降。
第四,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壤和地表水环境,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
针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治。
应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规划应考虑到地质环境的特点,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建设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要注重土地的保护和管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开发原则,减少土地的开挖和填充,避免土地沉降的发生。
要加强土地的监测,及时发现土地沉降等问题。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污染。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加强地下水管理措施等。
第四,要加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保护。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土壤的污染和侵蚀,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等。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6f5181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7.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不断涌现,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等,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地质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土壤侵蚀是城市建设引发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建设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为此大量土壤会被开发和破坏。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挖掘、填埋等作业也会造成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沉降等问题。
为了防治土壤侵蚀,可以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土地的破坏和开发程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控制施工对土壤的破坏。
还需加强土地的保育和治理工作,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地质灾害是城市建设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风险。
城市建设往往改变了地下水位、地下断裂带等地质条件,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地下水污染也是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会排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水质恶化,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需要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监测系统,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和监管。
可以改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还需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体,恢复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等,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的保育和治理;进行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和监测系统,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和监管,同时加强地下水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1996c30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8.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包括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等。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地质环境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破坏、地下水的污染、地震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地质环境问题,必须采取防治措施,以保护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态、环境和安全。
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化带动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泥土的大量运用和破碎化,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问题,形成“无色荒漠”。
这不仅给城市造成了环境和生态上的破坏,还会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切实减缓土地利用程度,推行清理工作,使城市建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其次,地下水污染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
现代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农业、市政建设等活动带来的生活垃圾、废水废气、化学污染物等渗透到地下水层,被蓄积其中,使得地下水污染问题逐年加剧。
这不仅会对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还会对城市地质环境的整体稳定性触动让人担忧。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保、强化污染治理、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以减少地下水污染。
最后,地震问题也是必须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
地震是一种天然现象,其破坏性往往能够够给城市建筑物带来重大损失。
现代城市建设中,特别是一些在地震带区域的城市,必须密切关注地震问题,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保证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抗震设计和建筑质量监管,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应急预案等。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57ab5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6.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土地沉降加剧等。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地质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加以解决。
由于城市建设往往需要开挖山体和填埋土地,这对地质灾害的风险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土地开挖和填埋活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事件。
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和规划管理。
可以利用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和现代技术手段,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合理划定,并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考虑,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加强对地质灾害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地下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不合理的地下水开采和工业、农业等活动带来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耗竭和质量下降。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用水管理制度,对地下水的开采实行合理规划和限量管理;可以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保障地下水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沉降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大面积的地面开挖和填埋活动,会破坏土壤的力学结构,导致土地沉降。
土地沉降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还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轻土地沉降带来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对土地沉降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沉降问题。
二是优化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土地开挖和填埋的数量。
三是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土地沉降管理和治理方案,如在填埋过程中采用加固措施,减少土壤沉降。
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可忽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加以防治。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保护好地质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9192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0.png)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已经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重视,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和突出,并屡屡发生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国家的农业建设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危害。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建议一、城市环境下引发的地质问题(一)水资源枯竭促使地质问题加剧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资源利用的理解也比以前更深刻了。
目前,社会对水的需求量在不断地攀升,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与目前的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因此,有必要对水能利用、水能开发机构等实施的水利建设部署进行明确。
然而,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水资源已经变得十分紧张和短缺,缺水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不仅给我国的城市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且因为地下水井的无序开采、过度开采等原因,还导致了大范围的地面塌陷,土质稀松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市政交通、工农业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取水用的都是地下开采出来的地下水,而在开采挖掘的过程中,还因为对地下水进行了过渡抽吸,导致了大面积化的土层密度降低,导致了地面严重沉降、局部地裂,形成了这些环境恶化的不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质污染问题加剧我国在城市环境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也就是水质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城市环境规划中,水质污染是比较显著的一面,它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因为经过污染的水质并不能被直接饮用,这就使得当前的供水问题更加严重,更加紧张。
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三废”,也确实是造成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工业废水的排放渠道和方式,无法通过河流和海洋排放,只能通过排水管、排水沟和排污灌溉等渠道排放,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有些工业废水还会影响到普通的饮用水,有些工业废料会堆积在一起,对土壤和地质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矿压层、工业废料和城市的固体废弃物,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79772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9.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土地沉降、地下水地质环境破坏等。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对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城市建设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确定灾害的风险区域,并在设计和规划中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要建设抗震建筑物,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土地沉降问题的发生。
土地沉降是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地下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层发生塌陷而引起的。
为了防止土地沉降,可以采取措施如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建地下水充注工程等。
在城市建设之前就要进行地下水环境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地下水资源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对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而过度开采地下水或不当排放废水都会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利用雨水、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监测和监管等,保护水资源和水质环境。
城市建设中还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地质环境监测,可以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
还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对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为日后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建设引发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但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防治这些问题。
城市建设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地质环境,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c26271cff00bed5b8f31d06.png)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第8期任何城镇总是坐落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之中。
城镇规划布局、建设和发展依赖于地质环境并受到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城镇建设和发展又不断地改造地质环境,当城镇资源开发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超过地质环境承载力时,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地质环境质量恶化,甚至产生地质灾害等各种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轻则造成城镇扩张成本增加,重则造成城镇发展停滞,甚至整个城镇不得不整体搬迁,严重制约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因此,正确认识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对于促进城镇化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一)区域及场地稳定性问题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场地稳定性是关系到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位于山区、丘陵地区及山区与平原直接交汇地区的城镇,区域与场地稳定性、微地形地貌特征、特殊岩土体等是城镇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城镇规划与建设布局中务必考虑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
1.地震。
目前全国有41%的国土面积、71%以上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120多个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位于基本烈度为Ⅶ度及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
例如:唐山、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太原、包头、海口、呼和浩特、汕头、昆明等城市的地震烈度达到Ⅶ度及以上,为地震高危险区域。
2.崩塌、滑坡与泥石流。
当城镇坐落于山地丘陵或河谷斜坡地带时,特别是黄土高原内的谷地或山麓地带,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往往构成了城镇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
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表明,全国1640个县(市)共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万处,威胁数千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1200多亿元财产安全,其中,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处,威胁人口700万,威胁财产840亿元。
3.地面沉降。
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区、市)的近100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沉降区面积达9万多平方千米,较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近1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安徽阜阳、东北松嫩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等地的城镇也出现了地面沉降。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49332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5.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土壤的沉积和侵蚀等问题。
对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风险、地下水资源和土壤保护等方面对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进行探讨。
一、地质灾害风险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区通常处于地质灾害风险高地带,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地带。
城市建设在这些地区的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地质灾害风险的增加。
针对地质灾害风险,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避免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开发建设。
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做好防范工作。
要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地下水资源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通常会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的问题。
城市的人口密集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和污水直排入地下水层,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也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资源的枯竭,给城市的水资源供应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采,应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废水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避免直接进入地下水层。
要推广城市雨水利用和地下水补给技术,逐步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的问题,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土壤保护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壤的沉积和侵蚀问题。
城市周边的大规模填海造地和山地平整等行为,都会严重破坏土壤环境,导致土壤的大面积退化和侵蚀。
土壤的退化和侵蚀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问题。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71f4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4.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与此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土地沉降、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降、土壤污染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防治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沉降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开挖地基、挖掘深基坑等工程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再加上建筑物的重量,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
为了防止土地沉降问题的加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合理规划地下建筑物的深度和数量,适当减少开挖地基的深度,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
在监测和控制土地沉降的过程中,要加强沉降观测网的建设,及时监测土地沉降的速度和范围,并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保护居民的利益。
地下水位下降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而城市用水的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影响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还会引发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
为了解决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提倡节约用水,采用节水技术,减少用水量。
还应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及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充水源措施,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
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地质环境问题。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学品的排放、垃圾的填埋等原因,土壤会受到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地下水的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问题,应加强对土壤的监测和管理,建设单位应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发生。
还应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749f36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6.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问题也开始引起关注。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规模庞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产生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等。
而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威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的原因1. 城市建设规模庞大现代城市建设规模庞大,土地利用效率高,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娱乐等多元化需求,部分城市出现了超规模的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加剧了地质环境问题。
2. 地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地质环境的保护,盲目开发土地资源,加剧了地质环境问题。
3. 地质环境调查不足在城市建设之前,地质环境调查不足,导致了对地质环境的认知不够,无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地质环境问题。
二、地质环境问题引发的影响1. 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城市建设往往破坏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导致了地质灾害频发,如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
2. 地质灾害风险增大城市建设扰动了原有的地质环境平衡,使得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给城市的居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威胁。
3. 土地沙漠化城市扩展使得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土地沙漠化现象逐渐加剧。
4. 水土流失加剧城市建设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使得土地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促进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加大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环境保护行动。
2. 加强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在城市建设之前,应加强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地质环境现状,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 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它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减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发生。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326d69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5.png)
城市建设引发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探微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地质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地质环境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是地下水污染。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进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
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而且对地下水埋藏的地下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我们应重视地下水的保护,加强监管,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行循环利用等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城市建设还会导致土壤侵蚀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裸露地表使得土壤暴露在气候的刺激下,易发生侵蚀现象。
而土壤的侵蚀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丧失,还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控制裸露地表、修建护坡等措施,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城市建设还会带来地质灾害的风险。
城市建设所需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地质工程施工,容易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加强地质勘测和评估、合理规划用地、加强监测预警等措施,提高城市建设的抗灾能力。
城市建设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问题。
大量的城市建设使得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水资源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这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更会给农业生产和工业用水带来困难。
我们应该加强节约用水的意识,推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我们应重视并积极进行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发表时间:2019-07-31T11:51:03.433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08期作者:张学房春蕾
[导读] 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天津华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011
摘要: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不管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必须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为接下来的工作等做出方案。
本文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址;环境问题
引言
近20年间,地质灾害屡见不鲜,人们谈之色变,且地质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所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应用工作十分必要。
一、城市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
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 一是场地的稳定性,考虑地震、火山及地震效应作用,在城市建设规划时选择稳定性条件好的场地;二是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质量及空间分布,主要是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现代地貌是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基土层分布、外力地质作用(现象)的类型和强度都取决于地貌条件;四是自然资源情况,水是城市生存、发展最基本和必要的保证,如矿产资源、景观资源和水陆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诞生和繁荣了我国的钢城马鞍山、铜都铜陵市、煤城淮南和淮北市、石油城玉门和大庆市、风景旅游城市黄山、港口城市天津、青岛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市等。
城市地质研究包括城市选址、规划和建设所遇到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反馈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二、城市化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例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开裂,深埋地下污染源因迁徙弥散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而直接威胁着城市水资源。
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恶化,此外,废物堆放、路基工程、基坑工程、地下洞室及结构工程等还涉及边坡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及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地下水污染与污染源迁移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治理问题[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高层建筑基坑开挖问题、打入式桩和强夯问题、桩基与土体共同作用及深基坑抗震问题等几方面。
2.1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水灾害问题,由于防洪体系不健全,许多城市在遭受暴雨、台风袭击后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大气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匀,如降水量年际的差异和一年中各季节的变化大,常常造成旱涝灾害,并且诱发其它的自然灾害或地质灾害。
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且年际、年内的变化大,蓄调能力弱,因此水资源更紧缺,我国干旱、半干旱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
水环境污染、水质恶化,使部分水资源失去了可利用价值,更加剧了用水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各大中城市都存在着水量不足的情况。
例如,深圳市现有人口258.53万人,按人均0.25m3/d计算,深圳年需水量6.6亿m3,但深圳目前供水能力仅为2.3亿m3;且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造成水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据统计,深圳各大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个别水库的有关指标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2地下水污染与污染源迁移问题
根据全国85座重点城市地下水主要开采层水质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可知,我国北方城市污染严重,开采层水质较差。
南方城市污染程度较北方城市轻,存在的主要水质问题是:在原生水质不良的基础上,遭受近期严重的生活污染,同时叠加酸雨的污染。
造成我国城市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农业污染源的农药、化肥以及酸雨等,不良工程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改变水动力条件也会引起水质不佳含水层或污染水体的越流补给,造成水质污染。
2.3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整治问题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特别是一些建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平原区的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随着地面沉降范围的扩大和沉降量的增加,它对城市的危害越来越大,给城市建筑物、道路交通、管道系统以及给排水、防洪等带来了诸多困难和危害。
城市地面沉降绝大多数与地下水开采紧密相关,如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苏锡常地区的地面沉降。
2.4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
由于地下结构工程是在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并在具有一定初始地应力条件下进行施工,在加荷形式、材料力学模量的模糊不确定性、主体或围岩体本构行为及岩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等的影响下,与地面工程的施工条件相比,地下结构工程要复杂得多。
也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因素才造成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存在风险性大、可预见性差、经验性强等特点,因此,开展地下结构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仿真评估与决策等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城市环境地质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建设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上述第二个方面的认识,因为在这方面,许多人存在着很片面的观点,只顾自己这一代的眼前利益而全然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这和当前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由于人们忽视了对城市地质环境的保护,许多城市的地质环境不断恶化,出现了众多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
因此,在资源开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工作。
其次,城市建设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容量和质量。
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发展建设城市中,要考虑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尽可能在其容量允许的限度内从事工程活动。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的,同时,与人类干预破坏活动的强度也有关,人为不良干扰程度愈强,地质环境质量就愈差,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要减少人为破坏。
最后,城市建设要正确认识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美国新奥尔良市的灾难说明人作为重要地质营力对地质环境有着巨大的改造作用。
伴随着新奥尔良市的发展,整个城市慢慢变得完全依靠技术和工程力量而存在。
在新奥尔良市面临地面下沉、海面上升、湿地以及
作为屏障的岛屿快速收缩等几重危险的情况下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人为地质作用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人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遏制恶劣地质环境的发展,使地质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如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各种废弃物对水土体的化学污染,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也愈来愈严重。
四、结束语
地质环境是城市社会发展的载体。
我国城市工程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不断加剧,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中国的人均资源很少,人口众多,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也比较脆弱。
因此,要根据客观地质环境条件,科学地确定城市发展的性质和规模,充分发挥地质环境效应和潜能,使之与城市经济结构和发展相协调,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启义,伏小升,钟宗莲.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及监测网络优化解决策略[J].低碳世界,2018(08):11-12.
[2]杨政杰.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5):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