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动力学大作业
《车辆动力学》练习册及答案
车辆运动力学系题解答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常把轨道不平顺分为轨距、(水平)、高低和方向等四种不平顺。
P166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两股钢轨在正线及到发线上在同一处的高差不应超过(4mm ),在其它线上不应超过6mm。
P1673如果减载的车轮上又有很大的横向力使轮缘贴靠钢轨,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可能引起(爬轨)、脱轨事故p1674在直线上名义轨距为(1435mm );在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值对轨距加宽。
P1675车轮的偏心和不均重,都会引起轮轨之间的动作用,(车辆运行速度越高),则引起的轮轨相互作用力越大。
P1686车轮踏面存在擦伤时,车轮滚过擦伤处,(轮轨间发生冲击),钢轨受到一个向下的冲量,而车轮受到一个向上的冲量。
P1687轮对沿轨道运行时左右两轮的(转速相同),半径大的车轮经历的距离长,半径小的车轮经历的距离短,p1698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则轮对蛇行运动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P1709簧上质量与轮对之间不同的(弹性悬挂装置)可以代表实际车辆上不同的悬挂装置。
P17010在车辆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P17311悬挂静挠度越大,(车辆自振频率低),在轮轨冲击力作用下,振动比较缓慢,加速度也小。
P17312车辆转向架上采用的减震器品种很多,(线性减震器)是一种理想的减震器。
P17313线性减震器产生的阻力与减震器活塞位移速度成正比,(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P17314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量应当等于作用在系统上所有外力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所作的功。
P17915车辆受钢轨接头处冲击後的(强迫振动),实质上是有初速度的自由振动,p18216车辆强迫振动的频率、(振幅以及振动的形式)、不仅与车辆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线路的不平顺特点、轮轨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车辆的运动速度有关。
P18317车辆各基本部件之间有(弹性约束)或刚性约束,以限制结构中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柯尼希定理v图示坦克的履带质量为m
vEr
v v v
2vO1vO 2 r cos 2 12 R 2 cos 2 4 R 2 9 R 2
E
计算系统的动能:
1 2 1 1 2 1 2 2 T mvO1 J O1 O1 mvO 2 J O 2 O 2 2 2 2 2
2 2 4mR2 18mR2 (1 cos ) 6mR2
E
平面运动刚体上力系的功
Fi driC
Mi
dri drC dric
W Fi dri
Fi drC Fi driC
d
Fi driC Fi cos CM i d M C ( Fi )d
drC
C
W Wi Fi drC M C ( Fi )d drC M C d FR
动力学普遍定理及达朗伯原理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巫静波
1 基本物理量的计算
1.1—质点系及刚体动量的计算
p mi vi mvC
质点系质心的位置矢量及坐标
mi ri mi ri rC mi m mi xi xC , m mi yi yC , m mi zi zC m
O1
O2
, O1 vO1 3R
O2
vEr vO 2 r 2 3 R
vO1
O1 O2
vO2r
vEr
2 2 vO 2 v v 2 O1 O 2 r 2vO1vO 2 r cos 2 12 R 2 cos 2 4 R 2 9 R 2
由质心坐标公式,有
z
z′ ri
vi mi r′ i
某型军用车辆整车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某型军用车辆整车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某型军用车辆整车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作者:北方车辆研究所王军摘要: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履带车辆系统。
充分考虑碰撞、摩擦等复杂因素的存在,建立了履带车辆系统虚拟样机分析的力学模型,生成了路面文件。
对整车进行动态仿真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整车系统构件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曲线,从而可以对车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动态响应和动载荷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安全分析。
给出了车辆行走姿态的动画演示过程,进行了碰撞检测、故障再现、干涉检查。
关键词:多体动力学仿真军用车辆1 引言履带车辆由于其零部件数量多,机构运动关系复杂,加上有大量极难研究的碰撞、摩擦存在,长期以来很难建立描述车辆整体性能的整车模型。
在过去对整车系统模型研究过程中,往往将零部件不规则曲面间碰撞后的作用视为连续接触,这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
由于车辆中存在诸多通过接触传递力和运动的零部件,碰撞作用较多,对碰撞过程连续接触的假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精度。
随着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的迅速发展,使得借助动力学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整车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成为可能。
约束反力是很难计算的一类力,部件(如平衡肘轴、负重轮、减振器等)的作用在不同时刻将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约束反力将反映许多作用的综合结果,以前用传统理论和手段很难较精确地对约束反力加以计算,虚拟样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过计算获得了重点零部件受力大小的时间历程,可以看到冲击引起的尖峰载荷。
此外对运动范围进行了干涉检查、碰撞检测、故障再现。
在方案设计阶段用履带车辆的工具箱——ATV(Adams Tracked Vehicle)对整车进行动力学仿真,对于某型步兵战车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对于行动部分的薄弱环节是否满足刚强度要求,需要利用仿真软件提前获得行动部分薄弱环节的受力情况、冲击响应特性。
再利用相关分析软件与工具进行校核,加强或改进薄弱环节的设计,能够提高整车性能与可靠性,节约经费与时间,对于及时保证研制任务的按计划完成、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
坦克物理移动2作弊传答案
坦克物理移动2作弊传答案1、29.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选择材料时会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料的是()[单选题] *A.用塑料作为插座外壳的材料B.用铝合金作为制作飞机的材料(正确答案)C.用橡胶作为汽车轮胎的材料D.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的材料2、58.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单选题] *A.牛顿(正确答案)B.赫兹C.焦耳D.欧姆3、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单选题]A.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正确答案)B.烧水时水温升高C.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D.放入冰块后的饮料变凉4、若跳高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大于他的重力,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运动员竖直向下蹬地的力与地面给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若地面给他的支持力大于重力,运动员所受合力大于零,方向向上,运动员就能从地上跳起来5、【判断题】1N=1Kg.m/s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的运动,下面的哪些说法与观察到的结果相符()* A.制成的悬浮液体静置的时间越长,花粉微粒的运动械匙微弱6、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或者凝华7、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的关系时,物体密度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需要控制质量相同8、6.物块静止放在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86.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铜的密度是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9×103kg(正确答案)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10、13.双层真空门窗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隔音降噪,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单选题] *A.空气能传声B.玻璃能传声C.声波能被反射D.真空不能传声(正确答案)11、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答案解析:机械省力时会费距离,省距离时会费力。
坦克坦克的动力装置
坦克坦克的动力装置1.坦克动力装置的作用坦克的动力是由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组成的。
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包括燃油供给系、空气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加温系和起动系等。
坦克的动力装置是坦克的动力源。
它主要用来产生推动坦克运动的牵引力并使坦克达到所要求的速度。
该动力装置还要带动发电机发电,向车上的用电装置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带动液压和气压装置运转。
人们常把动力装置比作坦克的"心脏",足见它在坦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现代坦克发动机的种类坦克柴油机:自1954年5月苏T-34中型坦克上首先采用大功率柴油机至今,现代坦克绝大多数都采用高速柴油机,已很少采用汽油机。
这是用为柴油机的经济性好,即携带相同容量燃油的情况下,相同功率的柴油机的最大行程是汽油机的1.3~1.6倍。
而且在战场上,柴油机与汽油机比较不易起火,比较安全。
据统计,现代坦克柴油机,大多是多缸(6、8、10、12)、V形(两排汽缸夹角为60°、90°、120°)、上冲程柴油机(也有对置二冲程的)。
按其冷却方式,坦克柴油机又有水冷和风冷两种。
燃气轮机:尽管燃气轮机在坦克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但目前正式采用它作为主战坦克动力装置的只有美国的M-1主战坦克。
双动力装置:在瑞典的S坦克上,采用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水冷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并联的双动力装置。
3.坦克动力装置的特点坦克是十分复杂的战斗车辆。
由于坦克要南征北战,要爬山涉水,在各种地形上驰骋,条件十分艰苦,所以坦克的动力装置与汽车或其他工程动力装置相比,有如下特点:单位体积功率大:指动力装置的最大功率与其所占体积的比,用马力/3米来表示。
单位体积功率越大,意味着坦克发动机在一定功率下所占坦克的体积越小,坦克具有的外形尺寸就可能小,因而,单位体积功率越大的动力装置越好。
由于现代主战坦克火力和防护性的增强,重量有所增加,所以对机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有较高的行驶速度,而且特别强调加速性,这就要求坦克有很高的吨功率,要求发动机有更大的功率。
坦克学2-坦克效率损失计算
车辆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汇报论文03121202班第二组 组长:秦超恒 组员:覃子俊 田曾铭王一清 王叙麟 王烁 王旭冉 宋昱 吴曦车辆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坦克学大作业汇报论文组长:秦超恒 组员:覃子俊 田曾铭 王一清 王叙麟 王烁 王旭冉 宋昱 吴曦2015-4-23目录第一部分动力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4)一、冷却风扇(4)二、空气滤清器(5)三、排气系统功率损失(8)第二部分传动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10)一、齿轮啮合摩擦损失(10)二、轴承的摩擦损失(12)三、润滑损失(12)四、离合器带排损失(13)五、同步器的摩擦损失(14)六、密封件的摩擦损失(15)第三部分行动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16)一、履带销和履带孔之间的摩擦功率损失(16)二、负重轮滚动损失(17)三、主动轮和履带的啮合功率损失(21)四、负重轮、诱导轮轴承的摩擦损失(21)附页组内人员及其分工(22)第一部分动力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一、冷却风扇1.冷却风扇的型式选用冷却风扇是运载车辆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所散发的热量,除极少量通过传导、辐射方式传播外,绝大部分热量依靠冷却风扇产生的强制对流来散发。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转,因此改进风扇设计是提高发动机动力部分装置的有效途径。
装甲车辆用冷却风扇结构形式可分为:轴流式、离心式和混流式三种,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车辆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我国主战坦克采用的是离心式风扇结构。
2.离心式风扇空气运动分析离心式风扇由一个带叶片的转子和蜗形壳体组成。
当空气从轴向进入叶轮后,沿叶片的气流通道径向的离开叶轮,蜗壳的蜗形排风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流的静压力升高,且在蜗形的排风道内,气流的动能进一步转化为静压力。
离心式风扇按叶片出口角的大小,划分为后弯式、径向式和前弯式叶片。
下图为叶型示意图。
当<90°为后弯式叶片,它在理论上所能产生的压头,尽管比径向和前弯式叶片低,但其中大部分为有用的静压头,且出口速度低,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排风道布局比较困难的部位。
坦克学大作业一动力因数曲线的绘制——毛明哲
坦克动力性计算一、 初始数据设定1、 动力装置功率损失风扇损失功率最大功率点 Ps=116kW 空气滤清器功率损失取2% 排气装置取2%2、 传动啮合一共啮合5次圆柱齿轮每次啮合效率为97%传动装置的效率ch η597%85.9%=二、 绘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外特性曲线绘制程序及绘图结果如下 n=[1000:200:2200]; n=[n,2300];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plot(n,Pr,'g',n,Tr,'b');title('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legend('功率','扭矩');xlabel('转速n r/min'),ylabel('功率/kW 扭矩/Nm');三、 动力特性曲线的绘制1、 不同转速下各挡理论车速计算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转速n r/min功率/k W 扭矩/N m由0.377e z n v r i=r 0.318z m=表三-12、计算动力因数程序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endplot(v,D); hold on; end;三、1/a-v 曲线绘制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 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01020304050607080速度v/(km/h)动力因数D动力因数曲线0510152025123456速度/(km/h)1/a1/a-v 曲线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阻力系数0.5D C =% 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 a(j)=B(d)/(9.8*(D(j)-0.03));v1(j)=v(j)/3.6; endplot(v1,a); hold on; end;与三-2中程序相比更改的部分已用下划线标出。
车辆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车辆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车辆动力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轨道车辆通常由()、驱动部、走行部、制动部与连接部等组成。
A.车体B.转向架C.轮对D.电动机2.EDS 型磁悬浮的悬浮高度一般为()mm,因而对轨道精度和维护要求相对不高。
A.10 B.30C.100 D.503.铁道车辆的()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够承受的允许静载。
A.轴重B.额定载重C.轮对重D.车体重4.车轮必须具有(),以引导车轮沿道岔形成的线路方向运行,并产生变道时所需的横向导向力。
A.轮缘B.踏面C.缓冲装置D.车轴5.铁路轨道可以分为()轨道和曲线轨道。
A.缓和曲线B.坡度C.直线D.圆曲线6.人对频率在()Hz 以下的横向振动最敏感。
A.1B.2C.5 D.107.轨道车辆的轮对由左右轮子和车轴固接组成,左右轮对滚动角速度一致,则称为()轮对。
A.弹性B.普通C.刚性D.磁悬浮8.轮轨蠕滑是指具有弹性的钢质车轮在弹性的钢轨上以一定速度滚动时,在车轮与钢轨的()间产生相对微小滑动。
A.上方B.下方C.侧面D.接触面9.稳定性的含义包含静态平衡稳定性和()稳定性两大类。
A.动态B.准静态C.安全D.非平衡10.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轨道不平顺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三角级数法和白噪声滤波法等。
A.二次滤波法B.五次滤波法C.四次滤波法D.三次滤波法11.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轮胎一般是高压充气轮胎,轮胎内压力高达()kPa。
A.200~300 B.400~500C.600~700 D.800~90012.创造了581k m/h的世界轨道交通列车的最高速度记录的是()超导磁浮。
A.中国B.美国C.日本D.德国13.铁路轨道按轨枕使用材料可分为()轨道和混凝土轨枕轨道A.铁枕B.木枕C.铜枕D.不锈钢14.轮胎式轨道车辆在采用轮胎导向时,转向架上的左右导向轮胎()布置。
A.横向B.纵向C.垂向D.斜向15.我国()有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轨道交通线。
电传动履带式装甲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电传动履带式装甲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王双双;张豫南;张朋;赵玉慧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09(026)003
【摘要】与传统的机械传动车辆相比,电传动装甲车辆具有许多的优点,是现代装甲车辆的发展趋势之一.针对传统稳态动力学模型不能准确反映车辆在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这一问题,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建立了履带式装甲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道路的建模原理,建立了道路模型,对履带车辆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最后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这证明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电传动履带式装甲车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预测车辆的性能,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王双双;张豫南;张朋;赵玉慧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北京,1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电传动履带装甲车辆基本运动性能仿真 [J], 廖自力;张杰;阳贵兵;张晓峰
2.电传动装甲车辆电源系统建模与仿真 [J], 项宇;苏建强;刘春光;可荣硕;赵明
3.神经网络的电传动装甲车辆发动机建模与仿真 [J], 廖自力;项宇;刘春光;苏建强
4.电传动装甲车辆发动机-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研究 [J], 刘春光;项宇;刘越战
5.电传动装甲车辆联合实时仿真系统监测终端设计 [J], 曾庆含;刘春光;张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力性计算
坦克学大作业姓名:万超斌班级:03121102 1120110705学号:动力学作业-2014年一、已知条件:1.发动机外特性损失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选取。
2.传动简图:齿轮啮合次数4-6次。
(自己选取)。
3.各挡传动比:前传动比:i=0.68;q变速箱传动比:i=7.353 i=3.783 i=2.713 3b1b2b i=1.945 i=1.395 i=1;6b5bb4侧传动传动比:i=5.387。
c4.车重:战斗全重时质量M=25吨。
5.履带中心距:B=2.79m 主动轮半径:r=0.318m。
z6.主离合器的储备系数为β=2.0。
7.坦克高(地面至炮塔顶):2.19m 空气阻力系数:C=0.5。
D8.各挡离合器结合时质量增加系数i i i i i i b6b5b1b3b4b21.823 1.539 3.9031.394 1.304 1.2579. 二挡起步,起步挡加速第一阶段末的发动机转速为其最大扭矩点的转速,并假设起步挡离合器分离时的质量增加系数为1.2。
不考虑其他挡位的加速第一阶段。
二、作业1、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
2、根据已知条件做出该坦克的动力特性曲线。
3、绘制该坦克的1/a-v曲线,计算在良好路面上0~32km的加速时间,计算加速距离,并对其加速性、起步性做出评价。
三、要求1.每人独立完成作业;2.作业中应明确所用公式及所选参数;3.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用纸标准;4.使用计算机,交作业时要附程序。
2解答:1.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发动机外特性9504800率功900850800)m.N(750fT矩扭700 )Wk650(fP率600功55050045010002000160018002200240012001400nf(r/min)转速2.根据已知条件做出该坦克的动力特性曲线:(1)计算格挡理论速度n?r zf?v?0.377可计算出各挡理论速度:根据公式i(2)计算各挡效率:①动力装置的效率η d :设空气滤清器损失2%,排气损失2%,散热功率损失根据公式3??nPP???e?se PP?计算,动力装置的效率为???max s sd nP??ePe3转速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300η0.9799 0.9720 0.9625 0.9507 0.9359 0.9169 0.8914 0.8759d②传动装置的效率η:-ch设传动部分一共进行5 次啮合,取啮合效率为96%,得到效率为:5??096.8154?0.ch?行动装置的效率η:③-x根据可计算出相应速度的行动效率转速\档位一档二档三档四档五档六档④计算总效率η:?????????x d ch??(3)计算各挡空气阻力Rk(N):2A?mBH?0.8?2.m79?2.19?4.8881,则迎风面积。
坦克底盘-火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火炮振动特性分析
够在炮控系统有效 的俯仰角度范 围内准确 描述 坦克底 盘对 火炮俯仰 角振动 的激 扰作用 ; 火炮 的俯仰 角振动 的振 幅 随车速 的提高而增大 , 随路面不平度的增加而增大 。
关键词 : 兵 器科 学 与 技 术 ; 坦 克底 盘 一火炮 系 统 ; 炮 控 系统 ; 稳定工况 ; 火 炮 d e l i n g f o r Ta n k Ch a s s i s - Gu n S y s t e m
a nd Ana l y s i s or f Gu n Vi br a t i o n
WA N G Ho n g y a n ,H A O B i n g f e i , Y U K u i l o n g , R U I Q i a n g , L I S h a n l e ,D U A N Y u
Ab s t r a c t :To s t u d y t h e a n g u l a r v i b r a t i o n r e s p o n s e o f t a nk c h a s s i s — g u n s y s t e ms i n e l e v a t i o n, m u l t i — b o d y
第3 8卷
第1 2期
兵 器 装 备 工 程 学 报
2 0 1 7年 1 2月
坦克工作原理
坦克工作原理
坦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燃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动力,驱动履带和车辆进行运动。
具体来说,坦克使用的是柴油引擎或汽油引擎,这些引擎都是内燃机的一种。
内燃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化学能将其转化为热能,然后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连续爆发的燃烧反应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最终带动曲轴旋转。
坦克上的内燃机通常采用往复式活塞式结构。
内燃机燃烧燃料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等。
首先,燃料经过进气门进入气缸内,同时活塞向下移动,将物质抽入气缸内。
然后,活塞上升,将气体压缩,增加其温度和压力。
接下来,点燃燃料,燃烧释放出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下降,转化为机械能。
最后,排气门打开,将废气排出气缸。
在坦克中,内燃机通过齿轮传动将转动的力传递到履带上。
坦克的履带由一系列链条组成,链条的周围覆盖着金属板,使得履带能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内燃机提供的动力通过齿轮传动到履带上,使得履带能够旋转,从而推动坦克前进或后退。
此外,坦克还配备了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可以使得坦克在不平坦的地面上保持平衡和稳定,减少震动和颠簸。
转向系统可以使得坦克能够转向,改变行进方向。
总的来说,坦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产生动力,再通过齿轮传动将动力输送到履带上,从而推动坦克前进、后退或转向。
坦克动力发展全解析(上)
坦克动力发展全解析(上)评价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火力、机动性、防护力和指控能力四个方面。
坦克发动机作为机动性的动力源,其在坦克构成中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人们经常把坦克发动机比作坦克的“心脏”。
坦克从诞生至今的百年时间中,坦克发动机的发展与作战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它经历了选用发动机、专门研制发动机和柴油机化等阶段。
追溯起源1939年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在德国腾空而起。
1941年,喷气式飞机首次在英国进行了飞行试验。
此后,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作战飞机全部使用了燃气轮机。
航空动力发展如此大的变革,其根本原因是,燃气轮机较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具有更高的单位体积功率和单位重量功率,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由于燃气轮机在飞机上展现的杰出性能,苏、英、美等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多种用于地面车辆燃气轮机的研究、制造和试验。
1976年,以GTD-1000燃气轮机为动力的T-80坦克正式列装于苏军。
1979年命名为AGT1500的美国坦克燃气轮机正式投入生产,随即装备于美军M1系列坦克。
燃气轮机的诞生及运用于坦克,让现代坦克进入了“柴油机和燃汽轮机共存阶段”。
据2014年6月初媒体报道,中航工业南方1MW 级微型(1 000千瓦级)燃气轮机国产001号机试车获得圆满成功,以该级别燃气轮机为动力改装坦克试验也取得圆满成功,为后续场地试验和高原适应性试验开了一个好头。
这标志着南方公司已经完成MW级燃气轮机国产化,全面掌握了MW级燃气轮机的设计、制造、试车整个过程,为我国坦克动力家族增添了一名新成员。
与坦克柴油机相比,燃气轮机的技战术优势主要是:优异的扭矩特性和起动性能;多燃料的适应性、较高的单位体积功率、单位重量功率和较高的可用性,但其也存在燃油消耗更大等缺陷。
关于坦克发动机采用燃气轮机还是柴油机的争论有50余年,但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原因是两者目前都还没有完全取代对方的绝对优势。
这种争论对坦克发动机的发展是有利的,也是出台正确的决策所必须,但争论应该有充分论据、客观文献和使用实践的有力支撑。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会动的“坦克”》4篇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会动的“坦克”》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会动的“坦克”》精选4篇(一)标题: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会动的“坦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3. 利用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彩色条带、绳子、带有单位格的地板垫等。
2. 音乐:背景音乐,活动音乐等。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放松活动,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准备开始体育活动。
活动一:扭动小鱼游戏1. 幼儿手持彩色条带,按照音乐的节奏扭动身体,模仿鱼的游动姿势。
2. 鼓励幼儿多角度转身,感受音乐的节奏。
3. 让幼儿对彩色条带进行自由编舞,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活动二:坦克连线游戏1. 在地板上铺好带单位格的地板垫,每个格子分别标上数字或字母。
将绳子固定在地板上,让幼儿攥住绳子作为坦克车的方向盘。
2. 教师指挥幼儿按照指定的顺序前进或后退,左转或右转,形成一个坦克车队列。
3. 鼓励幼儿按照指令进行运动,注意与队友的协调配合,形成整齐的坦克车队列。
活动三:坦克地雷游戏1. 教师在地板垫上设置一些地雷(例如彩色纸片),要求幼儿绕过地雷前进。
2. 幼儿按照指令依次前进,当指令停止时,幼儿停下来,教师把地雷取走。
3. 如果幼儿踩到地雷,需要退回起点重新开始。
4. 鼓励幼儿提高观察力,谨慎前进。
活动结束: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休息片刻。
2. 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体育活动,总结体验和收获,并鼓励他们继续锻炼身体。
拓展活动:1. 可以在户外进行类似的游戏,例如组成一个“坦克”队列在场地上前进。
2. 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造各种不同的“坦克”形式,如四驱车、电动车等。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游戏形式,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引导,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坦克Ⅱ——试卷
式中ηxx、ηc、ηxd -分别为内侧行星排、侧传动和行动装置的效率。 ③ 循环消耗的功率: Pxhx = P 1g2 − P zs = P 1g2 (1 − η x ) = ④ 转向所需发动机功率: Pfx = F2g2υ2g2 − F1g2υ1g2 3600η 3600η F υ F υ = 2g2 2g2 − 1g2 1g2 η x 3600η 3600η P P = 2g2 − zs η η + F1g2υ1g2 (1 − η x ) F1g2υ1g2 3600 (1 − η x )
ZD
ZD
图2 以 Rg2 转向时,制动功率 Pm=0。 ① 外阻力消耗的功率为: Pw = F2g2υ2g2 − F1g2υ1g2 3600
对一定的传动系统的 k、iq、izf 和 ic 都是定值,所以右端为同一常数,以 C1 表示,即: i1 ρ1g = i2 ρ 2g = i3 ρ 3g = ......in ρ ng = (1 + k )iq izf ic 2 = C1
答:转向阻力系数影响因素如下:
设 U 表示两梯形面积之和: 1 1 U = ( KP2 + P2 )(v2 − v1 ) + ( KP3 + P3 )(v3 − v2 ) 2 2 K= P2 max P3max = P2 P3
接地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履带中心距增加而减小; 履带板结构:实验表明 ,履齿、筋越高,μ值越大。
2 η x = η xxηc2η xd
0.754nep rz υ1 max υ 2 max υ = = ......... = n max = = C2 ρ1 g ρ2g ρ ng (1 + k )iq i zf ic 0.754nep rz υ1 max υ 2 max υ C = = ......... = n max = = 2 = C3 (1 + k )iq i zf ic B R1g R2 g Rng B 可知,对一定传动系统的车辆这两式等号的右端都为常数,分别以 C2 和 C3 表示。它们 和变速分路传动比 ibf 无关。这说明直驶的各挡的最大车速υimax 和各挡相对规定转向半 径ρig 及规定转向半径 Rig 的比值分别为常数 C2 和 C3; υimax = ωi max = C3 Rig 可知周转时间为常数,命题得证。 四、综合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10 分) 1. 试 进 行 采用 图 2 所示二级 行 星 转向机的坦克 装甲 车 辆 , 以 R = Rg 2 转向时和 以 R > Rg 2 转向时的转向功率平衡分析。
坦克群战斗动力学模型初探
坦克群战斗动力学模型初探
杨本濂;汪业福
【期刊名称】《车辆与动力技术》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适当规模坦克群战斗的简化动力学模型——非线性自治系统的建立及其定性分析,对应用Runge-Kutta法所得的数值解进行讨论,并给出幂级数展开近似解法,其结果与数值解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最后还对应用此模型来评估坦克性能提出看法。
【总页数】10页(P16-25)
【作者】杨本濂;汪业福
【作者单位】[1]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2]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
【相关文献】
1.起爆点位置对反坦克破甲战斗部威力的影响研究 [J], 孙学清
2.坦克三角战斗队形战术运用模型 [J], 任向东;窦云
3.航母战斗群电子防空初探 [J], 孟宪民;祝利;张波
4.航母战斗群海洋环境保障体系构架初探与实验建模 [J], 张韧;彭鹏;徐志升;黄志松;庞云峰
5.掠飞攻顶反坦克破甲战斗部的动态特性研究 [J], 赵庚;郭光全;李树强;李中明;陈智刚;付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动力
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辆动力
张均享
【期刊名称】《国外坦克》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制坦克专用发动机,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国外装甲车辆动力装置研究、设计与制造的特点是研究时间长,研制的品种齐全、型号多,生产和装备数量大,且性能优异。
二战后,德国依托其在柴油机理论、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优势,为坦克研发了4代性能优异的柴油机,尤其第4代的MT890系列高功率密度、供坦克装甲车辆用的柴油机在总体结构、布局设计和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达到了当前世界装甲车辆发动机领域的最佳,从而可通过匹配机械行星或电传动装置获得最小动力室容积的要求。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张均享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811
【相关文献】
1.俄罗斯坦克装甲车辆动力探析
2.合作共促市场发展--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VDMA)液体动力和动力传输工程协会总经理Hartmut Rauen先生
3.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五大动力机制
4.领先一步的德国动力传动工业——VDMA传动技术
专业委员会总裁劳恩先生谈德国动力传动工业5.德国Elmoto推出名为“Elmoto HR-1seven-S”的电动助力自行车新品——最大亮点:车上配有一种堪称“全新动力”的动力传动装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克学03120702 20071201 王超坦克动力学作业20071201王超03120702一、已知条件:1.发动机外特性表1 发动机的外特性数据排气装置的功率损失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选取。
2.传动简图:齿轮啮合次数4-6次。
(自己选取)。
3.各挡传动比:前传动比:i q=0.68;变速箱传动比:i b1=7.353i b2=3.783 i b3=2.713i b4=1.945i b5=1.395i b6=1;侧传动传动比:i c=5.387。
4.车重:战斗全重时质量M=50吨。
5.履带中心距:B=2.79m 主动轮半径:r z=0.318m。
6.主离合器的储备系数为β=2.0。
7.坦克高(地面至炮塔顶):2.19m 空气阻力系数:C D=0.5。
8.各挡9. 二挡其最大扭矩点的转速,并假设起步挡离合器分离时的质量增加系数为1.2。
不考虑其他挡位的加速第一阶段。
二、作业1、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
2、根据已知条件做出该坦克的动力特性曲线3、利用1/a-v曲线计算该坦克的加速特性曲线,并根据在良好路面上0~32k m的加速时间对其加速性做出评价。
三、要求1.每人独立完成作业;2.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用纸标准;3.使用计算机,交作业时要附程序;4.作业记入平时成绩。
1、根据已知条件绘制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
2、根据已知条件做出该坦克的动力特性曲线。
①选取转速计算点: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300,单位为r/min ;②计算各排挡的车速,利用公式ir n v zf ⋅⋅=377.0,其中i 为总传动比且c b q i i i i ⋅⋅=,n 单位为r/min ,r 单位为m 。
车速单位km/h :③计算各排挡效率η,η=ηd ×ηch ×ηx ,其中冷却风扇的损耗的功率3,⎪⎭⎫⎝⎛⋅=fP f fs fsn n P P,所以各转速排气风扇损失的功率(单位为kW )为:j j f z 为N ,牵引力如下表: ⑤各排挡的空气阻力15.212vA C R D k ⋅⋅=,式中A 单位为m 2,v 单位是km/h 。
计算各排挡的动力因数D ,GR F D kj -=,式中F 、R 、G 的单位均为N 。
所以,得到坦克的动力特性曲线:3、利用1/a-v曲线计算该坦克的加速特性曲线,并根据在良好路面上0~32k m的加速时间对其加速性做出评价。
首先,根据第二阶段的加速度计算公式,a=g(D-f0)/δ得到各排挡的数并且得到各排挡加速第二阶段的方程式:二档:1/a=0.0052v 2-0.1230v+1.4208 三档:1/a=0.0038v 2-0.1255v+1.9088四档:1/a=0.0034v 2-0.1566v+3.0240 五档:1/a=0.0043v 2-0.2726v+6.2333 六档:1/a=0.0181v 2-1.6523v+40.1660 所以对其取不定积分有:二档:t=0.001733v 3-0.0615v 2+1.4208v+C 1,C 1= -3.4295; 三档:t=0.001267v 3-0.0628v 2+1.9088v+C 2,C 2= -4.5659; 四档:t=0.001133v 3-0.0783v 2+3.0240v+C 3,C 3= -10.509;又因为在二档加速第一阶段ff Dg a δβ)(0max -=,此时加速度a=4.682636m/s 2。
此时加速时间t=12.11/a/3.6=0.72s 。
所以v=4.682636t ,0<t<0.72s 。
加速终了速度为3.364m/s 。
在加速第二阶段t=0.001733v 3-0.0615v 2+1.4208v-3.4295,3.364<v<5.53。
在加速第三阶段fgfa δ0-=,换档时间取1s ,a=-0.326666667m/s 2。
所以v=5.53-0.326666667(t-2.8399),2.8399<t<3.8399。
结束时速度为5.20m/s. 三档加速第二阶段t=0.001267v 3-0.0628v 2+1.9088v-4.5659,5.20<v<7.71。
在加速第三阶段fgfa δ0-=,换档时间取1s ,a=-0.326666667m/s 2。
所以v=7.71-0.326666667(t-6.998542), 6.998542<t<7.998542,结束时速度为7.38m/s 。
在四档加速第二阶段,t=0.001133v 3-0.0783v 2+3.0240v-10.509,7.38<v<8.89。
当加速结束时,0~32km/h 加速所用时间为10.98s有上述方程,用MATLAB 可得到0~32km/h 加速特性曲线(程序见附2):通过加速度分析,得出0到32公里加速时间为10.98s ,可以认为该坦克的加速性接近同时代国际的先进水平,基本能够达到规定的技战术指标。
附1x=[8.651198 10.38144 12.11168 13.84192 15.5722 17.3024 19.03264 19.89775]; y=[0.735548 0.703885 0.697511 0.712898 0.75233 0.822453 0.945008 1.02783]; p=polyfit(x,y,2)p =0.0052 -0.1230 1.4208x1=8.651198:0.3: 19.89775;y1=polyval(p,x1);plot(x1,y1)hold ona=[12.06321 14.47585 16.88849 19.30113 21.7138 24.12641 26.53906 27.74538]; b=[0.936429 0.896054 0.890035 0.91378 0.97107 1.07245 1.251911 1.375784];p=polyfit(a,b,2)p =0.0038 -0.1255 1.9088x1=12.06321:0.3:27.74538;y1=polyval(p,x1);plot(x1,y1)hold onc=[16.82647 20.19176 23.55706 26.92235 30.2876 33.65294 37.01823 38.70088]; d=[1.335325 1.277705 1.274391 1.318812 1.41901 1.596582 1.920455 2.153897]; p=polyfit(c,d,2)p =0.0034 -0.1566 3.0240x1=16.82647:0.3:38.70088;y1=polyval(p,x1);plot(x1,y1)hold one=[23.46056 28.15267 32.84478 37.5369 42.229 46.92112 51.61323 53.95929];f=[2.123406 2.03224 2.044018 2.149611 2.37363 2.781627 3.592154 4.246792]; p=polyfit(e,f,2)p =0.0043 -0.2726 6.2333x1=23.46056:0.3:53.95929;y1=polyval(p,x1);plot(x1,y1)hold ong=[ 32.72748 39.27298 45.81847 52.36397 58.9095 65.45496 72.00046 75.27321]; h=[ 4.128365 3.957901 4.071669 4.476865 5.34042 7.195664 12.83805 21.72982]; p=polyfit(g,h,2)p =0.0181 -1.6523 40.1660x1=32.72748:0.3: 75.27321;y1=polyval(p,x1);plot(x1,y1)附2t=0:0.05:0.72;v=4.683*t;plot(t,v)hold ony=3.365:0.05:5.53;x=0.001733*y.^3-0.0615*y.^2+1.4208*y-3.4295; plot(x,y)hold onx1=2.8399:0.05:3.8399;y1=5.53-0.326666667*(x1-2.8399);plot(x1,y1)hold ony=5.20:0.05:7.71;x=0.001267*y.^3-0.0628*y.^2+1.9088*y -4.5659; plot(x,y)hold onx=6.998542:0.05:7.998542;y=7.71-0.326666667*(x-6.998542);plot(x,y)hold ony=7.38:0.05:8.89;x=0.001133*y.^3-0.0783*y.^2+3.0240*y-10.509; plot(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