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

第二章学习的本质

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

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

1.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从容学习。

2.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

3.

4.

5.

6.

7.

8.

1.

2.

3.

(二)从整合到分化

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再如:婴儿常会将四只脚的动物都认作是同一种,而后才学会分辨猫、狗、羊等。

(三)发展速率有快有慢

发展虽是连续的,但各部位的成长以至心智能力的发展速率却是有快有慢的,而且有阶段性的。例如:脑神

经与脑组织的发展在儿童期发展最快,而内脏器官在儿童期成长缓慢,一直到青年期才快速成长。又如想像、创造能力在儿童期便快速成长,至青年期达高峰,而逻辑推理能力在儿童期则呈缓慢发展状。

(四)阶段成熟性

各种行为能力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发展工作”,待发展成熟后,才得以进入下个阶段继续成长。换句话说,后面的发展阶段的好坏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的。而且各阶段发展顺序是一定的,每个人都照着一定的模式成长,不可能前后颠倒或跳过某一个阶段。如:婴儿从头部举直→俯卧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的发展,其中如果有某一阶段出了问题,接下来的阶段便无法完成。同样的,当幼儿的手指肌肉、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没有成熟前,他是无法拿笔写字的。

之一。

式,

西,

会的安排。

惟实思考性。幼儿无法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不眼前的事物,他必须凭借自己

身体的直接操作和知觉经验来了解事物或解决问题。例如,他可以从学校走回家,但

却无法描述(说清楚)这条路是如何走的。

直觉判断。幼儿常会依据事物的表象来判断或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推理能力。他

们会从一个特有概念直接跳接(联想)另一个概念,或认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其间

必有因果关系。例如,有人不管是吃点心或午餐时,就想到“吃完”后要“午睡”的

不愉快经验,因而拒绝食用或吵闹不休。这个时期的幼儿也常常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

一件事物的某一细节上,无法联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例如:画妈妈时,常常很夸张

的描绘嘴巴、发型等某一部位,而仿画□、△时,常是歪歪斜斜,比例不对,甚至会

突显某一个角。

(三)情绪、行为特征

1.喜欢探索新事物、充满想像力。

由于正处于生理的急速成长期,但又受限于自我中心及惟实思考方式,幼儿的心里总是塞满了一大堆问题,新奇的事物也总能抓住他的视线,因而,他们会不时东摸西摸,还会问个不停。而当幼儿自身无法理解所看到、

2.

3.

等,

因此,即使是胎儿期,就已和环境产生互动;每一成长阶段皆有其关键“作业”待完成;需不断接受刺激、累积经验,方能持续成长。这点给老师的启示是,学习是随时在发生的,没有上课、下课之分。同时更不能忽略或否认学习者过去的环境经验(幼儿不是一张白纸)。一个在家里从来不曾看过书的幼儿,老师若马上要求其看图说故事的话,他的不自在与挫折感是可预见的。

(二)学习必须是学习者亲身体验

正如皮亚杰认知学说所提出的论点,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的。“知识”若不是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就不能成为真的知识。举例来说,让幼儿认识形状的方式,不是在黑板上画出△□○,

然后对幼儿解释各种形状的特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积木,在堆堆叠叠中,自然体验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长长的、弯弯的等具体形状特征。

“亲身体验”的另一个意义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行为方式,不会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理解程度。例如:有人喜欢静静地唱一首歌,有人喜欢连唱带跳,有人则不喜欢唱歌;同样一片拼图,不会有两个人以完全一样的方式来拼完。老师若能了解这个学习本质,就会避免以灌输方式教导幼儿,更不会要求(期望)全班幼儿有同样的表现。

(三)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程度

根据阶段成熟论及“继续性”的发展原则,人类各项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是渐进且有系统性的,某一阶段未成

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与大目标

学习区的种类与范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并无定论,但应以“全人教育”为原则,即满足幼儿认知、语言、大小肌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需求。

老师可依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如:面积大小、格局、形状等)、幼儿人数、年龄层、编班方式及经费多寡等客观条件来综合考虑。例如:在一个约35平大、方正格局、可供30位5岁幼儿使用、且经费充裕的教室里,设立语文、益智、科学、积木、装扮、美劳等6个特色各异的学习区,然后拟定每个学习区的主要学习目标。

二、详列具体学习目标

设定好各区大目标后,老师可根据班上的幼儿的整体发展程度与个别差异状况,以月为单位,将各区的具体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情意、技巧三方面,由简到繁地一一列出。而后每隔3~4周,老师根据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删除孩子们已达成的项目(撤换玩具),代之以更高层次的学习项目。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达成各区的大目标。

三、寻找适当的教材、玩具

接下来,老师便可根据既定的目标收集、设计适合的教材、玩具。当然,这当中可能会有某一件教材、玩具同时适合几个学习目标或者某一学习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材、玩具来完成。

1.

2.

3.

4.

1.

2.

的位置。

3.

4.

1.

的争端。老师可利用各种矮柜、书架、地毯、风琴等设备作为各区间的隔离带。

2.来往各学习区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避免任何绕走、行走时发生冲撞、推挤,甚至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3.各区域所面的教材、玩具应随手可得,避免让幼儿横过教室取拿物品,增加不必要的交通量及喧吵声。

4.除了个别学习的空间设计外,教室内也要有可供小组及集体活动的地方。

(四)老师在安排个区教材、玩具时考虑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