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内容Chapter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解答要点:环境概念的理解: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

即围绕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内涵的理解:①、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②、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首先:环境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不同的主体,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③、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环境概念是抽象的,但是环境的形态和内涵又是具体的。

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和谐统一)环境造就了人类,人类改造了环境。

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人类——环境系统复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7、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8、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解答要点:环境问题的概念:见ppt或教材、教案。

产生根源: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9、如何理解环境管理解答要点:首先要给出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理解这个概念须从以下7个方面谈起:A、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B、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

第一章会说话的教室
跳出教学环境的泥沼
教学环境向度
第二章学习的本质
发展的基本模式
幼儿的本质
学习的基本信念
第三章如何规划学习区
拟定学习区的种类与大目标详列具体学习目标
寻找适当的教材/玩具
着手布置
逐步开放学习区
第四章美劳区的规划与运用何谓创造力
创作力的发展
美劳区的学习目标
空间设计
多样性的美劳活动
教师角色
第五章积木区的规划与运用魅力无穷的积木
单位积木的功能
积木区的学习目标
空间设计
教师角色
第六章语文区的规划与运用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区的学习目标
语文活动示例
空间设计
教师角色
第七章装扮区的规划与运用装扮区的重要性与学习目标装扮行为的发展
空间设计
扮演主题示例
教师角色
第八章科学区的规划与运用什么是科学
科学区的学习目标
科学活动示例
空间设计
教师角色
第九章益智区的规划与运用幼儿如何掌握数概念
数的内容与数概念发展
益智区的学习目标
益智教材示例
自制益智教材
空间设计
教师角色
第十章观察与记录
为什么要做观察与记录
如何做观察记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区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幼儿园区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幼儿园区域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我们怎样才能把班级的区域环境创设好,既能达到教育效果也能使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既省时又省力、走心,而且达到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呢?环境是孩子的不说话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所以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生活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这就需要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理念、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

班级是孩子一天活动的场所,区域学习环境创设的怎么样对孩子的人格、审美,对孩子的发展、探索能力以及思维发展能力都起着很大的影响。

那些看似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环境是不是真的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是不是真的能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现状分析:根据我的观察,在这一点上,有些过于呆板、有些过分的花哨、有些重装饰轻教育意义,有的缺乏艺趣,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让环境既能有意蕴又能承载教育的课程功能、启发孩子们的互动呢?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做到有心,注意环境中孩子的参与。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大多数都是由老师包办的,即使有孩子参与也仅限于将孩子们的作品作为环境的点缀,那每逢学期初时,老师们加班加点布置,刚开始,孩子们对新布置的环境很关注,但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环境就对孩子失去了吸引力,以成人的眼光来代替孩子的眼光来布置环境,很难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这句话很难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要把环境的创设和参与权交给孩子,就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完成。

老师在布置环境的时候,他们就考虑到了三个问题,第一哪些是孩子能够参与做的?第二个方面,哪些是家长能够合作的?哪些是需要老师完成的,接着老师们共同布置主题环境,体现了孩子与老师真正实现“我的环境,我做主”的理念。

第二个就是有意要在环境中做到一个有意的人,而环境是潜在的课程。

班级环境要让孩子们的学习能看得见,就像主题墙调查表等。

儿童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也折射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识等,班级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促进孩子们多元化的感知和整体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要点的整理

1.掌握以下概念: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它就是环境承载量的极限值。

复合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及区域,实质是一个由人及自然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核心?}环境规划目标: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水污染控制系统: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理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包括三个层次:操作运行层计划策略层政策制定层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科技等手段来进行。

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的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

环境学习计划

环境学习计划

环境学习计划环境学习计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学习规划,旨在提高个人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深入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我们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并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环境学习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这要求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主动行动起来。

环境学习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学习,培养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学习内容1.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学习计划的第一步是深入学习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等。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2. 环境问题与挑战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前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这包括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通过学习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 环境保护政策与实践学习环境保护政策是环境学习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全球、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对其背后的理念和目标进行深入分析。

此外,还应该研究各类环境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实践案例,了解环境保护的最佳实践和方法。

4. 环境技术与创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因此,学习环境技术与创新是环境学习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与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问题,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学习计划在开始环境学习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这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等。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2. 多渠道获取信息环境学习计划需要我们收集并了解大量的信息。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

1、名词解释2、选择3、简答题4、计算题5、论述题1520302510题型结构:5×3;20×1;6×5;9+8+8;1×10。

第一章选择1 、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 、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泯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5、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 ;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指在这一地区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城镇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

6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7 、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8、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分类: (简答)(1) 流域环境管理;(2) 区域环境管理;(3)行业环境管理;(4) 部门环境管理。

9、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

10 、俄罗斯的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协调型的环境保护规划。

11 、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

12、人地系统ds>0 的人地冲突型:包括E ,F ,G 三种状态,冲突最厉害的状态为G (ds >0 ,ds >0),表现为经济发展衰退,地理环境恶化,可视为人地冲突的最终状态。

13、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者称为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

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 (如模型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不见效的,其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

所以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杜艳玲)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杜艳玲)

填空题1、幼儿期无论在身体、语言、人格、智能及社会性发展上,都正处于非常时期,发展快速。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为三至六岁的幼儿正处于所谓“前运算阶段”。

3、三至六岁幼儿在情绪、行为特征的表现有:喜欢探索新事物、充满想象力;情绪不稳定;爱模仿/可塑性强。

4、所谓学“学习区”,是指有规划而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

5、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利用各区的教材与设施,老师必须和幼儿一起建立各区学习内容的使用规则。

选择题1、老师在安排各区教材、玩具时应考虑下列原则:条理性、数量、(C)美观、明朗性。

A、学习性B、合作性C、安全性D、合理性2、为学期阶段的幼儿提供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教师也能在这个环境里(A、B、C)A、充分了解、体验幼儿的特质,进而观察、欣赏幼儿。

B、认清自我角色,发挥专业精神。

C、幼小管理教室,与幼儿维持良性互动。

D、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3、幼儿期与人生其他阶段不同的在于(A、C、D)A生理特征B、心理特征C、思考特征D、情绪、行为特征4、老师在拟定学习区时,可以根据实际的(A、B、C)编班方式及经费多寡等客观条件来综合考虑。

A、空间条件B、幼儿人数C、年龄层D、发展水平简答题:1、幼儿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答:发展是连续的;从整合到分化;发展速率有快有慢;阶段成熟期;个别差异性。

2、建构区的学习目标?答:1、尽情发挥想象与创作能力。

2、学习基本数概念。

3、提升语言表达与倾听能力。

4、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升思考技巧。

6、学习社交技巧。

7、获得感官上的满足8、增进大小肌肉的发展。

实践操作题请设计、规划这间活动室,并附上区域规划说明:窗户窗户窗户盥洗间走廊活动室门活动室门。

浙大885环境学考点背诵——第11章 环境规划

浙大885环境学考点背诵——第11章 环境规划

第十三章环境规划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使人与自然核心,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人类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以保障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环境、经济、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只能带来暂时的繁荣,因为环境问题的恶化必将造成对人类的危害,资源的枯竭,限制经济发展,因此环境规划必须把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来规划,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以保障三者持续稳定发展。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环境规划以生态理论为基础,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同时,环境规划还必须以经济规律为指导,才能把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平衡,克服局限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

3.环境保护方案合理优化的原则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合理和优化的环境保护方案,以实现规定的目标,这就要求环境规划必须从实际触犯,因地制宜的找到或提出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的方案,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环境规划的作用①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环境规划的重要作用在于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②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社会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惊醒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第5-6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第5-6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20
二、环境规划方案的决策过程
1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系统
调节(合理选择系统行为)
输入(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技术经济评价 2.决策技术 反馈(是否达到要求)
输出(满意解)
图 评价决策系统详细模式图
21
2、环境规划方案决策步骤
目标制定阶段——信息调查阶段——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评估阶段——方案选定阶段——反馈调查阶段
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 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称之为生态规划方案。
18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
首先从经济与环境两个方面全面地规划 工业发展的部门结构,尽量减少污染的 排放量。
其次,从经济与环境全面考虑出发,合 理布局污染工业,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环 境资源的容量,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 人工治理量。
19
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方案
区域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调 查、分类、区划和评价等工作,从而查明资源、 生态破坏的情况及其原因,并着重研究保护资 源和促使生态环境逐步从恶性循环过渡到良性 循环的途径和措施。
使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一般有:
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 调整作物布局,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 开发新能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相结合等。
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实施
第五节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和决策过程
第六节 环境规划的实施
1
一、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
1、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
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 题和环境目标、污染状况和污染削减量、投资 能力和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和 自然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2、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善用信息,紧指目标。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根本途径。 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

5.“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精编版

5.“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精编版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第二章学习的本质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1.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从容学习。

2.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

3.从亲身经验、探索事物中获得成就感。

4.愉快的学习与成长,不用担心会遭受斥责或赶不上别人。

5.学习自律、担负责任,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6.减少负向行为,导向正向行为。

7.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谐互动。

8.觉得被爱、肯定自已也接纳他人。

二、为师者也能在这个环境里1.充分了解、体验幼儿的特质,进而观察、欣赏幼儿。

2.认清自我角色、发挥专业精神。

3.有效管理教室,与幼儿维持良性互动。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先决条件是,老师须了解人类发展的本质及三至六岁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而掌握对学习的基本信念。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环境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学魔力。

三、发展的基本模式根据许多医学与心理学先进的观察与研究可得知,虽然每个人的发展步调与特质都不相同,但依循固定、有规律的进行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不受后天经验影响而改变的,这些模式是:(一)发展是连续的人从在子宫内开始,一直到生命终止,他的各部位器官与能力都一直以不同的速率不断地发展。

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跳跃式地有时长、有时短,也不是突发的。

如:牙齿、语言的发展,我们常以为婴儿生齿是一日之间就冒出来,或突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实际上牙齿在冒出来前,就在下颚内“酝酿”了好久,而幼儿在开口说话前,也是经过一段极漫长的观察、模仿、刺激与发声练习的。

(二)从整合到分化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

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教案中图版选修6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教案中图版选修6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环境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地方政府制定的环保规划,如城市空气质量改善计划、水资源保护计划等
-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项目,如绿化行动、清洁生产等
5.环境保护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节能技术的创新,如高效节能灯具、节能家电等
-环保材料的研发,如可降解塑料、环保涂料等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提高环境污染监测和预警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环境保护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和管理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和管理
2020/7/23
• 2.环境管理的内容 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 (1)环境资源管理 (2)区域环境管理 (3)部门环境管理 2.从环境管理的性质划分 (1)环境计划管理 (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020/7/23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 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 织和指挥权力。制定方针、政策,建立法规、 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对环境资源保护工 作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环境管理的一种强制手 段,依法管理环境是控制并消除污染,保障自 然资源合理利用,并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
2020/7/23
• 2.主要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的,改善环 境质量,中国将实施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实行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 绿色工程计划》。
2020/7/23
第二节 环境规划
• 一.基本概念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编制程序 四.环境规划的作用
2020/7/23
一.基本概念
• (一)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 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 标和措施所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
性的方案。
2020/7/23
二.环境规划的类型
• 1.生态规划
•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3.自然保护规划
2020/7/23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 第一节 环境管理 • 第二节 环境规划
2020/7/23
本章重点
• 1.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2.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3.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4. 何为“三同时” 5.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环境现 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重点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一、环境规划的概念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可行性方案。

二.环境规划内涵: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乡镇)2、基本出发点:1)、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2)、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循的义务(公正)3、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求系统最佳发展。

4、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5、主要内容:对人类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做出安排和部署6、实质:1)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2)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三、环境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②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③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④促进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⑤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环境规划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综合分析,整体优化的原则。

五.环境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地区性3.目的性和目标性4.政策性5.科学性6.可操作性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环境规划(>10年)㈠近期目标㈡中期目标㈢远期目标;②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③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分:①经济制约型。

②协调型。

③环境制约型。

3、按照地域范围可分为:全国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流域环境规划、省级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工业区环境规划、乡镇环境规划4、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噪声控制规划等。

5.“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

5.“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解读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第二章学习的本质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1.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从容学习。

2.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

3.从亲身经验、探索事物中获得成就感。

4.愉快的学习与成长,不用担心会遭受斥责或赶不上别人。

5.学习自律、担负责任,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6.减少负向行为,导向正向行为。

7.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谐互动。

8.觉得被爱、肯定自已也接纳他人。

二、为师者也能在这个环境里1.充分了解、体验幼儿的特质,进而观察、欣赏幼儿。

2.认清自我角色、发挥专业精神。

3.有效管理教室,与幼儿维持良性互动。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先决条件是,老师须了解人类发展的本质及三至六岁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而掌握对学习的基本信念。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环境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学魔力。

三、发展的基本模式根据许多医学与心理学先进的观察与研究可得知,虽然每个人的发展步调与特质都不相同,但依循固定、有规律的进行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是不受后天经验影响而改变的,这些模式是:(一)发展是连续的人从在子宫内开始,一直到生命终止,他的各部位器官与能力都一直以不同的速率不断地发展。

其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跳跃式地有时长、有时短,也不是突发的。

如:牙齿、语言的发展,我们常以为婴儿生齿是一日之间就冒出来,或突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

实际上牙齿在冒出来前,就在下颚内“酝酿”了好久,而幼儿在开口说话前,也是经过一段极漫长的观察、模仿、刺激与发声练习的。

(二)从整合到分化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

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

教师工作规划的学习环境与教育活动

教师工作规划的学习环境与教育活动

教师工作规划的学习环境与教育活动1. 介绍教师工作规划的重要性教师工作规划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基础,它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然而,教师的工作规划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教育活动。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师工作规划的基础。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条件。

教室的布置、教学设备的配备以及学习资源的丰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活动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趣味的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的工作规划才能顺利推进。

4.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活动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出发,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获取全方位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6. 创新教育活动方式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应注重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乏味的感觉,从而影响工作规划的达成。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等方式,创新教育活动,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7. 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教育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是促进教师工作规划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与同事们分享经验,交流教学心得,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不仅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和潜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展自身事业。

8. 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升教育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运用》重点章节第二章学习的本质在了解环境的魔力后,我们便要来探讨,如何提供学前阶段的幼儿一个能助其身心健全发展的理想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进入一个环境后,就能如鱼得水般与之结为一体,让他深刻体会,这里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地方!一、他每天能够在这个环境里1.能依自已的兴趣、能力与发展阶段,主动找寻最需要的东西(刺激),从容学习。

2.拥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发挥自我。

3.4.5.6.7.8.1.2.3.(二)从整合到分化每种行为能力最初都是“粗枝大叶”、一片混沌的,而后经生理的成熟与环境刺激的交相作用,才得以“精细分工”。

例如:幼儿最初拿笔是以拳握方式,并以整只手臂力量运笔,而后才学会灵活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协调夹笔,然后靠手腕运笔。

再如:婴儿常会将四只脚的动物都认作是同一种,而后才学会分辨猫、狗、羊等。

(三)发展速率有快有慢发展虽是连续的,但各部位的成长以至心智能力的发展速率却是有快有慢的,而且有阶段性的。

例如:脑神经与脑组织的发展在儿童期发展最快,而内脏器官在儿童期成长缓慢,一直到青年期才快速成长。

又如想像、创造能力在儿童期便快速成长,至青年期达高峰,而逻辑推理能力在儿童期则呈缓慢发展状。

(四)阶段成熟性各种行为能力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由几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发展工作”,待发展成熟后,才得以进入下个阶段继续成长。

换句话说,后面的发展阶段的好坏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的。

而且各阶段发展顺序是一定的,每个人都照着一定的模式成长,不可能前后颠倒或跳过某一个阶段。

如:婴儿从头部举直→俯卧抬头→翻身→坐起→爬行→站立→行走的发展,其中如果有某一阶段出了问题,接下来的阶段便无法完成。

同样的,当幼儿的手指肌肉、手眼协调等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没有成熟前,他是无法拿笔写字的。

之一。

式,西,会的安排。

惟实思考性。

幼儿无法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不眼前的事物,他必须凭借自己身体的直接操作和知觉经验来了解事物或解决问题。

例如,他可以从学校走回家,但却无法描述(说清楚)这条路是如何走的。

直觉判断。

幼儿常会依据事物的表象来判断或解决问题,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会从一个特有概念直接跳接(联想)另一个概念,或认为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其间必有因果关系。

例如,有人不管是吃点心或午餐时,就想到“吃完”后要“午睡”的不愉快经验,因而拒绝食用或吵闹不休。

这个时期的幼儿也常常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某一细节上,无法联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例如:画妈妈时,常常很夸张的描绘嘴巴、发型等某一部位,而仿画□、△时,常是歪歪斜斜,比例不对,甚至会突显某一个角。

(三)情绪、行为特征1.喜欢探索新事物、充满想像力。

由于正处于生理的急速成长期,但又受限于自我中心及惟实思考方式,幼儿的心里总是塞满了一大堆问题,新奇的事物也总能抓住他的视线,因而,他们会不时东摸西摸,还会问个不停。

而当幼儿自身无法理解所看到、2.3.等,因此,即使是胎儿期,就已和环境产生互动;每一成长阶段皆有其关键“作业”待完成;需不断接受刺激、累积经验,方能持续成长。

这点给老师的启示是,学习是随时在发生的,没有上课、下课之分。

同时更不能忽略或否认学习者过去的环境经验(幼儿不是一张白纸)。

一个在家里从来不曾看过书的幼儿,老师若马上要求其看图说故事的话,他的不自在与挫折感是可预见的。

(二)学习必须是学习者亲身体验正如皮亚杰认知学说所提出的论点,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感官”来学习的。

“知识”若不是经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就不能成为真的知识。

举例来说,让幼儿认识形状的方式,不是在黑板上画出△□○,然后对幼儿解释各种形状的特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玩积木,在堆堆叠叠中,自然体验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长长的、弯弯的等具体形状特征。

“亲身体验”的另一个意义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行为方式,不会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理解程度。

例如:有人喜欢静静地唱一首歌,有人喜欢连唱带跳,有人则不喜欢唱歌;同样一片拼图,不会有两个人以完全一样的方式来拼完。

老师若能了解这个学习本质,就会避免以灌输方式教导幼儿,更不会要求(期望)全班幼儿有同样的表现。

(三)学习内容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程度根据阶段成熟论及“继续性”的发展原则,人类各项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是渐进且有系统性的,某一阶段未成一、拟定学习区的种类与大目标学习区的种类与范围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并无定论,但应以“全人教育”为原则,即满足幼儿认知、语言、大小肌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需求。

老师可依据实际的空间条件(如:面积大小、格局、形状等)、幼儿人数、年龄层、编班方式及经费多寡等客观条件来综合考虑。

例如:在一个约35平大、方正格局、可供30位5岁幼儿使用、且经费充裕的教室里,设立语文、益智、科学、积木、装扮、美劳等6个特色各异的学习区,然后拟定每个学习区的主要学习目标。

二、详列具体学习目标设定好各区大目标后,老师可根据班上的幼儿的整体发展程度与个别差异状况,以月为单位,将各区的具体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情意、技巧三方面,由简到繁地一一列出。

而后每隔3~4周,老师根据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删除孩子们已达成的项目(撤换玩具),代之以更高层次的学习项目。

通过这些具体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达成各区的大目标。

三、寻找适当的教材、玩具接下来,老师便可根据既定的目标收集、设计适合的教材、玩具。

当然,这当中可能会有某一件教材、玩具同时适合几个学习目标或者某一学习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教材、玩具来完成。

1.2.3.4.1.2.的位置。

3.4.1.的争端。

老师可利用各种矮柜、书架、地毯、风琴等设备作为各区间的隔离带。

2.来往各学习区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避免任何绕走、行走时发生冲撞、推挤,甚至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

3.各区域所面的教材、玩具应随手可得,避免让幼儿横过教室取拿物品,增加不必要的交通量及喧吵声。

4.除了个别学习的空间设计外,教室内也要有可供小组及集体活动的地方。

(四)老师在安排个区教材、玩具时考虑的原则:1.条理性:所摆放的教材或玩具应该力求整齐,让幼儿无需处处征求老师的同意才可使用和完全领悟老师的指导才知如何使用。

这样一来,幼儿在使用时便能“一目了然”,知道该教材是做什么用的,同时也无需在一堆物品中翻来翻去,浪费时间造成混乱场面。

而一篮篮摆放的形式也暗示幼儿一次只能拿一篮,摆弄完毕,按规定归放原位后再拿另一篮。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建立其独立自主的能力,更可以培养其轮流、分享的社交态度。

针对一些需要指导的教材或玩具,如棋类、走线、扑克牌游戏等,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先给幼儿指导或介绍使用方法,再放进学习区,这样做可以提高幼儿的处理能力。

拼图、乐高等属于自我修正或创意性的教材、玩具,其条理性高,便可直接放入学习区,让幼儿自行探索。

2.同时供3.4.教材,或改动设施,并根据幼儿在“第二阶段”互动时的行为实例,引导他们认识游戏规则(第三阶段)。

每个阶段能否稳当地落实执行,关系着日后幼儿的学习品质。

尤其是在第一阶段,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应充分计划后,再以谨慎的态度执行。

预备周进行的方法并无固定模式,老师要根据幼儿人数、年龄层、作息时间、空间大小及内容的复杂程度作弹性处理,但应掌握某些基本原则。

(一)以小组方式进行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确切地熟悉教材、玩具的内涵和使用方法,在介绍时不宜以大集体方式进行,应以10~15人组成的小组为限(人数可随幼儿年龄大小递增或递减)。

(二)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学习区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力都不及成人,故在介绍学习区内容时应循序渐进,每次以10~15分钟为原则(视幼儿年龄缩短或递增)。

如果学习区内容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时,可分3~4天进行。

(三)实际操作、反复练习要让幼儿彻底了解各项教材、玩具或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最佳方式,便是“动手做”。

因此在介绍时,老师应做到一面讲解一面示范,而且每介绍一类玩具或一项游戏规则后,要请1~2位幼儿1.2.3.(1(2)使用完后按照该区收拾方式,立即物归原处,好让下一个人能方便使用教具。

(3)不同区域的物品,除非特殊需要,应避免混杂使用,以免造成收拾上的困扰。

4.人际规范当一群幼儿聚集在一起时,难免会有抢夺、争执、破坏等人际冲突,而化解人际冲突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

因此,当冲突产生时,老师必须诱导幼儿面对问题,一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幼儿经常发生的冲突包括:(1)抢夺玩具(2)霸占玩具(3)打人、咬人(4)不收拾(5)破坏他人作品(6)未征求同意,拿人物品。

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法并无固定模式,老师须考虑幼儿年龄、个人人格特质、社会背景、行为动机、环境客观条件等多重因素,再做适当处理。

但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让幼儿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摆出大人的权威加以制止或代为解决。

让幼儿参与的最好时机与方式便是在冲突发生时,由老师扮演中介者,描述或分析问题所在,然后由当事者或采用集体讨论方式,共同决定解决的办法。

例如:两个人同时拿到一样东西时,以猜拳决定。

介绍各区游戏规则时,应避免如背诵法律条文似地一条接一条念给幼儿听,这样的方式是无法例如:“权利”2005年8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