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y2-y1<y4-y3
▪反之,LM陡峭时,货币
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
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大。
27
y1 y2 y3 y4 y
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
货币政策效果
• 证明:由公式可知
r k ym
hh
• LM曲线越陡峭,由L=m0+m1=ky-hr 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h值越小,表示货币需求L受利率r影响较小,货币供给量m只要
• 结论:LM不变,IS曲线越平坦,即d越大,货币政策效果 越好。
26
货币政策效果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
•货币供给增加
•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 小。
•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 大。
r% IS1
IS
LM1 LM2
2
▪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
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 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 小;
幅度越小,扩张的财 政政策效果越小。
16
LM:r ky m hh
r%
LM
r5
r4
IS4
IS6
IS3
r3
IS5
r2
r1
IS2
IS1
y1 y2 y3 y4 y5 y
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
凯恩斯区域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区域, r% LM呈水平状。此时,货币政
IS1 IS2
5
主动学习
练习
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0亿美 元就可以结束衰退
A. 如果MPC =0.8,没有挤出效应,国会应该批准
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来结束衰退?
B. 如果存在挤出效应,国会批准的政府购买应该 大于还是小于这个数量?
2008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续到 2 1 0 0年年 末 . 国改 变 了适 度宽 松 的货 币政 策 . 始 金率 .而 同时 期并 没 有 配 合使 用 其 他 有 效 的货 币政 策 工 我 开
实行稳 健 的货 币政策 。面对 2 1 年 上 半年 居高 不下 并屡 01 具. 如金融 机 构人 民 币存 款基 准 利率 和金 融机 构人 民币 贷
落 , 格 上涨 压力 有 所减 轻 , 价 主要 价格 指 标开 始趋 稳 回落 , 物价 上涨 过快 的势 头 得 到 了初 步遏 制 。
通 过 与 预 先 设 定 的 目标 对 比 . 以 发 现 目 标 中 “ 增 可 稳
择 退 出 , 而实施 稳健 的货 币政 策 ; 么 继续 实 行 , 要 预 转 要 但 计 到 经济 会慢 慢 向过热 发 展 . 好 防范 经 济过 热 和 防范 通 做 货 膨胀 的 准备 。我 国两 者都 没 有做 到 . 既没 有 及时 地 调整 货 币政策 取 向 ,也 没 有 很 好 地 做好 防 范通 胀 的准 备 。在
紧的货 币政策 。到 了 2 0 0 8年 年 中 , 我国又 改变 了从 紧 的货 果 我们 注意 一下 中国人 民银 行 采取 的 货币 政策 工具 , 会 就 币政策 . 始实 施适 度 宽松 的货 币 政策 。这 一政 策 一直持 发 现原 因所在 。中国人 民银行 只 是五次 上调 法定 存款准 备 开
问题 是货 币政 策 的执行 缺乏 连续 性 。 20 在 0 8年 下 半 年 , 中 提 升 风 险 抵 御 能 力 .提 高 金 融 支 持 经 济 发 展 的 可 持 续 性
国人 民银行 综合 运用 法定 存 款 准备 金 率 、 融 机构 人 民币 金 存 款 基准 利 率 和金 融 机 构人 民 币贷 款 基 准 利 率 等货 币政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摘要摘要有一句小品台词说得好:“自己的土,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
”这句台上非常深入地诠释了在经济市场中,货币发挥了重要的流通作用,在整体金融市场承担了重要载体的功能。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物质形式,人民币与美元、英镑、法郎与卢布一样,货币作为每个国家独有的一种流通载体形式,其具体流通价值和汇率等有所不同。
但是国家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整体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体制中,有权利调配货币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形式,从而达到利用货币来调整和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整体状况,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围绕货币来说,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过程中,会根据当前所处的实际经济形势,从而来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文本站在经济萧条、金融危机的后续背景下,深入思考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站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在经济萧条时期如何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稳定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和发展速度。
本文通过提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和解决对策,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路径与策略来不断完善和规范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升在经济萧条背景下应对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使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前进和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应用理论,影响ABSTRACTABSTRACTThere is a sketch lines said: "your soil, their land, what kind of long yuan." There is a sentence sketch lines said: "their own soil, what kind of long yuan." This table is very in-depth interpreta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mon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circul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to undertake an important carrier function. As a substance in the form of the general equivalent, RMB and US dollar, pound, franc and the rouble as, monetary as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kind of current carrier forms, the specific value of circulation and exchange rates vary. But countries as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ies, in the whol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ve the right to deployment of currency development state and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use of currency to adjust and adapt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market development, to achieve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out currency,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conomic situation at present, and decided to adopt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and tight monetary policy. Text s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ollow-up to the economic recession, the financial crisi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expansion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standing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to explore our country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recession how to use monetary policy expansion stable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peed.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purpose is through the specific path and strategy to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standardize the expansion of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plan, enhance the economic depression cop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ollow-up effects of the economic crisis, so that China's economy can stabilize the advance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RMB,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foreign trade, theory, influence目录第1章绪论 (5)1.1研究背景 (5)1.2研究意义 (5)第2章人民币相关应用理论 (5)2.1人民币扩张性货币政策相关理论 (6)2.1.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6)2.1.2国内货币体系的发展 (6)2.2利率平价理论 (7)2.3购买力平价理论 (8)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及人民币汇率发展情况分析 (9)3.1WTO对我国汇率的影响 (9)3.1.1国际收支 (9)3.1.2财政赤字 (9)3.1.3经济增长 (10)3.2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11)3.2.1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我国外贸产业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 (11)3.2.2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我国的进出口活动中扩大汇率波幅 (11)3.2.3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我国的外贸行业开放系统化的资本账户 (11)3.3WTO国家进出口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11)3.3.1带动中国进出口经济的活跃程度 (12)3.3.2汇率作梗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12)第4章人民币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2)4.1利的一面 (13)4.1.1人民币升值 (13)4.1.2人民币贬值 (13)4.2弊的一面 (13)4.2.1人民币升值 (14)4.2.2人民币贬值 (14)第5章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对人民币扩张性货币政策问题应当出台的基本对策15 5.1实行人民币贬值,积极刺激出口 (15)5.2积极应对国内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情况 (15)5.3适度的货币政策,稳定国内市场 (15)5.4鼓励出口经济,强化“重商主义” (16)第6章结束语 (17)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自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出来的次贷危机而引发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的转变应对模式和发展路线。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在经济管理中,货币政策被视为调控市场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走势。
然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调整利率,货币政策可以促进或抑制投资活动,从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
当经济增长处于低迷状态时,央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投资和消费的吸引力,刺激经济活动。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提高利率,抑制过度投资,防止通货膨胀。
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一触即发,需要适度时长才能体现出来。
其次,货币政策也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是一种长期货币超发导致的经济现象,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央行认为通货膨胀风险上升时,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缩减货币供应。
相反,当经济面临通缩风险或决策者希望刺激经济发展时,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
然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延续才能见效。
此外,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经济体的汇率水平对其出口和进口有着直接影响。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汇率水平,从而调节国际贸易。
当经济出口竞争力较弱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从而降低本国货币价值,提高出口竞争力。
反之,当经济面临进口压力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从而增加本国货币价值。
然而,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国际投资者情绪、政治风险等。
此外,货币政策还对金融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之一,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
当央行宣布加息时,股票、债券市场通常会出现下跌,而货币市场会出现升值。
相反,央行宣布降息时,金融市场通常会迎来上涨,股票、债券市场会受到推动。
这些波动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也对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压力。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个全球化和不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已成为各国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实施和效果对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以货币为主要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国际收支等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货币政策逐步从传统的计划调控向市场调节转变。
近几年来,中国货币政策以加强市场化、完善货币供给体系、增强监管等为主要举措,目的是促进货币政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国内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其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政策制定权,积极引导和调整金融市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尽管这一过程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和风险,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在实践中,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控制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稳定货币供应和控制流动性,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自去年初的12.8%下降到了不足8%。
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有利于维护国内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中国抵御外部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支持了中国货币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作用。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与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目标与效果分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具之一,以调节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胀、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
然而,货币政策目标的达成并不容易,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分析问题。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
其中,中央银行通常实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水平内,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制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为2%。
其他国家如欧盟、日本则实行价格稳定目标。
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通常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通货膨胀率等。
直接的效果通常是通过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调整实现的。
货币政策通常影响经济活动,因此,货币政策对就业、消费、投资、经济增长等也会产生影响。
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
高利率会抑制消费,减少对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劳动密集产品的需求。
同时,高利率的影响也会在企业投资决策上体现。
一般来讲,高利率会增加企业投资成本,在降低企业获得有效融资的能力。
而低利率则会刺激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此时,经济增长可能促进企业扩张,增加生产和就业。
然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决策。
实际上,货币政策的效果还包括一系列的变量和复杂性。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最经典的例子是通货膨胀。
然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不止是货币供应量或利率调整的影响。
通货膨胀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亿的供给和需求失衡、压力、政策变化等。
因此,即使中央银行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仍然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通货膨胀。
此时,中央银行需采取应变措施,并考虑其他因素,如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以维持供需平衡。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维护金融稳定。
这对于保障金融市场运行和经济的长期增长非常关键。
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需要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运作。
如果金融市场呈现不稳定状态,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可能受到影响。
大规模金融危机等事件,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效果产生更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与效果
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调整与效果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汇率则是指人民币和其他国家(地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热点话题,它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调整、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渐加深,外汇收支逐渐走向平衡。
1994年7月1日中国宣布人民币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这标志着中国的外汇管理进入了市场化的轨道。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以当日外汇市场收盘价作为基础汇率,放开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使得汇率形成更具市场化。
此后,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上开始逐渐升值,2008年末1美元兑6.827元人民币,2014年初1美元兑6.05元人民币。
2014年以来,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双重因素促使中国政府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调整。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从此,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同时市场供求因素也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二、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关键环节。
在新的政策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一篮子货币的作用一篮子货币机制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
这一机制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参考标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
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消息,一篮子货币包括了美元、欧元、日元、韩元、英镑、新加坡元、澳元和加元。
这个货币篮子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仅关注美元汇率,还注意多种货币相对关系的影响。
2. 合理充分利用市场供求力量市场供求力量的重要性在政策调整中也得到体现。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新的政策下,市场的作用更加明显。
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的程度增加,汇率形成更趋向于市场化。
3. 稳定汇率的重要性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强调的是“汇率市场化、交易自由化、管理有序化”,但是同时也强调了维护汇率稳定的重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来自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国际政策协调对于维护全球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稳定金融市场、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政策协调的挑战
国际政策协调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际组织协调机制的不完善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国际政策协调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欧洲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通过调节利率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护欧元区的物价稳定。欧洲货币政策在稳定欧洲经济、促进欧元区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债务风险等。
日本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货币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和通胀目标。日本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促进物价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低利率环境下的货币政策效果递减、金融市场波动等。
03
政府债务
通过发行国债或增加政府债务,以扩大财政支出或减税等,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工具
短期效果
01
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显著影响,如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02
长期效果
长期内,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如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因此财政政策长期效果有限。
货币政策效果的时滞
货币政策效果的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产生实际效果所需的时间,由于时滞的存在,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并不立竿见影。
货币政策效果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周期、国际经济环境、政策制定者的判断等,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不是绝对的。
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
货币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如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以实现更好的政策效果。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当前我 国货 币政策 效果分析
口文 /李 叶 杜 丽颖
( 河北经贸大学研 究生学院 河北 ・ 石家庄 )
[ 提要] 本文以次贷危机为背景, 对我国 至通货膨胀。显然, 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并 国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将中国货币政策的信 货币政策与 H I C I P 及 P 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没有把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考虑在内。 息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孙伯良、 于黄以此为
R = .7 7 2 08 2 ,
14 o .7 o
2 08 7 , 1 08 , W = = .6 0 F: 5 .8 D
该模型无论是其整体拟合效果还是显著 修正目前以货币总量为中介 目标的货 币政策
立场 , 当产 出缺 口为正 ( 和 通胀 缺 口超过 性水平都很好, 负) 参数估计值 M 在 t 0 统计量 5 操作框架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 但由于 目 前我国
( 低于) 标值时, 目 应提高( 降低) 实际利率。也 的检验水平上显著, 0的增加与居民消费价 还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完美地取代货币供应量 M 即强调央行制定政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 格指数 (P) 在短期内, 我们还 C I显著正相关, 然而 C I M 、 2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P 与 1M 性, 使之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 无明显相关关系。将模型 1 2进行对 比, 和 不 是 应当着眼于金融 体制的改 革来推动 货 币调 货币政策当局在设定货 用,其 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稳定的利率环境, 避 难发现: 影响 C I P 的货币供给量主要是 M : O而 控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免利率波动与经济走势的背离扰乱经济运行。 影响 H I P 的因素主要为广义货币供给量 M 。 2 而且利率指标的相关性、 可测性和可控性都优 币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货 币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实现宏观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需,调节 市场利率,从而引导投资和消费的政策行为。
•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冲突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又称基本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 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最终要 达到的目标。 • 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 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汇率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 20世纪8 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速了对货币供应 量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 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 – 1995年开始尝试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 – 1996年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第十二章
货 币 政 策
本章目录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本章教学目标
• 1.了解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理解多个最终目标之间的 矛盾统一关系; • 2.掌握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和特点 ; • 3.了解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掌握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 4.掌握货币政策的多种传导机制。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 银行对其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储备水平,改变商业银行 信用创造能力,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 1.基本内容 – 2.调节机理和效果 – 3.特点
1.基本内容
• • • •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 (3)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 (4)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一、 财政政策效果
1.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那么,一定的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水 平变动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分析的财政政策效果。 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越大,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越强;国 民收入水平变动越小,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越弱。在前 面学习的IS-LM模型中,财政政策的变化可以通过IS曲 线的移动反映出来。
在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 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 大,如图5-5所示。
2.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LM曲线越陡峭,IS曲线越平坦, 货币政策效果越大,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与凯恩斯极端 情况相反,如果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则 就出现了所谓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5-6所示。
因此可以用IS曲线在IS-LM模型中的移动来说明财 政政策效果的强弱。
现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效果。 虽然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增加国民收入,但是政策效果 的大小却因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当LM曲线的斜率一定时,IS曲线越平坦,即IS曲 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收 入变动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IS曲线越陡峭,即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既定的财政政策引起的国民 收入变动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5-1所示。
谢谢观看
因此,货币政策效果的强弱就可以用既定斜率的LM 曲线在横轴上移动距离的大小来衡量。从IS和LM图形看, 这种距离的大小同样也是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和LM曲线 的斜率。
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的移 动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 越强;反之,若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 入水平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就越弱,如 图5-4所示。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引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
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
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
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
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1、稳定物价——首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稳定货币购买力,使一般物价水平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用失业率来衡量。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设置中介指标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一个追踪监测的指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根据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政策目标)1.操作目标近期中介指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变量,是货币政策信号的首次传递者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1)基础货币(2)存款准备金(3)短期利率2.中间目标远期中介指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信号的二次传递者,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的中间目标:(1)货币供应量(2)长期利率(3)银行信贷规模(4)汇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货币政策详细分析
(3)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
一是按照“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引导金融机 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在建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支持 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改善对小 企业的金融服务,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 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 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创新,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强信贷结 构调整和优化,不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合理安排贷款投放 节奏,防止贷款在季度、月度间大起大落。
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 长。 1、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稳定币值的关系, 把经济发展速度掌握在适度的范围内。 2、防止单纯数量型的经济增长。 3、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要有侧重点。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 量的手段。 分类: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内容框架
一、货币政策类型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五、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 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 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类型
(1)扩张性货币政策,放松银根,增加货币 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 求上升。 萧条时期采用。 (2)紧缩性货币政策,收紧银根,减少货 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 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用。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四、间接信用指导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也称为“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业务
202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言本文是关于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详细分析和总结。
该报告旨在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众传达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的情况,以及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和展望。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3年的货币政策目标、执行措施、政策效果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2023年货币政策目标2023年货币政策的宏观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具体目标如下:1.经济平稳增长:通过适度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
2.物价稳定:维护物价的合理水平,控制通货膨胀,防止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造成不良影响。
3.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2023年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调控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的情况,适度调整货币供应量,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
2.调整利率水平: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和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重要领域。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加强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4.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2023年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在2023年,货币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稳定:通过适度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预期目标,并且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物价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控,保持了物价的相对稳定。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保持了合理增长。
3.金融体系健康: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昰由最终 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 目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 旳目标体系.
目
标
体
系
二 、 货 定币 义政 和策 内最 容终 目 标 旳
(一)定义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昰指 货币政策旳制定者所期 望达到旳、货币政策旳 最终实施结果,昰中央银 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旳依据.
()Βιβλιοθήκη 1. 稳定物价 2. 充分就业
制度下旳提法不一样.
货币过量可以表现物价指数
旳上涨,也可以表现为资产
价格旳上涨;物价指数昰针
对商品和服务价格而言,如
另 外
果货币不昰买商品和服务, 而昰去买资产就会造成资产 价格旳膨胀.
因此,货币旳过量供应通过
贷款旳增加进而导致投资旳
猛涨也会给经济带来危险.
充分就业即有能力并且愿意 工作旳人都能在较为合理旳 条件下找到合适旳工作.
b) 中介目标能够在一个较 短旳时间内大致体现政 策效果
c) 昰某些短期内易于掌握 旳金融指标
二 1. 相关性: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
、 选 择
相关,它旳变动必须对最终目 标产生可预测旳影响.
中 2. 可测性:要求中介目标具有中
介
央银行能迅速获得准确数字,
目 标 旳
同时这些指标必须有明确旳定 义,便于观察、分析和研究.
货
币
① 基础货币昰由流通中旳现金和 商业银行旳准备存款组成,能够 满足可测性旳要求.
② 基础货币昰由中央银行旳负债 控制和决定旳,能够满足可控性
优 要求旳. 点 ③ 基础货币昰“源”,货币供应量
昰“流”,因此,中央银行通过调 节基础货币就能直接影响货币 供应量,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旳实现.
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
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
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
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
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在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方面,谢平(2000)、宋海林和刘澄(2003)等就认为多目标约束的货币政策“要求过高”,“货币政策无论短期好还是长期都应该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
而周俊(2002)提出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形式及当前的经济任务,我国应采用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即以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主。
何运信与曾令华(2004)则依据总供给曲线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正斜率总供给曲线的存在及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需要盯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而不能只注重物价稳定的单一目标。
就具体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方面,卢宝梅(2008)提出,我国应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政策导向,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
陈之荣(2009)则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应当着眼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应预防扩张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
徐茂魁(2010)通过VAR模型及脉冲响应模型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比货币供应量为主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可以继续适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央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与目标选择1、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控制物价稳定与保持经济增长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正确选择货币政策目标以及预测未来另一目标的变动情况,从而对经济形势的波动进行及时反馈。
下文将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验证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与该目标变动所产生的效果。
(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本文选取2006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区间,数据来源于Resset金融数据库以及国家统计局。
本文使用CPI同比增长率表示通货膨胀情况,使用GDP 同比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因为CPI只有月度数据,在此使用每季度三个月的平均同比增长率作为CPI季度同比增长率。
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这里使用ADF方法对两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1是两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由于CPI和GDP的原数列是非平稳序列,而两者的一阶差分数列平稳,故而CPI和GDP 是一阶单整数列,可以对它们建立双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
在建立模型前,还需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
使用LR、FPE、AIC、SC、HQ指标进行判断,可知模型的最大滞后阶数为2阶。
(2)模型建立与分析对CPI和GDP建立VEC模型,模型的四个AR根除去固有的一个1外均分布在单位圆内,说明模型具有长期稳定性。
而由格兰杰检验结果可知(表2),CPI增长率的变动是GDP增长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GDP增长率的变化不是CPI增长率波动的格兰杰原因。
这说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但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所起的影响并不显著。
同时,通过VEC模型可以得到CPI和GDP的协整方程,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的长期关系:DGDPt = -0.626+16.064*DCPIT从该协整方程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变化在长期会对经济发展率变动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保持物价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间具有冲突性。
协整方程的结论与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推论不同,可能是因为经济危机后央行启动“四万亿”等刺激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投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所致。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两个目标之间相互的短期影响,此处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
根据CPI对GDP的冲击影响图形,当给CPI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GDP的当期即会有所反应,经过小幅波动后迅速下降,在第7个月左右达到最低值,而后经波动逐渐趋近于-1。
这说明通货膨胀的冲击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剧烈的抑制作用。
此处短期冲击与长期协整关系的不同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目标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可能会体现不同的相互关系。
根据GDP对CPI的冲击影响图形,当给GDP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CPI会离开作出反应,迅速下降,并在第四个月达到最低点,而后又迅速上升,通过不断地波动,最终将在25个月后逐渐达到平衡,趋近于-0.04~-0.06之间的某个值。
总体而言,GDP的正向冲击对CPI 会产生负向影响。
比较两张脉冲响应图形,可以看出CPI对GDP的冲击幅度远大于GDP对CPI的冲击。
这可能与我国近年来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有关。
而同时,由于2009年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后,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对我国形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使物价指数对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敏感度降低。
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效果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第一产业发展形势良好,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稳步回升,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消费价格涨幅和就业基本平稳。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9 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6%,涨幅与上年持平。
贸易顺差为2597.5 亿美元①。
但必须注意到的是,随着2013年末,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使国际市场中流动性锐减,通货膨胀可能会向通货紧缩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人民币存在贬值风险,短期投机资本可能会流出中国,使我国的流动性进一步紧张。
在此时,将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流动性紧缺,显然并不适宜。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已经过长达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人口红利的减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沉重的环境负担以及再次崛起的美国制造业,经济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在未来,我国将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中速增长期,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8%左右,此时选择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并不现实。
因此,未来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仅仅是单纯的控制物价稳定或者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应当选择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容忍度下,保持经济以中等速度稳步增长的阶梯目标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该目标的实施可以保证我国的经济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削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我国的经济情况可能产生的冲击。
但同时,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导致失业率增大。
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变为中速增长,社会投资增加额逐步下降,虽然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总体来看国内企业发展前景乐观,并不会缩小投资裁减员工,但也用工需求量的增加也会随之减少,而我国近年来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远高于当年退休的员工数量及社会新增需求额,新增劳动力的压力下,劳动力失业率会有所上升。
此外,由于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我国的预期出口量增大,人民币购买力的降低也会导致进口量减少,我国国际收支双盈余的优势可能会随着美国量化宽松的停止而逐渐丧失。
五、结论与建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制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指出应当继续执行双重目标体制,但与原先两个目标交替使用不同的是,应设立通货膨胀率容忍度,在容忍度内保持经济增速的稳定。
由于世界经济的冲击及国内经济存在的隐患,经济的稳步增长可能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时期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会逐步显现。
为保持我国的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央行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国内市场中流动性适度,以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第二,应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产业以及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三、进一步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第四、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并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第五,通过加强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控制、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控制和风险管理来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I. IntroductionThe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ultimate goal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cluding price stability, full employment, economic growth and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in four parts. They although represent, respectively, a economy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optimal equilibrium state, but between the conflict, such as price stabi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in the short term conflict, which leads to the economy need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monetary policy to choose. The monetary target system includes a single target value and multiple objectives. The single target of Monetary School held in esteem, Friedman believed that multiple objectives to balance, easy to cause the policy of excessive adjustment; and Keynesians think multiple tradeoffs of monetary targeting system can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economy. China is now implementing the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 system to keep the currency stable,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In recent years, the subprime crisis caus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tsunami,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make China's policy direction by the control of inflation austerity type change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of loose policy; and with the st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liquidity into China, of China caused by imported inflation pressure, also due to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domestic money supply, China's inflation rate once far more than 3% - 3.5% of the guard interval, monetary policy once again into the contraction phase. Under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and financial for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hoice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will be the first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meaning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monetary and there is a conflict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combined with China's economic situation analysis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target system and VEC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goals,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res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should choose the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Two,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The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 and its system has been closely watched by the theorists. The school of monetary policy supports monetary neutrality, that is,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monetary policy can only influence the fluctuation of inflation rate and have a systematic effect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As a result, the school of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dvocates the adoption of inflation rate as a long-term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control. And the Keynesians hold the opposite view. They think that complex economic phenomena and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the social reality also tend to be more, the single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is difficul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multiple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can better solve theproblem of economy.In China,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choic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 In terms of single object and multi object of dispute, Xie Ping (2000), Hailin song and Liucheng (2003), that a multi-objective constrained monetary policy "too high", "monetary policy regardless of short-term or long term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ce stability of single target". And Zhou Jun (2002)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orms and the current economic task,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multiple monetary policy goal, that is, currency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Yun Xin he and Zeng Hua (2004) i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aggregate supply curv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as is the existence of the slope of the aggregate supply curve and the curve of stability and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monetary policy needs to be focusing on 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dual target, not only focus on a single goal of price stability.Select the aspect specific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Lu Baomei (2008) proposed, China should change for a long time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economic growth target and ignore the goal of price stability oriented policies, set up the 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 monetary policy. Chen Zhirong (2009) is proposed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 focus on the regulation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should focus on ensuring that the economy steady growth, but also should prevent expansion policy may lead to the risk of inflation. Xumaokui (2010) by VAR model and pulse response model, it is proved that the credit expansion of monetary policy than money supply mainly monetary policy more effective impetus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o bring a smaller inflation. Therefore, in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China can continue to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ately loose monetary policy, bu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hus, in differen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the central bank should take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objectives.Thre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ce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arget selection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Controlling price stability and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so that the main goal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s help to correct choice of monetary policy goals and predict changes in the future another goal, timely feedback and the fluctuation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Grainger causality test an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VEC) model are used to verif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the target.(1) data sources and variable selectionThis paper selects quarterly data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6 to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3 as a sample interval, the data from the Resset financial database and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CPI growth rate of inflation, GDP growth rate as the index of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the CPI only monthly data used in this quarterly three months compared to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as the quarter CPI year-on-year growth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