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说课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b6799fa98271fe900ef9b1.png)
外电路:负极正极
内电路:阴离子盐桥阳离子
附:板书设计:
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问题线索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学生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
第二.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的书写。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应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从知识掌握角度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出现知识遗忘。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最后分析带盐桥的原电池,引出双液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闭合电路的形成(内电路、外电路),盐桥的作用.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学习后面知识,我通过投影图片指出盐桥并未在实用电源中得到应用的原因,但这一原理却得到广泛应用,引出离子交换膜.至此,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4.1原电池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4)
![4.1原电池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65dcd00ff00bed5b9f31da5.png)
CuSO 4 溶液 §4-1原电池周口市商水县第二高中【知识目标】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作用。
3、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盐桥原电池能够持续供电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盐桥实验药品:锌片、铜片、ZnSO 4溶液、CuSO 4溶液【教学过程】【引入】在必修Ⅱ我们已经认识了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原电池。
【板书】 §4-1 原电池【师】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原电池的有关知识:【投影】【复习回顾】(学生回答)1、原电池的定义和反应实质: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实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构成条件 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金属或金属-非金属)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投影】原电池装置【师】原电池的反应现象是什么?(师生共答)【投影】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师】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如何书写?(学生回答)【投影】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负极:锌片 Zn - 2e- = Zn2+正极:铜片 Cu2+ + 2e- = Cu总电极反应式:Zn + Cu2+ = Zn2+ + Cu【师】根据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投影】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https://img.taocdn.com/s3/m/fa461f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e.png)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41课《原电池》讲解稿一、引言本课我们将学习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二、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和电解质组成。
半电池分为阳极和阴极,电解质则负责传递离子。
当阳极和阴极通过电解质相连时,化学反应会导致电子在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
三、原电池的种类1. 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原电池,它使用固态或半固态的电解质。
干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玩具等领域。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使用可燃性物质(如氢气、甲醇等)作为燃料,通过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环保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原电池的应用1. 电子设备原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持式电子产品、遥控器、闹钟等。
干电池由于便携性好且寿命较长,成为这些设备的常用电源。
2. 交通工具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
燃料电池车辆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主流。
五、总结原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干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
谢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aa81d90508763231121231.png)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B
C
没有电解质溶液
D
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1.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 3.有电解质溶液 • 4.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㈠
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 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 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形 成内电路。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 ①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②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练习
根据反应:Cu+2AgNO3=Cu(NO3)2+2Ag 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 ⑴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⑵注明原电池的正负极; ⑶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⑷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㈡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 的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构成及实验现象
正极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负极
装置图
连通两烧杯 溶液的材料
电流表读数 是否稳定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e- → e- → 1.外电路中电子从
←ClK +→
设计一个原电池。
正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材料 负极 装置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讲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766317964bcf84b9d57b4f.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讲课稿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师生问好我是化学教研组的夏伟老师,很荣幸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上课之前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手机又没电了,必须充电。
我在网上看到了几则有关电池的报道:美国,几分钟;美国,一秒钟;美国,不再需要电池,藏电于线。
这些如果有一个得到应用,对我们国家又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改变现状,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电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停顿,教师板书:4.1原电池一、单液电池的不足)对于原电池我们并不陌生,必修二中就曾经学习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单液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谁还记得?这个电池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流吗?我们来看两张图片,这是我做的实验,注意电流表的示数,2分钟后,继续观察示数。
有什么发现?(示数变小了)说明不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流。
工作效率怎么样?这是实验后的锌片,上面布满了铜,说明效率也不高。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由于锌片和硫酸铜直接接触而发生的电池自放电现象,当锌片上布满铜,锌不能和硫酸铜直接接触电流会越来越小。
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启发思考:负极材料和能和负极材料发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趣味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展示检查药品(板书:一、双液电池模型构建)首先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到两个西红柿上,用带鳄鱼夹的导线将金属片和多用表相连。
观察多用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什么?不要拆除装置,将圣女果切掉四分之一,用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进行搭桥手术,观察多用电表指针是否偏转。
在这里滤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导电,提供离子)可以换成其他东西代替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实验4-1。
(停顿三分钟,板书:教材实验创新,正极:正极液:正极反应:负极:负极液:负极反应)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氯化钠溶液浸泡过的滤纸条连接了两个西红柿,而我们教材则是利用盐桥连接了两个池子,盐桥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是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入琼脂,然后加热,趁热倒入U形管而制成的,盐桥里面的钾离子和氯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高中化学 4.1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4.1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4ed1726529647d26285238.png)
《原电池》教学设计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节课在设计上,希望能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深化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因此,围绕“原电池的设计”展开思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必修2中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了问题,以问题的逐步解决推进教学进程。
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法贯穿全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中引出问题: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新问题,问题的设计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在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深化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2.了解盐桥引入对原电池工作效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有盐桥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四、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五、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设计Ⅰ.课前知识链接1、原电池的概念: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正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流动方向: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Ⅱ.新课教学【新课引入】同学们接触的干电池、铅蓄电池、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持续使用一个月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放电都较稳定,它们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我们在教材中学到的铜锌原电池也能这样稳定的放电吗?请同学们分组做学案中三个实验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高中化学:电化学基础4.1原电池说课(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电化学基础4.1原电池说课(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43373ad227d3240c8447efff.png)
高中化学:电化学基础4.1原电池说课(新人教版选修4)一、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情况分析: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重难点的突破: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复习已知【引入】展示各种电池图片,电池的作用.【复习】铜锌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回顾复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第一次理论分析,复习已经掌握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为后面的深化发展提供基础.形成闭合回路.橘子实验提炼模型【连接】在必修中有一个家庭实验——设计水果电池.【提出实验内容】现在给你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设计橘子电池,观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模型.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橘子【小组实验】【方案展示,提炼模型】通过橘子实验的方案讨论,使学生从“单瓣”→“两瓣”形象实验演化成“单池”→“双池”的模型建构;从“膜”上升到“盐桥”的认识.交流方案,汇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模型,集体讨论修改:方案1:方案2:序号方案、现象方案1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一瓣橘子中(有电流)方案2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未分开的两瓣橘子中(有电流)方案3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分开的两瓣橘子中(无电流)【针对方案2提问】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针对方案3提问】为何两瓣分开的橘子不能产生电流?如何改进,产生电流?【教师演示两种解决方案】“连隧道”(用吸满果汁的导【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可能解释】未形成闭合回路.解决方法:将两瓣橘子贴在一起.还有可能会有将其浸入管连通)、“搭桥”(用浸有NaCl 溶液的滤纸条连接).【提问】这两种解决方案为何能产生电流?请提炼模型.【知识介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可能解释】在“隧道”和“桥”中离子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提炼模型】第二次理论分析提出双池-盐桥模型,在模型分析中再次强调电流的形成过程,同时强调盐桥的作用.实验探究完善认识【连接】水果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因此可以设计水果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过程.如何将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呢?【提出问题】现有反应Zn+CuSO4=ZnSO4+Cu,如何设计成原电池装置?【组织学生交流,确定设计思路】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再根据反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提出实验目的】按盐桥模型,根据Zn+CuSO4=ZnSO4+Cu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指导学生实验】联系已学知识,回忆根据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的思路和方法.思路1:先选材料,后定反应.Zn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思路2:先拆反应,后选材料.Zn-2e-=Zn2+氧化反应负极Cu2++2e-=Cu还原反应正极可供使用的仪器和药品:通过方法讨论和交流,后面学生实验过程会有的放矢,防止漫无目的的实验.通过实验活动,感悟科学探究[板书设计]:第一节:原电池一、原电池的概念: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二、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极:活性不同的两极电极材料(可以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2、电解质溶液:要求电极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简称“两极一液一线”。
说课稿 《原电池》
![说课稿 《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244bb622647d27284b7351c8.png)
原电池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张永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说教材在必修二中,以铜锌原电池为载体,简单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本节中,以双液电池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下一节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生:从学生方面,由单液电池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如何在旧知基础上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构建双液模型完成原电池原理的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突破对原电池原理的局限性认识是本节要重点完成的任务。
说教法与学法:鉴于以上两点思考,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能根据反应式设计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铜锌原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电池原理应用于电池开发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双液和分池的观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学生实验,模型构建,理论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形成条件形成完整认识,同时建构解决原电池问题的思维模型,初步形成设计原电池的思维和方法,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教学过程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先展示一些图片,回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此激发学生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已有认知,为后续学习中产生认知冲突奠定基础。
然后,教师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并且提炼出模型,为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然后提出有关反应和装置的问题,引发学生第一次理论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695e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0.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51da93e4431b90d6c85c733.png)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与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视频】思考: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什么?【板书】一、原电池的概念及前提1.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2.前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思考】总结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形成闭合的回路例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思考】如何实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Cu – H2SO4溶液– Zn原电池反应原理由于Zn更活泼,容易失去电子,锌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减小,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溶液中的H+从铜片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形成氢原子, 氢原子再结合成氢气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 Zn2+(氧化反应),【思考】外电路中电子如何移动?内电路中离子如何移动?外电路:电子流向:负极→ 导线→正极内电路:阳离子移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板书】4、原电池工作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例2、利用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在右边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负极为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c153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6.png)
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原理不仅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等知识,还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能源领域密切相关。
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后续学习电解池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2 中已经对原电池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惑。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能够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原电池的应用,如化学电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原电池中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电池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原电池》精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822bb99960590c69ec37636.png)
《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将从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说教材、说学情与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五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并将我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渗透其中。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指出: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本节课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生活有关原电池的实例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简单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低的缺点,进行改进,探究原电池可以持续放电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意志的体现,要把握好教材,落实教学的目标,必须准确联系化学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1、地位、作用和特点《原电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我计划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而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教材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而后分析讨论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揭示出原电池原理,最后再将此原理放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编排,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理论、实验、STS 的相关要求——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原电池说课稿
![化学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04f30d0722192e4536f63b.png)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王轻举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
一、教材分析内容:这节课在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融合了(1).氧化还原反应。
(2).能量的转换。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
(5).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
地位: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作用:1.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2.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3.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通过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数据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三、学法指导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他们已经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形式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以疑激思,揭示新知(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新知1.探究实验一:原电池的概念2.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现象?3.电流表后插入稀硫酸4.装置3和4是否有能量变化?是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板书原电池的概念。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41《原电池》课堂讲稿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41《原电池》课堂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dcd4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7.png)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41《原电池》课
堂讲稿
导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原电池》。
原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它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
的应用。
一、原电池的构造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其中一个半电池是氧化半电池,另
一个是还原半电池。
氧化半电池中的金属棒浸泡在金属离子溶液中,而还原半电池中的金属棒则浸泡在该金属离子的酸性溶液中。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通过两个半电池之间的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来产生电流。
在氧化半电池中,金属棒失去电子,氧化成离子;而在还原半电池中,金属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金属。
这种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的
过程产生了电势差,使电流从氧化半电池流向还原半电池,从而产
生了电能。
三、原电池的应用
原电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电子设备中使用,如手电筒、遥控器等。
原电池还可以用于供电,如给小型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41课《原电池》的内容。
原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对原电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e806e46294dd88d0d26b4f.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河南省淮阳中学:夏伟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组教师夏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我的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模式、说方法、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和说得失十个部分。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带盐桥的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为继续学习生活中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等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系的安排,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这样在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认为氧化剂、还原剂只有直接接触、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电子转移,而现在,是使氧化剂和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并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通过特定的装置实现了电子的定向转移,认识上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为原电池持续、稳定地产生电流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节课既是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知识,也是高考必考的重要考点。
其次是对学生的分析。
分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已有知识和相关生活经验三个部分。
首先是学生的认知发展。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智力已经接近成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他们能够用理论做指导,统合分析各种事实,从而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为原电池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学生的已有知识。
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为学生在学习原电池的过程中树立动态的微粒观奠定了基础。
在必修二的第二章《化学能与电能》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单液电池,对原电池原理认识已经有了一些经验。
并且初高中的物理电学知识也为本部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相关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了太多有关电池的信息,如: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池等。
高中化学说课稿:原电池3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原电池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431b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d.png)
高中化学说课稿:原电池高中化学说课稿:原电池精选3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原电池。
原电池是利用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电池。
与常见的干电池不同,原电池是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电池的构成。
原电池由两种不同的电极、电解质和外电路组成。
两种电极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电解质则是电极之间的传导界面。
在原电池中,阳极是电子的来源,阴极则是吸收电子的地方,电解质在电子的传输过程中起到导电的作用。
外电路则是连接两个电极的导线。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子,在外电路中形成电流。
当原电池工作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其中,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将金属转化为离子释放电子,而在阴极上则发生还原反应,将离子吸收电子并还原为金属。
这个过程中,电解质能够提供电子的传导。
随后,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原电池的特点是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
其次,原电池的能量密度较大,可以提供相对较多的电能。
此外,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电子设备中,如手机、电脑等。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原电池。
首先,我们应该使用适合的充电器进行充电,不要超过充电时间,以免损坏电池。
其次,我们应该避免原电池长时间放置不用,以免电池自放电损失能量。
另外,使用过程中避免过度放电,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内容的介绍了。
原电池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电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常使用到它。
通过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们。
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谢谢大家!高中化学说课稿:原电池精选3篇(二)尊敬的评委、教师及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硫酸。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a0d8fce0b4c2e3f5627630f.png)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 4.1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 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 铜锌原电池) ×Cu Zn 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 )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 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2+2↑=Zn +H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化学选修ⅳ人教新课标4.1原电池说课课件
![化学选修ⅳ人教新课标4.1原电池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01852179563c1ec5da71e0.png)
五、教学过程
总结原电池形成条件
11
(三)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
【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
指出“相连接”可以是用导线连 接,也可以直接相接触。这样可以 拓宽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 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理解。
12
(四)再探再练,拓展创新,深化新知
五、教学过程
探究试验二: 不移动电极 如何让灯亮 起来?
1.深入理解原电 池的工作原理; 2.学会书写电极 反应式和电池 总反应; 3.能根据反应设 计简单的原电 池。
5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 作原理
•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 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6
四、教法学法
实验讨论法
突出重点
多媒体教学
突破难点
学生实验活动
再次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应用于原电池构建
14
(五)引导小结,布置作业,优化新知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作业:P73页 4、6
15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原电池
* *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
*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法学法
*
五、教学过程
2
1.教材地位
一、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电源 选修4双池电池
必修2铜锌原电池
3
2. 对学情的思考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 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直接 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 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高中化学《原电池》说课稿
![高中化学《原电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6efc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b.png)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我是武冈二中化学教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选自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便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在必修中建立的已有认识。
要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
选修4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
第二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从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深入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并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重点: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难点:①盐桥的引入及作用②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双液原电池。
二、【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已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分析】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法: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单液电池模型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高级中学张浩栋
一、教学内容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
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
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
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
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
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
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复习已知【引入】展示各种电池图片,电池
的作用。
【复习】铜锌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
分别发生了什
么反应?电流
是如何产生
的?
【回顾复习】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的装置。
【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形
成闭合回路。
第一次理论分析,
复习已经掌握的
原电池原理和形
成条件,为后面的
深化发展提供基
础。
橘子实验提炼模型【连接】在必修中有一个家庭实验
——设计水果电池。
【提出实验内容】现在给你提供了
以下材料,请你设计橘子电池,观
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可供选择的材料:
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
导线、培养皿、橘子
【小组实验】
【方案展示,提炼模型】通过橘子实验的
方案讨论,使学生
从“单瓣”→“两
瓣”形象实验演化
成“单池”→“双
池”的模型建构;
从“膜”上升到“盐
桥”的认识。
第二次理论分析
提出双池-盐桥模
型,在模型分析中交流方案,汇总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模型,集体讨论修改:
方案1:方案2:
序号方案、现象
方案1
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一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2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未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3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无电流)
【针对方案2提问】为何两瓣未分
开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针对方案3提问】为何两瓣分开
的橘子不能产生电流?如何改进,
产生电流?
【教师演示两种解决方案】“连隧
道”(用吸满果汁的导管连通)、“搭
桥”(用浸有NaCl溶液的滤纸条连
接)。
【提问】这两种解决方案为何能产
生电流?请提炼模型。
【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
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
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可能解释】未形成闭合回
路。
解决方法:将两瓣橘子
贴在一起。
还有可能会有将其浸入电解
质溶液中。
【可能解释】在“隧道”和
“桥”中离子能够定向移动,
【知识介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
构成闭合回路。
【提炼模型】
再次强调电流的
形成过程,同时强
调盐桥的作用。
实验探究完善认识【连接】水果中含有电解质溶液,
因此可以设计水果电池实现化学
能转化电能的过程。
如何将化学反
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呢?
【提出问题】现有反应Zn+CuSO4
=ZnSO4+Cu,如何设计成原电池
装置?
【组织学生交流,确定设计思路】
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再根据反
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提出实验目的】按盐桥模型,根
据Zn+CuSO4=ZnSO4+Cu反应
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指导学生实验】
注意电极材料的选择。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联系已学知识,回忆根据化
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的
思路和方法。
思路1:先选材料,后定反应。
Zn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u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思路2:先拆反应,后选材料。
Zn-2e-=Zn2+氧化反应负极
Cu2++2e-=Cu还原反应正极
可供使用的仪器和药品:灵
敏电流计、铜片、锌片、导
线、培养皿、ZnSO4溶液、
NaCl溶液、CuSO4溶液、浸
NaCl溶液的滤纸条(盐桥)。
注意:及时清洗电极。
【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并实
施】
通过方法讨论和
交流,后面学生实
验过程会有的放
矢,防止漫无目的
的实验。
通过实验活动,感
悟科学探究的思
路和方法,进一步
体会控制变量在
科学探究中的应
用。
【交流方案】
【方案1】为何Zn表面会变黑?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
方案负极负极液正极正极液现象
[板书设计]:第一节:原电池
一、原电池的概念: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极:活性不同的两极电极材料(可以是两种活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2、电解质溶液:要求电极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要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简称“两极一液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