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 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选修一教学案 第七单元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 课 19 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方案设计】【情境导入】19 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从19 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
特别是早在1814 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40 年后,俄国却在1855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
为什么俄国会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呢?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教材处理】本课从 “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建议教师指导学生从当时俄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四个方面分类归纳知识点,使学生认识到当时俄国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关于“俄国农奴制”一目。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共同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有关俄国在15世纪末至18世纪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与本课密切相关的俄国农奴制的内容。
使学生对农奴制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可以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主要表现为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
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2)关于“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一目。
可以采用讨论法,教师提供一些反映俄国工业缓慢发展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讨论材料所说明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改革时期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利益冲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俄国19世纪中叶农奴生活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农奴制度的存在,激发学生对农奴制改革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农奴制度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农奴制改革的思考。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4.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尊重和客观评价态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分析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阶层的声音。
3.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如“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等。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改革时期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如“为什么亚历山大二世要进行农奴制改革?”“改革前俄国的农奴生活是怎样的?”等。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如“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历史意识。
2.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其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培养其对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培养其坚持正义、勇往直前的品质。
在教学内容上,本节课将重点讲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背景部分将涵盖俄国社会经济状况、农奴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过程部分将详细介绍改革的具体措施、实施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影响部分将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分析,分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具体措施,使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俄国近代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农奴制改革及其影响进行辩证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对社会变革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2.理解农奴制改革的艰难曲折,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从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d.讨论截止时间:下周三晚上。
4.学生对于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比较俄国与其他国家近代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动机、策略及其成败得失。
3.俄国近代化的特点及其与其他国家近代化的异同。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农奴制改革及其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采用讲授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3.运用案例分析,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策略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理解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选修1)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
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公开课教案(6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射阳县高级中学马枝华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文字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
课上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讲解为辅。
组织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想法,总结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二、教学过程1、导入(链接俄国历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
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教学设计
一场战争引发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教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七内容,是世界近代改革史的重要一课。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学生学习实际,我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学习要求定为“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二、学情分析选修教材的教学主要是针对高二文科生,他们已经基本完成高中历史必修部分的学习任务,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一些历史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但是,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深入理解、归纳、分析、应用等能力还较为薄弱,而且本课有很多知识和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且抽象,所以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思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及福建省使用全国卷的形势下,历史学科更要强调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突出历史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本课使用大量史料对课本内容整合,加强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本课是先从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讲起,分析克里米亚战争的概况及失败原因引出俄国的落后是由于农奴制,接着分析落后农奴制下当时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引出改革的必要性,而后通过分析改革具体内容得出改革失败的必然性,最后通过材料分析改革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四、重点1.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改革前后农奴处境的变化。
2.探讨农奴制改革后对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五、难点1.如何理解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不彻底的原因2.农奴制改革后对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时空定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俄国在17世纪末经过彼得一世的改革迈入了近代世界的门槛,18世纪末经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后实力空前强大,于1815年亚历山大一世时成为欧洲大陆上的霸主。
但是走过辉煌之后,进入19世纪中期,一场战争的失败使得这位昔日的霸主面临危机四伏。
这场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
(设计意图:时空定位,通过对俄国近代的发展历程的几次改革,让学生对俄国历史有所了解,并激发对克里米亚战争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引发改革之战争(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图增强时空意识,对克里米亚战争空间定位,了解基本概况)材料一: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先介绍农奴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2.讲解农奴制改革的起因,分析改革的社会需求和动力;
3.逐步呈现改革的过程和内容,通过时间轴和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4.分析改革的特点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深远意义;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组报告、角色扮演活动。课堂提问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和报告则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互动,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些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人物评价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培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价值观;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并在课后及时清理黑板,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对改革影响的深入分析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改革中的问题和局限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7.1《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优秀教学教案(3页)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
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②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③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④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俄国农奴制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对俄国社会各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实质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揭示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统治要维护,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废除农奴制!(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障碍体现。
2、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难点: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四)新课过程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1、俄国的农奴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关信息点:①大约形成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已存在三百多年。
②农奴制下,地主可以随意榨取农奴,随意殴打、虐待农奴,甚至出卖他们。
③农奴被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他们的财产、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指导学生浏览课本,指名学生梳理教材要点: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农业方面:销往国内和西欧市场的粮食出口量激增,一部分地主为增加货币收入,开始采用雇工生产,使用新式农具;农奴阶级内部发生分化,少数富裕的农民赎买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归纳讨论成果。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同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其他国家社会变革的启示。
(五)作业小结
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案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
5.反思与评价机制
案例中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自我反思、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一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的解读,培养学生获取、筛选、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意识。
4.设计课堂讨论、辩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通过对农奴制改革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历史变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培养客观、理性的历史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聚焦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变革。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是该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以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主线,探讨这一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本案例将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剖析农奴制改革与俄国近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设计意图:横向联系,通过回忆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大事件,分析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广阔背景,使学生从工业文明冲击的视角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
2、展示材料:大国情结设计意图:纵向梳理,介绍俄罗斯国徽的寓意和来源,认识俄罗斯的大国情结;介绍18世纪以来的著名沙皇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罗斯大国地位的追求和确立所做的贡献。
话锋一转,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给沙皇带来无尽的烦恼,设置悬念,承上启下。
沙皇的烦恼1、农奴制危机之军事: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PK 英国、法国、土耳其)国家枪支战舰运输工具运输通军用物资道俄国滑膛枪木帆船牛马泥路缺乏英法来复枪汽船火车铁路充足材料二: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政府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恩格斯探究问题:(1)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对沙俄有何影响?失败的根源是什么?2、农奴制危机之经济:材料三: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千米)制度俄国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英国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3、农奴制之特点:材料四: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
——《俄国废除农奴原因的再思考》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交纳代役租;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财产;地主有权流放农奴,罚农奴做苦役,甚至可以买卖和交换农奴。
——俄国《法律大全》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
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2课时)
b.选择题: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使农奴获得土地)
c.简答题: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过程、主要措施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b.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c.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达成共识,准备进行全班分享。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测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的掌握,如:
1.论文撰写: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自选角度撰写一篇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结构清晰,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b.论文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c.论文中至少引用三则以上史料,对史料进行适当解读;
d.论文格式规范,注意引用文献的标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从以下案例中任选一个,分析其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关系,并撰写分析报告。
3.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整理和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培养历史思维。
a.案例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土地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b.案例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1.介绍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背景、矛盾和危机,阐述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详细讲解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解放农奴法令》的主要内容,如农奴获得自由、土地分配、赎买制度等。
3.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包括改革中的利益博弈、矛盾和局限。
4.讲述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改革的历史意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a.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历史事件的联系。
b.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
b.《解放农奴法令》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
4.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其他国家历史事件的联系,如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提高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利用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设计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复杂性、多元性。
4.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
2.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意识。
3.通过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改革的品质。
c.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d.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
3.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包括对农民、贵族、国家等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阐述农奴制改革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国家历史事件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讨论话题:“请大家结合教材,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吗?”“请大家谈谈对俄国农奴制的认识。”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了解这一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包括农奴制的压迫、国内外形势的压力等。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
4.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加强团队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描绘19世纪俄国农奴制社会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奴制的好奇与关注。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公开课教案(6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射阳县高级中学马枝华一、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课前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文字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
课上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讲解为辅。
组织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合作探究,交流想法,总结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二、教学过程1、导入(链接俄国历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
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
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
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
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
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3.感受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努力密切相关,激发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基础知识:对俄国历史的基本了解,包括俄国沙皇制度、封建制度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而,在农奴制改革这一具体问题上,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尚显不足;在史料阅读和分析方面,能力有待提高。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了解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评价改革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与农奴制改革相关的问题。
2.讨论主题:为每个小组指定讨论主题,如改革的原因、改革过程中的矛盾、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等。
作业批改与反馈:
1.教师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2.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教师将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秀作业,指导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
2.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熟悉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开展的概况,俄国新的代表人物与主见、克里米亚战斗的影响。
(重点)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重点)3.熟悉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社会背景。
(难点)一、俄国的农奴制1.农奴制开展历程(1)确立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封建土地全部制的开展,农奴制开头形成。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
(2)强化: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实行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2.主要内容(1)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行侵害的特权。
(2)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承当很重的赋税,生活贫困不堪。
3.危机:地主的剥削与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对抗,农夫骚动越来越多。
[思维点拨]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开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开展1.概况(1)19世纪40年月,俄国的棉纺织业中消失机器工厂。
(2)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2.缘由: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和国内市场。
3.影响: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开展的重要障碍。
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的涌动1.“十二月人起义〞(1825年)(1)缘由:19世纪初,一些受西欧国家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影响的俄国青年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特别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农奴制,但遭到了残酷镇压。
(3)结果:起义失败,但对俄国社会影响很大。
2.平民学问分子的争辩(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月。
(2)争辩焦点:国家现状和将来开展,特殊是农夫获得解放的方式。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近代化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讨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次要是从三个方面向先生介绍了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社会的变化及向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本钱主义的迅速发展;政治上的缓慢变革;亚历山东大学二世遇刺。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件划时期意义的严重事情,它使俄国走上了本钱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改革后,俄国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识记俄国本钱主义农业的发展;俄国本钱主义工业的发展;本钱主义经济全体发展程度的落后。
2、政治的缓慢变革:识记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历史作用。
3、亚历山东大学二世被刺:识记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脆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民粹派的构成;亚历山东大学被刺身亡。
4、理解认识消费力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关系的变革和调解,而消费关系的变革和调解反过来又促进了消费力的发展;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任何国家都没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
5、运用探求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探求俄国近代化过程所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过程与方法:1、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本钱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培养先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了解1861年后俄国在政治方面变革的具体情况,分析政治改革的影响。
3、了解改革后由于大量封建残余的存在,导致俄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
2、认识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严重推进促进作用。
3、理解为甚么在绝对落后的俄国会爆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本钱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授课说课稿
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其影响。
(1)重点讲解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理解改革产生的必然性。
(2)详细阐述农(3)深入剖析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探讨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包括改革的局限性及意义。
3.改革内容解析:深入剖析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如解放农奴的具体措施、农奴身份的转变等,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改革的实质。
4.改革影响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改革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3.问题导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如“如果让你回到农奴制时期,你会选择做农奴还是贵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历史背景介绍:首先介绍俄国农奴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改革产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
2.农奴制改革过程:详细讲解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包括改革的原因、阻力、主要事件等,通过时间线索串起整个改革过程。
这些练习和活动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点的掌握、参与讨论的态度等。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相提供反馈。
2.模拟软件:通过模拟农奴制下的社会结构,让学生直观体验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
3.电子白板:用于实时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思维过程,增强课堂互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下的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新思潮产生)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1、经济因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
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可见,农奴制的束缚,使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义国家。
阅读教材分析:
1、19世纪初期俄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
封建农奴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俄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阶级产生(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第四,农奴生产积极性低。
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180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
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时间俄国农民暴动次数1800——1810年均20次
1811——1820年均25次
1821——1830年均30次
1831——1840年均36次
1840——1851年均43.5次
农奴制的存在给俄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1、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工业发展缺乏的必须的自由劳动力。
2、缺乏工业资本。
3、农奴制下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无法提供必要的国内市场。
4、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说明了什么?
俄国农奴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3)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新思潮产生
思考:A、西方的民主思想是如何传入俄国的?
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军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俄国民主主义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
C、十二月党人代表了哪一阶级利益?十二月党人起义有何历史作用?
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考:A、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有哪些?
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民视线;
控制土耳其;
争夺中近东霸权
B、为什么俄国最终战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府的腐败;
装备的落后;
探究: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1856年签定《巴黎和约》规定:不准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俄国撤除黑海沿岸的军事要塞。
材料二: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A、大大降低了俄国的国际地位;
B、暴露了俄国的腐朽落后;
C、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D、使统治者认识到改革是俄国的唯一出路
改革的可能性: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总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的多。
——亚历山大二世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是什么方式?
改革革命(农民起义)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
直接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维护地主贵族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年)
(一)“二一九法令”的颁布——《解放宣言》
1861.3.3(俄历2月19日)
(二)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阅读课文内容
(三)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1、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
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劳动力、资金、市场),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落后性
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无权)
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落后性:形成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义
(四)俄国的近代化
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的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1、经济近代化
表现:19C末,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纺织业、石油、铁路、新兴工业部门;
农业资本主义也得到增长。
原因: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借鉴西欧技术
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2、政治近代化
(1)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富裕资阶和贵族地主包办)
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司法制度方面:
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影响: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本质沙皇专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次改革是继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特征: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旧日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4、教育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