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法律案例分析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为了逃避税收,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业务,非法逃税。
二、案件经过2019年,某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实际业务中应纳税额。
2. 逃税:通过虚开发票,公司减少了实际应纳税额,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3. 漏税:公司未按规定申报税款,存在漏税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李某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税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了相应的税款,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某公司逃税数额较大,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行为的危害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可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 会计人员在防范虚开发票中的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防范虚开发票行为的重要力量。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员工人数约200人。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业绩逐年下滑。
为了提高业绩,公司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压缩成本。
在此背景下,公司会计部门出现了一系列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二、案例描述1. 违规操作情况:(1)虚开发票:会计人员在开具发票时,将销售价格虚报,从而降低公司销售额,减少应纳税额。
(2)伪造凭证:会计人员伪造原材料采购凭证,虚增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利润。
(3)隐匿收入:会计人员隐瞒部分销售收入,将收入转移至“小金库”,用于公司非正常开支。
(4)违规报销:会计人员违规报销个人费用,如旅游、餐饮等,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2. 违规操作后果:(1)公司财务报表失真,无法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2)公司应纳税额减少,导致公司面临税务风险。
(3)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4)公司声誉受损,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公司产生质疑。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 责任主体:(1)会计人员:作为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有直接责任。
(2)公司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者,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负有监督责任。
3. 法律责任:(1)会计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伪造会计凭证罪、偷税罪等。
(2)公司管理层可能面临行政责任,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会计信息失真、虚开发票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5000余万元。
在税务机关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虚开发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企业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了上述规定。
(2)偷税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虚开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属于偷税行为。
(3)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某企业作出了以下处罚:①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税款;②处所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③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2. 案例启示(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发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防止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3)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律责任相关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安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会计人员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会计法律责任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警示。
二、案例一:虚开发票案案例背景: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王某,为了提高企业业绩,虚构业务,虚开发票,导致企业虚列收入、虚增利润。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王某虚构业务,虚开发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王某的行为构成虚开发票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二:职务侵占案案例背景:某公司会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李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金,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四、案例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张某,在年报编制过程中,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导致公司股价下跌。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张某故意隐瞒公司重大财务风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八条,张某的行为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案件结果: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案例四:挪用资金案案例背景:某公司出纳员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赵某将公司资金挪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赵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会计法律实务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成立初期,由于业务规模较小,内部管理较为简单,会计核算主要由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李某负责。
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逐渐复杂,李某深感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于是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张某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张某到任后,对公司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了全面审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 会计凭证不规范,部分凭证缺少必要的手续和审批;2. 会计账簿记录不完整,部分科目余额与实际不符;3. 财务报表编制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存在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张某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1. 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写,确保凭证齐全、手续完备;2. 完善会计账簿记录,确保科目余额准确;3. 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确保报表真实、准确;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科技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在一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 2019年11月,公司一笔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导致当月利润虚增;2. 2020年2月,公司一笔采购成本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导致当月利润虚减;3. 2020年5月,公司一笔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存在错误,导致当月利润虚增。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人员要求公司进行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规范性;2. 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4.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分析:1.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本案中,科技公司存在会计凭证不规范、会计账簿记录不完整、财务报表编制不准确等问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某国有企业A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的事件。
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2019年的一次审计检查中,A公司被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列支出: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列工程款、设备采购费用等手段,将部分应由公司承担的费用计入工程项目成本,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2. 隐瞒收入: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隐瞒了部分销售收入,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实。
3. 账外设账:A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账外设账的现象,部分业务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失真。
4. 违规提供财务报表:A公司在向股东、债权人等提供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编制和审核,导致报表信息失真。
(二)法律依据1. 《会计法》第二十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2.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编造、篡改财务会计报告。
3.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法律责任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A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 罚款:A公司因虚列支出、隐瞒收入等违法行为,将被处以罚款。
2. 行政处分:A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刑事责任:若A公司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A公司因违反《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体现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人员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发票管理日益严格,要求企业必须依法开具、使用和管理发票。
然而,A公司在2018年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局稽查局查处。
经过调查,A公司虚开发票金额高达500万元,涉及100多份发票。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件分析(一)A公司虚开发票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虚开发票;(二)伪造、变造发票;(三)非法携带、邮寄、运输发票;(四)擅自销毁发票;(五)其他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
”A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二)A公司虚开发票的原因分析1. 企业利益驱动。
A公司虚开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获取不正当利益。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违法手段,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2. 内部管理不善。
A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对发票的管理和使用缺乏严格规定,导致发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此外,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违法行为得以滋生。
3. 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A公司会计人员在开具发票的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对虚开发票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导致违法行为发生。
(三)A公司虚开发票的法律后果1. 税务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二)虚开发票的;(三)伪造、变造发票的;(四)非法携带、邮寄、运输发票的;(五)擅自销毁发票的。
”A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依法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
2. 刑事责任。
若A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案例及分析会计(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但在2010年左右,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管理不善,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2012年,公司财务报表出现重大异常,经审计发现,公司会计人员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严重损害了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司也因此面临了一系列法律责任。
二、案例经过1. 事件发现2012年,A公司董事会发现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异常,经初步调查,发现公司会计人员存在违规行为。
随后,公司聘请了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2. 审计结果审计机构经过调查发现,A公司会计人员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虚增收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导致公司财务报表收入虚增数亿元。
(2)隐瞒费用:通过隐瞒实际发生的费用,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利润。
(3)虚报资产:通过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提高公司资产总额。
(4)违规操作:会计人员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
3. 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公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A公司会计人员的行为已构成违法。
具体法律责任如下:(1)行政责任:根据《会计法》第五十二条,会计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企业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民事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1. 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危害(1)损害公司利益:会计人员违规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误导了公司决策,损害了公司利益。
会计人员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甲公司会计部门共有4名会计人员,其中会计主管1名,会计员3名。
2018年6月,甲公司发现一笔巨额资金在财务报表中未反映,经调查发现,该笔资金被公司一名会计员(以下简称“乙”)挪用。
乙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共计100万元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乙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给甲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案例分析(一)乙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未履行保密义务,泄露了企业资金信息,违反了该法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资金罪。
(二)甲公司应如何追究乙的法律责任?1. 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甲公司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将乙的违法行为告知公安机关,以便公安机关及时立案侦查。
2. 提起民事诉讼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返还挪用的资金,并赔偿由此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3. 追究乙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三)甲公司应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公司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违规行为日益增多,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2016年,该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财务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具体违规情况如下:1. 虚构交易:该公司通过虚构交易,将部分应收账款计入营业收入,虚增收入约10亿元。
2. 隐瞒债务:该公司隐瞒了部分债务,导致财务报表中的负债数据失真,虚增净资产约5亿元。
3. 伪造合同:该公司伪造了部分合同,以掩盖其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披露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该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违反了上述法律法规,构成了违规披露。
2. 违规披露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该公司因违规披露财务信息,被证监会处以60万元罚款,并对公司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罚。
3. 案例启示本案给上市公司及其他市场主体带来了以下启示:(1)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
(2)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3)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防范投资风险。
四、结论某上市公司违规披露案例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
2019年,甲公司因涉嫌虚开发票被当地税务机关查处。
经调查,甲公司自2017年以来,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涉及金额达数千万元。
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因涉嫌虚开发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构业务:甲公司通过虚构进出口贸易业务,将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提交给税务机关,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利用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
3. 骗取税收优惠:甲公司通过虚开发票,将虚假的出口业务纳入申报范围,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虚开发票的;(二)伪造、变造发票的;(三)非法购买发票的;(四)非法提供发票的;(五)其他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等材料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件处理1.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进行查处,追缴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 公安机关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立案侦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3. 人民法院依法对甲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虚开发票罪进行审判,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
三、案例启示1.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得虚开发票、骗取税收优惠。
2.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业绩有所下滑。
为了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公司管理层决定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销售业务。
2018年,税务机关在对该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虚开发票的行为。
经过深入调查,税务机关认定该公司虚开发票金额高达1000万元,涉及发票数量1000余份。
此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对我国税收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案件分析1. 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虚开发票是指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无关的发票的行为。
在本案中,该公司为了虚增收入,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业务,并开具了相应的发票,属于典型的虚开发票行为。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税务机关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责令其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同时,该公司相关人员也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3. 原因分析(1)公司管理层法律意识淡薄。
该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公司走上了违法道路。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该公司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虚开发票的行为。
(3)外部环境的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违法手段虚增收入,导致整个行业风气恶化。
三、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采购、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
3. 加强税收征管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因财务报表虚假、偷税漏税等问题,被当地税务局、审计局等部门多次查处。
2016年,该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被当地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提起公诉。
二、案件事实1.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
2.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偷逃国家税款。
3.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
4. 2016年,当地税务局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经审计确认,该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三、案件争议焦点1. 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2. 如果构成犯罪,该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在依法必须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2)主观方面:故意。
(3)客观方面: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4)情节严重: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
2. 本案中,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本案中,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涉嫌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同时,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其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
会计法律知识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报表失真,引起了股东和投资者的不满。
为此,我国某市财政局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
以下是对该案例的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经调查,科技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虚列成本。
公司为了逃避税收,虚列了大量的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成本,导致利润虚增。
(2)隐瞒收入。
公司为了美化财务报表,故意隐瞒部分销售收入,导致收入虚减。
(3)虚假记账。
公司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故意篡改凭证、虚增费用、虚减收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2. 违法行为分析(1)虚列成本虚列成本是公司为了逃避税收、虚增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违法行为。
在我国,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不得采取任何手段逃避税收。
科技公司通过虚列成本,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逃避了应缴纳的税款。
(2)隐瞒收入隐瞒收入是公司为了美化财务报表、虚增利润而采取的一种违法行为。
在我国,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披露财务信息,不得隐瞒收入。
科技公司通过隐瞒收入,使得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数据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
(3)虚假记账虚假记账是公司会计人员在记账过程中,故意篡改凭证、虚增费用、虚减收入,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科技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改正。
要求科技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虚假的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进行改正。
(2)罚款。
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对科技公司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3)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4)刑事责任。
如果科技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案例启示1. 加强会计法律知识学习。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2017年,公司因涉嫌虚报成本被当地税务局和审计部门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情概述1. 虚报成本经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构工程量、虚增材料价格等方式,虚报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构工程量:公司虚构部分工程项目,虚增工程量,导致成本虚增。
(2)虚增材料价格:公司虚构部分材料采购合同,虚增材料价格,导致成本虚增。
2. 虚构收入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收入确认:公司虚构收入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逃避税收该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具体表现为:(1)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少计应纳税所得额,逃避税收。
(2)少缴企业所得税:公司通过逃避税收,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的;(四)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六)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七)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发票管理系统,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发票管理系统的;(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九)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十)未按照规定报送发票的;(十一)未按照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的;(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销登记的;(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的;(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的;(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的;(二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三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案例选取了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及其法律后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件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业务。
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
2. 财务造假行为经调查,该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费用支出、虚构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公司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销售收入:公司将部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隐瞒费用支出:公司将部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降低当期费用,虚增利润。
(3)虚构应收账款:公司将部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余额。
3. 查处结果经证监会调查,该公司虚增利润总额为3.5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依法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3)暂停该公司股票上市,直至整改完毕。
三、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原因(1)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提高公司业绩,不惜采取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实施。
(3)部分公司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与公司管理层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财务造假。
2. 财务造假的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发票等方式,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隐瞒费用支出: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
(3)虚构应收账款: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应收账款凭证等方式,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
会计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经营状况日益下滑。
为了追求利润,公司部分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和利润,从而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本案中,该公司部分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和利润,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2. 违法后果(1)税务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应被追究税务处罚。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虚报注册资本,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险金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涉嫌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会计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会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二)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三)隐匿、故意销毁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四)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会计道德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近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会计道德和法律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以该公司为例,对会计道德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1. 虚假财务报表在某年度的财务报表中,该公司虚增了销售收入、减少成本费用,使得公司的净利润虚增。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虚报了公司的业绩。
2. 侵占公司资产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部分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产。
例如,某部门经理通过虚报采购价格、虚增采购数量等方式,侵吞公司资金。
3. 财务人员违规操作公司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如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凭证审核,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未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误导性信息。
三、案例分析1. 会计道德问题(1)虚假财务报表公司负责人为了达到上市公司的要求,虚增了公司的业绩。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原则,会计人员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得为了个人或他人利益而弄虚作假。
(2)侵占公司资产部分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产。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廉洁自律原则,会计人员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清正廉洁。
(3)财务人员违规操作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凭证审核和财务报表编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 法律问题(1)虚假财务报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零二条,公司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侵占公司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资金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财务人员违规操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会计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凭证审核和财务报表编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会计法律支付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公司A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公司A与供应商B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供应商B为该公司提供电子元器件。
双方约定,公司A每月底向供应商B支付上个月采购货物的款项。
然而,近期公司A与供应商B在支付货款问题上产生了纠纷。
供应商B表示,公司A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已经累计拖欠了3个月,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公司A则认为,其已经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货款,拖欠款项的说法不属实。
二、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结算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结算办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支付义务。
约定的期限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61条、第62条的规定。
当事人对支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2. 案例分析(1)公司A与供应商B之间的合同关系根据案例分析,公司A与供应商B之间签订的合同应属于买卖合同。
合同中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货物的交付、货款的支付等。
(2)合同履行情况本案中,公司A与供应商B的合同履行情况存在争议。
供应商B认为公司A拖欠货款,而公司A则认为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货款。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以下事实:①公司A与供应商B之间的合同是否明确约定了支付期限?②公司A是否在约定的支付期限内履行了支付义务?③公司A是否提供了相应的付款凭证?(3)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若公司A确实拖欠了供应商B的货款,则公司A应当承担以下违约责任:①继续履行合同,支付供应商B的货款;②采取补救措施,如赔偿供应商B的损失;③承担相应的违约金。
会计法律体系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法律体系是国家法律法规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会计秩序、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为例,分析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自上市以来,A公司业绩一直表现良好,股价也稳步上升。
然而,在2015年,A公司被曝出财务造假,涉嫌虚增收入、利润等。
经调查,A公司通过虚构交易、虚列成本等方式,虚增收入近10亿元,虚增利润近3亿元。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的不足。
三、案例分析1. 会计法律体系概述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会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案例中会计法律体系的作用(1)规范会计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A公司财务造假案中,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违反了这一规定,虚构交易、虚列成本,严重扰乱了会计秩序。
(2)明确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在本案中,注册会计师未发现A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也应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3)强化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A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以罚款,相关责任人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3. 案例中会计法律体系的不足(1)监管力度不足本案中,监管部门在发现A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后,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造假行为得以持续。
这反映出我国会计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
(2)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在防范和惩治财务造假方面仍有不足,如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案例分析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工作在大众看来,它是一个很好挣钱的行业,那些所谓的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等等一系列的现象很多都是由于会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导致的问题,下面我就对会计与法律的问题作具体的阐述:
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购置多媒体投影仪事件(一采购商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利用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出售投影仪而从中得到回扣,但是由于回扣在会计作帐中不能直接列出,其公司就通过乱作会计帐而私贪利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医院事件(其财大校医院为了能够顺利在学校营业,院长利用会计与法律的知识,想出利用自己的身份证来办张银行卡,其银行卡由会计保管,密码由出纳掌管的方法来分配利润),这两个事件我总结出了会计在其运用和实施当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假帐、假数字严重。
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做假帐、帐外设帐等问题比较普遍和相当突出,已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助长腐败行为。
二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内部会计监督不得力。
三是外部监督弱化,对违法行为处理不严。
外部监督包括政府部门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
政府监督存在监督职责划分不清、重复进行,对单位负责人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社会监督还存在执业环境不太规范,有不正当的业务竞争,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问题。
鉴于以上的会计及其对应的法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得出其以下解决方案:
一是加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考核监督。
明确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抓住问题的关键,使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得到加强,从根本上解决假帐屡禁不止、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疾,有效促进会计工作健康运行,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会计记帐规则。
健全和完善记帐规则,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通过完善记帐规则,明确会计核算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对造假帐等问题必将起到防范、警示作用,也为依法惩治造假帐者提供了法津依据。
三是强化会计监督制度,建立检举制度。
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检举,收到检举的部门和负责处理的部门必须为检举人保密,保护好检举人,使其不受打击报复。
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实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参加财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五是加大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惩治力度。
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对违法单位处以通报、罚款,对违法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违法的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对提供虚假或者隐慝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犯罪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条款。
六是增强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资料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市场经济国家的会计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