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教学之我见

进入21世纪,在各种教育刊物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新名词——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它强调用研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构建知识;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高中学生。初中渗透研究型学习以探究性为主。

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如: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选择和设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和装置等。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更紧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争论。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学习素质。在学生实验课上渗透探究性教学,如:设计一个用二种固体加热制取一种密度比空气轻的,易溶于水的气体的装置;思考改进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从而更严密、科学地证实此反应中有水生成;鉴别两块外表相似的石头:一块是大理石,一块是花岗石(主要成分sio2);从限制条件题设计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案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素质。渗透探究性教学,对老师自己也是一个促进,迫使自己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

中学化学教材中富有探究性的实验,它是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

的好素材。教学时,可以不改变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内容,仅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来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如初中学习实验室制氧气时,将教材中实验1—6,1—7,1—8的实验顺序重新组合,先做实验1—6,1—8,学生看不到不加mno2的氯酸钾受热至熔化时缓慢放出氧气,而加入mno2后分解明显加快,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说:①mno2本身分解放出氧气。②mno2受热不放出氧气,但能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度。③氯酸钾与mno2反应生成氧气,这时再做实验1—7 (mno2受热不放出氧气),然后教师再借助录像媒体的实验录像,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结论。这样优化组合后,实验的启发性的探究性就大大增加了。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学生们很喜欢用实验进行物质的鉴别,因为各种方法任自己挑选,希望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鉴别出来后有一股成功的喜悦感。因此,教学中大胆地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这基础上,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它以生动的

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

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尝到探究教学的甜头。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雪碧、可乐均可),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二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毛玻璃片)、放有二支高低不一蜡烛的小烧杯;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隔天布置时,学生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上课一开始,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就让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气味;(2)密度;(3)溶解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或助燃性;

(2)能否与石灰水反应?(3)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着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有的学生用向上排气法,有的用向下排气法,有的拿着集气瓶不知所措,1分钟后,把收集的气体倒入燃有高低不一蜡烛的烧杯中。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它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结论一出来,有的学生就嚷道:“二氧化碳也可以吃呀?”这时,老师简单介绍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学到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也是通过几种药品:氧化铜、木炭、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稀盐酸等之间的比较和装置(制氧气、氢气)的选择来设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和装置。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更紧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争论。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已有知识、技能结合起来,使他们认识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使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为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学习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